大学生励志文章15篇(经典)
大学生励志文章1
今年三月,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六名大学男生李晓新、纪明星、汪磊、郑超、王淳、何旭琼凑到了一起,办起了专帮别人打折的事儿。短短几个月下来,打折公司办得有声有色,员工也从最初六人增加到了十几人,还实现了盈利。
这六个人在学校里就是最好的兄弟。上课、聊天、打球,六兄弟形影不离,连理想也惊人一致——大家要聚在一起创业,做自己的老板。大三时,六人就说好了,将来要一起办公司。
“到了大四,我们连公司的名字都想好了。”郑超告诉记者,年轻人办公司应该很潮流,公司的名字最好能和3G搭上边,于是大家就想到了“掌上”这个词。公司成立了,可六兄弟一开始并没有走对路。他们想到要做数码生意,卖手机给学生。“考虑到学生的消费能力有限,不可能都买很贵的手机,我们就进了一批山寨手机。”说起当初走的弯路,郑超还有些不好意思,结果正逢3·15,山寨手机全被扣了。
后来,大家静下心来,开始做市场调研。“统计了一下,江宁大学城大约有15所高校,20万学生。”郑超告诉记者,调研中他们还发现,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广学院、南京晓庄学院行知学院的.消费能力较强。大家就筹划着,要办打折卡和打折网,类似“E美食”,但主要是为江宁地区的学生提供打折服务。
半年多就实现了盈利
办打折卡首先就要联系合作商家,六兄弟可吃了不少苦。江宁的餐饮、娱乐商家,他们都一一上门去跑。“一天下来,听得最多的一句客套话就是请留下名片,如有需要我们会和你联系。’”郑超说,这还算客气的,有不少商家更直接,很不耐烦地表示“不需要、不需要”。当初大家定下计划,两周内要签80家商家。可有时一天一家商户都签不到。好不容易签下一些商户,打折卡也推销出去一些,这时高校却放暑假了。不少商户就埋怨,“签约后,没有一个学生拿着卡来打折消费的”,有的甚至表示要退出。
“熬过了八月,学生们陆续返校,打折卡的消费情况好了很多。”郑超告诉记者,现在签约的商户已经有200多家,打折卡也推销出1万多张了,而且还顺利地实现了盈利。有一家商户还告诉他,一个多月前还没有人去消费,但现在有一半的客户都是拿着打折卡去消费。
六名大学生还办了自己的打折网,提供各类打折券同时还提供打折订餐服务。郑超说,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扩大折扣的范围,和新街口、湖南路、1912等地区的众多商户全面合作。
大学生励志文章2
这些年来,关于大学教育的争议始终未曾停止过。人们在看到国内大学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对大学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病给予了无情的抨击。我是九十年代早期的大学毕业生,有幸成为当时的精英学子。对大学教育,我总的来说是持肯定态度的。对于很多出身贫寒的年轻人来说,当时的大学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实现“知识改变命运”的人生理想,而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自从九十年代后期大学扩招后,爆炸式增长的大学毕业生群体,由于人才供需数量的逆转,他们直接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扩招在客观上降低了大学生入学门槛,降低了大学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当前,大学毕业生不再是社会精英,而是普通劳动者。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指责大学教育“收费贵,质量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奉“大学无用论”。
除了一纸文凭,大学教育还给我们留下什么?作为一个大学毕业已经十四年的过来人,我自己的盘点结果是:
一、一段终身难忘的人生记忆。无论如何,四年大学生活,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始终是一段不可替代的插曲。对学校所在地方的'记忆,对学校本身的记忆,对老师和同学的记忆,对一些奇闻趣事的记忆,等等。我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段记忆非常重要。
二、对一些专业学科的认识。比如电子技术、机械、自动化等,这些专业学科在中学时代是没有机会接触的。虽然这些认识在后来的工作中未必能派上用场,但是,你在与他人交往时,至少对这些领域不会感到陌生,你能够很轻松地展示自己的基础素质。
三、一群分布在五湖四海的同学。这是一张朴素而结实的人际关系网,在你漫漫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们随时有可能给你提供必要的帮助。
四、学习的能力。离开大学之后,你必须继续学习。没有老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学习,甚至没有人告诉你该学些什么,一切都要靠你自己。大学四年养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能否持续成长。
五、其他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在社会上,在工作单位中,你如何待人,如何处事,基本上取决于你的行为习惯。而这些行为习惯,大部分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形成了。有些人在学校里只知道死读书,到了社会上却混不开,主要原因不是“书读多了”,而在于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应该说,前面三点是自然成果,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有同样的收获。而最后两点则是人为成果,有无成果,或者成果大小,将因人而异。
有人说,大学里所学的很多东西在工作中基本上都用不上。其实,短短四年时间,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保证你顺风顺水地走完今后几十年的职业生涯,面对工作,面对新的环境,你必须重新学习和持续学习,而不应该死守大学四年所学的有限知识和有限技能——它们真的靠不住!但是,它能够给你留下上述五项成果(外加文凭),这就是很不错的了,夫复何求?
大学生励志文章3
1
“中国的上升通道真的快要关闭了吗?”
有一天,当我登录知乎网站,收到了这样一则站内短信。
我能感受的出,对方是有多恐慌多焦虑。
“如果你知道最后的答案,你打算如何行动呢?”我问。
“如果关闭了,我就老老实实呆在现在的单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如果没有关闭,我再去想想自己的人生还能有什么可能。”对方回复道。
“那为何现在不想呢?”我问。
“在不知道结果之前,我耗费时间精力去思考,万一想出来之后,却压根没有这样的机会,我岂不是白想了吗?”对方回答。
我再也没有回复。
我猜想对方的境遇应该还不错,只是看很多文章里所谓“阶层固化”的概念,突然感到一丝惊慌,他试图想和我确认下未来趋势,便于决定自己下一步该如何走。
我想起有很多的咨询者,他们都存在着类似的困惑。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目前境遇并没有到非要孤注一掷奋力一搏的地步,有些甚至还非常舒适,但内心却脆弱无比,常常因为感受不到成长倍感彷徨无力。
只是他们都忘了,想要成长,必须丢弃一样内心深处视若珍宝的一件东西,那就是——
优越感。
2
优越感来自比较。
当你和比你差的人比较,当然是满满的优越感,你感到很骄傲很自豪,却会让你看不见自己的不足,也就很难有进步的动力。
如果你和比你强的'人比较,你会感到很受伤,别人的风光会时时刺痛你脆弱的心脏。
相信我,如果你想要成长,就必须学会忘掉优越感。
细数这些年来,让我感受到成长的时刻,恰恰是自己倍感煎熬与痛苦的时光。
初中考高中那一年,我的估分还不错,能够报考合肥的一流高中,但问题在于,听说重点高中的竞争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犹豫不决之际,当时班主任和我说了这样一番话:“你现在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做个鸡头,也就是去一所不那么有名的高中,在那里你可以继续维持成绩遥遥领先的位置;要么就胆子大一点,上重点高中当个凤尾,那里人才济济,你需要花很长时间认知自己的不足,并且迎头赶上,然而谁也无法保证你还能保持遥遥领先的成绩。”
在“宁做鸡头不当凤尾”与“宁当凤尾不做鸡头”的两个选项中,我选了后者。
3
正式入学之后,我果然感受到了来自很多优秀同学的碾压。
班里有个特别聪明的女生,那智商真的不是盖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每节课只听十分钟,然后就低头看起漫画书了。
老师曾经讲过她很多次,但没办法,人家大考小考都是第一名,于是老师为了震慑班里的其他同学,就说了句:“谁要能和她一样,次次考试得高分,只要不干扰别人,你们上课爱干啥干啥。”
天,听了这句话,我心理好一阵不是滋味儿啊!
