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郭台铭,我从不认为自己是最成功的励志人物

时间:2021-04-19 10:41:26 成功励志 我要投稿

郭台铭,我从不认为自己是最成功的励志人物

  从制造电视机零件的中小企业起家,到七千亿台币营收的全球化制造业帝国,从电脑配件到手机等硬件,鸿海系几乎纵贯全球IT制造的全产业链,虽然此次金融危机之下,鸿海系的股价有所下震,但并不影响郭台铭先生作为华人企业界翘楚的地位,其一举一动,都备受各界关注。

郭台铭,我从不认为自己是最成功的励志人物

  但在郭台铭自己看来,他并不认为自己是成功的。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很成功,已经到了peak(鼎峰)的时候,那么明天起床,人是往下走不是往上走;明天你出发的第一步,是在走下坡,坚持、自律和勤力,是业界对这位已经59岁的创业家的一致评价。

  9月6日晚还在台湾参加台湾行政院举行的赈灾重建活动,9月7日上午一早就飞抵北京,参加了忘年交李开复的创意工场发布会,如此频繁穿梭大陆与台湾,郭台铭戏称自己是Chinwan(China + Taiwan)。

  之后,郭台铭先生接受了包括本报在内的三家媒体的采访。

  这是他第一次接受大陆媒体的专访。

  郭台铭坦言,创业35余载,除去寻找第二春的那一年左右的时间之外,有34年之久,每天都保持平均工作15个小时之久,没有间断。

  为什么还要这么勤力

  跆拳道打得好,一定是马步蹲的扎实,你知道少林寺和尚功夫千变万化,是过去挑了多少年的水上山吗?这是郭语录中一句经典的话。

  除了喜欢,更重要的是责任,9月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郭台铭称。他引用中国古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来形容鸿海系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花时间和金钱,买到的是经验,No experiences, no judgment (没有经验就没有判断)。

  而我们可以猜对的是,在诡谲不明的经营环境之下,逆境的富士康,必将计划在电子商务方面大有作为。郭台铭告诉记者,富士康对网络经济的关注和研究,已有年许,在软件和网络领域,也会有新的产品举措。

  记者:李开复先生的创意工场,将重点投资电子商务、移动互联和云计算,作为投资人之一,您对这三个领域的看法是怎样的?富士康在电子商务方面,又有怎样的计划?

  郭台铭:现在的电子商务C2C像阿里巴巴的模式、包括B2C等,今天真正的网络经济在中国还没有开始。因为现在网络经济最发达是什么?年轻人在杀时间,在kill time。但如果年轻人都把时间花在kill time。这个在初期可以,叫初期创业阶段。将来中国经济要腾飞,必须要装上互联网这块翅膀。商业的运行、公司的互联,e-commerce将来成长会非常快。

  我们关注电子商务也很久了。我们整个富士康集团今年在不景气的情况下,营业额还是持续的成长,会超过600亿-650亿美金之间。当然我们都是硬件。可是我们在软件以及网络这块,开展很久了。我们在网络方面有很多专家,关注很久。

  (网络经济)要经过一个测试,游戏规则要建立。比如我们一定要开发票;小公司可以卖山寨机,我们不能卖山寨机;他们可以不经过测试,我们不可以不经过测试。

  现在我们认为时机成熟了。过去网络在中国是机会主义者的天堂,将来应该是实力主义者的机会。e-commerce也好,云端也好,移动互联网也好。这三个每个都是富士康全世界的强项。我们只是没有品牌而已。

  虽然现在很多网络公司、互联网公司都很成功,目前算来叫做都很成功。但在下一波真正走向剧烈的竞争,谁能胜出,其实还在未定。

  记者:您刚才说到没有品牌,现在回头看,您后悔没有做自己的品牌么?

  郭台铭:我觉得一点都不遗憾。各位,丰田汽车公司这么成功这么好,去年也都赔钱。品牌背后要有三个支撑,一个是技术,一个是服务,还有一个是信誉的支撑。

  今天中国很多太阳能公司都从我这里挖人。为什么?太阳能产品送到欧洲去,一年两年就坏掉了,质量不过关啊,大量退货回来,他们有个共同的结论:说到富士康挖人,富士康的产品做得好。所以我最近也是不少人转到太阳能。

  这样子我们说:好,我们也进入太阳能!

