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通用24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引导学生由说到写,把在口语交际中交流的内容写下来。
2、以开放的形式,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想所悟,我手写我心,提高写作兴趣。
3、引导学生使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
4、交换习作,互相修改。
5、指导修改习作,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想所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的道理。
2、通过有突出特点的习作集体讲评,进一步进行习作指导。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感悟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揭题
1、导入: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类在这个地球上快乐地生活了一代又一代,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还应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的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揭示主题。
二、指导习作,明确思路
1、审题意,明要求。
(1)学生自读教材第30页内容,了解习作内容和要求。
(2)小组交流,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3)推荐代表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2、聊话题,定选材。
(1)过渡:同学们,这次习作我们要写一写家乡的环境,你想选择哪一方面来写?主要写什么?(板书:选择材料。)
(2)学生交流准备写的内容。
(3)小结:从大家的聊天中,可以看出大家对环境保护相当重视,对这次习作的要求很清楚,选材也很好,相信大家一定能写出精彩的习作来。
3、理思路,学写法。
选题一:写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
思路点拨:
1、开头简单明了。
先要仔细观察,看看周围环境怎样,是受到破坏,污染严重,还是受到保护,环境优美。开头简单介绍自己调查的时间、调查的场所及其大致情况。
2、着重描写调查情况。
针对发现的问题展开调查,把了解到的情况用笔记录下来,用数据、图片或其他方法进行说明。对调查情况进行分类、比较,最后再确定出有针对性的描写内容。
示例《学校周边环境对同学们学习和成长的影响》调查报告。我们可以针对学校周边的网吧、辅导班、书店等对学生的影响进行调查,并分类写出调查过程和调查结果。
3、结尾提出建议。
既然已对周围环境作了清楚的调查,看到了现状,也了解了存在的问题,那么,结尾就要对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列数字说明法:
引用具体数据加以说明,能增强调查的可信度。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
示例我从网上了解到:就保护听力而言,一般认为每天8小时在80分贝以下听力不会有损失,而在声级分别为85分贝和90分贝的环境中学习或工作30年,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调查,耳聋的可能性分别为8%和18%。在声级70分贝环境中,谈话感到困难。
这段文字中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噪音对人类的影响,而把这样一段材料写入习作中,让读者来认识噪音对人的危害就更有说服力了。
选题二:想象几年后的家乡环境的变化
思路点拨:
1、大胆想象。
选取最能体现家乡面貌的一个方面,如家乡的绿化、家乡的小区建设、家门前的道路等都可以作为你习作的对象。任思绪飞扬,大胆想象,展望几年以后,家乡环境的巨大变化。
2、表达具体。
通过典型事例的描写来体现家乡的变化,如,可以选择令人感触最深的环境变化进行描写。写变化时不要面面俱到,只要从家乡的变化中选取一两个方面,加以具体地描写,以表现家乡崭新的面貌就可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小见大。
3、畅谈感受。
家乡的环境有如此大的变化,身为家乡一分子的你肯定感到特别自豪。把你的感受表露在习作中。话语不在于多,而在于真诚。
前后对比法:
描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可以通过变化之前和变化之后的对比进行描写。通过对比,能更好地把家乡变化后的“新”与“美”展现出来,以突出此次习作的“变化”这一主题。
示例啊,真美!难道是我的眼睛花了?我揉了揉眼睛,没有呀。以前那坑坑洼洼、崎岖(qíqū)不平的泥路,现在已变成了一条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路两旁种着花和树,小鸟在枝头歌唱,小蜜蜂在花间采蜜,彩蝶在翩(piān)翩起舞。
作者将以前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泥路与现在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进行对比,一下子就突出了家乡的路变化之大。
选题三:写环境调查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思路点拨:
1、开篇做好交代。
因为是写事情,那自然免不了要在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等诸多要素。要让读者看个明白。
2、突出趣味性。
有趣就是好玩吗?当然不止。真正的“有趣”是能引起人们好奇心的。先回想一下当时哪些事情给自己的启发比较大?原因在哪儿?自己做了哪些让自己或别人感到有趣的事情?抓住“趣”点,把事情记录下来。
3、谈内心感受。
为了让读者能产生共鸣,在叙事时可以写写当时自己心里的感受,或者借助其他参与同学的表现,从侧面来烘托当时场面的有趣。
4、细节描写法。
对人物的动作、神情及语言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的一种方法,通过细节描写,可使事情的叙述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传神。
示例只见弟弟瞪(dènɡ)着眼,猫着腰,身子向前倾斜着,极慢地向前移动着脚步,突然他把手一伸,两个手指一掐就把蚂蚱捉住了。蚂蚱拼命地挣扎着,弟弟乐得又蹦又跳。
这段话对弟弟的动作、神态等都作了细致的描写,形象生动,让人读着便可想象出当时趣味十足的情形。
三、学生写作,尝试为文
1、确定内容,编写提纲。
2、交流提纲,互相评议。
3、完善构思,动笔成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要求,谈话导入
导入:上节课我们进行了习作指导,很多同学都完成了本次习作,写出来的文章非常精彩!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欣赏自己的作品吧!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本次的习作要求。随着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上节课的板书设计。
二、自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的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三、指读习作,评议修改
1、选择不同习作内容,指名读,小组内评议。
评议要点:(相机板书: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选取有突出特点的习作集体讲评,进一步进行习作指导。
四、自主修改,展示习作
1、四人小组互赏,推荐一篇佳作。(点评者要做到:找出习作中最欣赏的一点,并给对方提一个意见。)
2、佳作赏析:推荐好的文章,师生共同赏析探讨。
五、誊写习作
学生把修改后的习作进行誊写。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过程与方法:
1.抓重点语句。
2.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感受其情感;结合课文插图,根据生活经验想象课文描述的场景,让学生从孩子们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会他们的心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爱父母,关心他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意。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们能够理解孩子们的沉默为什么是可贵的。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请同学们欣赏,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出示课件,播放《祝你生日快乐》)
师:知道这是什么歌吗?(齐答)大家熟悉吗?(齐答)那么,听到这首熟悉的《祝你生日快乐》,你想到了什么?(抽三个孩子答)
师:关于生日这个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这其中也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可贵的沉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A:谁沉默了?
生B:为什么沉默?
生C: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
师: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我相信当学了课文后,大家一定会明白的。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课件)
师:先来检查一下昨天学的生字和词语的掌握情况。(点名读,领读)
师: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填空)
课文主要讲了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xxxx,大家都xxxx,可当老师问xxxx,同学们xxxx,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懂得了。
三、读中感悟,理解内容
师:看得出,大家认真读课文了。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大概的内容。请同学们把书放平,看屏幕。(出示第一幅图)
图上画的是哪个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当老师问“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那一天”时,同学们争先恐后举手回答问题的情景。
师:从书上找出与这幅图有关的句子,用“”勾画出来,并小声读一读。
师:谁来读一下你找的句子?生A: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出示课件句子)
师:咱们来看看这个句子,你观察一下,哪些词语是写人物的神态?
生:骄傲、神气十足
师:谁来做做神气十足的样子?左顾右盼是什么意思?谁来做一下这个动作?
师:嗯,同学们都很骄傲,都很神气。
师:你们过生日的时候你的爸爸妈妈都为你准备了些什么?
师: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和他们一样。
师:(出示课件句子)老师来配合你们读这一部分,好吗?别忘了刚才说的要读出你的高兴劲。
师:多么幸福呀,从孩子们的表现可以看出,父母的爱,孩子们都已经感受到了。
(板书:感受爱)
师:孩子们会感受爱了,但这还不够,老师还要寻找蕴藏在孩子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出示图二)
这幅图上的孩子们和上一幅图上有什么变化?
生:他们沉默了,第一幅图上孩子们的高兴劲没有了。
生:他们有的低着头,有的向别处看。
师:他们为什么沉默了?
生:他们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所以不好意思了。
生:父母那么爱他们,他们却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而感到羞愧。
师:找出写孩子们沉默的句子读一读。待会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多给大家听。
生A:“霎时沉静地举起了手”(出示句子)齐读,体会教室里的安静,孩子们的沉默。
师:老师提了什么问题,使刚才热闹的场面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
生:答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教室里的气氛吧。?(出示课件)“教室里寂然无声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
师:寂然无声是什么意思?生:没有人说话,请同学们把教室里这中静悄悄的感觉读出来。
师:谁想来读?
师:你能体会到他们此时的心情怎样?
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而感到内疚。
师:好,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本74页第2自然段,注意边读边体会教室里的沉默和孩子们的惭愧不安。
(出示句子: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师:问“为什么犯了错误还说他们可爱?”
生:因为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生:因为爸爸妈妈那么爱他们,但他们却不知道的生日在哪一天,他们心里很内疚,知道自己错了。
师:是啊,因为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陷入了沉思和沉默中,他们在想着爸爸妈妈的生日该怎样去祝贺,想到这些,他们又有些内疚和自责,这恰恰就是这群孩子们的可爱之处了。
师: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从哪里得知那些孩子们的实际行动呢?
生举手,师请女生读,男生认真听。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题目叫做可贵的沉默了吧?谁来试着说一说?(课件出示为什么是可贵的沉默)生答
师:在结束那堂课时,老师还给了同学们一些建议,是什么建议呢?
书:读课本中的句子
师:刚才老师问大家这“极为珍贵的东西”,现在你知道是什么了吗?
结合板书小结:要回报父母的爱。
师:孩子们懂事了,懂得体贴人了,作为老师,心里是多么快活啊!是多大的享受啊!
