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整套教材中,这是唯一的一个议论文单元,必须结合议论文知识分析阅读教材,注意了读写结合。《短文两篇》“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文主要论述读书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理解本文的读书观,激发学生读书热情。积累文中精辟的句子。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网()]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短文一导入: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今天就让培根教给我们更多更好的`读书方法吧。
【教学准备】录音机教学示范带采用1、批注阅读法2、讨论探究法
【教学流程】
一、短文一导入: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今天就让培根教给我们更多更好的读书方法吧。
作者简介
二、教授新课
1、学生简介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
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2、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怡情、傅彩、藻饰、矫情、诘难、寻章摘句、咀嚼、狡黠、伦理、味同嚼蜡、吹
毛求疵
3、学生边读边思考:(1)理解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2)作者认为读书的目的有那些?
(3)“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这段话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4)读书的作用是什么?
(5)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时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6)作者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这里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7)文中还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学生展示:
(1)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
陷。
(2)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3)比喻论证;说明读书可以补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教案》,来自网!
天然的不足;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4)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5)归纳说理、举例论证。
(6)类比论证、举例论证。
(7)正反对比论证。
三、教师小结:本文主要为我们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方法以及读书的作用。
(一)短文二导入:“不求甚解”是我们在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学到的一句名言,这篇文章中作者以它为题意在要真正理解陶渊明的本义。那么,“不求甚解”真正的含义什么呢?我们一起从这篇文章中寻求答案吧。
(二)教授新课:
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作者针对什么说法进行论述?
2、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
3、作者认为“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什么?
4、“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5、文中例举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的事例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有什么
关系?
6、引用陆象山的话有什么用意?
7、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
8、本文在论证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三)学生展示:
1、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2、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3、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4、“好读书”讲的是一个人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不求甚解”则强调的是读书的
谦虚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5、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
6、作为论据对“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行论证。
7、本文主要讨论了该怎样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
8、有立有驳,驳立结合。
三、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的含义的论述,告诉我们既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也要有
谦虚的读书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布置作业】
1、掌握课文中的要点问题。
2、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短文两篇
《谈读书》比喻、排比、对比
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
《不求甚解》破立结合,辩证全面
【设计思路】
教学本文采用“批注式阅读法”,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点拨,组织学生互动合作,讨论探究,在思维的碰撞交流中,自主评价、独立判断。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教案11-14
九年级上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12-2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10-30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短文两篇》教案03-01
人教版语文上册《比尾巴》教学设计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