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
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家门前有一大片蒲公英的草地,每当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我”和“弟弟”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它,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还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变化的原因,由此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合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难点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
一、提出问题 激发兴趣
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初读感知 学习生字
1、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合作学习
(1)我来考考你:一人指生字,一人读出读音。
(2)运用各种方法交流识字。
(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课件出示)
(1)指名抽读生字。
(2)请小老师领读词语,其余同学跟读。
(3)开火车读词语:
玩耍 使劲 绒毛 假装 这些 朝向
钓鱼 观察 花瓣 合拢 手掌 有趣
一本正经 引人注目 盛开
注意:“假、朝”是多音字,分别给多音字组词。
(4)分节读课文 随机纠正字音
三、再读课文 寻草地之趣
(1)解疑: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2)师: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美丽、可爱、有趣、好玩、快乐、神奇……)
(3)课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称赞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的呢?请找出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5、学生质疑
归纳: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
师: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解决,接下来,我们先来写几个生字。
四、书写生字
1、师范写生字:重点指导“耍、绒、瓣、掌”
“耍”上半部分是“而”不要写成“西”;“绒”的右半部分是“戎”不要写成“成”。“假”“察”关键笔画提醒。
2、学生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合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给我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3、初步体会、学习自己读书,读出自己的体会。
一、读题引入 揭示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请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2、今天,我们不但要读懂这篇课文,还要初步学会读自己的书,读出自己的体会。要想学会读自己的书,首先得掌握一种本领——读文字,想画面。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轻声再读几遍课题,看看在你的头脑中会闪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3、引导学生读出自己不同的体会。
师:只要你展开想象,就能读出自己的味道,读出你自己的书!
二、熟读深思,品草地之趣
(一)学习课文二自然段。
1、自读感受:
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请你展开想象,有滋有味地读读)
2、熟读精思:
那咱们把这有趣的情景演出来怎么样?
(1)分角色,自读自悟
谁来演哥哥,请读课文的这些句子,试一试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弟弟;没举手的同学起立,请你们自己读读描写弟弟的句子看看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哥哥。
(2)引导读,入情入境
①指导朗读:你是怎么“骗”住“哥哥(弟弟)的”请你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课件出示:“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
联系上下文理解“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词句。
将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不同的表情、语气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或轻、或重、或急、或慢)。
②合作朗读:
全班起立,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的时候请想象当时的情景,加上自己的表情、动作。
③从同学们兴奋的笑脸中我理解了这句话,一起读读吧!
(课件出示“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板书:带来快乐
(二)学习课文三自然段。
1、看,(出示课件:配音朗诵“有一天……这是为什么呢?”同时出现画面草地颜色随课文内容变化)
2、探究合作:
(1)默读课文思考“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2)请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讨论时请注意三点:
①选择一种方式可以画图、做动作……把自己的想法讲得更明白。
②仔细听别人说,看看能从中获得什么启发。
③还有什么不明白请和大伙再讨论、讨论。
(3)汇报: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谁来说一说,注意听,没明白的地方再向他提出。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多元解读 悟作者之情
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
让我们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怎样的感情呢?(喜爱、喜欢、爱……)
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
你认为那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就请你好好地读一读。
①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A.老师将这两句话改了改。听我读读这两组句子你认为哪一组更能表达“我们”对这片草地的爱?
(课件出示:a、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b、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B.再读读第一组。作者对这片草地的爱是深还是浅?是浓还是淡你体会到了吗?
C.是呀,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谁再来读读。
②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A.请同学边读边体会,作者只是把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对待吗?(当作人来爱)
B.自己再读读,你能体会到“我”把蒲公英当作什么人来爱呢?读懂了吗?(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朋友、当作自己的亲人、当作自己的伙伴、当作自己的姐妹、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
C.是呀!作者那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他分明是把这金色的草地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爱!把这份爱好好地读出来吧!(指名读)
3、动笔修改,创意阅读
A.读读这句话“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如果让你改一改(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 )你会怎样改?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亲人、我们的伙伴、我们的姐妹、我们最要好的伙伴……)
B.谁来读读自己修改的句子,比较比较你更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四、总结全文 升华感悟
学到这,我们再来想想“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仅仅是因为草地给我和弟弟带来了快乐吗?(板书:爱)
是呀!正是因为我对草地这片爱,才能让我感受到草地给我带来的快乐,正因为这些快乐使我更爱这片草地。就让我们再读读自己修改的这一段,再次感受人与自然间和谐的爱吧!
五、板书:
我 们 (爱)——(带来快乐)金色的草地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2
《亲人》也是看图学文的课文。图画的背景是苗族的村寨,树杈上架着竹竿、竹竿上挂着湿漉漉的床单和衣服。显然,这些是刚刚洗过晾上去的。图面的人物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姑娘。老奶奶和小姑娘身着不同民族的服装,可以看出老奶奶是苗族人,小姑娘是汉族人。老奶奶双手捧着小姑娘的头,把热乎乎的脸紧贴着小姑娘的脸,似乎在说些什么。屋子的旁边立着一根拐棍,说明老奶奶的手脚不灵便。
课文第五、六自然段中的描写是图上的内容。前面四个自然段交代了在一个村寨中,住着苗族人和汉族人。有一位汉族人的邻居是一位快80岁的苗族老奶奶。她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女儿在县城教书,家中无人照顾。汉族母女俩尽心照顾老人。所以,老奶奶笑眯眯地说: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
1、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友好相处,亲如一家人,“我”和妈妈尊敬老人、助人为乐的品德。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是怎样用词句表达图意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样的人叫亲人?
