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马古诗,谁来读读课题?通过预习,你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吗?
2、古人对马可谓情有独钟,不论是叱咤风云的将士,还是尚武弄墨的文人,都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吟咏骏马的佳作不胜枚举。诗人杜甫又是怎样描写房兵曹的这匹胡马的呢?
二、预习古诗,整体感知:
1、请你认真听老师读这首诗,一边听一边想,这匹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范读。
2、远观胡马,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走近些,再去看看吧。请你自己好好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齐读。
三、品味古诗,感受意境:
1、读了这么几遍诗了,那胡马到底来自何处呢?大宛是个什么地方?
2、传说大宛产一种汗血宝马,日行千里,奔跑的时候脖子上会流出像血一样鲜红的汗水。为了得到它,汉武帝曾两次派兵远征西域。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里也写到了汗血宝马。房兵曹的胡马虽然没有这样神奇,却也是一匹良驹。我们来看看胡马什么样。
3、请你找出描写胡马样子的诗句,好好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给同桌听。
4、指名汇报。这匹马瘦骨棱棱好比山峰,怎么能称得上是一匹骏马呢?和杜甫同一时代的诗人李贺告诉了我们答案。
5、(出示《马诗》)请四人小组的组长带领组员一起学习这首诗。先自读《马诗》,再根据下面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交流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6、指一小组汇报。
7、通过这首《马诗》的补充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古人选马以两耳竖立,骨骼清峻挺拔者为上品。这里的“瘦”并非瘦骨嶙峋,而是指胡马体态俊健。让我们带着赞叹之情,一起来读读描写胡马样子的诗句。
8、这样一匹骏马跑起来什么样呢?这里的“入”字可否换成“吹”或者别的字?我们来看这样一组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
骏马疾驰,似奔雷、似闪电,“入”字形象地将一匹夹裹着凌厉之风的骏马带到我们面前,让我们不能不感叹,诗人用笔之妙啊!9、诗人用短短的两句就将胡马之神之灵写得入木三分。来,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二句诗。
10、这一句是什么意思呢?
一匹战马竟然可以让主人将生死托付给它,这是怎样一种感情啊!我不由得想到了《三国演义》中那匹赫赫有名的赤兔马。这马浑身上下火红,只有四蹄雪白。人们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极言这匹马之神勇。但赤兔马在主人关羽死后,极度悲伤,数日不食而死。少年时候,每读到这个故事,我都会被马对主人的忠诚所打动。那么你在课外阅读中,又有哪些马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请拿出你的摘录笔记,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11、马是忠诚的,马是高贵的,马是将士最值得信任的伙伴。所以杜甫感叹——
12、杜甫还想对房兵曹说——(指名读)。
他想说什么?房兵曹有这样的好马,当然可以横行万里为国立功。你知道吗?此时年仅29岁的杜甫更渴望骑上这样的骏马驰骋沙场、杀敌建功!我相信,当你了解了诗人的远大志向后,再读最后一句,一定会读出不一样的味道。谁来读?全班读。
13、诗歌的前两句主要是通过描写马的外形特点来刻画马的神骏,诗歌的后两句则是通过转写马的品性来抒发自己的豪迈情怀。看到房兵曹拥有如此的好马,诗人灵感勃发,创作出了这幅形神兼备的“胡马”图。千年之后再读这首诗,我们仍然能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壮阔胸襟。让我们一起用朗读还原这副雄壮的“胡马图”,好吗?
14、自古以来,人们对马观察之微、刻画之细、感情之深,令人赞叹。人们还将马的印象延伸到艺术的各个领域,课前,你又收集到哪些关于马的艺术品呢?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教学环节
一、铺垫孕伏
二、探求新知
三、实践应用
四、教师活动预设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五、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六、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3
学习目标
1、认知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课前准备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中较难理解的词语
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动身,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境,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红军长征经此。
教学过程
诵读品悟,领略诗境
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初步渗透相关的诗歌知识
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澎湃/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讨论
在现代生活中,俺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4
设计理念:
1、探究学习。
强调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探究,自己体验,在探究中获得自己的感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合作学习。
重视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重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充分发挥群体中每个成员的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加深理解,加深体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解决重点问题。
3、情感体验。
挖掘文章本身的情感因素,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参与和情绪体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受到文中情感的感染,而且能体会到探究和发现的快乐。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文章的词句段,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明确文章的中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及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落花生》。教师板书课题。
“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吃的花生。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呢?你们查资料了吗?生简要回答。
教师出示花生成长的图片,边出示边简单讲解。现在你知道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了吧。
二、看音像资料,整体感知课文。
师:我们知道了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下面我们来看课文的音像资料。看了以后,你来说说和预习时相比,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师:音像资料看完了,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三、学习课文,解决问题,指导朗读。
1、读自然段,激励发现问题。
师:我们看了音像资料,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要想对课文有深入了解,光看音像资料还不够,我们还要自己读书。
教师出示学习建议: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每个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
师:下面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自然段?读懂哪一个就说哪一个。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师:大家读书的时候发现问题了吗?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通过自己读书读懂了不少自然段,还有了自己的感受。更主要的是,还发现了不少问题。同学们很会读书!不过,我们发现问题还只是完成了学习的一半,我们还要能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怎样解决呢?
