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1
一、出示教学挂图
1、看图,说说每幅图画的什么内容。
2、议图,弄明白四幅图连起来说的什么事。
二、续编故事
1、假如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做呢?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2、选择合理的想法,小组合作续编故事。
⑴小朋友认识这位叔叔确实是爸爸的朋友,该怎么办?
⑵小朋友不认识这位叔叔,又该怎么办?
三、全班展示
1、小组评选好的同学到台前讲故事。
2、评选故事大王。
四、讨论交流
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第四课时
一、展示台
1、完成“填字游戏”。
⑴投影出示填字游戏。
⑵同桌合作,把词语补充完整。
⑶指名读成语,看是否正确。
⑷竖着读填好的字,说此文转自淘.教。案网().说发现了什么。(新世纪我能行)
2、猜谜语
⑴学生出示自己准备的谜语。
⑵小组互猜谜语。
⑶全班猜谜语比赛,评出猜谜大王。
二、画画、写话
1、教师出示一幅画,指名说说画的内容。
2、学生自己动手画一幅画,并说出画上的内容。
3、写话,注意语句通顺,写清楚画上的内容。
4、小组相互展示交流。
教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园地意在让学生自主,有趣且相对集中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时间能力。所以我借助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达建了一个有趣开放的语文实践活动平台,让学生在有趣中练,在练习中达成活动目标。
一、“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巩固了查字典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读读认认”是让学生认读八个表厨具名称的新词,从中认识其中的生字。主要培养学生借助拼音拼读生词,再让学生发现排列的规律,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口语交际在创设情景中,引导学生展开互动的有趣的口语交流,并联系实际生活,挖掘学生的认识,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中,生成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
四、展示台在教学时,不能就教材教教材,所以我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搜集有关的资料,以便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时间机会,使得语文训练扎实而有效。
二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和写字。
2、读中感受朗志万的“哄骗”,伊琳娜的“动手”,妈妈的“指导”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悟,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一、导入:
1、(板书)阑,问,这个字读什么?
2、我说读“束”的音,对吗?
生:不对
为什么不对啊,我觉得对呀,那现在怎么样才知道对不对呢?
查字典
3、原来读LAN
4.呵呵,原来我们做事情都要学会“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
(1)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之间的事?
课件出示:朗志万(他是法国的大科学家)伊琳娜(是个了不起的孩子)出读准字音
(2)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词:朗志万哄骗
鱼鳞漫出来
伊琳娜哎呀
a、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带大家读。
b、开火车读。
(“朗、哄”后鼻音,“琳、鳞、漫、骗”前鼻音)
三、细读课文,理解伊琳娜生气的原因。
(一)轻声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伊琳娜情绪变化的句子。
1、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2、指名读句子,说说伊琳娜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师板书:生气高兴)
写伊琳娜生气的句子: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大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写伊琳娜高兴的句子: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二)学习课文第1——6段,弄清伊琳娜生气的原因。
1、课件出示句子:伊琳娜越来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2、指名读句子。
3、这样的问题(点击课件)是指怎样的问题?(学习第1段)
“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满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的,这是为什么?”
4、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伊琳娜为什么越想越生气?(学习课文2-5段)
a、生自由读课文2-5段,思考以上问题。
b、交流。(随机点击课件,在“哄骗”下加小红点)
c、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和第5段
“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满出来了。”
(随机点击课件,在“水漫出来了”后加小红点)指导读出惊奇的语气来。
5、再次读伊琳娜生气的句子。(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体会伊琳娜认为朗志万在哄骗她。)
6、师:可是后来伊林娜为什么又高兴地笑了,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三、写字
过渡:我们一起做一个填字游戏。请看大屏幕。
1.“慢漫”辨析及书写。
①填空:
(1)老爷爷(慢慢)地走;
(2)水满了,从鱼缸里(漫)出来;
(3)发大水了,河水(漫)过了小桥。
(出示图标“我的发现”)你发现什么了?
②请大家把这个字写两遍,一边写一边在心里说:哦,这个字和水有关。
2.“提”与“题”辨析。
①填空
(1)小明(提)着一桶水;
(2)小红在做数学(题);
(3)小华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②如果要把这两个字写好看,应该注意什么?(如“提”和“题”中都有个“是”,但写法不同,“题”中的“是”捺要长。)师生合作,写好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一、复习巩固生字
二、学习第7段,弄清伊琳娜笑了的原因,理解科学家话里包含的道理。
导:伊琳娜这么生气,可是为什么又高兴地笑了?
1、出示朗志万说的话:“我不是哄骗你们的,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a、自由读,思考:朗志万是在“哄骗”孩子们吗?你是怎么理解朗志万的话?
b、全班交流。(让学生充分发言,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c、再次齐读朗志万的话。
2、出示课件:
伊琳娜也和同学们一样,听懂了朗志万的话,明白了科学家的一片苦心。此时此刻,伊琳娜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3、课件出示句子: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指名读,齐读。
4、师小结,课件再次出示单元学习提示。
三、
1、师生合作,写好“另、志”等5个生字。
师示范写“哄”(生认真看),并小结:“我发现要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偏旁要
得高,写得小,还看注意节左窄右宽。”
2、生临写“哄、喝”,然后交流写心得:我发现了什么?