我给自己制订了一个学习计划,每天回家根本不敢玩,把自己埋在厚厚的习题库里,视力下降了不少,可成绩却在中等偏上徘徊,始终杀不进前十名!
我感受到了巨大的落差。
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了,我总在想,如果当时我选择了做鸡头,结果会不会好很多?
和我玩的要好的霞就不这么认为。
她常常给我洗脑,说我会有这种挫败感实在太正常不过了,那说明我到了更大的世界,见识了更多牛人,自然就把自己比下去了,就会发现自己这里那里的不足。
担如果把那些杂七杂八学校的学生都算上,我们的排名其实在整个城市来看并不算差。
“想要成长,舍不得内心的优越感怎么行?”霞像个哲学家一样地对我说。
高考那一年,虽然我发挥失常,没考上理想的学校,但在外人看来,我也是上了一所211重点大学,尽管我在心里吐槽了学校N遍,但事后想想,正是因为在重点高中被优秀的同学碾压追赶着往前跑,我才能够在高考失利的情况下,得来一个不那么糟糕的结果。
从此我对霞说过的话深信不疑,人不能太顺着自己,当一个人感觉超好的时候,就该有所警醒,不妨到外面走走,见识下更大的世界。
4
这些年我陆陆续续见到了不少牛人。
前两天去北京的时候,场上大约100人,随便哪个人站出来都能把我甩开一大截距离。
除去上台分享的自媒体界风云人物,台下的更是各个牛逼,何川、彭小六、李尚龙、老妖、杨小米、易仁永澄等等,通过和他们短暂的接触,我忽然发现——
他们不但比你有钱,还比你有才,甚至比你还努力;
你不只比他们穷,很可能任何方面都比不上人家。
不过,比自己什么没有更要不得的心态,叫做看不得别人好。
这些年的经历给了我两样宝贝——时间和希望。
我明白,想要什么,都是可以努力创造的。
我父亲就曾经说过我,明明可以躲在一角活得很舒适,偏偏跑到外面自找苦吃。
那是因为我真的见识到太多太多厉害的人,比我更拼。
我还有什么理由懒惰下去呢?
我不求赶超谁,但求一天天超越我自己。
我坚信,有这些牛人做参照系,哪怕拼不过他们,至少结果都不会太差。
5
很多人问我,要如何才能真正成长?
我更倾向于做这样的回答——
多出去走走,多见识牛人,多接受点刺激,那个你内心迟迟不肯放下的优越感,说到底只是一种微不足道的感觉,放下它,你会感到一阵痛苦和失落,但无疑,你会迎来一轮不可思议的成长。
大学生励志文章4
2016年7月8日,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于周山校区2号楼303教室成功举办2016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安全教育大会。农学院团委副书记刘晓亮老师与我院参加2016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同学们一起参加了次大会。
首先,刘老师向同学们强调,在暑期社会实践期间,同学们一定要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认真学习《农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安全教育手册》。接着,刘老师从暑期社会实践学生在校期间的`宿舍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等几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最后,刘老师要求学院各校级、院级实践团队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责任,率先垂范,积极引领同学们将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圆满完成学校、学院安排的暑期社会实践任务。
本次安全教育大会的成功举办,提高了同学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为我院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励志文章5
请及时给自己充电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你是否已感到多年的经验可能会正因新技术革命的出现而在一夜之间变得一文不值?是否觉得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已越来越弱,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的可能也越来越小了?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年代里,“充电”已经成为人们改变职业方向、提升职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人在职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已经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共同感受。
工作中开始出现你不懂的东西:一些新设备是你从未用过的,一些新技术是你从未学过的,一些新名词是你从未听说过的……总之,你遇到了必须的“技术障碍”,感到过去的知识已经不够用了,此时,当然不能坐等被淘汰的命运,而要让自己尽快跟上知识更新的脚步。
人生需要不断地充电。整个社会都在以软件更新的速度不断前进,如果你不升级自己,那么唯一的后果就是被社会抛弃。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赢在起跑线上。
一帮大学同学毕业后,各自走上了工作岗位。十年后,他们相约到母校聚会。教授得知这些学生们十年来的成就与作为之后,很不满意。教授之前对其中的几位学生尤其寄予厚望,但是大跌眼镜的是,十年过去了,他们都表现平平,没有一个有拿得出手的成就。
教授感到不解,于是问他们:“你们毕业后,平均每月看过一本书的请举手。”
学生们都露出惭愧之色,没有一个人举手。
教授知道了他们十年来表现平平的原因:“一个月看一本书,对任何人来说都不困难,为什么你们一个人也做不到呢?难道你们认为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够用了吗?难道你们在工作中没有遇到任何问题,不需要学习新的知识来解决吗?”
教授的话,令人深思。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坚持平均每月看一本书的人有多少呢?难道是正因不需要或者没有时刻吗?当然不是。
大多数人从学校毕业后进入社会就失去了进取之心,得过且过,也不会再有什么进步。反之,学生时代即使不显眼,但到社会后仍然勤勉踏实地主动学习,往往都会有长足的进步。对于成功的目标来说,一个人步入社会时拥有多少知识并不起决定性作用,他自我进修的态度才是决定事业成长高度的因素。
李刚毕业后没多久,就幸运地应聘到一所知名学校做办公室的文职人员,主要负责起草文件、对外宣传等工作。在同一办公室里,还有其他三位前辈。校长在场时,大家都表现得工作很投入的样貌。但校长不在时,同事们就开始放松下来,在开心网上玩玩游戏,侃侃奇闻轶事等。李刚正因初来乍到,很有自知之明,没有随大流,而是一有空闲,就想一想领导交办的事情有没有未办妥的.,自己还欠缺哪方面的知识,然后抓紧时刻进行充电。
由于李刚的用心,他为自己的未来增添了色彩。他在学校工作了四年,第一年做的是普通职员,第二年升任办公室副主任,第三年由副主任转为正主任,第四年出任校长助理。而在办公室玩游戏侃大山的三位同事,虽然入职比他早,但直到李刚升职离开这个办公室,他们仍是表现平平。差距在哪里?就在于李刚一向在充实自己,而他们没有。
追求杰出的人从不会停止自我进修。美国著名政治家艾尔正因家贫,小学未毕业就辍学了。依靠勤奋发奋,他30岁当选为纽约州议员。这时他的知识依然贫乏,甚至看不懂那些需要他表决的法案。但艾尔没有气馁,每一天坚持读书,如饥似渴地学习那些他需要了解却暂时不明白的知识,有时他一天要读书16个小时。而且,他将读书的习惯一向坚持下去。在当选为纽约州州长的时候,艾尔已经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他曾四度出任纽约州州长,而且先后有六所大学授予他名誉学位。
