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朱德的扁担》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朱德的扁担》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扁担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藏起扁担后又不藏扁担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教学挂图。
(1)了解什么是扁担,扁担的用途,担东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2、师: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将军,他面对缺粮的困难,是怎样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的?
3、同桌互读。
4、开火车读。
5、朗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指名复述课文的内容。
3、了解课文词语的意思。
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组词。
3、识记生字。
4、师范写,生书写。
5、讲评。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各一行。
《朱德的扁担》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我今天引导孩子们学习的是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朱德的扁担》第一课时,文章以“朱德的扁担”为主题,于细微处见精神,语言简洁平实,娓娓道来,既展现了一位以身作则、吃苦在前的红军指挥官形象,也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关心、敬爱之情。
本单元围绕“伟人”这一主题编排文章,所涉及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在了解学情和本单元特点的基础上,我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一)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15个生字。
2、能够正确书写“志”。
3、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交流识记生字。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所带来的乐趣,初步体会朱德与战士
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正确认读15个生字。
2、能够正确书写“志”。
3、能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初步体会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
意。
(三)课前准备:
引领学生了解故事背景。
二、说教法:
语文课标指出要“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为了使学生学得轻松,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演示、情境教学法、随文识字”进行教学。体现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让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识字。
三、说学法:
依据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课堂上,让学生使用“自主探究”等方法去观察、发现、识记、积累。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
这节课,我以扁担图片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机引导学生认识“扁担”两字。在播放存放在博物馆的朱德的扁担图片,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知道这根扁担的主人是朱德,学生初识“朱德”二字,并在补充课题和介绍朱德资料时,引导学生在复现中巩固认字、在资料中认识“泽”。资料中“中国十大元帅之首”为后面帮助学生了解朱德作为一代领袖还与战士一起挑粮这一故事中所折射出的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以身作则的高贵品质做好铺垫。
2、识字环节,不再是单调的逐一讲解。学生在词中、句中、段中利用多种方法认识生字,体现识字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在不同的情境中发现、再现。
首先,我让学生4个词语“同志、敌人、队伍、打仗”利用加一加、形声字来认识“志、敌、伍、仗”,并指导书写“志”,相机拓展心字底的字,以一个字来学习一类字,渗透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再把词语连城一句话,在句子中复现生字,起到巩固识字的作用。
其次,我又出示了第二自然段中两句话,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读准字音。借用图片理解“陡”的意思,并通过把音节送到合适的括号这个小活动,区分多音字“难”不同读音的用法,做到音、形、义的巧妙结合。
然后,通过一个小表演让学生记住“争”,并体会字的意思,同时积累与“争”有关的四字词语“争先恐后”,丰富学生词汇量、积累语言。
最后,让学生读三四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认识“疼、料、敬”,初步体会朱德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感受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从而让学生对伟人的敬意油然而生。
三、检测环节:
革命题材的文章本就与学生的生活认知相距甚远,而且这又是第一课时,大量的认字让学生学起来不免枯燥,所以我设定了一个认字放飞气球的环节,增添识字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学得快乐一些,提高主动识字的愿望。
四、作业的布置,我让学生通过搜集并阅读故事《朱德挖泉水》,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并为进一步了解朱德做好渗透。
《朱德的扁担》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朱、攻、守”等于1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不畏艰险、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2、难点: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朱德同志像、扁担图片或实物、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课件或图片出示朱德像。认识“朱德”这两个字。你们知识他是谁吗?
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书:朱德的扁担,请你们读一下课题。
4、课件或图片出示扁担图,也可出示实物。认识“扁担”这两个字。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扁担”这两个字怎么记。
[课题中“朱德”“扁担”两个词里的四个字都是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其中有三个字是要求会写的字。利用图片,随着出示课题分散识字。这样字不离词,音、形、义紧密结合,学生识记生字的效果好。]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
朱(朱德)(朱红)德(德行)(品德)
扁(扁担)(压扁)担(担子)(扁担)
志(志气)(志向)伍(队伍)(行伍)
敌(敌人)(敌军)抽(抽到)(抽签)
陡(陡坡)(陡峭)难(困难)(难办)
斗(北斗七星)(升斗)仗(打仗)(仗势欺人)
疼(心疼)(疼痛)根(树根)(根本)
料(意料)(预料)敬(尊敬)(敬爱)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2、请三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能读正确。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4、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1)什么是“斗笠”?
