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一课文《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通用12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一课文《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一课文《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1
【教学目的】
1.通过快速默读、提取信息与概述故事,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读斯科特等人面对失败与死亡的言行,理解“悲剧”、“伟大”的深刻内涵。
3.体会斯科特等人与厄运搏斗所表现出来的高尚心灵,树立挑战自然、挑战自我的探险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质疑解题(3分钟)
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传记小说,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感人的悲剧故事——《伟大的悲剧》。这篇《伟大的悲剧》选自茨威格的传记《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截取的是其中一篇《夺取南极的斗争》中最悲壮、最扣人心弦、最感人肺腑的部分。
2.教师出示问题:题目是编者后来加的,但实际上,这个标题并不是编者原创,它在文章中出现过,请找一找。
3.学生回答。
4.学生齐声朗读文章最后一段。
二、速读悲剧,概述故事(5分钟)
1.教师出示问题:本文讲述了怎样一个悲剧故事? 请大家速读课文,概述一下。屏显:
速读技巧:不出声,不指读,不回视 。
概括故事的方法:抓住叙述的六要素概括,力求言简义丰。
2.学生速读。
3.第一小组学生概述。
4.其余小组进行补充修正。
5.教师概括内容,并屏显:
斯科特一行于1912年1月18日继挪威人阿蒙森之后登上了南极极点。返回的途中,他们拖着“羸弱”的身子,“蹒跚”行进在“皑皑白雪”上,经过70多天的死命挣扎,当燃油与食物均已“告罄”时,终于被南极寒冷的`暴风雪“吞噬”,演绎了一场人类探险史上伟大的悲剧。
三、字词抽测(9分钟)
1.教师过渡:在这里,老师想提醒大家,叙述事件时,还可以巧妙地使用文中的重点词。现在我们进行字词的抽测,了解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程度。
2.进行抽测。
四、重点研读,理解悲剧(23分钟)
(一)浏览课文找“日记”(4分钟)
1.师出示问题:同学们,斯科特一行全体牺牲,长眠南极,只有凛冽的寒风和漫天的飞雪记得他们的故事。今天,我们读到的这篇文章,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日记,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象写成的。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引摘自斯科特日记的句子。
2.学生寻找,回答。
3.教师屏显。
(二)结合“日记”读文本(21分钟)
1.教师屏显第一处“日记”,第二小组学生朗读: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2.教师引导思考悲剧一:梦想破灭。屏显:
悲剧:梦想破灭
3.教师屏显第二处日记,第三小组学生朗读:
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4.教师引导思考,归纳:这是梦想破灭的失望、沮丧、痛苦的心情。
5.教师屏显第三处日记,并提出问题:品析句子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请大家把目光锁定在第 4、5、6自然段,看一看回去的路可怕在哪里,以及他们面临什么样的困难。
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
6.第四小组整理回答。
7.其余小组学生进行补充纠正。
8.教师归纳总结,屏显:
困难:路线不固定、精力缺乏、食物不足、燃料不足、天气恶劣
悲剧:生命威胁
9.教师屏显第四处日记,第五小组轮读:
再这样下去,是不行了。
上帝保佑呀! 我们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劳累了
我们的戏将要悲惨地结束。
惟愿上帝保佑我们吧!我们现在已很难期望人的帮助了。
9.教师出示问题:请同学们精读课文第 8、9、10段,找一找关于奥茨的细节描写,说一说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屏显:
细节就是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
请大家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细小环节及情节。
10.第五小组整理回答。
11.其他小组纠正补充。
12.教师归纳总结,屏显:
伟大:高贵品质
13.教师出示问题:其他的人物身上同样也闪
耀着人性的光辉。还有哪一些细节让你们感动呢?结合一个人物、一处细节、一种品质说一说。
14.小组轮答。
15.师生共同修正归纳。
16.学生齐读标题。
17.教师屏显第五处日记,第六小组一生朗读:
“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 ”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18.教师引导思考:“大家觉得这些英雄在生命结束的时候后悔过吗?仇恨过吗?这是为什么呢?
