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时间:2024-09-27 10:54:53 赛赛 四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精选11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第一学期课文中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下面是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欢迎参考。

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精选11篇)

  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1

  师板书“呼风唤雨”同学们看到这个成语你会想到什 么?

  生;我仿佛看到那些神仙在使用法术让天刮风下雨

  学生:在我仿佛感觉到天刮起了狂风,下起了暴雨。

  学生:我由这个词想到“千里眼”他正在认真查看孙悟空的底细呢?

  学生:我想到《封神榜》里的“顺风耳”,正在侧耳倾听呢

  老师:是啊,远古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很低,只能借助神话故事中的“千里眼”“顺风耳”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可如今,辽阔的地球似乎变成了一个村落,看到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科学院士路甬祥写了一篇文章叫——《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的世纪”)——学生朗读课题。

  老师: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 么?

  学生:我想知道是谁“呼风唤雨”。

  学生:我想了解是怎么样“呼风唤雨”的。

  学生:我想知道“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一个世纪?

  老师:请大家自动朗 读1、2节,边读边写旁注,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生:我读出这个世纪是20世纪.

  老师:请大家高齐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我知道是人类呼风唤雨。

  学生:我知道人类是靠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老师:是谁呼风唤雨?

  学生:是人类。

  老师:靠什 么呼风唤雨?

  学生:是现代科学技术。

  老师:这样一问一答,这是采用什 么修辞手法?(设问)

  老师:现在请女同学问、男同学答。

  老师:此时你还有什 么要问或说的吗?

  学生:我想知道“发明”和“发现”有什 么区别。

  老师:其实“发明”和“发现”是一对近义词,谁能说说他们的区别?如果不能说可以选一个词说一句话。

  学生:发现是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现象或找到的规律。

  学生:发明是通过探索创造出来的东西。

  老师:发现是一种现象或规律,而发明是通过大脑的创造。有谁能运用其中的词说一句话。

  学生:(造句)

  老师:是啊!因为现代科学技术让20世纪一百年的科技发现与发明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板书:人类 科学技术)

  老师:请大家轻声读或默读课文3、4节,思考:你读出了怎么样的一个上百万年?你读出了一个怎么样的一百年?边读边写旁注。

  学生:我读出了一个什 么都没有的上百万年。(学生朗读)

  学生:课件出 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老师:你觉得要读好这句话应读好哪一些关键词?

  学生:我觉得要读好“一直”。因为这就更能体现远古时代人们上百万年都是那样,从来没有改变过。

  老师:你试着读一读(学生朗读)

  学生:我认为还要读好那几个“没有”和“也没有”这样就能让听者感觉到当时人们生活非常穷苦,日子很艰难。

  老师:你能将这种生活读出来吗?(学生朗读)

  学生:我觉得这个“只能”也应该强调说 明人们没有别的办法。

  老师:你也试试(课件出 示强调这几个词的句子)

  老师:谁再来读读(学生朗读)

  老师:听了他的朗 读,此时,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

  学生:人们生活一片黑暗之中,没有电灯。

  学生:人们生活十分单调,我们吃完饭,做完练习,可以看电视,欣赏一些好看的动画片、电影和文娱节目。

  学生:人们生活十分不方便,我们现在可以乘飞机、火车、汽车去世界各地。时间短,人也不用那么疲劳。

  学生:我觉得那时的人们十分贫穷,我们现在生活十分幸福。是啊!远古时代,人们生活是多么艰苦、多么落后,于是人们只能幻想千里眼、顺风耳来呼风唤雨。那么,在20世纪,人们又是怎么样呼风唤雨的呢?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请学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课件出 示相关图片,并相机板书:手机、飞机……)

  老师:是这些发现与发明给我们带来舒适、带来活唤雨课件出 示)

  “人类的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品质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老师:谁来读读这句话?(请学学生朗读)

  老师:你的生活是因为有了_______________,所以舒适;

  你的生活是因为可以_______________,所以方便。谁来结合自己的生活来谈一谈。

  师小结。

  老师:上百万年前是个贫穷落后的社会,而20世纪人类只用了短短的一个世纪就将祖先的那么多幻想变成现实,作者引用了一句古诗,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科学技术带来的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明与发现。你找到了吗?(学生朗读)课件出 示。

  老师:你能谈谈对这句诗的理 解吗?

  学生:春风一来,梨花都盛开了。

  学生:夜晚突然来了一阵春风,许多梨树的花都开了。

  老师:其实这句诗描写的是冬天的景色,晚上突然下了场大雪,将所有的'树木都盖上了一层雪,就像梨树开花了一样,所以作者将冬风想象成春风。在文中,你觉得“春风”指什 么?“千树万树梨花开”又指什 么?

  学生:春风在文中指科学技术。

  学生:千树万树梨花开指的是那些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明和发现。

  老师:是啊,科学技术与发明创造就像春风滋润万物一样,春风吹来,百花盛开,让我们美美地将这句诗读出来。(学生朗读诗)

  老师:刚才我们体会了农耕社会的艰难困苦跟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舒适和方便。(课件出 示两句话)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类的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品质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作者这是采用了什 么写作方法?(作比较)

  老师:今后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说 明事物或描写事物。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课文内容想一想,填一填(课件)

  ㈠在20世纪短短的一百年时间里,我们一直生活得又舒适又方便。这时有了___,有了___,也有了____,我们就能_____。

  ㈡在20世纪短短的一百年时间里,我们一直生活得又舒适又方便。这时可以___,可以___,也可以____,我们就能_____。

  老师:是啊,我们生活多么舒适,多么方便,现在请大家自由读最后一节,这段中有一词反复出现,边读边找,将他圈出来。(学生朗读找)