(2)“会师” “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实物、图片、插图解决以下问题:
(2)引导学生带着质疑3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让学生带着质疑3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
(因为战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担。后来大家敬爱他,不再藏他的扁担。)
板书:心疼敬爱(四)研读、感悟、理解战士为什么心疼朱德。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让战士心疼,找出相关的词句。
2、小组交流。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集体交流。学生先读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随学生发言投影以下句子,随机在重点词下面点点。
(1)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从“不远”这个词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是要进犯井冈山。朱德到山下挑粮会遇到危险。
(2)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想想“五六十里”是多远,要走多长时间。(天不亮出发,开黑才能回来。)
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觉?(难爬、累、喘不过来气。)
想想朱德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这样难走的路就更难更累了。
指导朗读:评读、赛读。
谁能把挑着粮爬这样的山,来回走五六十里那种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3)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
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
让学生进入角色。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
《朱德的扁担》教案 篇4
说教材
《朱德的扁担》是本学期为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新增加的一篇课文。本文讲的是在1928年,红军初建时期,在国民党竭力“围剿”的特定环境下,广大红军战士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阴谋而到茅坪去挑粮食的故事。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却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的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场面。课文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可以以身作则、吃苦在前的红军指挥官的形象,而且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出革命战士对朱德的敬爱之情。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揭示当时的背景和形势。(这个自然段我将它放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来解决。)第二自然段叙述了红军战士们争着到茅坪去挑粮。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讲了朱德加入了挑粮的队伍,战士们怕他累着,藏了他的扁担,但他又连夜做了一根,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的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尊敬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挑粮食路途遥远、山高路陡,体会挑粮的艰辛。
2、第3自然段是全文教学的重点。要从中体会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和战士对朱德的敬爱之情。
3、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三、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卡片
说教法和学法
一、想象拓展,发展学生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也是多元的。”启发学生借助教材展开想象,并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内心,从吸收至倾吐,发展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认识,指导他们的生活。
二、结合实践,培养学生能力
开展了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到图书室查阅、询问家人搜集朱德的有关资料,使朱德这一伟人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这样不但使学生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而且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在第一课时,结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教师讲述了本文的时代背景,并通过学生的自读,教师的点拨明确了此时红军所处的严峻形势,即“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是敌人。”坚守阵地相当的困难。第二课时,在这个基础上,我主要完成二、三自然段的教学。导入时主要是复习一下上堂课的内容,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准备。
教师提问: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只要说出当时坚守阵地困难重重即可)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导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当时真的是形势严峻,红军战士们在这个情况下要坚守阵地真的是非常困难。
二、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一)第二自然段解读
(有因才有果,正是因为粮食是一切的根本,所以才会有这个故事的来源,所以首先要学生明确粮食的重要性。)
1、出示“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学生自由读后师介绍:由于遭到敌人地方武装的封锁,井岗山时期的生活十分艰苦。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红军战士开始了自耕自种的生活。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自产的粮食不够,且盐、油等都十分紧缺),红军决定到山下六十多里地外的茅坪去挑粮食,顺道打探一些消息,带点盐、油之类的生活必需品回来。从中学生明白粮食当时是很紧张的,挑粮是必须的。
2、出示“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问:“抽出”什么意思?(即挑选的意思)
如果你是红军的领导你会抽出哪些人去?(身强力壮、力气大)为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师讲解来回一百多里的距离,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确定,大概是来回太仓的距离)
问:“山高路陡”和“山高路远”意思一样吗?突出一个“陡”字。
用简笔画表示出“陡”的意思。
问:你们爬过山吗?感觉怎样?你们空身爬山都觉得累,那再挑上一担粮食,走那么远的路又会怎么样呢?(很辛苦)
(不仅如此,在这里还可以联系第一自然段中当时形势,提一下不仅是距离遥远,地势条件差,而且还面临着敌人攻击的危险。)
在这个基础上指导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充分体会这个路途的艰难。
第二自然段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挑粮食路途艰难。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体会去挑粮食的一定是身强力壮的人,这是因为路途艰辛。这样学生已经体会到了挑粮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接着再联系他们平时爬山时的感受:自己空身爬都很累,担上粮食就更艰难了。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情感体验使这个难点很好的解决了。
这么艰难的事情,为什么大家都争着去做呢?