师总结:当老师的快乐就是在于使同学们能学到知识、明白道理。而在老师的引导和教育下,同学们在沉默中想到了不仅要感受到父母的爱,而且要回报父母的爱,孩子们把懂得的道理变成了现实,当老师的怎能不感到快乐呢?所以说,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四、总结延伸,感情深化
师:不知不觉的,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回报父母的爱,不仅是在父母过生日的时候才去祝贺,回报父母,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爸爸妈妈开心了,你也会开心的,对吗?请你记住:父母的爱永远是你最宝贵的财富!(出示课件:父母的爱永远是你最宝贵的财富。)
播放《妈妈的吻》请同学们打开本子,把你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下来吧。
生:交流。
五、布置作业
综合性学习,开展一次活动
(课件出示要求)
六、板书设计
17可贵的沉默
自己感受爱
过生日
父母回报爱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声情并茂地背诵本诗,正确美观地默写本诗。
2.掌握字词句意思,将诗意说准确、具体、丰满。
3.凭借诗意想象诗境,体会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一、故事导入,揭题释题
1.推敲的故事——引入贾岛
唐朝有个诗人,写诗特别讲究。有一回,他写了一行诗“僧敲月下门”。可是他对这个“敲”字还不太满意,换个“推”字吧,想来想去,他还是觉得不满意。走在大街上,他就这样一边做动作,一边不停地念:“僧敲月下门,僧推月下门。”看到他这个样子,过路的人都笑话他,可他一点儿也不在意。结果迷迷糊糊中,他撞倒了当时做大官的韩愈的侍卫队上。哎呀!这还了得!侍卫立刻把他抓到韩愈面前。韩愈了解了情况,不但没有责怪他,还和他一起研究,最后定下了还是“僧敲月下门”比较好。从此,这位大诗人就以“推敲诗人”的美名名扬天下。你们想认识这位写诗特别认真的诗人吗?(板书:贾岛)
2.揭题、解题:这个题目读得懂吗?寻隐者不遇
3.读了诗题,你还想知道什么?质疑。
板书:谁寻?为什么寻不到隐者?隐者是谁?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一串串的好奇和疑虑,轻轻拂去时间的尘埃,翻开被唐朝的风宋朝的雨清扫过的诗行,走进贾岛精神世界里最幽深的角落,伴随他一起寻找心中的向往和渴望。
二、反复读诗,了解诗意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用“/”做记号。
2.自由汇报:读懂了什么?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行诗句。
3.说通顺。
再读全诗,质疑:还有什么读不懂的?哪怕是一个字、词。
——真正的高手看起来总是很平常的。这首诗读起来好像并不难懂,但是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贾岛写诗是特别讲究,要不然怎么能被称为“推敲诗人”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边对照诗,一边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看看这首诗除了字面的意思,究竟还有什么魅力让它得以流传至今。
4.说具体。
自由说诗意。
说话发散点——松树外形、童子(儿童诗相机)外貌、动作、采药?(逍遥的生活方式)
5.说生动,说饱满
点拨:简洁——以问代答。
三、再现情境,深化诗意,凸现情感脉络
1.化境——想象
让我们伴着音乐(佛教音乐《静心曲》),随着诗人轻快的脚步出发吧!请闭上你的眼睛。
——这是一个晴朗的日子,诗人心情很好(词串:兴致勃勃、乘兴而来、兴趣盎然、兴高采烈……),想起自己那位隐居在山林里的好友,便兴致勃勃地上山找他来了。在一棵遒劲的古松下,就看见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
——你看见了那棵大大的松树了吗?(看见,什么样子?)
——那个小男孩你也看见了么?(看见,什么样子?)
——诗人快步迎上前去,兴冲冲地问道:“你师父到哪里去了?”(想象诗人此刻的心情吧,问话时该用怎样的语气?)
——童子抬起头来,有礼貌地回答:“---------”
——“哎呀,他到什么地方采药了呢?”“天哪,我乘兴而来,真是太不巧了。”
——“回先生话--------”
——“噢?他到底在山的什么地方呢?能说的清楚点儿么?”“---------”
2.升华——说话
睁开你的眼睛(关音乐)
——你看到了那座座大山了么?你看见了那迷蒙的云雾了么?是不是这个样子的呢?
——说话练习:云海(发散:能把眼前的美景描述出来吗?)
3.吟哦——背诵
多么令人神往的人间仙境哪!在这儿生活在这儿隐居,真是自由自在,飘飘欲仙哪!望着茫茫的大山,起伏的山峰,想着正在深山中采药的友人。诗人贾岛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范诵——引诵——再引诵——学生情不自禁跟诵——全体高声吟诵
4.凝情——书写
带着一丝失望,带着一丝羡慕,带着对隐者那白云般高洁、青松般坚韧、童子般纯真的心灵世界的向往,诗人贾岛回到家中,挥笔写下了为后人广为传诵的这首诗《寻隐者不遇》。(坐姿、写字姿势)
四、巩固
——贾岛的诗刚写好,一位姓王的朋友正好来拜访他,看见贾岛坐在课桌前,快步走上去问:“贾兄啊,最近又有什么新作啊!”
——“王兄啊……”(生读诗)——“松下问童子,贾兄问了什么呀?”
——“只在此山中,是谁说的呀?”——“那么他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噢,原来把问话都省略了呀!妙哉妙哉!难怪人们都称‘推敲诗人’呢!”
五、拓展《剑客》
中国古代,文人其实都有当文官报国救世界的梦想。真正让他做了官,倒也未必是个优秀的管理人才,大诗人李白就是个好诗人却不是个当官的好料子。贾岛同样如此,大家请看:
——也有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4
一、学习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可爱;了解周围环境,为保护家乡环境出谋献计;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装对生活的热爱;理解亲情、友情的可贵,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留心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体会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阅读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了解传统文化,丰富想象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有所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术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上述目标有的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目标的起始及程度和要求的差异,注意与三年级上册教材的衔接。
二、教学中应主要注意的问题
(一)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要求学生认200个字、写300个字。识字是下限,教师应该
鼓励学生通过语文课本以外的其他渠道,增加识字量。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
要继续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装把字写端正,写美观。为避免学生的疲劳,一节课写的字不要太多,可以分散到每一节课中去。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注意写字的质量。
(二)关于阅读教学1.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的任务有两个:理解和积累。
(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朗读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因声解义,领略作品的
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它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3)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
(4)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要尊重学生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5)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质颖问难。
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发现并提出问题。
(6)开展合作学习。
可以围绕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就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贵在通过交流、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引向深入。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果。
(7)组织好全班交流。
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装的想法。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装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映。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装参照提示语独立阅读、思考,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全班学习讨论、交流,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略读课文,不必把每一句话都搞清楚,大的方面搞清楚了,有些问题没有完成搞清楚,留着今后解决。
3.选读课文的教学
教材后有8篇选读课文,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决定是否选用。如果选用,可根据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单元,也可在期末集中安排,作为综合复习材料。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装自己阅读、自我检测为主,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
(三)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1.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培养能力。
教师要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入手,使学生装明确围绕什么话题交流、讨论或辩论。
2.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情境的创设,要有层次性,不能是一个水平上的循环。可以是语言表达上的提高,也可以是表达内容的丰富,还可以是思维水平的增强。
3.全员参与
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装都积极参与,人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提高学生装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4.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开展简单的评价活动,并逐步提高要求,引导学生装进行自主评价。学生参与评价,会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并判断正误、优劣,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对别人提出建议和批评。
5.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不作过多的指点。6.学生装口语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口语交际课,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领带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生装进行交际训练。此外,还应鼓励学生装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四)关于习作教学
1.培养学生装习作的兴趣,让他们乐于表达。
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自由表达,大胆放手,不要怕不合规矩,只要是学生装自己的话,在老师看来也许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不管是哪一方面,只要有创意都应该鼓励。
2.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鼓励学生装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
3.重视习作中学生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装通过小组活动,开展观察、调查,共同探究,合作写作。引导学生装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多创造一些学生装习作交流的机会。
4.本册习作练习主要是写学生实际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这是重要的再现生活的能力。在指导时要重视一点:一定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培养学生装能够把看到的事物写得像,这是很重要的表达能力。评价作文要看是不是反映了事物的本来面目。
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0人,活泼好动,上进心强。在认字识字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但是由于一二年级的生字都是在课堂上老师一个一个地教的,到了三年级由学生自己来学,很多学生不太适应。表现在书写上,有的学生看不准字,总是多笔少划。在阅读方面,由于学生年龄小,每读一篇课文都不是很熟练,理解能力也不太强。课外书读得很少,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大阅读课上总是不能集中精力好好读。在习作方面,更是刚刚入门,尽管不少孩子都能写下通顺的话,但是错别字较多,写作没有顺序,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更不会写具体。在口语交际方面,大部分学生能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但是表达得不够流利。有不少学生胆子比较小,心理素质不够好,比如在课堂上,对于有明确答案的问题,他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而对于带有自己见解的问题,他们则羞于回答,或者有的学生干脆就不在乎,不知怎么回答也不举手回答,只听别人说。在家里,或者亲戚朋友家里,羞于见陌生人,更别说主动谈话了。在书写方面,有些学生的字总是写得很认真,但不漂亮;有些学生的字很难看,急待练习提高。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2、了解小萝卜头虽身陷困境,但是对自由生活有着无限的追求和向往。解析小萝卜头对小虫子“一捉一放”的心理变化。
3、由“骄傲”(例中学)“若有所思”(实践悟)两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
由“骄傲”、“若有所思”这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情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吃着霉米饭长大,不知糖是什么味儿的小朋友,他就是我们的同龄人——小萝卜头。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关注小萝卜头,感受他那不一般的生活!
2、谁来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以情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回顾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梳理课文思路。
二、品读文章,例中学
1、找学生读学案第一部分的要求。
2、学生默读,师巡视并提出默读要求。
设计意图;默读是三年级学生的起始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默读习惯。
3、汇报展示:
预设:
(1)小虫子外形的描写读中悟,指导朗读。
(2)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唯恐伤害了它。(小萝卜头动作的描写,体会小心翼翼。)
(3)入春以来,这种虫子很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常年呼吸不到自由空气的人们。
(失去了自由的人们看到飞来的小虫很亲切,小虫们似乎也很懂事,知道来陪伴这些禁锢已久的人们。)
(4)又飞来一只,他们并排在一起,故意在人面前骄傲地爬着。
抓“骄傲”“并排在一起”两个词,体会小虫子可能在想什么?
小虫可能在想:我有(),你没有()。我能(),你不能)。我可以(),你不可以()。
师小结方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支架填补课文空白,降低了难度,多样选择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三、填补空白,实践悟
1、小萝卜头这么喜欢小虫,为什么又把它放了呢?
预设:
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
(学生也可用自己的话说)
2、“若有所思”这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
3、学生练写
4、展现学生作品
5、师小结
设计意图:体验情感,由动嘴说到动笔写,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这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
四、布置作业,迁移用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小萝卜头可能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动笔写一写。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用自己的眼睛看,脑筋想,用心去体会,创作与大家不一样的东西既是的也是最独特的,更是最有价值和个性的。课文再现了小作者画红马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而喜出望外的情景,极富儿童化的语言,既贴近孩子的生活,通俗易懂,学生一定会很喜欢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独立学会要求掌握的10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学习运用工具书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点:
1.注意“帮”的结构;“待”是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难点:
学习冒号的用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读顺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了解小作者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
1.你逛过动物园吗?谁能说说你见到的马有什么特点?
2.你见过红马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故事,故事的题目是——
板书并指名读课题——《红马的故事》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法指导:(课件出示)
1.标:标出自然段。
2.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3.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4.问:不懂的问题。
(二)讨论:
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按自学步骤自学课文
3.检查生字情况
A.出示文中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圈出,再齐读。
B. 扩词。
含苞待放 滑稽 自由 一片叶瓣 一只苍蝇 一头牛 一匹马
C. 你还能找出这样的词组吗?(一幅画)
(三)师生交流。
1. 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 课后延伸:边读书边想象并动手画一画小作者的画上画了些什么?
四、写字指导。
1.自主观察“我会写”中的字,说说你的发现: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生字?
2.重点师范写以下几个字:故、级、粉、板、事
3.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
强调:左右结构的字不能太分开,“事”字的横要注意有变化。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用“事”组词。
二、创设情境,抓住关键词句。
1.平常你最喜欢什么老师上课,为什么?
