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6 08:41:37 智聪 七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 1

  【教学重点】

  1、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

  2、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领略本文的语言美。

  4、体会在写景中抒情的写法。

  5、领略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步骤】

  一、入境,导入新课

  一提到春天,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春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象,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有无数的文人描绘过春天,歌颂过春天。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朱自清的春的世界。

  二、听读,感知全文

  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准确的读出生字的读音。二是让学生说说本文描绘了春天的哪些画面,并通过教师引导概括出春天的'三个特点。并及时引导学生欣赏春天的美丽,感受春天的活力,启迪学生奋发向上。

  环节一:阅读与欣赏 出示多媒体课件,请学生欣赏配乐朗读。

  环节二:扫障大比拼 让学生准确的读出屏幕上生字的读音。可以补充纠正。

  环节三:看谁说的准 作者向我们描绘了春天的哪些画面呢?

  学生回答:春花,春草,春风,春天的人等。

  提问:春天有这么多景物可写,为什么偏偏要写这些景物呢?

  明确:因为这些景物都能表现出春天的特点。

  提问:你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吗?

  明确:新 力 美

  三、品读,赏析语言

  让学生品味作品语言的准确生动,清新优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走上讲台,可使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充分的表现自己。

  环节四:请你当老师

  你认为本文写春天写得最好的句子和段落有哪些呢?四人一组,互相说说好的理由。

  四、熟读,当堂背诵

  如此美的句子和段落,应该让学生当堂来背诵。可以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和注意力。

  环节五:背诵不示弱 三分钟背诵比赛

  五、衔接,延展课文

  朱自清的散文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引导学生从课文之外寻找春天的足迹。

  环节六:开拓者行动

  你想当作家,请你用文章来赞美春天;你想当音乐家,请你用歌声来歌颂春天;你想当画家,请你用画笔来描绘春天……

  自由准备,成果展示。

  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⑵ 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

  ⑴ 揣摩欣赏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⑵ 掌握课文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的写作特点。

  ⑶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3、德育目标:

  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诵读;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

  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

  本文是篇美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声情并茂的涵咏中创设欣赏氛围,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2、点拨法:

  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情感,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3、课堂讨论·评述·借鉴:

  如在讨论、评述课文精彩片断的基础上,借鉴语言表达技巧。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打印好的“春草图”“春雨图”“迎春图”的讲义资料、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本节课在充分诵读感知的基础上,揣摩品析精彩词句,体味文章朴实隽永的语言美。理清盼春──绘春──颂春的行文思路。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课件展示冬春对比动态画面,以《蓝色多瑙河》作背景音乐。)

  同学们,正如圆舞曲之王施特劳斯的经典名曲《蓝色多瑙河》所表达的,人们在饱受了寒冷的严冬之后对春天到来的企盼、欢悦,春天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个明媚艳丽、鸟语花香的季节概念,更是有着感知和生命的歌咏对象,许多名句广为传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以声写春,表达喜爱之情;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则以色写春,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则描写了春游踏青的乐趣。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在尽享诗情画意中去探访作者是怎样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图的。(板书文题)

  二、根据背景材料,感知朱自清及其散文创作

  投影:

  这是一个普通的中学国文教员的永恒记忆: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三日,走出家门,就看见一群小学生在争着抢着地看一张当天的报纸,其中一个惊慌地喊道:“老师,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昨天死了!”看到孩子们那种怆惶悲戚的神情,不禁无言地流下泪来。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人。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他的散文秀丽朴素、真挚质朴、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引》(郁达夫)

  “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发他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林非)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此时创作风格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三、感知朴实隽永的语言美

  1、学生自由认知阅读,要求读准字音。

  投影显示:

  ⑴ 正音正字:(查阅字词典,注意辨识)

  ⑵ 释义:(结合注解,理解词义)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朗润泽。

  卖弄:炫耀。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舒活:舒展,活动。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宛转:同“婉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2、感知阅读,要求读得顺口、流畅。请班里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1~2名范读,教师作朗读指导。

  本文是篇贮满着“诗意”的散文,描绘了春回大地、诗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赞美春天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行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节奏感强,朗读时采用的基本语调是轻盈的,各部分因内容不同可有所变化,表达盼春天到来的欣喜的感情,可用欣喜愉悦的语调;表达作者对春喜爱欣赏的感情,应用轻松明快的语调朗读;表达作者对春天赞美之情,应用高昂的语调。朗读的情感要到位,把自己的身心融汇到课文的情景氛围中。

  针对朗读的情形,作简短的点评。

  3、放多媒体课件的配套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循声朗读,进入情景,欣赏如诗如画的春景。