  老师:谁能将含有“科学”的四个句子读一读。

  老师:请四组同学,每组读一句。

  老师:是啊,是科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是科学让人类呼风唤雨。你也能结合生活围绕科学写几句话。

  如科学能使我_______________。

  为了学科学,我们应该_______________。

  (学生动笔写、写后交流)

  老师:正是因为科学技术,人类才会进步,时代才能前进,才能真正把呼风唤雨变成现实,让我们齐读——(课件出 示第一自然段)

  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读———

  让我们自豪地读—————

  同学们, 居里夫人说过(课件)“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结束语:20世纪已经过去,21世纪已经到来,让我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就一定能创造更加辉煌的新世纪。

  课件出 示练习。

  1、抄写课后第三题中的句子。

  2、把你想象中的未来生活写下来,题目自拟。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给你的文章配一幅画。

  3、阅读:《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瞬间》。

  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2

  学生观看宁夏的风景,教师告诉学生:以后老师给大家当导游。

  师: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

  生1、科技越来越发达了。

  生2、生活越来越方便了。

  师:这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老师板书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请一个同学读出课题,全班齐读。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生:怎样呼风唤雨?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

  生:呼风唤雨靠什么?

  生: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帮助解决?

  生:一些神仙的一些法术。

  师:在课题中可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只要用心读课文就可以体会。为什么这个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在读了课文时候,我们就会明白这个问题。(板书问号)

  学生自由读课文。

  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师:读准词语是读准课文的关键,这一课的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读一读。

  生读。

  师:我们来看火车读一读。从你开始读。

  师:词语读得好,课文读得怎么样?我找五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生:(读课文,一个学生读一个自然段)

  生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总和。”

  生3:“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来形容。”

  师:孩子们读得非常努力,听得也很认真。大家有没有什么温馨的提示要送给这些对这篇课文,你有没有自己的问题?

  生: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生:是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

  (引读课文)

  师:读了课文以后,大家又有了新收获了,靠什么来呼风唤雨?我们仔细读书,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大家再读一读上面这些句子。

  生读。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觉得上百万年非常长。

  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却超过了上百万年的总和。

  师:说明现在的科技发展很快。

  师:你能读一读吗?

  生:“在20世纪……总和。”

  师:这一百年的发展多快啊。你知道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吗?

  生:发现是看见一个事物。发明是创造一个新的东西。

  师: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让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仔细读一读,人类都有哪些发现和发明呢?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同学们自学的时候都有很多收获。让我们来分享一下。

  生读课文:人类在上百万年的……也没有汽车。

  师:她找的这个句子,我们也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读完了,再仔细想一想这四个没有,你会想到还有哪些没有?

  学生自己说一说。

  (课件展示。)

  师:就按照老师提供的句式。大家想好了就举手。

  生:20世纪人类发明了MP3、电脑,VCD,20世纪是个科学发达的`世纪。

  生:可能没有微波炉……

  生:没有照相机,手机,摄影机,电脑……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段话展示了人类的这么多发现和发明,大家想一想,人类都有哪些发现。

  生:登上月球,……

  师:发明呢?

  生:电视,电话,因特网……

  师:跟你们想得一样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这段话。

  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20世纪还有很多的发现和发明,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多媒体展示,教师伴乐解说。)

  美国宇航员登上了月球……深海探秘……机器人……同学们,是科学技术让我们居住的星球变成了地球村。

  师:20世纪还有哪些,想一想,试着把这一段话说好,想好了,就自己说一说。

  生:20世纪,人们发明了电视……20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的世纪。

  很完整。

  生:20世纪,人类发明了收音机……20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的世纪。

  师:你搜集的这些资料真好。

  生:2世纪人类发明了氢弹……20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的世纪。

  师:如果用一句诗来形容,这可以说——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这句诗选自岑参的逢雪送武判官归京,原意是……在这里作者引用这句诗是要说明什么?

  生答。

  师:你来读一读这句诗。

  生读。

  生:我还能体会到发明的事物的很多。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好,我们一起来读。

  生读两遍。

  师:我们再来看看刚才的这个问号,为什么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要风得风,课文中是这个意思吗?

  生:不是。

  师:对,这里是指人类改造和支配自然。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课题。

  齐读。

  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3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聊聊天,好吗?

  生:好!

  师:我来做个小调查,咱们班的同学中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的请举手?

  (有四分之一左右同学举手。)

  师:我们班外地来的学生们很多。今天来我们学校停课的老师也有很多来自外地,作为小主人的我们能想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吗?介绍的时候,要介绍自己的名字,来自哪里,最好能用一句家乡话欢迎大家,当然,你实在不会讲家乡话,那你也可以用普通话表示欢迎。好吗?

  生:我叫张小红, “欢迎大家来杭州”。( 生用杭州话,掌声)

  生:我叫梁声,欢迎大家来杭州。(普通话)

  生:我叫汪一宏。欢迎大家。(用宁波话说)。

  师:(重复学生的宁波话),不错。

  师:同学们,离上课还有2分钟,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把你看到的知道的大声说出来告诉大家,好吗?看谁的知识最丰富。

  (看录像,跟着图片同步说:登上月球太空漫步;潜入深海;可视电话;高速火车;火箭;互联网;机器狗;电脑;视频聊天。)

  师: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这些事物都是在20世纪发现或发明的`。那你们知道一个世纪是多少年?

  生:100年。

  师:哪知道20世纪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吗?

  生:1900---1999。

  师:还有不能的说法吗?

  生:1991---2000。

  师:对,对一个世纪的记时有这两种方法。我们现在生活在哪个世纪?它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

  生:21世纪

  师:从哪一年到哪一年。

  生:2001----2100

  师:还有另一种计法?