2.读了红马的故事,说说文中的老师你喜欢吗?为什么?
3.从课文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师不仅你们喜欢,他的学生们更喜欢?
4.喜欢他什么?从哪些词句读出来?
三、朗读指导,读中品文。
1.引导学生读不同的段落,想象不同的心情,试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出对老师的喜爱、敬佩、感激,为我大胆创作得到肯定而惊喜、自豪。
四、教学目标:
1.学会l0个字及相关的词语,会认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中描绘的巨人形象,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学会10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诵读过程中,让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言激趣
1.播放课件,在优美的画面和柔和的音乐声中教师范读第1节:“当我一个人坐在草地上,/望着远方连绵的山群,/我总是把我们的大地,/想象成一位和蔼的巨人。”小朋友们,你们想了解大地这位和蔼的巨人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课文吧!
2.板书课题:大地巨人读题
二、自主阅读
1、提出学习要求
(1)播放课件:你从诗中哪些语句体会到大地像一位巨人?自由朗读课文的1、3、4节,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自由练读,把找到的诗句大声地读一读。
(3)同座交流各自的体会。
2.按要求自主阅读,教师相机指导。
三、讨论交流,读中感悟
1.指导读第2、3节。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模样和声音,大地巨人是什么样儿呢?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大地想象成巨人的?指名读第2、3自然段。
(2)读完这两节诗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①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画简笔画,相机指导。出示句子“他起伏的胸肌呈丘陵和盆地”,描放丘陵、盆地等自然风貌图片。这里作者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到的自然景物打的比方,大地这位巨人体魄多么健壮呀!它起伏的胸肌是丘陵和盆地。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第2节第1句。
②指名读第1节第2句。说说“盖满”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老师指导学生读出大地满眼都是绿色的感觉。
③听,这是什么声音?点击课件,播放风吹过山谷的声音。那是大地在呼吸呢!
④指名读第3节。说说读后自己的感受,相机读词语:胡须茂密
⑤课件出示茂密的森林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⑥点多名同学赛读。
评价语:“你读出了大地的美丽!”“大地多么宽广!…”“大地真是一位巨人呀……”
⑦配乐朗读第2、3节。
2.指导读第4节
(1)过渡语:同学们读得真好,让我们似乎看到了这位和蔼的巨人,他也做游戏呢!
(1)指名读第4节。说说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大地巨人的游戏是什么?(日升日落)
(3)指名运用手势表演巨人手拿红气球,让它升起下沉,诵读。
(4)看教师手势,全班一齐表演诵读第4节。
3.把第2、3、4节连起来读,读出对大地巨人的赞美之情。
四、有感情地朗读,熟读背诵
1.自主选样认为最生动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互相交流背诵,同桌互背互评,然后班上比赛背诵。
指导朗读,每一节最后一个字均押韵,前4节第3行以相同的韵脚结尾。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满含赞叹地背诵,教师相机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给予鼓励,对学生动情的朗读给予表扬。
五、读全文,回归整体
学完这首诗,大家一定了解了为什么说大地像巨人了。你还想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大自然是如此神奇。大地这位和蔼的巨人博大、宽广。他宽厚地对待我们,让我们在他身上自由自在地跳跃翻滚。让我们用的热情去赞颂他吧!配乐朗读全文。
六、动手实践,扩展学习
1.读课文,根据课文描述,想象大地巨人的模样,试着为大地巨人画一张像。
2.学做小诗人,仿照第2、3、4节,再为大地巨人编几行诗,读给大家听或写下来。
板书设计:
大地巨人
和蔼 博大 宽广
引导学生说出冒号的作用。
出示句子:
1. 老师走到我旁边,笑着问:“画好啦?这是什么马?”(表示提起下文)
2. 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瓣在桌面上。
(用于总说后面,表示分说。)
五、拓展想象:
其他的同学看到了我的画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纳闷”、“辩解”等词的意思。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3.激发学生对革命前辈的热爱之情,懂得尊重别人,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体会人物思想品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大家一起来读课题。
2、你第一次读这个课题时有什么疑问?教师选择较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互相解答。
3、谁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彭德怀?
二、初步感知
1、“这个规矩”是什么规矩?彭德怀总司令为什么要对那些工作人员说这句话?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的问题读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
2、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并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3、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你们都能读准吗?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学生开火车读。
重点提示:“德”不要丢掉中间一横,点击横变红;“鬼”注意字形,点击“”变红,指导书写。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情感体会
1、再读读课文,你认为“这个规矩”是什么规矩?彭总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全班集体交流)
2、你认为彭德怀是怎样的人?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集体交流:学生先读自己找到的句子,再谈理解、体会。
(1)“……很多人亲切的称呼他‘彭总’。”
(彭德怀担任国家的多种职务,可以说是位高权重,可很多人却亲切的称他为“彭总”,这说明他与大家的关系很好。)
(2)“傍晚,彭总穿着便衣,叫汽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出示句子)
(彭总穿着便衣,还在离公园比较远的地方就下车了,这说明他不想搞特殊。)读一读,体会彭总的好品质。
(3)根据回答出示课文第7自然段,彭总说话时语气怎样?为什么生气?谁来读一读?(指导朗读)
(4)出示课文第9、10自然段,彭总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态度?(十分坚定)他为什么走出了公园?(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彭总的表情)
谁能读出彭总坚定的语气?(练习朗读)
3、彭德怀就是这么一个以身作则,一切都与民群众平等的好领导。我们再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彭总的好品质。
先同桌,或小组合作朗读,在进行全班朗读汇报。师生共同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
四、课堂小结,深化感情
彭德怀同志这种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但这只是咱们同家领导人的一件很普通的小事,还有许许多多发生在伟人身上的感人故事,希望同学们课后通过阅读、上网、询问等多种渠道进行民解。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重点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教学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入。
我们家乡有着闻名中外的风景名胜。看课件说说景区的名字。(南雁荡山、北雁荡山、敖江南几、温州楠溪江、温州中山公园、金乡海口、文成铜铃山、泰顺原始森林、瑞安玉海楼、洞头的海霞女子民兵营……)
家乡的一山一水总关情。比如小河、小溪、小山、小岭等。你想讲讲哪座山,哪条河呢?
家乡的大街小巷一定是咱们生活和休闲的好地方。你想讲讲哪条街道呢?
你也可以介绍家乡一年四季的变化。
你知道哪些在你看来很有特点,很吸引你的地方景物?如果有人请你当导游,你最想介绍哪一处呢?
二、明确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你打算从几个方面介绍,怎么介绍?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
2.口头填空:我介绍的是(),那里()。我打算从()、()、()、()等几个方面来介绍。我要用()的顺序把它们串联起来。
3.指名学生说说填空,老师引导。注意倾听,构思。
4、指名个别上台介绍。要求: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介绍。
1.小组互相介绍,提问,解答。
2.推选一位同学上台介绍。
四、全班交流。
1.学生介绍时,其他人点评或提问。学生介绍后,其他同学可以点评。点评从几个方面进行:是否按照填空的几个方面来讲。用词是否恰当,语句是否连贯,特点是否讲清楚,段落是否有序。
2.评出最佳口才奖、最佳风度奖、最具吸引力的风景奖。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自己向父母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要求:
1.语言完整、通顺、尽量做到生动。
2.讲得有一定顺序。
3.重点段落要讲具体,讲明白。
教学过程(第2.3课时)
习作
一、导入,激发兴趣
1.家乡的一草一木无不洋溢着我们的自豪和对家乡深深的爱。在和同学互相介绍家乡的景物时,你一定也得到了一些启发,你打算怎样介绍呢?
生:要把家乡介绍得吸引人。
生:要充满感情,让别人也喜欢我们的家乡。
生:还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让他们印象深刻。
二、指导写法
那怎样才能把景物介绍得吸引人呢?老师有几个小小的秘诀。
1.寻找景物的特点。
(1)先想一想准备介绍哪些景物。
学生互相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校园里的奇形怪状的树,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说说你要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3)、完成表格。
什么地方什么景物景物特点
(把介绍的目标锁定。为以后的作文做好提纲。)
2.展开想象的翅膀。
出示例句:
(1)读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想象的妙处。
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
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你读了这些句子有什么感受?
生:我好象看到了水的美丽。
生:句子写得很美,把我吸引住了。
生:他们都写进自己的想象。
师:是啊,想象能把我们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其实你也能做到。咱们来试一试。师:是啊,想象能把我们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其实你也能做到。咱们来试一试。
(2)小片段仿写:出示一棵大树的照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大树写具体。
(在具体的一项事物中,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3)评议交流。在交流中体会写法。
三、学生写作
掌握了这么多的本领,我们能写好我们的家乡。我们先想好写哪几处景物,再想一想景物的特点,然后展开想象把景物写具体写清楚。别忘了还要取个好题目呢!
四、交流评议。
1.学生上台读作文,师生共同评议。在交流中渗透按一定的顺序写,有条理地表达。
2.同学们,在交流中大家一定又有一些新的想法了,现在老师还要告诉你们第三个秘诀,那就是多修改。一会儿就请大家互相来修改修改作文。我们要颁发“火眼金睛奖”。课件演示孙悟空翻着筋斗云颁发“火眼金睛奖”。
3.在修改以后颁发“火眼金睛奖”。
4.学生誊写习作,请大家评出最佳创作奖,最佳文才奖、和进步奖。
(用评奖的形式来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在快乐进取的氛围中学习。)
五、板书设计
我的家乡
寻找景物的特点
展开想象的翅膀
按照一定的顺序
教学过程(第4课时)
修改习作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教学过程(第5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多少、东西来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样读
(5)背诵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惊弓之鸟”等词语。
2、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3、读懂了课文内容,懂得了只有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这篇课文以对话为主,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交流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学习中感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时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能手、孤单失群”等词语的意思,并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意思。
2、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1、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和读懂自然段的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准备识字小黑板
学生准备:
1、搜集成语故事,并会讲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故事。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预习探究
1、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爱读书,尤其是喜欢读故事书。那你们课下都读过那些成语故事?
2、这些成语不但内容精彩,而且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成语故事。(板书课题)
3、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1、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成语故事。
2、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按照要求大声朗读课文。
二、合作交流
1、(1)课文中的词语,你们都认识了吗?出示词语:魏国打猎弓弦射箭大雁悲惨愈合作痛裂开更羸
(2)强调“更羸”中“更”的读音以及“羸、赢”的区别
2、同学们的生字学的很好,那课文读的怎么样了?找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如果你听到了错误之处要做好记录,然后给指出来。
3、通过朗读课文,本课的主人公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那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能手”?教师以本班学生为例,选举写作能手、写字能手、唱歌能手……
5、那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手,你不想夸夸他吗?