19.第六小组学生回答。
20.教师屏显南极站,总结全课:孩子们,英雄离我们远去了。他们不遗憾,我们就不悲伤。因为,“死亡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生命的升华”。这就是位于南极极点,海拔2900米,地理坐标为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阿蒙森-斯科特站。它以最先到达南极点的两位探险家的姓氏命名,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纪念。
初一课文《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2
一、导入方面
首先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美挑战者号升空爆炸》《玉树地震》视频,以此导入课堂学习,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建起了学生学习的情感基础。学生感受到在一场场悲剧面前,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但人类不断地抗争着、挑战着,学生也在这种激发之下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潜能。这一点我认为做得比较成功。
二、导学方面
本文教学难点之一是对主题的理解,一定有许多同学不理解悲剧的故事为什么蕴含着伟大,是不是矛盾了教师课前的导学很巧,“为什么作者茨威格没有为胜利者阿蒙档写传,却满怀深情的为失败者斯科特再现这悲情的一幕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这样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抓住文章的文眼悲剧和伟大,要求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理解虽为失败者,但他们身上的精神伟大。我认为这样指导,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了知识和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三、长文短教
文本较长,教学用1课时,难度大,即使让学生进行预习,但是真正操作起来难度仍然很大。过去每一篇课文,在整体感知环节,总是先让学生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复述内容。只要让学生抓住“人物、事件”这两个基本的内容,也就知道了课文所讲的内容。可是这篇课文长达八九页,学生如何能把握好课文的主要内容成了一个难点。
授课教师很好的进行了长文短教,采用快速默读的'方式将文中的主要信息提炼出来,通过形象的路线图的方式,让学生直观、迅速的把握主要情节,这应该是本节课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内容理解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品味细节,以细节作为突破口,抓住文题“悲剧”“伟大”,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南极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伟大的人类精神,再次很好的体现了长文短教的教学思路,。
四、注重教学的整合
通过“追随探险者悲剧”“畅谈探险者伟大”“感悟探险者伟大的悲剧”“心中的英雄精神永恒”“悲中大爱伟大的英雄”的环节,逐层深入,步步升华,将感知、研读、探究、迁移、拓展、升华,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体现了一个完整的,流畅的教学流程。
五、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体现上,突出亮点
从让学生话说身边的英雄起,到教师出示感动中国人物,再到关注日本大地震,激发我们的民族精神,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很好的实现了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六、以生为本,进行“有效教学”
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贯穿整节课。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自主讨论并发言,学生有了许多出乎人意料的发言,说明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思想情感已经进入了课文情节,效果不错,很好地完成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课堂一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总体来说,本节课采用通过形象的路线图的方式,以细节作为突破口,既有了长文的整体感知,又有了细节突破,注重教学的有机整合,这样的教学我觉得降低了难度,学生学起来不会感到太困难。在教学上确实有了很多的突破,很多亮点。
从课堂效果来说是非常不错的。在长文该如何教方面,给了教师们一个很好的示范,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如该教师在做的反思中所说,平日教学中应更加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以上是我对该教师对本文处理方面的一点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立志于“有效教学”“生本课堂”的探索。
初一课文《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3
一、教材依据:
《伟大的悲剧》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记叙的是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展开了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后,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出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二、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
本单元要紧紧围绕“探险”这一中心话题来设计教学,希望能在学生内心深处埋下“上下求索”的种子,树立“敢于冒险,乐于探索”的意识,而每篇文章又具有独立的价值,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有效地拓展深化以及对文本的解读走向深入《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我们准备借助这类文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单元目标就设定为:
1、理解文章内容,激起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乐于探究的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必要时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2、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知识,提高对这类文章的阅读能力
(二)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人物传记。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是任何一个阅读此文的人都会感触良深的。所以,教学此文,舍弃什么,都不应舍弃这一点。在教学中,要努力通过朗读品味文章语言,透过人物具体的语言、行动,揣摩人物的心理,感受人物的精神,深入地理解文题中“伟大”的含义。要做好这一点,我觉得采用重点语句圈点批注的方法,比只是让学生口头说效果会更好,印象会更深,而且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会有所帮助。
(三)教材分析:
本文位置在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一篇传记的节选,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历尽艰辛即将到达南极点时,却发现对手挪威的阿蒙森队已捷足先登,只好从南极绝望而归,最终悲壮覆没的故事文中处处闪耀着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祖国和事业献身的精神及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并颂扬了斯科特诚信的绅士风度和勇于承认失败的优秀品质本文题材生动,情节引人入胜,主题令人深思,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读来令人感动,也让我们敬佩。
学习时要通过快速阅读梳理故事发生的整个经过和结果,把握以时间为序的写作顺序,即理清故事情节;重点是通过细读文中一些令人激动难忘的细节来理解:为什么说斯科特他们是失败的英雄,为什么这场悲剧被冠以“伟大”二字,即品味文中动人的细节,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是还要通过理解、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去感悟这一出悲剧中所包含的人类崇高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四)学情分析:
学习本文的学生,是十三四的青少年,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探险的文章恰恰能够满足孩子们这样的心理,同时,我所执教班级的学生大部分知识面较宽,他们思维活跃,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对待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他们对探险为主题的故事很感兴趣,然而这一时期的孩子又是懵懂的,他们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追求中成功与失败的含义,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准备按照“课前预习到课堂交流——深入解读文本——领悟精神内涵——升华情感——拓展延伸”等过程来进行,以期实现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掌握字词、理清故事情节,概括内容要点
2、过程方法:通过品味语言,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看待成败的人生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评价: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树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4、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重点:
1、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2、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
五、教学难点:
1、联系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旨,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六、教学准备:
1、文章篇幅较长,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预习
2、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图片导入
1、PPT:展示南极图片,教师简介:世界最南的站——美国阿蒙森—斯科特站,1957年1月23日建于南极点,海拔2900米。以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位著名探险家阿蒙森、斯科特的姓氏命名。在1911年底,挪威的阿蒙森和英国的斯科特就在这白雪皑皑的.南极上。而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不为胜利的阿蒙森作传,却为斯科特一行作传这是为什么呢?现在我们一起走进《伟大的悲剧》。
2、作者介绍:茨威格,探险南极展开角逐,角逐的结果斯科特一行失败告终,最后英雄的体魄留在这位出生于奥地利的犹太作家为人正直高洁,一生著作颇丰。起初,他以写诗和翻译作品作为步入文坛的“敲门砖”,一俟进入到小说领域,他那过人的文学天赋就立刻光芒夺目。同样使他蜚声文坛的传记作品更是其创作生涯中高矗的里程碑。他曾经为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司汤达、弗洛伊德等许多著名人士作传。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的性格。
