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秋天》教学教案

时间:2024-10-10 19:06:29 蔼媚 二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秋天》教学教案(精选13篇)

  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秋天》教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秋天》教学教案(精选13篇)

  《秋天》教学教案 1

  教学要求:

  1.认识秋天的特点。

  2.学习9个生字,理解“那么、熟了、黄澄澄”等词语。了解“金子、运动场、伞、电报”所比喻的事物。

  3.学习由上到下、由远到近的观察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比喻句;“稻”的字形分析。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现在是什么季节?我们一年级学过《秋天到了》一课,哪位同学能背诵一下课文?(学生背诵)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描写秋天景色的课文。板书《秋天》。

  二、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初步了解图意,学习观察方法。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从上到下、从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哪些景物?(天空、云朵、燕子、稻田、池塘、梧桐树、落叶、小鱼、蚂蚁)(梧桐树、落叶乔木)

  2.仔细观察天空、云朵、稻田、梧桐树是什么样的?(蓝蓝的天空,几朵淡淡的'白云,金黄色的稻田,梧桐树的叶子变黄了,一片一片飘落下来)

  3.仔细观察燕子、小鱼、蚂蚁都在干什么?(燕子边飞边叫,小鱼在水里游,小蚂蚁跪在地上)

  三、借助汉语拼音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先拼读再直呼。保证中差生有时间读完课文。

  2.再自由小声读课文,速度稍快一些,读准字音,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不准的字音。(“一”的变调:y@ y3n y0 d@ y0 pi4n;前鼻音:云y*n 金j9n;轻声字:么、着、了、的、子等)

  4.指导读好长句,在需要停顿的地方画“/”。(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蓝天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5.读好感叹句。(“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体会小燕子愉快的心情)

  6.听录音,在脑子里浮现秋天图画。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秋天》教学教案 2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教具准备

  秋景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

  2、(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

  1、学生自读全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明丽酿造烦恼羊肠小道

  照耀珍藏柔韧井井有条

  4、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三、作业:

  1、描红课后生字,小组给出评价。

  2、熟读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小组轮读课文。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

  (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

  重点品读: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4]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四、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秋天》教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教学重点:

  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并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稍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二、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秋天

  2、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些什么词语?

  (秋高气爽秋风红叶秋水长天秋风萧瑟秋虫啾鸣秋实累累秋桂飘香霜叶知秋秋雨绵绵秋风习习枫林尽染落叶萧萧秋山如洗一叶知秋春华秋实秋菊傲霜秋风落叶)

  3、教师适当讲解上面词语的意思。

  4、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你能用几句话来描绘一下吗?当然你也可以选用上面的词语。

  5、有一位山东作家,他叫王宜振。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的。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我们来看看在这位大孩子的眼中,秋天是怎样的。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自读圈画(具体要求:①读通、读顺句子,读准字音。②画出不理解的地方。③选择一到两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检查预习:

  ①指名学生朗读诗歌。(主要检查读通、读顺、读准确的目标达成度)

  ②你能选择一个词语来说说它的意思吗?注意:老师不是叫你当词典的传声筒,老师要看你是否真懂了。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包括词语、句子等各种问题)

  4、老师要提出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来看看同学读了这么几遍书后有些什么收获。这个问题是:你觉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介绍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

  5、那么,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

  6、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你能看到什么?那么作者又看到了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第一次板书:稻穗向日葵野菊花苹果葡萄玉米高粱……

  第二次板书:(金黄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五彩缤纷的)野菊花(涨红了脸的)苹果(紫色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的')高粱……

  (三)、语言对比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老师现在有一种冲动——我也想当诗人,写一些儿童诗奉献给你们。不信,你们听:(老师根据板书,说——秋天到了,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我能看到金黄的稻穗……)你们觉得怎样?

  2、引导学生和课文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抓住其中一种景物做对比)

  3、教师小结: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优美生动,很有情趣,也饱含深情。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否则一个个文字也就失去了生命。

  4、学习第一小节:

  ①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②我刚刚说过,一首好的诗歌,它的语言是有生命的。我们来看看,这一段中,你认为哪个字使这整个一段内容充满着生命力?

  ③引导学生交流

  ④教师小结: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粱——这些能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俗话说“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一切能不让空气更甜吗?

  因此,第一段中的“更红更娇”、“更甜更好”这两个词就用活了,写出了秋天的与众不同。

  5、细细地读,细细的品味,你会发现这首诗中有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是这样的。课后自己可以去试着找找,明天我们课上交流。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思考:细细地读。慢慢地品,选择一到两处地方,品出些味道,然后做些记录。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3、能背诵课文。

  二、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积淀情感

  1、昨天我们学习了《秋天》,知道了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的美丽景色和丰收景象。我们也知道了语言其实是有生命的。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地品这位儿童作家写给我们读的诗歌,看看他的语言到底是不是有鲜活的生命,在这首诗歌的字里行间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2、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这位同学的朗读来我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命和活力,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我相信同学们昨天在自学时也肯定有很多想法。

  4、那么我们也首先用声音来告诉我你们的理解——集体朗读全文。

  (二)、品词析句感受秋景之美

  1、秋天一到,秋风习习,那么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他们在那儿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诗一样的语言来说一说吗?

