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江雪》教学反思

时间:2023-11-25 23:30:07 二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江雪》教学反思(精选10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江雪》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江雪》教学反思(精选10篇)

  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江雪》教学反思 1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肃穆感人的江山雪景图。全诗的意境,在“孤”和“独”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中国江山的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远的。它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更是诗人想借诗中寒江独钓的渔翁来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根据《新课标》中对小学古诗文的要求:“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教学《江雪》这首诗时,我把理解诗句,感受诗歌丰富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因为诗人所处的年代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我又把体会诗的情感,感悟诗的意境作为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

  一、反复朗读,读中想象。

  诵读诗歌,有助于我们欣赏它的优美意境,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接受艺术熏陶。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充分地让学生对诗歌进行感受,充分地读,才能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我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每一次读都有所收获。课开始时,引导学生把古诗读准确,读流利,接着引导学生自读,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理解了诗意后让学生抓住关键字读,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尽情地读,或默读静思,或高声吟唱,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诗所塑造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读出诗所表达的意境。

  二、创设情景,感悟意境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所以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它是在学生理解诗文大意后的升华。把学生引入意境,就是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教学中,我通过抓关键字、让学生看图、音乐渲染、感情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渔翁的孤独,使渔翁孤舟独钓的形象深深地扎在学生的脑海中。《江雪》这首古诗的意境是凄凉、空灵的,所以,我特地找了一曲节奏较为缓慢的古筝曲,来衬托那凄凉的意境。文字是理智的,音乐是情感的,用音韵之美诱导学生身临其境,把诗词意境与音乐意境融为一体,使学生得到真正的情感体验。再次,我让学生想象画面,讨论画面给人的感觉来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自古以来,诗画本为一家,许多优秀诗词其实就是一幅幅秀美的图画,古代许多诗人又是画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读读古诗,体会画面所表达的诗歌的意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热情。

  三、比较阅读,深入感悟。

  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要有三度——深度、广度、温度,但是广度决定深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江雪》中的渔翁形象,此时,我设计了拓展阅读,通过一首古诗带学其它古诗,让学生通过对两首诗的辨析对比,进一步地重新感悟渔翁,让渔翁的形象更加饱满。同时让学生明白:人生经历不同,诗人写作心境也不同,写出来的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相同。

  遗憾之处:本节课容量较大,自己感觉在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诗句做得还不到位,在教学中,我也感到时间不够充分了,只是为了赶教学内容,我还是舍了指导的精到,所以感觉学生没能真正的把诗人那种孤独郁闷的心情读出来。

  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江雪》教学反思 2

  《江雪》这首诗,简单易读,朗朗上口,在背诵上不须花较多时间,我便着重指导学生对诗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书写。首先是把课文读熟。因为朗读是理解的有效途径,反复地读文,能提高字词的复现率,有利于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和强化,能熟读成诵。但我没有机械的`让他们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根据中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很强,于是在指导背诵上,我采用了表演背的方法,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也神采飞扬站在这里施展自己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每颗种子都感受到春天的阳光。学生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回想起我和学生一起走过的这难忘的四十分钟,静静回味我们的真心交流,品味学习过程中感情的碰撞和思维的火花,我感到了快乐,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这也正是我在这节课中努力追求的。

  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江雪》教学反思 3

  对《江雪》这一课的教学,我们通过集体备课最终把教学目标锁定为:依次按读准字音、读懂诗意、读出感情,层层递进,反复推敲。把吟诵作为教学重点,渗透诗歌学习的方法。另外,这首诗的字里行间蕴含着强烈的一种情感,而诗人所处的年代又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我又把体会诗的情感,感悟诗的意境作为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目标确定了,如何体现“以学定教,开放生成”,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并从中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老师的主导地位如何体现也是备课中反复推敲的方面。教案一出来,似乎完美了,可上完之后,竟是那样的力不从心。

