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4-09-20 10:55:23 维泽 七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试题,试题是学校或各主办方考核某种知识才能的标准。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好试题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1

  一、 积累与运用(29分)

  1.卷面书写(3分)

  请把下面的文字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正确规范,整洁美观。

  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

  2.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 确(záo) 笑(shàn) 泥(nìng) 兀穷年(wù)

  B. 痛(chì)默(qiè) 祷(qǐ) 人声沸(dǐng)

  C. 哽(yàn) 蝉(tuì) 可(hàn) 义愤填(yīng)

  D. 救(jì) 妒(jí) 环(yè) 为人知(xiān)

  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B )(2分)

  A.菜畦 狂斓 骊歌 迥乎不同 B.叮嘱 逼狭 磐石 鞠躬尽瘁

  C.踌躇 崎岖 屏嶂 荒草萋萋 D.澎湃 怪诞 污秽 一泄万里

  4.下面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无误的—项是( D ) (2分)

  A. 假日里小丽随家长到海边旅游,海上波涛汹涌,岸边桑树呈碧,这沧海桑田的美景让她流连忘返。

  B.现在的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着手段之隐蔽,伎俩之巧妙,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C.初夏时节,拥有着美丽传说的凤凰山花团锦簇,树荣草盛,令游客们得意忘形

  D.一个人如果想出类拔萃,就必须勇于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必须正视求学路上的挫折。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分)

  A.“六一”节,许多年轻人因为已经长大,也玩起了滚铁环等传统游戏,以此怀念童年。

  B.深深眷恋家乡南京的朱先生,在网上听到歌曲《锦上南京》,留下了亲切美好的印象。

  C.经过讨论,学校团委会做出了同意李华等五位同学加入共青团。

  D.端午节前夕,许多商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节日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

  A. 所谓“以人为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顺应民心,而不是修正民心。

  B. 我们今天谈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

  C. 这所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大,全校只有五六百名学生。

  D. 别人没想到的事,你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事,你做到了。

  7、以下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全文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B.《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乐府双璧” 即指《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这两首艺术价值极高的诗歌。

  C. 《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创作的短篇小说,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形象和感人至深的爱国志士形象。

  D.《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它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8.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4分)

  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

  “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聊不起的!”

  有一次我偷偷的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

  ①这段文字选自《童年》,作者是高尔基。(2分)

  ②结合小说内容,概括文中的外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她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答:外祖母善良慈祥,聪明能干,胸怀宽大。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阿廖沙,使他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对困苦的生活。

  9.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4分)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消费力不断攀升,中国迅速崛起了大批奢侈品消费群。对此,某班开展以“勤俭节约,理性消费”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活动任务。

  ①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材料,请根据材料概括中国人奢侈品消费的主要特点。(2分)

  2012 年中国奢侈品总消费额 460 亿美元,其中国外消费 271 亿美元,国内消费 189 亿美元,而 2005 年中国国内奢侈品销售额才 20 亿美元。

  2013 年春节期间,中国人在境外的奢侈品消费总额达到 85 亿美元,中国人的消费占到了欧洲奢侈品市场同期销售总量的 65%。

  2014 年中国内地奢侈品销售量比上一年增长 7%。 而中国消费者在境外的奢侈品消费支出增长高达31%,60%的奢侈品是在境外购买的。

  答:中国人奢侈品消费增长迅速,数额巨大,境外购买奢侈品现象尤其突出。

  ②在你班上存在着同学间相互攀比的现象。作为班长,面对家境一般,羡慕他人拥有名牌,内心有些自卑的小杰,你该如何来劝说呢?(1分)

  答:示例:小杰,生活普通一点没什么不好,物质的富裕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精神的富足更值得我们去追求,内心的自信更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意近即可)

  ③班上准备办一期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板报。请将下面的话补充完整,作为板报的部分内容。要求:句式对称,语意连贯。(21分)

  奢侈是民族衰弱的祸端,节俭是国家强盛的支柱

  10、古诗文默写(6分)

  ①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 (吴均《山中杂诗》)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人情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韦应物《滁州西涧》)

  ⑤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⑥《木兰诗》中用对偶和互文的修辞,十分精确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二、阅读理解(41分)