  板示:秋风来到________________,在那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啊,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秋的足迹。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板示:秋风飘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机发现学生讲述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加以点评。

  3、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也可以当诗人,因为你们也有让语言充满生命与活力的本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用你诗人一样的眼光,来欣赏这首诗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段落。然后将自己欣赏所得和大家做一次交流。今天我们就评出几个“鉴赏专家”。

  4、学生默读诗歌,做发言准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相机指导。

  5、引导学生交流

  “打滚”、“奔跑”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秋风的喜爱,对秋天的喜爱。

  “抓一把……香气……轻轻涂掉”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体会到夏秋之交空气的清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把原本静止的画面写活了,这就是动词的作用。这些句子也让我们产生了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似乎这些植物也有了性格。这就是拟人的作用。我们读着读着,就很容易在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情感——秋天,我爱死你了。

  6、学生选择其中任意一段练习感情朗读。

  7、指名学生分小节(第二、三、四、五小节)朗读。

  (四)深入理解课文意蕴

  1、面对着这样美丽的秋景,诗人的内心又涌出怎样的想法呢?我们来看诗歌的第六小节。

  2、指名朗读。

  3、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

  ①“柔韧的梳子”、“井井有条”——许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显得井井有条。

  ②“发亮的汗珠”、“闪耀”——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勤劳的汗水,然而内心却是喜悦的,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这句话也暗含着: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4、教师小结:你们看,诗人就是使人,他们的诗句中往往是“话中有话”。所以我们又是在读诗歌的时候也要学会读“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5、老师又要考考大家了,你认为诗歌的最后一个小节,作者又蕴含了怎样的“言外之意”呢?

  (“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她想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哪怕只是一年的光阴,他也希望能透过这片枯黄的树叶来勾起对秋天的美好回忆。通过“珍藏”、“黄叶”来表达了世人对秋天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6、练习读好最后一个小节。

  7、练习感情朗读全文,尝试背诵部分内容。(配乐《秋日的私语》)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选择诗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写一段话。

  《秋天》教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6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子旁2个偏旁;会写“了、子”2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3.结合生活观察,能用“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的句式说说秋天的景物。

  教学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秋天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一边出示卡片“禾”和“火”,一边描述:“绿绿的禾姑娘遇上了火姑娘后,就变成了金黄色。”

  师:对,这个字就是“秋”。秋天来了,禾苗成熟了。请学生自由说一说,试着给“秋”组词,如“秋天、秋风、秋千”。

  师:我们知道了禾苗到了秋天就会变成金黄色,那你还知道秋天有哪些景色?(欣赏图片)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秋天那美丽的景色。(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说说课文写了秋天的什么。

  2.认识自然段

  一篇课文往往是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那怎样区分一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呢?那就是在每一个自然段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这样的段就叫自然段。(出示课文)标出第1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然后让学生标出第三自然段。

  3.请学生尝试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

  师:课文中出现几个难读的词,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

  (1)出示需重点关注的词语,让生读:

  一(yí)片片一(yì)群一(yí)会儿排成个“一”(yī)字

  凉了(le)黄了(le)叶子(zi)

  (2)教师出示词语所在的句子,男女生轮流齐读。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3)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出示第一自然段,引导:秋天来了,什么发生了变化?

  (1)请学生圈出相关内容:天气、树叶。(随机板书:天气、树叶)

  (2)认读生字“气”,给它找找朋友,组一组词。

  (3)引导学生对比说话。

  ①夏天,天气炎热,人们最喜欢做些什么?

  (吃西瓜、吃棒冰、游泳、吹电扇、待在空调房间里)

  ②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人们(不用吃西瓜、棒冰消暑;不敢下水游泳;不需要吹电扇)。

  (4)多媒体展示夏天和秋天不同的树,让学生说说树木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和夏日情景的对比,能够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深入感受“天气凉了”“树叶黄了”的'自然变化。

  (5)随机学习生字“片”:请学生组词,积累应用,说说“一片( )”。

  (6)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树、叶”。

  教师播放课件,呈现“木”变成木字旁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木字旁将捺改成了点。

  引导学生理解“树”和“木”有关,初步知道偏旁和字义的关系。出示“叶”,让学生说说发现这个字里有几个以前学过的字,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叶”。

  动画呈现“口”和“十”两个字慢慢靠近组合成了“叶”。

  2.引导学生想象落叶的数量,理解“一片片”。

  (1)范读句子,引导学生想象有多少叶子从树上飘落。

  (2)分别出示一片树叶和一片片树叶,比较不同,体会“一片片”表示落叶很多。(随机板书:一片片)