2、教师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讲谁把谁当作亲人呢?
二、指导看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苗族村寨)
2、树杈上有什么?(湿衣服和床单)
3、图上画的有谁?
(引导学生从墙边立着的拐棍,来判断她们的不同年龄;从观察她们穿着什么服装,来判断她们的不同民族。)
4、她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图上的景物想一想)会说些什么?
5、把这几个问题联起来说说,这幅图反映了——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分组查字典。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硬朗便懂
(2)字形难点。
朗:左半部分不要写成“良”。
县:里面是两横。
替:上下结构。第八笔是“乙”,不要写成“、”。
顾:左右结构。第四笔是“l”,不要写成“l”。
(3)理解词语。
硬朗:指老人健壮。
灵便:灵活。
毕竟:到底,究竟。
及时:指需要的时候就立刻去做。
照顾:照料。
替换:把原来使用着的衣物调换下来。·
四、试读课文。
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图上画的内容,找出来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出示挂图。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图上画的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1、看图,读第五自然段,说说“我’’在做什么?
(我正在晾帮助老奶奶洗的床单和衣服。)
2、老奶奶有什么表现呢?
(1)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2)出示这段话。
老奶奶高兴地从屋里走出来,把拐棍立在一旁,双手捧着我的头,把热乎乎的脸紧贴着我的脸,竿呼呼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该怎么谢你们呢!”
分组讨论思考题。
a、老奶奶为什么会这样做?这么说?
(表示对“我”这样照顾她十分感激,对我非常喜爱。把“我’’和妈妈当作她的亲人,甚至超过了她的女儿。)
b、说说用上带点的词语好在哪里?
(这三个词把人物高兴、疼爱、激动的心情表现得更加具体,使语言的感情色彩更加强烈。)
集体汇报讨论结果。
(3)指导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采取生练读、评读、师生配合读的形式。
过渡:老奶奶说“你们这样照顾我”,这里的“你们”还指谁?妈妈是怎样照顾老奶奶的7、
三、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读课文,说说妈妈是怎样照顾老奶奶的?
(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总要到老奶奶家去看看,有时给她缝缝洗洗,有时替她买米买盐。)
2、比较句子,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到老奶奶家去看看。
(2)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总要)到老奶奶家去看看。
(用上“总要”说明妈妈一直、一贯地帮助老奶奶。)
3、妈妈是怎样教育我的?
(放学回来,你也该帮助老奶奶做点事。少先队员应该懂得尊敬老人,照顾老人。)
4、小结:“我”主动地为老奶奶做事,是因为“我”一直记着妈妈的教诲。
过渡;妈妈和“我”为什么像亲人一样照顾老奶奶?
四、学习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1、分组读课文,讨论:妈妈和“我”为什么像亲人一样照顾老奶奶?
(讨论归纳为:
①老奶奶年纪大了,手脚都不灵便,女儿又在县城工作,需要人照顾。
②尊敬老人,照顾老人是一种美德,人人都应该做到。
③邻里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④各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团结帮助,友好相处。)
2、比较句子,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她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该买的不能出去买,该做的不能做。
(2)她(毕竟)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该买的不能出去买,该做的不能(及时)做。
(用上“毕竟”说明老奶奶到底是快80岁了;用上“及时”说明该做的不能马上、立刻做。)
(3)指导朗读。五、读课文,说说哪些内容是根据图想象出来的?根据什么想象?(老奶奶的困难,是通过立在墙边的拐棍和老奶奶一头白发想象到的;第四自然段是作者推断出”我“这样做的原因)
五、总结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用“亲人”做题目?
(“我”和妈妈对老人的照顾,不仅体现了邻居之间的关怀和对老人的尊敬,而且体现了在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各民族之间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友好相处。)
课内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给下面宇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齐( ) 更( ) 其一( )
争( ) 奂( ) 董一( )
三、写出下列字的笔画。
“朗”字共笔,第六笔是——。
“换”字共笔,第九笔是——。
“及”字共笔,第二笔是——。
“顾”字共笔,第四笔是——。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老奶奶——从屋里走出来,把拐棍立在一旁,双手捧着我的头,把——的脸紧贴着我的脸,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该怎么谢你们呢
1、给短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填上的词语表达了老、奶奶怎样的心情?老奶奶为什么把脸紧贴着“我’’的脸?老奶奶为什么说你们“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国还有哪些民族?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重难点】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古诗朗诵音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诗句接龙
2.揭题释题
板书:望洞庭,师指导书写“庭”,齐读诗题,介绍洞庭湖。
二、阅读理解古诗
1.一读,读准
⑴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⑵检查字音,指名读,指名评价,再读,师评价,齐读。
2.二读,读好----读出节奏
⑴自由练读,边读边试着在书上画斜线。出示节奏,指生读出诗的节奏。
⑵听范读。自由地练习。指生读,评价。齐读。
3.三读,读懂----理解诗意
⑴交流理解诗句意思的方法:结合注释;联系插图;串联词意;发挥想象;反复读诗。
⑵自读自悟,四个交流,讨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⑶交流反馈,按诗句的顺序,可以先读出诗句,然后说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了什么方法?
