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课件(通用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课件,教案是描述如何进行一堂课的教学,通常都是教师书面上的文字,课前备课是一线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环节,来参考自己需要的课件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课件,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反义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大意。
教具准备:
PPT课件识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情分析:
这篇需要学习的文本的体裁为诗歌,在上一单元中,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这种文体,因此,我认为学生对于文体的理解不困难,但是“山水诗”的理解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可以由教师仅仅加以知识上的提及“山水诗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谜语、反义词,大部分学生应该在入学前在生活中有所接触,所以也会理解较快。在书写方面,本文生字所涉及的笔画都在前面课文中有所学习,但“文”撇捺与横的搭配与结构需要有所强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PPT图片)同学们,请看一看,这是什么?
2、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这幅画里画了什么?(指导学生依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说;板书注音字“远、近”,以及山水花鸟等景物;学习“辶”)
二、讲授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就是描写我们面前的这幅画的,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把生字标画出来。(引导学生标出课后认读生字)
2、教师范读,学生朗读
3、学第一文库网习生字
(1)PPT展示,学生齐读生字
(2)学生自主认识生字
哪位同学来当一当小老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
人:独体字,笔画记忆:撇,捺。也可以用手势记忆,左右手心相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就是“人”字。组词:好人,人民。
色:上下结构,可以用熟字“鱼”来记,相同偏旁记忆。组词:景色、彩色。
无:独体字,可以用熟字“天”来记,“天”字最后一笔“捺”改写成“竖弯钩”就是“无”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竖弯钩。”无”就是没有的意思。组词:无有、无用、无人。
画:先认识“凶字框”可以用熟字换笔画的方法记忆。用“鱼”字来记,去掉上面的角字头,换成“横”,下面的“横”写成“凶字框”就是画。组词:画画,图画。
春:先认识“春字头”。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春字头”,下面是“日”字,合起来就是“春”字。学生书空“春”字笔顺。组词:春天、春雨、春风。
听:认识“口”字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斤”字,合起来就是“听”字。组词:听讲、听话。与“近”对比
惊:北京的“京”加“忄”。学习“忄”,强调该偏旁的字大多与心理的感觉相关。来:大米的“米”多一横,加一加的识字方法。
(3)学生再读课文
(4)生字卡片展示,打乱顺序,认读生字
4、理解课文,反复朗读
(1)自己小声读读这首诗。边读诗句,边思考。教师引导
“远看山有色”:远远看去,一座座青山连绵起伏,多美啊!谁能把这首诗读得很美呢?“近听水无声”:溪水欢快地从山间流出。但是,同学们听到水流的声音了吗?为什么?因为画上的水没有声音。那么,这一行应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春天到了,花朵盛开,现在春天已经过去,花为什么还开着?因为这是画中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读出花朵盛开的感觉。
“人来鸟不惊”:枝头站着小鸟,人走过来,它们也不会害怕飞走,这是怎么回事?因为小鸟是画上去的?谁来读一读
(2)朗读全诗
a注意节奏2/1/2
b发现结构特点
设问:这首诗里一共写了哪些事物?一共有几个?睁大你们的眼睛,看看这些事物都在诗句的第几个字?
同学们,无论是花鸟还是山水,它们都是自然的景物,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就是山水诗
三、指导写字
1、教师书空范写(一笔、二笔)
2、学生书空范写
3、教师范写,讲解注意事项
4、学生描红、书写
5、教师点评
这节课我们来写“人、火”,你能写好这几个字吗?写好这几个字的关键在哪里?(注意笔画“点”)
板书设计
画
山水花鸟
人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生字卡片开火车,以游戏的方式复习生字
2、PPT齐读(无人高声惊人春天远近来去白色听话还有吃惊)
二、认识反义词
1、理解“远”和“近”。
(1)示“远”和“近”两个词,请第一桌和最后一桌的一位小朋友站起来,问:谁离老师远,谁离老师近?