3、如“志”和“另”都是上下结构,“志”是上略比下长,“另”是上短下长。)
4、师生评议。
四、课外延伸,读写结合。
1、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
2、结合课文的学习,请把你想到的话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13动手做做看
听懂
高兴——→生气
二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3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是以走近科技世界为主题编排的,生动的文字,精美的插图,可谓图文并茂,篇篇文章引人入胜;茫茫的夜空,璀璨的群星,那个数星星的孩子能否数的清?移居到月球,旅游在星空,这难道仅仅是阿德的梦。几面镜子聚拢微弱的烛光,昏暗的房间,顷刻变得明亮!不可一世的恐龙巨大而凶猛这庞然大物,缘何今日无影无踪?一个个奇特的大问号,吸引着孩子们,也等待着我们和学生一起去朗读课文,感悟语言,探索发现。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47个生字,会写43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分角色读课文。
3、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4、在朗读中感悟,并注音积累词句。
5、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筋,多动手,善于发现的意识。
6、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7、有科学幻想意识。
三、重点,难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在朗读中感悟积累词句。
4、多动脑,动手,善于观察思考。
四、课时安排
数星星的孩子2课时
爱迪生救妈妈2课时
恐龙的灭绝2课时
阿德的梦1课时教案
二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4
【原文】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谈天。
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养蜂的人。
养蜂的个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字词学习】
字:派、敲、领
词:养蜂、养蜂、莫斯科、蜜蜂、向导
【重点句子】
1.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2.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养蜂的人。
3.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òsīkēqiāoménjīng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导()蜜()
异()密()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òsīkēqiāomén
(莫斯科)(敲门)
二、比一比,再组词。
导(导语)蜜(花蜜)
异(异议)密(秘密)
二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2、3自然段。
2、引导学生体会丹顶鹤的色彩美和姿态美。
3、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珍惜禽类,激发学生对珍稀动物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懂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课件)春天到了,它们唱着嘹亮的歌儿从南方飞来了。谁知道这种鸟叫什么?(丹顶鹤)你对丹顶鹤有哪些了解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6课:美丽的丹顶鹤。(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学生自由质疑)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老师要考考大家。(出示词语)同桌互相读一读这些词语。指名领读,齐读。
3、逐个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通过朗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4、指名汇报。
三、精读感悟
1、同学们,丹顶鹤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回答:美丽、漂亮等)
2、(贴图)这就是美丽的丹顶鹤,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看到的丹顶鹤什么样?(指名说)
3、同学们说的真好,那课文是怎样描写丹顶鹤美丽的呢?
(1)请同学们看第二自然段,读一读、画一画,看看这一段写了丹顶鹤哪儿美?
(2)指名汇报。
(3)出示练习:
()的羽毛;
()的脖子;
()的翅膀边儿;
()的头顶;
(4)红白黑三种颜色搭配在一起多美啊!谁能把这种美读出来?(指导朗读)
师范读,再指名读。
指名评价:他们两个谁读的美?那你们想不想试试?读给你的同桌听。齐读
(5)师:一身洁白的羽毛配上黑色的边儿,再加上那鲜红鲜红的宝石,多美啊!真是一群“美丽的丹顶鹤”。让我们把丹顶鹤美丽的样子深深地记在脑海里。(引背第二自然段)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丹顶鹤的颜色这么美,你们喜欢它吗?(喜欢)丹顶鹤还有许多逗人喜爱的地方呢!请同学们带着喜爱的心情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看一看这一自然段写出了丹顶鹤的哪些特点?找到之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读文,并思考问题)
(2)这一自然段写出了丹顶鹤的哪些特点?(指名回答)
(3)理解三“长”。(出示配图文字)你觉得它们这种姿态更像什么呢?(学生发挥想象)对啊,它不光腿长脖子长,就连嘴巴也长,就像一位身材苗条的少女一样,多美啊!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导朗读)
范读,指名读
(4)多么美啊!丹顶鹤还有哪些特点呢?
(5)(出示课件:引吭高歌)大家看这两只丹顶鹤伸长了脖子在做什么?书上用了一个词叫——引吭高歌。谁能把这个词读一读。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种动物引吭高歌?
