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故乡知识点归纳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故乡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阴晦huì
瓦楞léng 猹chá
五行xíng缺土
秕bǐ谷
鹁鸪bó gū
獾huān猪
潮汛xùn
颧quán骨
愕è然
嗤chī笑
瑟sè索
寒噤jìn
折shé本
黛dài色
惘wǎng然
恣睢zī suī
2、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 荒凉、冷落的意思。萧索
(2) 身体因寒冷而蜷缩或兼发抖。瑟索
(3) 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惘然
(4) 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隔膜
(5) 看不起。鄙夷
3、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2) 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3)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4) 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2、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课文最后一段。
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故乡》选自《呐喊》,作者鲁迅。这篇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主要通过闰土、杨二嫂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揭示了衰败的悲惨景象,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同时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五、作者及背景
作者: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背景:
鲁迅于1919年回到故乡绍兴,目睹了农村疮痍累累的残酷现实,加之在这个风雨飘摇的社会中求索了三十余年的生活体验,于是写出了这篇悲凉沉郁但又不失希望的小说。
小说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十年后的中国农村社会情况,虽然赶跑了一个皇帝,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六、内容概述
结构:
第一部分(1-5段):描写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时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
第二部分(6-77段):写“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以及故乡的变化,着重刻画了闰土与杨二嫂这两个人物形象,反映了封建思想对贫苦人民的毒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第三部分(78-88段):写“我”离开故乡时的种种感触,表达了“我”追求新生活的执着信念。
主要人物:
闰土:少年时活泼健康、聪明能干、口齿伶俐、见多识广、热情纯真;中年时则变得呆滞麻木、反应迟钝、讲话吞吞吐吐,深受封建等级观念的毒害。
杨二嫂:年轻时端庄文静、安分守己;中年时变得泼悍放肆、虚伪吹捧、尖刻嘲讽。
主题:
小说揭示了封建等级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严重隔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经济衰败、农民极度贫困的严重现实,深刻而多方面地揭示了导致农民贫困的原因。
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彻底否定和对新生活的殷切希望,召唤人民群众自己起来救自己,共同为实现新生活而努力奋斗。
七、艺术手法
对比手法:
小说中多处使用对比手法,如记忆中的故乡与现实中的故乡对比、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对比、杨二嫂年轻时与中年时对比等,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肖像描写:
作者通过对闰土等人物的肖像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他们的形象特征,如闰土脸上的皱纹、手上的老茧等,表现了他们的生活艰辛和精神痛苦。
语言描写:
小说中的语言描写生动、准确,如闰土与“我”对话中的省略号使用,表现了中年闰土反应呆滞、头脑已被痛苦塞满、讲话吞吞吐吐的特点。
八、重点句子及理解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迎”“飞”用词准确,符合人物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写出了两种不同年龄层次人物生命的活力的差异。
“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
“模糊”与“清楚”不矛盾,“清楚”是说追求的目标是清楚的,“模糊”是因为故乡的现实使“我”感到美好未来的渺茫。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作者把希望比作路,意思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去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
九、总结
《故乡》是鲁迅的一篇重要短篇小说,通过描写“我”回故乡的见闻感受,揭示了封建等级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严重隔膜和农民贫困的根源,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彻底否定和对新生活的殷切希望。小说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对比、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和主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故乡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06-28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10-12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03-18
高中语文《离骚》知识点归纳大全01-06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范文06-26
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06-06
九年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06-12
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05-28
初三语文上册第1单元检测题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