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九年级上册《不求甚解》课堂实录人教版

时间:2021-03-09 15:08:22 九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九年级上册《不求甚解》课堂实录人教版

  师:上节课,我们听培根给我们讲了读书的作用,相信大家一定受益匪浅。读书,既有千般乐趣,又有万种读法。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种全新的读书方法――不求甚解。

九年级上册《不求甚解》课堂实录人教版

  (板书:不求甚解)

  师:对这咱读书方法,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如果有,尽管说出来。

  生:我不知道“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

  师:对别的同学提出的疑问,如果你就能解答,你随时可以站起来回答。

  生1:我觉得它意思是说读书不要求深入理解,我不懂的是不深入理解,又谈何读书呢!

  生2:我想知道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

  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读――《不求甚解》。

  师:现在,请带上疑问速读《不求甚解》。

  (学生速读)〕

  师:读完本文,对“不求甚解”这种说法你不没有还没弄明白的地方?有的话就请提出来,大家一定会帮你解答的。

  生:我还是不懂,既然“不求甚解”,读书有什么益处?

  师:现在请大家结合课文思考一个问题: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的?

  生:作者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师:有补充意见或不同意见吗?

  生:我补充一点,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不认真,而是说读书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

  师:如果没有这两段的论述行不行?为什么?

  生:不行。如果没有这几段论述会让人误以为“不求甚解”就是读书可以不认真,不需要读懂。

  师:现在,我们再来一起阐述一下作者对“不求甚解”的理解。

  (师生一起口头阐述)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读书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当然,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可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其结果仍然要读懂才行。

  师:《谈读书》和《不求甚解》同是针对读书这一问题展开论述。它们之间有许多相同点,也有许多不同点。下面请大家采用小组全作学习的形式对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请结合具体例子加以说明。

  (小组合作进行比较阅读)

  师:大家愿意把自己的思想拿出来与别人交换吗?

  生:(齐)愿意!

  师:那就开始吧。后面发言的同学不再重复前面已经陈述的观点,只要对其进行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

  特别提醒:学会倾听,学会做笔记!

  生:这两篇文章有这样几点相同:(1)都是谈论跟读书相关的问题;(2)都运用了举例论证。例如:《谈读书》中“读史使人明智”以读史给人的好处为例论证了读书的好处。《不求甚解》以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为例论证了读书要前后贯通,要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它们的不同点有……

  师:对不起,我打断一下,听得出来,你们这小组的理解比较透彻。可以给其也同学留点儿机会吗?(学生点头表示同意),好,谢谢!你请坐!

  生:我们认为这两篇文章有这样几点不同:(1)《谈读书》主要围绕读书的益处展开论述;《不求甚解》主要谈论学习方法。(2)《谈读书》运用了比喻论证。如:“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运用比喻论述了读书的重要性;《不求甚解》中没有。另外……

  师:嗨!打住!你也给其他同学留点机会好吗?(学生点头同意)咱们来个约定,每个同学发言只说一点,以便 给更多同学交流的机会,好吗?

  生1:《谈读书》运用了大量排比句式,句式整齐,而《不求甚解》没有。

  生2:《谈读书》的语言具有古典风格。《不求甚解》则明白如话。

  生3:《谈读书》举例时语言简洁,《不求甚解》事例详细一些。

  师:你读得他细!你也领略到了运用举例论证的技巧,既可简洁陈述,也可围绕观点稍详一点。

  生:《不求甚解》引用了名言,而《谈读书》中没有。

  师:能说说细点儿吗?

  生:《不求甚解》中引用陆象山的话“读书且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论证了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能抠一字一句的观点。

  师:一个全新的发现?像这样运用名言警句或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论证论点的方法叫道理论证。

  这是两篇围绕读书这一话题展开议论的文章,这又是两篇风格迥异的文章。请大家再用各自喜欢的阅读方式把两篇文章读一遍,品味两篇文章的语言,学习两篇文章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学生品读两篇文章)

  师:有人说“不求甚解”就是囫囵吞枣,又有人说“不求甚解”是不拘泥于局部,而是着眼于整体。你是怎么看待“不求甚解”的?你同样可以发表你的观点。请以“我说‘不求甚解’为题说一段话。要求:(1)观点鲜明;(2)学习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展开论述。

  (学生思考)

  生:读书而不求甚解对于正处在求学关键时期的我们是有害的。既然“不求甚解“,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呢?就如我们吃饭,不就是为了吸收其中营养吗?而吸收的前提应该是消化。

  师:精彩极了!还记得《谈读书》中一段话吗?“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运动除之。”你一定是从这里学到民不少东西,你自己学会了类比论证。祝贺你!

  生1:我曾读过一本印度名著,书中涉及许多印度风土人情,当时,我根本就不懂这些,但我并没有在这一点上纠缠,而是跳过去继续读。随着知识的增长,今天,我早已明白了这些知识。所以说,读书不求甚解是可取的,有助于我们广泛阅读,广泛吸取。

  生2:不求甚解不仅是一种不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容易养成一种做任何事情都不深入的毛病。读书不求甚解带来的后果是读了也白读,吃饭“不求甚解”带来的后果是消化不良,工作中“不求甚解”,做事浮于表面,走马观花,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师:措辞严厉,步步进逼,怎一个“妙”字了得!

  生:我觉得前面两位同学正是犯了他们所谓的“不求甚解”的.毛病。(师生笑)“不求甚解”出于陶渊明之手,他全句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肚子饿极了,你怎么吃饭的?狼吞虎咽!吃下去再说,到了肚子里再慢慢消化。如果真是说吃不下了不管不顾,哪会“会意”呢?所以说“不求甚解”只是一种读书的方法,目的仍然是读明白。

  师:简洁明了!同样以吃饭为例来说,你还能不服!唉!我真想继续听大家精彩的论述!但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我不得不忍痛割爱!没关系!把你想说的写在周记本上,咱们周记本上见!我期待着下一个精彩!

  十年寒窗,我们在馥郁的书香中一天天长大。在阅读中,我们有自己独特的经验,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情。如果把它们用简练的文字记录下来,这也就成了读书名言。

  试一试,自拟一条读书名言。

  (学生思考,自拟名言)

  师:把你的名言向同学们大声读出来。这是为自己喝彩,也是为别人加油!

  生:读书,是心与心的交流。

  师:如果你觉得精彩,就不要吝异你的掌声!

  生:读书,犹如与人相处,你得用“心”对待。(掌声)

  生:读书如饮酒:啤酒需豪放地喝;白酒要细细地品;而葡萄酒则需要一份好心情。(师生笑)

  生:读书犹如登楼,读得越多,你会站得越高。(掌声)

  生:书中有命运之神为我们立下的前行的标志。(掌声)

  生:知识能塑造性格,性格能决定命运。(掌声)

  师:请大家下课后把这些名言也写进自己的《读书名言精评》,再为这本集子写上前言和后记,设计一个封面,在班上展出。

  我相信,我们能创造出如此精彩的语言,也一定能创造一个更为精彩的人生!

  最后,我想把王国维的一段话送给每一位读书人,让我们一起共勉:读书成大事者必经三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为阑珊处。

  同学们,好好读书吧!知识就是力量!

【九年级上册《不求甚解》课堂实录人教版】相关文章:

九年级上册《不求甚解》课堂实录人教版12-14

人教版《不求甚解》教案11-21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不求甚解》教学设计05-02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致女儿的信》课堂实录12-06

人教版《桂花雨》课堂实录10-10

九年级上册《不求甚解》教案11-23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影子》课堂实录02-16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新型玻璃》片断课堂实录05-16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大瀑布的葬礼》课堂实录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