  课后,我反躬自省,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也没有做好一名语言医生?学生的错误,我是否注意及时纠正?我有没有一双专注的眼睛,我们要求学生做到两眼发光,小脸涨得通红,小手举得高高,我自己是否做到了全身投入?我有没有把学生的问题提炼出来,给了学生思考的余地没有?我有没有提醒孩子做好批注?我有没有漏掉躲闪的眼神?悄然举起又默默垂下的小手?小组交流的实效性高不高?想到这些,简直没有半点勇气去写成功之处了,一堂课下来,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了,“学生精彩才是真的精彩。”“学生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教学任务。”我想会这两句话会一直像两口警钟一样提醒,约束,鞭策自己的教学行为的。除此之外,我还想谈谈自己就国学备课的几点思考。

  一、备课,首先要有面对文本的力量。

  曾几何时,我对教材(文本)的含义仅限于教参中,我要做到就是从教参中获取,汇集,再传递给学生,时间一长,独立思考竟成了一件困难的事。学生的学习很少有自己的阅读感受了。新课改的推行,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特别是国学老师应该追求的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教学。走进文本,品读语言,理解文字背后的广大空间,是我们的必修课。

  一首诗后面,就是作者的足迹,循着这足迹,我们要走进诗人的历史背景,生活故事,遭遇变更。循着这足迹,我们还要试着去了解与诗人同时期的诗派诗人的特点。循着这足迹,我们会发现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阶层对诗有着不同的解释。如明代文学家名顾曾这样评价它“”,写雪景的诗还有哪些可以与之媲美?

  一首诗中,有它独特的意境构思,如《江雪》中,作者把老翁置身与广袤的雪境中,这种意境现实中有吗?是不是作者想出来的?作者被贬到的地方是离广州不远的柳州,那里会有作者描绘出的冰天雪地的景象吗?渔翁指的是柳宗元自己吗?在古诗文中,以“明月”来寄怀一种心情的大有人在,以“舟”寄托愁绪的也不少,而“渔翁”这一特殊形象,有什么特殊的象征?

  当这些声音和问题碰撞了,我们可能真正在思考了。只有对文本有了运思省察了,我们的才有可能灵感袭来,幡然顿悟。这也是作为国学老师练就内功之所在吧?

  二、问题,要达到教师,学生,作者三者视界的融合

  现代教学的开放取决于学生,所以再精彩的设计也要由学生来完成。孙校长一再告诉我们,问题就是任务,我们的课堂上往往出现学生的问题跟老师设想的教学任务不一致,这时是忍痛割爱,放弃自己的原有的设计,让学生牵着老师走,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是哪里,教师放弃主导作用,让一节语文课成了支离破碎的问题科?还是生拉硬拽把学生拉回到老师铺好的轨道来呢?或许还是把学生的问题置在一边,末了来一句:课后思考吧!最后就不了了之呢?以上的情况,在我的教学中都曾出现过,到现在还在困扰着我,国学中问题化教学是一“瓶颈”,只有突破它了,你的课堂才会精彩纷呈,大放异彩,我们才能和学生水到渠成有成功的体悟。要让我们的备课转化为“教学生产力”,就少不了备课之后的再审视。(朱校长语)也就是第二次备课。在第一次备课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的是:文本中有没有超越时间与空间的,以及作者意识以外的东西?文本的理解该怎样转化成学生可学习的东西?应该在哪几个问题上聚焦?哪些文本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哪些问题有助于学生的质疑探究?在《江雪》教学中,我舍弃了许多学生抛出来的问题,也可以说老师不敢让学生去提问题。甚至以为让学生说诗意就可以避免许多的问题了,整节课学生只有自己的提问声音仅限于“蓑笠是什么?”“老翁为什么钓鱼?”是否还有我没发现的问题,而恰恰是学生想知道的问题呢?能破题吗?我想对这首诗,学生会根据平时老师的引导的习惯,开始动嘴不动心的所谓质疑。“为什么写江雪?”“江雪是怎样的情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学生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与他平时的自学习惯分不开,三年级学生的自学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这最终还是绕道一个小组建设上面来,和上课老师方法,导上面来。我们要掌握的一个原则是:对字、词、句进行解释,这些疏通性问题,不应该成为课堂质疑环节的重点。研究性,鉴赏性,评价性的问题,才应该成为教师质疑、探索的方向。