  虽然是制造业的代工大王,但郭台铭对互联网、对新技术所带来的产业机会,一直保持高度关注。对电子商务,他是已有很久的研究。他认为,2年前电子商务市场还是初级阶段,但现在会进入真正的市场机会阶段。

  电子商务的时机已经成熟

  记者:但是做投资、尤其是前期投资,要选项目、选对人,是蛮难的.。

  郭台铭:对,问题是选人,怎么选人?这些人想创业,又是冒险家。在这些创投里,真正有多少懂技术,真正有贡献的?在开复的选择里面,每一个投资者都要有value(价值)。对这一个idea(想法),到商品化,人才将来怎么承担,也许将来也可以培养另外一个yahoo,另外一个google。开复就从选手进入到教练。

  我们也期望将来接第二棒、第三棒、第四棒,也许收购,也许把它成长。我们的经验,我们在12个国家,有70万员工,有内部软件工程师,有座云端的总经理,可以让他的创意很快落实,缩短从idea到商品的时间。

  记者:那在您看来,怎样的人才算是有创新精神的人呢?

  郭台铭:创新者人格的特质我想有三个。第一个他一定要脚踏实地,不投机取巧;第二个创新者的特质要诚信;第三个敢冒险。敢冒险跟脚踏实地是矛盾吗?我觉得一点都不矛盾。因为敢冒险的人一定要有武功,你才敢冒险。我们家乡烟台有句老话,淹死的都是会玩水的。所以一定要先脚踏实地干好再来冒险,进少林寺你要先把蹲马步学好。

  记者:您怎样评价富士康的创新?

  郭台铭:去年圣诞节在美国最畅销的前十个产品,有7个是富士康做。我想大家都看到这个报道。比如你手上这个照相机,这个伸缩镜头,就没有其他公司做得出来。这个的模具是要非常精密的。(如果有谁做得到)你告诉我,我马上把那家公司买下来。

  富士康一直在制造技术上创新。我们认为将来网络、设计,将来尤其再走e-commerce,或者是走上B2B的商业模式,我们在搭建一个平台,可以帮非常多的中小企业、创业者,今天怎么使用网络、怎么使用电脑,还可以给他全套的软件,他在卖他的商品的时候,甚至都不需要自己的IT部门。我们可以帮他整个的解决。他只要把他的创意放上去,就可以很快的销售。这些我们都已经在做。

  我们最近在做virtual reality。现在我们已经在设计一个东西,将来你再在网络上买匹萨的时候,可以让你闻到匹萨的味道。这就叫创新。这个目前现在的技术基本上在几年时间都可以做得到。可是将来怎么样直接Cable送到你面前,用水一泡就变成一个匹萨。你说那是不可能的事。只要你认为它是不可能它就永远不可能。但如果你认为可能,它最起码有一天可能会变成可能。这是一个创新的特质。

  郭台铭认为,创业者要保持创新力,要敢于想象,敢于去碰那些会让人发笑的想法,但同时要有脚踏实地的基本功。

  郭氏创业秘籍:创新要有想象力

  郭台铭有一句广为转载的名言: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和你周遭的人,就决定了自我的格局。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看得比较长远,空间就比较宽广,就不会对得失看得太重。

  郭台铭曾经回忆自己在创业初期,同样面临借不到银行资金,也无政策扶持的窘境,最好的人才即使有钱聘请,也不愿意屈就小公司的窘境。

  这些处境,和我们今天看到的大部分中小企业所处的境地,似乎没什么区别;但20年后,鸿海系纵贯整个IT代工产业链。

  正如今天我们看到多如牛毛的小企业,都在抱怨大同小异的问题和艰难,但三五载之后会怎样?或许三五年无法看出差距,但数十年之后,这些小公司又有多少可以成就大生意?小公司到大生意的中间,是什么在起作用?

  至少,创业35年,郭台铭勤勤恳恳工作了34年,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

  2008年在鸿海系遇到金融危机和经济下行的挑战之后,郭台铭再次返身,从计划退休的计划中二度出山,再次以每天工作15小时的精力、以59岁的高龄站岗。

  2009年鸿海半年报显示,2009年上半年税后净利 284亿新台币,超越台积电260亿新台币。

  对于今年,他自信地估计,即使在不景气的情况下,整个集团的营业额将在600亿-650亿美元之间。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不断提醒记者,富士康还有新的梦想。在E-commerce、云端、移动互联网。每个都是富士康的强项,我们只是没有品牌而已。郭台铭说。

  下一步,每年李开复将在这三个领域孵化裂变出五个创业公司。可以想象,郭台铭将在其中,同以往在电视机零件、模具、连接器、机壳等转型跃迁中,找到下一个致胜点。

  从小做起:蟑螂一样的生存能力

  1974年,24岁的郭台铭和几个朋友在台湾建立一家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一起承接塑料零件订单。