⑷齐读古诗。
4.四读,读美----读出意境
⑴洞庭湖景色美丽,但是诗人却只用了精炼的语句,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他又由此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读全诗,边读边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①湖光秋月两相和
湖光、秋月,怎样的湖光?怎样的秋月?用四字词语概括一下你眼中的美景。一个“和”字表现出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和谐之美。(板书:和)
读出这宁静和谐之美。(齐读)
②潭面无风镜未磨
在这湖光秋月宁静和谐的氛围中,诗人静静地凝望着洞庭湖波光粼粼的湖面,他想到了什么呢?他是怎样写的?这里诗人把什么比作什么?诗人为什么把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铜镜呢?
诗人刘禹锡对景物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啊,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在生活中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板书:观察)(指生读,师评价)
读出洞庭湖的朦胧美。(齐读)
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相互映衬,显出一种和谐之美。
秋天的夜晚,湖面上波光粼粼,洒满了银色的月光,湖水与月光相互映衬,显得非常和谐。湖上一点风都没有,湖面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铜镜。请把这美丽的景色一起读出来吧。(两句诗连起来,全班齐读)
③遥望洞庭山水翠
在这朦胧的月色中,诗人眺望远处,还看见了什么景色呢?在这句诗中诗人着重写了什么景物?(板书:山水)这里的山水有什么特点?(翠)
读出和谐之美。(指名读、小组赛读)
④白银盘里一青螺
作者看到这样的山水又联想到了什么呢?这句诗妙在哪?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呢?
诗人想象丰富,比喻恰当,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像诗人一样放飞想象的翅膀。(板书:想象)
读出喜爱、赞美之情。(齐读)
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十分青翠,山水相依相伴,恰似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让人爱不释手。一起来读读吧!(两句诗齐读)
⑵小结全诗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湖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底。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首山水小诗,感受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吧!(齐读)
5.五读,读熟----背诵古诗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z
1.欣赏有名的诗人为我国的名胜写下的经典名篇。
2.布置作业:
(1)小小朗诵家:请大家将《望洞庭》背给父母、同学听听;
(2)小小作家: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出来;(选做)
(3)小小画家:在你的画纸上画一画《望洞庭》所描绘的美景吧。(选做)
板书:
望洞庭
观察湖月
山水
想象人景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4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在9篇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把握特点,用好、用活资料袋,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注重整合,让资料袋“物尽其用”
本册教材的设计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整合”的课程理念,资料袋不是“单纯的资料”,而是课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研读教材之后,分析每一个资料袋的作用,将资料袋的使用与课文的学习结合起来,就能引导学生用好资料袋,使其“物尽其用”。
【案例】 《奇怪的大石头》一文之后的资料袋为学生提供了李四光经过长期研究,为祖国摘去“贫油国”帽子的资料。学生通过这个资料,反过来再读课文,就能够知道李四光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跟他小时候善观察、爱提问是分不开的。《我不能失信》之后提供有关宋庆龄简介,《孔子拜师》之后提供的关于孔子的介绍,都属于类似的安排。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资料,可以课前预习,为学习课文做铺垫;也可课后延伸,让孩子感悟伟人的成功与儿时的因果关系,增强自身的学习动力,觉得自己“也可以那样”。
整合的`课程观,还要求学生将资料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丰富语言积累,从而“一物多用”。
二、鼓励创新,让孩子成为资料袋的主人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利用资料袋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可以这么用”“也可以那样用”,还要引导思考“怎样用最好”。在本册的九个资料袋中,由于资料内容的差异,使用时方法应该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案例】 《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课后的资料袋,为孩子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的场景,生动的画面可以丰富他们融入民族大家庭的幸福体验孩子如果想知道那些少数民族同胞在做什么,也可简要涉及,让想知道的同学课前查阅其他资料,比如阿昌族同胞吹起动听的葫芦萧,傣族姑娘挑起可爱的竹篓等等。只要孩子们感兴趣,也可结合课文进行“我想和(什么族)的小朋友(做什么)”的说话训练,激发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孩子说说“我还知道……”。
在引导孩子学习使用资料袋的过程中,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有意鼓励创新并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把资料袋越用越活,越用越好。
三、培养习惯,让资料袋不断充实
培养学生使用资料袋的良好习惯是很重要的,对于用得好的同学一定要适时表扬,树立榜样,力争让收集资料、合理使用资料袋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教材上提供的资料袋其实不多,这为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资料,形成自己的资料袋提供了空间。
【案例】 《赵州桥》一文课后并没有提供资料袋,但是如果学生养成了积累资料的习惯,加上教师的引导,他们完全可以自主地通过课外书、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祖国灿烂悠久的“桥文化”,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这种学习的过程也是对孩子们自身资料袋的补充。如果孩子们查阅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的速度加快了,丰富资料袋的工作完全可以在大多数课文学习之前或之后自觉主动地进行。至于本身就有资料袋的课文,比如《蜜蜂》《玩出了名堂》,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鼓励通过查阅课外书或网络等形式,进一步丰富资料袋的内容,只是教师关注的不要停留在知识本身,而是应关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和资料的使用。
建议老师们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资料积累专用本,课外资料、妙词佳句都可纳人。教师对孩子自身资料袋的关注,就会激励孩子收集整理资料的热情,长此以往,孩子的语文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尊重差异,让资料袋焕发个性光彩
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对于资料袋的使用一定存在差异,这是很正常的,所以教师应多做“正面引导”,树立榜样,而尽量不要“强行要求”,打击弱势。如果收集整理资料、运用资料袋变成教师强制要求的行为,就使得原本很快乐的学习过程变得索然无味,令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费力低效。
【案例】 《给予树》课后关于圣诞节的资料,《“东方之珠”》课后关于香港的资料,孩子们一定都非常感兴趣,但这些资料比较少,许多孩子或许已经知道,于是“想知道”,这时教师可以让这部分孩子查阅资料,然后共同交流。对于那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也可让他们尽力而为,告诉他们“可以做得更好”,在与同学资料的“共享”中得到提高。另外,鼓励学生自身资料袋在内容、形式上以及命名、美化方面应尽可能体现自己的个性。
条件允许的话,那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资料袋就可以成为一个缤纷的展台,让孩子们在展示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体验成功。