师:我觉得同学们应该相信自己,我们先依靠自己的力量看能不能解决?好不好?
2、读句子、词语、标点符号,自己解决问题。
师:既然大家都同意,我们就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
教师出示学习建议: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通过读懂每个句子、每个词语、每个标点符号,看能不能自已解决不懂的问题。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观察读书情况。
师:通过自己读书,解决了什么问题?学生简单汇报读书所得。
师:看来我们是应该相信自己的!
师: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是什么问题?有没有同学解决了这个问题?
师:大家通过读书解决了不少问题,读书更加深入了,可是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我们怎么办?
3、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教师用课件出示学习建议:
(1)小组合作。借助课文和查阅的资料解决不懂的问题,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
(2)汇报时,可以把你们的理解说出来。把还没解决的问题写在纸条上。
教师补充说明: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如果有不懂的问题就合作解决这些问题,本小组解决不了的可以自由的和别的小组交流,当然也可以和我交流,因为我也是这个学习群体的一员。如果本小组的问题都解决了,就把你们认为好的段落、句子读好,争取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学习,教师参与学习。
4、全班交流合作,解决问题,指导朗读。
(1)汇报交流合作所得。
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解决了哪些问题,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师:同学们合作学习肯定取得了不少成果,下面我们就来交流我们的学习成果。哪个组能说说你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师:汇报自己的读书所得是一种学习,耐心的听取别人的见解,从别人的见解中受到启发也是一种学习。
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从解决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收获?等方面来表达。还引导学生把理解的读出来,看其他同学受到了什么启发?
教师积极引导和评价,对不到位的地方以教师理解的方式渗透,如:a、你是这样理解的,老师替你解释一下,你看对不对?b、你是这样理解的,我能不能说说我的理解?c、他的理解我听懂了,我能不能说一说?d、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对这里有了更深的理解,能不能让老师也说说理解和体会?e、他朗读的真好,老师好像听出了?f、他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了,我们能不能也读一读,看能不能和他读得一样好。
对于学生的读,可以这样引导:“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一句或一段读好?”学生回答。
师:“你就这样读给大家听一听”“我们就来听听他读的,看我们能不能听出他的理解。”
师:同学们,你们肯定还解决了不少问题,我们不能一一汇报了。这里还有一些同学提出的问题,我们来共同解决这些问题,怎么样?