  鸿海成立不久,马上遭遇经济危机,原材料价格上涨,经营十分困难。合伙的朋友决定放弃,但是郭台铭不肯,就借钱盘下了这家公司。

  这就是富士康帝国的开始,郭台铭的第一份生意主要从事电视机相关零件的制造。

  刚刚起步,郭台铭就受困于技术难关:工厂技术度依赖模具师傅。

  郭台铭拿着刚刚累积了几十万的资金,就开始盘算是否要投资模具工厂。

  在当时,台湾经济大环境已经发生改变。其他不少企业家趁着台湾经济起飞,有的炒地皮,有的囤积原料,都在等价格好时大赚一笔。

  和所有累积了第一笔不多资金的企业家一样,这一笔资金到底是去赚快钱还是去做实业?

  但是郭台铭放弃了后来涨了数倍的土地买卖机会,选择投资建厂,引进新设备,和信赖的员工摸索生产工艺和流程。这个过程非常辛苦,每天辛苦加班到深夜。以至于创业的前几年,郭台铭都在问自己:我的决定是正确的吗?

  靠着第一批模具机器和和技术积累,鸿海开始和台湾前十大制造商有了业务往来,开拓了第一批生意。

  于是,郭台铭省吃俭用,累积下来的又一批资本金不断被投入到购买更精良的设备上。1984年,鸿海从美国引入高级设备,整整花掉公司一年收入的十分之一。

  不仅如此,随后的几年,相继从瑞士引进高级设备,聘请日籍顾问,又引进日本的精密机械技术。公司人员不到千人,郭台铭就慷慨地大笔资金送员工到海外学习。

  鸿海前十年的创业,完全依靠鸿海有蟑螂一样的生存能力。

  和广大的国内中小企业一样,既拿不到太多的政府扶持政策,也无法拿到银行的信贷,仅仅依靠着小额资本不断推动企业发展。

  学习力:大变中找先机

  除了吃苦耐劳精神和强大的专注力,郭台铭还有极强的学习能力,通过实践又变为对行业趋势的判断能力。

  在管理工厂的同时,郭台铭和所有重要的客户交朋友,了解这些人的想法,掌握一线厂商全球IT行业的沿革趋势,甚至,他还深入了解客户公司管理。

  1983年,鸿海就利用日本的进口设备,开发完成第一批连接器,正式进入PC领域,鸿海进入每年20%成长的稳定期。

  再过五年,鸿海已经成长为一家拥有1000名员工、2.5亿元收入的企业。

  郭台铭没有放慢脚步,他观察到大陆的投资机会,开始大举进军,利用深圳的土地、人力资源,设下鸿海日后发展最重要的生产基地。

  接下里的十年,鸿海大产能、低成本、高技术的竞争力,陆续从LG集团抢走苹果订单,成为思科全球最大的网络设备供应商,拿下索尼Play Station游戏机订单,英特尔奔腾四连接器订单。不可思议的是,2003年,鸿海还同时拿下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订单。

  竞争:要做就做到最好

  在手机和TFT-LCD领域,鸿海远不是一个先进入者。

  早在1999年,各大厂商已经为手机狂时,郭台铭认为手机制造成本过高,一直按兵不动。

  一直等到手机价格足够为大众接受时,郭台铭拿下国际前列数家手机厂商的巨量订单。两年过后,富士康国际从鸿海集团单独分离在香港上市,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代工厂。

  同样,在手机毛利往下走时,鸿海开始向TFT-LC和纳米技术进军,一举投入200多亿元,又从最后的进入者改头换面进入第一阵营。

  郭台铭下一步又在想什么?他的下个行业布局又渐次展开,这几年,鸿海宣布投入1000万美元设立上海安心购,重启IT渠道扩张计划。

  此前,鸿海通过旗下广宇转投资赛博数码布局内地零售渠道市场,目前已成长为内地三大3C产品零售商之一。在去年底内部高级主管会议上,郭台铭强调,2009年将全力抢攻内地IT渠道市场。

  也在今年,郭台铭投资1亿元台币与讯联共同成立康联生医科技公司,突然切入生物科技。

  还有一款未来的秘密武器纳米技术,郭台铭在透露,纳米技术第一个商品化产品花了将近10年的研究时间,将会在很短时间内公布。

  郭台铭的大行业图景正慢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