拿到新教材,我们需要统揽全局,把握教材的特点,把资料袋这一种新的形式放到整个语文课程资料中来加以认识,这样才能在资料袋的使用上灵活自如,不致顾此失彼。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5
教材内容分析:
《一面五星红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组中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描写了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文本语言内敛深沉,通过“我”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来表达内心情感,教学时要通过自读自悟──移情体验──朗读品悟,获得思想的启迪。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变化。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敬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3.情感目标:懂得尊重和爱护国旗,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难点:学习用外在神态、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初读课文,快乐识字。
整体感知,学习第1-3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带入情境。
1.数量词练习:一()新大衣一()面包一()生命一()爱
2.谈话:这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承载着中国人的骄傲、中国人的感动、中国人的自尊,也承载着很多感人的故事。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其中一个发生在中国留学生的身上的有关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
3.播放课件,师生共同回顾“我”遇到的处境。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先是数量词的学习,为了后面的三次选择做铺垫。然后,老师就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情境,并采用课件引入,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自然引入课文。)
二、从三次选择中,悟爱国之情。
当“我”饥肠辘辘的走进面包店后,发生了什么事呢?自由朗读课文第4至12自然段,找找你最有体会的句子,写写感受。
(一)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品读句子。
▲饥寒交迫,首次选择。
1.品“我”首次选择的句子。
2.体会当时“我”的饥饿。(相机减少板书)
(设计意图:当“一件新大衣”从黑板上消失时,让学生体会失去的滋味,这种递减的是心情的逐渐沉重,是无法承受的选择!从不公平的交易中,感受“我”当时的饥饿和无奈。)
▲面对国旗,取舍两难。
1.品读“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
①理解“犹豫”,结合动作词,感受内心的挣扎。
②指导感情朗读。
2.品读“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①理解“愣”、“久久地凝视”。
②揣摩“我”的内心世界:“我”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复品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悟隐藏其背后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突显人文性原则。)
▲最终选择,令人敬佩。
1.品读“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①通过“摇摇头”、“吃力”、“趔趔趄趄”动作词,感受“我”身体的虚弱。
②仔细品读,领悟作者选择时态度的坚定,爱国情感的深厚。(相机减少板书)
③体会用外在神态、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作手法。
(设计意图:层层深入心灵,从而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经过几次思想挣扎后最后保留的精华,带给了学生心灵的震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这句话,从中体会“此时无声胜有声”用外在神态、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作手法。)
(二)回归整体,配乐深情引读关于描写红旗的三段话。
(设计意图:这个片段,体现了从整体入手,局部指导,回归整体的教学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使朗读更有效。)
三、从态度变化中,感敬重之情。
1.默读课文,找老板态度变化的句子,对比体会。
2.小组交流,品老板的态度。
(设计意图:在自读的基础上与同伴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通过品读、对比感受老板前后态度的变化为引出重点作好铺垫。)
3.出示老板态度变化句子,感受敬重之情。
4.小记者采访。
(设计意图:通过重点探究、品读相关句子,由文悟情,由情赏文,使学生在读、思、议、演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并且抓住文中的空白点进行语言训练,努力创设扎实的语文课堂,突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原则)
四、总结提升。
(设计意图:总结谈话,文情交融,感悟升华)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同学们,你们又曾经在哪里看到这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
2.课件再现五星红旗在各地高高飘扬的图片。(背景音乐《红旗飘飘》)
3.小练笔。
(设计意图: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学生在感人的氛围和爱的旋律中,深刻地领悟文章的主旨,真正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随笔练习,在学生真正地感受浓浓的爱国之情后,从而生成自己的爱国情,既可以提升情感,又可以提高学生写的能力。)
六、作业。
1.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2.推荐阅读《五星红旗的故事》。
(设计意图:课后的习题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进一步渗透爱国之情。)
七、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呈逐层递减的态势,黑板上剩的内容愈来愈少,突现课文中震撼心灵的爱国之情。我力求突出课文重点,用国旗和心形图案形象地展示“爱国”的主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10个生字。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我和爸爸对雪儿的关爱以及描写雪儿给我带来欢乐的词、句。
3、通过朗读、感悟,理解“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还记得一年级下册学过的课文《生日礼物》吗?文中的小朋友过生日,妈妈送给他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那是一份怎样的生日礼物?(一只非常漂亮的小鸟)结果怎样?(小男孩把小鸟放飞了)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小鸟有关的课文《雪儿》,看看文中的小男孩与小鸟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感知大意
1、小声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①一读:勾画出生字词语多拼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
②二读:长句、难句作上记号多读几遍,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③三读:一边读一边想,了解课文大意。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互相纠正字音,讨论生字的识记方法。
3、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正音、评议。
5、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指导书写生字
1、给“熟”“阻”“递”“弧”找“朋友”,比较区分。
2、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用钢笔练习书写生字,要求尽力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重点指导“哀”“熟”“递”“弧”等字。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
1、自由朗读第1段,思考: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①全班交流。
②引导:当你生病了,爸爸、妈妈都上班去了,你会有什么感受?(孤单、寂寞)
③指导朗读: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
过渡:这里,爸爸给我带回了一只白鸽。爸爸带回的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鸽呢?