  三、内容,要有广度和深度

  一节课下来,我们的一首诗讲不了多少东西,短短的二十来个字,我们为了达到吟诵的采取读的方式可谓是应有尽有,指名读,接力读,小组读,竞赛读,引读,抓重点字词读,齐读。我们孤立的教。我们还对它进行了高度的分析,这样的分析就一定有效吗?诗的形式特点是想象的,虚拟的,假定的,因此它不适合逐字逐句斟酌,它不像数学,诗不能诉诸理性,只能存在于直观、直感、和直觉中,所以,高明的`语文老师如窦桂梅、王崧舟,孙双金,在教学一首诗时把它与其他的诗进行比较:一种是同类的比较,一种是异类的比较。杨义先生在《中国诗学的文化特质和基本形态》一文中郑重提出:“把重要的经典当做伟大的个案,进行细读,进行感悟,把它上升到学理的高度进行思辨,这是我们返回中国文化的原点,确认中国作家的文化发明专利权的基本方法。”这也是一个国学老师应该站有的高度,心中有大国学观。

  《江雪》的教学,虽说面对的是三年级的学生,拓展延伸不可过多,但适当的牵引更有助于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到学习古诗的方法———同类相比。学《江雪》中体会蓑笠翁形象时可与清代王士祯作品《题秋江独钓图》中的渔翁作比较。(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体会同是钓,但钓的季节不一样,钓的心情不一样。更突显老翁的孤寂。课后可让学生再把这首诗与柳宗元后来写的一首《渔翁》作对比。看看作者心境的变化。这样,学生积累的东西就多起来了,海徳格尔说“诗”就是“思”,拓宽诗界限的目的是为了走向文字的深远和思想的深刻,虽然我们走的是国学启蒙之路,但我们为师者需要有这个高度。

  教材,不过是个例子,我们只有用好这个例子,才给教材赋予新的生命力。我们的课堂才有活力。通过这个例子,我又重新审视我们的国学校本教材了,朱校长和严主任都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我们的国学教材可以和语文教材一样,可以以“主题”的形式重新审定。既便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又有利于集体备课的时效性。愿我们的国学之路越走越宽!

  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江雪》教学反思 4

  成功之处

  1、立足学生,目标明确。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爱读古诗,爱听诗人的有关故事的特点,问题多,还不能提出有层次,有水平的问题,我们把“读”作为贯穿整个教学的主线。采用半开放的问题教学引领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出示背景,带讲故事,学生学得更深刻。学生学的是比较扎实的。一节课下来,学生读的是十分充分,说的也到位。

  2、把传统教学与合作探究融为一体。

  传统的诗歌教学中,是学生逐句逐字的翻译,读一句,解释一句,最终落实到背诵上。特别注重老师的指导朗读。在理解诗意环节中,我让学生充分的自学,再在组内交流,最后形成较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面广了。

  3、教师的语言能较好的'引导,激励学生,营造氛围。

  无论是在巡查个人学习,还是小组学习,还是学生的汇报环节,老师都能及时的表扬、激励。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展示,老师的引读都适时的引导学生读的不同层次。

  不足之处

  1、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和目的不明确。

  比如第三环节中:老师让学生在自学之后没有提出问题,直接启动小组合作,让他们交流诗句理解,即降低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年级的学生应该在自学之后会迫不及待的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的,可能碍于公开课,把自己最想表达的压制住了吧。所以此段的教学不像其他班学生一样有很多的生成。

  2、老师不敢放手,牵引过多。

  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更好的体悟作者的情感,设计了两段精彩的引读语,结果老师的情感出来了,学生还未进入状态,老师的精彩代替了学生的精彩。