《伟大的悲剧》是茨威格以斯科特为首的英国南极探险队所作的一篇传记。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学习和研究这篇传记作品,我们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启迪和收获。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完成表格。
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
(三)品味文章,研读语段
“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
1、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你认为斯科特一行的南极探险“悲”在哪些方面?(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要求学生以文中的语句为依据)
明确:失败之悲:“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证之悲:“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死亡之悲:“艾文斯精神失常,死了。”“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2、这些“悲”中包含了哪些含义?(学生分小组交流,教师与学生交流)
明确:事业失败的悲伤,替人作证的悲哀,生命死亡的悲壮,世人悼念的悲痛……
3、斯科特一行人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里?(要以文中的具体事件为依据)
明确:
(1)斯科特接受了为他人作证的任务: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信,能勇敢地承认自己的失败。体现了他人格的高尚。
(2)威尔逊博士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对于科学研究的执着精神,英雄的气概。
(3)奥茨在暴风雪之夜离开营地:不愿拖累同伴,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
(4)三个人在帐篷里骄傲地等待死神的来临:勇敢无畏的牺牲精神,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之情。
(5)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记日记:无私的爱。在生命的最后一息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
(6)英国国王跪下悼念这几位英雄: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侧面表现斯科特一行人的伟大。
(四)品味语言,妙谈体会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学生讨论)
(明确)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明确)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斯科特和伙伴们万分痛苦、沮丧的心情。
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
(明确)斯科特受英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动,其人格才显得无比高尚,赢得人们的尊敬。
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人留下了话。(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明确)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之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念。虽是美好的,却是无法实现的,所以说是”海市蜃楼”,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5、一个人虽然在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品德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句话在全文中可作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八、结语
师:一篇好的文章会影响人的一生,同样一堂好课也会在学生的心中久久回荡,我们的课堂应该帮助学生架起通往那些闪烁着人类精神光芒的文章的桥梁,和学生一起去享受那精神的盛宴,去与那伟大的灵魂碰撞出耀眼的思维火花,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帮他们刻下永不磨灭的印记。这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平时教学过程中矢志不渝的理想。
初一课文《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并说出它的作用。
2、体会、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
3.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
2.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幻灯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南极地图图片及南极风光图,引入探险故事,导入课题。
二、简单认识作者
三、整体感知全文
1.请用一个词概括读完全文后的感受。(如:感动、敬佩……)
2.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注意点明时间、人物、地点、事件。
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五人在从南极返回途中不不幸遇难。
3.理清故事情节
奔向南极点→带信返程→一个个牺牲
(充满希望)
(沮丧)
(悲壮)
四、深入探究
1.分小组分别讨论以下问题:
①斯科特探险队返程之行面临哪些困难?
②文中的“悲”,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③文章所渲染的“悲”,是悲哀还是悲壮?请用悲壮的语气试读这句话。
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④斯科特一行体现了哪些伟大精神。
2.讨论后请各组派代表金明确答案
3.教师明确答案
①线路固定、精力缺乏、寒气逼人、燃料太少……
②失败之悲、作证之悲、死亡之悲、世人之悲
③死的.是他们的肉体,但他们的精神却是伟大的,所以是悲壮而不是悲哀。
④勇于探索、勇于献身、诚信守约、集体主义、无私爱心……
4.找出作者对整个事件的评价,全班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话,分析本段的含意及作用。
斯科特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心灵是高尚的。
一切高尚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
这句话是主旨句,起点题作用。
5.全班讨论: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真正意义在于什么?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五、精彩语句品味
请朗读你认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六、思维扩展
1.展示三幅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悲剧的图片,并引用美国前总统里根的一段话来评论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2.全班朗读里根的这段话。
3.说说你对英雄的认识。
联系实际,说说你所知道的英雄人物及相关事件,这些人或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七、总结全文,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送学生两句话,鼓励学生正确面对失败。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八、课外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学了本文后的感受。
2.阅读推荐书目:
《鲁宾逊漂流记》--笛福《英》
《老人与海》---海明威《美》
板书(见课件幻灯片)
初一课文《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理解课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探险队员身上表现出来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体会探险队员身上表现出来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
挖掘探险队员身上表现出来的高尚品德。
教学方法
结合语境、结合中心法
学习方法
质疑、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里有雪域冰山,有南极冰川,有深不见底的冰窟,有平均最低 -88.3℃气温,有过每秒92.5米的风速。
这里也有过这样一群人,曾经在这里留下过他们的足迹。
这里是南极。
这里是故事发生的地方。
上节课我们已经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现在来回顾一下课文内容。
1912年,英国人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到达时间为1月18日,但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他们仅仅比 瑞典人阿蒙森迟了一个月,只好沮丧地踏上归途,在途中与暴风雪搏斗2个多月后,在恶劣的气候下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二、自主探究 、合作答疑
默读课文,划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和有疑难的句子
1、文中哪些语句、情节、事件或细节深深地打动了你?并说一说,这些情节为什么会打动你? 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示例1: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体现出威尔逊博士对工作的认真、严谨,对探险事业的热爱,对死亡的无惧。)
示例2:“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真正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一行:“为他人作证”体现出他们具有诚实守信、高洁的品质。英国人普通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信、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2、合作答疑
在我们的阅读中,那些语句理解上有疑难?把你标示出的有疑难的语句,进行小组讨论答疑,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来共同讨论交流。
示例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表达斯科特角逐失败后极度沮丧、痛苦的心情,同时也反衬他追求标准之高。
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这个观点。)
示例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国旗为什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真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表现出斯科特内心的沮丧、失落。)
示例3:“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指美好的往事,以及他对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
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无法实现的。这样比喻更加突出了悲剧给人心灵的冲击。)
示例4:“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这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斯科特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心灵变得无比高尚,他们的失败是“伟大的悲剧” 。
这句话是主旨句,起点题作用。)
三、说话练习
作者把斯科特一行的壮举称为“伟大的悲剧”,“伟大”体现在那几个方面?“悲”又体现在在哪几个方面?