2、带着问题默读第2段,一边读一边勾画相关语句。(用“”画出)
①全班交流。这是一只受伤的白鸽。它的翅膀受了伤,它的身子很脏,眼睛里充满哀伤。相机理解词语“哀伤”。
课件展示:受伤的白鸽。
②面对这只受伤的白鸽,你有什么感受?“我”和爸爸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用“”画出有关词语:洗澡、敷药、取名)
③爸爸和“我”的精心呵护,让“雪儿”发生了什么变化?(课件展示:浑身雪白的“雪儿”)
④从此以后,“我”和雪儿朝夕相处,我们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看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相机理解词语“飘飘悠悠”)他们还会看到些什么?会想些什么呢?
⑤指导朗读第2段,读出对“雪儿”的怜爱,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3、指导朗读、感悟3~6段。
(1)一天一天地,“我”和“雪儿”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爸爸对信鸽的介绍,更加深了“我”对“雪儿”的了解。“我”从爸爸的口中了解到些什么呢?
全班交流。(相机指导理解词语:“艰难险阻”“蓝天信使”)指导朗读第3段。读出对“雪儿”的赞美。
(2)终于有一天,“我”的愿望实现了,我们的“蓝天信使”雪儿飞起来了。“我”是多么高兴、多么激动啊!
引读:啊,我为雪儿欢呼!
师读: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生一边听一边想象雪儿高飞的美丽姿态)
(课件展示:雪儿高飞的美丽姿态)
指导朗读第4段。
(3)“雪儿”能展翅高飞了,就要离开精心照顾它的小男孩了。美美地读读第5~6段,用“”勾画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
交流勾画的句子,指导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指导学生通过重点词语体会下面三个句子。
①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我把雪儿轻轻捧起,雪儿望着我,似乎在感谢我,又像在向我祝福,然后向蓝天飞去。
你从加点的词中体会到了什么?雪儿养好伤即将离开精心照顾它的小主人,它有好多好多的话想说,你能代雪儿说说心里话吗?
指导朗读:读出“我”和雪儿的不舍。
②我望着渐渐远去的雪儿,望着这位点缀春光的“蓝天信使”,顿时觉得自己的腿伤轻了许多,心里十分快慰。
美丽的雪儿飞走了,虽然我们有点难舍难分,但我的心里却十分快慰,“快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感到快慰呢?我望着渐渐远去的雪儿,我在默默地对雪儿说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带着喜悦的心情,读出对雪儿的不舍和祝福。
4、(课件展示:雪儿越飞越远,最后在屏幕上消失)
是啊!雪儿该走了,“我”多么舍不得它,它也多么舍不得离开“我”,真是人鸟情深啊!但雪儿属于广阔的天空,它应该到广阔的天空中去搏击风云,自由翱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也会和雪儿一样,伤好后去开创自己的美好生活!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讨论交流,畅谈体会
1、学了课文,你想对文中的小男孩说什么吗?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指名结合课文,说说自己学了课文后的感受。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7
教学要求: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和词语,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自学法、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图片、课件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学习
1.:童年充满了欢声笑语,老师特别怀念自己的童年,我小时候,经常与小伙伴一起捉迷藏,跳皮筋。你们有什么童年趣事和吗?
2.出示课题:有一群孩子和大家一样也有着快乐的童年,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
二.初读课文
1.自由、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3.指导书写生字,特别注意“却、命、丧“的写法。
4.词语解释。
憧憬:向往。
凌空:升,高出天空。
垂头丧气:情绪低落。
三、学习课文
1.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读读这些句子。
2.交流句子,教师出示。
(1).我们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2).我们快活地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3)我们都哭了……
(4)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教师引导: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时是挺高兴,放风筝时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
四、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创造比素氛围,读好第二自然段。
A.在读、评、赛中读通课文。
B.移情悟情:你们在做风筝时会想写什么?课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样的心情?
C.感情朗读:让学生自己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读好课文。
2.想象入境学习第三自然段
A.风筝做好了,大家最想做什么?
B.谁想放风筝?大家是怎样放风筝的?