  3、小组的建设不完善。

  如小组自学的指导,方法的指导不够,小组发言时,读课文时,请到的小组能做到认真表达,其他的小组的倾听习惯,补充发言的习惯都要加强指导。发现班上的一个小组在第二环节,小组读音时没有很好的宗旨,老师只是没给他们组加分,并没有指导如何做。

  4、缺乏教育机智。

  在教学中有学生问到了“蓑笠是什么?”可先问问有没有学生知道,再出示插图,看了插图还不知道,告诉他们下节课老师专门给他们讲讲。还有学生说到了渔翁钓鱼是吃多了没事干的时候,老师可反问他一句:“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而不必当做没听到。

  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江雪》教学反思 5

  《江雪》一诗描绘了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诗的前两句是画的背景。“千山”、“万径”对举,鸟影人踪都已“灭”、“绝”,天地似乎唯留下茫茫冰雪。后两句是这幅画的主体,流露出诗人凄清、幽独的落寞情调。这位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

  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读中想象。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充分地让学生对诗进行感受,充分地读,才能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我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每一次读都有所收获,如读准确,读流利,熟读或背,读中理解,读中体会,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尽情地读,或默读静思,或高声吟唱,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诗所塑造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与作者展一心灵的对话,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学生在细读古诗时质疑:“为什么老翁独自一人在这样寒冷的季节在江上垂钓呢?”“这个问题问得真有水平!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有的同学说:“他想这时钓到鱼拿到菜市场一定能卖个好价钱!”有的同学说:“他要抓紧时间钓到更多的鱼,好挣更多的钱。”都以为老翁钓鱼为了赚钱。这时,我先称赞这些同学想象力真丰富,再告诉他们,这儿并非如此,此时简介诗人柳宗元生平,告诉同学们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刺激和压抑,又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于是就借描写山水景物,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体会作者的孤傲高洁之情。

  《江雪》这首诗中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以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来发泄他对朝政的`不满,来表露他对愤世恨时且又孤芳自赏的感情。这种感情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是能够有所体会的,但如果要和诗人引起共鸣却还有着相当大的距离。毕竟还是孩子。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学生的成长,对于他们对于这首的感悟将不断发生变化。这也是古诗的永恒魅力!

  在大家弄清诗句描绘的景物后,再展开想象,要用自己的语言,把诗中描绘的画面描写下来,同学们有物可谈,锻炼了习作能力。

  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江雪》教学反思 6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古诗的教学中,读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意境。

  《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是柳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由于是被贬,所以作者的心理是处于压抑状态的,这里的山水景物皆成了他情感所借之物。对寒江上的渔翁的歌咏,无非是想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纵观柳的诗作,你都可以感受到一种自心理到外景的冷清,一种几乎不食人间烟火的冷清。

  讲学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读懂景,《江雪》仅二十字,就把我们领到了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在那大雪纷飞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位渔翁,一根钓竿……画面静止的,无声的,静寂的,也是幽远的。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的世界。

  其次,读懂是人的情感,诗中的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就明确告诉了我们是人“千万孤独”的心情。是人一心为民,可是却遭到朝廷的贬官,来到荒无人烟的柳州,此时的他,亲人离世,朋友远隔千里不想见,生活潦倒,这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孤独感又无人诉说,只有通过诗句表达。所以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课前的预习,资料的补充,以及音乐语言的渲染,让孩子们能渐渐明白这种心情,从而通过读表达出来。

  最后,抓住诗人的志,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也可透射出其性格的孤傲。这完全是柳幻设出来的.一种境界,如此远离尘嚣,恐怕连《桃花源记》也不如其虚无缥缈。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是非常简单的,雪、江、山、径、小舟、渔翁,事情也就是一个也许永远都不会有结果的垂钓而已。可是,那纯洁的白雪就像他的心灵,而作者的那种极力想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也就形成了一种不可抵御的诗情浓浓烈烈地包过来。而最后再通过读把是人的景,情,志全部表达出来,也许孩子还不能说出什么,但一定能读出什么。

