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峡》课堂教学实录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三峡》教学实录(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峡》教学实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峡》教学实录 1
一、激趣导入
师:上课!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请同学们回答一个问题:中国第一大河是——
生:长江。
师:对了。浩瀚的长江危崖壁立,水流湍急,那么长江景色中最为壮观的风光当属——
生:三峡。
师:好,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时期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
(屏显:三峡 郦道元)
二、读一读,过把读书瘾
师:现在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在听的过程中,请你划出文中自认为重要的生字词。准备好了么?
(屏显:过把读书瘾)
学生边听读边划字词。
师:哪位同学说一下你划出的生字词?
生1:曦、襄、御。
师:你为什么要划它们?
生1:这两字的笔画多,容易写错。
师:哦,同学们会把它们写错吗?试着写写看。
学生写字。
师:谁再来说说?
生2:还有湍、阙、属。
师:你为什么挑出这几个字?
生2:这些字很容易读错。
师:那请你将这些字再读一遍,大家注意听。
生3:读:湍tuān、阙quē、属zhǔ。
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有节奏,同时要求大脑中想象出三峡的景象。
生全体:自由朗读。
师:谁能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4:(朗读全文。)
师:再请全体学生大声朗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得流畅,有节奏。
生全体:(大声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这一环节是很成功的。让学生自由朗读,点名朗读,全体齐读,这样反复读,让学生读出了节奏,读出情感,读中想象画面,这样培养了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真正让学生在读中积累了语言,积累了情感。】
师:在诵读声中,三峡的美景也逐渐呈现在我们眼前。可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真的读懂了吗?要翻译文言句子,我们有哪些办法呢?
生3:看注释,查工具书。
生4:老师还讲过译文有六字口诀:“留、替、调、补、删、贯”。
师:下面请同学们译读课文,也就是边读边译,实在不会的地方同桌之间可以讨论讨论,也可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学生译读课文。
师: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不知道什么意思。
师:课文注解中有答案没有?
生6: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行。
生7:就是这句我不明白:“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师:有个“奔”,还有个“御风”,是吧?
生8:这两地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像这样快。“奔”是奔马。“御风”是驾着疾风。
师:老师找了自认为有点难度的几个句子,谁来试试?可以抢答。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生9:第一句: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很多啊。
第二句: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师:第二句不妨这样说: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调整语序是否更好?
学生读注解,思考。
师:同学们觉得读书的瘾过足了没有?这样吧,我们来分组齐读。男孩子活泼大方,就读第一、二段;女孩子多愁善感,就读第三、四段。我读标题和作者吧,同学们接着我的读。
学生分组读。
三、说一说,过把导游瘾
师:读了《三峡》一文,我们犹如在导游的指引下亲身游览了三峡。下面就让我们也过把导游瘾。
(屏显:过把导游瘾)
师: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也可结合文中一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说一段情文并茂的三峡导游词。现在我们人人都是小导游了。
学生开始写导游词。
师:同学们感觉到有难度,是吧?其实,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文中三峡的美景,就是很好的导游词了。当然,导游词可不是翻译哟。
生1:山是雄奇、险峻的山,水是清幽、柔美的水,山美水美,这就是美丽的三峡。
师:你很聪明,用了一些形容词来描绘山,你的导游词还有想像的因素。但如果结合文章内容来说就更好了。我们看看课文,文中如何写山?
生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师:我们来美美的读一下第一段。
学生齐读第一段。
师:联系课文,搜寻我们脑中描写山的词库,我们能说出哪些词?
生1:悬崖峭壁、连绵不断、巍峨、峥嵘。
师:你的积累很丰富的。哪位导游再来介绍三峡的山?
生3:朋友,你看到过三峡的山吗?三峡的山真大啊,连绵不绝,上下七百里;三峡的山真高啊,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高得把天空和太阳都遮住了。看过三峡的山,你说,还有哪里的山值得看呢?
师:你的解说很诱人!三峡之山的特点被你介绍得淋漓尽致。
师:那么谁来解说三峡的水?
生4:我来说夏天三峡的水吧:请在夏季到三峡来吧!那时三峡的江水漫上丘陵,气势磅礴。传说,古时候遇到皇帝要传达紧急的命令,那“千二百里”的路程也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师:谁来说一说他刚才解说得如何?
生5:他能紧扣课文内容来解说,很好!
师:那谁来解说春冬之时的三峡风光?
