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教育学生成功的案例

时间:2021-04-01 15:43:17 成功励志 我要投稿

教育学生成功的案例

  教育学生是老师的本质工作,下面给大家整理了教育学生成功的案例,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学生成功的案例

  教育学生成功的案例1

  上学期我们学校召开了一个以探索管理好学生为主题的重要会议,在会上学校领导要求我们全体老师针对现在的学生难题多、管理麻烦的问题,共同去确定好自己的定点学生,实施有个性化的教管手段,把双差生教育好,使他们能够在学校做到遵守纪律、积极向上。现在就自己的一个教育管理案例进行阐述,供大家参考。刚接受班主任工作的我,对管理学生一无经验、二无手段。唯一一点我只能实事求是,以真诚去感化学生,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我也不知道这是否正确。对于我班的闵××男同学,刚一来是大家公认的“吵客”,甚至连自己的家长也认为他的确是“吵得要命,但人心不坏”。我想也是,没有哪个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是个人家讨厌又品德低下的人。

  于是我经常把他叫到办公室训话,可以说软硬兼施,但收效甚微。他也几次三番在犯错误后给我保证:“类似的事件以后绝对不犯了。”但是几次后,他还是老样子,唯一能肯定的地方就是每次都能诚恳认识到错误,但是由于自制力差,一段时间后又会忘记自己的保证。我也因此感到灰心,知道他是个想要改正的学生但就是不知道怎样去帮助他。一段时间也就听之任之,直到有几天他的缺课引起我的重视,与杨维献老师去家访,才知道果然有厌学的情绪,打算辍学。我想这一次可不能随便了,万一没把他叫来,影响和后果是严重的。当即我把其中的利害关系向他的父母说得很清楚,争取到他父母的支持。再对他进行促膝长谈,在交谈中不断在他父母面前肯定他的长处,整个过程下来,发觉他还是很听话,对于肯定他的话,他也有所兴奋的情绪体现,我这才发觉原来和他两个人时对他表扬的话是多么的苍白无力。一个人的价值没有体现到他所认识的人中间去,对于像他这年龄的少年是觉得自己是渺小的和无关紧要的,他们这样的人是最需要关键时刻给予一点肯定。当然那不是莫须有的,是他身上连他自己都肯定的地方。如果你,特别是班主任和家长如果没有看到它的存在而忽视它的话,给他们带来的后果我都不敢去想象了,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啊!正是通过那一次交谈,他完全打消了辍学的念头,准备把书念完再去跟他舅舅学开车。我鼓励他的好想法,还不时地为他打气,如果将来有机会碰到你,希望会免费载钱老师一程,让我也好“得意威风”一下。他也显得很开心。我知道总算这次没白来。为了保证效果,之后我和杨维献老师又去了一次他家,这次是轻松的。他的母亲也来过学校,显示出对自己孩子的重视。事后在学校里我免不了和他说这样的话:“闵××啊,这两天进步很大啊。如果在某方面稍微注意一下的话,你会让老师更高兴的。”我们都看到,他在改,改掉以前的很多坏习惯。我认为这并不算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但是我认为这的确是一次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只要我们花一点时间,去打开学生心灵的那扇紧闭的窗户,我们会找到一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的。

  教育学生成功的案例2

  问题的提出:

  上学期,我实习的班级是四年级一班。开学不久的一次写字课上,班上的孩子们都在认真的写字,我在巡视,我发现坐在靠窗户第一排的常鑫阳。我走过去,发现他在玩手里的东西。这引起了我对常鑫阳的注意。随着一天天的与常鑫阳接触,我发现上课时,别的孩子能按教师的要求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而常鑫阳课上稍不注意就钻到桌下,或在桌面上乱画。写作业时,别的孩子专心致志地写自己的作业,而常鑫阳在老师给别的孩子指导时,满教室溜达,给别的同学捣乱,拿剪子剪纸玩,自己的作业不写(除非老师眼睛不停地盯着他,他才磨磨蹭蹭地写,好像这作业是为你写的),有时还拿别人的笔、橡皮,送到老师面前,说是在地下捡的,以求得到老师的表扬。课间操时,站在那玩手,拽女孩子的头发,抽别的孩子。课间趁别的孩子不注意打人一下,有一次还把班上的一个孩子的打哭了。别的孩子还手,打疼了他,他就嚎啕,好像他受了天大的委屈。时不常的把吐沫吐到别的学生身上。因此班上的孩子时时向老师告他的状,孩子们也不太喜欢和他玩。 问题的症结:

  1、从发育上看,常鑫阳像是幼稚的孩子,活脱脱的像只小猴子。通过多次与家长交谈,得知常鑫阳父母离异,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2、运动上:上课不专心,小动作多,爱东张西望,写字慢,作业不能有效完成,做事磨蹭效率低,课间操不能完整地做动作。

  3、行为上:容易激怒,冲动任性,不遵守纪律,不受约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甚至不顾危险,打架斗殴。3、思维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别人讲话听不进去,重复动作较多,上课时东张西望,学习成绩时好时坏,写字计数常常出错。

  4、人格上:胡言乱语,口出脏话,举手打人或随地唾沫。

  问题的解决:

