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册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即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
2.学习小说中幽默讽刺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 自读法、研讨法、引导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 学生对腐朽事物的辨识能力,张扬创新个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找出表现别里科夫与众不同的生活及思想方式
难点:揣摩作品语言的讽刺意味。
教学过程
课前反馈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都学过高尔基的《海燕》,作品既描绘了在“乌云和大海之间”“勇敢地”“自由自在地”“高傲地飞翔”的海燕,又描绘了被“那轰隆隆的雷声吓坏了”“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岩底下”的海鸟与 企鹅。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人和动物有诸多相似之处。生活中就有许多海鸟与 企鹅式的害怕变革,苟且偷安之徒。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优秀人才”——装在套子里的人,即别里科夫。
二、解题
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三世即位后加强恐怖统治,警察和暗探密布俄罗斯,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被查封,政府对舆论的钳制日益加紧,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要求自 由的人惨死于政治迫害。在这种“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专制制度下,人民群众敢怒不敢言,享受不到起码的民主权利。特殊的政治环境造就了特殊 性格的人。别里科夫是被警察制度吓破了胆的满心恐怖的可怜虫形象,整天提心吊胆,怕出 乱子,怕人告密,连一张漫画都把他吓得六神无主,唯恐“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这个畸形典型从侧面暴露和讽刺了沙皇专制制度剥夺人民自由的罪恶。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划分文章结构。
2.学生 自由交流。
明确:小说可 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 至“虽然也是苦事”。概括介绍了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惯和 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套子。
第二部分:从“可是”至“从此再也没起过床”,集中写了别里科夫的“婚事”。按情节发展可以分为:
开端:“可是……”至“决定结婚了”:写别里科夫准备结婚。
发展:“但是……”至“回家去了”:写恋爱中的两件事——“漫画事件”和“骑车事件”。
高潮:“第二天他老是……”至“哈哈哈!”:写柯瓦连科与别里科夫的斗争。
结局:“这响亮而清脆……”至“从此再也没起过床”:写婚事失败。
第三部分:“过了一个月”至结尾:介绍别里科夫的死。
四、具体研习小说的第一部分
1.用多媒体投影别里科夫的肖像画,同时让学生听课文录音。
2.学生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去表现别里科夫的“套子”特点?
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经教师点拨后明确:作者主要从生活上和思想上描写别里科夫的套子。生活上又从穿着、用具、出行、住处等方面加以刻画。穿着——晴朗日子,穿雨鞋、棉大衣,把脸蒙在竖起的衣领里,穿羊毛衫,戴黑眼镜,用棉花堵住耳朵眼。用具——晴天带雨伞,把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灰色鹿皮套子里,削铅笔的小刀也装在套子里。出行——坐上马车,便叫支 起车篷。住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总之,他尽量使自己与外界隔绝起来。他思想上的套子则 是憎恨现实,歌颂过去。只 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放心,而对允许什么则忧心忡忡,生怕闹出什么乱子。
3.提问:别里科夫为什么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呢?