1、(1)学生同桌间互相检查读,开火车朗读,齐读。
(2)学生根据“更”读音的不同组词。学生说出“羸、赢”的区别。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交流评价朗读课文。
3、学生回答并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学生理解什么事“能手”
5、学生夸奖更羸,说出心中的感受。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
3、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绘声绘色讲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都曾听过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读一个故事。师板书完课题,生齐读。
2、看到了这个题目,你们会有哪些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借助旁批看看哪些问题通过我们自己读书就能解决,再看看我们在读中又会产生哪些新问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
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课堂小结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学会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3、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绘声绘色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查检复习
1、指名认读生字。
2、朗读课文。
二、精读理解,绘声绘色讲故事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脏兮兮”“协调”“焕然一新”等词语的意思,以及问题:“街道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变化?”、“小姑娘的蓝裙子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变化呢?”
2、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去找出问题的答案。
3、学生汇报自己的体会。
4、都是小结: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认识:与美的事物不协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的话,我们就能创造美,我们的本身就是美了。
5、教方法指导学生讲故事。
(1)指导学生抓住三“不协调”和三“不对劲”来记住这个故事。
(2)指导学生在讲故事时注意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做到绘声绘色。
(3)学生小组内讲故事,互相评议,比一比谁讲得好。
(4)自愿者讲给全班听。
6、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从中受到关爱他人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进行一个心理小测试。
2、由此,老师想到了一句话:
【课件出示】在自己处于困境中时,也能够想到处在困境中的他人,并且给予他无私的关爱和帮助这,才是真正的爱心,它比钻石还要珍贵、还要闪亮!
3、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文中的小姑娘是在什么情况下给予别人帮助的?(困境中)
师述:其实,那时何止小姑娘一人处于困境,还有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的动物和植物整个地球都处于困境之中。这个困境是指(缺水)
二、感受缺水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
3、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可以让人感受到这次旱灾之大,画出这些词语。
根据回答,理解:干涸、干枯、焦渴。
4、师述:这三个词,虽然意思相近,但却不可以混淆,干涸是形容河流和水井的这三个词充分说明了当时人、动物、植物都已严重缺水,他们对水是多么的渴望!此时的水就是希望之水、生命之水呀!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要读出旱灾的严重程度,读出地球上万物对水的渴望。
三、体会变化
1、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个动人而又神奇的故事发生了,请大家自由读25自然段。
2、读了这部分,觉得最为神奇的是什么?(空木罐的变化)空木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请学生把自己的答案依次写在黑板上的方框里,形成板书(见最下面)。
3、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请同学们再次读25自然段,从书中找出答案。
4、体会第一次变化
(1)谁来说说第一次变化的原因。
先从书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再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简答。
(2)这么漆黑的夜晚,一个小姑娘竟走出家门找水,水好找吗?从那儿可以看出来?
我们可以想象:小姑娘为了找水,一定走了很多(生答),摔了(生答),吃尽了(生答),最后终于累得(生答)。指名读这部分内容,要读出寻水的艰难。
(3)想象小姑娘睡着了他会做些什么梦。(魂牵梦萦的仍然是水和她的妈妈)
(4)正是因为小姑娘这份深深的孝心感动了上帝,给了她一灌水。小姑娘意外得到了水,自然是(生答:喜出望外)什么叫喜出望外呢?指导用喜出望外说话。
(5)得到了水后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呢?
【课件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一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
自由读。读了这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细细体会带点字抱。(说明两点:对水的珍爱;心情的急切)
(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要读出小姑娘寻水的艰难、寻到水的惊喜和送水的急切。
5、体会第二次变化
(1)谁来说说这一次变化的原因。
(2)【课件出示】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银的啦。
(3)读读这段话,有什么感想?
(4)师述:这么宝贵的水,小姑娘自己都舍不得喝一滴,却舍得给小狗喝。她关心他人,甚至是动物,却唯独把自己给忘了。多么富有同情心的小姑娘!她的美好品质又一次感动了上帝,因此水罐竟变成银的啦。指名读这段话。
(5)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还有没有让你感到疑惑的地方。(水为什么没有洒一滴?)
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看法。(她的孝心使上帝给了她又一个奇迹)
(6)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给这个自然段的朗读提提建议。)
6、体会第三次变化
(1)说说这一次变化又是什么原因?
(2)妈妈为什么不喝水?
师述:是因为母爱,是母爱让她本能地心甘情愿地献出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女儿的生命,母爱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
(3)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一起来体会一下这深深的、伟大的母爱。
7、体会第四次变化
(1)这次变化因为什么呢?
(2)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说明了什么?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3)师述: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被小姑娘的精神给深深感动,她不仅关心自己的亲人母亲,而且也关心毫不相关过路人,甚至关心一只动物小狗,她的心里装的全是别人,却独独没有自己,多么善良、多么伟大的小姑娘!你有什么话要对她讲呢?
(4)上帝又一次被他深深地感动,所以(学生齐读大屏幕上的一句话)
【课件出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a、你认为跳出的为什么是钻石?
b、想象:此时罐子里的水不断的涌出,小姑娘会怎么做呢?(人类、动物和植物都得救了,是谁拯救他们?)
8、小结:指名看着黑板说出四次变化的原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
师述:其实所有的原因总结起来只是一个词(生答:爱心)(板书:爱心,并画出心的图案)正是因为爱心才使得空木罐装满了水,正是因为爱心此时,对于爱心,你有什么话要说。
【课件出示】
在自己处于困境中时,也能够想到处在困境中的他人,并且给予他无私的关爱和帮助这,才是真正的爱心,它比钻石还要珍贵、还要闪亮!颜老师
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雨果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都会变成黑夜。罗曼·罗兰
爱是能够创造一切奇迹的伟大力量。一位网友
你背上哪一句了?
四、讲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老师有一个疑问:七颗钻石是因为小姑娘的善良而产生的,应该奖给她才对,可作者为什么要让她升向天空变成大熊星座呢?
在理解作者的用意之前先来了解一下大熊星座
【课件出示】当我们夜晚仰望天空,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像七颗钻石,闪闪发光。它指示着前方,普照着大地,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北斗七星是光明的象征,是爱的化身,给人温暖,给人力量。
读完后,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3、教师小结:作者希望爱心象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让世界万物都沐浴在爱的柔光里;同时也希望人人都能拥有一颗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4、带着作者的这份美好的愿望,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拓展深化
1、朗读全文,再次感悟、品味作者表达的感情,表达我们对小姑娘的敬仰之情。
2、出示课后作业。
【课件出示】
(1)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都像童话故事中的小姑娘,有着一颗钻石般闪亮的心。能举出一些人、一些例子吗?课后把这些例子写下来。
(2)将这个动人的童话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字。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重要电话的重要性,懂得做事要讲诚信,做个勇敢坚强的孩子。
教学重点:
理解重要电话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
理解重要电话的重要性
教学具准备:
字典 词典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实际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20课重要电话(板书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读课题质疑,简单板书:什么电话?内容?
师:同学们,你们有过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吗?当你一个人在家时,有什么感觉?学生说出自己一人在家的体会。
师:我们一起看看书中的小女孩是怎样做的?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把字音查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读准下列词语的读音(板书)
3、两个人互相检查读书。
4、指名分段读课文,集体评。
三、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并找出重要电话是什么?
1、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谁来说说重要电话是什么?
重要电话就是天亮时妈妈打来的电话
四、理解这个重要电话如何重要
1、讨论:为什么这个电话重要?
边朗读课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2、汇报交流 在交流时学生要边读边说出重要电话重要的原因,重点弄清以下三点
(1)妈妈打电话的目的,意在引导孩子夜里一个人在家锻炼胆量,成为勇敢的孩子,育人的目的重要。(板书)
(2)从妈妈打电话的时间和内容看,是了解莎莎是否在家,是否克服了胆小,育人的结果重要。(板书)
(3)从莎莎等电话过程及结果看,等电话真正起到了激发孩子思想斗争,不断克服胆小的作用,育人的过程很重要。(板书)
(3)莎莎是个怎样的小女孩?从哪看出来的?妈妈怎样?
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班内交流预设:
1、莎莎是个胆子很小的女孩。
2、莎莎是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
3、莎莎是个能克服困难的孩子。
要找到相应的句子反复读一读。
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莎莎开始很害怕,而且几次想逃跑,但最终她逃跑了吗?为什么?
莎莎没有逃,因为她怕那个重要电话是病人找妈妈的。
老师还觉得莎莎的妈妈是个很聪明的人?你们有什么看法?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解决。
发表学生的个性化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说的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当中有价值的见解。
让学生多读,提倡个性化的朗读,读出莎莎的害怕及心里的矛盾。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莎莎心里的变化,发现莎莎身上的优点。
引导学生体会出莎莎还是个很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孩子。
五、变换角色朗读课文
让学生把文中的“莎莎”都该为“我”来读
六、小结
1、与家长说说,学习完这篇课文,你的感受是什么?你应该向莎莎学习什么?
板书设计:
课外拓展:
你有这样的经历吗?你的感受怎样?把自己的感受用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2.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3.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
4.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课前准备:
收集歇后语、成语故事、神话传说故事等。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我想同学们课外也读了不少这类故事,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讲故事
1.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把故事内容讲清楚、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讲完后评一评。各小组选出本组“故事大王”1~2名。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大家掌声祝贺。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先给全班同学讲?
四、共同评议讲述情况。
如内容是否讲清楚、情节是否完整、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五、学生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在总结时,你可以表扬表现最出色的,也可以夸奖进步最大的;可以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心得,也可以发表一下你的希望、设想和创意……每组请一名同学做总结。
习作训练
主题:编故事——假如我会变
一、明确要求:
围绕“假如我会变”这个话题,进行大胆的想象,如果你会变,你会变成什么?把自己的想象变成一个故事。
二、习作指导:
1、展开想象的翅膀,围绕“假如我会变”,大胆想象。
2、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想象,把自己的想象讲给同学听。
三、自由习作:
把自己的想象编成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写下来。
四、例文欣赏,吸取营养。
五、修改初稿。
六、课外拓展。把写好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根据他们的意见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例文1:假如我是善良女神
假如我是一位善良女神,我会让世界充满爱。我会让盲人们重新看到这美丽新世界,看到红的花,绿的草,看到他们从未看到的景象;我会让没有小伙伴的孩子变的快乐,我愿陪在他们的身边,与他们一起嬉戏、玩耍;我会让伤心的人们,变得快乐、幸福,让他们忘记昨天的悲伤,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
我的邻居就是一位需要帮助的人。他的父亲去世了,只有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又得了重病。家庭的生活的重担,就压在了他那双稚嫩的肩膀上,他只能凭着打工挣钱,成天是早出晚归,才能勉强维持下去,他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上学,玩耍。整天累得筋疲力尽,可是见到妈妈还要装出一副快乐的样子,他多么希望妈妈的病快些好啊,自己也可以像同龄人那样生活……这孩子真可怜,如果我是善良女神,我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母子俩。让他的妈妈快点好起来,让他和别的孩子一样幸福起来……
假如我是一位善良女神,我会让这世界变得更加温馨、可爱;我会让所有的人都健康快乐地生活;让人间充满真、善、美!