生6:到了春天,三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另一番天地。冬天的时候,三峡也不欠美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那山崖上的奇松怪柏的影子,就像一个个巨人在照影儿一样。真是不论春冬,三峡都有着无限的美景啊!
师:你的解说同样精彩。但我们应注意解说词的整体风格。文中的“清荣峻茂”四字,不如这样来说:“水清清、草茸茸、树碧绿、山峻峭”。还剩下三峡的秋景有待解说,哪位导游来说呢?
生7:朋友,请随我来看秋之三峡吧!每逢初晴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总是给游人平添缕缕的伤感。偶尔,凄凉的山谷里还传来凄异的猿啼,悲哀婉转,总在游人心中回荡很久。更动人心魄的是那悠远的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师:同学们解说了三峡之水,我们再回头看看郦道元是怎样解说三峡之水的。请同学们三人一小组,自分任务读课文的'后三段。
学生按兴趣分任务读课文后三段。
师:通过解说三峡,大家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的小导游当得真好。
四、议一议,过把探究瘾
师:全文仅一百五十余字,却思路清晰、音韵和谐,那么郦道元是如何用凝练的笔墨将三峡的万千气象尽收笔底的呢?
(屏显:过把探究瘾)
学生思考。
师:下面,我们来探究几个问题——
(屏显:话题一:《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抓住了什么特征?写水,哪个季节写得较具体些?为什么?
话题二:《三峡》写四季的景色中运用了许多精彩的词语,试找出具体的词语作简要的分析。)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作好讨论的准备。
生1:我认为第1段总写了三峡的地貌特征,其余3段以夏、春冬、秋为序描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
师:那么三峡这山究竟有怎样的地貌特征呢?先读第1段看看,请同学们稍稍思考一下,最好加上自己的话证明。
生2:我认为三峡的山特征是连绵不断,我是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一句看出来的。
师:很好,你读得很仔细。那么谁能说说三峡还有怎样的地貌特征呢?
生3:我认为还有山的高耸入云,我是从“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总结出来的。
师:可是老师对第1段中最后一句还不太理解,它和这段文字有什么关系?
生3:亭午、夜分才能见到日月,如果山不高、山不连,都不会形成这种景象,所以它进一步说明了三峡地貌特征是连绵不断、高耸入云。
师:很好,我们可用“山高岭连”来概括三峡的地貌特征。
【点评: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随意放手让学生闲谈闲议,而是不断的引导,重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这正确的处理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师:我们再看一下三峡夏季的景色。
生4:夏季景色的特点是水流湍急。我是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一句看出来的。
生5:我有一个问题,既然“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怎么还会“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呢?
生6:你没有注意到这样一句“或王命急宣”,皇帝有命令,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冒险行船。
生6:哦!写“王命急宣”的事,是为了烘托出前面的“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生5:似乎夏水写的多些,这是为什么?
生4:夏水最迅猛,有代表性的必须具体写。
生6:作者是为江水作注,所以重点写水。
【点评:又一次把舞台交给了学生。】
师:同学们能在讨论中发现并解决问题非常好。作者又是如何描写春冬景色和秋之景的?
生6:第三段从色彩的角度描写了春冬景色,如“素湍绿潭”。
生7:“素湍绿潭”一句是从俯视的角度写的,“绝多生怪柏”是从仰视的角度写的。
生8:第三段静景和动景结合,景物的描写又渗透对三峡的赞美之情。
生5:最后一段“寒”“肃”“凄”这些字,便将秋景的神韵表现出来了。
生6:还有一个“哀”。这些词蕴涵着作者的一种对渔民的同情的思想感情。
生7:引用“渔者歌曰……”是为了烘托出三峡秋的萧瑟凄清之情。
生8:全文四段描写了三峡的雄壮之美、奔放之美、清悠之美和凄婉之美。
师:秋之景可以用水枯谷凄来概括。
五、激情总结
师:三峡真美!学习短小优美的文章,讲究手、脑、口、眼并用,让我们再次用自己美妙的嗓音诠释一下美丽的三峡吧。让我们有感情的齐读全文,有信心读好吗?
生:有!
学生齐读。在琅琅书声中结束本文的学习,意犹未尽。
《三峡》教学实录 2
一、导入。
1、播放长江三峡的录像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中国的美景数不胜数,“桂林山水甲天下,峨眉天下秀,泰山会当凌绝顶,万里长城第一关,大漠孤烟直……现在请同学看看这段录像。
2、学生汇报。
都看到了什么?知道这是哪里的风景吗?
