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设计

时间:2024-08-27 11:43:05 维泽 三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设计(精选5篇)

  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做风车的故事》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设计(精选5篇)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设计 1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英国的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的故事,牛顿做成了一架小风车,因为出风国为什么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从此以后,牛顿发奋学习,逐渐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难点:

  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做风车的故事

  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最后练习朗读。

  二、范读课文,听读思考:

  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

  (1)第一段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 根据下列问题批画:

  (1) 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

  (2) 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3 投影:

  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话说明什么?他每天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4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围绕“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件事的方法。

  五、学习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同学牛顿的风车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讨论回答。

  2、找出牛顿神态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态变化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3、看书中插图,图上有几个人物?哪个是牛顿?哪个是卡特?说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5、小风车被摔坏以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注滴眼泪?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顿是怎样发奋学习的?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分组讨论:

  你喜欢牛顿吗?为什么?

  八、齐读全文。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设计 2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知大意,做风车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苹果从树上落下来是许多人都见过的现象。二百多年前有一个人看到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板书:牛顿

  那么,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是写牛顿的什么事呀?

  (小时候做风车的故事。)

  板书:《做风车的故事》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牛顿为什么要做风车?他是怎么做风车的?风车做成功了没有?在这中间有什么事情发生?)

  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有的问题通过读课文就能解决,有的`问题解决不了,另外,还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咱们一并放到第二课时解决。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提示学生注意“摔 shuāi”“受 shòu”“任 rèn”“攒 zǎn”等读音。

  (1)本课多音字较多,教师可采用给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2)提示学生同一个字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选的读音也不相同。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顿”左右结构,左边第四笔是“竖提”不要写成“竖弯钩”;右边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庭”半包围结构,右下边是“廷”,不要写成“延”。

  “零”上下结构,下边是个“令”字,不要写成“今”字。

  “麦”上下结构,不要把上边的竖,下边的撇连起来写。

  “愤”左右结构,右边中间是个“艹”,右边最后一笔是“、”,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做风车的故事》。

  “遇”半包围结构,右边第七笔是“|”,不要写成“竖钩”。

  “惯”左右结构,右上角第四笔是“|”,不要写成两个“、”。

  为了区别形近、同音字,可采用组词的方法进行巩固练习。

  顿( ) 庭( ) 推( ) 愤( )

  吨( ) 挺( ) 堆( ) 喷( )

  通( ) 羞( ) 奖( ) 遇( )

  桶( ) 差( ) 桨( ) 偶( )

  3.理解词语:

  攒:积聚、积蓄。

  “凿子”、“锯”、“斧子”是木匠用的工具,可让学生通过实物来认识。

  得意:称心如意。(也可采用演示的方法来理解)

  发愣:发呆的样子。(也可采用演示的方法来理解)

  夸奖:称赞。

  希罕:希奇。

  发愤:决心努力的意思。

  迸发:由内向外突然发出。

  羞:难为情,不好意思。

  任何:不论什么的意思。

  但是:用在后半句话里,表示转折语气。

  习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

  四、读课文,知大意。

  (本文讲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做风车,由于讲不出风车为什么会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牛顿从这件事中受到教育,从此发愤学习,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五、作业:

  生字、字词、熟读课文,寻找有关牛顿的资料。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设计 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8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牛顿、家庭、零用钱、成绩、麦子、夸奖、卡特、通红、发愤、遇到、任何、刻苦钻研、习惯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能用适当的速度默读课文。

  3.在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

  4.培养认真、刻苦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

  2.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启发谈话。

  (1)同学们,请你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来,而不会往天上飞呢?

  (2)二百多年前有一个人看到这种现象后,就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牛顿画像)

  (2)牛顿为什么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呢?(爱动脑筋,善于提问,乐于钻研)

  对,所以牛顿能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那么牛顿这种善于提问,刻苦钻研的精神是怎样培养起来的呢?让我们共同学习第25课《做风车的故事》。

  (二)出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生词。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在读不懂的字、词、句下面画上横线或打上“?”然后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试着解决。也可同桌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3)标出自然段序号。逐自然段地读课文。思考:每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每段写牛顿干什么?有什么问题记下来。

  (4)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按提纲自学。

  (三)交流自学情况,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1.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1)读生字。(指学生读、齐读)

  (2)多音字组词。

  2.交流理解词语情况。

  (1)可以结合实物理解的词语:锯、斧头、凿子。

  (2)可以通过做动作理解的词语:扇、捡起。

  (3)通过查字典理解的词语:攒、羞、习惯、得意、夸奖、果然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点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同学互相交流解决。)

  5.梳理归纳主要问题。

  (四)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想:通过读书知道了什么?