  通过教师专业化的学习,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验,让我认识到:

  1、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及对自己的超越。

  学生是社会的人,“社会的人”是相对“生物的人”而言,其最重要的标志是有理想、有意识、有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作为“社会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尊严、个性和心理境界。有研究表明,学生最大的精神需求是受到尊重,他们希望与别人、与成年人、与教师平等相处、相互尊重、彼此理解。虽然教师比学生的知识更广博、能力更强、经验更丰富,但二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新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坚信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关心是教育好学生、这是塑造好学生心灵的前提。我在课上、课下加大了对常鑫阳的关注,多问他,看着他写作业。找同学和他玩,带他上厕所。此外,我利用晨检、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孩子知道,我们这个班,就像一个大家庭,家中的每个人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写作业时,他和你说话,你不要搭理他,这样他就不会再找你聊天了,或者你提醒他赶快写作业。同学间要谦让,要宽容些,从小要学会关爱他人,长大后,才能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此外,与家长密切合作,从家庭、学校两方面统一思想,共同教育常鑫阳。)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教师不能把学生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人。教师要研究学生现实的认识水平、思想水平、经验水平,而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思想、感情、认识来要求有看待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认识。“天生其人必有材,天生其材必有用。”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每一个学生都有各种发展的可能性,每个教师应该对学生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能达到的更高水平抱有信心。学生的自主发展并非齐头并进整齐划一,而是各具特色争奇斗艳。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表现是多方面的。每个人不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可能以同样的速度,以同样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终点。面对差异,在承认和正视的基础上,更为积极的态度是研究差异,发展个性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使差异成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

  反思和讨论:

  通过一学期对学生的教育,班上的学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常鑫阳上课专心学习的时间长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有了显著的改观,很少听到常鑫阳的号啕大哭。同学间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关心常鑫阳的人多了。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就是在对这些孩子的教育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家长的教育,而这些家长往往认为教师看不起他的孩子,与教师配合方面较欠缺。他们在平时往往较溺爱孩子,与学校的教育常常发生冲突。此外对这些特殊孩子教育的研究、案例较少。

  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是为人着想的。如果人不能给人以幸福,那么任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不会给人带来幸福。”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就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人”的发展,设法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从生活中长出灵气。这就是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出发点和原则,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教育学生成功的案例3

  一、案例描述

  本学期我接了三班的英语,班上有后排几位同学基础较差,而且淘气,上课爱制造点小闹剧。他们在课堂上不能独立完成练习并回答老师的问题,同学们经常嘲笑他们,他们上课回答问题时答非所问总会令其他同学笑的前仰后合。久而久之,他们就不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了,更不用说在英语课上发言了。我很想帮助他们,我不希望能跟上的学生掉队。但由于他们的自卑心理,他们怎么都不愿意配合我。第二周时,有一次我偶然发现一个同学没有配套练习册,经过了解,原来因为他买的迟,在我们学校未能配发到。他的爸爸去新华书店买,也因为时间太迟而未能买到。他们的家长忙了生意,也找五年级就不再过问他们的学习了。试想,课后又怎么很好的完成家庭作业呢?这样肯定对他们的学习有影响。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我就把自己的练习册借给他。当他从我手里接过书的时候,他满脸是惊喜的表情。自此,我能感觉到他们对我有了一点信任,我也在课堂上对他们多加照顾,几乎每节课我都会叫他们回答问题或是上黑板做题,并且经常对他进步的表现进行表扬。半学期过去了,他们的英语学习情况有了很大改变。尤其是刚开始从来上课不张嘴,作业写得一塌糊涂,而且经常拖欠作业。现在,几乎节节课他都要举手发言,学习态度非常积极,作业交的及时了,书写进步很大,尤其最近复习开始听写单词,他两次都拿了100分,第二次月考也考了90分。看到他的转变,我由衷的感到高兴。

  二、反思

  学困生是教师们经常谈论和感到最为头疼的一个学生群体,我们应该对他们抱怎样的态度和采取怎样的方法呢?我认为:

  1.学困生最基本的需要是附属需要

  所谓学生的附属需要,或者说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不是直接指向学习,而是直接指向集体或对长者的一种需要,表现为希望获得赞许、关爱或接受。教师满足了学困生的附属需要,教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赞扬学困生,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处处关心,他们就会发现教师和同学并没有遗弃他们。

  2.学困生最看中的评价是教师评价

  学生的成就感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评价,学困生对教师的信任特别敏感。教师的信任是学生的希望所在,是学生战胜困难的动力所在。

  3.转化学困生最好的后盾是家庭

  家长的信任、理解和配合,是转化学困生工作的后备力量。

  4.对学困生最有效的帮助是同伴帮助

  学生获得的知识,并不完全是教师传授的结果,学生所依赖的是经验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同伴经验互补的结果。教师的“授业”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对于一个基础欠缺的后进生来说,由于其经验水平离教师的预期太远,教师的“授业”往往很难贴近学困生。而同伴之间的互助,更有利于学困生的进步。

  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身为教师我们如果能对所有学生都多一点关爱,尤其是对学困生再多一点爱的话,相信我们的努力会造就更多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