  生:2000----2099。

  师:明白了世纪的概念,又见识了20世纪这么多的新事物。我们可以上课了吗?

  生:可以。

  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4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课文,题目是(指黑板上板书)——

  生读: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路甬祥爷爷专门为我们少年儿童写的。知道他是哪里人吗?

  生无一人举手。

  师:没有人知道?没关系,老师来告诉你们,路甬祥爷爷是我们浙江慈溪人。作为浙江人的我们感到骄傲不骄傲?

  生:骄傲!

  师:是的,老师也感到很自豪呢!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我们先一起来交流一下词语自学的情况。

  (出示词语:依赖、哲学家、远洋船舶、农耕社会、潜入深海、出乎意料、呼风唤雨)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些词语,把音读准确。(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我们专心听,如果他读得不准或不对的,等会儿我们帮他指出来。

  指名一生读。“远洋船舶”读成“远航船舶”。

  师:他读得很认真,要表扬。只是一个地方出现了小错误,谁听出来了?

  生:他把“远洋船舶”读成“远航船舶”。

  师对读错的学生:你能再读一遍吗?

  生再读“远洋船舶”,非常准确。

  师: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再指一生读,把“潜入深海”的“潜”读成了第三声。师马上板书“潜”,并标注拼音。

  师;“潜”是第几声?

  生:第二声。

  师:要把第二声读干净。一起读。

  生齐读“潜入深海”,读得准确。

  师:听得出来,同学们词语预习得比较充分。那本课中的词语,哪个你知道大概的意思?

  生:“依赖”就是依靠别人。

  师:用找近义词的方式来理解,好的。其他同学呢?

  生:“远洋船舶”就是到很远的地方去的船舶。

  师:是的,“远洋船舶”就是在大海洋里航行的船舶。

  生:“潜入深海”就是深入到海底最深的地方。

  师:对极了!

  生:“出乎意料”就是想象不到。

  师:超过了自己的想象,是吧?

  生点头。

  生:“呼风唤雨”以前就是神仙就是想到风来就风来,想要雨来就雨来(听课老师笑)。

  师:对,具有超自然的力量。

  生:“农耕社会”就是农民靠耕种生活的社会。

  师:那家看到过什么是农耕社会吗?(课件出示“农耕社会”图片)大家看,这是一幅农耕社会的写照图,你们仔细观察,农耕社会里,农民使用的工具是如此的——

  生:简朴。

  师:简朴是形容人的生活的。应该是简陋或者——

  生:简单。

  师:对,简单。农耕社会里人们只能靠天吃饭,假如连续暴雨,老百姓可能——

  生:颗粒无收,忍饥挨饿。

  师:可能还会居无定所,流离失所。是吧?

  生:是的。

  师:大致理解了词义后,让我们再把这些词语齐读一遍。

  生再次齐读词语。

  师:课文说,20世纪是个——(出示第一自然段,生齐读)。

  师出示第二自然段,引读: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生接:当然是人类。

  师: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

  生接: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在这一问一答中,你发现了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这是一个设问句。

  师:知道什么是设问句吗?

  生:一问一答的句子叫设问句。

  师:准确的说是自己提问自己回答的句子叫设问句。设问句能一下子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用一用,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师: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曹老师发现很多同学提出了一个共同的很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边说边在课题后打上一个大问号)除了这个问题,我想请你们再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围绕你们提出的问题来学习。谁愿意来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指一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读得不错。不过,有一个地方要注意,谁听出来了?

  生:是“超过”不是“超越”。

  师:对,读课文我们要字字准确。让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遍,注意读准确。

  生齐读带“超过”的句子。

  师:围绕这段话你能提哪些问题?请你在书上做上小记号,也可以写一写关键词。

  师巡视,点拨“可以从词语中去发现问题”。

  师:经过思考很多同学又有了新的问题,谁先来交流?

  生:发现了什么发明了什么?

  师:很好,想知道20世纪的发明和发现具体有哪些,是吗?(板书:发明 发现?)

  生:靠什么来发现和发明?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课文哪一句其实就已经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生: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对提问的学生:你明白了吗?

  该生点头。

  生:那些发明和发现使人们有了哪些改观?(板书:改观?)

  师,好,同学们都能抓住关键词来提问,非常好。你们关注到课文中的泡泡了吗?(出示泡泡:“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的?)

  师:课文的泡泡也可以帮我们提问的。读一遍这个问题。

  生齐读: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师(指黑板上):这么多的问题都是同学们自己提出来的。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发现’和‘发明’具体有哪些?”请默读课文,把你找到的句子划出来。

  生默读课文,教师巡回了解。

  师:课文中的“发现”和“发明”有哪些?

  生读:发现是“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发明是“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师:你为什么认为上面的是发现,下面的是发明?

  生解释不清楚。

  师:为什么这么分?能告诉大家理由吗?谁能帮他?

  生1:发现是不了解的东西,发明是人类创造的东西。

  生2:深海原先是有的,不是发明创造出来的。

  生3:发明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以前没有的。

  生4:因为“月球”、“深海”、“百亿光年外的天体”、“原子核世界的奥秘”这些都是原来就又得,是人们发现的,“电视”、“程控电话”这些原先是没有的,后来人们造出来的。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得相当准确。曹老师也去查了词典,词典里是这样阐述的,谁来读给大家听?