  (2)同桌互相交流。

  明确:①通过读第一自然段知道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科学家。②通过读第二自然段知道牛顿在小学念书时就特别喜欢做手工。

  (3)“特别喜欢”还可以怎么说?

  (4)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呢?

  明确:

  ①“奶奶给他的零用钱,他总是攒起来买斧头、买锯、买凿于。”从“攒”这个词就能看出牛顿非常喜欢做手工。攒”是积聚、积蓄的意思,课文中是说他把奶奶给的零用钱一分一分存起来,用来买做手工的工具,说明他太喜欢做手工了。

  ②“整天忙着”就是从早到晚都在忙着,把时间几乎都用在做手工上,说明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以致影响了学习。

  (5)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共有四句,第一句介绍牛顿生在农民家庭;第二句讲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第三、四句是具体讲牛顿怎么喜欢手工。这一段主要讲牛顿小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说明牛顿对做手工很有兴趣。

  (6)兴趣是成功的开始,而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忽略了学习,影响了学习成绩,你们觉得牛顿这么做对吗?为什么?

  (7)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课文怎样写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的。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设计 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看图示的方式,学习有序制作风车的方法。

  2、在操作中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愿意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体验风车转动的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彩色的纸、吸管(小棍)、钉子(细铅丝)、锤子、图片、录像、风车若干、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欣赏风车

  1.教师出示风车,引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2.出示图片(欣赏各种各样的.风车)

  你们喜欢风车吗?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幼儿回答)

  呀!这么多好看的风车,我也想自己做一个了?你们想吗?

  二、制作风车

  我们一起来做风车吧!看!这是老师已经做的风车,你们猜猜他能转起来吗?(请个别幼儿试一试、玩一玩)

  1.让幼儿说说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需要哪些材料?[彩色的纸、吸管(小棍)、钉子(细铅丝)]

  2.请幼儿说说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正方形纸怎么样剪开?请个幼儿上来示范。(学习看图示)

  3.操作要求: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做风车材料:彩色的纸、吸管(小棍)、钉子(细铅丝)、锤子,风车每组两个其中一个半成品,不会可以看看是怎么做的。(同伴间相互交流自己的建见)。

  4.幼儿制作风车。

  5.请小组长说说制作风车的过程,教师总结、点评

  三、玩风车

  先做完风车的小组可以在空的地方自由完风车,在玩时老师提出要求:

  1.风车是否成功的转起来了?它是怎样转的?你发现它是围着那个点转的?

  2.什么时候转的快?什么时候转的慢?(幼儿玩完后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四、延伸活动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也会转动的?他们是怎样转的?是自由随意转的?还是也围着一个点转的?发现后再告诉老师和同伴,看谁发现的最多……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设计 5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牛顿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2、帮助学生在理解重点句子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心情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流一滴眼泪及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教学难点

  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 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说课文主人讲了谁的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按“看装风车”、“想做风车”、“学做风车”、“做成风车”的意思将其分为四层。

  2、逐层轻读,画出关键词语,想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想风车、学做风车?

  3、读后讨论上述问题。

  (1)想做风车的句子:“他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

  仔仔细细:看得非常认真,一点细小的地方也不放过。几乎:差一点儿。这句话是说牛顿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用的风车。他十分认真仔细地看,对风车的浓厚兴趣,已经到了入迷的程度,差一点连回家都忘了。

  (2)学做风车的句子:“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在屋里丁丁当当地忙个不停。”

  每天:天天如此。

  丁丁当当:形象地体现了牛顿做风车时的专心致志和十分忙碌的情景。

  (对于两个句子,学生理解如果有困难,就出示句子比较理解。)

  4、学习小结:

  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牛顿的风车是这样做出来的:牛顿看见安装磨面的风车,非常感兴趣。每天放学都要看;他对奶奶说自己也要做一个;他每天放学回家在屋里丁丁当当忙个不停;过了些日子,一架小风车做成了。把以上过程归纳为:看装风车——想做风车——学做风车——做成风车。从看到说,从学做到做成,这是典型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它们的前后顺序不能颠倒。

  其中,“看装风车”、“学做风车”是重点。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回忆总结学习第二部分的学习步骤。

  (1)默读,按意思分层。

  (2)划出关键词语,找出关键句子。

  (3)朗读。

  2、提供层意,按上述步骤自学。

  层意:

  (1)牛顿得意。

  (2)卡特追问。

  (3)同学嘲笑。

  (4)风车摔坏。

  3、讨论交流。

  (1)讨论划分层次。

  (2)逐层理解:

  第一层:牛顿为什么得意?