优秀人物从不认为自己的学问已经够用,相反,他们几乎一致认为自己所知甚少,需要靠不断学习来满足工作的需要。越是优秀的人越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反倒是平庸之辈对自己的学识潜质颇为自得,他们觉得工作中已经没有陌生的东西。人是熟悉的,工作也得心应手,很少遇到难题,轻简单松就能完成工作。
但是,千万不好正因这样就停止自我更新和自我升级。正因社会的整体素质正在不断提升中,一些文凭比你高,专业知识比你丰富的人可能会加入到你这个行业,成为你的挑战者。那你就更有必要适时充电,以抵挡一波又一波实力不凡的竞争者。
有些人的职场之飘过于顺利,以至于他们觉得一辈子都能这样。假设你当初学习的刚好是目前很热门的专业,由于懂行的人才很少,你极可能顺风顺水地享受高职、高薪。但正正因热门,必定有更多的人开始学习这一专业,他们掌握的技术也更成熟,将来极可能把你淘汰出局。假设你遇到一个个性赏识你的老板,你也可能顺利冲上很多人望尘莫及的高端位置,但这个老板真的能一辈子庇护着你吗?不管什么原因,顺利的状况总是不能持续很久,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辛苦打拼才是生活的常态。因此,当你感到过于顺利时,反倒要引起警惕,及时充电升级,以应付未来的变化。
NBA球星迈克·詹姆斯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升级自己的人。
在NBA里,这个迈克·詹姆斯绝对不简单。一方面,迈克·詹姆斯是NBA一位不折不扣的“流浪球员”,从他20xx年进入NBA至今,詹姆斯一共换了八支球队。在活塞队期间,他为自己赢得了金光灿灿的总冠军戒指。另一方面,是正因他随时都在为自己充电。他没有参加过NBA选秀,20xx年以自由球员的身份和热火签约,此后便一向在边战斗边成长。
20xx年,还在火箭打后卫的迈克·詹姆斯出席在斯坦福大学举办的球员商机发展联合会,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迈克·詹姆斯曾在杜昆大学获得儿童心理学学士学位,他期望斯坦福大学的课程能有助于他日后成为一个出色的商人。
的确,球员总有退役的那天,但是生活不会因此而停止。有了这样的学习经历,当詹姆斯离开球场的时候,我们有理由坚信他将迎来同样精彩的另外一段旅程,正因他已经做好准备了。
要想得到成功的青睐,就及时地给自己充电,为成功的天平增添砝码吧。
大学生励志文章6
李文清是重庆江津人,1995年毕业于重庆工学院统计专业。大学毕业后,李文清在重庆一家国有铸造企业做统计工作。生性不甘平庸的她到后来越来越难以忍受国有企业呆板的管理制度和勾心斗角的人际关系,于是,在这里工作一年多后,李文清离开了这家铸造厂。
其实,李文清大学毕业后就一直有想到外面闯荡一番事业的想法,只是身为父母的宝贝女儿,家里人不放心她走远,便坚决地反对她那样做。
李文清生来最向往的就是大海。离开国有企业后,她选择了去厦门这个完全陌生、一个朋友都没有的城市。
在厦门的几年,是她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初步锻炼的.几年。她做过本行——统计工作,在新华社福建分社做过广告方面的工作以及网络编辑。决定改行做网络编辑的时候,李文清连上网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可是就凭着自己的闯劲和学习能力,她废寝忘食地顺利通过了一个月的试用期。李文清当时认为,不会没关系,没有人天生就会,选准了就去学,敢于挑战自己。
李文清的网络编辑工作做得如鱼得水,她也在这里收获了人生的另一笔财富——爱情。后来由于有了身孕,1999年2月,李文清和丈夫一起回到了重庆。
在家修养了一年多,李文清又到了新华社重庆分社工作了一段时间,26岁的她,心还是没有停止飞翔的脚步。于是她又改行进入了一个对她来说完全陌生的行业——直投广告行业,在这里,她得到了老板的异常器重,从普通职员做到了公司副总经理,也就是在这里,李文清的管理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当时重庆的直投广告市场不成熟,尽管他们已经很努力了,公司还是一步步走向倒闭的边缘……
这时候,李文清的一个朋友找到20xx了她,给李文清出了点子,说可以合伙做家政。李文清又蒙了,她对家政一窍不通,家政是做什么的?怎么做?市场前景如何?李文清带着这些疑问到网上一查,耶!前景确实不错!家庭保洁事务社会化这是一种必然趋势,自己就有深刻的体会,由于自己太注重事业,而在家庭事务上就显得比较“懒”。随着社会竞争、工作压力的加剧,像她一样的人肯定不在少数,而且会越来越多。
而且丈夫当时已经做了6年多的石材生意,对石材养护方面还是有一定的经验。这种优势正好可以被自己的保洁公司利用。主意就这么定了。白手起家,边学边做。20xx年8月的一天晚上,丈夫回家对李文清说,他的一个石材生意上的客户有一个石材晶面工程的业务,何不接过来自己做。夫妻俩合计合计,觉得有赚头。只是这家客户要求与正规的公司合作,于是李文清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马上注册自己的公司,招聘员工。不到一周时间,,公司成功注册了。
对方是丈夫多年的生意伙伴,拿下这单业务肯定是没问题,可是丈夫只是见过别人做石材晶面,而没有亲自做过,技术上还是不懂,怎么办呢?和对方的合同都已经签了,施工期越来越临近,这下可把李文清急坏了。
想了各种办法后,夫妻俩决定找一家会做石材晶面业务的公司来给他们做,自己则从中赚取差价。丈夫在施工现场考察了两天后,他跑回家对李文清说,他自己会做石材晶面了。于是丈夫马上培训了2名工人,把原来的施工队伍辞退了,李文清他们重新又接回了这单业务,做了半个月,赚了一万多元钱。
这次经历让李文清经营保洁公司的信心大增,更重要的是,他们从此有了自己的石材晶面处理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以后,李文清还在重庆商报等报纸上做了一些小广告,还印发了一些宣传单四处散发,这些都渐渐为她带来了一些客户,公司平均每月有了四、五千元的利润,经营开了个好头。
大学生励志文章7
坚持下来的人赢到最后
我经常收到一些在校大学生的来信,询问关于实习和学业该如何分配时间的问题。比如:“公司说最好全职实习,那上课怎么办?”“我现在大四下学期要写论文,但是也要实习,如果申请一个月的假期,我的实习位置很快就会被人顶替。我在这家公司实习快一年了,眼看着到了决定能否转正的关键时期,我不想这样放弃。”
我想了想自己带过的实习生,好像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仔细问问,无非就是无法平衡学业和实习的问题。他们确实困惑,但给人的感觉是,这些年轻人不能承受一点点的压力和紧迫感。我曾经仔细观察过他们的工作状态,看到了下面的现象:中午一到就看不见人影,不到下午两点不回来;一到下班时间就开始相互召唤着大声商量去哪里吃饭、唱歌;微博上常有一起吃吃喝喝的照片,工作做不完就出去玩,之后再回来加班到深夜,然后抱怨没有时间兼顾学业。
同事之间吃饭、唱歌、交流感情当然可以,但对实习生来讲,这并不重要。如果你有时间吃喝玩乐,为什么不能回宿舍写论文看书做作业呢?你的时间真的'是被公司拿走了吗?
为什么公司愿意招名校的学生作为实习生甚至是正式员工?这也一直让二本学校出身的我觉得很委屈。直到有机会到北大进行了两年的交流学习,我才明白其中的原因。我一直都觉得名校生也就是高考成绩高一点儿,后面怎么样还是要看个人发展。但经历了这两年我忽然明白,名校意味着更坚韧的态度,更笃定的信念。
这两年中,我学会了在半小时内吃饭、换教室,习惯了中午上课时依然保持精神高度集中,见识了上课的时候一回头,看见某帅哥捧着一寸厚的英文原版书大快朵颐地阅读,也适应了期末考试全部结束后,依然到图书馆学习学习再学习。这些很硬的东西也许并非来自个人意愿,更多的是环境的迫使,但结果是,这些学生从中学会了承担压力,让内心坚强,并能更好地平衡时间。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我也学会下意识地强迫自己去承担更多的责任,希望自己也能变得和名校生一样优秀,而不是自怨自艾。
我的很多师弟师妹在各种很有名的公司供职,BCG、麦肯锡、宝洁、IBM等,他们几乎每一个人在此之前都经历了漫长的实习以及艰苦的面试。我的一个师妹,大一时申请了我的实习生,但是面试没通过。我跟她讲了问题所在,没想到她真的用了两年的时间去弥补自己的缺陷,大三时重新申请,成功入围。在实习期间,她也要去上课,也要参加社会活动、交朋友、写论文。一年之后她留在了公司,去年申请到了唯一的名额,去美国总部边读书边工作。我曾经跟她说,看着你我都觉得累。可结果是,她不去谁去呢?还有比她更能坚持的人吗?
