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感情朗读课文。在课文前三个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下来。要求学生查找“抗美援朝”的资料,最好有关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培养学生合作、搜集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
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教学构想
整体感知课文,学生以分小组自学为主,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自己体会出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要求学生查找“抗美援朝”的资料,最好有关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培养学生合作、搜集材料的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初步理解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学习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写的是哪一年的事情?(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撤回朝鲜回国的事情。)
2、简介时代背景。
3、学生分小组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课文,想一想:如果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应怎样分?
2、学生分组讨论
3、教师引导交流:第一段:1——3自然段。第二段:4——6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
(1)这一段写了送别路上的.情景,写了哪些人与志愿军话别?(大娘、小金花、大嫂)
(2)送别的就这三个人吗?为什么写她们?(代表朝鲜的老年人、儿童、中年人)
(3)这种写法与哪一课的写法较相似?(十二课)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3、默读这一段内容,思考:
(1)这一段主要讲了大娘为志愿军做的哪几件事情?
(2)“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大娘送打糕是“雪中送炭”?
(3)大娘是不是只做了这三件事?你怎么知道?这几句话说明了什么?
a、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b、大娘把志愿军当成自己的孩子,八年来一直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4)为什么志愿军说大娘的情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4、感情朗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每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2)边读边做记号。
2、讨论,交流第二自然段:
(1)这段讲了那几个意思?
(2)小金花的刚强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3)小金花与志愿军亲密感情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3、讨论,交流第三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讲了大嫂的什么事情?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中的“这样高的代价”指的是什么?
(3)“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句话什么意思?能不能换个说法?
(4)比较一下,两种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4、把前三个自然段连起来,感情朗读课文。
五、教师总结
作业设计
1、“您说,这比山还高比还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1)这是什么句子?
(2)改为陈述句。
(3)比较句式的区别,作者为什么要用反问句?
2、在前三个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然段背诵。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再见了,亲人》优质教学设计04-03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04-02
人教版五下《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及反思04-03
再见了,亲人07-02
再见了“亲人”01-06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范文04-03
五年级语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08-04
再见了,我的“亲人”10-10
再见了,我的“亲人”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