  ⑴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本文语言的形式特点,选请小组代表陈述,教师可作如下归结:

  文中句式以短句为主,短句节奏明快,适合描写春天的旋律;运用大量叠字,如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大量运用轻声、儿化,轻盈优美;排比句和“了”字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味和节奏感。

  ⑵ 请同学们浏览文章,找出文中用了哪些优美、贴切的词、句,比喻、拟人来描写景物,你最喜欢哪些?谈谈看法,进而可仿例造句。

  学生可能提出的例句有:

  ①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教师可设置情景让学生充分想像:假如你就是一株小草,经历了漫长寒冬,当你刚从有些松软的土地里苏醒过来,你会做些什么?

  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吗?(教师归结:“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教师提示: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强调朗读,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②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请仿照这个句式造一个句子。

  比如:

  蝴蝶满天飞:五彩的,绚丽的,缤纷的,聚集在空中,像姑娘,像花朵,还羞答答的。

  “野花散在草丛里”的“散”,是否可以改成“开”呢?说出你的.理由。

  ③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卖弄”解释为“炫耀”,含贬义。在本句中还可以这样理解吗?为什么?

  ④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句中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感觉?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

  如果将“不错的”句改为平实说法“不错的,春风是十分柔和的”,表达效果你认为会有什么区别?

  四、感知课文思路流向,理清层次

  1、提问:由阅读提示得知,本文是篇绘写江南春景的散文,请同学们采用跳读的方式找出课文哪些语段是描绘春景的?

  学生回答。

  明确:课文的2~7语段。其中第2段是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是以下5个语段具体描绘的背景。依次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可称之为“春之五图”。(板书加粗词)

  2、提问:请同学们轻声诵读第1段,体会其中两个“着”、两个“了”动态助词在语气上的柔和亲切的感觉,思考它和文章主体绘春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学生交流。

  明确:叠用“盼望着”是运用反复手法,生动地表达出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则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喜春的感情。(教师适机补充拟人手法的常识:把物当作人来写,作用在于使事物人格化,具有人一样的思想感情)写盼春,为全文定下了活泼、轻快的抒情基调,创设诗一样的氛围,是绘春的依托。(板书加粗词)

  3、朗读8~10段,思考这样的结尾与描绘景物时所表露的情感有何联系?

  学生讨论。

  明确:三个形象化的比喻各自成段,是按照喻体由出生──美丽──健康的成长顺序排列的,强调春天的“新”“美”“力”(适机补充比喻的有关常识)。作者在完美地制作了春天的画卷后,纵情地对春天予以赞美。颂春,着墨于意。(板书加粗词)

  小结:文章以盼春落笔,中间以绘春续笔,结尾以颂春收笔,这是本文的思路。

  五、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

  1、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⑴ 呼朋引伴( )

  A、指引

  B、牵引

  C、引申

  D、招引

  ⑵ 欣欣然张开了眼( )

  A、然而

  B、的样子

  C、这样

  D、对

  ⑶ 一年之计在于春( )

  A、计算

  B、主意计谋

  C、打算

  D、策略

  ⑷ 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

  A、声音相呼应

  B、依照别人的样子做

  C、和谐

  D、和悦

  2、没有使用两种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参考答案〗

  1、⑴ D ⑵ B ⑶ C ⑷ A

  2、C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1~5段,鼓励全文背诵。

  2、试就春花图、春风图描写的顺序、角度、方法、语言进行品味赏析。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析春花图、春风图,选点突破,掌握课文写景特点。

  〖教学步骤〗

  一、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

  1、听写生字词。

  2、集体背诵1~5段。

  3、请语感较好的同学作背诵表演。

  二、诵读赏析“春花图”

  1、集体诵读。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⑴ 朱自清先生细笔细绘,把现实生活中的春花移到笔下,一幅春花图气息浓郁、春意盎然,读来仿佛使人置身于烂漫春花的美景中,哪些语句突出了春花开得热烈、色彩美丽、味道怡人?

  ⑵ 绘写春花,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说说表达效果是怎样的?

  ⑶ “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是写野花之多吗?

  ⑷ 这段文字的立体感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⑸ 试举出本段中选词准确精当的例子,你能尽可能多地举出一字传神的诗文事例吗?