记得临近大学毕业那段时间,因为即将在著名的K公司转正,我被邀请去一些学校分享关于实习和找工作的经验。很多同学都问了我同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让你成功地从实习生转正,拿到我们都渴望的录用通知书?K公司很少招应届毕业生的呀。”
我的答案是,坚持和不懈的努力。
我记得大四那年,周一到周五我都要在公司上班,晚上回到宿舍熬夜写毕业论文,周五晚上坐一夜火车回东北,回学校参加各种考试,周日晚上再坐火车回到北京。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整整两个月。
我曾经以为就我一个人经历过那么痛苦的挣扎,后来四处询问那些已经顺利入职且发展非常快的新员工:“你们当年是怎么过来的?”
“晚上写论文,还有周末。结束加班到晚上睡觉不是还有两个小时吗?”
“就坚持着,一边上课一边写论文。我出国交换的时候也是前10分钟还在打工洗碗,后10分钟已经在上课了。”
“都是挤时间,哪有那么多整块的时间啊。白天来实习,有课的时候就坐公交车回去上课,写作业写到深夜两三点,早晨8点起来继续上班或者上课。这也没什么,都熬过去了。”
有时候,一直坚持就能成就一件事。那么多优秀的人都在努力,你还等什么呢?
大学生励志文章8
你的努力,就是你的底气
没有人想把自己的人生运营成一个数学公式,模子已经形成,只需要别人来代入数据。更不是一个公众号,别人操纵,日复一日,毫无新意。
人之所以称之为人,除了可以直立行走,可以独立思考,可以语言交流,可以文字传递,是不是,也包括,在人生这条路上,只要努力,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没有偶然性,没有变数,只有肯定与祝福,只有鲜花与幸福。
“努力”一词很抽象。这就代表着这是次‘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历。因为你总是无法向别人证明你的努力,就像我无法告诉你努力到什么地步才能成为最好的那个自己。
但,这更能突出“努力”的`意义。虽过程艰辛神秘,结果深浅不一,但带来的,都是一件事情最大程度的蜕变转机。
所以,你要相信:你的努力,就是你的底气。
拿我自己举例,我从没有管理几百号人的经验,直到大学在学生机构担任重要职位。招新工作后的第一次的大会,我意识到,如果不能很好的主持这次例会并且毫不怯场,那么接下来的所有的事情,我都会搞得一团糟。于是,大会之前,我抽出所有能用起来的闲暇时间,准备好所有的资料,根据机构历年经验我总结出符合学校要求的管理规定,完成了两千字的工作流程……
于是,大会上我侃侃而谈,甚至可以在几百人的注视下昂首阔步,甚至可以试着活跃一下严肃沉闷的氛围。要知道,对于一个从小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手心都要冒汗的人来说,做到这一步有多难。
聚光灯打在身上,不再灼地我脊背发凉,而是让我从中汲取温暖。
没有所谓的心理重建过程,如果说有什么东西可以改变我,也只是因为,我知道对于这件事,我从未放弃努力。我努力,所以我坦然。这一刻,所有用心付诸的努力终究化作了支撑我无所不惧的底气。
事后有学弟私聊我,他说想要成为我这样的人,成熟稳重,在舞台上发着光。我回他,那就成为一个努力的人,因为那会使你自带光芒。
我是一个很愚笨的人,反应慢,后知后觉,没有什么可以拿的出手的技艺,但我愿努力。因为我深信,努力即能力,努力即盔甲,努力即底气!
大学生励志文章9
朋友D回不了北京了。
那年毕业分配,军校的他一切准备就绪,领导跟他说,你先去基层任职一年,然后回北京。
D点头说,只要能回北京,基层无论多远,我都去。
我曾经跟D讨论过所谓的稳定,那个时候,我已经是一个自由职业者了。
他说,体制内稳定,解决户口,每个月都有死工资,不用担心吃穿,还有空闲时间做自己的事情。
我说,那种稳定,总觉得怪怪的。
D说,你看,你的每天必须充实奋斗,而我不一样,我可以躺着睡大觉,一个月还有5K的收入,再看看你,如果一天不奋斗,就没有了收入。
我说,可是,人生不就是奋斗的嘛。
他说,但是我的更稳定,我有了稳定生活,也可以继续奋斗啊。
我说,可是人既然拿了每个月一样的工资,所有人干活和不干活都得到的回报一样,谁还会继续干活呢?
他说,可是很多人都在追求稳定的生活啊。
我说,很多人做不代表它是对的,我不觉得你稳定,因为你的生活是靠着一个政策或靠着领导的一句话,可变性太大。而我的工作,凭借自己的努力,市场会给我一个相对公平的分数,而只要我每天奋斗,生活是在我自己手上;可你不一样,你的生活在领导、体制手上。
他说,什么意思。
我说,比如你要回北京,要找人,要求人,要给钱。而我,只要有一技之长,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了,总能找到工作,饿不死。
他说,但是去北京的结果是一样,我过的更容易一些。
我没说话,风吹的很猛烈,吹到我们的内心:一颗红彤彤,一颗懒洋洋。那个冬天,D离开了北京,去基层任职。
一年后,命令下来了,D回不了北京了。因为回京名额被人顶了。
我曾经问过自己,到底什么才是稳定,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户口,还是一套三居室房子。可是,直到今天,我很难理解为什么每个月五千块钱上班喝茶看报纸就是稳定,很难理解一个人要有一套房子之后才能去爱一个人,很难理解必须要有北京户口才能在北京开始生活。
想到曾经央视的一个朋友,S。那年,我和她在旅行的时候聊天,她告诉我,央视好啊,工作稳定。
我说,怎么见得呢?