(2)出示问题,全班讨论。
师:下面老师把大家没有解决的问题出示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这一部分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学生互相启发和讨论为主,教师作为一个合作者,积极参与,教师作用和汇报读书时基本相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争论,也可以质疑。
对善于学习的学生及时给与激励和评价,教师始终欣赏和参与学生学习。文中含义深刻的话学生如果理解不到位,教师就用课件出示许地山原著中的句子,让学生读原著,帮助学生理解。学生仍然理解不好,教师用自己渗透的方式给学生讲解。
四、自由评价。
1、师: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这节课我们自己读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和大家合作交流。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谈花生,知道父亲谈花生主要是告诉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谈花生也就是在谈人生。
师:我们仿照“实话实说”,每人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可以说说课文,可以谈谈作者,可以说说我们今天的共同学习。学生自由表达。
2、教师出示自己的体会:姐弟种花生,居然收获丰。父亲巧教诲,影响“我”一生。老师学习了这篇文章,感觉课文语言朴实,简直就像一首朴实的小诗。这是老师的感受,同学们读了老师的感受,你们肯定还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五、布置作业。
师:你们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看老师留给你们的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篇读后感;
2、读许地山的其他作品(教师推荐书──《空山灵雨》《春的林野》,网址印在发给学生的资料上);
3、搜集整理许地山的文章和生平事迹,写出你的评价文章。(当然这个作业,可以用一学期,也可以用更长时间)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项或两项作业。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5
目标:
抓住关键句子,准确把握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特征;
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激发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兴趣; 学会观察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进行细致的描写练习。
重点:
通过阅读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了解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关心、爱护动物的美好感情。(难点)
第一教时: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看过《人与自然》节目吗?你喜欢其中介绍的动物们吗?在这些可爱的精灵中你最喜欢谁呢?用一两句话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呢?(用“我喜欢_____的_____”句式) 可以写出许多如:(温顺的小猫,忠诚的小狗,蹦蹦跳跳的兔子,会唱歌的鹦鹉,憨态可掬的熊猫,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老黄牛)…… 2、引出新课
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介绍的也是一种小动物,(用多媒体播放“松鼠”影片), 看完了影片之后,用简洁的语言告诉老师,你喜欢这位刚认识的朋友吗?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我们先认识一下作者:(多媒体:作者简介) 经过同学们的预习,现在还有生僻的字词吗?那我们就来一个课前游戏—— 二、课前游戏(多媒体演示)
1、你能读准下列生字吗? 驯良( ) 矫健( ) 帽缨( ) 榛子( ) 橡栗( ) 蛰伏( ) 苔藓( ) 榉实( )
2、你能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吗?
驯良 矫健 蛰伏(通过叫学号等形式来检查学生的预习。)
三、整体感知(快速浏览全文)
1、自由朗读课文,带着问题分段阅读课文:
(1)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松鼠的?
(3)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
明确:第一段在全文中总写。(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第二个问题以小组 合作解决
1、A组:(1)你认为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2)你喜欢松鼠吗?请你结合课文介绍的顺序说说松鼠在哪些方面讨人喜欢?
B组:你在刚才的阅读中发现了哪些问题,经过小组讨论后,有没有还未解决的呢?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互相质疑,解疑) (a)为什么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 (b)为什么说松鼠不是肉食类的动物?
(c)第6自然段起什么作用?
四、才艺表演
假如你就是一只最漂亮的松鼠,请你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动人的外貌、驯良的性格、乖巧的动作吧!(老师用多媒体展示松鼠漂亮的外形,指导思路:顺序、语言)(写作—交流—点评) 面容 眼睛 身体 四肢 尾巴 体态吃相 清秀 闪闪有光 矫健 轻快 美丽 坐着,用前爪送吃 (刚才同学的发言,不仅注意了语言的准确,而且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尽量做到了生动,这也正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色。)
五、比较阅读
下列有两段同样是介绍松鼠的文字,试与原文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处活动,因为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它十分警觉,只要有人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松鼠的窝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一胎能生三四个。
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让学生了解平实的说明与用文学笔调描述这两种说明方法的不同。)
六、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特点。
第二教时
一、阅读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特点。
勾画一些准确、形象的词语,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文中其他类似的句子,特别是运用拟人写法来说明小松鼠的句子,讨论这样写的好处。(准确、生动、形象)
2、作者为什么能准确、生动写出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这些写对我们有何启示?学生很自然得出结论:这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点拨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认真、细致、长时间、多方面多角度。我们写作文也应如此。
二、迁移训练:
以小白兔或小花猫等动物为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一下它的特征,快速练习口头作文,找几个同学代表发言即可。
三、梳理巩固