出示多媒体投影:
这篇小说反映了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当时担任宗教院检查总长的波贝多诺斯采夫在给沙皇的奏章中说:“在当前这个艰苦的时代,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平息那种头脑不清、濒于疯狂的社会舆论;必须禁止那种人人饶舌的不可名状的街头巷议,以期尽量减少流言蜚语……”(转引自《契诃夫传》)在此之前,受欧洲进步文明潮流的影响,俄国也兴起变革之风,尤其在进步的知识分子和贵族中间,要求自由民主,改变专制秩序的呼声日趋强烈,并付诸行动。面对汹涌的变革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镇压,逮捕流放革命者,查封进步刊物,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国警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对抗进步的潮流,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
学生结合背景知识分组讨论后明确:别里科夫之所以把自己深藏在套子里,与时代有关。19世纪末期,行将灭亡的恐惧使沙俄政府及其代表的封建农奴主阶级更加残暴专制,实行高压统治,造成社会沉重压抑的气氛。别里科夫既震慑于专制极权政府的白色恐怖,又依附于沙皇专制统治,自觉维护反动统治,仇恨和反对一切新生事物和社会变革。而他所依附并自觉极力维护的反动统治又外强中干,本质虚弱,他所反对的新生事物和社会变革又触目即是,呈现旺盛的生命力,让他心惊胆战。所有这一切,使他只好把自己深藏于套子中。别里科夫应该说既是沙皇专制制度顺乎情理的产物,反过来又维护着这种专制制度;他既是这种专制统治的受害者,同时,他又加害周围的人。
(解说:对写作背景的介绍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刻了解主人公是时代的产物,又有助于下一步对人们为什么怕他的问题的讨论分析。)
4.出示投影:
信不信由您。我们这些教师都是有思想的、很正派的人,受过屠格涅夫和谢德林的陶冶,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可是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呢!我们这儿的太太们到礼拜六不办家庭戏剧晚会,因为怕他听见;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
提问:作品中教师和全城的人为什么怕别里科夫?别里科夫终日六神无主、战战兢兢,他怕的又是什么?这两种怕有什么关系?
明确:教师们和全城的人之所以怕他,是因为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卫道士,像鹰犬一样,到处嗅着不合当局要求的气味,防范着人们对当局的冒犯,甚至公然宣布要向当局报告。而他整天战战兢兢、六神无主是害怕不断涌现的新生事物。这两种怕是有关系的,因为他们的总根源都是沙皇专制制度。沙皇专制制度使愚昧落后者充当了政府的走狗、忠实的卫道士,使他们竭尽全力把自己及他人都用“套子”束缚住,把新事物及革命力量压制住。
课后习题
一、课内知识反馈
1。下列加红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胆怯(qiè) 憎恶(zēng) 规矩(jǔ) 削铅笔(xuē)
B。祈祷(qǐ) 滑稽(jī) 尽管(jǐn) 垂头丧气(sàng)
C。降服(xiáng) 辖制(xiá) 熏陶(táo) 战战兢兢(jīng)
D。周济(jì) 讥诮(qiào) 闷热(mèn) 性情孤僻(pǐ)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车蓬 纯粹 精粹 心慌意乱 B。通宵 恶梦 噩耗 没精打采
C。撮和 怂恿 踊跃 兴高采烈 D。消遣 辩护 辨认 筋疲力尽
3。讽刺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对别里科夫肖像和生活习惯的描写,使人感到滑稽可笑而又令人憎恶。
B。“千万别出乱子”“只求不出什么乱子”的反复出现,写 出了别里科夫顽固保守、谨小慎微的性格。
C。“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这“差点”二字深含着对别里科夫的嘲讽、戏谑。
D。“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一句,深刻表现了对别里科夫的轻蔑鄙视。
4。对“要是他听到流言,说是中学的学生闹出了乱子,他总是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一句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
A。现别里科夫的责任心,他担心学校的声誉因之受损。
B。现别里科夫的胆小懦弱,害怕他人的事牵连到自己。
C。现别里科夫的杞人忧天,现实社会不能给他安全感。
D。现别里科夫怎样用“套子”去限制、束缚周围的人。