  针对同学们的讨论和推举代表的回答情况,教师适时引导、点评、明确:

  ⑴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

  ⑵ 拟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形象地写出了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放的花态;比喻、排比:“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为鲜明,具体生动;用花下的蜜蜂、蝴蝶,反衬花多、花艳、花香。

  ⑶ 这是用“眼睛”“星星”作比,写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的明丽色彩。

  ⑷ 首先,这一段的行文由树上到花下到遍地很有层次;其次,这段文字注意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由与前后照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们相映衬。

  ⑸ 如“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可用“叫”同义替换,但“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体现不出沸腾喧嚣的热闹景象。作者着一“闹”字,除了声响外,还有沸腾的热闹景象,内涵丰富,境界全出。

  一字传神的佳话,同学们会举出唐代苦吟诗人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故事,再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两个黄鹂鸣翠柳”“踏花归来马蹄香”“天街小雨润如酥”“处处闻啼鸟”等。

  3、模仿本段立体写景的手法,以“冬日雪景”为情景口头描述片断,尽可能地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

  三、诵读赏析“春风图”

  1、教师范读。

  2、无疑,在草、花、风、雨的景致中,风因其无形、无味、无色是最难绘写的,而朱自清先生却以他细腻的观察静心体悟,抒写的和谐优美、有情有感,请问: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是如何尽显其妙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南宋志南和尚“吹面不寒杨柳风”,又以“母亲的手”打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宛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

  3、学生集体诵读。

  四、合作解读“春草图”“春雨图”“迎春图”

  把打印好的以上三幅画图的讲义资料分发给3个学习小组长。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结合讲义资料合作探究选定的画图的写景特点。然后小组长到讲台前交流本组的评述意见,限时5分钟,鼓励学生创新表述,鼓励用多种形式表现个人理解,如绘画作品、舞蹈(形体)动作等。教师予以点评。讲义资料如下:

  春草图。先正面,后侧面写春草给人的欢乐与感受,充满活力。问:作者是如何从正面写小草的情态的?

  春雨图。“可别恼”口语,显得特别亲切有情趣。问:江南春雨的妙处何在?三个比喻怎样从不同侧面写出春雨的特点?

  迎春图。全段用短句。问:为什么要引用俗语?

  五、课堂练习

  1、下面这首写春风的散文诗,同样是形象可感、形神兼备的,请学生试作分析。(投影显示)

  沿着开花的土地,春天吹着口哨;从柳树上摘一片嫩叶,从杏树上掐一朵小花,在河里浸一浸,在风中摇一摇;于是,欢快的旋律就流荡起来了。

  哨音在青色的树梢上旋转,它鼓动着小叶子快快成长。

  风筝在天上飘,哨音顺着孩子的手,顺着孩子的手,顺着风筝线,升到云中去了。

  新翻的泥土闪开了路,滴着黑色的油,哨音顺着铧犁的镜面滑过去了。呵,那里可有蜜蜂的嗡嗡?可有百灵鸟的啼啭?可有牛的哞叫?

  明确:本诗充分调动听觉、视觉、味觉等多种感觉,并动用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将无色无形的春风写得形神兼备。

  2、选词填空:

  ⑴ 风轻 的,草软 的。(绵绵 悄悄)

  ⑵ 坐着,躺着, 两个滚, 几脚球, 几趟跑, 几回迷藏。(捉 赛 打 踢)

  ⑶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 着,大小的蝴蝶 来 去。(飞 闹)

  ⑷ ……呼朋引伴地卖弄 的喉咙,唱出 的曲子……(宛转 清脆)

  ⑸ ……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 着蓑, 着笠。(戴 披)

  〖参考答案〗

  ⑴ 悄悄 绵绵 ⑵ 打 踢 赛 捉 ⑶ 闹 飞

  ⑷ 清脆 宛转 ⑸ 披 戴

  六、声情并茂地集体朗读全文,体会文章蕴涵的情味美

  七、课堂小结

  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诗的笔调,描绘了生机勃发、花木争荣的春天画图,赞美、抒唱春的朝气和活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奋然前行,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一年之计在于春”,同学们,让我们问一声自己:恰值青春年少的我们准备好了吗?

  八、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笔,写出自己心中的春天,可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也可自拟题目;可以写成作文,也可以写成片断。

  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⑵ 培养朗诵能力,背诵这篇文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语言感悟春天的美丽。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文导入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课件配以相应的图片、文字及轻音乐)

  要求学生:

  ⑴ 注意字的读音;

  ⑵ 注意老师的朗读技巧。

  2、学生对老师的朗读进行评价以及自读。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分小组来讨论六幅春天的画面。每一小组分配一个画面。

  问题提示:

  ⑴ 这个画面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⑵ 这个描写对象从哪些方面表现出了春天的气息?

