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初二上册语文《说“屏”》学案

时间:2021-03-22 14:03:15 八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初二上册语文《说“屏”》学案

  【学习目标】

初二上册语文《说“屏”》学案

  1、掌握重点字词的书写、理解。

  2、了解屏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3、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学习难点】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导思阅读:《口技》中有:“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视之”。 屏风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逐渐由单纯的家具演变成为了一种工艺品,古朴典雅的屏风往往会给人无限的遐想,难怪屏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各种优美的身影,琢磨一下,屏为什么总能牵动人们悠悠的情思呢?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为下列黑体字注音。

  流萤 帷幕 忒 书斋 韶光 休憩 伧俗 闺房

  2.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用自己的话说说屏是什么。

  3.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二、合作释疑

  1、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这是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古诗词中,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说到屏。小组讨论明确:

  2、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你能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感情的具体语句吗?

  三、思维拓展

  想像一下,屏风将来会有怎样的用途?

  四、达标练习

  1.选出加粗字书写注音不正确的一组( )

  A.屏风(píng) 纳凉(nà) B.流莹(yíng) 惟幕(wéi)

  C.伧俗(chèn) 因地制宜(yì) D.造型(xíng) 缓冲(huǎn)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 )

  (2)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

  (3)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等。( )

  (4)“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 )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3~8题。

  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3.给文中加粗的字注音。

  忒 倚 膝

  4.文中画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

  5.“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在第一段中起什么作用?屏除了分隔作用,还有什么作用?

  6.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7.作者认为屏风怎样设置才合适?

  8.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

【初二上册语文《说“屏”》学案】相关文章:

初二语文上册《说“屏”》教学设计12-20

初二上册语文 《说“屏”》说课稿12-24

初二语文《说屏》说课稿03-23

初二上册语文《说屏》教案设计03-10

初二上册《说“屏”》优质教案05-19

《说“屏”》初二语文说课稿范文11-05

人教版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说屏》教案02-22

《说屏》语文教学反思01-14

八年级上册语文《说“屏”》课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