(一)“悲”体现在:
失败之悲
死亡之悲
作证之悲
世人之悲
(二)“伟大”体现在:
精神品质
1.坚毅,勇敢,执著,坦然面对死亡,热爱自己的事业并有为事业献身的英雄气概。
2.诚实守信,有绅士风度。
3.有强烈的团队精神。
4.对国家、对人民、对亲人的无私的爱。
“伟大”还体现在:
有意义的事业
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四、体验反思 课后练笔
斯科特等人为人类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学习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伟 大 的 悲 剧
探险事业的执着追求 死亡之悲
集体主义精神 失败之悲
诚实、守信、勇敢 作证之悲
对祖国、亲人、朋友的爱 世人之悲
初一课文《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对英雄的赞颂之情。
2、理清情节,品读体味重要语句。
3、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以及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故事情节,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结合重要语句,体会“悲剧”中蕴涵的“伟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本文生字词较多,要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对内容的把握同桌互查,并写一篇小作文《初看斯科特一行五人》。尽量让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一些资料,拓宽学习空间。
2、教师课前播放关于南极恶劣天气或人类南极探险的录像资料,让学生对南极有进一步的了解,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教学设计:
本文篇幅虽长,但可读性很强,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好材料。同时在快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进而把握课文内容。另外,课文中有许多非常感人的细节,茨威格在笔端饱含的深情正是通过这些细节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隆重推出《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同学们,这本传记文学,有人翻过吗?(如有生读过,让他(或她)列一列,作者为哪些人物作传记)大文豪托尔斯泰、歌德、陀思妥耶夫斯基、美国总统威尔逊,十月革命列宁等等,都是人类历史上叱咤风云的风流人物,茨威格为这些成功者,胜利者尽情作了歌功颂德!(出示PPT1)但是,对其中唯一的一位失败者,茨威格更是笔端饱含深情地为之树碑立传。他是谁?《南极探险的斗争》中的斯科特!为什么作者对失败者斯科特表达崇高的赞誉?同学们从课文《伟大的悲剧》(PPT)中,可以寻找到震撼人心的答案!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默读,抢答有关问题(PPT),理清故事情节,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同时勾画出令你感动的细节两三处(为合作研读准备)。
2、抢答后,一句话概括,先小组交流,再抽号(学号)、推举各一人全班发言,之后PPT。
三、合作研读
剖题入手,研读课文。
1、课文题目“伟大的悲剧”。大家知道,悲剧就是以悲惨结局结尾的故事,那么,文中的“悲剧”之所以“悲”,体现在斯科特一行南极之行的哪些方面呢?
学生小组交流,组长发言,组员补充。教师归纳(PPT)。
(1)失败之悲
“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2)作证之悲
“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3)死亡之悲
A.埃文斯精神失常,死了。
B.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C.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4)世人之悲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2002年,安妮公主登上南极,悼念斯科特他们南极探险90周年。)
2、这四“悲”,你们认为是“悲哀”还是“悲壮”呢?为什么?
悲壮。因为虽然他们上演了一幕“悲剧”,但作者同样认为他们是“伟大的”。
3、“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人看。”遭到毁灭的,仅仅是斯科特一行的肉体、生命,而他们的精神却是“有价值的”,是“伟大的.”。所以文章充满了悲壮的情感。那么大家讨论一下,从文中找出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之处,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分组讨论。组长发言,组员补充。朗读,或组长或组员或全员,或全班。教师归纳(PPT)、
A.事业伟大:要第一个到达南极点,这是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
B.精神伟大: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C.人格伟大:为对手作证,有令人敬佩绅士风度和伟大胸怀。
D.态度伟大: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还在进行科学观察。
E.情感伟大:生命的最后一息惦记的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祖国和人民。
……
4、从内容和情节的分析中,同学们体会到了“悲剧”何以“伟大”的实质,把握了两者的之间的内在的联系。如果用文中语句来表达,你看可以用哪句?所以,这句话就全文来说,有什么作用?这句话,如果用自己语言,生动表述一下,可以怎样表述呢?