从这里学生就能体会出红军战士不怕苦难大无畏的精神,这个就是红军的精神。指导朗读,把战士们争着去挑粮的那种感觉读出来,进一步体会战士们的精神。
(二)、第三自然段解读
1、(出示图片)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
问:大家看谁走在最前面?(朱德)
看着这幅图片你能在课文中找到用来描述的句子吗?
出示句子: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让小朋友看看朱德的装扮与其他战士们有没有不一样?并体会“满满”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
(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适当介绍一下当时朱德同志的年龄,以及当时的职务是红军的军长,初步感知朱德与大家的不同之处。)
2、朱德爷爷当时已经40多岁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战士们?(一道),而且穿戴和战士们?(一样),挑的粮食也跟战士们?(一样,满满的)。这些都说明了什么?要求学生说出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是把自己也当作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在这个基础上指导朗读)
小朋友看到朱德爷爷这么辛苦觉得心疼吗?战士们也是和大家一样。
设计说话练习: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怎么劝朱德?听听朱德会怎么回答?
(劝说的时候可以适当点拨,点拨小朋友结合第二自然段中的地势条件说说路途的艰辛以及险恶。并且结合上一句“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来说。)
之后出示这句话: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指导朗读,体会其中战士们对朱德的关心。
(可是朱德同志却不听大家的劝说,他依然要去挑粮)
3、出示扁担图
看,这就是朱德挑粮食用扁担。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朱德记)
(1)理解“记”是记号的意思。
(2)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轻声读后面的课文。联系上文劝说内容继续。
(3)战士们劝说不成之后,是怎么做的?(板书:战士 藏扁担)为什么要这么做?(板书:尊敬热爱)朱德又是怎么做的呢?(板书:朱德做扁担)为什么这么做?(板书:同甘共苦)
这个自然段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精神。学生主动学习比被动的学习更有效。通过让学生了解双方的行为意图,从每个角色角度来思考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自然而然中体会到战士对朱德的敬爱,以及朱德同志的精神,这样有了换位思考的答案,比教师填鸭式的说教要好多了。
4、引读:大家见了,——
(1)大家心里怎么想?
口头填空:大家见了,心里想:( )。从此,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
通过填空,加深刚才体会的精神。
(2)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
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投影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
粉碎敌人围剿。
三、拓展延伸
选一题:
1、讲一个朱德的故事。
2、讲一个革命领袖或革命英雄的故事。
这样的课后练习的设计可以使学生以这堂课的'学习为起点,积累更多的知识。这也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说板书
13、朱德的扁担
战士 藏扁担 尊敬热爱
朱德 做扁担 同甘共苦
本教学板书是为了落实教学难点所服务的。本文的第三自然段中通过“扁担”来达到情感的升华,突破这个难点就能够体会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精神品质,以及战士们对朱德的尊敬热爱之情。
说特色
1、设身处地,主动思考。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自己的身边去发现,去对比,加强对当时革命状况的了解,从而引发对革命事业崇敬之情。
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把学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得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一员来参与,参与其中的艰辛,参与其中的心理过程,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学的开展,而且也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的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对革命领导人的尊敬与热爱。
2、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另一个重点就是“扁担”,始终抓住“扁担”,从战士的“藏”,到朱德的“做”,并且刻上“朱德记”三个字,层层递进,把难点一步步的剥离,突破。
《朱德的扁担》教案 篇5
一、课文简析
本文讲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表现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表现出大家对朱德同志的关心、敬爱之情。
二、生字及笔画
(要求会书写、组词、注音,知道笔顺、偏旁)
三、二类字组词
(要求认识、会注音)
四、词语解释
会师:几支独立行动的部队在一处会合。红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全称中国工农红军。根据地:一般是指军事指挥的中心地。斗笠:是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沿,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棕丝等编织而成。研究:商讨;考虑。不料:没想到,没有预先料到。敬爱:尊敬热爱。
五、近义词
带领——率领、会师一会合、非常——十分、研究一探讨、越发一更加、敬爱一爱戴
六、反义词
敌人——朋友、常常一偶尔、不料一果然、敬爱一厌恶
七、多音字
担:dān(担当)(担任)、dàn(担子)(重担)难::nán(难道)(难处)、nàn(难民)(责难)
八、段落大意
第一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背景。第二段,介绍红军去山下挑粮的情况。第三段,写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战士们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朱德同志又找来了新扁担。第四段,写战士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九、课文分析及提问
1.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分析:朱德同志知道战士们是怕自己辛苦,所以把扁担藏了起来。他在又找来的扁担上写上这五个字,表明了他挑粮的决心,也表现了他跟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
2.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分析:大家被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感动,所以更加敬爱他了。
3.战士们为什么把朱德同志的扁担藏起来?