3、三峡的简介。你了解三峡吗?(课件)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作者方纪眼中的三峡是什么样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11课三峡之秋。
5、学生质疑。
师: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不知道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自由说。
师:你们不但能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你们还能发现问题,你们都很会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的读一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之间问一问,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放在句子中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
2、读词语。(课件:词语)
师:课文读了一遍,你读到了什么?
生:作者在文中运用了许多的好词。
师:说说你注意了到哪些好词?
生:说。
师:老师也从课文中找出了几个词语,请大家读一读。
生:读词语。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你又会对课文有哪些了解?拿出笔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生:默读,圈画。
师:说说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呢?
生:我知道了作者是按时间的顺序描写了不同时间段的三峡。
师:具体说一说。
生:说。
师:板书。
师:谁能把板书穿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课文通过描写三峡的早晨、中午、下午和夜晚的景色,告诉我们三峡已经到了秋天。
师:你的概括能力真的不错。
师:除了这些你还读到了什么?
生:我读到了是大江两岸的橘柚树给三峡来了了浓浓的秋意。
师:你可真会读书,说说你的想法。
生:从橘柚树的叶子和果实中可以看出来。
师:是的,当橘柚树的叶子绿得( ),果实由( )变( ),同时散发着( ),三峡就充满了( )。
生:老师我还想说。
师:说。
生: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也告诉了我们三峡到了秋天。
师:说的好,我们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早晨部分。
师:这一天,正是中秋。中秋的三峡,绚丽多彩,每当早晨——(课件)请你快速阅读第二自然段,用一个词概括早晨的三峡。
生:快速阅读。
师:你喜欢早晨三峡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
生:三峡的早晨是“明丽”的。
师:(板书)。
(二)、学习中午的部分。
师:到了中午——(课件)请大家朗读第三自然段,你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生:大声地朗读。
师:谁能把你的感觉用自己的语言读出来?
生:读。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你感觉到了中午的三峡怎样?
生:热烈。
师:(板书)。
师:谁还能读出这种感觉?
生:读。
师:老师也从你的朗读中真真切切的感觉到了三峡的热烈。
师:是哪句话让我们感觉到三峡的热烈呢?
生:中午……流去。
师:对,这个句子写得好不好?
生:好。
师:好在哪呢?
生: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长江写动了,写活了。
师:哪是是拟人?哪是是比喻?
生:说。
师:还有谁能把你内心的赞叹再读一遍。
生:读。
师:你的朗读,让所有的人看见了长江的气势,现在我们共同来朗读,让中午的三峡更加热烈。
师生:共同朗读。
师:这样的慷慨激昂的语言你记住了吗?
生:是的。
师:出示(课件)。
生:看题填空。
师:关掉课件,你还能背下来吗?
生:背。
(三)、学习下午的部分。
师:如此热烈的气息没持续多久,因为峡里的黄昏来的早去的迟……请同学们轻声的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生:轻声读。
师:和中午的三峡比起来,下午的三峡变得——
生:平静了。
师:(板书)。
师:同桌之间试试读出三峡的平静。
生:互相读。
师:那个同桌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同桌读。
(四)、学习夜晚的部分。
师:配乐朗读。(学生读完上个自然段教师紧接着就读)
师:为什么说“夜,终于来了?”把“终于”去掉行吗?为什么?请同学们仔细地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生:读。
师:谁来说一说。
生:不能去掉“终于”,因为这个词可以看出作者非常期待夜的到来。
师:为什么会期待夜的到来?
生:三峡的夜晚更美。
师:夜晚的`三峡哪里给你印象最深,拿出笔画出来,并且反复的读一读。
生:(多个学生读,并且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读)
师:(板书)宁静,神秘……
四、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作者心中的三峡是如此的绚丽多彩,那此时此刻你心中的三峡是怎样的?用一两句话写出来吧。
生: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
师: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听。
生:汇报读。
五、落实知识点。
师:这一天,过得真快。手指板书——早晨的……
生:接着说。
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的2—5自然段,作者在进行描写不同时间段的三峡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相同的地方是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有一个时间词,写作的顺序和清晰。
生:不同的是第二和第三自然段是“动”的描写,第四自然段是“静”的描写,而第五自然段既有动又有静。
师:由动到静,动静结合。这样一来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2、3、4段是略写,第五自然段是详写。
师:详略结合了。
生:第三和第五自然段中运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
生:我们要牢记这些写作的要点,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习作中。
师:你真会学习啊,相信你们都能做到。
六、总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伟大的,同时更是美丽的,你愿意为祖国做些什么吗?(生说)是的,我相信你们会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更相信你们能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让祖国更加美丽!