5。对“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一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使用了夸张手法,目的在于突出别里科夫的可憎可恶。
B。这说明全城的人缺乏反抗精神,不自觉地受了别里科夫的影响,也变得胆小怕事。
C。别里科夫们是专制制度的忠实维护者,他到处嗅着不合当局要 求的气味,动辄告密,使得社会沉闷压抑。
D。作者运用了反语,对别里科夫这类人的虚伪与虚弱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6。对“他的卧室狭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一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卧室狭小”暗示别里科夫还是单身一人,为下文写他的恋爱故事打下伏笔。
B。别里科夫生活在箱子式的屋子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物质匮乏、生活水平较低。
C。通过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别里科夫生活在套子中。
D。说明别里科夫在生活的重负下,几乎没有自己的空间,这使他的心灵日渐扭曲。。
7。对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别里科夫是个极其胆小多疑的人,他把自己缩在套子里,是怕遭到不幸,但最后还是不幸地死去了。
B。别里科夫性格孤僻,行为鬼祟,思想陈旧,是个虚伪守旧的人。
C。别里科夫不但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还要把别人套在套子里,他害怕新事物诞生,害怕社会进步。
D。别里科夫的惶惑不安其实是他忠实维护沙皇专制统治的一种变态体现。
8。小说描写柯瓦连科姐弟的一推、一笑,别里科夫的一滚一死 ,这样描写的作用是
A 表现华连卡的`爽朗活泼,柯瓦连科的正 直、勇敢。
B 表现套中人的实质虚弱、腐朽,预示新生事物必战胜腐朽势力。
C 讽刺别里科夫的可笑滑稽,表现他外强中干,不堪一击。
D 预示柯瓦连科姐弟所代表的进步思想新生势力的强大。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9。对“谦虚”一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谨慎 B。虚心 C。悲伤 D。卑恭
10。“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这句话的含义
A。暗示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长期性、残酷性
B。残酷的统治也扼杀不了孩子们享受自由的天性
C。表达了作者对儿时美好生活的眷恋
D。表现了成人社会的虚伪和儿童世界的美好
二、课外文段鉴赏:
小公务员之死
契诃夫
一个美好的晚上,一位心情美好的庶务官伊凡o德米特里o切尔维亚科夫,坐在剧院第二排座椅上,正拿着望远镜观看轻歌剧《科尔涅维利的钟声》。他看着演出,感到无比幸福。但突然间……小说里经常出现这个“但突然间”。作家们是对的:生活中确实充满了 种种意外事件。但突然间,他的脸皱起来,眼睛往上翻,呼吸停住了……他放下望远镜,低下头,便……阿嚏一声!!!他打了个喷嚏,你们瞧。无论何时何地,谁打喷嚏都是不能禁止的。庄稼汉打喷嚏,警长打喷嚏,有时连达官贵人也在所难免。人人都打喷嚏。切尔维亚科夫毫不慌张,掏出小手绢擦擦脸,而且像一位讲礼貌的人那样,举目看看四周:他的喷嚏是否溅着什么人了?但这时他不由得慌张起来。他看到,坐在他前面第一排座椅上的一个小老头,正用手套使劲擦他的秃头和脖子,嘴里还嘟哝着什么。切尔维亚科夫认出这人是三品文官布里扎洛夫将军,他在交通部门任职。
“我的喷嚏溅着他了!”切尔维亚科夫心想,“他虽说不是我的上司,是别的部门的,不过这总不妥当。应当向他赔个不是才 对。”
切尔维亚科夫咳嗽一声,身子探向前去,凑着将军的耳朵小声说:
“务请大人原谅,我的唾沫星子溅着您了……我出于无心……”
“没什么,没什么……”
“看在上帝份上,请您原谅。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请坐下吧!让人听嘛!”
切尔维亚科夫心慌意乱了,他傻笑一下,开始望着舞台。他看着演出,但已不再感到幸福。他开始惶惶不安起来。幕间休息时,他走到布里扎洛夫跟前,在他身边走来走去,终于克制住胆怯心情,嗫嚅道:
“我溅着您了,大人……务请宽恕……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够了!……我已经忘了,您怎么老提它呢!”将军说完,不耐烦地撇了撇下嘴唇。
“他说忘了,可是他那眼神多凶!”切尔维亚科夫暗想,不时怀疑地瞧他一眼。“连话都不想说了。应当向他解释清楚,我完全是无意的……这是自然规律……否则他会认为我故意啐他。他现在不这么想,过后肯定会这么想的!……”
回家后,切尔维亚科夫把自己的失态告诉了妻子。他觉得妻子对发生的事过于轻 率。她先是吓着了,但后来听说布里扎洛夫是“别的部门的”,也就放心了。
“不过你还是去一趟赔礼道歉的好,”她说,“他会认为你在公共场合举止不当!”