(6)(出示图片:展翅飞翔)这只丹顶鹤在——“展翅飞翔”齐读词语。
(7)丹顶鹤不论是引吭高歌还是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优美,因此作者就把这种美好的姿态称为(高雅)[板书:姿态美](出示填空题,引导学生背诵)传说丹顶鹤是神仙的旅伴,所以人们又叫它“仙鹤”,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关丹顶鹤的传说吗?(不知道)教师讲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天宫里的仙女看见嫩江的水又清又美,就脱下衣服到水里洗澡。洗呀洗呀,天黑下来了。仙女看不见路,急得没办法。这时有一只白鹤走过来,对仙女说:别着急,我送你回去,你坐在我的背上。于是,仙女坐在白鹤的背上,白鹤一直把仙女送到天空,仙女见白鹤这么善良,就想把白鹤留在身边,拿出许多金银财宝送给白鹤,白鹤什么也不要,她要回到养育她的故乡,仙女就从手上摘下一颗红彤彤的宝石,镶在白鹤的头顶上。白鹤返回到嫩江的草垫子上。于是啊!丹顶鹤的美名就流传到人间。人们也称她为仙鹤。)
(8)丹顶鹤不仅色彩美、姿态美,传说也美。[板书:传说美]
5、这么美丽而又逗人喜爱的丹顶鹤同学们想不想看看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出示录象)看了刚才的资料,你想说些什么吗?(学生自由说)
小结:是的,同学们,美丽的丹顶鹤由于人们大量的捕杀,以及对它们生活环境的破坏,使得我们国家只有800多只丹顶鹤了,我们该怎么办呢?(保护丹顶鹤,保护环境,告诉人们要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对待它们。)因此,人们为了保护丹顶鹤在我们黑龙江省嫩江流域成立了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使这里成了丹顶鹤的第一故乡,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保护丹顶鹤、保护珍稀的动物,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资料,看一看在我们黑龙江省还有哪些珍稀的动物。
二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6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盛产葡萄的好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列举了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第2自然段,介绍了种在梯田里的葡萄成熟前后的迷人景象。第3自然段,介绍未运到城市的葡萄被制成葡萄干,非常有名。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
课文第2自然段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第1自然段亦可作为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
2、理解并能听写课文中描写葡萄的句子。
3、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5、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活。
教学难点:背诵第2自然段。
四、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课文录音、梯田图片。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第1段,知道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列举葡萄沟生产水果的。
3、正确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二)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读题。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产哪些水果?
(2)自学生字新词,不理解的词语划出来。
(3)把课文读正确。
2、检查与学习。
(1)葡萄沟在什么地方?
①读准三个带点的生字:新疆吐鲁番
②出示吐鲁番、葡萄沟、新疆3个词,请同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③出示中国地图,教师指出吐鲁番的位置。
(2)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吗?为什么?
①仔细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收获。
②交流讨论。
要点:
a、葡萄沟不但出产,而且盛产。
b、课文是按时间的顺序介绍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的。
c、联系上下文理解:盛产。
d、有一个顿号。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3、正确地朗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读准生字,给正确的读音打√。
凉棚(pénɡ
pónɡ)好客(hǎo
hào)荫房(yīn
yìn)
(3)读通长句子,注意下面3句话。
①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扛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②夏季,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③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荫房里制成葡萄于。
4、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练习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段。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练习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段。
2、准确理解第二自然段的词句并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教学过程:
1、提出学习目标
(1)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葡萄沟》一课。(板书:葡萄沟)
(2)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葡萄沟是怎样的地方?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板书:好地方)
(3)提出课时学习目标
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2)指名回答思考题。(板书:盛产水果)
盛产是什么意思?出产水果很多,可说盛产——出产的大米很多呢?杭州盛产什么?
(3)葡萄沟盛产哪些水果呢?老师引读第二句。(老师读表示月份的词)
说说老师读的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这句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小结: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好地方?
过渡:葡萄沟不但是个盛产水果的好地方,而且也是个景美人美的地方。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这一自然段,编好句序。
(2)再次默读,想一想,这一段中的句子基本上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用——划一划这些词。
交流、讨论思考题,提醒学生注意这时候也是表示时间的词语。
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看,这段话是从第几句开始,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3)学习第二句
①指读,其他同学思考:这句话写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
根据回答板书:夏季枝叶茂密
②你从哪些词与看出枝叶长得很茂密?枝叶怎么会像凉棚?
③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当你来到葡萄沟,来到这茂密的枝叶搭起的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你会有什么感觉?(凉快、惬意)
带着舒畅的心情读句子。读时,重音读哪一个词?(凉棚)
自由准备后,再指读。
(4)学习第三句
①自由轻声读句子,想一想,这句话主要讲: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
(根据回答板书:秋季葡萄)
②哪些词写出了葡萄的美丽?
③着重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
(板书:五光十色一大串一大串)
a、五光十色描写葡萄的什么美丽?课文中提到了哪些颜色?形容颜色多的词还有哪些?(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b、在文中,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行吗?为什么?
(五光十色不仅写出葡萄的颜色很多,而且写出了葡萄富有光泽,非常美丽。同时,也说明葡萄成熟了,获得丰收)
④指导朗读。
秋季,当我们再次来到葡萄沟,看到五光十色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我们真想说——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和对葡萄沟的赞叹。
范读——自由读——指读——齐读
⑤小结:不管是夏季,还是秋季,葡萄沟的景色总是那么美丽。
(板书:景色美丽)
(5)学习第六句。
①男生齐读句子。
②说说句子讲谁怎么样。
③你从哪些词感到老乡的热情好客?
理解谁会和说个够的意思。
④女生齐读句。注意突出反映老乡热情好客的词语。
(6)小结:学了这一段,大家了解到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好地方?