  ⑶ 哪些词句让你身临其境,有见到、听到、触到、嗅到的感觉,并从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⑷ 为这幅画面取个名字,并说明取名的理由。

  (学生的研讨不限于此提示,同时穿插各种方式的读,加深体会。)

  2、全班进行交流。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小组其他成员作补充发言。

  (进行变句比较。)

  3、全班共同研讨开头和结尾。

  ⑴ 概括开头和结尾的内容?

  ⑵ 这样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

  4、全班同学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并勾画出所喜欢的句子,然后说说喜欢的原因,并仿写一个。

  四、教学小结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侧重从理解写景散文的特点方面加以引导。有如下要点:

  1、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

  2、要抓住景物特点绘形、绘声、绘色、绘神,使景物能够逼真地再现在读者面前;

  3、在景物中融入自己强烈的情感,并通过直接抒情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4、要借助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生动。

  五、作业设计

  感悟朱自清先生的《春》,写一篇短文,描绘自己家乡的春天。

  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正值春暖花开、莺歌燕舞的时节,学生乐于亲近大自然,引导学生在欣赏春天、享受春天的同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2、培养听障学生观察事物、感受生活及表达语言的能力。

  学生分析:

  听障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相对于健听孩子,对同一件事,听障学生多侧重于用连贯的词来表达,语言表达能力比同龄健听孩子低很多,而且往往浮于表面,语言直白,缺乏相应的联想、形象化的语言,所以,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将春天的变化、自己的感受,能流畅地表述,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教学设计:

  在习作前,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照相机留下春天的足迹。在课堂上,回顾学过的与春天有关的诗、文,边背诵这些诗文,边与学生分享春的美丽与作者的感情及写法;再与学生一起欣赏这些美丽的照片,引导学生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最后,学生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几点,有条理地描绘春天。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笔下的春天,体会诗中的意象和诗人的感情。

  1、同学们,请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与春相关的诗文。

  (学生熟知的诗文有《春》(朱自清)、《春晓》、《咏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村居》、《春夜洛城闻笛》《春夜喜雨》、《春日》、《春望》、《忆江南》、《钱塘湖春行》等)

  2、教师与学生重点分享《春》、《钱塘湖春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师生分享《钱塘湖春行》

  师生齐备这首诗

  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学生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春景,你最喜欢哪个?(抓住中间两联体会)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喜爱)

  (2)师生分享《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师生齐备这首诗

  学生说说哪些诗句体现了题目中的早春?

  三四句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用了什么方法?

  (3)师生分享《春》

  学生说说朱自清写了春天的哪些景?(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还有人们的活动)

  你印象最深地是哪种景?(学生自由说说)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很寻常的景物在朱自清的笔下展现了非同寻常的诗意美,抓住景物的特点,使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表达了对春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欣赏春之美,寻找身边春的足迹

  1、全班16个同学,分成四组,每组展示自己最美的10张照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在小组代表讲述的时候,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学生有条理的说说春天的足迹。(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尽量用规范、形象的语言。)

  3、学生在纸上列出自己的作文提纲。

  4、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借鉴诗文中的写作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春天的变化与美丽,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学生完成习作。

  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为理想而奋斗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生词,在预习本上正确注音、写字。

  2、课前布置学生摘抄有关春的诗文,上课备用。

  3、老师准备录音机、录音带、课件、微机或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朗读课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研读春草图,归纳分析其他春景图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1、导人新课:

  春天是绚丽的,她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于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描绘春天、歌颂春天。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朱自清的散文《春》,具体感受一下春天的美好。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要求:

  1、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3、具体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

  4、你觉得春天还像什么?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

  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二、研读与赏析

  教师导学1、2、3,小节: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

  1、第1、2小节总写了哪些景物?

  2、写1、2小节有什么作用?

  3、第3小节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4、春草图中为什么还要写人的活动?

  5、想像一下,如果你是小草,在厚厚的土壤下等待了一个冬季,当春天来临时,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偷偷破土而出会是怎样的情景?

  6、说说“偷偷地”、“钻”字用得好在哪儿?