她说,一个月七千,五险一金。你虽然赚的不少,但不是那么稳定啊。
我说,我一个月少说5K,多的时候几万。总的来说比你多。
她说,我们发米和油。
我说,我可以买,其实没多少钱。
她瞪着我说,但是每天朝九晚五。
我说,我每天睡到自然醒,晚上上课,白天写剧本,深夜看书。
她说,我有年假,可以旅游。
我说,我想去哪里去哪里,想什么时候去都可以。
她愤愤不平,那一路,我们没有再讨论这个话题。下车前,她跟我说,李尚龙,你很不成熟。
我没说话。
几年后,S被台里外派到巴西。同时,她的男朋友在外交部被外派到南非。两人开始异地。
临走前,S告诉我她不愿意这样,两个人刚开始讨论结婚的话题。可是领导说回来升职会很快。
那时我正在谈恋爱,女朋友去了美国,也在异地。
我说,我明天去美国,找她去。
她喝了一口酒,说,还是你稳定。
几年后,她从巴西回来,我们都分手了。她说,你看我们结果是一样的。
我说,我们分是因为最终无法平等交流;而你分,是因为你们被迫异地了。那天我们回到了最初离别的酒吧,她告诉我,她要辞职,她笑着告诉我我,她从巴西回到央视,已经物是人非,没有岗位给她提供了。留下的,只剩下巴西那段经历。
我说,如果你不走,他们不会赶你走的对吧。
她说,不会,毕竟工作性质很稳定。
我说,那多好。那为什么不留下来。
她说,有什么意义呢。
她眼睛看着窗外,灯光照到她的脸,泪光被照的晶莹透亮,就像她在纪念自己无法控制的青春。
她回头跟我说,你比我成熟太多。
那天我忽然明白,这世界既然每天都在变,所谓稳定,本身或许就是不存在的。这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本身,所以唯有每天努力奔波,才不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父母那个年代所谓的组织解决一切,政府承包所有的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遭已经完全改变了。
可是,在我们身边还有多少人,为了户口丢掉生活;为了稳定丢掉青春;为了平淡丢掉梦想。
前几天,我再次见到了D,他又跟我讲了一个故事。他的师兄,三十岁,稳定了半辈子,娶了老婆,正准备生孩子,忽然那个月,犯了一个错误被开除了。
他离开稳定的岗位时,居然发现毕业八年,他除了喝茶看报纸写不痛不痒的文件拍马屁什么也不会,他拿着自己的简历,跟刚毕业的大学生竞争岗位,可是除了年龄,他丧失了所有的竞争力。连大学四年学会的计算机,也随着平静的日子,丢掉了。
一年后,老婆跟他离婚。一天他拖着疲惫的身躯,跟D说:如果你要走,就早点走,就赶紧走;如果不走,也别在最能拼搏的.年纪选择了稳定,更别觉得这世界有什么稳定的工作,你现在的享福都是假象,都会在以后有一天还给你,生活是自己的,奋斗也不是为了别人,拼搏也是每天必做的事情,只有每天进步才是最稳定的生活。
是啊,只有每天进步才是最稳定的生活、既然如此,为什么要为了所谓的稳定放弃浪迹天涯;为了稳定丢掉生命无限的可能。既然世界上最大的不变是改变,那么就在这多姿多彩的生活里努力绽放吧。
行走的路人,没人喜欢平稳的泥土,无论泥土多芳香,再忙碌的人也会多看一眼风中的百花。即使他们不像泥土那么稳稳的在那,但他们的努力绽放,毕竟给这世界带来了难忘的片段。这个,是不是你我想要的呢?
大学生励志文章10
走出小乡村,成为一名城里的医生,这是大学时李振兵的梦想。但现在,他大学毕业进了北京,成为了“清华池”的一名修脚工。
“做修脚工?我开始无法接受。”李振兵的犹豫缘于面子。但很快,他的纠结因为一次义务修脚而变得平静。李振兵说,当他走进养老院,脱掉老人的鞋子,看到畸形的指甲让老人们无法正常穿鞋,甚至不能走路时,他突然找到了工作的意义。虽然修脚时的异味曾让他“甚至会吐出来”,但当他为老人修完脚,看到老人的满足时,他感到了一种动力,鼓励着自己坦然面对这份工作。
在清华池,最终留下来修脚的大学生并不多,李振兵是其中的一个。经历了纠结与平静的他,现在会主动跑到二楼向前辈们学艺。“二层的技师都是挂名的,照片贴在了走廊上。”对于还在一楼大厅修脚的李振兵来说,不知道何时才能在二楼上班。但李振兵坚信,梦想再大,也必须始于脚下。
而从李振兵的身上,“清华池”也看到了一种希望,那是对于“北京修脚技术”这项非遗的传承。
■在一层大厅修脚
“仰望”二层的前辈
“清华池”浴池主店的一层修脚大厅,是李振兵上班的地方。早晨8点钟,他便已经到位,等待着派活。一层大厅的顾客是不挂号的,只要交钱便会自动安排一个闲着的修脚师,李振兵每天至少要服务20名左右的顾客。
这一天,他的第一位顾客是一位中年男士,其上身穿一件绿色的旧夹克,配着米黄色的旧制服裤子。当他脱下一只布鞋时,一股异味出现了。这位顾客一边脱着袜子,一边说自己的右脚大拇指有些疼痛。李振兵戴着口罩,一手拿起工具,一只手捧起他的右脚,用手轻摁了一下,又仔细地观察了一下,之后他把工具放下了。他告诉对方这只脚的拇指指甲沟有炎症,自己无法去修,只能由楼上的技师去治疗。
中年男子不乐意了:“这怎么不能修啊,你们不是说可以修吗?上去挂号还得多掏钱……”声音很大,整个大厅都能听见。李振兵有些手足无措,他想去解释,但每次开口都被顾客给拦住了。他无奈环顾着周围,想找个人来帮他解围。
一名老员工听到动静马上过来了。他把李振兵拽到一边,随即向这名顾客了解了情况,告诉对方李振兵他们只是修脚,还没有资格治脚病。而对方的大拇指甲沟处已经发炎化脓了,这需要有医疗资质的修脚师来“治病”。“我们给您优惠,谁让我们没跟您说清楚呐!”这位老员工一个劲儿地劝慰,这名男子才向二楼走去。李振兵站在一旁,有些木讷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在周围顾客和同事的观望下,神情中带着一些慌乱。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也能在二楼开始上班。”在李振兵心里,那是另一种生活,另一个开始。 二层的修脚技师们都是挂名的,照片贴在了走廊上,顾客可以根据技师介绍挂号,而挂号费则是技师们收入的一项来源。这些技师们的收入至少在七八千以上,著名的技师收入可达万元。
■从医生到修脚师
从“难堪”到平静
其实,2010年“清华池”浴池到高校招聘大学生时便提到过修脚师将来的薪水可以达到7000元,而现在李振兵每月的收入在四五千元左右。即便如此,这已经比他刚来北京的时候强得太多了。
27岁的李振兵,来自于山西临汾的一处乡村,曾梦想做一名乡村医生,上学的时候还在社区医院里给人家打过针。2010年他以“成教”大学生身份,毕业于太原中医学校。他渴望能考取医师资格证,同时也渴望到京城闯一闯。2010年4月,他来到了哥哥的公司做库管。1500元,是他当时的月工资,而他的女朋友——一位在“清华池”上班的服务员,每月收入在三四千元。当时他租住在丰台看丹桥附近,一间七八平方米的小屋,没钱时,不得不求助于朋友。
“其实挺难堪的,压力挺大的,毕竟女朋友挣得比自己多……”李振兵说,好在女友了解他,没有对收入提出太多要求,“她也相信我能得到成功的机会。”机会来自于2010年的6月底,女友告诉他“清华池”要向社会招聘大学生,月薪很高。
“做修脚工?我开始无法接受。”李振兵犹豫了,这缘于面子:从医生到修脚工,理想与现实如此的矛盾;何况自己的家里面是跑大车的,给客户运煤,也非困难之家……
“如果不去应聘的话,女朋友就要跟我分开了。”李振兵应聘时一个月挣1500元,虽然现在能挣到几千元,但他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没告诉家人自己的工作。
■第一次拿修脚刀
真正感到了紧张
“清华池”的一份资料表明:“清华池”在2010年6月14日到人民大学招聘后的一周内电话有1500多人,面试共有165人,到复试的时候是40人,最后定了20人。而工作人员介绍,这20人里名牌大学的`比较少,大部分是外地大学的毕业生。
最后定的20人还要进行专业培训,包括北京修脚的历史和文化、修脚基本原理及基本的修脚技术。学员们要自己磨刀,一套刀子15把,学员们要磨10套。“磨刀的意义除了练手劲以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爱护自己吃饭的家伙。”一位“清华池”的老员工说。
