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祝福》课堂教学实录

时间:2021-08-13 09:48:54 高二上册 我要投稿

《祝福》课堂教学实录

  师:上课!

《祝福》课堂教学实录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板书:祝福 鲁迅)

  在学习之前,我们引入一个概念:悲剧。关于悲剧这个概念,鲁迅先生自己曾经有这样的解释,他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们说,祥林嫂的故事是一个悲剧,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祥林嫂的悲剧“悲”在何处?(幻灯片放映:祥林嫂的悲剧“悲”在何处?)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你认为“悲”的地方,作一些圈点勾画,然后小组讨论一下。(板书:悲剧)

  学生讨论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你觉得祥林嫂的悲剧“悲”在何处?

  生:祥林嫂的悲剧悲在她被封建礼教和思想迫害的一个过程。比如说23页这里,祥林嫂嫁了两个男人,柳妈就对她说“将来下了地狱,阎罗王要把你锯成两半”,祥林嫂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接着祥林嫂又去捐了门槛,结果还是……

  师:把这一段给大家读一下吧。

  生1:(读)“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祥林嫂就是被这种封建思想,封建……

  师:迷信思想。

  生1:对,迷信思想害的,结果花去了一辈子赚来的……

  师:一辈子?

  生1:也不是,就是许多年换来的十二元鹰洋,结果还被拒绝参加祭祀。

  师:当时是怎么拒绝她的?

  生1:认为她晦气,所以拒绝让她参加祭祀

  师:祥林嫂有什么反应?

  生1:祥林嫂非常失望,24页这里写了“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这就是她的失落(的表现)。

  师:好,说得很好。

  生2:我觉得祥林嫂的悲剧从两方面来看:一个是她自身的遭遇,在18页有写“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年纪大约二十六岁,说明她很年轻,却“死了当家人”,年纪轻轻就当了寡妇,而且第20页,她被她的婆婆抓回家之后,再嫁了一次,但是还好,她嫁的那一家人对她还不错,“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但是她的好运并不长久。她的男人断送在伤寒上,她的孩子又被狼叼去了。这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接着再从她身边的人对她的遭遇(的态度)上来看,就举一个例子,21页最后一段“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从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出,她周边的人那种(态度),只是把她当成是一个笑柄,来调剂一下自己乏味的生活而已。

  师:好,说的非常好。第一,祥林嫂自身的遭遇是一个悲剧;第二,更可悲的是,别人在面对祥林嫂的悲剧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态度。并没有把它当成一个悲剧来看,只是把它当成自己无聊生活的调剂。说的很好。其他同学,谁还能说一下?

  生3:我觉得祥林嫂的悲剧不仅是她一个人或者她自身经历的悲剧,而是当时一个封建时代的悲剧。《祝福》这篇文章主要描写的是封建社会、封建礼教对一个勤劳善良的朴素的妇女的迫害,这篇文章作者无处不穿插着一些对封建社会、封建礼教的讽刺和批判。全篇文章从第一自然段开始就是由一个描写旧历年底的祈福方式这么一个封建庆祝方式开始,然后逐渐地把祥林嫂受迫害的过程叙述给大家看。然后看24页,最后的时候,四婶说:“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这一句话无疑是在祥林嫂经受了无数的封建礼教迫害之后压垮祥林嫂的最后一根稻草,祝福的礼节也就是整个封建社会的缩影。这才是真正的悲剧所在。

  师:这位同学刚才的回答把我的问题提升到了一个高度,我刚才问“祥林嫂的悲剧悲在何处” ,他告诉我,这不是祥林嫂一个人的悲剧,而是当时整个封建社会的悲剧,是当时像祥林嫂一样受封建社会迫害的人的悲剧。

  好,刚才几位同学回答的都很好,有一位同学说得更好,非常全面,她说了两个方面:一是祥林嫂自身的遭遇,另外一点是其他人对她的态度。那么我们看一看,她自身的可悲之处都有哪些?我们看书,她自身的可悲之处,哪里有?