(7)包含着赞美之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引读课文。
(2)说说这一段写什么?(板书:葡萄干有名)
(3)用——划出写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的特点的词。说说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为什么有名。
分析颗粒大、味道甜、颜色鲜的三个词的结构。然后说说这样的词;水果多、景色美、名气大……
(5)小结: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非常有名,葡萄沟的确是个好地方。
5、总结
(1)讨论: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谈谈你还了解葡萄沟的哪些情况。
(3)师小结:是啊,葡萄沟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一个令人喜爱、令人向往的地方。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机会到葡萄沟,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亲口尝一尝盛产的水果,亲自感受一下老乡的热情好客。
(4)配乐齐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盛产水果
葡
夏季
枝叶
茂密
好
萄
景色美丽
地
沟
秋季
葡萄
一大串一大串
五光十色
方
老乡热情好客
葡萄干
有名
颗粒大
味道甜
颜色鲜
《葡萄沟》教学反思
《葡萄沟》一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
新疆对对于生活在宁波地区的学生们来说是既遥远又陌生,同时又充满着好奇和向往。孩子渴望了解那里,对教材中的许多地方充满了好奇,他们想知道:“葡萄沟在哪里?”,“梯田是什么样的?”,“荫房是什么样子的?”,“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诸多问题不是仅仅依靠教师的解说就能解决的。即使是,那也必将是枯燥和无趣的'。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首先布置了课前参与的内容,请学生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葡萄沟的基础上,继续练习朗读课文,并认真思考大家质疑的问题“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同时可以从不同渠道搜集相关的资料,如从教师提供的资料中,从网上下载,向爸爸妈妈咨询等等。并把查找来的信息进行整理,让这些信息最有效的为自己在课上参加研讨时服务。这样的课前参与,不仅为课中研讨奠定了基础,而且学生带着探索的头脑走进课堂,更能促进课上的学习。
我从以下几步实施了课堂教学:
1、赏美景:
在这节课上,先让学生通过录像去葡萄沟游览一番,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葡萄干有名。
2、品美句:
在游览一番后,再让学生自学课文,从课文描写的语句中了解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研讨。由各小组长带领组员共同研究(一起读读,一起交流自学成果),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做到了全员参与,又做到了视学生为学习发展的主体,为每个不同个性、不同学习需要的孩子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是全班的集体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在试着抓住重点的词句,来深入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如“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一句,学生能结合图片,充分体会“一大串一大串”的意思并想象出葡萄真是又多又好。
3、画美色:
在学生从美句中了解到葡萄沟的葡萄多,而且是五光十色的,在想象出还有哪些颜色后用自己的画笔画一画葡萄的颜色。
4、尝美味:
在学生讲到葡萄沟的葡萄干特别有名时,让学生品尝我事先准备好的葡萄干,这样做,学生不仅品尝到了葡萄干的美味,更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5、悟美情:
前面的每一个步骤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葡萄沟的美,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热爱之情。
最后,在本节课结束的时候,我布置了课后延伸的内容,请学生为维吾尔族老乡推销葡萄干,请学生在课后把自己学完《葡萄沟》一课的感受和体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表现,或朗读课文,或背诵段落,或画一画,等等,使课内知识进一步拓展,体现出作业的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
不足之处:
在上每一节课前,都觉得自己设计了一幅最美丽的宏图,这一次也不例外。可上好了课,却总是发现考虑欠妥当的地方很多,以使课堂教学中出现可好多遗憾之处。例如:在小组交流之后,本应该让多个小组派同学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学生对于“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之后,再按顺序逐个进一步了解具体好在哪里。可我却在一个同学汇报急急冲冲的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样,不但使小组交流流于形式,更影响了我下面环节的教学。如:学生一下子从第一个内容跳到了最后一个内容。在加上所教班级的学生发言不是那么好,我一着急使整个教学程序出现了混乱。本来,想的好好的让学生多朗读,并做到多种形式的朗读,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语,再从读中悟情。结果是词语没有理解好,当然更没有读好。
二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并理解课文。
2、认知本课14个生字。
3、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动口、动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师生一起谈论“芝麻开门”激起同学的求知欲进入下一环节教学。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文。
2、让同学自由读课文,先要求同学读通每段,再读通全文,初步感知课文。
3、纠正发音错误,如:“膝、缝、假”。
4、在同学能正确阅读课文后,反复出示文中需要会认的)字、词,使同学在读中正音、记形。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组读课文。
2、同组内相互提问,完成自身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交流有疑问的内容,教师给予适当引导。
4、口语训练:“假如你见到了小林,会对他说些什么?”
四、联系实际、大胆创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
2、局部同学交流自身的创新设想。
五、弹性作业、课外延伸
把课上自身的设想动手做一做,俺们将在班内随时进行展览,评出“小发明家”。
二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8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列宁由于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分析而找到了养蜂人;懂得要细心观察周围事物,培养自己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
2、继续练习一边默读一边想。
3、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逐渐掌握一边默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学具:8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蜜蜂引路哪里谈天惊讶观察
果然
二、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三、学习课文。
1、默读全文,边读边看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一边默读一边想:
①列宁为什么要找养蜂的人?
②列宁找到养蜂的人了吗?
③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④各在第几自然段写着呢?
(2)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列宁为什么要找养蜂的人?
(3)默读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想:
①列宁在路上发现了什么?
②他为什么要仔细观察?
再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为什么去敲那所小房子的门?
四人一组讨论:列宁为什么去敲那所小房子的门?
自读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边读边想:“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一句中“果然”表明了什么?
(4)朗读第三自然段。
读后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5)小结: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了养蜂的人。
(6)默读第四自然段。
读后回答:养蜂人为什么惊讶地说?
“惊讶”是什么意思?
提问:①列宁为什么说:“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②课题为什么是“蜜蜂引路”?