思路剖析:这是一篇想象作文,小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位有超凡能力的善良女神,帮助盲人、孩子、身边的一切有困难的人,特别是举例来反映自己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语言优美,情真义切!
例文2:我变成了一只小蝴蝶
一天早上醒来,我发现我长了两对翅膀。我好奇地挥动着翅膀,咦?我的脚怎么离开了地面,而且越升越高,我再一使劲,啊!我飞起来了!
我飞到一个大海边,从平静的海面上看到了自己的倒影,我变成了一只蝴蝶。我飞呀飞,飞到了一朵洁白的小花上。我正要采花粉,忽然,一群淘气的孩子跑过来,他们想要抓住我,我左躲右藏,可还是被一颗小石子打中,从空中掉了下来。他们把我关在一个冰冷的瓶子里,那里没有新鲜的空气,没有美丽的花。我在里面拼命地挣扎着,呼喊着,但是没有用,没有人理我……
我想对人类说,请不要伤害我们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啊!
思路剖析:《我变成了一只蝴蝶》的作者想象自己变成了一只被孩子们捉到的蝴蝶,表达了人与动物要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例文3:假如我是孙悟空
假如我是孙悟空,我会去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变出一些书和文具,建设更多的学校,让没钱上学的孩子都能上学。我还会去干旱地区,叫来龙王,让他下点雨浇灌庄稼,再去边防,造些先进武器,防止敌人侵略。变出更多的高楼大厦,把城市打扮的更美。让森林更多,草原更绿,河水更清,动物生活的环境更美……然后我还要去各个煤矿都装上灾害防御系统,让矿难不再发生。
办完正事我也要去逍遥一下了,先去天上,在月亮床上睡一大觉,再去好莱坞拍电影,展示一下我的七十二变。然后,变点俗的,那就是钱,去肯德基大吃一顿。
我想成为孙悟空,让这些美梦成真。
思路剖析:这是一篇想象作文,想象丰富,写出了孩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不失儿童情趣。
例文4:假如我是小鸟
我是小鸟,名字叫海扬,我还有个最好的同伴叫绚丽。我们原本是两只快乐的小鸟,在森林中飞翔歌唱。可是我现在并不快乐,我失去了同伴,被关在一个笼子里,有了观赏和伺候我的主人。
那天我们在森林里快乐地玩耍,忽然我听见了可怕的声音“沙沙”,我熟悉那是猎人的脚步声。我们飞到很远的树上,但我们没想到我们已经是猎人追踪的目标了,一张大网罩住了我们,我们被关到笼子里了,然后被拿到市场上去卖。一个瘦子买了我,今天我就住在这里了,绚丽去了哪里我就不知道了。我住在新主人家里不愁吃不愁喝,可是天天只能在笼子里跳来跳去,失去了自由。
我多么希望自由啊,多么希望能再见绚丽啊!如果不能飞翔,我们还算是鸟吗?
思路剖析:作者以小鸟的视角描写了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呼吁人类保护动物,爱护小鸟,选材比较独特,描写也很生动。
●写作知识
怎么写出“新”故事?
故事之“新”其根本不在于创作技巧的新和选材的新。这两者固然也很重要,但故事作品要“新”,最重要的是观念的新、内涵的新。就是要体现一种时代的精神。有些故事从材料上看写的是过去时代的事,但从中传递的观念和精神却是与时代合拍的。这样的故事就是“新”故事。反之,一些故事虽然以当代为背景,甚至很多情节都涉及了当下流行的一些话题和热点,但由于观念陈旧,仍然只是“旧”故事。因此大家在思考一个故事的主题和切入点时,要多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想提供给读者一种怎样的观念和导向?这种观念和内涵是否具有时代意义,而不是新瓶装旧酒。
在故事创作问题上,再和大家交流一个不算新,但很实用的技巧:换位思考。当别人给我们讲一个故事时,我们往往很快就有自己的真实感受:新鲜还是老套,有趣还是乏味,符合逻辑还是胡编乱造。但当我们作为作者在构思故事、创作故事时,却往往丧失了一个普通读者具有的识别能力,编造出很多毫无意义的生硬可笑的情节。所以在创作时,我们要时常提醒自己跳出创作思维,站在读者立场上看问题。有时当你陷入构思较深无法自拔时,不妨把自己的构思说给身边朋友听。他们会帮你指出故事中最大的问题。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4自然段。
★品读课文,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课文,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对,它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全、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的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
2、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第五自然段)
3、莫高窟里究竟有些什么,使它能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相机板书)
4、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莫高窟,先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
二、感受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
2、老师今天带来了三幅图片,请大家看一看,猜一猜:哪幅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哪幅是威风凛凛的天王?哪幅是强壮勇猛的力士?你的依据是什么?
3、师述:这就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她端庄温情,含笑自如;这天王身着戎装,身披铠甲,真是威风凛凛;这就是强壮勇猛的力士,瞧他这模样,一定是力大无比!
4、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5、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有一尊长达16米的卧佛,(出示图片)谁来读读描写卧佛的句子?指读。
(评价:①读得不错,如果你的朗读能让大家感到卧佛像活的一样就更棒了。②是啊,我们似乎还听到他的呼吸声。③真是“惟妙惟肖”。)
7、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据说的有9层楼那么高,最小的只有巴掌那么大,但每一尊都精致巧妙,,这就叫“精妙绝伦”。
8、齐读:这段话先总写了彩塑的特点,再分别介绍三种彩塑,接着描写一尊卧佛的特写镜头,最后总写游人的感受,写很有条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三、感受壁画的宏伟瑰丽
1、莫高窟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宝库,是因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出示)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1)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看看,这句话在上下文之间起什么样的作用?
(2)这句话的前半句概括的第几小节的内容?后半句呢?这样的句子,我们称它为过渡句,过渡句可以使文章前后连接自然、流畅。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壁画的特点是——宏伟瑰丽。
2、齐读,这句话中哪里写出了壁画的宏伟?
“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听起来很大,但到底有多大,让我们来算一算。
请同学们看看我们上课的教室,它大概是一百平方米,算一下,“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相当于多少个这样的教室?
有人说,如果把壁画全部排列起来,有二十公里那么长,可见,敦煌壁画是多么宏伟呀!
3、壁画的宏伟瑰丽还表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默读第三小节,用心读,大胆想,要把文字读成活动的画面,读完后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刚才,同学们静静地读,默默地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谁先说给大家听?
4、同学们很会读书,真的把文字读成了鲜活的画面,敦煌壁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被西方学者称为“墙壁上的图书馆”。课文中这样概括地写了壁画的内容——引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一句。
5、敦煌壁画中,各种佛像画、故事画、山水画、动物画、神话题材画、装饰图案画等应有尽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写飞天的句子,想想怎么才能把婀娜多姿、美丽迷人的飞天读到我们的眼前?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教师指导。
(3)谁愿意再来读一读,我给你配上音乐。其他同学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用心去想象画面,用心去欣赏画面。
(4)评价:读得怎么样?掌声送给她。谢谢你给了我们美的享受。
壁画上的飞天和同学们想象中的飞天一样吗?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飞天视频)
教师引说:在全部敦煌壁画中,有四千多个姿态万千、妩媚动人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6、同学们,课文用一个排比句来描写飞天,句中用五个有的写出了飞天的不同姿态,句式非常整齐,而且描写飞天形象用的都是四字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
(1)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的句式也写一写飞天。就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写一个正常,写两个超常,如果能写出三种,那就太超长了!
(2)指名交流。
7、同学们笔下的飞天,和莫高窟飞天壁画一样,姿态万千,优雅柔美。
师引读——看着这些?
四、感受藏经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1、敦煌彩塑神态各异,敦煌壁画宏伟瑰丽。游览莫高窟,有一个洞窟是必须要去的,这就是面积不大的藏经洞。事实上,现在的藏经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黑咕隆咚的小洞,里面一无所有,人们为什么一定要到这个小洞前看一看呢?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4节,你能找到理由吗?
2、指名交流。
藏经洞里曾经藏有丰富的藏品,封存着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和艺术辉煌。(板书:藏品丰富)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注意一个曾字,你读出了什么?
3、是呀,这长宽仅2.7米左右,高仅2.5米左右的洞窟曾经封藏了六万多件的文物,如果把这六万多件文物一个挨一个排列起来,有25公里之长。可如今藏经洞陈列馆展出的只有19件文献真品!请同学们再来看一段资料,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历史的控诉。(朗读文字)
看了这段文字,你想说什么?
4、是呀,藏经洞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和懦弱,也激发了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动力。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小节。
五、总结全文
敦煌文物的散失,对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但她也让全世界看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和文明的伟大魅力。
作为中国人,我们理当为祖国的灿烂文化而感到自豪。让我们自豪地读————(出示第五自然段)
《莫高窟》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金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结构清晰,叙述具体,文字浅显。且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掌握了一点读书方法和学习方法,如:抓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读中感知,读中悟情,读中领悟写作法等。
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生字,通读了课文,并且再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又让学生默读了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什么?引导学生认真、扎实地经历“初读”的过程。再加上将利用网络资源,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了起来,想象力较丰富,但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有所欠缺。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充分自主探究为主,教学过程中教师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引导学生感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另外,发挥数字化平台的辅助教学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看、读、想等方式,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开学没多久就开始着手选材,收集资料,制作平台的工作,尽量让学生能够利用丰富的平台资源,更深入地学习课文,提高语文素养。课上,环节清晰,一环紧扣一环。设计的学习活动也很丰富。特别是教学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自由浏览网页,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特浓。然而综观本次教学过程,学生的确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看、读、想等方式学习了课文内容,但学习得还不够深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原因在于:
1、整堂课的设计老师牵的多放的少。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结构是相似的,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第二自然段后可以总结学法,提出自学步骤,让学生自学讨论,在交流时教师再作适当地引导。这样,就避免了教师带着学生一个又一个问题机械似的走下去。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言文字的工具性体现得不够。由于这篇课文所处的位置较前,第一课时的教学与第二课时的教学间隔时间较长(中间隔了个期中考试),学生已经能把这篇课文熟练地背诵出来了,因此课堂上的朗读激发不起他们的朗读激情,学生读得比较乏味。而这时我非但没能用慷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反而被他们的情绪所感染,每一次的指名朗读都是草草收兵。就算是飞天的那部分积累语言,虽然以幻灯片的形式摆出来了,学生也会背了,但感情地激发还不到位。
3、不由自主地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在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时,好多学生站起来仅仅是说了一句话,老师也就满足了,而没有引导学生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问题。尤其是教学过程中两个想象片段的训练,没有落实到位。第一处是彩塑神态的想象,学生没有明白老师的要求,想象回答的是“有孙悟空”“有猪八戒”等,此时教师没能很好的把学生引导到进行神态描写的训练上,而是进入了下一教学环节,没能达到真正的训练目的。第二处是飞天的想象。有好几个同学站起来表达的都很美,但遗憾的是他们都只说了一句话,此时如果教师能适当点拨,说一句“如果你能用上自己的,再加上别人的,变成一段话就更好了!”这样无形之中就提醒了学生,相信他们会越说越多,越说越美的。另外,这里如果能加进一些图片的支撑,学生的语言可能会更丰富。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走进文中情景,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
3、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可爱。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泉水吗?在哪里见过描述一下。
2、老师带领大家去作者的家乡珍珠泉看一看。
⑴ 配乐教师范读。
⑵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珍珠泉的美景。
⑶ 问题:
你想到了什么?描写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然后用一个字来概括。(创设情境发展想像)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检测标准: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教师指导啊、担等读音)
2、再用自己最把握的方法读课文,交流:
你对珍珠泉的感受。
3、随机请学生上台板书。
(预设:绿、深、清、凉、冒水泡)
三、自读讨论,朗读体会
1、生自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
2、讨论交流,朗读体会:
⑴ 说说为什么叫珍珠泉?出示句子:
① 开始,水泡消失了!