  生4:首先是她第一任丈夫死了,然后她本可以过上平静的生活,但是她的婆婆让她再嫁。再嫁这一点就非常严重了。首先我们可以扯到当时是以夫权为主的,丈夫死了后是婆婆为主,所以她一定要听婆婆的话。

  还有当时从古代到祥林嫂这个时代是以“女子无才便是德”(来要求妇女的),我在想,假如祥林嫂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她就不必在别人家里帮工,她可以自己闯出一片天地。事实上再嫁后她也可以过上平静的生活,非常讽刺、非常可怜的是,她的丈夫又死了,她的儿子还被狼给叼走了,所以这体现了祥林嫂非常可悲的历程。

  师:我问你一个问题,大家也考虑一下:祥林嫂为什么要反抗再嫁?

  生4:因为当时女子再嫁是道德问题,就是“三从四德”。

  师:“三从四德”,女子要从一而终。女子改嫁这是旧社会(道德)不允许的。这是她不想改嫁的原因。但是,是谁在逼着她改嫁呢?

  生4:她婆婆。

  师:那么也就是说,这其实是一对矛盾,她本身不愿意改嫁是在遵循着……

  生4:她婆婆的意愿。

  师:她婆婆的意愿?是在封建社会遵循着封建社会的道德要求。而逼迫她改嫁的又是谁呢?

  生4:她婆婆。

  师:总之祥林嫂在这件事上她怎么做……

  生4:都是错的。

  师:都是错的。这是她的悲剧。谁还能再说一说?

  生5:我觉得她悲的地方还有过于隐忍。例如23页的最后一段。她知道大家都在嘲笑她,但是她没有表态,而是默默地扫街扫地,这样就有助于助长那类风气,而对于她自身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师:就是说她对别人的嘲笑不加以反抗,对吧?

  生5:她是有反抗再嫁的意愿,但是对这些流言蜚语或是嘲笑都默默地隐忍,在这方面她做得不太够。

  师:她应该奋起反抗,对吧?好,请坐。

  生6:我觉得她是不可能反抗的,她没有资本。

  师:没有资本。

  生6:整个氛围都是封建礼教的氛围,是完全没有可能反抗的,只能默默地忍受。

  师:这也是一种(悲剧),是不是?

  生7:其实我认为是没有人支持她,就连吃素不杀生的柳妈都在这方面压迫她。基本上没有什么人同情她,即使她反抗,也没什么用,甚至引来人们的唾骂。也就是说,最终的结局是没法改变的。

  师:我想起来《狂人日记》里边的狂人。当一个人疯了的时候,或者说当所有人都觉得你这个人有问题,你这个人就是有问题了。好,罗昕同学说一下。

  生8:先抛开前面同学说的,我请大家想一下卖猪的时候怎么卖。就是把腿全部绑起来扔到猪车上。那么大家可以看19段(页),下面这里:“祥林嫂竟肯依?……” “这有什么依不依。——闹是谁也总要闹一闹的,只要用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抬到男家,捺上花冠……”到这里“用绳子一捆”大家可以非常容易联想到卖猪的情景。然后前面再看这一页第七段:“我们山里人,小户人家,这算得什么?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等于说把祥林嫂当牲口一样卖掉,为了赚钱,给她小叔子娶老婆。这就是她的悲剧。

  师:说的非常好,总结一句话:别人把祥林嫂当成什么?

  生8:牲口。

  师:当作牲口,就是没有把她当成一个有血有肉,有……

  生8:感情。

  师:有感情,有尊严的人。是不是?好,请坐,说的非常好。这个比喻用得非常恰当。但是我要纠正一个字,文章里面的字是nài还是……

  生齐:nà。

  师:对,是nà上花冠。好,说的非常好。我们说祥林嫂的悲剧有这么多方面,有她个人的遭遇,别人对她的态度。著名作家丁玲曾经有这样一段话(幻灯片放映):

  “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他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地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同学们刚才所说的,所有人,包扩柳妈,包括这些嘲笑她的人,这些人本来没有特别地故意地想把祥林嫂置于死地,但是他们的言论,他们的所作所为,在不经意间在把祥林嫂往死里赶。这是祥林嫂的悲剧。鲁迅曾经有一个词来形容这些人,就叫做“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板书: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你不能说他们说是主谋,谁是主要的凶手,你不能说他们是故意的,但是在不经意间他们把祥林嫂推向了死亡。这就是我们读鲁迅的小说里一贯可以看到的一些看客的身影,他们在不经意间害死了很多人。这是我们所说的祥林嫂的悲剧,那么我们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刚才我们提到“祝福”,这篇课文写的是祥林嫂的悲剧,为什么要以祝福为题?大家考虑这个问题,下面小组讨论,一会请小组长推荐一位同学来发言。

  (此处幻灯片放映出现了问题,由于操作失误本应进入下一问题,结果却返回了上一问题,至学生讨论过程中才改正过来)

  学生讨论

  师:(板书:祝福)怎么样?看大家讨论得很热烈,而且呢,的确有些同学的见解有独到高明之处。谁来说一下:以“祝福”为题,怎么理解?