  出示“发现”和“发明”词典中的意思,请一生读。

  师:“发现”和“发明”这两个词表面看上去很相近,可仔细推敲,却差别很大。正如前面这位同学所说,“发现”是看到或找到原先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点红“看到或找到”),“发明”是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点红“创造出来的”)。

  师:我这儿有两个句子,你能来选一选,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

  1、人们登上月球前( )了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后,( )月球上没有生命。

  2、人们为了( )海洋深处的秘密, ( )了各种新型的海底探测仪。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填一填。

  生自由读,填空。

  师:谁来填一填?分别请请两位学生个别说,均选择正确。

  师:通过词典中词义的验证,我们知道刚才这位同学没有分错。那么就请男生读“发现”部分,女生读“发明”部分。

  男女生分读。

  师:读着读着,你发现这个句子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在表达发现,一个在表达发明。

  师:是呀,那是怎么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呢?就是在写出来的时候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用了举例子的方法。

  师:对,路甬祥爷爷为了让我们对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有真切的认识,举了大量的例子。(板书:举例子)还有什么特点?

  生读: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师:你把句子读了一遍,那这个句子表达的特点在哪里?

  生说不出来。

  师:我们把她刚才读的句子再读一遍,一起来体会体会。

  生自由读。

  师:再读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结构很对称,都是“怎么样什么东西”。

  师:是呀,不仅句式对称,而且用词很精妙,不同的事物用上不同的动词。板书:用词精妙。

  师:这么美妙的句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是呀,作者不但用词精妙,而且举了很多例子,让我们对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有了清楚的认识。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么美妙的句子。

  学生齐读写“发现”和“发明”的句子。

  师:20世纪除了课文中提到的这些“发现”和“发明”外,还有其他的“发现”和“发明”吗?

  生:电脑和移植手术。

  生:霓虹灯广告出现在巴黎大街上

  生:发现了青霉素。

  生:发明了空调。

  生:还有试管婴儿。

  师: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非常多,老师也去找了一些,你们看——(出示)

  20世纪的发现:电子、X射线、放射线、 维生素、 青霉素、 激光、DNA、太阳风……

  20世纪的发明:计算机、人造卫星、核武器、空调、洗衣机、霓虹、冰箱、立体电影、数字音乐、无线电、塑料 、试管婴儿、石英钟、拉链、圆珠笔……

  师: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多不多?

  生:多!

  师: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仅仅是课文中提到的和老师列出来的这些吗?

  生:不是。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省略号。

  师:是啊,省略号说明20世纪的发明和发现还有很多很多!你能学着课文的样子,选一至两种发现和发明来说说吗?

  学生迟疑。

  师:让我来帮帮你。

  出示词语:普及 制造 发射 使用 发射 开启 欣赏

  师:看着这些词语,结合上面的发明和发现慢慢想。

  生:20世纪发射了卫星。

  生:20世纪发明了计算机。

  生:20世纪,人类普及电脑,使用冰箱、空调等。

  师:仿着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语言学习的方法。20世纪,我们拥有了这么多的“发现”和“发明”,在古时候人们又是怎样生活的,和20世纪之间这种巨大的变化体现在哪里?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3-4自然段,找一找。

  师: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是怎样的社会,刚才我们说过了。假如老天爷不高兴,人们就得——

  生:挨饿。

  生:人们就得受苦。

  师:是的,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那时没有——(生接读,下同)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仅仅是没有这四样东西吗?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农耕社会里,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

  生:农耕社会没有汽车,没有火车,没有远洋船舶,也没有空调。

  师:我们说的时候,要是能按类别来说,就更好了。前面三个都是交通工具,建议把“空调”换成“飞机”,好吗?

  生:没有电脑,没有空调,没有数字电视,也没有洗衣机。

  师: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他们的哪些愿望变成了现实?

  生:千里眼就是现在的望眼镜。

  生:我觉得千里眼就是雷达。

  生:顺风耳就是现在的电话。

  生:腾云驾雾就是现在的飞机。

  生:顺风耳就是现在的传真机。

  生:腾云驾雾就是现在的火箭。

  师:还有古代的其他美好幻想在20世纪变成现实的吗?

  生:古代人们幻想能够呼风唤雨,20世纪,人们利用科学技术进行人工降雨。

  师:多么神奇啊!

  生:古代人们幻想能像海龙王一样在海底遨游,20世纪,人类发明了潜水艇。

  师: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读着这句诗,你有什么感受?

  生:现在的科学技术改变了很多。

  师:你从哪看出来?

  生:从“千树万树梨花开”看出变化真大。

  生:我感受到变化快。“忽如一夜春风来”指的是时间很短。

  师:是呀,20世纪相对于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来说,是很短的一小段。作者引用一个诗句就把20世纪在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时间之短,但变化之多、之大、之快表现得淋漓尽致。多么让人惊叹!那就用惊叹的语气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句子,读出了“惊叹”!

  师:当我们看了古代和20世界的对比就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三、四自然段部分句子,再次感受农耕社会和20世纪的不同之处吧!请女生读写农耕社会的段落,请男生读写20世纪发明和发现的段落。

  出示对比段落,男女生读相应的语段。

  师:通过刚才的对比朗读,大家知道路甬祥爷爷在向我们阐明古今人们生活的巨大改观,用的是什么表达方法?

  生:对比。

  师:有更确切的说法吗?

  生:作比较。

  师:非常正确。(板书:作比较)通过古今作比较,让我们对科学带给人们的舒适和方便有了强烈的感受!这就是“作比较”的妙用!古今对比,让我们知道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怎能不说──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读得自豪一点!我们怎能不说——

  生自豪的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在20世纪帮助人们呼风唤雨的发明和创造吧!这一次看,要带着一个问题,边看边想:古时候人们渴望什么,现在人类又发明了什么呢?静静地想。

  (看课前录像,登月部分老师用作比较的方法介绍。生边听边看录像边想。)

  师:你能选择一种自己印象最深的科学技术用上“作比较”的方法在作业纸上来写一写吗?(提供作业纸:过去——;20世纪——。三分钟后反馈。)

  生:过去人们对海洋神秘的幻想,于是就有了美人鱼的传说。20世界人们发明了氧气管和潜水艇,实现了遨游海洋的梦想。

  生:过去人们希望可以千里传音。20世纪有了电话,实现了千里外通话的梦想,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交往。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自己提出了问题,解决了问题,而且学着课文的表达方法把自己印象最深的科学技术介绍给大家。下课之前,老师想再问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产生了什么新问题?