“伟大”和“悲剧”并不矛盾。因为斯科特他们虽然在探险中牺牲了,虽然他们有失败之悲、作证之悲、死亡之悲、世人之悲。但这“悲剧”中,他们始终扮演者英雄的角色,在这“悲”中正展示了它们“伟大”的魅力所在。所以,这是一场“伟大的悲剧”!
5、课堂小结,先生后师,再PPT。
作者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这个悲剧,这蕴含着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他们的精神让所有的人仰慕,给后人精神上的鼓舞。这就是作者为失败者树碑立传的原因!
四、体验反思
斯科特等人为人类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学习了这篇传记文学,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教师可以从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启发学生。
五、作业布置
1、小作文:《再看斯科特一行五人》。
2、推荐阅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初一课文《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品味意味深长的语句。
3.学会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4.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征服大自然的坚强意志。
5.激起探索未知世界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6.关注自然,关注人类。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难点】
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教法学法】
快速默读,重点朗读,品味文中的细节;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放视频录像导入:
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展示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近百年来无数探险者在南极留下他们的足迹,他们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自己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英国人斯科特就是值得我们缅怀的一位探险家。南极点科学实验站的名称“阿蒙森---斯科特站”就是最好的见证。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根据斯科特当年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想象,饱含感情地描述了他们的这次失败之旅。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这些英雄再次体验这悲壮之旅吧。
二、作者简介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有游历。在法国结识罗曼罗兰、罗丹等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其间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928年,结识高尔基。1938年,流亡英国,加入英国国籍。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方面。作品有《三位大师》等。
三、整体感知文本
1.跳读课文思考: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提示学生: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方面来概括)(这时可以给学生出示斯科特等人的行走路线图)。
学生讨论明确:本文讲述了1912年斯科特一行5人,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不幸遇难的事件。
2.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读完文章后的感受或心情。比如:震撼、钦佩、崇敬等。
3.关于“悲剧”的理解
师:所有队员全部遇难,怪不得作者称这次探险为“悲剧”,那么这次探险只是因为这样的结局被称为悲剧吗?本文的悲剧之所以悲,体现在斯科特探险队之行的哪几个方面?(让学生默读课文,并和同桌谈论这个问题)
生如果不能找出其他的悲剧因素,老师稍作启发: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生命自然是最有价值的,除了生命,还有什么是有价值的呢?
生找文中各种悲剧因素,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交流、提醒注意细节。(适时引导假如只死一个人是不是悲剧;假如没人死但是失败而归是不是悲剧;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世人们对他们的离去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从而引导学生说出:失败之悲、作证之悲、死亡之悲、世人之悲。
师:同学们把悲剧之悲挖掘得很好,概括起来就有四悲:(展示)失败之悲、作证之悲、死亡之悲、世人之悲。这里的悲,你们认为是悲哀还是悲壮?(悲壮)师:对,因为虽然他们上演了一幕悲剧,但作者也认为他们是伟大的。
4.关于“伟大”的理解
师:同学们对“悲剧“的解读可以说很深刻了,那么作者为什么称这样的悲剧为“伟大的悲剧”呢?你认为哪些地方体现了“伟大”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
历尽艰辛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失败者对他完成的业绩作证,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公正无私、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勇于探索和顽强进取的精神)
奥茨越来越走不动,为了不拖累同伴,选择了自我牺牲,独自走向暴风雪迎接死亡(强烈的自我献身精神和以集体为重的高尚人格)
三个“疲惫、羸弱”之人爬进各自的睡袋,等待死亡的到来,却不哀叹自己遭遇的种种困难。(献身事业)
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僵,笔从手中滑下来为止。(热爱事业、执着、拼搏的精神)
师总结:同学们分析得很好,伟大的精神实质在于勇于探索、勇于牺牲、团结友爱和挑战自由,这也昭示了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真正意义: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四、课堂小结
我们应该记住英雄们的名字,让他们成为我们心里的一个路标,一盏明灯,引导我们也能够为人类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甚至是生命!
这里,我想再引用美国前总统里根为悼念“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遇难而发表的电视讲话里的一段话,来表达我们对英雄们的敬仰和哀悼: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我们所能尽力做到的就是记住他们的名字!
茨威格《伟大的悲剧》,在我们的心里雕刻并矗立起了五位英雄的形象,他们的名字是:斯科特威尔逊奥茨埃文斯鲍尔斯(投影显示)
师:请大家一起来读,让这些英雄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吧!
生:(齐)斯科特,威尔逊,奥茨,埃文斯,鲍尔斯!
播放歌曲《真心英雄》
每个人都不免要经历失败的煎熬和痛苦,但无论什么情况下,请记住这句话: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小组内互相复述最令你感动的情节。
2.读了这篇文章,或许你对英雄对成败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在你的心中,到底谁是真正的英雄;在生活中,我们怎样看待成败?请以《真心英雄》为题写下你的认识和感受。
【板书设计】
21伟大的悲剧
斯科特、鲍尔斯、威尔逊、埃文斯、奥茨
1、勇于探险、为事业献身的精神
2、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3、坚毅、执着
4、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5、无私的爱
初一课文《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8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过程方法: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1、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
2、教学过程中我想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难点:
1、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
2、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
一、了解作者:
二、了解南极:
1、地理位置的南极
2、自然环境下的南极
三、字词
(你都认识了吗?)