  (一)阅读《江南逢李龟年》,完成第11~12题。(6分)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1.有入说,诗歌第四句中“落花时节”的含义,一语“三”关,你认为有哪“三”层意思? (3分)

  答:自然的景色;国家的衰败;作者自己和艺人(李龟年)的颠沛流离。

  12.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二)阅读文言文《口技》,完成13—15题。(9分)

  口技(节选)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2分)

  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夹杂) ② 不能其一处也 (说出)

  ③几欲先(跑) ④百千犬吠(狗叫)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答: (直到这时,)客人们的心情才稍微放松了一些,渐渐坐正了身子。

  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答: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

  15.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B )(3分)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三)阅读下面的科技作品,完成 16~18题。(9分)

  恐惧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情绪

  ①什么是恐惧?恐惧就是对于外部发生的危险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有时,这种反应更近乎一种本能,例如遭遇到火灾、泥石流等危机时本能地逃跑,或是被人迎面打来一拳时本能地架起手臂防御,等等。这些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不过,如果保护过了头,我们就会变成厚厚盔甲下的“套中人”——过度、非理性、持续地害怕某种物体、现象、活动或场合,并夸大可能的危险,那就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②人们一般把常见的恐惧症分成四种:动物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患有动物恐惧症的人见到一些动物的影像、图片,或看到关于动物的逼真文字描述,都会感到恐惧并想要逃避,甚至伴有强烈的生理症状,如心悸、胸闷、出汗、透气困难等。场所恐惧症主要是对封闭空间的恐惧,并且会因为无法逃离而感到担心、害怕,如处于影剧院、地铁,尤其是电梯中,感到憋闷、呼吸困难、恐慌。密集恐惧症是对排列密集的较小物体害怕或觉得恶心,例如密密麻麻的虫卵、蜂巢、淋浴喷头的出水小孔,甚至草莓,等等。社交恐惧症大多存在于青少年,主要表现是对学校环境的恐惧,因升学、转学或者更换班级而焦虑等。

  ③恐惧自何而来?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源自于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可能受到环境中长期暗示的影响,也可能仅仅由某个单纯事件所导致,甚至还有些恐惧要归结到生物进化上去。例如,在某些惧怕蛇的人群里,有些人一生中甚至都未见过真正的蛇,但他们不由自主地就会对蛇产生恐惧,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人类的这种恐惧心理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早期的灵长类动物为了生存,在险象环生的丛林里面必须提高警惕,小心防范,一旦看到威胁生命的动物靠近(比如毒蛇、蝎子、毒蜘蛛等等),就会恐惧逃窜。长期的记忆被储存下来,恐惧心理由此而生。

  ④如何克服恐惧心理呢?一般说来,对恐惧的东西了解越多,莫名的恐惧感就有可能越少。动物学家不怕和蛇、蜘蛛等动物接触,在高楼表演杂技或修筑高楼的建筑工人不会恐高,尽管他们日常工作时就要面对这些危险,但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他们已经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并了解到遭遇危险应如何自我救助,因此能够泰然处之。所以,若想要摆脱你对某一事物的恐惧,就从积累知识并充分了解那件事物本身开始吧!

  (选自《博物》 2012年第4期,有改动)

  1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3分)

  A.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所以恐惧心越重越好。

  B.常见的恐惧症有动物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

  C.人类对蛇的恐惧心理有可能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D.对恐惧的事物了解越多,莫名的恐惧感就有可能越少。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做法是把四个选项的内容分别还原到原文,然后进行一一验证。第①段中有“如果保护过了头……那就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一句,据此可判断“恐惧心越重越好”说法欠妥。B、C、D三项分别能在③④⑤段中找到原句。

  17.第②段“场所恐惧症主要是对封闭空间的恐惧”一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3分)

  答:不能去掉。把 “主要”去掉就变成了场所恐惧症的表现只有“对封闭空间的恐惧”一个,和原句表意有差别。

  18.请结合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3分)

  【链接材料】电闪雷鸣时,我们很多人会感觉到强烈的恐惧,甚至会出现心悸、抽搐、身体蜷缩等症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雷电恐惧症”。

  雷电恐惧症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怎样才能减少或消除对雷电的恐惧?