  (3)出示补充改编的谜语诗,请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落叶的多和飘落的情景。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落到地面成一片。

  【设计意图】发挥语言描述的魅力,引导孩子展开合理想象,谜语诗的介入,引导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诗韵中,感受“一片片”的意象。

  (4)指名请学生朗读句子,抓住重点词“一片片”体会飘落的树叶很多。

  3.师生配合读: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4.请学生模仿表达,说说“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如“秋天来了,小草黄了。秋天来了,菊花开了。秋天来了,小虫躲起来了。”

  5.引导学生看板书,试着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板书引领,指导学生背诵。

  (3)同桌互相背诵,请学生个别班级展示。四、字词盘点,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生字:“秋、了、气、片”,请学生开火车轮读,给生字组词。

  2.请学生找出生字中的两兄弟——“了、子”,比较发现同异:“子”比“了”多一横。

  3.指导学生书写“了”。

  (1)田字格板书范写,请学生说说有几笔,学生集体书空。

  (2)学生整体观察字形,教师提示书写要点。

  (3)反馈评价:

  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范例,纠正;学生再练写一个字。

  4、“子”字的书写指导步骤同上,注意横略长,写在横中线上。

  五、课堂小结

  《秋天》教学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文,整体感知内容,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幅画面的内容。(重点)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重点品味语言凝练、形象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难点)

  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方法

  1、讲读—讨论;

  2、学生多种形式练读——体会、领悟——能有感情地表达。

  三、教具

  多媒体、PPT

  四、教学过程

  (一)引秋:导入新课。(由写秋天的古诗引入,学生进行积累)。出示PPT(依次由学生朗读,体会关于《秋天》的古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板书课题:秋天。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现代诗——《秋天》,看看作者何其芳笔下的秋天是什么样的?

  2、师:PPT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学习目标。

  3、师:PPT出示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生: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二)诵秋:

  1、老师范读,学生听(听节奏、听感情,并在书上划出节奏);(多媒体播放教师范读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朗读热情。

  2、抽一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学生互评。出示生字PPT。

  3、点评学生朗读情况,肯定好的方面,纠正不足。

  4、由男生、女生和全班分别饱含感情地齐朗诵。

  (三)品秋:

  出示PPT,学生探究问题:

  1、诗中描绘了几幅图?

  2、每一幅图描绘了哪些景物?师生共同探究、解析全诗。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的问题,体会语言的的凝练、形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师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秋的氛围。先请同学们找出每节诗中画龙点睛的诗句,先概括画面,再品析语言。

  1、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板书)这里不是写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通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篱间背瓜果。“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泽的有声画。“稻香”使人满口生香。“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最后一句总束,画龙点睛。“栖息”一词意味隽永,是拟人。

  2、第二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或“渔家秋景图”)。(板书)画面包含一系列活动:撒网,收渔,摇桨。“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味。“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游戏”一词虚实相生。

  3、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板书)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本节诗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秋天特有的景致。充满诗情画意。以问句出现,语言摇曳多姿。“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牧羊女”可曾见过“栖息在农家里”“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那牛背上的笛声是否表达过、勾起过少女的情怀?她的眼里一定写满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与梦想。

  4、学生完成诵、品秋专项练习。

  (四)思秋: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思秋练习。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这是栖息在农家的秋天,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更是充满诗意的秋天。在创作手法上,诗人在每节诗后都有画龙点睛的总结,突出秋天主题,一唱三叹。在意象表达上,继承了传统诗词的余韵,展现了古典美,韵味实足。

  诗人超越了“悲秋”情结,以积极的心态描写秋天的美景,颂扬了秋天的活力和生机,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旷达的情怀。作为青少年的同学们,更应该奋发拼搏,努力求知,为迎接自己的收获之秋做好准备!

  (六)布置作业:写秋练习

  板书设计

  农家里的秋天——飘、饱食、肥硕、栖息:清幽、喜悦————农家丰收图渔船上的秋天——冷雾、满、轻轻、游戏:清冷、悠闲————霜晨归渔图牧羊女眼里的秋天——寥阔、满流、香与热、梦寐:清静、香甜————少女思恋图

  赞美、热爱

  【小组探究答案】

  1、青鳊鱼(biān)乌桕叶(jiù)满载(zài)归泊(bó)

  2、比喻,收起青鳊鱼,悠闲。

  3、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4、“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

  5、A、明净B、忠实C、丰盛D、严峻E、勤勉

  6、赞美秋天之美;对秋天展开思考,并赞美秋天的勤勉精神。

  7、首尾呼应(前后照应),其作用是使结构完整,内容浑然一体,突出文章中心。

  8、《秋思》

  9、去掉不好。因为“更”字在此起强调作用,强调在对秋天的思索中,其“勤勉”精神是最重要的。

  《秋天》教学教案 6

  一、【设计理念】

  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并且好动、持久性较差。本课设计时注意到这些,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拉他们走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自然、自如、自娱、自悟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设计特色】

  教师教,重在"引导";学生学,重在"自主"

  三、【教学流程】

  (一)画面激趣谈话导入

  1、你知道一年有哪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2、(画面)这里的风景到底是哪个季节呢?

