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我爱这土地
一、教学设想
现代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很微妙,往往被视为可为又可不为的教学。说它可不为,是因为受考点影响,仅仅要求默写或浅层次的理解而已,不为也罢;说它可为,是因为现代诗确实凝聚了文学中很多精华的因素,学生学会欣赏益处多多。作为语文教师,如能从此入手,确实大有可为。在教学中,如何能做到诗歌教学有所为呢?我想,首先应指引学生体味诗中强烈的情感。通过朗读,通过对诗歌字句的赏析获得一些信息,品味诗中具有表现力的语言,继而结合相关的时代背景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在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欣赏诗歌的方法。在教学中,我试图让学生自主、生动地学习,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整理、去收获。
二、教学目标
(一)、体味诗中强烈的爱国情感
(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三)初步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案例设计及部分教学实录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现代诗歌《我爱这土地》(板书)
有人说,读诗就像走迷宫。对于有方法的人来说很简单,因为诗中有很多小标记会给你指引方向,让你升堂入室。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读诗使人聪慧。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一次智慧之旅吧。
(二)自由朗读诗歌
(三)学生齐读诗歌(齐读时较整齐,但感情不够浓厚)
(四)师:朗读诗歌的方法有很多,你们刚才齐读时是怎样处理的?(学生从感情基调、语速、重音等角度谈谈自己对诗歌朗读的处理及理由)
生1:我觉得这首诗应该读得深沉些,因为诗中的最后一句是这样写的“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从这里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对土地和祖国的一种深沉的爱,因此感情基调应该深沉些,语速也应慢一些。
生2:我基本上同意这个观点,但我还要补充一点的是,这首诗还给人一种悲愤的感觉,“激怒的风”、“悲愤的河流”、鸟儿的歌唱后的泪水,老师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肯定是借助这些形象来表达自己悲愤的情感。
(其它学生点头微笑)
生3:我想谈谈重音的处理,“也”“嘶哑”“歌唱”要重读,因为这些词流露出作者对祖国执著的.爱,即使化为鸟儿,哪怕喉咙“嘶哑”,也要歌唱。
师说:很有见地,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由诗的情感所决定。一般来讲,能鲜明地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就应该重读,但对诗句的处理又可以不乏个性色彩。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互相对话,并要及时追问“为什么”,从而进一步加强对诗意的理解。
学生思考,并自由讨论。得出自己的认识。
(五)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将自己的理解落实在朗读中)
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尤其可取的是他们能从诗中的语言入手去分析,得到朗读的方法。诗人想通过这首诗表达什么感情呢?
生3:诗人表达的是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通过标题和诗的第二节可以明确地知道。
师:不错,古人云: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又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是为作者表情达意而服务的。接下来,就让我们去寻找这些能解读诗人情感的词语和句子,并自己给自已提问。
示例:“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中为什么它的喉咙会是嘶哑的?
学生开始思考,小组讨论后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
第1小组:“假如我是一只鸟”,在假设时,作者为什么说是一只鸟,而不是别的什么?
第2小组:河流为何是悲愤的?风为何是激怒的?
第3小组:“无比温柔的黎明”代表什么?
第4小组:“然后我死了”,在这里,“死”在这里意味着什么?
学生们就这几个问题开始思考,讨论,交流,
生1:诗人把自己说成是一只鸟,其实不是偶然,因为,鸟在人们心目中,是自由的象征。表明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师说:是啊,这首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面对沦陷区人民的痛苦生活,诗人由衷地渴望自由,这完全是情理之中的理解。
生2:我还有一种看法,作为一个诗人,他只能通过写诗来唤醒人民,吹起时代的号角。这也类似于鸟儿的歌唱。
师说:真是有个性,我很佩服你!
生3:我想说说悲愤和激怒两个词,我觉得这两个词说是不是河流和风,而是当时的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这种情况下,全国人民在进行悲愤的反抗,其实表现的是一种不屈的反抗精神。而黎明则是一种希望,一种光明,因而是无比温柔的。
师说:真不简单,这就是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怎么理解“然后我死了”这一句?
生4:连死了也要与土地融为一体,它表现的是一种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和为祖国而献身精神。
师小结:你真是太聪明!看来同学们这节课收获不小。在学习诗歌中,你们都学到了哪些方法呀?
学生小结
生1:我知道在学习诗歌时要紧紧扣住文中的语言进行分析,然后,还要结合写作背景去理解。
生2:我还知道了象征的手法。
生3:要自己给自己提问,学会自学。
生4:多读,也会帮助我们理解诗歌
师小结:是啊,这些方法能让我们感受到诗歌的美,诗人曾在《复活的土地》中极富激情地写道“我们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的血液。”他也曾说: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让我们再一次用激情唱响生活中的那些诗的情感。
全体同学起立,闭上眼睛,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下课)
四、教学反思
特级教师宁鸿彬曾提出:语文教学不但要加强语文基础,而且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教给学生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如果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学习的方法,并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定会让学生收获更多。
在《我爱这土地》这堂课中,我注重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入手,让学生自已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得出结论。老师重在引导和激励,这种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目的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怎样才能更好地落到实处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我爱这土地】相关文章:
九年级语文下册《我爱这土地》教案10-23
我爱这土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教案03-29
我爱这土地教案设计10-08
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爱这土地教学反思05-11
七年级下册《我爱这土地》说课稿05-09
初一下册《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05-09
艾青《我爱这土地》原文及鉴赏11-27
七年级语文《我爱这土地》ppt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