  答:可能源自雷电对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可能受到环境中长期暗示的影响,也可能仅仅由某个单纯事件所导致,甚至还有些恐惧要归结到生物进化上去。减少或消除对雷电的恐惧,需要学习雷电的常识,了解避雷有关知识,多听多看雷电这方面的声响和影片等。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链接所给材料并结合原文探究信息的能力。所给材料说明的是“雷电恐惧症”的表现,其产生的原因可以运用原文第③段说明的知识进行解释,即“可能源自于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可能受到环境中长期暗示的影响,也可能仅仅由某个单纯事件所导致,甚至还有些恐惧要归结到生物进化上去”。解答第(2)题,联系第④段中的“通过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经,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一句可知,掌握雷电的常识、了解避雷有关知识是关键。

  (四)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完成第19~24题。(17分)

  丑 红 薯

  王玉红

  ①从未见过如此丑陋的红薯,所以当我看到婆婆把它提进厨房,就在心里做好了扔掉它的准备。婆婆说,别看这些红薯样子丑,可甜了呢!

  ②那红薯是真丑,远远望去,就像一块儿土坷垃,灰不拉几的,它身上横七竖八爬满了深深的裂纹,没有裂纹的地方也粗糙得像一只布满老茧的手。这可怎么吃呢?左看右看,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可是婆婆说它可甜了,一个“甜”字诱惑着我,让我耐下心来认真地把它削了皮,它这才像一块儿真正的红薯了,把它和那些买来的漂亮红薯放在一块儿蒸熟。还别说,就是不一样,蒸熟的丑红薯吃起来更加香甜糯口。

  ③我问婆婆,这些红薯怎么长成这个样子呢?婆婆说,种红薯那块地是最赖的,在半坡,还是红土地,地里总是有捡不完的大大小小的料礓石,那些红薯在地底下遇到了这些坚硬的石块,只能避让着,就长成那样了。那要是把它种在最好的地里,说不定它会更好吃呢?我说。婆婆摇了摇头:红薯呀,只有种在最赖的地里才能这么好吃呢。我恍然大悟。

  ④记得父母种地时,大块儿的肥沃田地往往留给小麦,半坡开的小片荒地则总是非红薯莫属。种小麦的田,精耕细耙,一个大点儿的土块也要敲碎,还要上足氮磷肥。种红薯的地,很少犁耙,也很少上肥料。一场春雨过后,在地里刨上一个个小坑,红薯就在里面安家了。待红薯苗成活后,锄个两遍,没多久,翠绿翠绿的红薯秧就把田地罩得严严实实,一阵风过,红薯叶摇曳生姿,还真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风韵呢。可这时,母亲却要把这些已经蜿蜒得长长的还生了须根的红薯秧重新给翻扯起来,甚至于猪没啥吃了,到红薯地里一阵刀光剑影,杀一篮子红薯叶,就是猪草了。为什么呢?我问。母亲说,这都是为了让红薯把所有的劲儿都用在地下的根茎上。翻过的红薯叶,有的背面朝上,在阳光下泛着白白的光,像极了河水中的鱼白肚,几天过后,又去看,红薯叶竟又恢复了往日的模样。霜降过后,红薯叶变得枯黄稀落,根部露出一个个微微隆起的小土丘来,土丘下面就是红薯了。

  ⑤丑红薯生长在贫瘠的土地里,极少的养分,极少的水分,使他们地面的秧叶没有那么茂盛,坚硬的土质又让它们的根茎长不了太大,于是他们把吸收进体内的阳光和微薄的养分全部化作甜蜜贮存在小小的根茎里;土层下的小石块儿使它们处处碰壁,也使他们学会了怎样生存;历经刀光剑影和撕扯的疼痛以及风霜的折磨,再经过一番水与火的洗礼,丑红薯终于变得营养丰富,香甜可口。那些肥地里的红薯,因为土质好,肥水足,所以秧子好,块儿大,圆滑,但是水分也大,远远没有丑红薯营养高味道美。