磨完刀子就要练习削竹板:用刀把一块两指头宽的方形竹板削扁削圆削均匀。其实,老师教的这些东西对李振兵来说并不难,因为本身就学过医,也拿过手术刀,心里头有底。而有的时候,练功反而成了一种情趣。李振兵一直用刀削竹板,可内心中总有一种拿刀“削人”的冲动。他的第一个“实验”对象就是从前的女友、现在的爱人。有一天,他突然对女友提出给她修修脚,女友有点害怕,但一来禁不住他的软磨硬泡,二来也是在这个工作环境中看得多了,“这里的师傅们都是从自己家人和同事这开练的。”
那一天,他给女朋友烧好水,端来了脚盆……一切就绪后,抱起女友的脚,开始一点点地尝试给女友修脚。其实他并不紧张,但女友的脚却一个劲地躲着,在他怀里不停地挣脱着……那一刻,李振兵的胆子很大,小两口也觉得生活多了一丝味道。
但李振兵说,等真的拿刀子在顾客脚上修的时候,就有了紧张的感觉。“你就觉得拿着陌生人的脚吧,你得负责……”
然而更难的不是技术,而是心态。李振兵回忆说,学员里有一位北京的女孩子,在实习中总是不满单位的安排,总喜欢抢个鲜,最终她被淘汰了。“客人永远是对的,顾客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你太爱争强好胜,总以自己为核心,肯定不适合这份工作。”“清华池”的一名老员工说。最终学员里只有4个留在了“清华池”,现在还剩下3个。
■养老院义务修脚
老人的感激让他找到动力
事实上,李振兵和另外几个学员第一天的工作简单而平淡。他说自己第一天正式工作只是有些紧张,但没出任何事故,直到今天。李振兵说,他们很少跟顾客聊天,如果顾客不说话,他们也不会主动跟人家搭讪。工作之余,他们会利用空当跑到二楼观摩老师傅们修脚。“他们会耐心给我们讲,他们希望有人能接他们的班。”
李振兵印象最深的是去社区养老院里义务给老人们修脚。当时,异味是他们无法攻克的难关——刚开始的时候,甚至会吐出来,或者吃不下饭。“你见过向脚背上长的指甲吗?”李振兵说,自己当时见到了前所未见的畸形指甲,这些畸形的指甲让老人们不能正常穿鞋袜,甚至不能正常走路。
李振兵说,老人们的指甲厚到已经无法简单地用剪子剪下来的状态了。他有一次给老人修脚竟然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累得满头大汗,再加上天气炎热和各种气味,他几乎支撑不住。“不过当看到老人们修完脚后的满足,自己开始意识到这个工作的意义。”
而这也成为了李振兵的一种动力,鼓励着他坦然面对家庭。李振兵一直没告诉家人自己做什么工作,只是说在北京学中医推拿。而2011年春节他回老家的时候,觉得应该跟家人说实话了。他先跟姐姐透露,希望让姐姐跟妈妈透透风。姐姐说他干这个是“屈才”,他的回答是治疗脚病也是一个技术活。不过出乎他意料的是,父母没有多说什么。“可能他们觉得我在北京不容易吧。”李振兵说。
就在这一年7月,李振冰报考助理医师证时,又一次回到了老家。当他看着父亲穿着拖鞋走来走去时,突然说道:“爸,我给您洗洗脚吧。”而最终,洗完脚的父亲对他用了这样一句评语,“行,,这技术练得还行。”
“虽然留下来的大学生不多,但是他们的作用和成绩符合了我们最初的预期。不过能否真的担当起‘老北京修脚’的传承责任,还需要继续考验。”“清华池”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计划继续招收大学生修脚师,“那是我们未来的希望。”
残疾大学生王福如:创业其乐无穷 追梦只争朝夕丁俊林:一位贫困大学生的创业路曾文頔:大学生葡萄酒品酒师的“爱与专”大学生创业两年赚70万大学生创业:种西红柿比农民好 销得比农民俏大学生开体彩店赚钱秘籍大学生创业三年销售额过千万 成阿里巴巴合伙人大学生创业成功故事分享:大学生种西瓜 一年获利60万如何正确看待大学生兼职创业?80后大学生分享创业路上的酸甜苦辣
大学生励志文章11
近年来,由于乌鲁木齐市政府加大对养老福利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激发了一些社会力量从事社会福利事业,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三坪农场的戴维就是其中一位。3年前,20岁的戴维从石河子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后,放弃了在乌市一家星级酒店做主管的工作,回场办起了养老福利院,,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偶然受启发
20xx年戴维大学毕业时并没有创业的打算,而是很快凭借自己的专业优势,在首府一家星级酒店找到了一份管理方面工作。由于工作出色,半年的试用期才过了一半,他就提前通过了试用,并很快成为这家酒店一个部门的主管。
对戴维来说,创业是一个偶然。
有一次,父亲在与戴维的聊天中颇为忧虑地说:“现今人口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远的不说,就说咱家,你结婚后要赡养4位老人,压力肯定不轻。再看看咱周围,好多年轻人因工作忙、压力大,顾不上照顾父母,造成一些空巢老人的出现。而咱这里却没有一家养老院,到老了,可怎么办呀?”
让戴维感触最深的还有一件事。一次,他看到一位80多岁的.老人拄着拐杖,四处找人说话,但最终也没找到聊天的人,老人失望地说:“儿女偶尔回一次家,给我买来不少好吃的,但这只能填饱肚子,却填补不了寂寞和空虚。”
之后,戴维通过对周围老人的调查后发现,头屯河区一些大型企业的退休职工,目前有不少成了空巢老人,这些老人物质上不缺乏什么,他们缺少的是心灵上的抚慰。戴维当时想,如果在当地办一家养老院,应该会很受欢迎。有了创业想法后,他开始着手于他的养老福利事业了。
直言很辛苦
创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戴维首先面临的困难就是资金短缺——一幢能容纳60名老人的三层宿舍楼,装修下来要好几十万。为了节约开支,戴维的办公设备像桌椅电脑等物品,都是亲戚朋友送来的或通过改造的。记者采访时看到,戴维的办公条件确实显得有些简陋,但老人宿舍里的地板、墙壁、取暖设备等却很新。经过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20xx年6月,他创办的“健康快车”老年公寓正式开业。
1月9日,戴维的母亲王素华告诉记者,开业后,公寓的入住率并不是很高,他们母子就每天到公寓,陪老年人聊天、拉家常,并推出免费入住三个月的优惠政策,一个、两个……十个,入住的老人渐渐多了起来。为了让老人在公寓里感受到家的温暖,王素华在起居上对老人格外用心,每天晚上老人睡觉前,她都会和儿子一起,为每一位老人擦洗身子、洗脚、洗衣;在饮食上,王素华还特意请教了一些饮食专家和营养师,根据每个老人的口味,精心搭配荤素、调配营养。
如今,在“健康快车”老年公寓里生活的老人大多年龄在70岁左右,他们有身体健康的、有疾病缠身的、有神志不清的……面对不同体质的老人,王素华有不同的料理方法。
她告诉记者,去年,公寓里来了一位75岁的患有高血压的老人,病情时好时坏。为了能及时掌握老人的病情,她每天两次为老人测量血压。有一天,经过测量发现老人血压升高,根据一直以来的记录推测,这可能是发病的征兆,于是他们赶紧将老人连夜送到医院做检查。由于抢救及时,老人病情稳定了下来,并脱离危险。后来,通知到老人的家人后,老人的子女感激地说,如果老人在家里出现发病情况,而子女又不在身边,那就危险了。
压力中成长
养老院开办一年多来,并没有给戴维经济上带来多少好处,但他相信,自己从事的是“朝阳产业”,前景很好。
戴维对记者说,为减少不必要的支出,自己上班是护工,为老人送饭、教老人唱歌;下班后又是锅炉工、修理工,像拉煤、烧锅炉、采购等活儿,他都不挑剔;为了让老人在养老公寓享受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他还特意购买了一些养生保健书籍、报刊、杂志等,每天教老人唱一首歌,将老人集中在一起学做养生操……活跃了公寓老年人的生活。