3、通读全文。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阅读的方法就是:一边默读一边想。
四、巩固练习。
1、按课文内容填空,再读一读。
(1)列宁想找养蜂人()怎样养蜂,可是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去找。
(2)养蜂的人看见列宁,()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
(3)列宁笑着说:“我有(),是您的()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2、用“观察”写一句话。
①说说观察的意思。
观察: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
②练习用观察说一句话。
例:小明仔细观察蚂蚁是怎样觅食的。
夜晚,我仔细观察天空中的星星,终于找到了北极星。
春天来了,我仔细观察柳树是怎样发芽的。
③把说的句子写下来。
五、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蜜蜂引路哪里谈天惊讶一所派
当地观察往常向导果然敲
2、背诵第三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8蜜蜂引路
花丛
列宁亲自找边走边看观察
蜜蜂
养蜂的人房子
七、课后小记。
二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收集有关泼水节的资料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及各民族风俗习惯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课件激趣
(课件出示傣族泼水节活动场面)
师:谁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活动?他们在干什么?(傣族、泼水节)简介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师:你参加过泼水节吗?想亲身经历、感受泼水节吗?现在我们就去参加一次难忘的泼水节。(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师范读课文,生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学生轻声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识字。
①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借助字卡,生字条等。
②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③游戏检查识字。夺红旗──抢摘丰收果──把词语写在车票上,读对了才能上车旅游参加泼水节。
4.检查读课文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语句读得通顺。指名读,挑战读,分组读,自愿展示读。
三、再读课文,交流思考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不用火红?
2.学习第二自然段,思考:为什么傣族人民听说周总理要来,感到特别高兴?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画出相关词语,理解当时人民的心情。
4.指导朗读: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前几句要做好声音和感情铺垫。
四、写字练习
1.重点:思、寿、凤、凰。凤凰二字第一笔要写成竖撇。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展示作品,学生互评互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出示生字卡,组词。
2.摘苹果游戏,检查词语。
二、细细品读,感情升华
1.学生自由朗读四至八自然段,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
2.全班交流,品读思考,教师相机引导:
①从插图中发现周总理穿的什么衣服?他为什么穿傣族服装?表情怎样?理解笑容满面,并练习说话。
②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③你觉得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④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难忘?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3.朗读指导,边读议边想象,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结尾感叹句要情绪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4.小结全文。泼水节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
三、拓展
1.将收集到的周总理的图片,故事等资料介绍给同学们。
2.中国民俗我知道。由学生扮演不同民族的人介绍各民族风俗习惯。
四、写字
1.出示其余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练习书写。
2.教师巡视指导。
3.作品展示,学生互评互议,评小小书法家。
(民族街小学刘冬梅)
二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分角色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
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你知道哪些风? (学生畅所欲言。)
3、今天我们就来画画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想知道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
5、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6、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合作交流
1、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6、指导写字
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
结构。“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生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1做游戏:听字音找生字:
(1)同桌之间进行,一个同学说字音另一个同学找生字。
(2)教师说字音,请一组同桌到前面指卡片,大家当小裁判,看谁反应快。
2出示词语,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旗子擦去洁白显得眨眼睛小男孩斜斜的雨丝
(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三、品读领悟、
1、齐读第一节,说说从第一节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宋涛、陈丹、赵小艺一起画画,他们用画笔画出了房子、太阳、大树、小鸟。看着美丽的画面几位同学感到非常高兴。)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同学们高兴的心情,读出高兴的语气。
2、小声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宋涛提出了问题,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
指导朗读“谁能画风”要读出问句的语气来。
“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要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读。
教师:开始同学们不知道怎样画风,后来怎么画出不同的景象呢?咱们一起讨论讨论:看看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开动脑筋的?
3、、自读自悟。学习4-8自然段。
(1)、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答案。
(2)、全班交流。
①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⑴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②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什么,代进去读一读。
③请学生上黑板画画文中的景色。
④请学生给学生所画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话,同时指导朗读。(3)、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②、指名一小组展示朗读成果。
③、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小结:在问题面前,小艺没有退让,她开动脑筋,想出了办法,真是一个敢于动脑筋的好孩子。在她的启发下,同学们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也都想出了好办法。
4、学习第九自然段:。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边读边体会:“为什么说,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进行交流:一阵风吹来,三个小同学对画中的景物产生联想,真切地感受到风中景物的动态美。
四、巩固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
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像: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如果让你也画一画风,你会怎样画呢?如果让你用动作表现风,你会怎样做呢?请学生结合一个话题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大家谈想法,看看谁最有创意。
2、布置作业:
自己开动脑筋,想想怎样表现风,试着做一做。
二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 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3、 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
1、 识字写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邮票一枚,火花一张。
学具准备:一张纸,一根针(可人人准备,也可以组为单位准备)。
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邮票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出示火花,谈话:请大家看这张图片,它是由十张美丽的图画组成的。现在我想把它们都分开,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用刀裁、剪刀剪、铅笔尖在图片连接处戳孔后再撕开……)
过渡:小朋友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办法。你们知道吗?邮票就是采用其中一种办法来分开的。(出示邮票)
说起邮票这边上的齿孔,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邮票齿孔的故事》,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轻声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识字,把记不住的字标出来。
3、合作识字。
“我说你找”。一人说生字,其他人迅速在生字条中指出。
“我指你认”。一人指生字,其他人抢读字音,读准确为止。
讨论:不好记的生字怎样记?