  ⑥日子总是疙疙瘩瘩,吃起来却是甜甜蜜蜜。这是一个诗人笔下的红薯。当我听到这两句诗时,会意地笑了。一个人,只有经历风雨才能成熟;一个人的人生,只有尝遍千辛万苦才会精彩。生活像块儿丑红薯,虽然一颗心被疙疙瘩瘩的日子磨砺得粗糙不已,布满了裂纹,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正是这一串串疙疙瘩瘩的日子,才串起了一个甜甜蜜蜜的人生。

  (选自《洛阳晚报》 2012年10月31日)

  19.【词语理解】丑红薯的“丑”表现在哪里?它为什么会那样“丑”呢?(2分)

  答:外表丑陋,像块土坷垃,灰不拉几,外表粗糙,并且布满了裂纹。那样丑的原因是种红薯那块地是最赖的,在半坡,还是红土地,地里总是有捡不完的大大小小的料礓石,那些红薯在地底下遇到了这些坚硬的石块,只能避让着,就长成那样了。

  20. 【分析特点】丑红薯虽丑,但非常香甜可口,原因是什么?(2分)

  答:缺少养分和水分,使他们地面的秧叶没有那么茂盛,坚硬的土质又让它们的根茎长不了太大,土层下的小石块儿使丑红薯学会了生存,于是他们把吸收进体内的阳光和微薄的养分全部化作甜蜜贮存在小小的根茎里,丑红薯终于变得营养丰富,香甜可口。

  21. 【探究内容】文中说“我恍然大悟”,作者悟到了什么?(3)

  答:忽然明白了过去父母把红薯只种在半坡小荒地上、也不精耕细作、而且翻扯秧苗,甚至割些红薯叶喂猪的原因。

  22. 【句子理解】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一阵风过,红薯叶摇曳生姿,还真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风韵呢。

  答:这里引用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来形容红薯叶的繁茂翠绿,增添了文章的诗意。

  ②历经刀光剑影和撕扯的疼痛以及风霜的折磨,再经过一番水与火的洗礼,丑红薯终于变得营养丰富,香甜可口。

  答:用拟人的手法,将红薯的生长过程说成是经历刀光剑影和风霜的折磨,以及经过水与火的洗礼,生动形象的突出了丑红薯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变得香甜可口。

  23. 【领悟主旨】文章结尾句“生活像块儿丑红薯,虽然一颗心被疙疙瘩瘩的日子磨砺得粗糙不已,布满了裂纹,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正是这一串串疙疙瘩瘩的日子,才串起了一个甜甜蜜蜜的人生。”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4分)

  答:结构上:总结全文,点明题目。(2分)内容上:升华主旨,阐明一个人,只有经历风雨才能成熟,一个人的人生,只有尝遍千辛万苦才会精彩。(2分)

  24【拓展迁移】学习本篇文章,请你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一个能够引发人启迪的事物,写出你的启发。(50字以内)(3分)

  答:言之有理即可

  三、作 文(50分)

  在你的生活中,你曾遇到过怎样的眼神?留在你记忆深处的眼神,又怎样触动你的心?请以“ 的眼神”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

  2、主题鲜明,写出真情实感;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字数不少于500字,字迹工整清晰。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在下面方格中,请用正楷字抄写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3分)

  2.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第1、2题。(4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zhù mǎn( )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 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 、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pú fú( )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1)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2分)

  zhù mǎn( ) pú fú( )

  (2)根据语境,在划线处填上适当的词语。(2分)

  夏正当____之间,正是一个 ____、生命交替的旺季。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有一个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听不得悲惨的故事。

  B.他说活很幽默,经常说得人们贻笑大方

  C.鸿蒙时期大自然移山倒海造就山川风景的情景总使我遐想不已

  D.雏鸟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更喜欢它了。

  4.下列各句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B.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我知道今天卫生委员安排谁打扫教室?