  (听读之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六个问题。)

  明确:

  (1、3、4、6略。)

  2、写出了对春天的盼望;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绘春、赞春作铺垫;用拟人的修辞将春天写活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5、要用第一人称小草的语气,说出对外面的世界的向往,出其不意、冲破泥土的阻隔的惊喜。

  教师小结:1、2、3段的主要内容、写法。总结从四个方面来欣赏每幅图画:特征;角度(顺序);写法;语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品味语言,拓展延伸。

  教学设计

  一、学生自学第4~7小节

  学生运用老师指导的方法,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图画,并说明原因。

  2、比较与春草图的异同之处。

  (从特征、顺序、写法、语言、修辞方面比较。)

  3、迎春图与其他四幅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4、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一想。

  (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二、小题:

  1、名称特征角度(顺序)写法修辞春草图嫩、绿、多、软由物到人正面与侧面结合拟人春花图多、艳、甜由高到低虚实结合排比、比喻春风图和悦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多感官描写拟人、比喻春雨图细密、轻盈由物到人由近到远动静结合排比、比喻相同点: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都是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按一定的顺序和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语言生动,渗透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2、其他四幅春景图很好地衬托了迎春图,为写迎春图作铺垫。

  3、美句赏析:

  主要讨论以下几个内容:

  ⑴句子中修辞方法的作用: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答案略)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写花色的美,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来比喻,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像。

  ⑵加点词语的表现力(比较加粗的词为什么用得好。)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叫)着──“闹”字不仅有声音,而且有热烈的气氛,绘声绘态,表现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热闹的气氛。

  野花散在草丛里(开)──“散”有“分散”的意思,写出了野花之多。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准确地写出了薄烟的高度。

  二、拓展延伸

  1、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乐,学生闭上眼睛,想像构思,进行写景片段练习。(口头交流、学生点评、教师总结)

  (过渡)大家笔下在春天一样的美好,令人向往,春天带给人万千遐想,充溢着蓬勃的生机,但是“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踪”,春天也是难以持久的,生命的奏也是短暂的,因此我们应珍惜青春,立志奋进。

  2、许多伟人在青年时期就已经立下远大志向,卓有成就。你知道他们谁的事迹?说说你的看法。

  3、你的理想是什么?你觉得你的'哪些努力已迫近了理想?

  (2、3小题小组讨论,回答。)

  课堂小结:伟人胸怀大志而又能矢志不移去开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让我们以关汉卿的话为鞭策,珍惜花样年华防止理想有奋斗中闪光。

  三、布置作业

  1、继续摘抄“春”的诗文,准备参加《春日融融》朗诵会。

  2、阅读《春颂》,进行比较阅读。

  比较在感情、语言方面的异同。

  【点评】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主要特征,描绘了大地回春,草木争荣、生机勃发的景象,赋予了春以感情和生命。文章文质兼荚,适合朗读,因此本教案设计了听读、齐读、自读、默读等方式,采用以读带讲的教学方法。

  从教学目标上看,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置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循序渐进,易于实施。

  从教学流程看,用诗句导入,富有内涵,极具感召力。整体感知、研读赏析,问题设计由浅入深。更值得一提的是,没有机械、繁琐地逐一分析五幅图画,而是以春草图为例,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其他图画;并设计了四幅图画之间的比较阅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品味语言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用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的方式,让学生对语言有真切的体会。拓展延伸部分,安排听音乐想像作文的练习,注意锻炼学生的想象力。用珍惜青春、理想的启迪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熏陶。

  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本课安排学生做摘抄,就是启发学生多读书,养成积累词句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朗诵会的设想,则是对语文学习的延展,深化语文学习成果。

  总之,本教案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可操作性强。

  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 6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了解作者。

  2、有感情流利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通过品味佳词妙句体会写作方法。

  4、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难点]

  通过妙词、佳句的品析,学习写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考考你”——谜语1:等得三日人方归,二人有缘终相会。谜语2:一日来三人,只有一个大。——(打一二字名词)

  这两个词语的谜底都是春天。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无数文人墨客都写下了赞美春天的诗句。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走进他的散文《春》。在享受诗情画意的同时,探访他如何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

  二、了解作者。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他“一身重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毛主席曾点名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的创作,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散文主要以描写个人、家庭生活和自然景物为主。写得最出色的有《背影》、《绿》、《春》、《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以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三、“识记《春》之词语”

  指名读——齐读——学生书写词语。

  四、感受春之气息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那就请同学们带着你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大声朗读课文。

  课文朗读完了,请你用一个词语说出你对朱自清笔下春天的感受。

  五、点评《春》之景物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喜欢春天,喜欢春天的景物。你最喜欢朱自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用一句话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我们都喜欢带给我们无限快乐的春草;

  这个同学喜欢春天的百花争艳;这个同学喜欢春天的和风拂面:这个同学喜欢春天贵如油的春雨;这个同学喜欢春天……)

  六、品味《春》之语言

  我们喜欢朱自清笔下的花草风雨,也喜欢朱自清的语言。朱自清的语言朴素清丽,意境优美,用词准确,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善于运用叠词,富有音韵美。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速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语,读一读,拼一拼,说说它好在哪里。