  生9:我觉得祥林嫂的悲剧是起于祝福而终于祝福,中间祥林嫂的悲剧跟祝福是密切相关的。还有整个文章的情节发展也跟祝福密切相关的。而且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祥林嫂悄然死去,这样的对比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师:深化了主题。说的很好,推动情节的发展。

  生10:首先,这篇文章发生的大的背景是在他们要举行祝福的情况下的,在这样的大的背景之下,更能显示出祥林嫂命运的悲惨。而且在这样的祝福的情景当中,鲁四老爷说了一句话:“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他对于祥林嫂的悲剧,对于祥林嫂的死他不但不感觉到这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反而称祥林嫂在这个时候死是一个“谬种”,足以见到当时人们的麻木的心情,这种社会的黑暗,还有封建礼教的束缚之深。

  师: 我问你一个问题:“祝福”是什么?

  生10:祝福,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来讲。一方面从做表面的意思来讲,就是当地的一种习俗。

  师:它的目的是……

  生10:为了让大家过得更加开心。

  师:让谁过得更加开心?、

  生10:所有人过得更加开心。

  师:所有人?这所有人里边包不包括祥林嫂?

  生10:不包括

  师:我们把祝福的概念大家理清楚,祝福是一种什么?

  生齐:仪式(活动、庆典)。

  师:仪式、庆典。它的目的是为了祈求自己的福运,但是,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参加祝福?

  生齐:不是。

  师: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祈求自己的福运?

  生齐:不是。

  师:这里面不包括祥林嫂。好。请坐。刚才他提到了这一点非常不错,他找到了书中一个关键的地方,鲁四老爷在祥林嫂死之后还说“偏偏要在这时候,可见是一个谬种”,那就是说,我们的“祝福”已经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而仅仅成为封建礼教的一个外壳而已。好,其他同学,谁还能说一说

  生11:我们小组讨论之后总结了三点。第一点是文章以祝福为线索穿起全文,第二点是批判了当时的封建礼教,第三点是从祝福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

  师:反衬?怎么反衬的?

  生11:因为祝福是祈求自己福运的的嘛,但是祥林嫂却不能够再参加这个祝福这个祭祀。而且她命运的悲,从祝福这个本来是褒义的词语来反衬出祥林嫂命运的悲。

  师:好,请坐。我们大家考虑一下刚才她所说的话,注意一个词:反衬。我们还经常地说要制造一个氛围叫烘托。那么整个的氛围和祥林嫂的死形成了一种反衬,我们大家都读过课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写祝福的这一段文字,我们一起读一读,感受一下当时的氛围是什么样的。那我们是一起读,还是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齐:一起读。

  师:一起读。祝福,鲁迅,开始。

  生齐读。

  师:这有一个地方,大家读得有些障碍: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我们把这一句在重新读一遍。只觉得天地圣众……开始!

  生齐读: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师:非常好。你们知道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是什么吗?是你们读书的声音,真的非常好听。那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现在鲁镇在祝福,整个的氛围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觉得应该是什么?

  生:喜庆、热闹、欢乐、祥和、幸福、和谐。

  师:大家刚才说了很多的词来形容现在鲁镇的场景和氛围,那我想问一下,在这样一个欢乐祥和的幸福的时刻,谁独独不能享受这种欢乐祥和幸福?

  生齐:祥林嫂、以祥林嫂为代表的人。

  师:有同学说祥林嫂,还有同学说是以祥林嫂为代表的……

  生12:以祥林嫂为代表的底层被压迫的群众。例如,做祝福(准备)的佣人,还有14页“拜的却只是男人”,即使是在贵族和有钱人家里,太太做的祝福,但是拜的也只是她的丈夫,男权还是至上的。

  师:具体到课文当中,你刚才说的话,谁能参加谁不能参加?