  5.下列选项是与例句使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A.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B.于小刚长得像他爸爸,高个,圆脸。

  C.一年之季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D.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6.填空(4分)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③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出时序交替,暗示时光匆匆逝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同学们知道吗?我们其实生活在一个语文的世界里。无论是读书看报与人聊天,还是听相声、看电视、逛商场,只要留心观察,随时注意语言现象,总会碰到与语文有关的问题。生活有多宽广,语文的世界就有多大;生活有多精彩,语文的世界就有多丰富。各种文学作品,春联、广告、店名、流行语等,都是语文世界的一个部分。今天我班将举行《生活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选择参加其中的一个组,并完成相应的任务。(6分)

  (1)公益广告集锦组 (2)新新词汇组

  (3)精彩短消息集锦组 (4)精彩店名举隅组

  (5)对联集锦组 (6)校园流行语收集组

  (7)口语方言荟萃组 (8)网络语言荟萃组

  (9)校园标语创作组 (10)错别字门诊组

  ①你参加的是 组,你认为你们的行动计划应该是: 。(3分)

  ②成果汇报时,你代表你们小组致开场白,你这样说: 。(3分)

  二、浅层次阅读(35分)

  (一)阅读节选自《理想》的文段回答问题。(5分)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8.对第一节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理想可以促使人不断进取,处顺境,不自满;处逆境,不消沉。

  B.理想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追求目标。

  C.由追求温饱到追求文明,由追求安定到追求繁荣,都是人们的理想,一句话,理想就是对进步的追求。

  D.从饥寒到温饱,到文明,从离乱到安定,到繁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规律。

  9.选段中第一节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三节说: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可见理想的重要。你能结合具体的人物事例来谈谈这一点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17分)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巨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1.找出甲段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2分)

  12.解释下列甲、乙段中字。(3分)

  省( ) 故( ) 诲( )

  之( ) 子( ) 顾( )

  13.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一旦而马价十倍。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15.乙段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春》(13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赛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_________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______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吸朋引伴地_______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________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6.依次填入上文横线上最恰当的词是( )(2分)

  A.夹 架 展示 呼应 B.有 放 显示 附和 C.混 安 卖弄 应和 D.含 置 亮出 对应

  17.给上文每段分别加上一个小标题,依次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8.与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描绘的画面最相似的诗句是( )(2分)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19.文段从多个感观角度来描写春风。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了_____(任选2)的修辞手法,从____觉写了春风的______,另外文段还从嗅觉写了春风的_____,从_____觉写了春风的和悦。(4分)

  20.作者描写春雨时,既正面描写了雨的形态,又通过雨中景物进行侧面描写,请举出五种雨中的景物,并结合词句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三、深层次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12分)

  时而温柔娴静,时而却又粗犷豪放,时而显得缠绵婉约,时而又那样的深沉素雅。这就是你──我喜爱的雨。

  我爱雨,我尤其爱听雨。[甲]

  春雨是文静的小姑娘,悄无声息地抛洒。诗圣杜甫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这样的春夜里,你什么事也不必做,只需要捧一杯香茗,呷一口香茶,闭上眼睛──脑海里有这样一幅画:大地是一张好大的宣纸,春雨是一支饱蘸了绿的笔,只需轻轻一点,那绿便晕开去,晕开去伴着雨点落地,禾苗出土的滋滋声,一曲清雅的春江花月夜便在你的心头响起。

  夏天的雨可没有那样的好脾气,他像一个顽皮的孩子,趁你不注意,他就一路蹦跳着、嬉戏着、吵闹着下来了,他噼里啪啦地在一切能敲响的东西上敲起来,然后咚咚地落在你的窗玻璃上,好像在提醒你:注意,一首精彩昂扬的摇滚已经开始啦!然后再用心去听吧,你就会听到一串串美妙的旋律。为了把演出场地照亮,他还时不时地邀闪电来凑凑热闹。那一瞬间,黑夜如白昼,你会看到成千上万的演奏家有条不紊地弹奏着各自的音符。还没等回过味来,一个接一个的闷雷又从远处滚来,赶来倾听这最杰出的乐章。一整个夏夜,你便可以和肥梅碧梧翠竹一道陶醉在这惊心动魄的音符里。第二天,说不定你会依稀记得:昨夜风疏雨骤,雨声滴碎荷花声。

  秋,历来被人们誉为金秋;秋风,被人们誉为金风。那,我就把秋雨称为金雨吧。在听着金雨的时候,一切都变得沉默了、安静了。如果说金秋是一副色彩凝重的油画,那金雨便是具有魅力的背景。现在,我听着金色的雨声,我仿佛听到了一个个新生命的啼哭,听到了庆祝丰收的锣鼓。在金雨中,农民丰收了玉米,老师丰收了希望,而我们呢?我们又丰收了什么?