因为战士们关爱朱德同志,不想让他过于劳累。
4.朱德同志为什么又找来一根扁担,还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朱德同志这么做是为了表明这是自己的扁担,不让战士们再藏起来,这样他就又能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了。
5.你感受到了朱德同志什么样的品质?
我感受到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质。
6.说一说,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因为战士们通过“藏扁担”的事,真切地感受到朱德同志爱兵如子、不搞特殊化、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十、练习
给下列字注音:朱、德、扁、担、志、伍、泽、敌、陡、难、争、仗、疼、料、敬。听写词语:扁担、同志、队伍、会师、红军、战土、带领、来回、白天、起来。形近字组词:伍(队伍)、五(五个)、战(战士)、站(站立)、士(护士)、土(土地)。词语搭配:穿草鞋、戴斗笠、挑粮食、藏扁担。
《朱德的扁担》教案 篇6
一、说教材
《朱德的扁担》一文讲的是1928年发生在井冈山关于朱德挑粮的一个故事。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革命领袖。
二、说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德。
三、说教学过程
1、课前播放歌曲,意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2、出示朱德挑粮画面,让学生说说看到的朱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从说中感悟挑粮的多、沉、重,体会朱德挑粮的艰辛。
3、观看动画片并结合语言训练,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把学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得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一员来参与。参与其中的艰辛,参与其中的心理过程,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学的开展,而且也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的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对革命领导人的尊敬与热爱。
4、拓展延伸这样的课后练习的设计,可以使学生以这课堂的学习为起点,积累更多的知识。这也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朱德的扁担》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8个只认不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学习句子,初步感悟革命领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初步感悟革命领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可贵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四、学习部分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反馈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1、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学习了第1自然段,这里有些词语谁能来读读?
2、出示词语:扁担布匹官兵仍然严密封锁日理万机
二、激趣导入,引导质疑,整体感知二、三自然段。
1、回顾课文内容,画扁担。
2、认识朱德的扁担。(课件出示:有一排扁担,其中一根上刻有“朱德记”字样)
师:这些扁担是当年红军战士用过了,你能发现哪根扁担是朱德用的呢?(生答)我记得课文中也有这三个字,请大家快速打开书看看吧!
3、生读。(课件出示相应句子:“为了防止……三个大字”)
4、师:原来他是为了防止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
5、激疑: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呢?
6、自读二、三自然段:思考: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
7、全班交流。
①生答:战士们怕他累坏了。
②请大家再自由地读,把你们的想法和小伙伴说一说。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感悟朱德的可贵品质。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朱德挑粮辛苦。
1、自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感受朱德挑粮辛苦。
2、围绕“挑粮辛苦”,指导学生读懂句子,并朗读句子。
①“朱德同志常随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一天往返50千米。”
a、什么是往返?在课文中往返指从哪到哪儿呢?朱德一天这样往返多么远的路?50千米那是多少?
b、读来读读这句?
c、男生齐读此句。
师:在第二自然段中你还从哪里知道朱德挑粮十分累?
②句子“根据地周围地势十分险要,上山下山十分难走。”
a、大家爬过山吗?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是险要?
b、课件出示图片(朱德挑粮走过的画面)这山,这树林,这哪是路啊,朱德在这里行走会遇到什么危险呢?
c、指名说,再读此句,女生齐读。
③出示句子“他穿着草鞋……被他甩得老远。”
a、从这句中你还从哪里感受到挑粮很辛苦?(满满的)
b、老师这里有一筐米,它满了吗?(没)老师再倒些,满了吗?呦,好重啊,你们帮我抬下去,(把二名男生上台)告诉大家什么感觉?(太重了)
④出示整个2自然段。(重点词语做上记号)
⑤指名读,齐读。
3、联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二句话,感受挑粮的紧迫。
a、请大家再读第二自然中的前2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b、师相机出示“奇缺”卡片,齐读。“奇缺”是什么意思?
c、出示视频画面:井冈山被敌人围困的画面。
4、再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感受朱德乐观的精神。
a、再看看朱德是怎样挑粮的,再齐读最后一句,我们看文中插图,挑粮多累了,可是朱德脸上却是笑咪咪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座之间互相商量商量。
b、齐读第二自然段。
c、过渡:除了挑粮累,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累呢,看大家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你感受的句子画下来。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感悟朱德工作劳累。
1、默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句子。
a、谁把找到的句子读给我们大家听?