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本文用细致的描述,文艺的笔调,准确生动的说明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表现松鼠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动物。
四、写作练习
以“我最喜爱的一种动物”为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多方面、多角度介绍动物的特性、习性,字数在300左右①本文是按先总说、后分说的逻辑顺序安排的。善于把握说明的顺序,大有益于思维的条理性。
②观察和表达有着密切关系。只有对事物做了细致的观察,才能用生动、准确的语言表达观察的结果;反过来说,生动准确的表达,要依靠认真、细致的观察。
课外活动:利用假日组织学生到动物园参观,或就在自己家里,细心观察某一种动物,把观察到的某种动物的特点或可爱之处,在小组里给同学们说一说,相互交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6
教材分析:
本文紧紧扣住一个“新”字,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课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用词准确,表达生动形象,且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为了进一步了解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性文章的积极性;二是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
设计理念:
1.常识性说明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但学生学习易觉得枯燥乏味。学习本文时,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发挥学生主体性,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2.力求实现阅读教学的“生活化”。现代教育把关注人的发展作为价值取向,本设计力求通过设计评选“最佳推销员”、“小小发明家”等环节,体现学习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生活技能的过程,从而更加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或运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的说明方法,进行说、写训练,发展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了解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以及为科技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知道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学习作者介绍玻璃的表达方法进行说写训练。
教学难点:领悟各种玻璃的不同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搜集关于玻璃的资料,了解科技发展的情况。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了解生活中的推销员: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到家里推销商品的推销员,他们是怎样推销的?指名简要介绍。
2.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假如要让你当一个“推销员”向客户推销一种“新型玻璃”(板书课题),你们认为,怎样推销才能赢得客户的青睐呢?(引导学生领悟出:必须了解新型玻璃“新”在哪里?有哪些特点和作用?怎样准确表达出来等等。)
3.教师导入:好,我们每个同学都来当一次推销员,看哪些同学推销的水平最高?我们先来了解关于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设计意图:兴趣是儿童认知活动的内驱力。本环节与社会生活联系,采用“创境激趣”法,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产生学习需求,引发学生主动学习。]
二、自主学习,理解内容
(一)自主学习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1.学生自学,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检查下列词语的读音,理解带点字:安然无恙、藕断丝连等。
(2)重点检查字形易混的几个字,并注意辨别相近的几个字的字形和意思:嫌—谦、歉;粘—沾、贴;噪—燥、操、躁;废—费。
2.这篇新型玻璃的“说明书”,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找出五种新型玻璃。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感知内容,了解文章所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
(二)自主学习,完成表格,理解内容。
1.要当好推销员,让更多人了解 “新型玻璃”,我们应该先了解其特点和作用,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完成表格内容。要求:
(1)自学课文: 读、思、画、圈、收集资料……要重点画出特点和作用,概括出来。
(2)填写表格并注意玻璃名称与特点的联系。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一类生字和12个二类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人物的语气,想象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了解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3、理解高尚的真正意义,懂得以诚待人,帮助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难点:
能理解卡罗纳高尚的行为表现在哪里,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提前安排学生阅读《爱的教育》。
教学时数:
两课时
基础知识:
耽:延误、延迟。
耽误耽搁
厉:①严格。②严肃、厉害。③猛烈。
厉害厉声凄厉严厉变本加厉
腹:①即肚子,躯干的一部分,在胸下面。②指内心。③指地区中心部分。
腹部腹地心腹空腹
抄:①誊写,照原文写。②搜查并没收。③走简捷洁的路。抄录抄袭抄写
扰:①扰乱、打扰。②混乱。③感谢别人款待时说的客气话。扰民纷扰干扰
卑:①低下。②表示谦恭。③低劣、下流。
卑鄙卑贱卑微自卑
耻:羞愧、羞辱。耻辱耻笑可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梳理课文脉络,学习生字。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阅读过《爱的教育》吗?对于这部书你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吗?(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全书共10卷,每卷10个故事。通过一个小学生用日记的形式叙述了小学生在一年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二、初步读课文,学习生字。
三、再读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顺序。
发生:老师还没来,教室不比较乱,同学们拿科罗西取笑。
经过:科罗西用墨水瓶砸弗朗蒂,不巧砸在老师身上。老师调查此事,卡罗纳想为科罗西承担责任。老师继续调查,查出了真相。
结果:老师宽恕了他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人物形象。
一、指名读课文,认真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读课文,找出课题“高尚的行为”指什么行为,在文中找出对这种行为进行直接描写的句子。“见没人答话……”
三、找出故事的起因。说一说科罗西为什么要用墨水瓶砸弗朗蒂?同学们是怎样嘲笑他的,你怎样看同学们的做法?
四、在这种情况下,卡罗纳除了承担责任,还做了些什么?想象一下他可能对老师说了些什么?
五、你怎样理解卡罗纳德行为是高尚的,为什么?