“说得对呀!刚才我道歉过了,可是他有点古怪……一句中听的话也没说。再者也没有时间细谈。”
第二天,切尔维亚科夫穿上新制服,刮了脸,去找布里扎洛夫解 释……走进将军的接待室,他看到里面有许多请求接见的人。将军也在其中,他已经开始接见了。询问过几人后,将军抬眼望着切尔维亚科夫。
“昨天在‘阿尔卡吉亚’剧场,倘若大人还记得的话,”庶务官开始报告,“我打了一个喷嚏,无意中溅了……务请您原……”
“什么废话!……天知道怎么回事!”将军扭过脸,对下一名来访者说:“您有什么事?”
“他不想说!”切尔维亚科夫脸色煞白,心里想道,“看来他生气了……不行,这事不能这样放下……我要跟他解释清楚……”
当将军接见完最后一名来访首,正要返回内室时,切尔维亚科夫一步跟上去,又开始嗫嚅道:
“大人!倘若在下胆敢打搅大人的话,那么可以说,只是出于一种悔过的心情……我不是有意的,务请您谅解,大人!”
将军做出一副哭丧脸,挥一下手。
“您简直开玩笑,先生!”将军说完,进门不见了。
“这怎么是开玩笑?”切尔维亚科夫想,“根本不是开玩笑!身为 将军,却不明事理!既然这样,我再也不向这个好摆架子的人赔不是了!去他的!我给他写封信,再也不来了!真的,再也不来了!”
切尔维亚科 夫这么思量着回到家里。可是给将军的信却没有写成。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 出这信该怎么写。只好次日又去向将军本人解释。
“我昨天来打搅了大人,”当将军向他抬起疑问的目光,他开始嗫嚅道,“我不是如您讲的来开玩笑的。我来是向您赔 礼道歉,因为我打喷嚏时溅着您了,大人……说到开玩笑,我可从来没有想过。在下胆敢开玩笑吗?倘若我们真开玩笑,那样的话,就丝毫谈不上对大人的敬重了……谈不上 ……”
“滚出去!!”忽然间,脸色发青、浑身打颤的将军大喝一声。
“什么,大人?”切尔维亚科夫小声问道,他吓呆了。
“滚出去!!”将军顿着脚,又喊了一声。
切尔维亚科夫感到肚子里什么东西碎了。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着,他一步一步退到门口。他来到街上,步履艰难地走着……他懵懵懂懂地回到家里,没脱制服,就倒在长沙发上,后来就……死了。
一八八三年七月二日
1。小说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可以看出切尔维亚科夫是怎样性格的人?(6分)
2。请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6)
参考答案
1、C 2、D(A车篷 B噩梦 C撮合) 3、B(“谨小慎微”不对)
4、D 5、C 6、C 7、A(别里科夫的性格并不是以胆小为主 ,他的死是大快人心的。)
8。B(C、D项都不全面,这里的描写涉及到别里科夫和柯瓦连科姐弟两方面。) 9A 10、A
1.开端:(1—10)一个喷嚏——反复致歉——遭人厌烦
发展:(11—22) 去将军家——反复致歉——再遭指责
高潮、 结局:(23—28)致歉遭斥——绝望之极——一命呜呼
2。 切尔维亚科夫是一个胆小怕事、谨小慎微、敏感多疑、畏首畏尾的具有奴性心理的小公务员形象。
3.这篇小说通过对小公务员之死故事的叙述,揭示了沙皇专制制度造成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奴性心理,表达了嘲讽奴性、呼唤“人”的尊严的主题。
4、 (1)夸张的讽刺手法。
(2)幽默辛辣、简洁明了的语言。
(3)以小见大的手法。
【高二上册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相关文章:
高二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05-08
高二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12-07
高二上册《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12-08
教案《装在套子里的人》08-17
装在套子里的人09-27
高一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09-08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设计09-27
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ppt06-22
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设计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