② 水泡闪亮珍珠啊!
③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⑵ 从中你知道了珍珠泉的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跟同伴讨论讨论。
自己读书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
⑶ 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
珍珠泉水绿、探、清的特点。
⑷ 指导朗读,读出珍珠泉水的特点,重点练习朗读2、3自然段。
第2段指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形成画面水是那样绿,绿得像。
第3段要读出泡泡的趣和美。
四、练习朗读,体会感情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6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初读感知;指导书写;小结、检测)
一、激趣导入,走进翠鸟世界
同学们,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小鸟,像孔雀、画眉、黄莺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鸟?(课件出示“翠鸟”图片),对了这是翠鸟。翠鸟又叫“叼鱼郎”,它生活在靠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有着高超的捕鱼本领。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翠鸟的。
板书课题(齐读:亲切的喊出它的名字)
【设计意图:运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创设愉悦、轻松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翠鸟?
(多媒体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生字)。
齐读、同桌对读、指名读
(2)认读生字
男女比赛读、开火车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
(4)交流: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翠鸟的?
讨论得出结论,并找出相应段落:外形——1自然段;活动——2、3自然段;住处——第4、5自然段。(随机板书:外形、活动、住处)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注重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文章脉络的把握,有利于提高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3、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本课生字较多,可归类学习。
(1)结构识字。
“秆、腹、衬、衫、泛、泡、饲、陡”都属于左右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
(2)旧字带新字(部件法)
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秆、绣、褐”
2、重点指导书写
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有“羽”“禾”的部件,但书写时是有区别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在书写指导,注重具体笔画、笔形和结构上的特点。】
四、小结、检测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认识了翠鸟,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特点的,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本课12个生字。能够熟练运用加一加、换一换、猜谜语等识字方法。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练习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寓言故事的意思,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准备:
课件和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师板课题:《亡羊补牢》,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理解题目意思,学习生字。
1、“亡羊补牢”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理解“亡”和“牢”的意思。
2、要求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解词。(板书:亡:丢失、牢:羊圈)
3、明确题目“亡羊补牢”的意思。
4、讲解生字:
(1)、寓:可以用换一换的办法来识记。“遇”,走之旁换成宝盖头,就是“寓”。在本课中还有哪些字可以用这种方法识记?小组内谈论一下。
学生回答:“诲”,把言字旁换成竖心旁,就是“悔”。
(2)、则:可以用加一加的办法来识记。贝+刂=则。谁能再找出本课中类似的生字?同组共同完成。
学生回答:
窟(穴+屈)、窿(穴+隆)、狼(犭+良)、叼(口+刁)、劝(又+力)
(3)、猜谜语:“行”字分东西,两土在当中。打一生字。
谜底是:“街”。有些时候我们还可以用猜字谜的办法来识记生字。老师再让大家猜几个。可以互相帮忙的哟!
“贝”后有刀。
待在洞“穴”里很委“屈”。
“隆”隆炮声响,洞“穴”里面藏。
“又”用“力”推。
这些字谜的答案谁能猜出来?
(则、窟、窿、劝)
4、教师小结:在识字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种办法来加强记忆,希望大家能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
5、讲解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教师范写指导,学生临摹。
6、检查读书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那养羊人共丢失了几只羊?(两只),请你找出句子读一读。
(二)、请大家快速浏览1-3自然段。说说第一次丢羊后,街坊和养羊人他们分别是如何表现的:
1、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2、街坊真诚的劝告,可养羊人什么表现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3、指名分角色朗读。
4、演一演:一人当街坊,一人当养羊人来演一演,说一说。
(三)、养羊人为什么又丢失一只羊?让我们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去那里寻找答案。
1、出示: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窟窿,要注意读好轻声,齐读。全班一齐读这两句话。
2、理解词语:从“原来”、“又”这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两个词说明再次丢养的原因及不补羊圈的后果。
(四)、养羊人连续丢了两次羊,那么他醒悟了吗?他心里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1、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找出文中句子。
2、比较句子的不同,理解养羊人的悔意。
理解“赶紧”,思考讨论:能不能去掉“赶紧”?
3、这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养羊人这样做,对吗?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
四、教师小结:
今天学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所以,人们经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课后反思:
本单元的课文都揭示了一个道理。寓言更是从简单的故事中揭示出深刻的大道理。学习这篇课文,我认为要让学生多读,多说,在读中学生会有收获,在说中学生会有顿悟。在初读课文之后我有所重点地讲解了几个生字,其他的生字让他们自主学习,在经历过一段时间这样的练习之后,孩子们做的有模有样,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互助学习,总结方法。孩子们已经渐渐可以自己完成生字学习了,我真正做到了放手。
但是由于生字学习时间较长,后面的课文内容学习就有点仓促了,应该让学生再多读一下课文,更深层次地去理解寓言的道理,还可以利用班队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寓言故事大赛,还可以写一写读后感,交流一下,就会有所得,有所感。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9个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地运用。
2.能运用已学的方法说出第3自然段的大意。
3.能摘抄文中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1.注重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教学中加强朗读指导,以读促悟,以悟促情。
3.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虾的样子和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虾的样子和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小虾的有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了解到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你能不能把你喜欢的小动物介绍给大家呢?(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动物——小虾,你们想了解小虾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看看书中是如何介绍这位新朋友的。
设计意图:
从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展开谈话,激发学生阅读本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文,并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2.检测生字词。(老师在文中选词,学生读……)
3.老师出示课文中的新生字和新词语,检查学生对词语或句子的掌握情况。
出示词语:
水缸空隙掀开末端一副钳子搏斗
较大腹部
出示句子:
(1)夏天,积了大半缸雨水。从葡萄架的空隙里漏下的阳光,洒落在水面上,像许多大大小小的圆镜。
(2)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
(3)有一天,我从缸里捉起几只较大的虾,发现它们的腹部藏着许多圆圆的卵。
4.读了课文,你觉得小虾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板书:有趣)
默读课文,作者还重点向大家介绍了小虾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样子)
三、学习小虾的样子。
1.小虾究竟长什么样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小虾样子的句子。
2.学生汇报、朗读自己画的句子。
3.出示小虾的图片(学生欣赏),再次朗读相关句子。
4.讨论得出:作者之所以能把小虾的样子描写得这样到位,是因为作者仔细地观察了小虾,另外还运用了一定的联想,如: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还有一个原因是作者很喜欢小虾。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要这样做。
5.作者那么喜欢小虾,同学们喜欢吗?朗读描写小虾样子的句子,读出自己喜欢的感情。
四、学习小虾的有趣。
1.出示自学指导。
(1)找一找,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找出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和同桌谈谈体会。
2.交流。
(1)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出示: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
(2)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虾的有趣?
出示: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
预设:小虾们自由自在,做着有趣的活动。
出示: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
预设:生气的样子可爱有趣。
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用得好?
“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这几个词形象地写出了小虾的可爱。
出示:小虾的搏斗很激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有时还会蹦到缸外的地面上。
预设:小虾打架的样子有趣。
3.作者是如何把小虾生气的样子写得栩栩如生的?(先概括后具体,抓住表示动作的词,再次体现了作者观察得仔细。板书:观察仔细)
4.作者不怕麻烦地从小溪里捡回一些石块,采了一些金鱼草,让小虾更有家的感觉,由此可见,作者是多么喜爱小虾啊!在作者的精心照顾下,小虾很快繁殖了后代,缸里的小虾多起来了,带给作者的快乐也将会更多!
设计意图:
通过研读描写小虾的样子和有趣的句子,体会作者观察得细致,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与小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五、感情提升。
1.如果我们都像作者一样爱护小虾、爱护我们身边的小动物,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会()。(学生自由谈)
2.出示一些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图片以及许多可爱的小生灵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动物不管是强大的还是弱小的,它们都有生存的权利和生命的尊严,只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去好好爱护它们,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六、布置作业。
1.在生活中认真观察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了解它的样子及其生活习性。
2.练习用你的笔把你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用上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
七、了解本课的学习方法。
1.了解课文第3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2.欣赏句子,体会优美词语,学会观察某种事物。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9
教材分析
《荷花》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全文不到400字,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2.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最后两段能背诵。并通过补充教材《王冕看荷花》《爱莲说》的略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阅读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2、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在景象。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美丽小姑娘,立在水由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打一植物(荷花)
2.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着荷花。(板书课题)
二、提出问题
预设:
1、荷花是什么姿态?
2、我看荷花时怎么想的?
0
三、探索学习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出示挂图:看,说着说着,荷塘就到了(出示挂图)。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3.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拂、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
4.师:看了荷花,听了描述,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二)探求新知,体会感情 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在这三段中,休最喜欢哪一句? 交流重点句:
(出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着作一大幅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在这一句中,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这是一幅极富色彩且让人赏心悦目的画儿,你来找一找,荷花池都有哪些色彩?(绿、白、嫩黄??色彩丰富)(朗卖)
(2)荷花池的美景是由一株株荷花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荷花的那些姿态?(注意与挂图的联系,把具体形象和文宇训练统一起来)(朗读)
(3)荷花的姿态是不是只有这几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朗读)
(4)你还知道荷花有那些姿态?作者为什么只描写了这几种?
(5)你认为,这这句话中,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活)这一个字,写出了作者欣赏荷花的感受,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处处都可以找到荷花的“活”。你来找找看。(朗读)
1
挨挨挤挤: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同桌表演表演。 冒:同桌合作,用手势来表现
露士:重点讲出小莲蓬的可爱和莲蓬是在化瓣中包襄着的科学道理。 饱胀:用手势来表现
(6)这幅画呀,色彩多、姿态多还得是活的,这么好的画儿是谁画的呀?(大自然)那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三、作业设计
1、有感情朗读前三个自然段。
2、抄写生字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1.齐读课文。
2、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问题?(学生提问)
二、探究学习
(研读课文第
4、5自然段,体会感情)
1.师范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听着人家的朗诵,好像看到了美丽的荷花池,我忽然觉得?