六、总体把握内容,试着复述课文。
积累:
亚米契斯(1846——1908),意大利作家,1886年出版了《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这部作品以一个小学生恩利科的名义,通过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很多小故事,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亚米契斯倡导的“爱的教育”,包括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等人类美好的情感。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8
学习目标:
★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二、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市”,右半边的笔顺是一、广、斤、市。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四、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二、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三、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9
交流平台
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就课内和课外的学习与活动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受到方法的启示。在交流和对比中,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教师可组织学生按课内学习和课外综合性学习两个方面进行回顾和总结。先在小组内,就课文学习,语言积累,写字,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结合课内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提高;然后就课外的综合性学习,交流对读书乐趣的体会和学到的读书方法。还可以在小组内提出自己觉得欠缺的地方,请大家帮助。最后,教师再引导全班交流,共同回顾。
日积月累
(1)教学建议。
这次“日积月累”安排的是一些古代关于读书的名句,展现了古人关于读书的体验和方法。这些句子千百年来历久不衰,一直被人们传诵着,作为劝学的名句引用着,激励过一代又一代人。
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还可以谈谈各自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结合自己的体验或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他人的读书例子来谈体会。如果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还搜集了其他关于读书的名言,也可以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欣赏,使所有人得到激励。还可以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句,当作座佑铭。或者准备一个名言摘抄本,分类摘记一些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参加展览。
(2)相关链接。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书要持之以恒,一日不可间断。这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的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阅读,写作时就会如有神助。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中尽人皆知的名句,点明了阅读积累与写作倾吐间的关系,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是汉刘向的名句。是对会读书重要性的比喻说法。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是在少年时不知道发愤苦读,等老了后悔再想要读书就迟了,应该珍惜时光。这是唐代书画家颜真卿《劝学》诗中的名句。原诗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谓,叫做。读书要精神专一,全神贯注口惟心诵,才能有所得。引自朱熹的《训学斋规》,原文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是南宋时期理学大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和教书,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对于今人,仍有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展示台
这次展示、交流的主要是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成果,学生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来的学习收获。
教材中提供了三个角度的展示建议,分别是成立读书兴趣小组,开展读书讨论活动;课外做阅读记录卡;在班里建立图书角,给图书归类,并制定借阅规则。教师根据口语交际和习作中的了解,根据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情况,允许学生有更多的形式,如展示读书笔记、自己的藏书目录等,更充分地展示学习的成果。
阅读记录卡或读书笔记的展示可利用自习或课余时间进行,由小组长组织同学自由参观、阅读、评比。并对自己欣赏的作品进行投票或写出评语。对组成的兴趣小组,教师可参与他们的讨论活动,帮助制定活动计划,确保读书小组能够定期开展读书活动。班里建立的图书角,可由同学推选图书管理员,按借阅制度使图书角被充分利用起来。
总之,不要为了活动而活动,而要通过展示使读书活动真正开展起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班级形成人人爱读书的风气,逐步培养每个学生的读书习惯。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0
学习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
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苗苗的见解:
季先生的见解: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广厦、伐木、综合、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认识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解题
1、导入课文。
2、解题。
二、初读课文
提出阅读要求:
1、把不理解的词语抄出来。
2、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把它们写在课文旁边。
3、了解课文写作的顺序。
读后请同学们讨论课文内容,教师小结:本课主要写大兴安岭的岭、林、花,目睹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作者联想到木材和社会主义建设关系,联想到林场对兴国安邦的意义。
三、学习第一小节
1、齐读,思考:“我”一走进原始森林有什么感觉?这种感觉是怎样产生的?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读出感情的变化。
四、总结
五、作业
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跟你们一起学习了林海。
(板书:林海)
2、师:通过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写了作者刚进森林、深入林中,以及作者的联想等几个内容。并且学习了第1小节。第1小节写了什么内容呢?
(板书:大兴安岭亲切、舒服)
3、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作者深入林中和联想的部分。首先,我们来学习作者深入林中看到的景色。
(板书:景色、联想)
二、学习第二小节
1、生快速地阅读第2小节,问: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色?(板书:岭)
2、生默读第2小节,问:哪一句写了作者看到“岭”?
3、理解“多少条岭啊,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句子。
⑴ “疾驶”什么意思?“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说明什么?