(2)用“远”和“近”口头造句。如:谁家离学校远,谁家离学校近等。
2、告诉学生“远”和“近”的意思相反,叫反义词。诗中还有几组反义词,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3、学习“远——近、来——去、白——黑、高——矮、笑——哭、晚——早”六组反义词(以练习/游戏的形式学习)
三、指导写字
“文、六”
注意“六”的最后一笔为点。
“文”的撇起笔在横的中间,捺起笔在横的期必出稍稍靠右。
板书设计:
反义词
远——近来——去
白——黑高——矮
笑——哭晚——早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课件 篇2
教材分析:
《画》是第一册中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入学才两个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正在逐步培养过程中。这篇课文的内容是一则谜语,谜底即题目——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对这首诗,基本上的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已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了。)我决定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
师: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实际上是一则谜语,我们来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生:(兴奋的,异口同声)画。
师:(故作惊讶)你们为什么猜它是画呢?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一部分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一部分学生呆住了,根据是什么,还从来没去想过。
师:别急着说,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每位小朋友要大胆地说出你的看法。小组长要把小组内同学的意见向大家汇报。
生:马上四人一小组围在一起,说开了。
师:慢慢巡视,时而凑过去听听小朋友都在议论些什么。教师走到一个小组旁边,弯下腰加入了他们小组的讨论。
生A说题目是画,所以猜是画。
生B说书上画着一幅画,所以猜是画。
生C表示赞同B的说法。
生D说如果是真的水在流动,肯定是有声音的,现在走近水旁没有听到水的声音,肯定是一幅画,所以猜是画。教师认真地听完每位同学的发言后,微笑着点点头,离开了。
看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教师示意停下,请小组选代表汇报交流。
生:我们组思琪认为这则谜语边上挂着一幅画,因此说是画。陈子熙说题目是画,因此就猜是画。我认为,书上写着“人来鸟不惊”,如果是真的鸟,没等人走近,鸟就老早飞走了,而现在人来了,鸟也不飞走,肯定是画着的,所以猜是画。还有黄天宇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开着,说明花不是真的,是一幅画。
师:你们小组讨论得很认真,还有哪一组要汇报?
生:(马上又有一位小组代表站起来发言)远看山有色,就是远远看去山是有颜色的,近听水无声就是站在水边听不到水的声音,春去花还在,就是春天过去了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就是人来了鸟也不飞走。
生:(马上反驳)她汇报的不是他们小组的意见,而是她自己一个人的意思。
生:(另一位学生马上又接着说)她说的是这首诗的意思,不是我们讨论的问题。
师:你们两位同学真了不起,会倾听,会思考。你们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带头为他们的精彩发言热烈鼓掌,其他小朋友也鼓起了掌。
教学反思:
1、要相信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完全能扮演好这一角色。他们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他们有交流、评价的能力。我们教师完全可以提供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如,那两位提出质疑的学生,他们是具有何等强的学习力,他们已经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思考,能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2、毕竟是刚入学的七、八岁的孩子,一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还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培养,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规范教育。这在小组学习的起始阶段里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礼貌教育。要培养学生清晰、连贯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认真、专注地倾听的良好习惯,以保证小组学习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
3、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利于从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课件 篇3
一、教学要求
1、毖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被崛5个字。
3、闭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这些都表现出一幅画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放大的插图及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学习生字。重点指导读准生字“色、春”和要求会认的字“近、声、惊”的音。
随生字“画、听、春”的学习,认识偏旁“口”(口字旁)。
指导写字。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笔画、偏旁识记字形,培养识字能力。让学生自己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利用田字格帮助写好字。注意“画”字上面的部分与“”不能离得太远;“听”字的口字旁要写得略靠上;“春”字中“”(春字头)的“”(撇)和“”(捺)要舒展些,盖住下面的“日”。
(三)朗读、背诵指导
本课是韵文形式的谜语,诗句节奏鲜明,讲究对仗,读来琅琅上口。可让学生边读每一行诗边看图,通过读和看图,体会诗中的“山、水、花、鸟”有什么特点,从而猜出谜底。然后通过范读,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读出节奏。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四)练习提示
第三题,读一读。要求读的每一组词意思都是相对的,学生可以在读中巩固所学生字词。
(五)扩展活动
自己作一幅山水画。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一、通过语言与音乐的结合,帮助学生语言智能的发展和语感、乐感的培养。
二、感受2/4拍子的强弱规律,认识2/4拍子的节奏规律。
教学重点:
最后一句乐句的:“rit符号,听出和唱出渐慢和渐弱的效果。
教学难点:
唱好一字多音的地方,也可随机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来发现新的难点并解决。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活动:全班一起背古诗两三首。(同学们,你们刚才朗诵得真好听,那时你们读出来的,可是你们听过唱出来的古诗吗?让我们来一起听听下面的音乐,唱出来的古诗。刚才的音乐旋律美不美?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