  生:下一个世纪会是怎样的?

  生:20世纪还有哪些发明和发现?

  生:在22世纪能不能发明增高,妇女减肥的药等?

  师:同学们提到的这些问题,还有课文还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在下节课的学习甚至是今后的学习中一起来交流、探讨、研究!谢谢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5

  一、激趣导入

  1、小游戏:

  比眼力、比嘴力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题目叫“比眼力、比嘴力”。看录象,把你看到的事件、事物大声、快速、准确地说出来。

  生:人类登上月球。

  生:潜入深海,探索奥秘。

  生:人造卫星。

  生:程控电话。

  生:高速火车。

  生:飞机。

  生:远洋船舶。

  生:因特网、电脑、视频……

  2、导入课题:

  师:你知道这些事物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

  生:20世纪。

  生:对,刚刚过去的20世纪。

  师:20世纪出现了这么多新生事物,人们发现了那么多新奇的东西,有人就把20世纪称为“呼风唤雨的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 29课。

  师板书:

  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读题。

  二、质疑问难,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师:你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2、交流:

  ⑴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个世纪?

  生:20世纪。

  师: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读,师评价。希望大家学完这节课后能读得更好。

  ⑵ 学习第二自然段:

  生:谁来呼风唤雨?

  生答:当然是人类。

  生:靠什么来呼风唤雨?

  生答: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生: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

  生:20世纪使人类的生活发生变化了吗?怎样的变化?

  生齐读。

  3、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点评、小结: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刚才同学们既提出了问题,又解答了问题。还有一些问题现在还解决不了,我们就一边学课文一边来解决。

  三、根据提问解疑问,学习课文

  1、师:作者路甬祥用哪些具体事例来说明人类把幻想变成现实,使得20世纪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大声读课文。

  (不动笔墨不读书,比脑力、比嘴力、比手力)

  2、交流:

  ⑴ 生各自谈感受,师做引导:

  生: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如望远镜、视频。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

  生: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

  生:“千里马”也有了。有了高速火车、飞机,想到哪里都很方便。

  生: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

  生: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师生小结: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想象“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这些都是人们的幻想。而 20世纪,人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把这些幻想变成了现实。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⑵ 齐读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话。

  3、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而以往上百万年的历史中却没有。同学们,这说明了什么?

  交流:

  生:20世纪的成就很大。

  生: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把以前人们的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真厉害。

  师总结:是啊,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你怎么体会这句诗?

  生:“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

  师:你从字面上来理解的。

  生:20世纪,在整个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很短的,但是变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

  师:是啊,20世纪,人类把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如果请你读这句诗,你会怎么读。自己试一试。

  指生读,评价。

  4、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再请你读本文第一句话,你会怎么读?

  生读,评价。

  生:我们要读出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

  生齐读。

  5、“发现”与“发明”:

  ⑴ 师:请同学们看板书,20世纪,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类发现了很多,也发明了很多。你能说说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⑵ 生思考。

  ⑶ 交流:

  生1:人类登上月球是发明。

  生2:我不同意。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月球上的奥秘,应该是发现。

  生1:那人类是怎么登上月球的?那人造卫星不就是发明的吗?

  师:我来综合一下你们两个人的意见。人类靠人造卫星登上月球,这是发明;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奥秘,这是发现。

  生1:我明白了。那“潜入深海”也是一样的。

  生: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飞机、远洋船舶等,这些都是发现。

  师:如果请你给“发现”与“发明”找意思相近的朋友,你会找谁?

  生:发现──探索。

  生:发明──创造。

  五、总结、延伸

  师:20世纪,科学技术日益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如何评价这个世纪,如今人们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我们下节课接着学。同时,也请你准备好需要交流的资料,下节课,欢迎你展示。

  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6

  一、听写生词

  二、齐读课题,确立中心

  师:现在,我们齐读课题。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通过对课文的了解,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它还不是一句完整的话。

  生:二十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她加了一个“科学发达”,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的是不是和她一样?

  生:是的。

  师:课题的意思和文中第一段的意思完全一样,这是课文给我们的一个提示,这句话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对吧?

  生:对。

  师: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我写在黑板上,你们写在笔记本上。

  三、联系生活,学习第2、3、4自然段

  1、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师:下面的时间,我们就围绕这句话生动地去学习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课文中特别能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做个标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学生自读自画,老师巡视。

  2、学习第2自然段:

  师:同学们,咱们在全班交流一下,那些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在哪儿发现的?

  生:我是从第四自然段读出来的。“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奥秘;”我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在20世纪人类能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老师出示第四自然段字幕(相机变字体为红色)。

  师:这是第一,后面呢?

  生继续回答。

  生:“20世纪,电视、……地球村”,我可以读出来,在20世纪的时候,人类有程控电话、因特网、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了不起的成就!课文举出的这么多成就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呀?

  生:舒适和方便。

  师:和我们的祖先比比看,哪儿更加舒适,哪儿更加方便?

  生:以前的房子是平房,现在都好几层楼房了。

  师:物质生活发生了变化,方便舒适了。

  生:以前爸爸妈妈农村住的房子很简陋,现在街上到处高楼大厦,而且很壮观。

  师:对,还是物质生活,有没有精神文化方面的?