⑵找出“看不完”的句子,“看不厌”的句子。并理解“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等词语。(板书:多、温柔)
4、指导朗读“多”“温柔”的句子。(板书;喜爱)
5、过渡:课文第2小节,作者描述了岭“多”“温柔”的特点,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我们是这样学习的:
⑴找出第2小节景物(岭)及其(多)(温柔)特点的句子。
⑵品读(多)(温柔)特点的句子。
⑶体会文中(喜爱)的感情。
出示幻灯片:
学法:①找出重点词句;
②品读重点句子;
③体会文中感情。
三、学习第3~5小节
师:出示图片,配乐范读第3~5节,生看图欣赏。
师:生轻声读第3~5小节,把句、段读通顺、流利,思考: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色?
1、学习第3、4小节。
⑴默读第3、4小节,问:看到了什么景色?(板书:林)
⑵品读第3小节:
①理解“目之所及”的意思。(板书:绿)
②理解第3句,弄清两对反义词的用法。
③指导朗读。(指名读──指导读──自由读──比赛读)
⑶品读第4小节:
①写了哪些林?(板书:如海)
②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并体会2个反问句的用法。
③指导朗读。(指名读──指导读──自由读──引读)
⑷过渡:课文第3、4小节,作者描述了林之大──“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林中有波浪──“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林中有浪花──“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可见,林之大之美,只有“海”才能与之相比。我们是运用这种方法学习的:找出重点词句,品读重点句子体会文中感情。
2、自学第5小节:
⑴品读“多”“美丽”的句子。
⑵理解句子:
出示幻灯片: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花鞋。
这个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⑶指导朗读。(指名读──指导读──自由读──女生读)
⑷过渡:这里,我们和作者主要欣赏了兴安岭“林”“花”的特点,作者写的非常美!下面请同学们再有感情读一读3~5小节。并根据老师提示选择一小节背一背。
3、指导背诵:
⑴学生练背。
⑵指名背诵。
⑶作者深入林中欣赏了岭、林、花,这么诱人的景色怎么不令作者浮想联翩呢?
四、学习6、7小节
师:快速阅读6、7小节,用横线画出作者想到的句子。
1、学习第6小节:
⑴指名生说。
⑵理解句子:
出示幻灯片:
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
“空洞”什么意思?“并不空洞”呢?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板书:建设)
2、学习第七小节:
⑴指名生说。
⑵理解句子:
出示幻灯片:
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兴国安邦”“邦”什么意思?“兴国安邦”呢?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板书:兴国安邦)
⑶过渡:同学们,作者描述兴安岭真美!下面就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听,感受感受大兴安岭的美!
五、学生练说,体会感情
六、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运用“找出重点词句、品读重点句子、体会文中感情”的方法,理解了兴安岭景物特点和作者联想的内容。仔细的观察,加上丰富的想象,作者把满腔喜爱之情蕴含在文字的字里行间,写得生动、形象。我们应该学习作者这种方法。
板书设计
林海
岭温柔
林绿
花美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①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②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点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教学难点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教学准备
教师活动预设
执教者个性化调整
教学环节
一、铺垫孕伏.
二、探求新知
三、实践应用
四、全课总结
五、拓展练习
六、作业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①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②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让其发言。
③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④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①提示互动内容:
《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品味了“窃读”的快乐,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如果你采访了身边爱读书的人,你可以和同学交流采访的经过,谈谈采访的心得体会。
②全班互动。
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①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咱们可以展开一次辩论。
②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③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第二、三课时 习作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①学生默读提示,划出习作内容。
②出示习作内容:读书故事;采访记录;记一次辩论活动。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①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③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④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二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①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②整理习作和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日出的全过程
2.难点:理解全过程的词句,体会日出过程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选取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地方,画出不懂的句子。
2.想想,平时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样做的?(可以:1.先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难句。2. 查阅资料理解难句。3.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难句。4 .通过多读展开想像理解难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的方法来理解句子。指名读课后练习2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种景象"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小组先讨论学习,拿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大家共同研究。
3.重点理解:
(1)"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为什么觉得太阳像负着重担?为什么是"一纵一纵地?"请你联系生活中见到的日出情景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句话是写太阳由露头儿至跳出海面的上升过程。是动态的。此时作者是在船上,船、人、海都在动,所以使作者产生了这样的感觉。)
(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先指名说"奇观"的意思,再说句子意思。(海上日出是伟大、雄伟美丽而又奇特的景象)先改成陈述句读一读,再想想反问句在这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课文中难句的。(1.在难句的上下文,有对这个句子进行解释说明或提示的文字,读了这些文字,也就理解了这个句子;也可以根据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推断出难句的意思。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难句,就是联系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情形,通过联想、想象理解句子。)
(四)指导朗读
了解了海上日出的壮美与绮丽,想像一下作者看到太阳跃出海面时该是怎样的心情呢?(欣喜)我们该怎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五)指导背诵
1.说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1.读背交叉。2.抓重点词语,把要背的内容串连起来;3.先部分,后整体,一段一段背诵)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在熟读课文基础上进行背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4
《窃读记》原文
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放学后急忽忽地从学校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1、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品读书滋味。
3、感悟作者对知识的渴望,体会窃读的意义。
一、回顾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窃读记》,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回顾一下窃读的滋味。
二、汇报交流读书滋味
(一)苦:
1、“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①默读边读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②并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揣摩揣摩小海音的心理是怎么想的?③、品析动作,揣摩心理,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海音?