  (学生根据画面上的红色枫叶、金黄的稻田、往南飞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

  画面上出示课题:秋天

  [利用多媒体生动逼真的有声画面,激起学生的兴趣,轻松的谈话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进入课堂,并且自己揭开了题目。]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听读课文,要求看清哪三种动物在说话,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说的?记住它说了什么?

  2、学生各抒己见(画面出示学生说到的某个句子)

  [让学生练习边听边看,还要边记,由于是选择自己的所爱,所以特别感兴趣,画面出示句子的一刹那,让学生体验成功。]

  (三)自读感受角色体验

  1、初读课文,(可以选择最喜欢的句子)要求读准,读通,模仿刚刚听的录音朗读。

  2、(让小老师上台)点好画面,读自己选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画面也相应点出)领读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读要求。

  [充分给予学生时间,自读感受,注意字音,尝试读好。并且安排他们体验"老师"这个他们感兴趣的角色,学习兴趣浓了,学习积极性高了。]

  (四)比较异同感悟语言

  1、(出示第一自然段)喜欢这一句的小朋友读,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画面上在第一自然段的边上,出示"小鸟说,秋天是蓝色的,因为天空是瓦蓝的。")学生比较异同,你认为哪一句好,为什么?

  2、后两句与上面教法相似。

  3、指导读好第四自然段。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理解"多彩的图画"

  4、你认为秋天是怎样的?为什么?小组交流。用"我认为秋天……我喜欢秋天"说话。你也可以注意观察周围之后再与老师、同学交流。

  [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叠词、形容词的美妙,在比较后自然而然理解了最后一句感叹句的意思。后面的.延伸问题,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五)创设情景表演巩固

  1、(画面、配乐、头饰)分角色朗读,给时间准备。

  2、上台表演,巩固课文内容。

  [机械的背诵学生没有丝毫兴趣,创设有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头饰的情景,学生兴趣盎然,在表演中悄悄地完成了巩固课文的任务。]

  四、反思

  课上过去很久了,某些原因,反思及时地写出来。有时候思想的火花是转瞬即逝的,错过了也就永远错过了。所以觉得自己对于自己的这节课写不出什么了。

  激情四射的去上课,一直在心中告诉自己,自己的地位必须摆正,做好导读,千万不要插手太多,让孩子自己去体会美德意境,一个不留神,还是讲多了,过了。

  在第一节的时候,用了比较多的时间把秋天和夏天做比较,主抓红日,空气等意象。谈得有些过了,让学生反而在诵读体会中表现得少了。

  在讲到把夏天的脚印轻轻的涂掉时,学生提出了疑问。我不回答,反问:“为什么用涂这个字?究竟是怎么涂得?”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搁置,接着看后面的内容。三四五小节学生采取自读自学的方式,找出比喻的地方,如何去比喻,为什么去比喻,说得还蛮像回事。其实这里面有些很有趣的东西我没有提出来,后来在读云姐姐的贴还有其他老师的贴时,发现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当时却没有及时的发现并提出,太遗憾了。

  最后两个小节,比较的简单,学生和我讨论了一下珍藏黄叶,秋天向我们微笑。我忽然想起了古文中秋的意象,但对于孩子来说难,就说得比较的少,但是还是情不自禁的谈到了悲秋主题,并和这一课做了比较,告诉孩子们要有乐观向上精神。要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

  本诗的学习我们进行的课时较多,我重点完成了一项:当堂指导背诵。为孩子们减轻了课下的负担。看了学生的部分习作,我想他们的生活实在是太单调了,压力也太大了,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为他们减轻压力,不要让课业成为他们的负担。因此,在背诵这方面,我要努力把功夫下到课上。

  《秋天》教学教案 7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结合具体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学习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人们在领略了赤日炎炎的酷暑之后,盼来了习习秋风。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话题,许多吟秋的诗文传诵不衰,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现代诗人何其芳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板书文题、作者)

  一、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朗读提示:《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氛围和神韵,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在诵读中把握、表现诗歌的这种情感,诗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标准:按节拍划分和按意义划分。《秋天》可按意义标准划分朗读节奏。如: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2.学生听朗读录音,可轻声跟读。熟悉读歌内容。回答: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二、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意境美。

  1. 逐节品析诗歌的意境美。

  讲解:“农家丰收图”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山谷伐木和篱间背瓜果。山谷伐木丁丁之声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伴随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是欣欣然、笑盈盈的。具有清静、清远的氛围。