二、欣赏伴奏音乐,学生听后说出感受。(同学们可以跟着音乐做适合的动作、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音乐旋律美不美?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是的,非常优美,宁静、抒情、动听,其实这是我国的一首古曲《春江花夜月》的旋律,它也,配上歌词就更好听了。)
三、欣赏范唱音乐,说说出自哪一首诗。(相信同学们已经听出是哪一首诗了。原来古诗除了能读出来,还可以唱出来。)
四、学生谈听到歌词后的感受。(请同学们再听一次音乐,不要打开书,也不要唱,听听唱歌词时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看谁的小耳朵最尖、最灵敏)(同学们,你们有注意到最后一句吗?让我们来重听一次最后那一句音乐、这种唱法叫渐慢渐弱,用拉丁字母“rit”表示,以后我们唱歌遇到这个标记就要怎么唱啊?、)
五、认识2/4拍子,感受其强弱规律。(接下来我们再听音乐,请同学们找出这首歌的强弱规律,并拍出来、)(同学们的耳朵和小手真棒,都能听出来,也能拍出来了,表扬你们自己。)
六、学唱歌词,解决难点“一字多音“的唱法。(现在我们来学唱这手歌,同学们可以边听边学唱。)(你们觉得哪里最难唱,告诉老师,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
七、运用:将学过的古诗套进本曲旋律来唱。(我们已经会有感情地唱《画》了,大家注意一下,古诗“画”每一句是几个字,那我们可部可以也选一些五个字的古诗套进去唱呢?同学们自己试一下。)(有哪位同学准备好了吗?请你来、好听吗?老师也来唱、)
八、身体动作表现音乐(我们学习了用朗读和唱的方法来表现音乐,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可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和小乐器伴奏表现音乐)(你们见过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吗?让老师来模仿、)
九、小乐器伴奏表现音乐(请请到的同学自己到台上选乐器,选要快,还要互让,不能抢、)(另外叫两位同学来学古人朗读、)
十、整合:(全班朗读一次,音乐响起,没表演的同学唱,其他的表演和演奏,让老师们听听是唱的同学唱得好还是演奏的好还是乐器伴奏好。)
十一、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什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教具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看手势朗读后两句。
(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3)朗读全文。
(4)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认识两个偏旁“辶”“忄”。了解文中出现的反义词(远-近,有-无,来-去)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1、看图说话: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想一想: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3、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4、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a、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b、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c、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
d、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
e、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f、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g、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h、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资料
1、课件准备“资料城”模块,学生朗读。
2、学生阅读。
3、学生汇报。
七、说话训练,评价交流。
1、资源准备:课件中的说话训练材料。
2、学生思考交流。
3、学生表达,教师评价。(鼓励为主)
八、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九、作业:
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课文是谜语诗,理解课文的基本含义。
2、过程和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课堂上小组合作、图文结合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谜语、诗词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喜爱古诗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中所说特点与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生字回到课文中,谁会读?媒体的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1.学习前两行诗句。
(1)媒体出示:第一、第二行诗句
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考,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这两行诗句,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远山有色近水无声
(3)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①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
②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因为这是一幅画)
(4)指导朗读。
①媒体出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②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2.学习后两行诗句。
(1)总结学法:
媒体出示学法:
①读诗句,对照图,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
②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
③联系实际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2)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媒体出示:图片和诗句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板书:去花还在来鸟不惊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春天过去了,花就谢了,当人们走近鸟时,鸟一定会飞走的。)
(6)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②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二、感悟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媒体出示:课文内容
2.在诗句中找找意思相反的词。
媒体出示:“远”、“近”、“有”、“无”、“来”、“去”变红
3.把这些意思相反的词连起来读一读。
媒体出示:远——近有——无来——去
4.谁能有好办法说说这几个词是什么意思?
5.游戏:找朋友找14名同学到前面,每人手里拿一张卡片,找到与自己手里卡片意思相反的字,站在一起,其它同学做裁判,给找对的同学以掌声鼓励。
(这14个字是远---近、高----低、来----去、笑----哭、白----黑、晚----早、有----无)
6.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反义词吗?