  生:有。人类不能缺了娱乐,以前孩子玩啃过的羊骨头,也没有电脑,现在有电脑,可以跟别人联络。学习方面也可以跟别人交流;还有现在好多同学玩的都是高科技的东西,像笔记本电脑,我觉得这也是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

  师: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快乐,对这些改变,这些成就,你有什么样的心情?

  生:我觉得特别高兴,因为以前有什么事情不能尽兴,写信还要一封一封去传,现在发个短信,发个 Email,特别高兴,特别方便。

  师:你能把这种高兴读出来吗?来,你把整段话读一读。

  生读第4自然段。

  师:我们能听出她的高兴的心情。我想问问大家,这段话为了说明20世纪的科学成就,他用了什么办法来说明的呀?

  生:第一个办法就是举事例。

  师:举了好多例子。

  生:对。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拿现在的舒适和方便和过去的王公贵族来比。

  师:大家能感受到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吗?

  生:第一方法让人知道现在怎么科学发达,怎么改变人们精神生活,也在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把现在跟原来比,表现出原来生活的差劲,连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当时的王公贵族是非常奢侈的,他们都想不到我们现在是多么舒适方便,咱们现在的生活比原来历史上几千几万年的历史总和还要好。

  师:说了这么多,这些方法、这些例子在说明的时候,更为形象了,更加生动了,对不对?

  生:对。

  师:同学们,我们能感觉到这么大的成就,这么大的变化都是20世纪的科学成就带来的,我们怎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师激情跟读)。

  3、学习第3自然段:

  师:我们从这儿感受到了20世纪呼风唤雨,还从哪儿感受到?再找,继续交流。

  生:我觉得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老师出示第3自然段字幕相机变色)。我觉得有惊人的发展,发展速度特别快,好象一夜之间的变化。

  师:了不起的变化,大家从这两句话感觉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我想问问大家:我们祖先的幻想在哪儿呢?这段话里有吗?

  生:在神话中只能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师:哪些是他们美好的愿望?

  生: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

  师:那现在,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都实现了吗?

  生:实现了。

  师:哪儿实现了?

  生:千里眼是电脑上安的可视屏,我在北京,别人在上海,可以通过电脑看见他们。

  生:千里眼还有望远镜,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还有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地球以外的星星。

  师:真厉害!天文望远镜看得太远了。

  师:腾云驾雾呢?有实现的吗?

  生:天上的飞机在天上飞就像是腾云驾雾。

  师:全实现了!

  学生抢着举手。

  师:有说错的吗?

  生:还有顺风耳。

  师:请你补充。

  生:电话就是顺风耳,千里之外一通电话就听见了,电话上还可以实现千里眼,电话上有可视屏,一拨电话一边用上千里眼,一边用上顺风耳了。

  师:对。上节课我们看的电话就是可视的程控电话。同学们,这些幻想都实现了,其实,何止这么一点点幻想变成了现实,我们的`祖先随便说一种幻想或者美好愿望,都实现了,你能举出一种吗?

  生:实现了祖先想到水底去看一看的愿望。

  生:还有宇宙飞船,祖先不可能到外太空去看看。

  师:比如说嫦娥。

  生:以前挖土都是用锄头,现在用挖土机,用大卡车运。

  师:有机器、汽车来帮忙。

  师:同学们,在人类历史的上百万年间,我们20世纪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实在太令人骄傲了!文中有一句诗对此进行了称赞,哪句诗?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我们来好好地读一读。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如果把20世纪的科学成就比作这场大雪,那你觉得怎样?

  生:无比巨大。

  师:你从哪儿看出无比巨大。

  生: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是白的,千万棵梨树同时开花,感觉变化特别大。

  师:你说多不多呀?

  生:多。

  师:你除了读出多,还能读出什么?

  生:快,一夜之间,时间很短,闭上眼睛,睁开眼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诗里面既能读出快,又能读出多,我们把这句话一起读读。

  生:二十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来形象。

  师:我们祖先的幻想就是我们今天的现实,多么强烈的对比,你们感受到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课文中为了说明这个成就,对比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那你还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这种对比?

  生:“人类在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说明那时候特别不方便。

  师:还有哪一段中有对比?

  生:第4自然段,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师:20世纪我们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我们怎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师激情朗读)

  4、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还有哪些地方让我们感觉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

  生: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总和”。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从原始社会到现在,也有很大的科学发展,但是合起来没有我们今天科学这么发达,这说明科技特别发达。

  师:这句话要注意,“其改变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这样断句,再读读。

  生读句子。

  师:同学们,是什么使我们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

  生:科学。

  师板书:

  科学

  师:还有吗?

  生:发现、发明。

  师板书:

  发现、发明

  师:准确地说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了发现和发明,然后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改观和改变,是不是?

  生:是。

  师:那你们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出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生: 发现在第4自然段“人类登上月球……天体”。

  师:这是什么?

  生:发现。

  师:发明在哪儿有呢?

  生:也在第4自然段,“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远洋船舶”都是发明的东西。

  师:同学们,从找到的事物看,发现和发明有区别吗?

  生:有。发现是通过探索和研究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没有找到的规律和现象。

  师:对,说对了。什么是发明?

  生:发明是创造的意思。

  师:能不能用发现和发明说一句话?

  生:我国的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具完整的恐龙骨架。

  师:已经存在的。

  生: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师:谁能把这段话读读。

  指名读这段话。

  师:大家一起回答我,20世纪的呼风唤雨靠的是谁?

  生:人类。

  师:20世纪又靠什么呼风唤雨?

  生:科学技术。

  师:同学们,20世纪,人类利用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我们怎么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回应开头,突出中心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和过去的对此,还是举出的实例,都是在围绕一句话写的。哪一句话?能一起告诉我吗?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对了,那现在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情感去读呀?

