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五年级下册《半截蜡烛》教学反思

时间:2021-04-02 08:47:03 五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半截蜡烛》教学反思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一:

  语文教学的改革一是要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二是要把握母语教育的核心目标,即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想唤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这两点的强烈关注和准确把握。因此不管东南西北风,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以上两点不放松。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半截蜡烛》教学反思

  一、深入解读:凭借文本,悟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因为是语文,因为是母语,孩子对文本的理解并非零起点。像《半截蜡烛》,孩子读过一两遍后普遍能了解文意,感受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甚至他们的爱国精神。因此教师就应该基于这样的起点来实施课堂教学。我在“初读,整体感知”和“再读,重点感悟”这两块的处理上,只是想引导孩子准确简洁地表述内容,反馈孩子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情况;接着通过孩子的感情朗读、教师点拨使孩子关注“外紧内急”,旨在为孩子个性化体验人物渲染万分危急的斗争背景。在“三读,自主探究”这一主要块面上,通过“说、读、讲、演”的方法理解、感悟、运用语言文字。基于此,学生对人物的体验确实超出其对人物的原有认识,或更丰满了,或更深入了;孩子对整个二战期间的法国人民的斗争也有了总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孩子也悟到了一些体验的方法,比如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将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二、读写结合:依托文本,创作《半截蜡烛》续篇。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写放进来,不一定当堂写,可以课内说,课外写。但是写必须依据文本,加强指导。其实写的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和培养孩子想象能力,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本堂课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引导孩子以本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引子,创作《半截蜡烛》续篇。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二:

  《半截蜡烛》描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赞扬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女儿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本文围绕三个主人公的三个情节展开,这三个环节是紧紧相连,密不可分的,紧张气氛也越来越厉害。我觉得教学设计应通过品读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到他们的镇定和机智,表达情感,欣赏人物的人格魅力。

  在让学生了解了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后,我设计了“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的问题,目的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但从学生的发言来看,学生仅仅从重要、危险等方面认识了,却没有从人物品质认识。因此,我让学生花费了比较多的时间品读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感受人物品质。从学生的展示来看,学生基本掌握了批注的自学方法。

  这堂课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教师的语言过多。可能是教师担心学生没有理解要求,也是因为公开课上担心拖堂,就不住地催促学生,这样很容易打扰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的思考。作为教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其次,课前还是应该让学生多了解一些有关二次世界大战的信息,介绍一些有关的文章让学生浏览。我发现课堂上女生对有关历史知识了解得特别少,所以在扩展阅读这一环节,学生对人物关系就有点茫然,不能快速把握文章内容。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三:

  《半截蜡烛》是人教版五下第三单元“语言的艺术”一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备课时,我就在思考:略读课文到底该怎么教?

  虽然在教研组老师介绍经验和《教师教学用书》中,也听到、看到一些“略读要以学生自己读懂为主”,“略读任务要单一,要充分运用好课文导语的'提示作用,解决一两个问题即可。”“在教学时间上基本用一课时完成。”等等,但在以前的教学实际中,对于如何引导学生自读,如何选择教学任务,如何利用课文导语等还是很茫然。带着这些迷惘,我又重新进行了单元备课:单元主题是“语言的艺术”,要求孩子们阅读本组课文,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而再看课文导语中的学习要求:先读读下面的剧本,想想剧本中讲的是件什么事,说说你最欣赏谁的语言;再分角色演一演;还可以讨论一下剧本和一般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这些学习要求不正是围绕着单元主题而提出来的,于是,我心中豁然开朗,课堂就围绕着这四步引导学生学习: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并了解剧本的特点;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三、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语言;四、总结延伸。

  按上述四步教授《半截蜡烛》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后,我明白了只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能较好地发挥略读课文的原有效应。“一个中心”即以学生的自读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扣住单元重点,点拨课文难点。在《半截蜡烛》中,以语言实践为主线,引领学生了解阅读剧本的基本方法,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在读、议、演、拓展中品味语言的艺术,吸收人文内涵,培植人文精神,让课堂有了“亮点”。我发现本节课,成功之处是上课开始先引导孩子深入钻研教材,让学生静静地思索,静静地写批注,用笔写下自己独特的体验与剧中人物进行对话。然后抓住剧本中最精彩的部分让孩子交流如何抓住提示语、人物的年龄特点、所处的环境等演好角色,同时在演的过程中再次去品味语言的艺术,最后让大家课下找些剧本来读一读,从而拓宽了学生阅读的范围。这样略读课文也就“略出了精彩!”

  但是,教学过程中一些细节处理不到位。如:没有及时对文中几个难读的外国人名如:“伯诺德夫人”、“杰奎琳”进行正音,所以在后来回答问题过程中一些学生读这些人名时还结结巴巴。看来,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关注好学情,并予以及时反馈。

【五年级下册《半截蜡烛》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学反思06-02

语文《半截蜡烛》教学反思03-31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及反思03-25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范文03-25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精选15篇)11-10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精选6篇)03-19

《半截蜡烛》语文教学反思05-11

五年级下册半截蜡烛教学反思(通用5篇)03-19

五年级下册《半截蜡烛》教学设计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