  七、刚才我们在品味语言的同时,找到了朱自清教给我们的“写作金钥匙”。下面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下秋天的果实——秋果(同学们可以自由书写,也可以仿照“春花”一段来写。可以写一段文字,也可以写三言两语)。

  春天是一个播种希望的季节。同学们正好处在人生的春季。“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希望同学们勤奋学习,把握好自己的黄金时期。

  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品味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体会文本的语言风格适应情感抒发的特点。

  3、感受作者对春的盼望、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新生命之情,对希望的憧憬之情。

  二、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

  体会文本的语言风格适应情感抒发的特点。

  四、教学课时: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挑选几篇同学改写的《春之古韵》散文。同学们,在你们将古诗改成散文的过程中,都加上了自己观察春天的特征,也融入了自己对春天的情感。今天让我们随着朱自清先生的足迹,看看他笔下的《春》具有怎样与众不同的特点。

  二、初步感受,进入文本

  1、播放视频朗读。

  2、学生跟跟随视频朗读,体会其中的'感情。

  3、朗读完文章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你觉得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能读出文章的味道?(欢快、欣喜)

  三、提升感受,概括特点

  1、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来描写春天呢?从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春天充满了怎样的情感呢?

  2、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这美好的春景呢?

  答: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

  3、每个小组挑选一幅图画,说说这幅春景图美在哪里?

  (1)春草图

  ①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C)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②从哪些角度描写春天的小草?

  质地(嫩嫩的、软绵绵的)、颜色(绿绿的)、范围(园子里、原野里、满是的)

  ③这样的小草给人怎样的感受?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春草充满生机与活力,给人以欢乐。

  ④“钻”字用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字词的音,能欢快而有节奏地朗读全文。学习作者准确生动地用词,体会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观察景物的方法。

  3、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观察景物的方法。

  (四)课型

  新授课

  (五)课时

  第一课时

  (六)教具准备

  幻灯机、录音机

  (七)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在一年四季里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指定同学回答)

  2、正确引导学生进入课题———曾经有一位同学这样回答:(幻灯出示)

  “我喜欢春天,因为它很美,有绿树红花,花香鸟语;因为它很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切都是新的;因为它充满希望充满活力。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切希望在春天,而我也总在春天的第一天里订好新一年的学习目标。

  3、教师归纳:这位同学喜欢春天的原因如朱自清,朱自清写的《春》这篇散文正是描绘了白花争荣,生机勃勃的春景图画、赞美抒唱了春天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无限的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抒情诗,这幅风景画,这曲春的赞歌!

  4、板书课题

  5、听课文录音,幻灯出示问题,提示学生将课文划分段落。

  本文围绕一个“春”字,给我们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

  请同学们以最快速度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指名回答,订正答案之后板书:盼春绘春赞春

  6、教师述说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作者感情基调:

  这是一篇写景的散文,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要重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以及作者对抒情,描写的表现手法的运用,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分析课文内容

  (一)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问:1、春天到来之际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哪个地方可以看出?

  (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盼望着,盼望着)

  板书:盼

  2、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写?有什么作用?

  (用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

  3、小结:

  文章第一部分只有一句话,作者通过抒情的手法,运用反复、拟人的修辞方法给我们写出了他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在他感情的渲染之下,我们也产生了同感,同样渴望春天尽早到来。

  板书:抒情

  (二)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1、终于迎来的春天是怎样的呢?作者在一开始便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指名学生朗读这段话,其他学生找出这句话。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2、导学生了解作者依次概括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中哪些详细

  描写?哪些几笔带过?从而分析出“绘春”分为“宏观勾勒”和“细笔描绘”两部分。

  明确:

  宏观勾勒:山,水,太阳

  细笔描绘: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接春天的活动

  3、于这些景物作者并没有一一详细地描绘,开始作者先粗笔勾勒,

  通过远近不同的三种事物———山,水,太阳,给我们总体描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有了粗笔勾勒的背景之后,作者才开始用他那细致的笔触,工笔细描富有特征的春天的景物,绘出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他一共描绘了几幅图?(五幅)

  板书:宏观勾勒——山,水,太阳

  细笔描绘——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4、小结:

  作者正是如此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地按一定的顺序给我们描写春天的景物的,在写春天的山,水,太阳时虽只有一句话,但他却能够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赋予春天生命,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板书:排比,拟人

  (三)分析春草图

  1、教师朗读文段,让学生体会应采用愉快,赞美的语调来读,然后让学生朗读,教师放音乐,要求学生带着愉快与赞美跟着音乐小声朗读本段册

  2、作者写了小草的什么特点:哪些句子可以说明?