四、理解“悲剧”的含义(注意概括要素)
1.课文《伟大的悲剧》就记录了南极探险史上最为悲壮的篇章。请快速阅读课文,列出课文所写的主要事件和发生的时间。(尽量用一句话概括每件事)
2.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3.同学讲述完之后,请同学们用简单的话谈谈看完故事后的感受?
4.斯科特一行南极之行的悲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五、理解“伟大”的含义:
1.文中的哪些语言细节描述让你感受强烈?为什么?
2、所以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写道:“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这两句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同学们所选取的语句都能引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那么我们怎么去理解作者所说的“伟大“呢?
4.作者为什么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而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
六、收获:
这篇文章有什么优点值得你学习借鉴的地方?
七、拓展:
联系实际,说说你所知道的“伟大的悲剧式”的人物或事件,这些人或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初一课文《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9
设计思路
首先,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快速默读课文(在十分钟内默读完)紧抓课文的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的能力。其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让学生围绕选题自由选点品析,并运用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第三,重点朗读体现主旨和充满情感的句段,让学生直接与作品对话,激发学生主体感受,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第四,发散思维的有效训练,多侧面地探究主旨,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力求使他们的思维有所拓展和创新。
教学时数
两课时。
预设目标
1、收取信息,概括要点,梳理故事发生的整个过程。把握文章中的典型环境、典型人物。
2、学习积累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
3、感悟南极探险队员所折射的人文精神,理解南极探险的悲剧意义。
教法学法
默读法、朗读法、复述法、竞赛法、讨论法、质疑法、问答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根据需要选有关资料。
2、准备幻灯片。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南极资料。
2、预习课文,使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略读全文
l、默读课文,十分钟内读完。
2、按时间顺序,勾画关键时间词。
3、按人物故事,勾画文中关键人物。
二、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2段(1912年1月16日至1月18日)斯科特一行五人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
第二部分3—13段(1月18日至3月29日)斯科特一行在归途中遇到不可逾越的困难,最后一个个悲哀地死去。
第三部分14—16段(10月29日至11月12日)基地伙伴寻找英雄的遗体遗物,强调了他们尽管失败了,但却是一个时代的伟大悲剧。
三、复述课文
1、他们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
明确:恶劣的气候、没有食物、没有热能、心理压力、全靠脚行……
2、文章中较详细地描写了哪些探险队员牺牲的情况?你想到了些什么?
明确:较详细地记叙了埃文斯、奥茨、其他三人的牺牲情景。学生想到的可能有:人的勇敢和脆弱;探险意味着冒险……
四、积累词语
1、抄写词语
坚持不懈夜不能眠精疲力竭闷闷不乐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洋洋得意怏怏不乐姗姗来迟忧心忡忡
疲惫不堪畏缩不前鲁莽大胆念念有词精打细算
2、用下列的词语造句:
1、风餐露宿
2、语无伦次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上节课,同学们略读了课文,了解了本文的故事情节,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二、回顾课文
我们就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抢答竞赛。(收集有价值的信息,体验文中所描述的特定环境,了解特定环境下的人物。)
1、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是哪一天到达南极点的?
2、谁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时,还拖着十六公斤重的岩石?
3、他们中间谁最先死去?
4、奥茨是怎样走向死亡的?
5、谁的日记一直写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6、你能说出最后死去的三名探险队员的姓名吗?
7、五名探险队员悲壮覆灭是与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到来分不开的,请从文中找出描写了南极恶劣气候的句子。[幻灯]
(1)荒无人烟的白色雪原上,……
(2)但是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
(3)这里的自然界是冷酷无情的,千万年来积聚的力量能使它像精灵似的召唤来寒冷、冰冻、飞雪、风暴——
(4)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
(5)天气变得愈来愈恶劣,冬季比平常来得更早。
(6)冰冷的黑夜,周围是呼啸不停的暴风雪,……
(7)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
(8)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
三、品读课文,多角度与作品对话
1、请同学们选择你感受最深的细节,有感情地朗读,品读中再现英雄的形象,走入他们的心灵,感受作者的挚情。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简析这一细节给你带来怎样的体会与感受。
3、以班为单位,分细节进行交流。
(1)学生选择情节。
(2)学生选择朗读方式。
(3)小组代表阐述体会与感受,其他同学补充。
(4)老师点拨,归纳。
学生可能选择的细节有:
(1)斯科特接受为胜利者阿蒙森作证的任务。
(2)威尔逊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仍拖着十六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3)奥茨独自走向死亡。
(4)斯科特极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四个细节的选择,学生因感受不同,顺序是随机的,应按学生所提供的顺序来赏析,不应拘泥。但每个部分的探讨应深入。在归纳的过程中对学生所谈的环境恶劣、命运悲惨及探险家的精神高尚、伟大进行板书,提升学生对主题的`认识。)
四、质疑讨论,品味意味深长的语句
1、学生速读课文。
2、学生提出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
4、以班为单位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2)“于是决定不再迈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这里为什么用“骄傲”一词?
(3)作者为什么不去给胜利者写书,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作传呢?
