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五年级《松鼠》教学课件

时间:2022-11-02 11:08:56 五年级 我要投稿

小学五年级《松鼠》教学课件

  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课件吧,课件可以让我们提升课堂的质量以及效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松鼠》教学课件,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五年级《松鼠》教学课件

  《松鼠》文本解读

  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松鼠》有三个基本的阅读要求:

  1、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

  2、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3、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慢慢揣摩我们就会发现这三个基本的要求其实就是《松鼠》一文的“言语内容”、“言语形式”和“言语意图”的直观表述,而它们有一个同构共生的外在,那就是——文本中鲜活生动、恰如其分的“语言”。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老师几乎都认同本文语言所独具的特点,也试图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表达特色,然而却又总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好多老师都没有对文本做足够的细读,根本没找到文本语言在意图、内容和形式高度融合上的精妙所在,或者是找到了也不知道怎样去传达给学生。如此一来,自然更不可能让学生感受到那活泼可爱的松鼠。

  文章开篇“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这句话非常关键,因为它直接阐述了文章的表达意图。也就是说,接下来的全部叙述语言都是围绕着松鼠的“漂亮、乖巧、驯良、讨人喜欢”这些特点展开的。它不像本单元另三篇说明文一样脉络分明,思维严密,比如《鲸》,着眼的是形体、种类、进食、呼吸、睡眠……一段段按部就班,体例分明。然而也正是这种写法,导致我们在阅读《鲸》、《新型玻璃》这些文章的时候更像是走进了某个标本陈列室或是玻璃展览馆。布封写松鼠,根本就不想把它写成一个标本,而是想把它写活,语言自然更放纵自如一些,文章的体例显得鲜活而生动。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与《鲸》的行文进行比较,从而明白《鲸》着眼(言语意图)的是条分缕析地介绍“鲸”这种动物,而《松鼠》着眼(言语意图)的则是它的性格情味,它的整个形象。也正是因为着眼点的不同,文章在表达上也有了这样的不同。

  首先来看看作者描述的松鼠的模样:他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显然,作者是把松鼠人性化了。在作者的笔下,小松鼠显得娇俏可人。作者根本不吝言辞,“非常”、“格外”之类的溢美之词在句子中俯拾皆是。可见在作者心中松鼠是多么讨人喜欢了。我们再来看看语言的节奏,连续的四字短语,简洁流畅中又有一种令人不容质疑的味道,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韵味十足。在教学中,我们当着力引导学生感悟到这一点,可以采用比较的方式,如果不这样写,而是“他们面容很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特别矫健,四肢也很轻快,既敏捷又机警。”那么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一读一比较,学生自然能感受得到课文语言在写法上的简洁灵动,铿锵有力。接下来写到“玲珑的小面孔”和“帽缨形的尾巴”,为什么不写它的身子,因为从我们的视觉上来讲,看到松鼠,最惹眼的肯定是玲珑生动的面孔和那个硕大的尾巴,这也是松鼠最具有标志性的身体器官。在这里,大尾巴成了那张玲珑面孔的背景,这一“衬”,自然是格外漂亮了。整个句子充满了境感,我们读着它,脑中会不假思索地出现松鼠的模样。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感悟: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你看吧,一只娇俏可爱的松鼠就这样活灵活现地在我们眼前了!

  写到松鼠进食的时候,这种“人性化”更为凸显。你看“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多传神啊,读着这个句子,我们眼前出现的是什么,“直竖着身子坐着,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这不就是活脱脱的人样吗?而且还显得那么稚趣可爱。后来说到“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仔细读着,你就会感受到松鼠的那种聪慧乖巧。作者在叙述的时候特意使用这样充满童趣的语言:“老树空心的缝隙”、“满满的”、“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你看它不仅知道储藏粮食,而且还藏得那么有趣,到了冬天,它那个样子不像在找食物,倒更像是顽皮的孩子在做一个寻找宝藏的游戏。把这样的语言还原一下,其实就是“松鼠到了秋季就开始储备食物,冬天,饥饿的它们也得出来找吃的。”但在作者的笔下,你绝没有发现一丝局促不安,更不用说对于饥饿的恐惧了,句子中的松鼠依然是那么的优哉游哉,聪慧可爱。