  板书:生命力顽强长势旺盛

  3、幻灯出示一名学生的作品

  这里有一位同学用一段话描写春草,请大家将这段话与朱自清先生写的课文这段话作对比,试根据以下问题欣赏朱自清的文章好在哪?

  作品:

  春天到了。大自然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小草不知不觉地从地里长出来,绿油油

  的。风来了,小草为风弯了腰;雨来了,小草没有躲闪,而是再一次挺直了身躯,任凭风吹雨淋,风雨过后,小草脸上充满了笑容,好象在告诉人们:只要坚强,困难一定能克服。

  问题:

  用词方面:

  品位下面两句话中加粗的词语哪个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钻)

  (2)小草争先恐后地从土里长出来(争先恐后长)

  描写方法:

  1、同学们在作文的时候,由于能力的限制,写作手法会单调些,描写事物时一般只会从正面去描写,而不会通过侧面的描写来衬托事物的特征。大家来看这句话(幻灯出示)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问:这句话表面上是写人的活动,但实际上是写小草,这里突出了小草的什么特点呢?

  (长势旺盛,绿草如茵)

  2、这里通过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与感受,从侧面提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修辞手法:

  写景的'文章运用修辞手法是最灵活的,像这位同学写的这段话,正是成功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草的顽强的生命力,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草同样成功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用简洁的语言去突出春草的特点。

  板书:拟人排比

  (四)点拨学生析读春花图

  1、听录音,四人为一组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幻灯出示)

  (1)春花有什么特点?

  板书:花多花艳花香

  (2)作者写树上果实,花丛的蜜蜂,蝴蝶,是否脱离了内容?写这些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

  明确:没有脱离课文内容,写这些正是为了突出春花的特点。

  (3)本段是按的顺序描写春花的。先写,再写,最后写。

  (4)描写春花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画出相应的句子。

  板书:排比比喻拟人

  (5)品味句子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问:如果把“闹”换成“叫”好不好?为什么?

  2、小结:

  通过这段内容的分析,我们主要要学习作者描写时抓住事物特征进行合理联想,由花多联想到果实多这种写法,使我们的作文读起来能让

  读者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尤其在对春草和春花的描绘,作者擅于遣词造句,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盼春和绘春里的春草图、春花图,大家重点要学习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以及修辞方法的运用,希望大家回去好好消化,将学到的写作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布置作业

  你能给春草图和春花图各配上一句古诗吗?

  春草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浅草才能没马蹄。

  春花图——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乱花渐欲迷人眼。

  ——红杏枝头春意闹。

  附:板书设计(下页)

  五、板书设计

  9、春

  朱自清

  (抒情)盼春———盼:(反复,拟人)

  宏观勾勒———山,水,太阳(排比、拟人)

  (描写)绘春

  春草图———生命力顽强,长势旺盛

  (拟人、排比)

  春花图———花多、花艳、花香

  (排比、比喻、拟人)

  细笔描绘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赞春

  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 9

  教学目的

  一、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朗读、背诵

  教学时数:

  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巢应和hè酝酿yùnniàng晕yùn

  第1节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节描绘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节歌颂春天。(第三段)四、讲读体会: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第二段:绘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

  “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2)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

  朗润:明朗,润泽。“朗润”是怎样一幅情景呢?出示月历上山景彩色照片;

  水涨Zhǎng

  “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背诵第2节。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钻,写生命力。嫩,写质地。

  绿,写颜色。满是的,写范围。

  软绵绵,写姿态。

  “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草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

  草好,人欢乐。

  朗读、背诵。

  (4)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

  眨zhǎ

  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朗读背诵。

  (5)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怎么写的呢?

  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基扶我过桥东。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棗叫朋反,引伙伴,短笛的嘹亮。

  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嘹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朗读。

  (6)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细”和“密”。二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朗读第6节,开展想象。

  “绿得发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全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7)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工夫:时间。

  朗读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8)小结: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幼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3、第三段:颂春。

  (1)朗读8、9、10节。

  (2)在给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五、作业:

  1、诵读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体会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从笔端流淌出来的。

  2、下周去长风公园春游,仔细观察春景,领略大好春光,写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题。

  板书设计

  总写一切

  山、水、太阳的脸(远)

  草:钻、嫩、绿、满、软绵绵

  花:开满,红、粉.白、甜味儿(树上、花间、地上)

  绘春分写风:抚摸、酝酿

  雨:细、密

  人:赶趟儿

  颂春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

  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及重点】

  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体验性教学法。

  【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画面上的比较和配乐朗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利用课件分别出示杜甫《绝句》和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画面。引导学生分析,《绝句》是从“鸟”的角度,《泊船瓜洲》是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绝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选取春天的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就多了。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利用多媒体,提供秋天、冬天与春天的画面比较,并出示两首诗的。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感受回忆,调动他们的直接经验,进行情感上的铺垫。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