(4)奥茨走向死亡时其他人为什么不去阻拦他呢?奥茨为什么把选择死亡轻描淡写为“我到外面走走”呢?
(5)斯科特为什么要把“妻子”改为遗孀呢?
(6)斯科特他们为什么要为竞争对手阿蒙森作证呢?
(在品读的过程中,学生随时都可能质疑,许多问题可能教师不曾预设,应该随时解决。两个环节不应生硬脱节)
5、齐读最后一段。
6、总结。
五、深入评说,多侧面探究主旨
1、根据课文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怎样看待失败?请分组讨论。
2、例证[幻灯]
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海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探索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悲壮。成功者拥有了一切,但这些伟大的失败者也应有他们的位置。你所知道的伟大悲剧又有哪些呢?
(1)1986年,世界上第一个漂流长江,探索长江的中国探险家尧茂书,在金沙江上游翻船身亡。但万里长江自古无人漂流的历史从此结束。
(2)1996年,徒步走中国的上海探险家余纯顺,在温度高达70度的戈壁沙漠中一去不返。但他400万字的日记和一万余张照片给后人留下珍贵的资料。
(3)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是1986年的“挑战者”号的悲剧再次上演。但依然激励着人类对太空进行探索。
总结: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禀承他们伟大的精神去探索人类未知领域。
六、作业设计二选一
1、分组整理积累有关名言警句。如:失败与成功;征服自然与挑战自我;理解“悲剧”……
2、以组为单位办一份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手抄报或电子报,报名自拟。
初一课文《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10
一、导入
导入一:
有关南极的视频导入
师:这是南极,曾是一块神秘的大陆,吸引着众多的探险者来到这里。
1910年6月1日,英国人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1月,他们在埃尔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征服南极点……请同学们设想一下,他们此行结果如何?
生可能的回答:成功、失败,要求学生简单陈述理由。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美好的祝愿或担心,随斯科特他们一起踏上南极探险的旅程。
导入二:
聊天对话
同学们,你喜欢探险吗?为什么?
生可能回答喜欢、因为有趣、好玩,也可能说不喜欢,因为有危险等。
师:这是我们想象中的探险,下面请同学们跟随斯科特经历一次真正的探险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梗概。
三、研读
承上面学生的概述
1、关于“悲剧”的理解
师:所有队员全部遇难,怪不得作者称这次探险为“悲剧”,那么这次探险只是因为这样的结局被称为悲剧吗?
生如果不能找出其他的悲剧因素,老师稍做启发: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生命自然是最有价值的,除了生命,还有什么是有价值的.呢?
生找文中各种悲剧因素,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交流、提醒注意细节。(适时引导假如只死一个人是不是悲剧、
假如没人死但是失败而归是不是悲剧)
2、关于“伟大”的理解
师:概括我们所说的内容,这次探险中包含了:死亡悲剧、失望悲剧、见证者悲剧……等,同学们对“悲剧“的解读可以说很深刻了,那么作者为什么成这样的悲剧为“伟大的悲剧”呢?(或“面对这样的悲剧,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你认为哪些地方体现了“伟大”呢?(伟大之处究竟是在于何处)
请你找出来,分析一下,并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
生分析朗读、老师参与
师:同学们对课文的深刻理解,一定要让茨威格因为知己了。他不选成功者来赞美,却满怀深情礼赞这些失败的英雄,正是要赞美他们勇于探索、勇于献身的精神、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正是这样一些精神,是人类永恒的动力、精神的源泉。另外老师还读出了茨威格关注的不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引起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这是一个伟大作家的价值取向,关注人物的心灵。
四、悟读
是啊,这一幕伟大的悲剧令我们深深的震撼,也给我们留下了长长的思考,同学们从中受到了哪些启迪呢?可以联系自己生活来谈谈吗?
师生交流(学生说启发估计太空,一定要提醒他们去寻找生活中的一些例子 )
比如借用鲁迅的那个“不耻最后”。跑3000米,最后一名,但坚持跑完。这就是伟大的悲剧
师生各用一句话总结
初一课文《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11
一、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品味故事的生动性。
2.合作交流,感悟语言的潜在美。
3.探究主题,体验情感的震撼力。
二、设计思路:
1.预习就是自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阅读,它不仅仅是为了字词,更主要的是对故事的整体感知。----自主中有方法
2.比较文本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语言,能利用文本外的资源加深理解,填补阅读文本时的“浅”意识,从而突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合作中讲深度
3.拓展阅读是为了学生在情感体验上得到升华,加强学生思想的深度,达到体验情感的震撼力。----探究中求完善
三、自主阅读预习题:
1.找出最容易读错的字3----5个,并注上拼音。
找出最难理解的词2个,查出意思。
2.故事中最精彩的片段、最有含义的句子、最让你感动的人物各一个,可与同学交流。
3.与原著进行比较,选择一处加以辨析。
四、教学流程模块:
(一)在情景中走进文本:音乐渲染、图片展示(略读)
在《泰坦尼克号》主题曲乐中,慢慢展现南极景观图片,滚动式出现阿蒙森、斯科特的个人资料介绍,以及作者简介和两条南极探险线路图。
(二)在交流中感知文本:交谈切入、由浅入深(粗读)
1.从《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的名言入手:“我之所以这样称呼这种时刻,是因为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人类暂时的黑夜。”
2.黑夜中出现了哪五颗星辰?特别醒目。
3.感受南极的'环境,领略行进的艰难,选择语段朗读。
(三)在感悟中解读文本:讲述故事、精读语段(精读)
1.讲述最感人的故事。
2.边听边思考,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
3.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体现环境恶劣的?读相关段落(第七节)。
理解“销蚀”----学生动手查词典,在比较领悟中解读词语。
4.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体悟人物精神品质。出示文章第十节:
a.齐读文段。
b.用一句话概括内容。
c.从词句的感悟中领会人物的精神境界。“战栗”、“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为什么?