  第二层:卡特提出了什么问题?

  第三层:面对卡特的提问,牛顿为什么发 愣?(联系第二小节)

  第四层: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同学们的嘲笑?采取嘲笑的口吻对不对?

  同学们想一想:卡特对牛顿说的话对不对?你对卡特的做法是怎么看的?

  4、比较句子,了解牛顿的心理活动。

  “道理?”牛顿从没想过,做手工还要懂得道理。

  牛顿从没想过,做手工还要懂得道理。

  (从比较中了解牛顿突然被卡特问住了,卡特问得及时、尖锐、正确,触及了牛顿的不足之处,使牛顿心头一下子激起了波澜,产生了深思。)

  5、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课文。

  6、小结。

  7、指名朗读最后一个小节,思考: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情怎样?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牛顿心里__,但是没有__。从此,牛顿___,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___,____地养成了___的习惯。

  8、讨论:

  (1)牛顿为什么“难受极了”?

  (2)“没有流一滴眼泪”说明了什么?(很坚强,能正确对待同学意见,从此发愤学习。)

  9、小结提问:读了这一段,你觉得牛顿有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10、朗读课文,读出牛顿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发愤学习的决心。

  四、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说说牛顿小时候做风车这件事同他后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有什么联系?

  2、讨论。

  (1)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哪几段是重点?(做风车和质问后受到教育是重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3、讨论归纳。

  (1)叙述一件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重点的地方要写得具体,不是重点的地方可以写得简略些。

  (2)本课围绕着牛顿做风车这件事,重点写了牛顿怎样做风车和从卡特的质问后受到教育这两个方面。

  五、课堂作业完成课后第三题。

  六、课外拓展

  1、回忆亲自经历的一件事,想想曾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怎样克服的,还有哪些困难没有克服,为完成习作做好准备。

  2、阅读《爱动脑筋的牛顿》、《牛顿吃饭的`故事》。

  3.小学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学反思

  积极的情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能使人感知敏锐,思维灵活,记忆和学习效果会大大提高。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应该激发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积极情感。通过培养,使这些积极情感人格化、品质化。

  小学生是怀着一颗好奇的心对待这个世界,他们往往比成人有着更多、更真的情感投入。

  我总认为打个“+”是对孩子思维的彻底否定。每次,我用“心”批着孩子们的作业,当他们有不同的回答时,我会用“?”给孩子们送去一份启迪、一点推动。孩子们读懂了,那是我的一份期待。如课文《做风车的故事》中的牛顿爱做手工,爱动脑筋,知错就改;凯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嘲笑牛顿不知道风车的道理。在讨论“你喜欢谁”中,多数小朋友当然喜欢牛顿,但也有几位同学喜欢凯特。于是,我在同学的作业纸上打了个”?”,作业发下去后学生告诉我,凯特他遇到事情爱问为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呀。学生能一分为二地看到凯特身上的闪光点,教师要充分肯定这些同学的意见,并因势利导:“你们不仅看到凯特身上的缺点,还看到了不少优点,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取他之长,补己之短。”当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独创出一些具有个性的想法时,每次我都用惊异的表情、赞赏的目光、激昂的语气感叹到:“你真聪明!”“真了不起!”“真富有创造性!”让学生在教师的表扬和肯定中体验到参与的兴趣、思维的趣味、成功的快乐、创造的愉悦,树立起“我也能创新”“真高兴”的信心,从而学会创新,乐于创新。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你看,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让我们来到孩子的身边,对他(她)说:“你能行!”这时孩子即使在真正的失败中,他们的体会也是成功的感受,沉睡的自信和潜能被唤醒,孩子天性中美、最灵性的东西会发挥到极至。因为,此时此刻,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给予自己满怀的爱。这种爱寄予老师的期待之中,包蕴着尊重与信任,包蕴着宽容与乐观,包蕴着善待与感动,闪烁着人文的光辉……。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学习,那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04-28

做风车的作文04-28

(经典)做风车作文02-13

做风车作文(精选)02-08

做风车作文05-11

做风车作文【优选】11-05

做风车作文15篇(经典)12-03

做风车作文(15篇)05-26

做风车作文(精选40篇)10-16

【推荐】做风车作文15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