  生12:能参加的是男人。

  师:男人。课文里边能参加的是谁?

  生12:鲁四老爷。

  师:鲁四老爷的太太,作者所说的“四婶”,她能不能参加?

  生12:能做准备,但是实际上不能。

  师:好,请坐。在这样的时刻,不只是祥林嫂不能够享受这样的氛围,那些同样受压迫、受剥削的底层人民,甚至像鲁四老爷的夫人——四婶这样身份的女人,依然不能参加。我们说这也是封建社会女性的悲剧。

  我们今天探讨了祥林嫂这样的人的悲剧,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说说《祝福》有着怎样的价值?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有什么意义?好,这位同学说一下吧?

  生13:这祝福在文中是一个封建迷信和夫权色彩的一个庆祝仪式,它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矛盾,也深刻揭露了地主阶级甚至同样是劳动人民的每个人之间的隔膜。在这种残害下,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也指出了反封建的必要性。

  师:这个问题大家不妨再仔细地思考一下,有可能的话,结合课文内容和时代背景仔细地考虑:《祝福》有着什么样的价值,鲁迅先生写《祝福》有着什么样的意义?个小组讨论一下,一会还是小组长推荐同学发言。

  学生讨论

  师:怎么样?我看大家刚才的讨论非常细致,深入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什么时候写的啊,那个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啊,想的非常的深刻。那一组说一说?好,那一组,王昱炜同学说。

  生14:我觉得他写这篇《祝福》,结合那个时代,人们都是非常冷酷的,有一种看客的心理,我们可以在21也那里找得到。最后一段“那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那一段,她们不觉得祥林嫂的经历是一个悲剧,只是觉得祥林嫂的经历是她们的消遣而已了。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藤野先生》,他看到那些中国人,看到影片那些俄国人、日本人杀掉中国人,而看的人都是中国人说“好也”,这句话就是说明,当时的社会是非常麻木的。鲁迅的弃医从文也是想要唤醒这个世界的麻木。

  还有就是课文选自《彷徨》,“彷徨”的意思就是大家都是彷徨的人那种情况之下找不到一个出口,找不到一个方向,鲁迅要写这篇文章就是让我们找到一个方向,帮我们指明方向,让我们不再彷徨。

  师:说得非常好,王昱炜同学读书是非常细致认真的,初中学过的课文的原话都能够说出来而且还能够考虑到,我们这篇课文选自《彷徨》,联系这些背景来考虑问题,回答得非常好。

  生15:我想问一下王昱炜同学一个问题,她说鲁迅写这篇文章的意义在于为彷徨的人们指明一个方向,我想问一下这个方向到底是什么?

  师:王昱炜同学,你回答一下他的问题吧。

  生14:鲁迅他比较深沉嘛,当你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你是不是感觉那种看客的心理让你感到非常地寒心,让你感到那些“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让你觉得你自己不会陷入他们的`那种境地当中呢?他就是想要唤醒人们的麻木,唤醒人们的彷徨,所以才写了这篇文章。他指明了方向,这个方向是什么是不重要的,它只是一个途径,就是“殊途同归”吧,他的最后的目标就是让人们不再变得那么麻木,变得那么寒冷。

  生15:其实刚刚王同学的意思还是这篇文章的意义在于为人们指出方向,而在于为当时时代彷徨的人们(觉醒),让他们去反思去思考去自己发现这个时代的悲剧。

  师:说的都很好。

  生16:在那段时间正好是闹“维新”,进步青年……

  师:闹“维新”?