  生自豪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自豪,还有什么心情?不同的心情。

  生:激动的心情。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高兴的心情。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体会,带着丰富的情感把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小组合作着读读。

  生读全文。

  五、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第一节课你们提出的发现与发明啊,这些疑问都解决了吗?

  生:解决了。

  师:课文中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科学需要我们带着问题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那我们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了,面对新的世纪,你还希望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迹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生:我希望汽车把汽油换成太阳能,这样就能更加美化环境,没有空气污染了。

  生:我期待我们能像在飞机上一样,到宇宙航行,到星球上安家,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

  师:那多好啊!

  生:我觉得现在大都是白烟,希望以后做出摩托车不污染环境。

  师:那生活多么好啊,环境是如何清洁呀!

  六、总结全文

  师:好,同学们,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生:应该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钻研科学,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师:你的志向远大。

  生:我觉得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了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师:下面,我们行动起来,回去以后把书后面出示的好句子抄一抄,还可以和家长聊一聊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变化,然后把他们说的写下来,回头在班上交流一下。下课。

  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7

  一、解题引导新课,激发兴趣

  老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小朋友写的。请大家认真看老师板书(板书课题)。说一说,你看到这个课题想到了什么?

  学生:我想到了龙王呼风唤雨的事儿。

  学生:我想到了想要风就有风,想要下雨就下雨,真奇妙啊!

  学生:我想到了《西游记》里的孙悟空。

  学生:我想到了是谁在呼风唤雨?

  老师:大家的联想很有趣的,是啊由这个话题我们想到的多是与神仙魔法有关,而呼风唤雨的世纪又是个什么样世纪呢?下面让我们打开课文读一读吧。读不通的地方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为止。(学生自由读文)。

  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老师:你们的.神态告诉我,大家读得很投入。谁能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学生:课文写了我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老师:你读懂了课题要表述的内容。)

  学生:课文告诉了我们20世纪现代科技发达,人们生活变化很大。(老师:你从内容上读懂了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课文告诉了我20世纪是人类利用现代科技在呼风唤雨,在改变生活。(很好,你抓住课题,读懂了20世纪是怎么样呼风唤雨的?)

  老师:通过你们自己刚才的读书,已经有了收获。不过,古人说:学贵有疑。所以,要读懂课文,一定要学会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读懂课文。但学会提问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提真实的问题,二是一定要提自己一下子难以解决的问题。请大家看课文,你想弄清什么问题?

  学生: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学生:20世纪有哪一些了不起的科学发明?

  学生:20世纪是怎么样怎么样呼风唤雨的?

  学生:我想知道未来人类会怎么样生活?

  老师:(根据学生质疑,老师肯定并疏理以上几个主要问题。)看来大家越来越会读书了。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自己细细朗读课文,看看你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儿体会到的?用笔把那些句子或语段画下来,可以把你体会到的写在句子旁边。(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

  三、对话朗读,习得言语

  老师:(在学生一阵潜心轻声读或默读之后)好的,有的同学已经在文中多处写下了体会,虽然只是一两句话,但老师体会到了你们的认真。现在请大家来交流交流,说说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注意,交流时,先说请大家看第几节,然后再读你画的句子,再说“我”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好,谁先说?

  学生:请大家看第二自然段。朗读。我从中体会到了人类的自豪与骄傲。

  老师:你的朗读就已经充满了自豪之感,你的理解真好。对于这里还有谁有不同说法?

  学生:我从这段中“那么多、出乎意料”体会到了作者赞叹、惊讶的感情。

  老师:他会从重点词中体会文章,真会学习。那你能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这份“赞叹”吗(学生朗读)?

  老师:(对另一生)你听到了什么?

  学生:我听到了他很惊讶、赞叹的语气。让我们全班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老师:老师也听到了,而且老师发现大家把“发现”与“发明”还特意分得很清楚。说说看,你们认为“发现”与“发明”有什么不同。

  出示:人们在地下( )了煤矿。科学家( )了前所未有电子计算机。

  生回答(略)。

  (同样处理“改观”与“改变”)

  老师:这样就叫在阅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而且,大家看,这小小的一个段落,有的读出了自豪与骄傲,有读出了赞叹与惊讶,这样就是读出了“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把文章读懂。下面让我们就这样交流阅读吧!

  学生:我从三四节中体会到了科技的变化特别快。

  师:能说说具体的句子吗?

  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8

  背景说明:

  这是我在黄小进行小议课实验的一次活动,由于昨天得到的信息只是第二节有活动,没有说是什么课题,使得我没有进行自己的课前备课,所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议课时的交流效果。当总体感到效果还是可以的,议课的老师反映还不可以。

  上课老师的自我反馈:

  这节课上的不太理想,感到与自己所设想的不太一样......

  常:说说你自己最不满意的一个地方。

  孙:我在处理完课题以后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画出你认为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来。这个问题刚说出口,我就有些后悔了,感到提的有些过大了。

  常:那现在想想应该怎样换一种说法来提出这个问题呢?

  孙:(思考,没有明确回答)

  一、关于“呼风唤雨”问题的处理。

  常:这篇课文的题目《呼风唤雨的世纪》,如何让学生全面准确理解“呼风唤雨”的真正意思是教好这篇课文的关键。其实,你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是很有价值的,只是我个人认为,是否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把“呼风唤雨”这个词给学生讲清楚。因为你当时在课堂上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师:谁能解释一下呼风唤雨这个词的意思?

  生1;是法师们用魔法把风和雨都能招来我自己所用。

  生2:在这里比喻科学技术......