C.出示课文的填空题,填进有关的字和词,然后把怎样放的告诉同桌。
D.风筝越飞越高,你们在快活地喊着什么?说听听。
3.感情朗读,带着高兴、喜悦的心情朗读课文。
4、齐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体会放风筝时的高兴和找风筝时的难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风筝》,谁能说说这风筝是怎么制作的呢?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4—8自然段。
1.教师引述: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风筝带着我们的憧憬和希望。突然,发生了一件事,画出课文中的句子。
2.教师引导:此时,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请画出我们心情难受的句子。
3.交流,教师出示。
A.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一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B.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4.朗读这些句子。
5.教师引导:这些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6.学生汇报。
7.“小小的风筝,你寄托了孩子们多少欢乐,多少向往。”大家能读出这份情怀吗?
8.指导朗读。
三、谈感受
1.放风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很着急,你们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吗?
2.学生交流。
四、拓展练习
1.亲手制作风筝。
2.写一写制作风筝的过程。
五、布置作业
1.继续制作风筝,到公园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2.收集有关风筝资料、图片,互相交流。
3.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8
一、学习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盘古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四、课前准备:
①自制生字卡片。
②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③教学挂图。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①关于神话故事。
②“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
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③揭题:18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①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②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③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研读交流
①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②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
③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四、作业
1、复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①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②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二、指导写字
①学生自由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
②练习书写。写一遍生字,再抄一遍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三、朗读回味
①展示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读得最美。
②记忆读。看谁能记住一些优美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
四、练习复述
①同座练说。
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五、课后作业
1、把《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别人听。
2、写本课生字词各一行。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认认”,认识7个生字。
2.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4.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5.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将看到的事物写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列文虎克在观察中发现了显微镜和微生物,老人在观察中发现了商人的骆驼,那么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这节课让大家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观察告诉同学们。
二.板书:观察中的发现
三.分小组先汇报自己在观察总的发现。
四、小组派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五、建议将观察到的事物写成。
1.出示一、两则,指导格式。
2.口头,看看如何将观察到的事物写的具体。
3.试着将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继续写观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继续将看到的事物写成。学会修改自己的。
教学过程:
一、教师简述本周的基本情况。
1.格式正确与否。
2.观察的事物及发现是否有新意。
3.叙述是否较完整。
二、对典型作品进行评议
1.出示佳作。
·生读。
·生评。
·齐读。
2、比较差的。
·生自由读。
·生评。
·生改。
三、根据所学知识在学习小组内评改作品。
四、修改并抄正自己的。
五、作业
抄写改后的。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完成“我的发现”
1.回忆这学期学过的生字中有形近字的例子。
2.出示小黑板。
3.自由读,汇报带点字的特点。
4.指导识记这些字。
5.说说除了这些字以外,还有哪些字也有类似情况。
6.进行课堂练习巩固。
二、完成“日积月累”
1.出示小黑板。
2.学生各自借助拼音、字典将顺口溜读通。
3.指名或小组汇报读
4.归纳顺口溜的内容。
5.试着背诵顺口溜。
6.学生自由汇报课外积累的顺口溜。
7.出示人体挂图。
8.指名上前指出人体部位,根据指出标出器官的名称。
9.指导看图读、记名称。
10.指导识记生字。
11.指导书写。
三、作业
1.抄写“我的发现”词语。
2.背顺口溜。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背顺口溜。
二、谈话
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一定又查找了不少资料,让我们这节课来开开眼界,受到启发吧!
三、板书:观察与发明
四、展示资料
五、交流、谈谈这节课的感受,受到哪些启发。
六、
古今中外还有不少这样的故事,让我们通过日常阅读和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家和发明发现的故事。同时,自己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那么不远的将来,伟大的科学家就从我们在座的同学们诞生了!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0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俺”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俺”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3、激发同学保护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俺”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俺”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鸽子图;课文配乐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俺们继续学习《雪儿》,(课件展示雪儿在天空自由的飞翔)雪儿飞来了,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儿吗?
2、假如有一天,你们喜欢的雪儿受了伤。飞不起来了,你的心会怎么?
3、课文中的“俺”是怎样对待雪儿的呢?
(设计意图:激活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唤起爱心,促使他们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
二、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一)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味作者孤寂、向往春光的情感。
1、指名同学朗读这一段,通过数人朗读,比较优劣、询问感觉的操作步骤,让同学体验作者情感。
2、(问读得好同学)同学们都说你读得好,你读的时候,感觉到什么了?读的时候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设计意图:让同学在读中比较,增强自主阅读能力。)
(二)读课文2、3自然段
1、自由读第2、3自然段。“俺”和爸爸是怎样对待雪儿的?
边读边划出有关句子、重点词。
2、读后讨论交流。
(课件展示) “从此,俺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
让同学反复读。(自由读、齐读)
①“俺”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心里会怎样想呢?
②是啊,这句话不只要读出对雪儿的爱,还要读出作者对雪儿能早日展翅飞翔的盼望和自身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指名班级平时朗读的同学读)
③你们也想读得和他一样好吗?要想读得好,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注意表情。(师范读)
3、从爸爸那里,“俺”知道了什么?
