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的优秀课件
语文六年级优秀课件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来自:www.zaidian.cOm 书 业网)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听写词语,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清爽 德高望重 吟诵 唱和 瀑布 陡峭 挺拔 身躯津津乐道
精致 蕴含 奥秘 别有深意侠客
(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①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②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③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语文六年级优秀课件2
教材分析:
《学奕》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讲述了二人学奕,因学习态度不同,二人学习结果也迥异不同的故事。故事告诫人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课文文辞凝练,寓意深刻,是孟子的传世名篇。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名篇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精品,是古代文学的结晶,也是学生接受经典文化熏陶浸染的良好载体。教师如果能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带领他们身心愉悦、陶醉忘情地走进古色古香的文言文世界,那么,这将对学生今后古典文学的学习,尤其是文言文的学习发挥十分积极地作用。所以,本课教学,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教师也要在“备学生”上下足工夫。
教学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的方法——熟读成诵,阅读注 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
3、体会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朗读名言,导入新课
1、出示名言,指名朗读。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问:大家知道这些句子出自何处吗?(《孟子》)
你对孟子这个人又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孟子的一篇经典之作——《学弈》。
问:“弈”字是什么意思?“学弈”呢?
同学们知道他们下的什么棋吗?(引导学生看插图,并出示实物。)
二、范读激趣感知全文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个别难度的句子,对照译文多读几遍。同时圈出难理解的词语,在相应的地方标上注释或记号。
2、解决生字词
hong hu zhuo fu
鸿 鹄 弓 缴 弗 若
3、师范读
要求:边听边想老师在读这篇文言文时与平时读课文有什么不同。
指名回答(朗读时,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4、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三、研读探究理解文意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那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还是诵读。下面我们再读课文,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回答。
2、师:也就是一位老师教两名学生学下棋的故事。文中那一句话介绍了这位老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结合译文了解句意,找出停顿,练习朗读。
3、结合译文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善:诲:思援
4、文中没有提到学生的名字,我们来给他们起个名字。
(1)一人为专心致志者,这个称呼合适吗?理由呢?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理解句意,找出停顿并练习朗读。
问:还可以怎么称呼这个人?
(2)另一个人起什么名字?(按照刚才的方法来学习)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5、这两个人的名字如果送给你,你喜欢哪个名字,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文中的结果是怎样的?找出相关句子理解并朗读。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6、他们俩都跟弈秋学习,结果却不同,是他们的智力不一样吗?
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7、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学习结果?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来谈一谈。
8、带着对文章的理解,再读课文。
(1)自己读。
(2)指名读,其他同学评议。
(3)前后桌互读互评。
9、练习背诵。
四、小结
1、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可以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也可以是明白的道理,还可以是自己的感受。
2、师总结:无论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板书:
学弈
一人 专心致志 学有所成
一人 三心二意 一无所获
【语文六年级的优秀课件】相关文章:
语文六年级优秀课件12-18
课件六年级语文课件03-23
语文古诗课件03-31
六年级语文匆匆课件12-02
六年级语文《藏戏》课件03-29
六年级语文《灯光》课件03-29
六年级语文草原课件12-16
小学语文六年级课件11-05
六年级语文藏戏课件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