4、全班交流。
小黑板出示生词,指名教读,齐读。
开火车读生字,纠正字音。
还有哪些字记不住?请大家帮助你。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 默读课文,思考: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
2、 合作学习。
组内伙伴轮读课文,纠正易读错字音。
讨论: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
尝试读读你认为重要的句、段。
在组内提出自己的疑问,互相帮助解决。无法解决的疑问留待全班讨论解决。
3、全班交流。
重点引导:
动手操作,促进理解。老师提供印有“邮票”的纸,部分同学用手撕纸中的“邮票”,部分学生模仿酒馆中那位先生的做法。交流感受。
根据回答指导朗读重要语句。如:用礼貌的语气读两人对话;找出表现两人善于动脑筋的句子,读时突出他们的用心思考;“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4、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决疑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读课题。
回忆: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
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启发创造
1、思考:带齿孔的邮票用起来的确非常方便,直到今天我们仍然用着这样的邮票。这样的方便是谁给我们带来的?独立思考后,与身边的伙伴讨论一下。
交流:从西服领带上取下别针在邮票连接处刺上小孔的人,反映灵敏,聪明手巧;阿切尔善于观察,用心思考,研制出邮票打孔机。两者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2、过渡:阿切尔通过观察别人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经过研究,发明了邮票打孔机,让我们能轻松地撕开邮票。可是,邮票撕下来后,身边没有胶水,邮票没法贴到信封上。你能解决这个难题吗?
(现已解决:邮票背面贴上特制胶水,用时只要用水将邮票背面打湿,就可以把邮票贴在信封上。)
3、在生活中,你们还发现有什么不方便?(自由发言)
小结:这些不方便如何解决呢?希望大家都能做有心人,动脑筋,想办法,并动手做一做,在“展示台”上表现一番。可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出示生词,认读。
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认读,扩词。
指导生字书写。
观察字型、结构,书空记忆。
提出需老师指导的生字,老师范写。
仿写。
交流评议,改进书写。
四、积累运用,指导实践(根据教学情况,部分内容放到课后。)
1、 数量词积累。
找出文中的数量词,读一读。
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填填”,集体订正。
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2、 邮票常识积累。
读“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部分关于邮票的常识。
你还收集了哪些关于邮票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
展示你的集邮册。
3、 口语表达实践活动。
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如《瓦特发明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等。
推荐阅读:“发明家小时侯的故事”丛书。
二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爱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导入】
1、猜谜语: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真神气
2、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讲授】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读:
(1)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2)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3)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4)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
(二)读熟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字典或与同学讨论解决。
2.检查生字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卡,“开火车”读。
(2)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并相互讨论不理解的词义。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开火车接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想说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课件。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读:
(1)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2)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3)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4)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
【活动】
(四).思考,讨论
1、复述“充气雨衣”发明的过程。
2、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3、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4、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用品给你带来不便的事吗?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吗?
激励语: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二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正确认读“菠、煎、腐”等13个生字;正确书写“烧、烤”等8个字。
2.正确认读“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等词语;正确读写“红烧茄子、烤鸭”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制作哪种食物运用那种烹调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激发对中国美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读好词语。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了解中国美食的烹调方法。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从南到北,美食文化不同烹调方法也不一样。
2.告诉学生,本文就是介绍中国美食文化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美食》。
3.板书课题,一起齐读课题。(板书:4中国美食)
(二)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出示11道美食图片。
图片中,介绍了哪些美食?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35页,把书端好,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识读
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词语能读正确吗?
出示:(课件出示)(带拼音)
红烧烤鸭羊肉蛋炒饭茄子小鸡
同桌互读词语,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指名读第一行词语,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重点指导翘舌音“烧、肉、炒”,前鼻音“饭”。
出示:(课件出示)(带拼音)
菠菜香煎豆腐水煮鱼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蒸饺炸酱面小米粥
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重点指导翘舌音“煮、蒸、炸、粥”,前鼻音“煎、炖”后鼻音“酱”。
3.检查课文朗读
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课件出示读书正确姿势图片;注意读书姿势:双手捧书,眼离书本一尺)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名读。
(3)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4.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用田字格课件出示生字:烧烤鸭肉炒饭茄鸡
仔细观察字形结构跟着老师书空。
“烤”字左右结构,右边是个“考”。
“肉”两个人不一样写法,上面的“人”较舒展,下面的“人”的“捺”变成点。
(2)认真读贴,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
(3)展评学生的书写。
(三)复习巩固
1.小游戏,比赛摘苹果。(出示课件:苹果上带有生词的苹果树)
会读一个词语,苹果就被摘下一个。
看看谁摘的多?
小结:看来这些生字词同学们都认识了,下节课接着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当小老师,抽读生字卡片。
2.(课件出示9)复习词语:
红烧烤鸭羊肉蛋炒饭茄子小鸡
(1)指名学生认读生词。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齐读词串。
4.继续学习《识字4》。(板书:中国美食)
(二)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1.读法指导。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只是粗略地了解了一下中国美食,如果你想跟多地了解中国美食和烹调方法,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课文。
2.逐行指导。全班交流,先指名说、读,接着,通过课文插图或音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再读。必要时教师可作示范。
指导重点:
(1)第一行: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红烧茄子。(课件出示:文字、插图)
①这些中国美食用到了哪些烹调方法?