2.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4.如果,体也变成了一朵荷花,理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5.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6.齐读第
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三、学习写作方法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板书:闻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2.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篇文章写得这么美?
(小结:富有感情、充满理象是构成好的写景文重的重要内容)
四、回到整体,小结全课
1.齐读课文: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荷花,大家都被这美景陶醉了,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花的美?
2.下课之后,把课文读熟,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五、拓展
模仿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种花的姿态
六、作业布置
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20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2.发挥想象编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3.引导学生通过习作例文,领悟写假设类想象作文的方法。
4.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并表达出自己的一个美好心愿。
5.引导学生如何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
1.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2.引导学生将丰富的想象清楚地表达出来。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
一、交流平台。
1.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读这样的文章特别有意思。本单元都是这样充满奇异想象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单元的课文。
(1)《小真的长头发》里有着短头发的小真凭借着自己的奇特想象,勾画着自己美妙能干的长头发。在小真的想象中,她的长头发可以做什么呢?(钓鱼,能拉牛,能裹在身上做户外的棉被,还能帮助妈妈晾衣服;抹上洗头发的香波就是个大大的冰激凌,躺在河流里头发就像随波荡漾的海带……)
(2)如果你也有像小真那样的长长的头发,你会用它去做什么呢?(学生大胆畅想)
(3)《我变成了一棵树》一文中大胆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你认为有什么奇特之处?
(4)如果你变成了一棵树,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2.看来,在想象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大胆想象可以实现美好的愿望,拥有奇异的经历。
二、初试身手。
(一)在纸上按出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画成想象中的事物,看谁的想法最新奇。
1.引导想象。
(1)教师投影展示作品,引导学生感悟画中的奇思妙想。
(2)伸出我们的手,先在纸上按下自己的手指印,你想用你的手指印画什么呢?看谁想得新奇,画得漂亮。(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评价。评价要点:
(1)谁想象得最奇妙?谁的画颜色最漂亮?
(2)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师总结:通过这节课,老师发现你们的想象力都特别丰富,画出了这么漂亮的画。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双手去学习更多的本领,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二)选一个开头,展开想象,大家接龙编故事。
1.课件出示课本第66页的两段开头。
2.理解故事的前半部分。
(1)分别介绍故事中的人物,猜想情节。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它们要去干什么?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2)瞌睡虫们纷纷飞出洞口,去寻找自己的朋友,它们会找到哪些朋友?会做些什么呢?小牧童除了看见树是颠倒的,还会看见什么?他会有怎样有趣的经历?
3.续编故事。
(1)引导续编多种故事结尾。
(2)分组讨论:把故事创编完整。
(3)分组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4.个别讲述,同伴补充。
根据学生的讲述,教师进行归纳梳理。
5.自主评价,提升续编故事的经验。
(1)根据要求对学生的讲述进行评价。
(2)“故事大王擂台赛”:每组派一名选手参加比赛,其余学生当评委,评选出冠军。
三、习作例文。
(一)《一支铅笔的梦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文章。
(1)同学们,我们每天写字都离不开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2)铅笔人人都有,可是你知道吗?有一只老憋在抽屉里的铅笔有自己的梦想,大家想知道它的梦想是什么吗?
2.初读例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词圈出来,小组内学一学。
(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一只老憋在抽屉里的铅笔的五个梦想)
(2)铅笔的梦想分别是什么呢?
4.总结,体会想象的神奇。
5.展开想象,续写铅笔的梦想。
(1)铅笔还有哪些梦想呢?仿照课文说一说。
(2)全班交流。
(3)评选出想象力最丰富、想象得最新颖的同学。
(二)《尾巴它有一只猫》
1.激趣导入。
有一条尾巴,它很自豪地说:“我拥有一只猫!”听了这句话,你是不是觉得很奇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走进例文,了解内容。
(1)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3)齐读第7自然段,谁来说一说尾巴的想法。
小结:像这样反着去想象,尾巴就能有一只猫了。真有意思!
3.展开想象,说一说。
除了“尾巴它有一只猫”,你还能想到什么新鲜有趣的说法?
第二课时
(习作:奇妙的想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的两篇课文都充满了作者的奇思妙想。它们奇在哪里?又妙在何处呢?请同学们选择一篇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它的奇妙之处。
二、引发想象,创编故事。
1.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一切都变得那么奇妙。下面这些题目一定会激发你无穷的遐想。
(1)出示题目。
《最好玩的国王》:想象国王怎样好玩?他做了什么事让人觉得好玩?
《一本有魔法的书》:读了这本书,会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呢?
《小树的心思》:小树有什么心思呢?它想干什么呢?
《躲在草丛里的星星》:这颗星星为什么会躲在草丛里?它有什么奇妙之旅?
《手罢工啦》:人们仰赖其吃饭、写字、画画、玩游戏的手罢工啦,这是怎么啦?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滚来滚去的小土豆》:小土豆会滚到哪里呢?又有什么奇妙的旅程呢?
《假如人类可以冬眠》:假如人类可以冬眠,会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呢?
(2)选一个题目编一个想象故事。小组交流自己编写的故事。
2.学生选一个题目写一个想象故事,也可以写其他的想象故事。
(1)举例文,悟写法。回顾本单元两篇文章以及习作例文,品析课文想象的精妙之处,说说他们是怎样展开奇思妙想的?
(2)自主选择题材,自拟题目。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提示或自己的想象,自主选择一种题材,再把自己的感受写具体、写生动。
(3)想象情节,讲给同桌听。
三、作业。
学生完成习作。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习作评议)
一、相互传阅,学会把故事写得新颖、有趣。
1.学生互相传阅习作。
2.指名反馈:你读了哪些同学的习作?你觉得谁编写的故事最新颖、最有趣?简单说一说故事情节。
3.教师出示情节新颖、有趣的习作,全班一起欣赏。
4.教师:同学们,这些故事的情节都是比较新颖、有趣的,充满了奇思妙想,你们知道它们有趣在什么地方吗?(指名反馈,同学间可以互相补充)
5.小结:要想让你的故事充满奇思妙想,同学们在创编故事情节时要注意故事情节的起伏,最关键的是避免编出来的故事与人雷同,这是本次习作中不少同学出现的问题。所以,谁的想象最奇特,谁的故事才新颖、有趣。
二、欣赏佳作,学会让表达更有趣。
1.师:要想创编的故事新颖、有趣,除了故事情节外,还得用有趣的语言使故事新颖、有趣。
2.教师朗读佳作,学生倾听。
3.指名反馈:哪些语句表达生动、有趣?(学生评议)
4.小结:想让你的语言生动有趣,就要抓住主人公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细致的描绘,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一一展现出来。
三、小组合作,修改习作。
1.小组成员相互读作文,提出修改意见:
(1)情节应该怎样修改会更新颖、有趣?
(2)语言要怎样表达才更好?
2.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习作。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要想让你的习作充满奇思妙想,需要我们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自己的语言,注入你的思想感情,要喜他们之所喜,悲他们之所悲,让笔下的主人公鲜活起来。
五、作业。
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21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理解内容,明白高斯的算法。
3、通过学习本课,懂得要用科学的头脑解决问题,从小养成遇事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高斯的算法,思考他为什么算得这么快。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搜集的有关高斯的资料。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高斯有关,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题,整体感知
请大家自由出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生字,汇报交流
1、分小组带问题自学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2、请学生逐段读课文,师生正音。
四、学习生字新词
德国惊讶按照鼓励继续努力次序
五、巩固练习
读一读,写一写
六、作业设计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自然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聪明的小高斯》,板书课题。
二、指名读文,简述大意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呢?老师指名逐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思考。
三、细读对话,指导朗读
1、文中出现了哪两个人物的几次对话?学生默读课文。
2、品读第一次对话。
(1)通过读第一次对话,你知道了什么?
(2)老师是怎么说的?小高斯又是怎么回答的?
(3)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
3、听到这样的回答,老师有什么反应?
4、找出老师和高斯的第二次对话。
(1)指名读第二次对话。
(2)通过读第二次对话,你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
(4)学生练读。
四、深化拓展
为什么小高斯长大后成了的科学家?
五、作业设计搜集科学家的故事。
几分钟
聪明的小高斯 8岁 老师连连夸奖
计算准确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2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4.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
1.感悟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2.借助示意图,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复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故事说明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进行想象。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教学难点】
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写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思路,粗知课文大意。
3.品读课文第一部分,弄清故事的起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
2.你从图画中看到了什么?(一个老公公和一个老婆婆正在屋里说话,一头小驴待在驴圈里。这幅图描绘的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非常有意思,你想读这篇故事吗)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课件揭示题目,围绕题目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自主识字。
1.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在小组内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3.课件出示会认字。
(1)读音难点:“贼、纵”是平舌音,“颠、旋”是前鼻音。
(2)学生读生字,说说自己记生字的方法。
(3)提示:“脊背”的“脊”应读三声,“颠”的读音要注意,是diān,不要读错。
4.课件出示“积累词语”。
(1)“窟窿”的“窿”读轻声。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翻山越岭”“走南闯北”。
5.课件出示一类字和会写词语。
(1)学生读生字,组词,说句子。
(2)教师提示书写“喂”“贼”“狼”“抱”。提示“漏、喂、贼、狼、抱、胶、偏”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胖、驴、粘”也是左右结构的字,但这几个字左右相当;“莫”是上中下结构;“架”是上下结构,下面的横要写得长一些,能够托住上面的部分;“厉”是半包围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里面是“万”,不是“力”。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
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为阅读课文做好准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课后示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明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第1、2自然段),经过(第3~18自然段),结果(第19、20自然段)。
4.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设计意图:
用示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的叙述顺序,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印象,提高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四、读懂起因,感受有趣。
1.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画出描写小胖驴、老虎和贼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3.课件出示小胖驴的图片和相关句子。
(1)一个老公公,一个老婆婆,还喂着一头黑脊背、白胸脯的小胖驴。(小胖驴非常诱人)
(2)老虎嘴馋,一心想着吃这头小胖驴;贼手痒,一心想着偷这头小胖驴。(老虎和贼都惦记着小胖驴)
设计意图:
欣赏图片,朗读句子,感受小胖驴的诱人,弄清老虎和贼的特点,体会故事的有趣。
五、课堂小结。
小胖驴有黑黑的脊背,白白的胸脯,多么诱人啊,老虎想小胖驴的肉肯定很好吃,贼想小胖驴肯定能卖个好价钱。那么,老虎和贼是怎么做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故事说明的道理。
2.借助示意图,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复述故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进行想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本课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2.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进行评价。
3.回忆故事的起因。
板书:小胖驴老虎贼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忆故事的起因,弄清故事中的人物关系,为理清故事的经过和结果做准备。
二、细读经过,感受有趣。
1.默读课文第3~18自然段。
2.想一想故事里的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画出有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3.交流汇报体会,学生读勾画出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1)写老虎和贼来偷小胖驴的句子最有意思,一个“抓”字和一个“挖”字写出了老虎和贼的急切心情。
(2)老公公和老婆婆说话的时机真巧,正当老虎钻进驴圈,贼也正想往下跳的时候,他们说话了,阻止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3)老婆婆说的话真有意思,先说什么都不怕,再说就怕漏,让老虎和贼摸不着头脑,都以为“漏”比自己厉害,所以害怕起来。
(4)描写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的句子真形象。出示句子,学生读句子,然后把这两句话改为陈述句,理解“莫非”的意思,体会老虎和贼的心情。
①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②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说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5)描写贼从屋顶跌下来摔到虎背上的句子很有意思,真是不巧不成书。
板书:骑虎
(6)描写老虎往外跑的句子真形象,有心理描写还有动作描写。
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7)老虎驮着贼跑得真快呀,“筋都快断了”“贼骨头架都快散了”,真是速度惊人,使尽了平生的气力。板书:驮贼
(8)描写老虎和贼逃跑时的心理活动的句子真有意思。
①贼栽得晕头转向,一摸是个毛乎乎的东西,心想:“坏事,‘漏’等着吃我哩!”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
②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漏’真厉害,像胶一样,粘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③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这几句话写出了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谁都以为对方就是“漏”,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二者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生动形象。
(9)描写老虎和贼把对方甩掉的句子真具体。出示歪脖老树图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树上。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
(10)读了老虎和贼在歪脖老树跟前相遇的情景,如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读课文第16自然段。
(11)老虎和贼都被吓得滚下了山坡,撞在了一块儿,吓昏了过去,真可笑啊!