b、出示句子“四十开外的的人……怎么办?”
c、朱德是军长,他有哪些工作做?相机出示并解释“日理万机”齐读此词。
d、齐读句子,再读,把担心、心疼读出来。
2、理解关键词语,感受朱德工作的劳累。
3、朗读相关句子,表达心中对朱德的敬佩之情。
4、听课文录音,了解朱德的心情和做法。
a、没了扁担,朱德会怎么做呢?你们听(播放后面部分录音:“没了扁担……三个大字”)
b、出示朱德挑粮的视频画面。
c、想象:如果你就是藏扁担的小战士,看到朱德又在挑粮你会想到什么?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创设情境,体会战士心中的惊奇、崇敬之情。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挑粮,看到朱军长走在前面,你会怎么做?
2、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3、师总结全文,再读课题。
4、小律动:手指操。(十个小手指握握手,上拍拍,下拍拍,翻个跟头拍拍手。)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官”、“甩”
a、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用尾巴向右甩)
2、范写“官”
3、学生书写生字。
《朱德的扁担》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及以下词语:出产、扁担。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2、难点: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三、教学准备:
朱德同志像、扁担图片或实物、多媒体课件。
四、预习学案:
1、请将课文大声流利读5遍,(注意前后鼻音、平翘舌哦!)
2、不要看拼音,我能读出这些字:朱、志、冈、守、攻、必、产、劝、并、记
3、看着生字记下笔顺,你记住了吗?让爸妈考你一下!
4、你能给这些生字组些词吗?越多越好哦!
5、再浏览一下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说给爸妈听听。
6、关于朱德,你了解多少?可以请教一下爷爷奶奶,也可以上网查询一下。
7、加大点难度哦:组词
攻( )必( )劝( )
功( )心( )欢( )
8、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教学内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书写“朱志冈守攻”五个生字。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1、出示挂图师介绍朱德
2、完善课题,板书:朱德的扁担
3、指导学习生字:朱(认读字音,识记字形。)
4、齐读课题。
二、收集信息,自学质疑
1、大家借助拼音自由、轻声地读课文,可以反复地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要读准生字,在课文中画出这些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拼读生字。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成果初探,交流展示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个别学生读,开火车读。相机指导读准字音。
(2)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3)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
(4)读准了生字,就能更好地读通课文,大家把课文再读一遍。
(5)相机正音,范读或领读难读的句子。
4、我们举行一次朗读比赛,每组推选5名代表开火车读课文,看哪一组开得稳?为了赛出好成绩,我们先练练。
5、开火车分自然段读课文,练读难读的句子。自由练读课文。
6、互动探究完善认知、比赛读,评议。
三、精讲点拨,凸显重点
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对照笔顺练习书空。
2、你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的?
相机引导,肯定好的方法。
3、你觉得哪些字容易写?哪些字难写
4、师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6、展示个别作业,点评。设计,语文,教学
《朱德的扁担》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倩。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朱德、扁担、会师、封锁、险要、崇敬、稳健利落、日理万机”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朱德、扁担、会师、封锁、险要、崇敬、稳健利落、日理万机”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习课文,读顺课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质疑问难,为下节课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朱德像,简介朱德。
朱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
板书“德”,字形右边是“十、四、一、心”。在课桌上练习书写“德”
(2)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
板书“扁”,注意下面的里面是一横,多音字“担”不同的音组词。
(3)课题补充完整,教师示范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预习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大体了解文章内容。
1回顾预习情况。
2交流预习情况。
(1)生字词正音。
生词:朱德到达布匹药材官兵着急毛竹防止甩得老远
难读的词语:会师增添崇敬敬佩井冈山十分险要日理万机稳健利落
(2)分组分段朗读课文,正音。
难读的句子:
①根据地周围地势十分险要,上山下山非常难走。
②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需的食盐、布匹、药材和粮食奇缺,红军官兵的生活十分困难。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疏通课文。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5)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质疑。
学生质疑预设:
a朱德是谁?扁担是什么?
b朱德用扁担干什么?
c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
d朱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刻“朱德记”。
三学习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简介背景:(看插图)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
2读课文,说说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3查字典理解“会师”“记”。
会师: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
记在字典中的含义有:
①在脑子里保留着印象。
②把事情写下来。
③记载、描写事物的书或文章:
④符号;标志。
⑤皮肤上天生的色斑。
⑥量词,用于动作的次数。
想一想“朱德记”的“记”应取的解释是:( )
这些词语中的“记”又分别是什么意思?选择填空。
记忆( )日记( )笔记( )胎记( )一记耳光( )
过度:朱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作记号?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四.课堂练习:
1、认读生字卡片,复习生字。
2、学习生字:朱、达、冈、匹、材
3、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学习课文,了解朱德同志与红军战士一起跳粮的事迹,体会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回忆质疑。
(1)朱德用扁担干什么?