  二、学习目标

  利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范读,整体感知

  1、范读前请学生思考:

  朱自清先生是以怎样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怎样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根据提示(盼春──绘春──颂春),将本文分成三部分。

  2、教师配乐(班德瑞《春天里的一天》)朗读:

  教师的范读是非常重要的,从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和熏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文意,为下一步的品读奠定基础。

  教师讲述后明确:盼春(第1自然段);绘春(2~7自然段);颂春(8~10自然段)

  四、导读促学,授知授法

  以第一部分(盼春)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小节(总写春回大地)为例,指导学生品读的方法。

  1、简析“盼春”:

  出示问题组:春天来了没有?(通过“近”字可以看出春天还没有来)作者是以怎样的心情去迎接春天的?(“盼望着”)为什么叠用“盼望着”?(作者心情急切)这一小节有两个词“着”和“了”构成了四个词尾,有什么作用?(给人柔和的感觉)

  2、分析全文第二自然段:

  接下来作者就用了比较多的笔墨来描绘春天的美景。

  从哪儿可以看出是总写呢?(“一切”)

  在这一小节里,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他们?

  作者抓住了“山、水、太阳的脸”来总写春回大地。分别用“朗润”、“涨”、“红”来描述他们。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朗润”、“涨”、“红”的特点。朗润是明朗润泽的意思,因为阳光照在上面,明亮起来了,山清水秀。冬天的水是枯的,冰雪消融之后,所以水“涨”起来了。“红”字不仅写出了太阳的颜色,也写出了太阳的温暖。同时,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幅画面的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

  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识记和理解:生字词,会读会写,能在句中理解包括注解的意思,能在课外迁移运用。记住散文文体特点,会辨认。背诵全文。理解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2、分析和欣赏:能借助想象,读懂春天图画,品味春天之美,美在哪里。把握作者的情感思路,理清课文脉络。顺利发表自己的欣赏结果。

  3、情感和价值观:热爱自然,感受自然,效法自然,正确处理“自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字词、修辞、文体和课文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展开想象,感受春天之美、文字之美、情感之美,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欣赏评价春天之美,顺畅表达阅读的体会。

  【教学安排】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1、布置预习:查字典正音,搜集春诗,诵读课文两遍,理清课文思路。

  2、导入:交流春诗,口头说说春天印象,说说《春》这一课写了一个怎样的春天。

  3、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读,边用线段在句中画出课后的生字词,画出运用比喻的句子。等学生读完,教师纠错读音,朗读过程不打扰。

  4、理清课文脉络,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课文写了三个部分,即盼春——绘春——赞春

  5、反复诵读课文多遍,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要求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句子中具体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教师要起示范作用。

  6、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词和课下注释各两遍,边抄边记。

  (2)抄写运用比喻的句子各一遍,边抄边理解作用。

  (3)背诵课文1—4段。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检查作业,明确要求。

  不符要求的,老师课后找他们谈话。

  二、教读课文:

  按“总—分—总”的顺序进行。

  (一)初步感知课文:

  1、思考完成课后练习一:本文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了那几幅图画,你最喜欢哪一幅图画,说说你的理由。

  2、思考完成课后练习二:说说自己朗读和默读后的`体会,有什么韵味?是什么感觉?请举例说明。

  3、课文的思路:暗示春天的脚步近了,——描绘五幅春景图,——三个比喻点明春天的特点。

  (二)深入解读课文:

  1、课文的开头:作者怎样盼春?运用反复和拟人,写出迫切渴望春天的心情。(解答完成练习四的第一题)

  2、课文的主体:作者如何写小草、野花和春雨的?运用什么词语、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完成课后练习)

  3、理解文末赞春的句子(结合完成课后练习三),鼓励学生实现有创意的说出赞春的句子。

  4、难点突破:课文的所有比喻句分别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具体语句分别谈一谈。文中的比喻句有这些……

  5、小测1—4段默写。

  (三)课堂背诵6—结束的语段,下节课默写。

  三、课外作业:

  1、老师发给学生春天的诗和散文,要求学生记诵,做摘抄。

  2、完成本课的校本作业。

【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学设计03-03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学设计7篇03-03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学设计(精选15篇)03-21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学设计(7篇)03-03

春的教学设计06-07

《春》教学设计06-11

《春》教学设计09-09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学反思02-07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学反思04-04

《春望》 教学设计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