  冬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冷酷无情的,而冬雨却是温和敦厚的。他不慌不忙地飘落,融化着积雪残冰;他不紧不慢地下落,洗刷着尘埃污垢;他不疾不徐地降落,准备着春的到来。你听听窗外冬雨的声音,分明是春的前奏。你怡然进入梦乡后,冬雨就会在屋檐下留给你一个梦呓:春天快到了!

  [乙]倾听了这些精灵带给你的天籁之音,你便会拥有一个最纯真的、最美妙的心灵。

  [丙]朋友,爱上听雨吧!尽情地享受她带给你的无穷乐趣。

  21.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____________。

  22.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怡然:________________。

  23.请根据第1段内容概括出各个季节的雨的特点。(4分)

  春雨:_____________。夏雨:______________。

  秋雨:______________。冬雨:_____________。

  24.请结合文段分析第3段引用杜甫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2分)________。

  25.这就是四季的雨,这就是雨的声音是原文中的一句话,请给这句话选出恰当的位置。(2分)( )

  A.[甲] B.[乙] C.[丙]

  26.融情于景是写景抒情散文常用的写作手法,本文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雨的不同韵味,抒发了作者对雨的什么感情?(2分)

  四、写作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没有一颗心生来就喜欢孤独,所以我们需要朋友。我年轻的朋友,谁是你最好的朋友呢?是和你形影不离的那个同学吧?但,也许恰是你的竞争对手?也许竟是你的童心老爸?也许是你满架的好书、外婆家中的酸枣树?或许,你沉入音乐海洋便沉醉不知归路?

  题目:我最好的朋友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23分

  1.(3分)略。

  2.(1)贮满 匍匐 (2)春华秋实 承前启后(4分)

  3.B(4分)

  4.B

  5.D

  6.①谁家新燕啄春泥 ②山光悦鸟性 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7.①行动计划可以参考第二单元的漫游语文世界 ②(2分)要求:A.紧扣自己参加的小组内容(1分) B.语言流畅,有文采(3分)二35分

  8.D

  9.比喻 排比 反复

  10.可自由发挥,答案可多样。如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

  11.(2分)女-汝,你;知- 智, 智慧。

  12.(3分)省(反省)、故(旧知识)、诲( 教诲,教给)、之(它,代骏马)、子(您)、顾( 回头看)。

  13.(6分)①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②温习旧知识从中懂得新的道理,就可以成为老师了。③这匹马的价钱立刻就涨了十倍。

  14.(3分)人要不畏艰险环境,在困境中要能坚强不屈。

  15.(3分)我们不可盲目崇拜权威,更要注重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取得直接经验。(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也可)

  16.c

  17.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18.c

  19.引用比喻 拟人(任选2)的修辞手法,从触觉写了春风的柔和,另外文段还从嗅觉写了春风的芳香,从听觉写了春风的和悦。

  20.五种景物:树草 灯 房 人,由安静而和平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静默这样的词句可以看出其中蕴含了作者喜爱 、欢悦、 满足的感情。

  21.听雨或听雨的乐趣

  22.安适、愉快的样子。

  23.春雨:温柔娴静。夏雨:粗犷豪放秋雨:缠绵婉约。冬雨:深沉素雅。

  24.既写出了春雨温柔娴静、悄无声息的特点,又增添文采,富有诗情画意

  25.B

  26.喜爱,赞美

  27.作文。从内容、语言、结构、书写四个方面分五类评分。一类4550分,47分浮动;二类3844分,41分浮动;三类3037分,34分浮动;四类2129分,25分浮动;五类20分以下。

  说明:主观题意思对即酌情给分。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竞赛试题答案04-10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06-26

七年级语文测试题及答案05-25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06-13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05-13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评价试题及答案07-01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06-08

高三语文练习试题及答案06-09

初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04-24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