《三峡》教学实录 3
教师:上课!
班长:起立
教师: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
教师:同学们,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有许多美不胜收的景色,其中,三峡像一颗瑰丽的明珠熠熠地闪烁着光芒。三峡美景,无限风光。三峡,以她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厚的历史沉淀,成为长江文明的华彩乐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入这个神奇的世界,共同领略这无与伦比的自然美景。
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了解了作家,扫清了文字障碍,在此基础上,思考一下,我们还应重点掌握哪些知识呢?
学生1:这是一篇写景的文言文,有许多优美的语句,所以我认为应该能够流利的诵读这篇文章。
(教师出示目标1)
学生2:能够通过一些优美的语句感受出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比如说对三峡美丽的自然风光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师出示目标2)
学生3:学习文言文首先应该先明白写了什么,所以我认为第一要做的是能够准确流利地翻译全文。
(教师出示目标3)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篇文章我们应该掌握的内容。
(教师用幻灯片的方式出示本文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领悟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美。
教师:有了目标,老师就要引领同学们进入这个神奇的世界,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从课文中领略三峡的美。
首先老师来朗读这篇课文,请同学们小声地和老师一起来读,注意划出拿不准的字词,我们一起来订正。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跟读。)
教师:这篇文章文质兼美,通过朗读可以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请同学们看一看有没有仍然感到困惑的字音,(稍作停顿,环视全场),如果没有,就请同学们和着音乐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
(学生配乐自由朗读。)
教师:同学们读得不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大声朗读这篇课文。
(学生配乐齐读)
教师:通过朗读,老师可以感受到同学们对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相信在我们疏通了文意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后,朗读会更加精彩。
教师:下面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一下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在朗读请请同学们想想在朗读这两段文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1:要读准字音,该停顿的地方要做适当停顿
学生2:这是一篇写景的文言散文,在朗读时要用一种舒缓的语气,要读出文言文的意思来
学生3:我认为不能只用语气,就是刚才那位同学说的舒缓的语气,因为第二段写的是水流的很快的意思,在读的时候要用一种急促激昂的语气。
教师:同学们讲的很好,在朗读文言文的时候注意了读准字音,恰当停顿,而且还能够根据文意将自己的感情渗透在其中,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我相信同学们注意了这些问题后朗读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的。下面哪一位同学愿意为我们朗读一下第一、二自然段,展示一下他的朗读的风采。
(学生举手,和着音乐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师:读得的确不错,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两段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写了三峡的山和水。
教师:能否再确切地说出是什么时候的水?
学生:夏季的江水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参照书下的注释看一看这两段具体写了什么内容?
(教师结合书下注释逐句翻译这两段内容,为学生做示范)
教师:刚才我们将第一、二自然段进行了翻译,同学们思考一下,在这两段中还有哪些词语的解释有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解答。
学生:“嶂”解释为“屏障”还是“峭壁”?
教师:在古汉语中,“嶂”意为“直立像屏障的山峰,高险的山”,所以可以解释为“峭壁”。
教师:如果没有其他问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这两段中我们应该强调一下这几个词的意义。
(教师板书“阙”“曦”“奔”)
教师:“阙”,这是一个通假字,学习通假字,我们的原则是通哪一个字就发哪一个字的音,解释这个字的意义。“曦”,这个字原意是“日光”,在这里解释为“太阳”,它的词义发生了变化,所以应着重指出。“奔”,“奔”原来的“奔跑”的意思,在这里解释为飞奔的马,词性由原来的动词变成了名词,这种词类活用的现象在文言文中比较普遍,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教师:疏通了这两段文字,想同学们想一想朗读这两段文字应带有怎样的感情?(稍作停顿)我们再一起来大声朗读这两段文字。
(学生和着音乐朗读第一、二两段。)
教师:疏通了文意,同学们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来翻译课文的第三、四两段。翻译文言文我们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教师出示自学文言文要求:)
教师出示自学文言文要求:
读一读
想一想
看一看
议一议
说一说
评一评
教师:翻译文言文时,我们要做到“读一读这篇课文,想一想其中的意思,看一看书下的注释,议一议你认为的难点,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评一评他人的翻译”,好,按照要求,同学们试着翻译一下三、四两段,有问题,可以四人小组讨论解决。
(学生按照要求自学第三、四段内容。教师巡视,对学生自学时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推选出一位同学,依次完成第三、四段的翻译。)
教师::刚才我们将第三、四自然段进行了翻译,同学们思考一下,在这两段中你认为哪些词语应我们应作为一个重要的词语来理解?