(这些中国美食用到了“凉拌、煎、红烧”的烹调方法。)
②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红烧”的烹调方法。
(红烧:中国美食中烹调方法的一种,把肉、鱼等加油、糖略炒,并加酱油等作料,焖熟使成黑红色。)
③说一说,你熟悉的食物中,还有哪些也用到以上这些烹调方法?
(凉拌黄瓜、煎油饼、红烧肉)
(2)第二行:烤鸭、水煮鱼。(课件出示:文字、插图)
①这两种中国美食又用到了什么烹调方法?
(这些中国美食用到了“烤、煮”的烹调方法。)
②说一说,这两种烹调方法的具体做法。(可以借助查字典)
(煮是把主料放于多量的汤汁或清水中,先用大火烧开,再用中火或小火慢慢煮熟的一种烹调方法。
烤是把食物原料放在烤炉中利用辐射热使之成熟的一种烹饪方法。烤制的菜肴,由于原料是在干燥的热空气烘烤下成熟的,表面水分蒸发,凝成一层脆皮,原料内部水分不能继续蒸发,因此成菜形状整齐,色泽光滑,外脆里嫩,别有风味。)
③说一说,你熟悉的食物中,还有哪些也用到以上这些烹调方法?
(比如说“烤全羊”、“水煮花生”等。
(3)第三行: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课件出示:文字、插图)
这两种美食用到了什么烹调方法?(爆、炖)
了解“爆”、“炖”的烹调方法。
爆就是急,速,烈的意思,加热时间极短.烹制出的菜肴脆嫩鲜爽.爆法主要用于烹制脆性,韧性原料,如肚子,鸡肫,鸭肫,鸡鸭肉,瘦猪肉,牛羊肉等.常用的爆法主要为:油爆,芜爆,葱爆,酱爆等。
炖和烧相似,所不同的是,炖制菜的汤汁比烧菜的多.炖先用葱,姜炝锅,再冲入汤或水,烧开后下主料,先大火烧开,再小火慢炖.炖菜的主料要求软烂,一般是咸鲜味。
(4)第四行:蒸饺炸酱面小米粥蛋炒饭。(课件出示:文字、插图)
这里有用到了什么烹调方法?(蒸炸炒)
这三种烹调方法,比较常见,家里人一般用这些方法制作什么家常菜?
(蒸馒头、蒸包子、炸丸子、炒土豆丝)
4.指导停顿。词与词之间停顿较短,做到声断气不断。行与行之间停顿长一些,做到气断情不断。自读体会。
5.练读全文。注意停顿,语速和语调的变化。自读,互读。反馈指导。推选优秀者到前面配乐朗读。
6.当堂背诵。学生诵读韵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当堂背诵。
(三)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的中国美食,说一说运用了哪些烹调方法吗?
本文共介绍了10中烹调方法:凉拌、煎、烧、烤、煮、爆、炖、蒸、炸、炒。
2.你最喜欢的中国美食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最喜欢吃的美味佳肴是什么。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中国美食,了解了很多烹调方法,我们会用词串说句子。
板书设计
4中国美食
凉拌、香煎、红烧
中国美食烤、煮
烹调方法爆、炖
蒸、炸、炒
二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
3、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人民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上次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水乡风光,今天让我们再一起走进水乡,唱一唱优美、动听的——《水乡歌》——齐读课题。
2、要唱好这首动听的水乡歌啊,先要把歌词读准了。(个别学生读词语,男女生赛读,齐读。)
3、小朋友们的歌词读的真美呀,下面我们赶紧去欣赏一下美丽的水乡吧。
4、播放放课件,欣赏水乡美景。
5、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呀?
6、让我们来看看小作者是怎样来写水乡的,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课文,看看水乡到底美在哪里?
二、再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水多”。
1、学生自读课文——把你认为美的地方多读几遍。
2、交流:你觉得水乡美在哪儿?
学生回答,相机完成板书。是呀,水乡美就美在这里的“水多、船多、歌多”。
3、下面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课文,这回呀选择自己喜欢的水乡特点来读一读,然后跟大家一起分享下。
4、下面先请喜欢水的小朋友来跟大家分享下,说说水乡的水有什么特点呀?(水多水清)
5、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水乡的水多?赶紧在书本中找一找(学生找词语读一读读出水的多)。
6、谁能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好的?
7、是啊,这里是池塘,那里是池塘,池塘——(引读池塘一个连一个),踮起脚尖儿,你会发现,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引读处处绿水荡清波)指名读。
8、小朋友,伸出你的双手,用你的动作,比划划。(处处绿水荡清波)。
8、师生合作读:师读第一句,生读2、3句。谢谢小朋友们的配合,让老师感受到了水乡的水真多、真美呀!
9、现在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听听水声,一起来感受一下,水慢慢地从千条渠里流过,从万条河里流过,从你们的桌子旁边流过,从你们的椅子下面流过,轻轻的、柔柔的,感受到了吗?
10、好,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一段,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感受吧!