  生16:就是有很多进步青年,他们就希望用他们自己的(力量)去建立一个社会,所以呢,鲁迅写了《呐喊》,他们要建立一个新的社会。他们心潮澎湃,血气方刚,后来经过辛亥革命这一系列的(运动)包括维新变法的失败,于是鲁迅他就开始彷徨,方向在哪里呢?因为他找不到方向,为什么呢?比方说,他们这些进步青年,遇到祥林嫂问这样的问题“人到底有没有魂灵”的时候,他没办法回答,也就是说,就算是他们这些所谓的进步青年,但他们却不能解救这广大人民群众,这就是说他们青年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所以鲁迅的这本集子叫《彷徨》,方向是什么,正是因为不知道方向,所以他才彷徨。找不到方向。

  师:找不到方向。我记得鲁迅在《<呐喊>自序》里边有这样一段话:钱玄同,当时说叫“金心异”,这个老朋友跟他说,你抄这些古碑文有什么意义,没什么意义,你不如做一些文章。鲁迅说,现在呢比如中国就是一个大的铁屋子,现在所有的人都闷在这个铁屋子里,马上就要死去,那么我站起来喊几声,我把一些人吵醒了,让他知道,让他能够感受得到自己这种将死的痛苦,你觉得这有意义吗?他问钱玄同。钱玄同说,你把他吵醒,你就不能说我们没有毁灭这铁屋子的希望。我把这段话说给大家,大家可以考虑,鲁迅的目的,他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能够马上把这铁屋子毁掉,但是我至少要唤起一种希望。我们至少要起来反抗,我现在不知道路在哪里,但是,我们的意志是要坚决的。我们是要有希望的。好,刚才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

  我还有这两段资料给大家看一下。(幻灯片放映:鲁迅《我怎样做起小说来》资料)这是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的一句话,他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中间,意在揭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是刚才几位同学争论的焦点,鲁迅说我是“揭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没说,我现在就能解救大家的痛苦,我只能“揭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用我刚才的话说,他在唤起一种希望。

  另外还有一段资料是来自我刚才所说的鲁迅《<呐喊>自序》(幻灯片放映:鲁迅《<呐喊>自序》资料),这个同学们应该听说过,他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要改变他们的精神。”鲁迅写这篇文章的意义,它在当时时代的作用,我们可以从这几段话和几位同学刚才的讨论中得出。

  简单地作一个小结。在我认真地读了一遍《祝福》之后,心里面有很多的感触,结合一些材料得到了这样一段话,拿出来和大家共勉(幻灯片放映:小结):

  鲁迅先生在小说里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这样祥林嫂,她善良、勤劳、朴实,一心想用自己勤恳的劳动,换一种最起码的“人”的生活,甚至于她以自由的丧失为代价,来换取在这世上活命,可她最终仍没能逃脱“想做奴隶而不得”的这样的命运,在鲁镇人们迎接新年、祈求福运“欢乐祥和”的祝福的鞭炮声中,她寂然死去。这是她的悲剧,更是当时中国无数的我刚才所说的跟她一样的被压迫的人们的没有觉醒的人们的悲剧,“祥林嫂们”的悲剧。

  然而,这场悲剧更深远的意义在于:祥林嫂的被吃与“祥林嫂们”的吃人——它在于“祥林嫂们”的被吃与“祥林嫂们”的吃人。几千年的中国封建史,就是在这样的轮回中继续的:人们不断被摧残、被异化,进而在不自知中摧残和异化着下一个不幸者。

  幸运的是,在这样一个时代,有鲁迅先生这样的斗士,他用自己的笔,作投枪作匕首,向这些封建思想发起了攻击。他用自己的冷峻得近似手术刀般的如椽巨笔解剖着一个一个衰朽的灵魂,可以说,鲁迅先生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此。这是时代赋予他的使命,也是时代造就了这位现代中国的“至圣先师”。

  好,这节课我们上到这里,下面布置作业(幻灯片放映:作业):第一个,再读课文,划出文中“祥林嫂们”的言行,就是对她们的描写,对“他(她)们”的精神世界作一次解剖。我们下节课重点分析这些人物的形象和鲁迅先生高超的写作手法。第二个呢,大家写一段文字,这一段文字的话题是“现代社会的‘祥林嫂’”,大家思考一下,现代社会有没有“祥林嫂”?有没有需要我们拯救的“祥林嫂”?要求重点活画出她们的灵魂。

  好,这节课我们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祝福》课堂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夹竹桃》课堂教学实录04-02

《劝学》课堂教学实录03-15

古诗课堂教学实录03-31

《小河与青草》课堂教学实录03-30

《蜗牛的奖杯》课堂教学实录03-30

《母亲的恩情》课堂教学实录03-30

《“番茄太阳”》课堂教学实录03-31

虞世南《蝉》课堂教学实录03-31

《鸟岛》课堂教学实录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