  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江雪》教学反思 7

  《江雪》是一首极具画面感的古诗。所以在导入时我先出示了两幅色彩鲜明、景物突出的画,然后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两幅图能想到哪两首诗,从而引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句话,为学习《江雪》时引导学生列举意象、想象画面作铺垫。之后指名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因为课前预习工作比较到位,所以学生基本都能读正确,只强调了“径”和“蓑笠”的读音。同时我对生字孤进行写字指导,目的并不在于让学生学会写这首诗中的这个字,而是在于时刻提醒学生读与写是分不开的,会读还要会写。

  为了让学生把握意象、理解诗意,进一步感受“诗中有画”的含义,我尝试和学生互动合作,捕捉诗中意象,一步步将《江雪》一图展现在黑板上。这样的方式让学生颇感新鲜,课堂气氛也由此显得更为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此次是由我来执笔,但我想若全程让学生边说边画,效果可能更佳。它给我的.启示是语文的教学方式可以是更加多样的,语文课堂可以是更为多彩的。

  《江雪》又是一首极富内涵的诗。因此,我先从一二句诗展现的环境入手,结合诗中“绝”、“灭”、“孤”“独”等字眼,让学生体会渔翁浓重的孤独。

  然后引导学生质疑:“为何柳宗元要描写这样一个渔翁?”先由其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有几位学生联系到了柳宗元的生平经历,但说得不够完整深入。于是,我有选择地出示作者生平,再让学生结合出示内容谈谈新认识,学生能够说得更好了,能够明白其实渔翁是作者自身的写照,作者写渔翁的“千万孤独”其实是在诉说自己的“千万孤独”。然后再次结合另一段资料,让学生感受作者蕴藏于诗中的坚强不屈。从而指导学生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即联系作者生平体会古诗内涵。

  但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课堂上我觉得我说得过多了,给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展现自己的机会过少了,学生对诗的诵读次数也不够。此外,我也没有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学会集众人之智解决问题。在最后写话的内容设计上也缺乏创新,没有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提升。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有针对性地去学习、改进、提高。

  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江雪》教学反思 8

  一、课前准备

  我在课前给同学布置了预习任务:查找资料了解“记”这种古代文体,柳宗元的生平、本文的写作背景、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二、我的思路与课堂呈现

  我是个很因循守旧的人,教学上没有什么创新。首先是学生讲故事,然后是我的导入,由《江雪》引到本文的感情基调、一位孤独失意的诗人。接下来是进入正题后的文体介绍。再下来是学生的交流与展示。在这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是因我平时没有对小组合作进行明确的要求与培训,因而这项活动变成了组长一个人在讲,其他人则成了看客。板演则变成了将学案内容“搬到”黑板上,没有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收获。对于作者的介绍稍加了拓展,但是宽度与广度还不够,背景介绍时我提到了“贬官文化”,也只是一提而没有再举几个学生熟知的文学作品。因为我对前面教学环节的时间掌控过于随意,因而留给学生朗读感知课文的时间很短,只读了三遍课文,没有时间感知内容。其实原本也想不要这个环节,详谈“贬官文化”,但我没敢这么尝试,觉得还是我的学生还小,不适合这么大的话题。

  三、我自身存在的问题

  我是个很因循守旧的`人,教学上没有什么创新。这一节课除了学生的交流板演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用到的,其余的都是我上课的常态。因为这学期我才尝试小组技术的应用,因而应用的生涩,对学生的指导要求都不到位,评课的时候大家也提到了我选组长和提要求等方面的不足。还有当学生的回答偏离我的预期时,我的引导也过于简单,甚至是直接否定后说出自己的观点。对于教学时间的掌控,过于随意,最后导致教学环节的缺失,没有反馈练习。我热爱教育,喜欢课堂,所以会不断钻研,提升自己的能力。