三、背诵课文
1.结合板书,自己练习背诵。
2.看看图片,同桌互背。
媒体出示:图片
3.指名背诵。
4.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山水画呢!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课件 篇8
学习目标设计
1、认识10个字,认识1个偏旁。
2、会写“人、七、儿、无、九”5个字;
3、学会猜谜语。
预学设计:
自己读读52页,找出认识和不认识的字。
问题生成:
读音不规范的地方很多。
展示模块
一、猜谜语
1、提问:头戴小红帽,身穿大白袍。走路摇摆摆,游泳稳又快-----鹅。
大家一起背诵咏鹅。
2、提问: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雨。
二、朗读课文,并识字。
1、先将黑板上的10个字认读一下,仔细观察这些字,有没有哪个字的一部分你认识呢?然后领读课文。
2、解读意思:
远看山有色:远远地看,山上绿色青葱;
近听水无声:走进了,却听不到流水哗啦啦的声音;
春去花还在:春天过去了,花儿没有凋谢,还在开放;
人来鸟不惊:人走近了,鸟不会惊走。
----画。
3、教师领读第二遍,然后圈起要认识的字,然后找2个学生领读,然后自己阅读。
4、黑板重点字领读5遍,然后自己读一遍,写2遍拼音。
三、会写“人、七、儿、无、九”5个字
老师示范人、七、儿、无、九的写法:
与之前的区分:八:撇低捺高,撇捺不接触;
入:撇低捺高,撇捺接触;
人:撇高捺低;
学习笔画:竖弯钩和横折弯钩
学习儿、无、九
教一个字学生练习写一个字,每教完2个后,老师检查,再练习5遍。
复习模块拓展提高性练习:
找到课本53页的反义词
检测性练习:
1、找到下列字的拼音,将序号填到括号里:
10个字
2、字共几笔?第三笔是?
九字共几笔?第二笔是?
板书
课后反思优点:注重孩子兴趣发展
不足:生字词不熟练
改进思路:在后面的学习中不断加强复习巩固。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课件 篇9
【教学目的】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⑴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⑵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⑶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⑷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⑸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⑴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⑵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⑶“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⑷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⑸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⑴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⑵看手势朗读后两句。(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⑶朗读全文。
⑷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远、看、近、听、春、还”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大致意思,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设计理念]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探究其趣味,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的人本思想,意味着对每个学生学习个性的尊重。教学中,应让每个孩子自由地读、自由地学、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才会有灵性。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诗句,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书,引导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汲取、学会欣赏,从而产生思维的撞击、情感的交流、知识的共享和心灵的震撼。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唤起他们去探究学习中华古文化的主动性,催化了学生情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应把握“古诗诵读”这一课型教学的尺度,即重点是识字和熟读成诵,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多读,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要把每行诗读通顺,要读好整首古诗直至能熟读成诵。学生主要通过多读和结合看图,以及教师适当的诗意描述,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悟诗的意境美。教师还应恰当创设出诗境,让学生通过多读体会美、欣赏美、评价美,以至于自己表达美、创设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人学的一年级小朋友,自我约束能力差,老师如若引导不当,会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课堂上把游戏寓于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如本节课开课的猜谜语游戏,识字过程中的开火车、猜字的游戏等等,让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为他们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学语文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猜过谜语吗?谁来出个谜语给大家猜?
(学生兴趣盎然地玩猜谜语的游戏)同学们真聪明,老师也请你们猜个谜语(出示古诗),它是一首谜语诗(板书:古诗诵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完古诗,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请大家翻开书92页,自由读诗,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出示小黑板)这六个字你们会认吗?先自己在下面读一读吧!
3.谁想读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自主选择读宇,重点指导读好前鼻音“近”、后鼻音“听”)
4.读得很好,去掉拼音朋友也能读这么好吗?我们开火车比赛来读一读吧
5.猜字游戏:老师藏一张字卡在身后,让学生猜是哪个字宝宝这么调皮,在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的读音)
三、再读古诗,读通诗句
1.生字读得这么好,相信大家再读古诗时一定能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自己在下面读一读。
2.同座互读、评,指名全班读、评。
3.全班齐读。
四、品读词句,领悟诗境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座听。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
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我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四行诗都读好了吗?现在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练读,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
4.让学生猜出谜底:画。(板书课题,齐读)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五、积累诗句,熟读成诵
1.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
2.学生在学习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这首诗吧!
(小组合作多种形式练读)
3.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4.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六、课外延伸,再现情境
1.师:(充满激情地)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扩展背诗,激发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课件】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课件02-27
一年级上册语文画课件03-24
一年级上册的语文《画》课件03-20
一年级语文上册之《画》课件03-22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课件03-09
一年级语文画的课件03-27
一年级语文画课件03-31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的语文上册课件02-23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素材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