  师:解释的很好(向下进行另一个环节教学)

  其实,在快下课的时候,我询问了旁边的同学,问他们“呼风唤雨”的意思,他们还是说不上来。现在仔细想想是什么原因呢?我个人认这还是需要从“如何处理学生已有知识和新授知识”的关系来考虑。在课堂上老师提出这个词语的意思时,只有极个别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字典上的解释,但是否真正知道该词在课文中的意思,或者知道该词在课文中的真正用意,我认为学生不见得明白。因为,从学生在书中画的句子便可以看出,他们很多人还不太清楚“呼风唤雨”所表达的真正含义。

  所以,我个人认为,在这里教师应该用通俗的语言把“呼风唤雨”这个词语说清楚,并且可以直接运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天气下不下雨的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科学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来感受什么是现实中的“呼风唤雨”。

  二、关于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的设计问题。

  常:关于这个问题的设计的时候让学生直接说出自己的生活的变化是不是有些难度,因为,他们还都是8、9岁的孩子。

  孙:不是,我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已经给他们布置了家庭作业,让他们听家里爷爷奶奶给他们讲过去与现在的变化的。

  常:知道了。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可不可以再改进一下这个环节设计呢?譬如利用黑板,分别列出 衣、食、住、行等四方面,有针对性引导学生进行过去与现在的比较。

  孔:说到这里,我也有一个想法,课文中的第三段其实就是说过去人们的生活,第四段所描写的则是现在人们的生活,这样也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变化。

  孙:可以,这样就把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文本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这样的说明文变的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变的更有趣味了。

  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9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开火车读生字词,教师及时正音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课文。

  3、教师范读

  4、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三、深入读课文

  读第二自然段

  1、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读第三、四自然段。

  1、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2、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对比的说明方法。

  ①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②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③齐读或开火车读

  学习第5自然段

  1、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2、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理清脉络

  说说哪些自然段讲得是同一件事情,讲的是什么?

  第一段(1):指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段(2):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第三段(3-4):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第四段(5):引用名言,点明文章的中心。

  五、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激发我们爱科学、学

  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10

  一、联系实际 讨论感受

  1.现代科学技术无处不在,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改善,联系实际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与小组同学讨论。

  2.交流。

  二、畅谈收获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现在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假如你是一名小小设计师,请你展开想象,描绘一下美好的未来是怎样的。

  三、学习生字,积累词句

  1.自学生字,点拨读准&“赖、耕、潜、舶、哲”的字音。

  2.写字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3.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小练笔:请爸爸妈妈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2.办一张科技手抄报。

  板书: 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学创造神话

  科学创造奇迹

  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11

  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板书:呼风唤雨,问:由这个成语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想到的真多,是呀,呼风唤雨这个成语原意是指神仙利用法力使天刮风下雨,现在引申为巨大的能改变自然的力量。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

  3、由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

  二、 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 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读课文。

  2、 检查自读情况,学生反馈。

  师:好了,课文读完了,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到底读得怎么样?

  (1) 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读,齐读。

  (2) 出示填空,使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学生反馈后,齐读。

  三、 品读课文,感悟20世纪科技的神奇魅力。

  过渡:看来,20世纪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那么,人类真的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吗?现在就再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20世纪科技的神奇魅力吧。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学生回答后,指出这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出示后,全班齐读。

  3、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设问句。

  问: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从课文中找一找。老师问,你们来回答好不好?

  出示设问句,问:这个疑问句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疑问句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讲述什么是设问句。

  谁能仿照书上说一个设问句?

  (2)“发明”和“发现”的区别

  师:为什么说人类靠科学技术呼风唤雨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样一段话(出示:“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其改变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齐读。用“因为……,所以……。”来回答。比较:一百年和百万年

  问:“发明”和“发现”有什么区别呢?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4、 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正是由于人们的不断发明和发现,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由此可见,科学技术的力量真大。那么,在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农耕社会人类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默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带着问题默读。

  出示问题:1、“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原来指什么?说明了什么?

  2、今天指什么?又说明了什么?

  (2)、指名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3)、理解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思。

  问:是什么让人类的愿望变成了现实?(现代科学技术)这说明人类科学技术变化的怎么样?(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书上有一句诗能说明科技的变化,你们能找出来吗?(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问:你是怎么理解这首诗的意思的?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指名学生读后,全班齐读。

  (3) 欣赏20世纪科技成就图片。

  文中用这句诗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说明现代科学技术变化速度快,范围广。同学们现在想不想知道20世纪到底有哪些现代科学技术?出示图片,教师结合讲解。

  同学们,看了20世纪的现代科学技术,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都可以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5、 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接下来我们看看课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请大家看第四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1)、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学生合作学习。

  (2)、小组汇报交流。顺便讲解说明方法:举例子。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3)、感悟科技改变生活。

  师:看来大家知道的可真多,这么多的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么样呢?出示:“人类生活的舒适与方便,……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指名读,齐读。(板书:科学改变生活)

  (4)、联系实际,畅所欲言

  同学们,现代科学技术无处不在,让我们畅所欲言,分享交流,联系实际,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哪些舒适和方便?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现代科技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20世纪的科技成就简直是太大了。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6、 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对此,人类深信不疑,同学们,请看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早在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波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问: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科学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还使人类社会的一个个梦想变成了现实,科学技术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板书:创造奇迹)

  四、 总结全文,拓展升华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享受一个个20世纪科技成果的同时,更应该想到用新的科学技术去创造新的生活。老师相信就在你们中间一定会出现徐许许多多的科学家,用你们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改变人们生活的21世纪,有信心吗?最后老师将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最主要的是:对科学的爱好;思考问题的无限耐心;观察和搜集事实的勤勉;一种创造力和丰富的常识。

【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范文12-15

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09-22

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02-19

呼风唤雨世纪教学设计(精选10篇)01-25

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08-31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通用17篇)04-10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通用17篇)04-24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10-18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0篇)10-12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通用8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