  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江雪》教学反思 9

  在结了冰的江面上垂钓是多么不合情理,这恰恰是这首诗的精妙之笔。革新失败,报国无门,有多少情感尽在一“钓”之中,于此之处设疑讨论,无疑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当学生的理解陷入困境时,再及时补充本诗的创作背景,丰富学生的储备,为学生的.进一步感悟铺路搭桥。学生果然不负众望,思维相互启发,掀起课堂的高潮。诗人在一“钓”中抒发着自己的情感,钓得苦闷,钓得清高,钓得希望;学生在一“钓”中发掘着诗文下丰厚的内涵,悟得投入,悟得深沉,悟得精彩。伴随着感悟去诵读,于诵读中感悟,一步步走进诗人孤傲的心,对这看似不合情理的“寒江一钓”有了自己的思考。学生带着个人的体验去品读古诗,必然会读出不一样的味道,必然会对诗情有着多元的理解。

  一首好诗是值得细细咀嚼的,因为营养丰富,如《江雪》。抓住诗眼品读全诗,通过文字感受诗情,只要我我们愿意去品味,古诗是可以上得深情一些,厚重一些。

  上文当中我们给大家介绍了古诗诵读江雪案例及反思。我认为同学们在背诵古诗的时候,通过背诵和朗读,可以进一步增加你们对于古诗的理解和认识。

  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江雪》教学反思 10

  一、基本情况:

  《江雪》是小学四年级语文苏教版第七单元第25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诗,是唐代柳宗元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出一幅肃穆感人的南国江乡雪景图。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了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中国江乡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远的。它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通过“独钓寒江”的老翁,进而歌颂为坚持正义而斗争的人们。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后世许多山水诗不能超过它,人们画山水画也多以这首诗为题材,千百年来传诵不绝。

  二、成功之处:

  教学中我按照:解题——读诗——释意——悟情——赏诗——巩固——拓展展开教学。

  第一步,读,读通,读顺,读出诗的停顿,为下一步理解古诗做好铺垫;

  第二步,寻,以诗题为钥匙,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搜索“雪”,理解诗的字面意思;

  第三步,悟,以想象促进古诗意境的感悟,体会作者在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赏,诗中渔翁的心情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自然流露,渔翁的精神是他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悟出自己的感觉。层次明了,思路清晰。

  三、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1、因为是借班上课,不了解学生情况,课堂教学中不能兼顾到所有学生, 也为了赶完教学内容,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就少,没有真正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把课堂交到学生手里,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多读、多写、多看、多思。

  2、课堂结构中,调控课堂的能力不足,有点前松后紧,最后还有两分钟就无事可做,提前下课了。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巩固的时间再长点。以后应该注意课堂调控,提高应变能力。

  3、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应该加强学习,让课件起到应有的作用,应该做到简洁而不简单。

  4、在幻灯片的播放过程中,因为不熟悉电子白板的使用,出现了两次插曲,还没讲到就跳到下一个内容了。

  5、在布置学生课后作业——根据这首诗,联系实际,发挥联想,个人拓展写一篇作文,题目为《寒江独钓图》时,可以用剩下的时间稍作引导。

  6、因为紧张和平时上课不太注意板书,所以教学后半截忘记了板书,而后来又来补。所以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板书,利用板书。

  总而言之, 此次教学竞赛让我收获颇深,从别人自如的'教学、艺术的设计、精心的准备、刚劲的字体、流畅的语言、甜美的声音中,我感受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还很大,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需要自己去改进,我将不断学习,努力创新,让我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江雪》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江雪》语文教学反思11-02

《江雪》语文教学反思3篇11-03

《江雪》语文教学反思(3篇)03-12

古诗《江雪》朗读09-13

江雪古诗的意思08-02

江雪古诗全文10-14

语文上册雪孩子教学反思02-16

《江雪》语文教学反思(合集3篇)03-12

《江雪》语文教学反思集锦3篇03-12

《江雪》语文教学反思汇编3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