4、雪儿如此勇敢、忠诚,是人们的好帮手,于是(引读)
谁能读好这一段呢?(指名读)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反复诵读,增强语言文字的形象感,同学更能专注地领悟课文语言表达的精当。读中感悟,读中想象,升华爱心。)
(三)读课文4—6自然段
1、“俺”的盼望终于实现了吗?指名读第4节
2、雪儿终于又能展翅飞翔了。(课件展翅飞翔的雪儿)雪儿的伤好了,你的心情如何?(高兴、激动)
3、文中的“俺”的心情和俺们一样,课文第4小节中哪一句话写出来了?谁能找出来?
4、集体练读。指名读。
5、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雪儿在蓝天中飞翔。
请听老师朗读第3句,你们边听边想象,雪儿在空中是怎么飞翔的?你觉得它飞得怎样?(引导同学在“托”、“划”、“美丽的弧线”等词上体会雪儿姿态的优美的飞姿)
6、雪儿飞得矫健有力、姿态优美,你们想和雪儿一起飞吗?让俺们随着轻快的音乐朗读第4小节,边读边和雪儿一起飞吧!
7、看到雪儿终于飞翔在蓝天,这时,你想对雪儿说些什么呢?
8、此时,飞翔在蓝天的雪儿,它的心情又如何呢?它会对照顾它,关心它的小姑娘说些什么呢?
9、当“俺”孤独寂寞的时候,是雪儿给俺带来了快乐。当雪儿翅膀受伤时,是“俺”挽救了它的生命,给了照顾。俺和雪儿相依相伴了这么久,俺们之间已发生了深厚的感情。现在要分别了,多么让人舍不得呀!请同学们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10、“俺”对雪儿依依不舍,雪儿飞走了,“俺”为什么还感到十分快慰呢?
11、齐读最后一节。
(设计意图:读中想象,从而体会人鸟情深。同学的审美情趣、情感态度等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
总结全文,兴趣练笔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文中的“俺”协助受伤的雪儿,让雪儿重新飞向蓝天的故事,在与雪儿相识相伴的日子里,俺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2、有自身喜爱的小动物吗?你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能把它写下来吗?(课件出示)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2
学习目标
1、 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英子的变化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课前准备
1、 展示屏。
2、 搜集一些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 一 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此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学习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学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2、 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3、 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4、 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变化
1、 屏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自由读,读后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屏显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内容:指读,读后让学生说说这时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忧郁“的意思。)
3、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和第四两个自然段。
4、 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呢?
引导学生提出: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呢?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可作为下一阶段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培养学生边读边疑边悟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29掌声
四、指导认字和写字
1、 屏显本课的生字。
2、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3、 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姿、势、吞、烈、普”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4、 学生练习写13个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五、拓展活动
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和谚语。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提问,明确阅读目标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
二、精读课文,自己释疑
1、 学生自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带着以上的问题自读自悟。
要求学生在文中勾勾画画,可以适当地写一点读书感受。
2、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提出讨论的要求:
分工明确:组长负责,确定代表小组发言的人。
人人参与:要求每一个人在小组内都发言。
3、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余成员可以补充。
学生发言的要领主要是认识掌声对英子的帮助,谈从两次掌声中体会到了什么。
4、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a.学生自己先练读。
b.然后展示朗读水平,可以进行赛读,挑战读。
学生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三、拓展延伸,加深认识
1、 屏显英子信的内容:“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a.学生齐读这段话。
b.联系全文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2、 生活中,你得到过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呢?你给别人掌声吗?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
3、 学了课文,又谈了那么多,还想对自己或别人说些什么呢?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29掌声
四、抄写词语
先读、记,再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交流搜集的名言,背诵积累
1、 你搜集到了哪些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呢?
2、 组织学生交流。
3、 让学生读读背背这些名言或谚语。
六、实践活动
假如你的一个好朋友考试考得不好,他很难过,请你写一两句鼓励他的话。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展开想象,指导朗读,体会我对雪儿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复习第一自然段。
2、过渡:我一个人在家是多么孤单,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这时,爸爸给我带回来一只鸽子。
3、看图。
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看,就是这只鸽子,它长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说)你们喜欢它吗?
可是在爸爸刚带回家的时候它没这么可爱,也没这么漂亮。那它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交流。
爸爸带回来一只怎么样的鸽子呀?(看图)
这只鸽子是怎么受伤了?
(2)如果你看到这只受了伤的鸽子,心里会怎么想?(生答)
“我”和爸爸也是这么想的,那他们是怎么样对待这只可怜的鸽子的呢?(请大家再读课文,用直线划出我和爸爸怎么对待鸽子的语句)(相机板书:同情洗澡敷药取名)
(3)想象: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结合实际生活,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4)经过我和爸爸的精心治疗,这只鸽子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再看图)
它变得雪白雪白的,所以“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 (引说)。
想象:看到这么美的雪儿,你想说什么?
我也越发喜爱它了,所以我疼爱地对它说--(出示“我”说的话,生读)
指导用疼爱的语气读好“我”的话。
(5)师生接读: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你们能给“飘飘悠悠”换个词语吗?(自由自在)
想象:看着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我”和雪儿会想些什么?
指导朗读:我们不仅要读出对雪儿的怜爱,还要读出我和雪儿对大自然的向往,还希望自己的伤势快点好起来!