  “霜晨归渔图”画面包括撒网、收渔、摇桨平常活动,在诗人笔下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也许在早年的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这么宁静、悠远的。

  “少女思恋图”这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续言是少女心怀恋情。这一节五行诗,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诗人选取“牧羊女的眼里”这一特定视角,虽未明写眼神,但读者自能见出那里面的清纯、明净,那里初恋少女似恋非恋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较三节诗可以看到,前两节主要写外在的景物与人事,第三节写人心灵深处,写出了微妙的感觉,使全诗收束在感情的实处。具有清甜的氛围。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三句互为呼应,均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笔下秋天的宁静、悠远的特点。

  2.学生研读全诗,说出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并谈出理由。

  学生畅谈,教师归纳: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句中“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朗、形声兼具的画面。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稻香”使人满口生香。“饱食”写丰收之景,是收割的形象说法。“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诗句中是拟人,将秋天视象化,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意味隽永。“栖息”一词使整节诗充满了一种丰收后的喜悦与满足感。秋天“栖息”在农家,它给农家带来了什么?(丰收)

  (4)“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圆圆:双关,既写了网的形状,又写出渔民的美好愿望。

  “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味。渔人到底收起了什么呢?(是鱼,是树叶,还是别的)无论他收起了什么,他的心情都是快乐的,他肯定有所收获,或者是鱼,或者是喜悦的情感。这只是秋天的一场游戏。

  (5)“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 “冷雾”呼应。“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6)作者说“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这之中的“枯涸”与“清冽”矛盾吗?为什么?

  提示:不矛盾,“枯涸见石”并非整条小溪全部干涸,而且说水位下降,有的地方干涸,露出了石头,有的地方水浅了,于是看起来更清澈。

  (7)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是(愉快地)劳作的形象说法,虚实相生。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牧羊女会梦见什么?这里到底是她的梦寐,还是诗人的梦想。也许一个更加灿烂,更加富饶的秋天就在前面,就在牧羊女的憧憬中,就在诗人的希望里。

  3.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请同学们为诗中的三幅画面各拟一则标题。

  教师明确: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和少女思恋图。

  三、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何其芳笔下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畅所欲言。)

  (2)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乡村秋天景色的事物来表现秋天,那么所有这些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注意板书。)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结束语:

  《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它写的是繁忙夏天之后的农闲景象,所以具有清静的氛围;它写的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见农家些许的艰难苦恨,所以具有清远的氛围;它写的是少男少女朦胧而纯真的爱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围;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里的各个意象,无不和谐统一。

  《秋天》教学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的美好。

  4、能用“……像……”说句子。

  二、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字卡、词卡、挂图、小黑板

  三、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演示课件:演示课件,出示相关内容的风光图片:看图说说这是什么季节?你看到了什么?教师板书:秋天。

  (生动形象的画面,将学生带入了美丽的秋天,激发学生更多了解秋天的欲望,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启发谈话。秋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找到她了吗?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就让我们在这迷人的景象中走进《秋天》吧!(板书课题)(导语运用得很好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进入,加强课内外的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对话平台:

  (一)自读

  1、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共有几句话自然段?

  2、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2、小组合作读,要求读正确。

  (自主读书是一种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引导有目的地读,与人合作地读,会提高读书的实效性。)

  (二)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自由认读。

  2、借助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读。

  3、小老师领读。愿意当教师的同学到前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同学认读。

  4、交流识字经验。把自己好的`识字记字方法讲给同学听。

  5、多方式检查读。组词、说句,进行巩固练习。

  (多识字有助于学生提早阅读,但不可加重学生的负担。在识字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合作识字,激发识字的兴趣,学习好的识字方法,进而全面提高识字的能力。)

  (三)朗读

  1、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范读,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2、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3、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多种方式地朗读,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在轻松的氛围中,相互促进。)

  (四)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当、塘、稻、梧、桐。学生认读。

  2、观察生字特点,交流写时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同桌互相评价。

  (观察与分析字形是写好字的基础,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这种能力要逐步地加以培养。在此环节中要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5、展示好字,及时表扬与鼓励写的好的同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轮读课文。

  二、精读: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4、挑战读,向你认为读得好的同学挑战,看看谁读得更好。

  (教师的范读为学生提供例子,不能让学生机械的模仿,应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逐步获得富有个性的朗读感悟。)

  三、诵读:

  1、(去)课件出示秋天的画面,启发学生谈感受。

  2、师引读课文:天那么高,那么蓝。蓝天下……稻田旁边……一片一片的黄叶……有的落到……有的落到……稻田那边飞来……

  3、同桌互相提示背诵。

  4、背诵展示。比一比谁背得有感情。

  (背诵是学生对语言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要加强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完成背诵。)