5.从文章中找出最让人感动的语句加以细细体会:结合“研讨与练习二”进行,着重讨论“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初一课文《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2.品味关键语句,感受英雄的高尚品质。
3.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
2.品味关键语句,感受英雄们的高尚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阅有关南极探险的资料,制作课件让学生对南极有进一步的了解。
学生提前预习生字词并熟读课文,掌握大体内容。
学生也可以查阅资料拓宽学习空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第四单元主要的话题是“探险”,今天我们要探险的第一站是南极。
南极,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学生自由回答)
极地、寒冷、终年的冰雪、冰山、暴风雪……因为人类无法在那儿生存所以又很神秘(我们先来看几幅南极的图片以及对它的气候介绍)
正因为它的美丽、神秘,所以吸引着许多的探险者去征服它
(介绍人类去南极探险的情况)
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只科考队伍是——挪威人阿蒙森率领的队伍和英国人斯科特率领的队伍,为了纪念他们设立在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那么当时是怎样的情况,为什么两支队伍会一前一后的来到南极呢?(看图片了解背景)
一 、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2.六分钟快速默读课文(读完四人交流)
3.概括文章大意
明确:斯科特一行五人满怀希望来到南极点却悲哀的发现阿蒙森已经提前到达了,所以他们只好垂头丧气的踏上归途,结果因为恶劣的天气,最后一个个悲哀的死去。
(第一个是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第二个是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英雄一样的走向死亡;最后三个人爬进各自的睡袋等待死亡的到来。)
4.谈谈读后的最大感受
5.思考:①为什么茨威格不给胜利者阿蒙森立传,却选择失败者悲壮的一幕?
②茨威格在这篇传记中表现出了什么感情?
明确:①失败者他们的悲剧经历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斯科特他们在失败的过程中更加表现出了他们高尚的灵魂。鲁迅曾说过“悲剧是把人类最美好的愿望毁灭给人看”所以悲剧会给人精神上的震撼与启迪。
教师点拨:茨威格这位伟大的作家,他没有看到成功者的风光而是关注了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的精神启迪,给斯科特立传意义更大。
②对英雄的无比的崇敬和赞美。
二 、研读赏析
文章的感人之处在于一些重点的片断和细节,学生朗读课文重点片断,深入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1.把给你震撼最大、印象最深的地方找出来,说一说是什么震撼了你?(先读一读,四人交流,全班交流)
2.总结一下从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那些崇高的优秀的`品质
明确:诚信,体现出他高尚的人格
坚毅、超人的勇气、英雄气概
勇于探索的精神、对事业的执著(为了事业献身)
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
无私的爱(对祖国、对朋友、同伴、亲人……,怀着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世界)
3.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谈《伟大的悲剧》,“伟大”指什么?“悲剧”指什么?
明确:伟大:指斯科特一行人的高贵的品质、高尚的人格
悲剧:他们在归途中全部遇难
他们在比赛中失败了,而且要为胜利者作证
三 、拓展延伸
斯科特他们为什么要去探险呢?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明确:认识自然、探索人类未知世界(为科学做出贡献)、挑战人类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小结:人人都要找到一种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方式,而斯科特选择的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这样一个悲壮的结局。想一想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联系实际讨论。
希望这些英雄的事迹可以真正震撼大家的心灵,洗涤我们的灵魂。
你有自己心目中所敬佩的英雄吗?谈一谈他的事迹。
四 、布置作业
查阅有关斯科特南极探险的资料,写一篇读书笔记
课后记:
对于这篇文章的教授我主要抓住的是对文章细节内容的品读,通过学生的品读来感受斯科特等五人的高尚人格,体味他们的悲剧色彩,使学生的心灵也受到洗涤和震荡。
我想本节课的教授还应该重点再突出一些,在研读赏析的时候抓住斯科特等人的诚信、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自我牺牲的精神来进行联系实际的深入思考。
因为现代的学生比较自私,团结的意识比较差,在集体中更不愿意进行一点自我牺牲,而且受到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常常失掉诚信这一做人的基本原则。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这些思想观念的渗透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体现语文人文色彩的重要方面。
【初一课文《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初一语文《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通用02-18
《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01-18
《伟大的悲剧》语文教学设计(精选25篇)06-07
伟大的悲剧语文教学反思03-16
七年级语文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03-23
伟大的悲剧语文教学反思8篇03-20
伟大的悲剧语文教学反思(6篇)03-16
伟大的悲剧语文教学反思6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