(6)齐读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和雪儿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我还从爸爸那儿知道了关于雪儿的其它事情。我到底了解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下面一个自然段。
(1)学生自读。
(2)学生讨论。
雪儿是一只信鸽,它不怕任何艰难险阻,能飞越千山万水,忠诚地为人们传递信息,是“蓝天信使”,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我们应该真诚地保护它们,真诚地帮助它们。
(出示图片,并相机板书:盼望、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
(3)指导朗读。
3、指导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师述:雪儿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我更盼着雪儿的伤快点儿好起来。我的愿望能实现吗?当终于有一天,雪儿又能展开双翅飞起来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出示雪儿飞翔图)你会说些什么?
(2)文中的“我”的心情和我们一样,课文第四自然段哪一句话写出来了,请找出来。(板书:欢呼)
(3)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及时评议。(谁能将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4)师范读第3句,学生边听边闭上眼睛想像雪儿在空中是怎样飞翔的。
雪儿在空中是如何飞的?谁能表演给大家看看?
大家想和雪儿一起飞吗?全班一起边读边表演第四自然段。
(5)雪儿终于又能飞翔了,它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雪儿虽然能飞翔了,可它也十分舍不得离开。第五自然段中哪句话反映了此时雪儿的这种心情?请大家读读第五自然段。(第一句话)
“雪儿咕咕直叫”,它想对照顾它的小姑娘说些什么呢?
学生练习说话。
(6)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的雪儿就要走了,“我”的心里会怎样想?“我”会怎样说?
指导朗读,小结。
4、学习第六自然段。
引读,并出示句子,理解“快慰”一词。
指导朗读。
(三)总结,并指导背诵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文中的小姑娘是个怎样的孩子?
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哪一段最感人,你能把它记下来吗?(学生自由练背,指名试背。)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自学法、朗读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录音带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1.播放秋天下雨时的情景的课件。
2.引发情感:大家喜欢这秋天的雨吗?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文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优美的文字。
2.出示课文卡片,认读词语,纠正字音。
3.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4.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学习小组的同学听,互相正音。
三、质疑
1.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互相补充说明。
2.读词。
四、练习写字
1.学习写生字,交流学习方法。在写字时,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吗?
2.练习写生字。
3.抄写词语表中的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激发学生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师引述:金秋时节是丰收的季节,秋天踏着轻盈的脚步洋洋洒洒地来到我们中间。她不仅有着缤纷的色彩,还有着奇妙的声音,不信,你们听。
2.播放课件。(课文内容)
3.交流:秋天的雨声令人遐想。听到这雨声,你有什么感受吗?请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4.师:是啊,就如小朋友们所说的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们的是一首欢乐的歌。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文一齐欣赏这诗意的文章——秋天的雨。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完成填空题。
秋天的雨,是一把。
秋天的雨,有一盒。
秋天的雨,藏着。
秋天的雨,吹起。
2.指名口头回答。
3.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读一读,还可以进行背诵,然后对你同桌说说你喜欢这段的原因。
三.学生汇报,老师相机教学。
1.教学第二自然段。
(1).学生汇报。
(2).教师引导:课文描写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什么味道吗?
(3)指导朗读。
3.教学第四自然段。
A.学生汇报。
B.教师引导:如果你是秋雨,你准备给小动物带去什么?
C.教师:小动物们听到你们的话了吗?它们在干什么?
D.指名学生朗读。
4.教学第五自然段。
A.教师:秋天的雨带给我们什么呢?请全班同学读第五自然段。
B.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拓展活动
1.教师引述:同学们,看完这课文,你们喜欢秋天吗?形成子,你最想干什么呢?是画一幅画呢?还是写一首秋天的诗?
2.学生自由组合,动手创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喜欢的段落。
2.继续完成绘画或诗歌。
板书:
一把钥匙
一盒颜料丰收的歌
11.秋天的雨藏着气味欢乐的歌
吹起喇叭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5
一、学习目标:
①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③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学写14个生字。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学习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
②生字生词卡片。
③搜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资料及有关桥梁的资料。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①播放课件:昔日的洨河风光。
②谈话导入。
洨河两岸景色优美,可阻碍了两岸文化的交流、经济的发展,官府决定在这里建一座桥梁。造一座怎样的桥呢?官座决定向社会公开招标,石匠李春设计了被采用了。想知道李春的设计吗?读读课文就清楚了。
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讯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注意多读几遍。
②采用自读、同座互读的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③教师检查。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再让学生选读自己读得最好的语句和段落。
三、自主感悟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怎样的?
②汇报交流。
学生可用多种方式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
A、画一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
B、以李春的口吻介绍赵州桥的建筑特色。
C、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出赵州桥的主要特点。
③引导。
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④播放课件:赵州桥今日风貌。
四、识字学词
①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②给生字组词。认读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指导写字。
A、分类指导,教师范写并提示。
左右结构:部、横、跨、栏、设
上下结构:参、坚、案、贵
独体字:爪
b、学生写字。
C、学生写完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①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各两遍。
②搜集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①听写词语。
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赵州桥的特点。
二、朗读体验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②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扩展交流
展示课前搜集的桥的资料,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桥的特点。
四、
启发学生热爱劳动人民,从小学好本领,将来为建设祖国出力。
五、布置作业
1、有兴趣的,可完成课件选做题。
2、摘抄第三自然段生动的词句。
3、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4-01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9-08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06-17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二03-31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的教案04-18
语文A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船》教案05-02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02-24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04-29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雨》教案03-05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