  四、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铺、爬、旁、蓝、望。学生认读。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3、学生练习,同桌评价。

  (要加强学生之间写字互评,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五、创意作业: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也搞一个“颂秋天”作品展,可以像学习伙伴那样画秋天,用落叶做书签,还可以写句子、儿歌、小诗赞美秋天,等等。在班会上我们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秋天》教学教案 9

  教材分析:

  《秋天》这篇课文抓住了秋天的特征,秋天来了,天气转凉,树叶黄了、落了,大雁南飞了,体现了秋天景色的美好,使学生领悟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学情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互动、探究、拓展学习为基本形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学习的乐趣,让课堂充满创造力为最高境界。

  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了”“子”“人”“大”4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初步了解秋天的特点,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并热爱秋天。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并正确规范书写生字。了解秋天的特点,认识秋天的'美丽。

  难点:

  注意“一”的不同读法,感受大染的美丽和可爱。

  教学准备:有关于秋天的视频,图片。

  课型:精讲课

  教学方法:游戏、讲授、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板书:秋天趣味认识“秋”)

  2.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出示学习要求(通过闯关学习完成内容):听范读课文,注意读对字音,感受秋天的景色。认识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第一关)。认识新部首(第二关)。区别同音、形近字(第三关)。游戏猜字。

  3.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把认识的生字宝宝送到课文中去,点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认识、标注自然段。

  (1)说说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文中写了秋天的那些景色,她们都有什么特点

  板书:天气树叶大雁

  凉黄、落南飞

  情景朗读

  (1)指导学生边想象情景边读课文。

  (3)比一比谁读的美。

  (4)配乐朗读,感受秋天之美。

  4.作业

  正确、规范书写4个生字。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请同学们课后留心观察外面的秋色,给家人或同学讲讲秋天有什么变化。

  5.板书:

  天气树叶大雁

  凉黄、落南飞

  六、教学反思:

  本科的教学设计,需要阅读课文,认真揣摩着3个自然段所要表现的内容,通过教学的设计,落实低年级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与阅读学习能力的训练。教学步骤的设计需要边解读边站在孩子的视角思索:孩子眼中的秋天是怎么样的一年级孩子年纪小,注意力不够集中,教师可通过游戏等方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孩子积极参与的课堂的能力,使师生间有良好的互动。

  《秋天》教学教案 10

  活动目的:

  1、培养儿童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引导儿童经历发现的过程,体验发现的快乐。

  2、初步掌握秋天的自然常识,引发儿童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问题的探究兴趣,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提升儿童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尝试用观察、搜集资料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秋天的美,热爱大自然,关注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观察秋天,搜集一些和秋天有关的资料:树叶、诗歌等。

  2、课件,资料袋等。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观察秋天景物的变化,这样,对于学生上课的介绍才能正确引导观察,有生活实际经验,使学生感悟到秋天是农作物成长、成熟的季节。]

  活动过程:

  一、猜谜入秋,发现美

  1、 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猜谜语,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天气凉,树叶黄,大地穿上金衣裳”打一季节。

  2、 导入:老师这有秋天的录象(放录象)随着镜头的推进,一幅北方金秋宜人的风景图展现在眼前。

  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3、 秋天到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落叶的金秋时节,共赏秋天的美!

  (板书:5、秋天)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并不是只讲儿童身边的生活。课上,不仅引导学生介绍身边的秋景,而且还借助课件欣赏了其他地区的美丽秋景,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二、童心识秋,感受美

  (一)了解秋天的特征

  1、师: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大自然里许多植物的颜色悄悄发生着变化。我们在北方,看到树叶变黄了,就知道秋天来了。那么你还知道秋天有什么变化呢?

  2、 学生以“我眼中的秋天”为题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3、 (播放课件)(片片树叶徐徐下落,出现几行小字:“翻开日历,每年的9月23日前后便是秋分,从此雨水减少,气温开始下降,凉风习习,秋高气爽,秋天向我们走来了……)

  (出示秋天人和动物变化的课件)在这金色的秋天里,当你在校园里嬉戏,在小区里散步,在道路两旁行走,到郊外秋游,你和图中的小朋友是否有同样的发现?

  (1)青蛙躲到哪里了?

  (2)人们穿上厚衣服了。

  (3)好久没看到燕子了。

  4、你还有哪些发现?比如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二)将“我眼中的秋天”整理后做成采集卡

  师:请你把自己在秋天里的各种发现记录下来,根据个人的积累情况,按发现的时间、地点、事物的特点和变化作好记录。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了解秋天一些花草树木和动物、人类的变化,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培养了学生表达与概括能力,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校内外结合起来,说说自己的发现,富有开放性。]

  (三)创设情境,感受秋天的美

  想不想看看秋天什么样啊?