  及至写到松鼠的活动,语言就更加具有特色了。你看“在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颗很光滑的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他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这些句子是需要好好读一读的,因为读着读着你就能发现文本语言的又一个大秘密:短促、干净、节奏轻快。“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奔跑,玩耍,吃东西”“小跳、连蹦带跑”“一忽儿”“做窝、摘果实、喝露水”瞧瞧这些语言,绝不拖泥带水,而且读起来本身就有一种轻快、跳跃的感觉,使我们不得不深信“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这是很典型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的高度融合。这样的语言现象,我们老师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当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品一品,引导他们关注作者的表达,理解作者这样写所产生的效应和所具有的表现力,从而广化、敏化他们的语感,增强他们的语文意识。

  文章最后还写到了松鼠的住宅。“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作者极力表现松鼠人性化的特点和它的聪明乖巧。读读这些词“搬、错杂地放、编扎、挤紧、踏平”完全是人化的举动,有条不紊,一丝不苟。还有窝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窝口朝上,勉强可以进出……”这是为了安全着想,怕其他比自己大的动物钻进来。“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雨水不会落在窝里”就更显得智慧了,它是怎么会想到这样的方法呢?这样聪慧的小家伙,又怎么能不惹人喜爱呢?这一切在作者的笔下却一点也不惊讶,就这样娓娓道来,似乎对松鼠的聪慧早有预料,还颇为它感到骄傲。

  文章中还散落着一些句子,看似很不经意,但却着力表现着松鼠的情趣。这又是一个与《鲸》在写法上的巨大区别,也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地方。“松鼠不爱下水。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很不高兴的.恨恨声。”“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它有情绪,而且会表达,惹恼了是恨恨声,那么高兴了呢?悲伤了呢?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遐想了。再来想象一下它横渡溪流的样子,多么有趣,一会儿把尾巴竖起来当作帆,一会儿又把尾巴伸进水里调整方向,当做舵,像个冒险家。最有意思的是它身上总保持着“光光溜溜、干干净净”,显然它非常注意自己的仪表,它喜欢自己,活得也很有品位。作者在这里用了叠词“光光溜溜、干干净净”,这样的叠词具有强调的效果,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松鼠对自己仪表的一板一眼,一丝不苟,另一方面,“光溜干净”组成的叠词营造的语言场,使我们身心深信松鼠身上没有一丝草屑、毛发的夹杂,甚至还感觉油光发亮的,这样的松鼠怎能不讨人喜欢呢?

  小学五年级《松鼠》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敏捷、光滑、搭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具体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重点:

  了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能按不同方面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有关松鼠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温习旧知,导入新课

  学习了第13课,我们了解了一位非常有趣的动物朋友──猫,老舍笔下的猫(性格古怪、活泼淘气)作者运用具体事例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今天又有一位新朋友想和大家见面,它是谁呢?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四课《松鼠》。(板书课题)

  二、多种形式,自主识字

  1、出示单独的生字,多种形式认读。

  敏捷嵌搽茸蹦藓蔽榛

  2、课件出示词语多种形式认读。

  敏捷光滑遮蔽榛子储藏缝隙橡树栗树扒开嵌着

  苔藓毛茸茸搽过油连蹦带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不熟练的地方反复读几遍。)说说松鼠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这篇文章写了松鼠哪几方面的内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正音)

  四、朗读课文,品读课文。

【小学五年级《松鼠》教学课件】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教学课件08-15

小学五年级教学课件03-05

小学语文《松鼠》教学设计03-28

小学五年级《鲸》教学课件02-24

小学五年级语文松鼠教学设计04-06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03-16

小学五年级的英语教学课件03-21

小学语文《松鼠》教学设计范文04-09

小学语文《那只松鼠》教学设计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