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学生读课文第18自然段。板书:滚下山坡昏了过去
4.自由读课文第3~18自然段,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5.小结:一个“漏”字,把走南闯北的贼吓得腿脚发软,把翻山越岭的老虎吓得浑身发抖。他们使尽平生气力逃跑,想方设法甩掉“漏”,最后竟然让“漏”吓得昏了过去,这“漏”的本领真大啊!
设计意图:
通过感受故事里最有意思的内容和多种形式的阅读,体会老婆婆这句话的重要性及老虎和贼的反应,想象在老虎和贼眼中“漏”的可怕,感悟故事说明的道理。
三、品读结果,感受有趣。
1.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结果。
3.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老婆婆说的“漏”是漏雨了,老虎和贼以为“漏”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东西)
4.读完这篇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场景?和同学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感受老虎和贼的狼狈、小胖驴的悠闲,理解“漏”的真正含义,感受老虎和贼的可笑。
四、回顾总结,感受有趣。
1.借助课后第三题,学生练习复述课文。
2.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道听途说,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不应该盲目采取行动)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23
【教学目标】
1.巩固“纪、必”等14个生字,会写“世”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其妙的想象,读好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读好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
能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在你们很小很小的时候,刚出生没多久的时候,都学会了什么呢?
(预设:走路、吃饭、穿衣服等等。)
2.师:不只是我们人类,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年纪很小的时候,都要学习本领,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第24课《当世界年纪很小的时候》。(齐读课题)
二、识字写字
1.指导书写:学写“世”。
(1)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笔顺。
(2)教师指导书写要点,学生临摹、练写。
(3)相机评价。
2.巩固要求会认的字。
(1)齐读词语,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标注红色。(相机指导读好轻声和三声。)
(2)字词游戏:摘星星,抢读生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第一遍大声自由读寻找答案,如果没有找到,可以默读第二遍。)
2.释疑
(1)课文讲了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每样东西都必须学习怎么生活。(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2)课文先后介绍了太阳、月亮、水学会生活的故事,在2-4自然段。
(3)只要万事万物都做它最容易的事,这世界就很有秩序了,在5-7自然段。
(4)这个故事只是开头,在8、9自然段。
四、深度探究,展开想象。
1.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猜一猜“譬如、粗糙、敏感”的意思。
(3)找一找太阳学会了什么。(发光、上下山)
(4)展开想象:如果你是太阳,你还想学习什么?(配图提示)
2.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2)说一说为什么“这主意不好”,为什么“这主意不错”。
(3)在这一段中找一个合适的词或短语形容月亮。(反反复复、不断变化)
(4)找一找月亮学会了什么。(不断变化)
3.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找一找水学会了什么。(往低处流)
(3)指导三个“往低处流”的朗读:第一个自然平实,第二个强调“低处”,第三个“轻柔延续”,结合省略号感受区别。
(4)思考:为什么水要往低处流?(因为这对它来讲是最容易的事。)
4.学习第5-7自然段
(1)读第5自然段,发现:每样东西都做自己最容易的事,生活的就变得很简单。(指导读好长句子)
(2)分别说一说“太阳、月亮、水”做什么事最容易。
(3)当万事万物都做最容易的事,世界就会变得很有秩序。
(4)展开想象:还有哪些事物做了自己最容易的事,让世界变得有秩序?
(根据填空补充句子,配图朗读小诗,感受事物的美好。)
5.学习第8、9自然段
(1)读第8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有很多开头?
(引导:最开始的时候,太阳、月亮就会发光吗?是不是慢慢学会的呢?高山一开始就喜欢安静地待着吗?还是慢慢学会的呢?)
明确:一切事物都有年纪很小的时候,都要慢慢学会本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2)展开想象,续编课文。(根据填空补充句子,展开想象。)
6.师生合作,配乐朗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万事万物都有年纪很小的时候,比如一颗小小的知识的种子,在我们的心里生根发芽,伴随着我们的学习,开出一朵绚烂的花。(板书)
六、布置作业
从这两个开头中任选一个,把你课上说过的句子和你的组员分享,组成一首首优美的小诗吧!
1.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
2.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24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会认“纪、必、须”等12个生字,会写“世、界必、须”等10个生字,会写“世界、年纪、必须、学习、但是、声音、月亮、主意、一直、只好、反复、变化、简单、万物、生长、泥土、眼睛、相当、、结局、开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了解太阳、月亮、水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介绍。
4、让学生明白世界万物在变化,但又有它的秩序,每样东西我们都尽量简单化。
教学重点:
认识并掌握生字新词,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世界万物的变化秩序。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会认“纪、必、须”等12个生字,会写“世、界必、须”等10个生字,会写“世界、年纪、必须、学习、但是、声音、月亮、主意、一直、只好、反复、变化、简单、万物、生长、泥土、眼睛、相当、、结局、开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师:孩子们,你们还记得自己小的时候的样子吗?你最喜欢做什么?你在小的时候学会了哪些本领呢?
2、学生同桌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讨论。
4、质疑:原来你们小的时候做了那么多有趣的事情啊。那孩子们猜猜世界小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呢?都有谁?他们又学习了哪些本领呢?
5、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猜测。
6、揭示课题: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引导读课题,认识生字:纪,纟+己=纪。
二、初读课文,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不会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不会读的句子可以请教同桌,并多读几遍。
(3)实在不会读的生字请圈出来,等着全班交流。
(4)有不理解的词语请圈出来。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
(1)请小班按顺序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纠正他们读得不正确的地方。
(2)出示要求认的生字,开火车读一读。
(3)学生说说这些生字可以用什么方法识记。
(4)学生汇报识字方法:
A采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形声字):
每+攵=敏
工+力=功
辟+言=譬
米+造=糙
q+间=简
目+争=睁
口+我=哦
B利用词语一起识字:秩序必须
(5)学生开火车读一读生字。
(6)如果把拼音宝宝去掉,你还认识它们吗?试试吧。
(7)同桌检查识字情况:你指我认,我指你认。
(8)把生字送入词语中进行识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解决了生字问题,让我们再一次来读课文吧!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4、师小结。课文主要讲了当世界年纪小的时候,太阳、月亮、水的学习和生活,以及生活很简单,世界也有它的秩序。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自由观察要求写的10个生字,看看哪些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
2、学生互相提醒。
3、老师根据学生提醒的归纳。
(1)“必”字三点的位置应该注意。
(2)左右结构的“功”、“须”和“睛”要注意左窄右宽。
(3)上下结构的“简”、“界”和“弄”要注意是上窄下宽,特别是“界”字下面是一撇和一竖。
(4)强调“世”字的笔顺。
(5)在书写“复”字是要注意中间是一个日字,是一横。
(6)把“睛”和“晴”字联系记忆。有“目”就是“睛”,有“日”就是晴。
4、学生自由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5、学生书写生字。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
3、书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了解太阳、月亮、水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介绍。
2、让学生明白世界万物在变化,但又有它的秩序,每样东西我们都尽量简单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世界、年纪、必须、学习、
但是、声音、月亮、主意、
一直、只好、反复、变化、
简单、万物、生长、泥土、
眼睛、相当、、结局、开头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二、学习1——4自然段,了解太阳、月亮、水的学习。
1、学生分小组学习课文1——4自然段,要求:
(1)开火车阅读课文1——4自然段。
(2)都讲了谁在世界年纪小的时候的学习和生活?
(3)勾画出重点的词语句子,看看它们是怎样学习生活的?
(4)有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记出来。
2、学生分小组学习讨论。
3、分小组汇报交流。
(1)分小组开火车阅读课文。
(2)汇报:这里主要介绍了太阳、月亮、水在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的学习和生活。
(3)太阳:学上山下山。这就是太阳的特点,也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现象?(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
(4)试着理解:它也试过做别的事,但是都没有成功。譬如说唱歌,它粗糙的声音,把这个敏感的新世界吓坏了。
A太阳没有其它特点,所以说它试过做别的事但都没有成功。
B“譬如”的近义词是什么?
C“它粗糙的声音,把这个敏感的新世界吓坏了。”“粗糙”的反义词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D试着说说太阳可能还学过哪些本领?都是因为什么没有学会的?
(5)月亮:学会了晚上发光,也学会了不断变化。这符合现在月亮的特点吗?月亮为什么觉得白天发光这个主意不好呢?
(6)你会说“反反复复”这样的词语吗?试试吧。
(7)水:学会了流动,往低处流。这里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
三、学习课文5——9自然段。
1、学生齐读课文5——9自然段。
2、说说你从这几个自然段里读懂了什么?
3、学生汇报:
(1)那时候的生活很简单。
(2)万物都很有秩序。
4、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这个世界还相当有秩序的?
(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应该鼓励)
5、“雨从云里落下,滴进泥土里;人睁开眼睛,就可以看到一切有多美好……”你会接着写吗?试一试。
6、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故事没有结局,却有很多开头,很多很多开头。”
四、拓展延伸。
1、这篇课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部分?说一说,并读一读。
2、你会接着讲故事吗?
试着从下面的两个开头中选择一个继续讲故事吧!
(1)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
(2)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3、学生分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五、总结。
1、师:孩子们,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有哪些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2、老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乐园》03-31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1-17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6-23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04-28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天地九》教案05-02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活动7教案02-22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莫高窟04-01
三年级语文下册:《太阳》 教案04-01
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教案03-05
三年级语文下册《炮手》教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