(二)学习第二段“船多”。
1、过渡:水乡的水真多、真清呀,在清清的水面上,有什么呀?(小船)。
(1)小船多吗?从课文哪里看出来的。(指名回答)。听出来了,从这些词中体会到船多?(学生找词语读一读)。
2、在预习课文的时候,有的小朋友提出来,不知道驳是什么。驳也是船的一种,(出示课件)这就是驳船,它一般是由拖轮在前面拉着或者在后面推着向前行驶的。
3、这里的船不仅多,还很美,你们感受到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你们看,湖面上的白帆都连成片了,就像是天上的云朵在飘动,飘满湖面飘满河。(齐读)
4、教师渲染意境:绿水辉映着白云,白帆连着蓝天,真是美不胜收啊!我们一起读读(齐读第二小节)。
5、小朋友读的真棒,下面老师就要你们来配合下,老师提问,你们回答,可以吗?男女同学配合问答。
(三)学习第三段“歌多”。
1、过渡:水乡人民用他们的勤劳不断谱写着一首首幸福的歌儿,所以水乡的歌也多。
2、小朋友们读读课文第三段,找找文中哪些词语描写了水乡的歌多?(学生自读课文回答。)
3、(出示“箩”的图片),看,这就是箩,平常,水乡人用“箩”装什么?(鱼、虾、蛋、河蚌、水稻)。可是课文里装的是什么呀?为什么这么说呢?
4、瞧,渔民们满载而归,鱼啊、虾啊装了“一箩又一箩”。他们一边装,一边唱歌,他们把鱼、虾,连同歌声一起装进了箩里,所以说“千首曲,万首歌,装满一箩又一箩”。
5、水乡人民乘着船儿每天早出晚归,为幸福的生活而忙碌,你来夸夸他们!水乡人民真()。
6、望着船里满载的劳动成果,渔民们,你们心情怎样呀?你们想唱些什么吗?
7、看来你们都过上了幸福快乐的好日子,这就是“新生活”。谁来唱唱你的新生活?
8、我们再来一起唱一唱水乡人民的新生活吧!
是啊,水乡人民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大家都来赞美它、歌唱它。小朋友们拿起书,让我们再来唱一唱这动听的“水乡歌”吧!
三、指导书写
1、课文读的真棒,水乡人民还要考考小朋友们字写的棒不棒。
2、出示“船、飘”。
3、谁来叫叫它们的名字。
4、说说这两个字的共同点。
5、观察第一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整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怎样放好看?
6、学生跟着老师书空,唱笔画。
7、学生描红、仿写。
二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15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理念:
1、本文内容浅显易懂,人物对话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表达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按“阅读欣赏的形式”来学习本文,培养学生听读欣赏的能力。
2、不给二年级的孩子们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只是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进行读书讨论。
3、严格参照我校“四·三四·二”主动参与式语文教学备课模式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4分钟);二、活动流程(34分钟);三、课堂小结(2分钟)。(详见下面的“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明白老爷爷说的话的意思,懂得要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习难点:理解老爷爷话的含义,升华情感,明白只有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解析目标(4分钟)。
1、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广告的作用真大央视经典的洗脚公益广告。
2、引题揭题,板书课题。
3、复习生字新词。
二、活动流程(34分钟)。
活动一:初读全文,整体感知(8分钟)。
1、欣赏课文,听完了讲一讲:这篇课文一共讲到了几人?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在课本上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3、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读了这个自然段老爷爷的话后你有什么疑问?活动二:研读赏析,说写训练(12分钟)。
1、研读赏析第二 ── 六自然段:
(1)找到并读出三个妈妈分别是怎样说自己的儿子的?
(2)三位妈妈在说自己的儿子时语气有什么不同?特别是前两位妈妈在说自己的儿子时,心情怎样?
(3)在小组内读一读、比一比,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2、研读赏析第八自然段:
(1)自由读第八自然段:读了这个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怎样读好第八自然段?
(3)在小组内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三位妈妈提水的辛苦。
3、研读赏析第九——十一自然段:
(1)找到并读出三个儿子见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时,分别是怎么做的?
(2)说一说:你比较喜欢那一个儿子,为什么?
(3)填一填,填完后再说一说:现在你喜欢哪一个儿子,为什么?
活动三:交流展示,拓展延伸(10分钟)。
1、交流展示
(1)观看图片:玉树地震母子情深与鸟儿哺育图。小组内讨论:看到这些图片,你感受到了什么?男生、女生分别举手,你是谁的儿子(女儿)?你的爸爸妈妈爱你吗?你爱你的爸爸妈妈吗?
(2)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小组内讨论交流: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一个儿子?提示:老爷爷看到的是第几个儿子?他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儿子?
(3)小组内讨论交流:第三个儿子真的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他特别在什么地方?小结:第三位妈妈更应该为自己有这么一个儿子而感到骄傲。
2、拓展延伸:学习三字经:为人子——所当执。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活动四:体验反思,巩固深化(4分钟)。
1、孝敬父母就是一桶水这么简单,你会孝敬父母了吗?
2、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课堂小结(2分钟)。
只有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板书设计:
三个儿子
孝敬父母
真正的儿子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二年级下册的教案06-26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3-30
二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下册二年级教案03-31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02-18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7-15
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04-24
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04-27
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教案04-26
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