但让戴维高兴的是,好多老人刚来时心情抑郁、沉默不语,但在公寓生活一段时间后,老人话变多了、心情也好了。有些老人还开始练字、养花、种菜等,好多老人被儿女接回家,呆上一天就嚷嚷着要回来。
在开办养老院之初,戴维周围许多人不理解,有人甚至劝他不要办了,母亲王素华也劝过他。但戴维给出的回答却是——再苦再累,也要将这番事业进行下去。
谈起今后的打算,戴维说,一旦时机成熟,他将利用自身优势将老年公寓做大做强,逐步在全疆形成连锁经营模式。
温泉达人的双面创业人生
大学生励志文章12
青春是我们最美好的时间段,生活中出现了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断断续续的片段,它用“蒙太奇”的手法演绎和放映着你的青春。每个人都是天生的演员,没有设计的台词、没有策划的场景、更没有导演。每个人都有真挚的情感演绎着,即使那些外人看似做作的情。
生活就是一部漫长的电影,每个人都是主角。而每个人也都是配角,你就是你。爱与痛,是交织的。同窗之宜,挚友之情、女友之爱。在那个即将离开的时间,一切的一切都会在我们心底有那短暂的几秒钟。就像是回忆你最后的永恒,那是只留下了一种东西——记忆。不管你和他(她)曾经如何,也不管那些年、那一千多个日子里你们发生过什么,最后都会在心底画上句号。看看走过的来时的路,不乏些许青涩就像青苹果。而离开的瞬间,你会发现你变红了,由里而外。不要怀疑,你的青春里有我踏过的痕迹。“再回首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默默无为而羞耻”。
似乎我的青春荒废了太多,可不经意间我发现其实我也收获了不少。大学里,谈过了恋爱。大学里,进过了社团。大学里,学过了文言。太多,太多,没有尝试怎么会体会到生命里我确实走过这青春。不可能只有一种感觉的人生,如果人生里青春中只有哪一种感觉:或喜、或悲、或苦、或无奈,那么你真的白走了一遭。我怎么也忘不了,那些给我深刻记忆的人、事。他们给了我帮助、或者是阻拦,更或者是打击。我感谢那些人,因为他们访问过我的青春,教过了我在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感谢那些看轻你的人,他们让你成功的战胜了你自己也战胜了那些看轻你的人。书本、电脑、挚友、损友、良师、家人、那些隐形关注你的人(也包括打击你的人),是我走过这些日子的人物。而故事发生在那个从未看起的大学,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打败自己的不是智力与情商,而是一种东西,一种十分欠缺的东西—毅力与勇气。
青春让我明白了我的人生,至少现在我活的并不迷茫,我懂了青春的真谛。勇气,是必须有的一口气。不管你愿不愿意,有些事情你不得不去面对。而面对需要的是勇气。面对突如其来的爱情。面对意外的悲剧、面对惨不忍睹的成绩、面对百口莫辩的`困境,你还能怎么样?就像即将毕业的你们我们,面对未来现实也是我们的必修课。毅力,是掘开成功的锄头。我们都是一个挖掘者,不是我们能不能会成功,而是我们愿不愿意付出,锄头挥的久挥的时间比别人长那么一点点,那么你就是那个比别人成功的人。成功的人,不是比别人聪明,而是他懂的成功的背后除了这些,更多的是忍受别人不能忍受的痛苦。青春里怎么会没有痛呢?痛会让你明白你还活着,对待痛苦的方式,也是你日后的宝贵财富。青春就是一首歌,唱的沉醉其中的人肝肠寸断。而那些还未为沉醉其中的人,那些还未青春的人,是那么向往期待青春的到来。那些早已逝去青春的人,则会在那个时候默默的感受那些早已远去的一切。她们有过短时的波澜,可最后她们平静了。因为他们的生活,从此变的波澜不惊。我想我也会有那个时候,你们呢?也会有的。岁月的号角,只会在我们耳边吹响。我想我们长大了,离开又怎样?分开又怎样?再相聚时又会怎样?那些始终会来的请坦然面对,青春我们没有白活。
献给那些和我们一样的人们,感受着我们的青春。青春里我们用心走过,无悔的青春,我们含着笑,离开我们即将走完的大学。致年少的我们,那即将逝去的青春。
大学生励志文章13
1、嘲笑那些努力上进、用功学习的人。
在大学里,千万别成为那种嘲笑别人上进的人。大学同学喜欢看书,校园里总是喜欢混迹于图书馆,每次她在熄灯后回到宿舍,总是会经历室友的一番调侃、冷嘲热讽。她们非会计类专业中,她对财务感兴趣就去考会计类证书,利用周末和暑假在高顿财经报名了ACCA的培训班,却受到了很多同学的质疑和打击,那些嘲笑别人的人总是不能看到别人进步和向上。
嘲笑别人上进的人,是因为他们害怕,害怕自己太low,害怕自己成为loser。他们永远无法狠下心来努力奋进,却拥有阴阳怪气嘲笑讽刺别人的强烈嫉妒心。他们不知道,每个人都有不同,前进的人都有一颗勇敢的心。
2、对“合群”这件事太过于在意的人。
进入大学,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班级、院系就是一个个小小的圈子,班级里和宿舍的人不能选择也躲不了。然而,当你过了上学的年龄,你就会明白,有一个和睦的同学、宿舍关系是修来的福分,平淡如水或不太和睦的同学、宿舍关系才是常态。
为什么牛逼的人通常不合群,因为你不在他们的群里,他们原本就有一帮合群的牛人。所以,在在大学里不要急于拥有大量的朋友,更不需要去迎合任何人,你要的只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保持你的真诚、善良、学到真正的技能和本事,通过自身的价值,结交那些更那些优秀的人。
如果你现在觉得自己圈子里的人都非常普通,那就趁早多学点东西,从三观到爱好,从能力到特长,积累以后,你便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优质圈子,做“有价值的合群”。
3、城府很深的心机婊、柔弱玻璃心的人。
相信很多人的大学生活都充满着单纯和善良,但身边总是少不了几个喜欢拉扯是非、乱嚼舌根的人。有一些人为了一些类似助学金的微小的金钱利益,或者评比三好学生标兵之类的荣誉,表现出曲意逢迎别人,当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过度圆滑的嘴脸。大学同学里也有一种人,天生就是玻璃心,心很脆弱容易受伤,遇到一件芝麻粒大的小事,总是需要别人来安慰。
在大学里千万别沦为这种人,在大学单纯的同学关系中,与人正常交往,真诚先行。如果身边遇到这些奇葩以后,快速的远离他们,不要让宝贵的大学时光,浪费在所谓的人际关系上,也不要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4、整天宅在宿舍、经常翘课的人。
进入大学以后,经历过高考压力和高压监管的同学们,很容易进入彻底放松的状态。有一些人自制力真的太差,他们总喜欢呆在宿舍睡觉、追美剧、打游戏、并且以翘课没被抓为乐。也有一些人以呆在宿舍学习为由,可看了不到半个小时单词却不知不觉得打开了电脑,看到今天追剧有更新,便忘记了四六级考试迫在眉睫。
那些整天宅在宿舍的人,生物钟一天天错乱,体重一天天增加,意志力一天天消沉,只能慢慢的沦为平庸,大学里不要沦为这类人,首先从走出宿舍坚持去上课开始。
5、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圈子的人。
大学里与人相处也是要遵循“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两个性格、爱好、习惯、甚至家庭背景相差太多的人,忍得了一时的彼此讲究,长期的相处和交心也无法勉强。
跟别人是不是一个圈子,一场谈话下来你就能准确的判断,因为你们聊的话题完全不搭边。判断与别人是不是同一个圈子,不能以外在的标签来评判,比如高冷的文艺青年,任性的富二代、穷?丝等。在选择圈子的同时,要怀着积极开放的.态度,容得下别人来到自己的圈子,也要把自己推荐到一个感兴趣的圈子里,在身处的圈子中寻求志同道合的一个点,做出最有效率的事情。
对待不是和你相同圈子的人,你最好的态度应该是不迎合、不评价。
6、过分自私、不懂感恩的人。