(2)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
(3)朱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刻“朱德记”。:
二、学习课文,解决问题,指导朗读。
1、指导理解第一个问题:朱德用扁担干什么?
(1)自由读课文,分别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言,回答问题。
提示:课文总共有五处可以说明朱德是用扁担来挑粮的。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从课文中仔细地体会,全面的理解课文内容。阅读教学的读懂课文内容就要落实到每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内容主要集中在第2、3、4自然段中。(详情见课文)
(2)指导学生完整、连贯、全面的回答这个问题。
2、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
提示:这是文章的重点问题,也是一个贯穿全文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朱德挑粮的样子,战士对朱德的敬佩和心疼来理解“藏扁担”的原因。重点抓住的词有:地势十分险要、非常难走、往返50千米、穿草鞋、满满的一担粮、稳健利落、甩得老远、日理万机、翻山越岭等等词语来体会朱德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以及战士们对他的崇敬和爱戴。
3、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刻“朱德记”?读了文章,你想说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指导书写有关生字:官、甩、急、竹、防
(2)课堂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甩( )记( )桃( )防( )仿( )
用( )纪( )挑( )放( )访( )
(2)总结填空: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 )和( )一块儿( )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 )的高尚品质;我们( )。
(3)写出和下面句中带横线的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a朱德同志仍然走在战士们中间。( )
b大家很惊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 )( )( )
《朱德的扁担》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在融入个人情感的基础上巩固用词习惯。
3、理解朱德同志在自己的扁担写上“朱德记”三个字的原因。
教学准备
1、教师提前藏收学生玩具的用意事例及学生请假的“缺人”事例。
2、生字卡片。
重难点、关键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经过。
2、联系课文,自主积累词语。
3、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朱德记”三个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前些天,班上xx同学的悠悠球被老师藏收,现在请他讲感受。
2、上周班上另一xx同学因感冒缺席,请学生围绕他的空位讲讲那次上课的失落感受。
3、今天,我们还将认识藏缺事件的另一人、事,出示问题: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二、学生猜答,了解朱德历史背景。
三、围绕“藏”和“做”学习课文。
1、大家用铅笔做〈画〉根扁担在书上,快说;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
2、扁担弯了没有?〈出示朱德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的投影。〉
3、组织学生讨论:从“弯”、“满满”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组织学生思考: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引思句子:“战士们想朱德同志那么辛苦,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教师指导理解“翻山越玲”。
5、引导学生擦去书上画的扁担,换写一句“我”把扁担藏到哪个地方的话。
6、引导学生体会“山高路陡”,看图想象挑粮的困难。
7、朗读提示:在想象的基础上用读表达出来。
8、一个“藏”字,让你谈体会到了什么呢?这些也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
9、小结:真是“藏中见真情”啊!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藏〉
10、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11、解释“连夜”、“赶做”的意思。
12、升华主题:
〈1〉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2〉朱德做扁担又让你感到他怎样?
四、巩固字词。
1、教师一句一句地带读一遍,学生再试着背读一遍。
2、抽读生字卡片。
五、布置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1、日记一则:写学生的悠悠球被藏,xx同学缺席,课文朱德的扁担被藏三件事。
2、交代隔天上课前老师会提问日记里各件事缺藏后分别要怎样做。
板书设计:
朱德的扁担
藏——战士们对首长的关爱
做——朱德以身作则,同甘共苦
【《朱德的扁担》教案】相关文章:
《朱德的扁担》相关资料:朱德三奇08-16
语文《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04-21
语文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09-14
经典爱国故事:朱德的扁担07-02
《朱德的扁担》教学案例03-30
《朱德的扁担》语文教学反思01-20
《朱德的扁担》的语文教学反思01-20
语文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范文02-03
名人的爱国故事:朱德的扁担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