2、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①从“一”和“几”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引读:
师:请同学们捧起你的书,让我们一起感受作者的辛苦。
师:放学后,我急匆匆地从学校起到一家书店——“我跨进店门??”师: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师:我又急匆匆地赶到
另一家书店——“我跨进店门??”
师: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可这时候,我该回家了。
师:第二天放学后,我又急匆匆地从学校起到一家书店——“我跨进店门??”
师: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贪婪地读着。”师:这就是“窃读”的滋味。
(二)酸:
1、出示句子:“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2、这一读就是两个多钟头,120多分钟,7200多秒!现在,让我们一起体验体验开头最轻松的120秒,默读《走进书里去》的第2篇《背书》,并想一想是作者是怎样背书的。
①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②这篇文章的作者李晴是怎样背书的?
③同学们,这种的酸只是身体上酸。比这种酸还要酸还要辣的在哪里?
(三)甜:
1、出示句子:“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①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②“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好不好?能不能说“我像一只小兔子,悠闲地读着。”
③这样的读书,就是如饥似渴地读书。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2、出示句子:“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①闭眼想像作者的滋味。
②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四)甜中有苦,苦中有辣
1、出示句子:“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①“装”这个词说的好!一起看看“我”是怎么“假装”来掩人耳目的呢?每人一句,读读这一段。
②作者表面做的和心里想的可不一样啊!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就是──
③这么说来,这是一个心口不一、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坏学生了?
④作者做一套想一套只是为了什么?
⑤为了多读书,作者窃读时还要忍受哪些不好受的滋味啊?
(五)总结滋味
教学反思
课文《窃读记》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作者一方面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另一方面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起阅读的兴趣。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然后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作者窃读感受的一个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慈味。”接着,围绕这一个句子展开学习,如“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我的惧怕与快乐?”让学生充分读书,抓住文中极为传神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对读书的喜爱。再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理解。学生学得比较轻松。
例如:在教学“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时,学生感悟比较到位,学习气氛也比较浓厚。
最后,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并受到启发,能够在黄金年龄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一种幸福。
此外,我在教学时一方面重视朗读,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文章虽没有什么情节冲突,大起大落,但作者的内心却因窃读而波澜起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出作者与书相逢的惊喜,匆忙窃读的快乐与惧怕,雨天读书的开心,与书相别的留恋与满足……另一方面,重视语言的积累,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课文的动作和心理描写,仔细品味这样写的好处感悟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5
学习目标
1、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课前准备
1、准备自身的习作本或读过的课外书、
2、了解“日积月累”中全诗的意思、
3、阅读漫画集《父与子》、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谈话导人、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
体会范例、首先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例句,各自读一读,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然后全班交流、
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册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可以包括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全班交流、
拓展练习、在自身的习作或读过的课外书中,找一找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和同桌交流交流、
日积月累
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诗句的意思、
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诗句的意思、
运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背诗句、可以默读、默背,可以是大声读背,可以是同桌互读互背等、
拓展、你还能背诵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
课外书屋
看漫画,说说漫画的内容、
说漫画,体会父子的形象、重点讨论父子的外貌、性格等、
拓展漫画、向大家介绍你从漫画集《父与子》里读到的其他漫画,一边说,一边向大家展示漫画内容、或者向大家介绍其他你感兴趣的漫画内容、
课后延伸、利用课后的时间阅读自身感兴趣的漫画、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案03-31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3-05
五年级上册语文的教案03-28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08-25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06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0-27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迟到》教案03-07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16
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乐园四》教案04-22
五年级语文上册《夕照》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