大学里会遇到一些过度自私的人,他们被家人的宠爱惯坏了脾气,什么事情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让别人讲究他们。大学里有一个同学总是喜欢让室友们帮忙带外卖,别人帮忙带了几次后,他总是“忘记”给室友们外卖钱,几番之后,室友提起,她反过来还说室友们小气,几十块钱而已看这么重等等,像这种爱赚小便宜、自私又不懂感恩的人,总是想着赚便宜,一碰到个人利益就立马黑脸,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大学里一定不要成为这几种负能量气场庞大的人,这几类人总是在消耗你、带给你负积累、负产出。在美好的大学岁月,如果你想继续拼搏奋进,想让大学生活过的充实而有意义,在毕业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那么,请跟身边那些正能量爆棚的人打交道,不要让自己成为文中这样的人。你需要做的是,学好学业,做好自己的事情,学好自己的技能,这样,你便能大学校园,以及以后的职场中遇到最好的自己。
大学生励志文章14
北京电影学院的漂亮女生傅小攀,没有从事影视广告创意工作,却成了淘宝网专职卖家。她经营的创意巧克力,不仅在盛夏保持不化,还能将”可食用“的奶油照片嵌入其中。与众不同的产品也为她带来每月3万余元的纯收入。
奶油照片可以吃
傅小攀告诉早报记者,自己经营的这种巧克力基本从比利时空运到北京,共有80多种口味,能使消费者”挑花眼“。与传统巧克力不同的是,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把照片嵌进这些巧克力中,”经过处理,照片也是可以食用的。“她解释说,巧克力上的照片是用奶油纸做的,和早期包装在糖果上可食用的”糯米纸“差不多。但奶油纸能将照片上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拷贝“下来,并保持颜色一致。傅小攀略带自豪地说,经过这样的处理,巧克力便升级为艺术品,”作为情人节的礼物,精致而浪漫。“傅小攀坦言,由于不便保存,巧克力的销售旺季是秋冬两季。为了克服这个障碍,她尝试使用不同的包装物,以延长巧克力的保存期限。最终,她发现在包装盒里填充海绵之类的隔温物,再加上保冷剂,效果非常好。”如果天气太热,我就会直接用专用保温箱送货。“傅小攀说,即使这样做成本会增高,但只要巧克力能始终保持最好的状态,回头客数量就会相应增加。
创意和信誉最重要
今年2月12日,傅小攀的网店”可可芭蕾巧克力艺术沙龙“正式开张,销售业绩随后节节攀升。目前,网店每月可为她带来3万余元的纯收入。她告诉早报记者,,独特的创意和良好的'信誉,是成为”超级卖家“的法宝。说起大学毕业后选择做专职网络卖家的初衷,傅小攀将其归结为对网络买卖的熟悉。她回忆说,自己在大学时便开始网络购物。而后来一个朋友成功经营网络服饰店的经历,更让她觉得新鲜和刺激“。20xx年初,傅小攀在淘宝网上开设了第一家网店。但由于经营物品过多,且没有特色,傅小攀一直处于”惨淡经营“状态。后来,她结识了专门经营外国品牌巧克力的朋友,才启发了她的灵感。傅小攀说,网络经营最重要的是创意和特色,与众不同的产品往往会吸引更多的顾客。此外,周到的服务也会使网店聚拢不少人气。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她一直在向外国朋友学习制作、开发新的巧克力,”争取做到世界各地不同口味的巧克力,我的小店都能提供。
大学生励志文章15
中国区总裁、韩国全州韩/中人才交流院总裁、四海教育集团总裁,这一大串的头衔看似应该放在创业多年的中年男子头上,然后,头衔的主人却是从山东工商学院毕业不到一年的张强。尽管张强脸上还挂着些许残存的青春痘,但由他一手创办企业拥有员工300多人,年营业额过2000万,纳税达200万。
凭借突出的贡献,26岁的张强在今年3月被评为“山东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成为烟台高校中唯一获奖的大学生,也是唯一一名获此殊荣的应届毕业生。
50元起家赚到第一桶金
张强在湖南农村长大,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张强自幼便打工赚钱以贴家用,摆摊卖冷饮、刷盘子、冲厕所、做促销员,能想到的赚钱方法他都试过。直到来到烟台读大学后,张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创业方向。
由于家庭贫困上学晚,21岁的张强在2006年时才参加高考,并考入山东工商学院。然而入学刚一个多月,张强满身就只剩下50元的生活费。“为了养活自己,我开始拼命找兼职的机会。当时北京有家搞英语四级培训的机构在找招生代理,每招一个人可以拿到50元的提成,于是我决定做这个先赚点钱。”回忆起创业时的艰难,张强的微笑中不时透露出一丝苦涩。
当时学校中想做代理的人很多,张强最终凭自己的诚恳拿到了英语四级培训的招生代理权。此后,张强用仅有的20元钱印制了一千张招生的宣传单。两个月之后,成功招到100名学员的张强拿到了5000元的招生提成。
从50元到5000元,赚到第一桶金的张强在兴奋之余,也下决定自主创业为自己打工。
助5000多名大学生就业
通过代理四级招生,张强发现了教育培训领域的巨大市场。随后,张强在大二时便注册了一个教育信息咨询公司,从事韩语、日语小语种培训、招生代理与市场推广等业务。
张强告诉笔者,在看到韩国国内学习汉语的热潮后,他主动与韩国教育部下属的韩国中央延世学院联系,取得了在烟台进行中韩人才交流的授权,从而在国内高校培训合格的应届大学生,并输送到韩国担任中文讲师。“与普通的劳务输出不同,我们输送过去的均属于高端人才,月收入都达到了近万元人民币。”他说。
在与中日韩的一百多所高等院校以及政府部门达成相关合作协议后,张强开始承担更多的中韩、中日教育/文化交流项目,,输送到韩国、日本等国家的'中文讲师等已超过500人。而通过技能教育培训和人力资源服务业务,张强的公司每年可服务学员上万人,为全国超过6000名在校大学生提供免费兼职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并累计为超过5000名应届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岗位。
被省领导点名做经验汇报
大学毕业后,全身心投入到公司发展的张强将业务拓展到国际文化交流、人力资源服务、教育培训等领域。公司也已经在山东、北京、上海、辽宁等二十多个地区及韩国、日本成立了分公司或者办事处。整个企业目前拥有员工300多人,年营业额已超过2000万,纳税达200万。
在听到张强的创业事迹后,为“山东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颁奖的山东省副省长郭兆信点名要求张强在颁奖大会上,向在座的全省及各地市负责人力资源和就业工作的领导,以及150多名高校校长做经验汇报。而按照会议流程安排,大会上根本没有安排获奖人员的发言环节。
此外,为了真正帮助贫困大学生,张强在创业期间每年拿出10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接受资助的人数已累计超过500名。同时,免费为超过10万人次在校大学生进行有关创业、就业、职业规划讲座及培训,并先后指导、带领、扶持超过300名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走上了创业之路。
谈到未来,张强坦诚地说,今后只要不是赔得一塌糊涂,自己都会坚守创业的道路一直向前,并竭尽所能为更多大学生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大学生励志文章】相关文章:
励志大学生文章11-06
大学生经典励志文章11-02
大学生励志文章10-17
给大学生的励志文章12-02
大学生励志文章11-15
大学生青春励志文章02-21
大学生青春励志文章08-20
大学生励志文章青春06-25
大学生晨读的励志文章10-17
青年大学生励志文章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