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时间:2021-04-02 18:51:34 五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各位老师: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再见了,亲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篇课文为抒情散文,描写了 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本文是一篇浸透了中朝两国人民深厚感情的抒情文章,以情为线索贯穿全文。本文的编写意图:一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二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能够正确读写“战役、封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词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之一为“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让我们感动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所以我把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定为本课重点, “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定为本课的难点。

  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下面我重点说一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首先,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从本学期开始,我校语文组一直在进行着找“课眼”的研究,即每篇课文都要抓住主线,以期达到“提领一顿,百毛皆顺”的目的。而这节课的“课眼”很明显,就是“亲人”。

  所以上课伊始,我就紧紧抓住“亲人”这一话题,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亲人之间相互付出的无私,从而唤醒学生在脑海深处对亲人模糊的认识,使其清晰明朗起来,对亲人有了更深的感知。这也是对“亲人”理解的第一个层次。

  接下来,回忆课文:文中写到了哪些“亲人”,为什么要称为“亲人”。此时,要求学生认真地默读课文,画出触动自己心弦的那些词儿,讲一讲“亲人”。在学生读课文之前引导学生讨论“讲”的方法:首先要认真阅读课文,理解有关词句,并把这些词句变成自己的话,然后用具体事实深情地“讲”。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同学们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进行讲述,抓住“雪中送炭”“情深似海”“唯一”等词语进行品味识记,抓住文中的祈使句、反问句等主要句段进行感情朗读。

  新课陈理念倡导下的阅读教学最忌的就是教师对课文内容繁琐多余的分析串讲,用老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这个教学环节,教师让学生自己“讲”,在讲中品词、品句、品读,让学生切实经历了自主理解和感悟的说读过程。教师真正把自己定位成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就应该引导学生去讲。

  具体讲过之后,教师用大屏幕出示这样的句式让学生练习概括“讲”。为了志愿军,大娘(               );

  为了志愿军,大嫂(               );

  为了志愿军,小金花(               )

  有了前面具体讲的基础,学生不难概括出

  为了志愿军,大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为了志愿军,大嫂失去了双腿;

  为了志愿军,小金花失去了妈妈。

  此时教师再引导:难道朝鲜只有这几位亲人吗?为什么写的都是女性?让学生体会出:他们只是朝鲜人民的代表,男的都上前线打仗了。从而说明朝鲜人民全部投入了战斗。

  这时大屏幕再显示这样的句式,

  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            )

  通过学生的概括,使他们理解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情谊有了提升。

  朝鲜人民为什么对我们这样感激?大屏幕再显示这样的句式,

  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 )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 )

  通过具体的讲和概括地讲,学生们已经真正地感受到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使学生们对“亲人”的理解上升到了第二个层次,那就是跨越了民族和国界的国际主义精神,在活动中理解和感悟了“当亲人的含义普遍超越了家庭,世界将无比温馨,无比辉煌”的真谛。

  入境入情地朗读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刚才“讲亲人”的环节当中,也进行了训练。接下来,教师设计告别的情境,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志愿军战士,在这分别的时刻,你想和谁告别就对他说吧!在这一部分的引导中我设计了不同的语境,如:与大娘的话别:“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战士们的心思大娘理解,可大娘不愿意回去呀,我们只好求大娘回去,请求大娘回去,恳求、哀求、直到无奈地下命令。学生根据词义和特定的语境读出不同的语气语势,让自己的领会逐步深入,情感渐趋投入,在反复的朗读中,“心入于境,情会于物”。

  走进文本,有激烈的情感提升;走出文本,便要有冷静的写作思考。“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是高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校高年级阅读教学,在 赵老师的倡导下从去年开始尝试进行课文的“赏析”环节。针对这篇课文的特点,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想一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理性地感知到:三个自然段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中间叙述送别的情景,追忆令人难忘的往事,最后用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

  此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依依惜别之时,在志愿军追忆往事的时候,朝鲜人民也一定会回忆起志愿军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例,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以大娘、小金花或大嫂的口气描写送别的场面。写好后,让学生把自己所写的内容穿插在课文中,与相关的段落连起来读一读。真正做到阅读与习作的结合。

  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祈使句——叙述情景、追忆往事——反问句

  我的板书设计是扣着课堂的节奏,在“讲亲人”的环节,我板书出“亲人”,有助于学生在理解时紧扣主题,也就是本课的“课眼”,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我再板书出“再见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情感。这是从内容上来说。

  在走出文本的“评赏”中我再板书出三个自然段的结构,有助于学生在表达方法上从“自发行为”向“自觉行为”的提升。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相关文章: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06-30

再见了,亲人07-02

再见了“亲人”01-06

再见了,我的“亲人”10-10

再见了,我的“亲人”10-10

《再见了,亲人》教案11-20

再见了,我的“亲人”01-11

读《再见了亲人》有感04-08

读《再见了,亲人》有感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