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七年级《理想》教学课件

时间:2021-02-23 17:43:17 七年级 我要投稿

七年级《理想》教学课件

  理想也是一种解释,它立足于价值立场来解释人生或者社会。作为价值尺度,理想一点儿也不虚无缥缈,一个人有没有理想,有怎样的理想,非常具体地体现在他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中。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理想教学课件,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七年级《理想》教学课件

点击下载文件: 初一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理想PPT课件111.rar

  《理想》教学反思

  《理想》这首诗歌今天教完了,这几天一直为叫这首诗歌的教学而不能放心,这几天我收集阅读了许多关于“理想”以及和理想相关的资料,也花了不少时间阅读,但还是难以形成自己的观点,之所以我需要阅读有关理想的资料,因为我感觉到学生能不能有理想,绝不是阅读了这首诗就会有,甚至说,这诗歌对学生的理想形成没有丝毫的关系,也就是说,学生的理想形成不应该通过这样的方式。而在平常和学生接触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学生身上许多的问题,或明或暗地和学生的理想缺失是有关系的。

  由于这个原因我重新阅读了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中的《灵魂》、《追求》、《坚守》、《信仰(一)》、《信仰(二)》、《理想主义》、《心灵和现实》;也把哈伯德的《送给加西亚的信》里有关内容也看了一遍,我家里已经有了托尔斯泰《智慧历书》,过去看了几个月,但由于缺乏目的性的阅读,现在我又翻阅了一些内容,但还是不是满意,前两天又到市图书馆里借了一本托尔斯泰的《生活之路》,又把《一生要养成的60个习惯》一书拿出来翻翻,还翻阅了奥格.曼迪诺的《羊皮卷》,这些阅读有没有给我带来教学上的帮助?据我看来,有一些帮助,但没有非常明显的帮助。(因此,大量的阅读是需要的,但大量而不消化整合的阅读许多时候给老师的备课带来的是混乱,学习和思考的结合真的是非常重要,这不是孔夫子在吓人或者故意说一些名人名言混稿费)

  我认为之所以没有很大的帮助,是因为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尤其是这些非知识性的内容,是和老师的世界观有很大的关系,这些杂乱的书籍,老师在短时间内无法通过粗疏的阅读而把它们内化到自己的人生观的框架里。同时,一个人有理想,绝不是老师在课堂上教出来的,他需要的是契机,而这些契机不是学知识那样,学啊学,厚积薄发最后学出理想来了,但阅读对一个人的世界观的形成是有帮助的,然而怎么样能让把这节课和学生的理想树立结合起来,我细思之后还是没有任何的办法,最后,我只好改变了我和我以往教学激发学生思考的做法,而是由我直接向学生传经布道般的讲授。

  前个学期以来,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些材料,我一直特别注意,把课本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确实很激发学生的上课的兴趣,大部分的学生都感觉到语文课上比较活跃,我相信,语文课上的笑声和其他学科比起来算是比较多了,我当时反思,为什么别的老师不采用这样的方法,他们明明知道这样教好处会多一些,后来,我明白了,这样的课有一个前提,老师要对学生的生活很熟悉,不是抽象的学生生活,而是班级学生实实在在的生活,他们做了那些事情,哪些学生具有哪些特点,学生之间各种各样的关系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而非班主任的老师在这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因此,就算是采用讲授课比较呆板的形式,上课的气氛也还可以,但我还是不满意,到底这一首诗的教学对学生的理想的树立没有多少帮助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在周国平的文章里看到了一些关于这些信息的文字,比如《信仰(一)》里说:“凡真正的信仰,那核心的东西必是一种内在的觉醒,是灵魂对肉身生活的超越以及对普遍的`精神价值的追寻和领悟。”而我的学生,从小学刚刚升入初中,他们会有一种内在的觉醒?他们会有对肉身生活的超越和对普遍的精神价值的追寻和领悟吗?显然,我的学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就算是比学生大了几十岁,经历过许多沧桑的大人,他们中大部分人还是勘不破这个事情,在精神性方面的需求还是很低的。

  周国平又这样说:“一个人要真正确立起自己的信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需要独立思考,而且需要相当的阅历和比较。”独立思考?阅历?比较?都没有,怪不得我的直觉告诉我,一个学生能不能有理想,绝不是可以经由老师而“被理想”。因此,这就解开我的直觉“理想不可能通过老师的教学而得到的”疑惑。周国平对这些被理想——不管是被老师等一类人强行灌输还是出于赶时髦而“有理想”,他是这样说的:“虔诚是对待信仰的一种认真的态度,而不是信仰本身。一个本无真正信仰的人却做出虔诚的姿态,必是伪善的。”

  关于理想的作用也是我对这首诗的困惑之一。

  理想有何用?

  周国平说:

  “ 人有灵魂生活和肉身生活。灵魂生活也是人生最真实的组成部分。

  理想便是灵魂生活的寄托。

  所以,就处世来说,如果世道重实利而轻理想,理想主义会显得不合时宜;就做人来说,只要一个人看重灵魂生活,理想主义对他便永远不会过时。

  当然,对于没有灵魂的东西,理想毫无用处……

  理想也是一种解释,它立足于价值立场来解释人生或者社会。作为价值尺度,理想一点儿也不虚无缥缈,一个人有没有理想,有怎样的理想,非常具体地体现在他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中。 ”

  显然,周国平这样对理想的解释可能让很多人不满意,理想的作用不是具体的可以赚多少桶金,理想的价值在于精神世界,而对于普遍缺乏灵魂追求的现代人,理想当然是没有用处的,对于提出这个疑问的人,我都深深的担心,这样以有用和无用的物质世界的价值标准扩展来对精神世界作出价值的评判,与之谈理想是一件对牛弹琴的事,可悲哀的是,作为一个教师,又必须引导这些在物质世界熏陶下孩子具有理想,这又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所以,我如果看到一个老师在他的教学目标里写: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的人。我都会觉得我很自卑——他们培养学生的理想咋就那么容易啊?

  我不知道我告诉他们,理想对历史是有用的有意义的,理想对你的人格形成是有意义的,理想对你的人生是有意义的,所以,你们应该为理想而奋斗。学生会相信吗?我不知道这样教学本身有没有意义?我不知道我教完了这首诗之后用一块汉堡会不会把学生的伟大的理想都换过来?我想,如果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几乎学生会把这些这些课堂上老师给的理想拿去换汉堡的——如果理想还真的能换汉堡的话。

  当然,也可以像许多老师那样,朗读啊,再朗读,然后问学生这首诗好不好?学生齐声说,好!“为什么好?”“很好听啊!像唱歌!”这样不能直指心灵的教学有有多大的用处?


【七年级《理想》教学课件】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教学课件10-02

七年级《我的信念》教学课件09-10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课件09-28

七年级丑小鸭教学课件09-29

七年级《理想》教学设计03-11

白杨教学课件11-16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课件10-01

七年级下册青春飞扬教学课件09-28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课件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