  (播放秋天课件《落叶》)体会秋天人们带来的遐想和无限情趣。

  (画外音)秋风刮来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枯黄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坐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做小伞。

  树叶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秋风伯伯来信了,催我们快回南方去。”

  [设计意图:借助媒体,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课上,我不仅引导学生介绍了自己身边的秋景,而且还借助幻灯片欣赏了其他地区优美的秋景,并配上《秋日的私语》的音乐,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三、童声诵秋,欣赏美

  1、师:小朋友们的发现可真不少,老师带来一首儿歌,作为你们的奖励(出示儿歌:秋天到,天气凉,菊花开放橘飘香,树叶落,草变黄,片片红叶染山冈。)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秋天真美啊!股金中外有很多人赞美过秋天,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夸秋天

  可以帖图片,可以说成语,可以读古诗。

  3、小结:听了同学们热情洋溢的赞美,秋姑娘可开心了。她为大家准备了美味可口的果实(出果实)看看哪个聪明的小朋友会得到礼物

  摸摸猜猜,猜对了送果实。

  [设计意图:体现和语俗的结合,丰富学生的语言,强化了知识。]

  四、巧手描绘,创造美

  下面我们就来个秋天的作品展示会,来表达对秋姑娘的谢意。

  1、小朋友,你们准备制作什么作品呢?

  学生自由发言,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学生可以画,可以写,可以唱,可以跳,可以捏,可以拼,可以拍,只要学生说到的恰当的'方式,教师都要予以肯定。最后教师适时引导,今天在我们的教室里,可以做什么呢?

  让学生选择能够现场完成的方式,比如画画,做树叶贴画能来完成。

  2、展示活动成果

  同学们的作品真是丰富多彩,谁愿意展示给大家?学生到前面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教师把学生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边学边做是品德与生活课所积极倡导的,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和体会秋天美景和秋天的特点的基础上,他们是乐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的,这一环节恰好创设了这样一个空间,让孩子们有充分的展示自己的平台]

  五、课后延伸,延续美

  小朋友,秋天是美丽的,我们不仅要去发现美、欣赏美,更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课下,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爱秋行动,让秋天更加美丽!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时间可以在学校其他活动或者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的延伸。布置课后的继续发现收集和积累作业,就是把品德与生活课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实践和想象能力,从而有效突破重点,难点]

  《秋天》教学教案 1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整体把握作者感情。

  2、体会本诗优美的意境,品位语言凝练、形象的特点。

  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体会本诗优美的意境,品位语言凝练、形象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杜甫《登高》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牧《山行》中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话题,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的诗心捕捉,也绘写出了秋天的风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他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体味动人的秋魄。(板书文题、作者)

  二、预习交流

  1、交流字词

  2、交流作者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

  3、检查背诵。

  三、精讲点拨

  (一)朗读诗歌,感知情感美。

  1、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明确: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2、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明确:(1)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2)由远及近。

  3、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对秋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教师小结:(朗读提示:《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氛围和神韵,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二)诵读诗歌,描绘意境美。

  1、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

  2、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

  《秋天》教学教案 12

  一、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的意思。

  2、引导学生认识秋天景物特征,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句子的意思,知道课文从那些方面写秋天的景象。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描写了秋天哪些景物.

  三、课前准备:

  观察校园里的景物

  四、教具准备:

  挂图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读下面的词语,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渐渐 一群 大雁 往南飞 它们 熟了 摘棉花 景象

  2、导入:同学们,前一课老师布置你们观察校园里的景物,你们看到了哪些?它们有什么变化吗?(学生交流)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呢?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第七课,生齐读课题:秋天

  (二)新授:图文结合,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意思

  1、出示两幅挂图,提问;这两幅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要求学生用课文中一句话来回答。)

  2、出示句子:啊!到处是秋天的景象。

  指导学生朗读句子。

  理解“到处”的意思。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看图(一)引导学生说说图中描绘的景象。

  (2)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

  (3)读后引导学生讨论。

  (4)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变黄了”、“纷纷落下来”

  (5)朗读第一自然段。

  4、图文结合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

  (1)看图(2)说说天空有些什么,它们是怎样飞行的?

  (2)齐读第二自然段。

  (3)读第一句,提问:大雁为什么要往南飞?(大雁向南飞,是南方的天气比较暖和,它们飞到南方过冬去。)

  (4)读第二句说说它们是怎样飞行的。

  (5)小结:天空中一群群大雁往南飞,地里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自然段。

  5、图文结合学习第三自然段。

  (1)看图说说地里的.农民在做什么的。

  (2)指名读第三段

  (3)讨论: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都写了什么?

  (4)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5)教师小结后学生齐读。

  6、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三)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

  2、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秋天这篇课文,知道了秋天的一些景物特征。其实,秋天的景物很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会发现许多。希望同学们课后多看,多记,下一课我们交流。

  (四)布置作业

  1、用“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2、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一年四季中,我最喜欢的是秋季,所以也就特别喜欢《秋天》这首诗歌。

  这首诗的作者以敏锐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捕捉到秋天那令人心醉的动人景象,描摹出秋野溢彩流芳、生意盎然的美好意境。通篇诗歌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语言优美生动,易于朗读和背诵。在作者的笔下苹果姐姐会因为天气凉了,嚷着要披红袄;葡萄妹妹要披紫袍……这首诗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学生情感,学生学起来自然兴趣盎然。

  在本课的教学之前,我先布置学生请爸爸、妈妈带领自己去观察秋天,描绘

  秋天,歌唱秋天,这样,整合成全新的语文大课堂,变单纯文本的语文学习为综合性课文学习。在教学时,我将诗歌展开一幅幅画面,把图文对照起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抓住抒情这条线,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这样,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了。教学后,我让学生再次走进大自然,去寻找秋天。再搜集一下古人描写秋天的诗文,比较古今写秋的不同,感悟不同时代的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秋天之美。最后仿照本文的形式写上一两小节秋天的诗或写一篇赞美秋天的小练笔。充分让学生去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热爱、赞美的情怀。

  《秋天》教学教案 13

  [教材分析]

  《秋天》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是何其芳的一首明朗纯净的诗篇。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画面清静,悠远,朦胧。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来诵读诗歌,体会作者的审美情感。

  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富有特征的景物来表现美的方法。

  三、引导学生学会用美的语言来表现秋天的美。

  [指导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素质”,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首先从感知诗歌美的情感入手,进而引导学生欣赏美的语言,想象美的图景,体验美的意境,表达美的感受,最终达到培养美的情趣的目的。

  [设计思路]

  一、单元回顾,诗情导入。

  同学们。这几天,我们一起在“多彩四季”的美景中徜徉,这里有朱自清热情赞颂的《春》,有老舍笔下温晴的《济南的冬天》,还有梁衡所描绘的“紧张、热烈、急促”的《夏》,那么本单元课文里有没有对秋的描写呢?

  (生背诵《三峡》中写秋的语句)

  你还知道哪些写秋天的诗词?(生背诵)

  秋天,是一个富于诗意的季节。多少诗人因秋的到来而获得了灵感。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何其芳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板书课题)

  二、朗读诗歌,体验美情。

  1、学生试读,体验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

  2、教师范读(配乐《秋日的私语》),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3、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文。

  4、说说初读后,你感受到诗歌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结合生发言板书:

  栖息在农家里露珠、稻香、瓜果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冷雾、白霜

  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蟋蟀(叫声)、溪水(干涸、更清冽)、牛背笛声(远去)

  诗歌每节以相似的句子结尾,构成了一唱三叹的美,同时也为我们描绘了三幅多彩的乡村秋景图。那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乡村秋景”呢?(讨论板书)5、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乡村秋天景色的事物来表现秋天,那么所有这些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

  有感情地诵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指导朗读:停顿,节奏,轻重,缓急,语调语气

  总结:伐木丁丁,稻谷流香,瓜果肥硕,雾冷、露清、霜白,有秋虫低鸣,有蟋蟀弹琴,有溪水清冽,这样的秋天谁人不爱,这样的秋天谁不赞美。

  6、那么你们能将这首优美的诗歌背诵出来吗?

  当堂背诵,指背,齐背

  总结:秋已不在作家笔下,而在同学们心中,因为作者的诗已经与同学们真切的感受,尽情地体验,有感情的诵读融合在一起了。

  三、挑战美诗,学写美文。

  1、何其芳用独具的慧眼发现了秋天特有的美景,写出了动人的诗篇,抒发了热爱秋天的情怀。我们每一个同学同样也拥有着一双能发现美的慧眼,你注意观察过秋天的景象吗?在你眼中秋还美在何处?

  (生交流)

  2、我们不但要发现生活中的美,还要用美的语言来表现美。请用你最具感情的语言描绘你眼中的秋。

  (背景音乐《秋日的私语》)

  3、全班交流,评点。

  角度:

  1、秋天特有的景物及特点

  2、修辞手法的运用

  3、融情于景,寓理于景

  四、总结:

  同学们笔下的秋各不相同,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体现了美,我想,这都是由于我们受到了何其芳诗歌的美的熏陶,才有了这么耐人寻味的秋天。“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用一双慧眼去发现更多的美吧。

  五、拓展延伸,课后学习。

  比较课文和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秋景》

【《秋天》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秋天的怀念》教学教案(精选12篇)09-20

大班音乐:秋天里来教案及教学反思08-10

秋天教学设计07-06

秋天教学设计06-14

《秋天》教学设计06-03

《秋天》教学设计09-21

小学秋天教案03-05

[美丽的秋天幼儿园教案]美丽的秋天教案中班04-14

幼儿园秋天教案美丽的秋天01-29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