学生1:在这两段中出现了两个“清”字,根据书下的注释,它们的解释也不相同,“回清倒影”中的“清”是”清波”的意思,是名词;“清荣峻茂”中的“清”是“水清”的意思,是个动词,它们的区别很明显。
教师:这个同学说得很好,这也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其中“回清倒影”中的“清”原来是形容词,在这里用做名词,这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词类的活用的现象,
学生2:我认为“绝”这个字也很重要,全文共出现了3次,“沿溯阻绝”的“绝”,“绝 多生怪柏”的“绝”,“哀转久绝”的“绝”,这三个“绝”的含义是不同的,理解这三个“绝”字的含义,这三个句子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老师:你能不能辨析一下这三个“绝”字的含义?
学生2:可以。第一个“绝”是“断绝”的意思;第二个“绝”是“极”的意思;第三个“绝”是“消失”的意思。
教师:很好,正如这个同学所说的,理解了这三个“绝”的含义,与它们相关的三个句子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学生3:“属引”二字也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属”在文章中是“连接”的意思,让我想起《核舟记》里的“神情与苏黄不属”的“属”,它的解释为“相似、类似”的意思,“引”解释为“延长”,在《陈太丘与友期》中,有一句“下车引之”,这句中的“引”是“拉”的意思,我们应该能准确地辨析这些词的含义。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学习文言文,我们要注意积累文言词语,注意各种语言现象,这样就能提高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学生随着音乐,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三峡美景已经深深印入了我们心中,现在让我们一起思考: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2、这些景观具有怎样的特点?找出能够表现出这种特点的语句。
学生1:这篇文章抓住山和水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学生2:山写出了高峻、连绵;水突出了湍急
学生3:对水的描写是分季节来写的,夏天的水是湍急的,春冬季节的水是清澈的。
教师:同学总结得很好,这说明大家对文章理解得很好,请同学们谈谈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学生4:”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可以看出山的连绵
学生5:”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出了山的高大险峻
学生6:”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通过一个事例,写出了夏水的湍急。
学生7:”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这些词语强调了春天和冬天的水的清澈
教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郦道元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冬天,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地淋漓尽致,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古往今来,描写三峡壮美景色的诗篇很多,让我们一起来背一首描写三峡景物的诗《早发白帝城》,思考一下,这首诗中哪些语句和《三峡》中的描写是一致的?
学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与课文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相对应;“两岸猿声啼不住”与课文中“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哀转久绝”相对应。
教师:理解得很好,其实描写三峡的作品还有许多,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教师出示投影,)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杜甫《白帝》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徊。
——杜甫《登高》
(学生齐读这两句诗,体会其中的感情)
同学们,在这堂课上,我们感受了美、领略了美,我们还应学会讴歌美、赞颂美,课后,我们做一个开心小练笔:根据你对这篇文章的感受和你搜集到的有关三峡的资料,写一篇《我心中的三峡》,或者根据你学到的郦道元描写三峡美景的手法,写一篇《青岛秋色》。教师:
板书: 三峡
郦道元
阙 奔 山 连绵、高峻
湍 清 三峡
绝 属 水 湍急、清澈
《三峡》教学实录 4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这节课我们先来欣赏一些优美的图片。(播放三峡风景的幻灯片)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三峡。
师:对了,这里就是三峡,能结合课前预习说说你对三峡有哪些了解吗?
生一:长江三峡位于中国重庆市和湖北省境内的长江干流上,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2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除了著名的长江三峡外,全国各地多条河流上都有名为三峡的景点。
生二:长江三峡,地灵人杰。这里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奇光异彩;这里,孕育了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千古名女王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刘禹锡、范成大、欧阳修、苏轼、陆游等诗圣文豪的足迹,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诗章;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驰骋用武之地;这里还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庙、南津关……它们同这里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生三:瞿塘峡西起白帝城,东到大溪镇。这是峡谷入口处,两面隔江对峙的绝壁,组成了一道天造地设的大门,这就是夔门。夔门自古以来就有“天下雄”的美称。瞿塘峡虽然只有短短的8公里,但两岸的风景名胜却非常的多。西陵峡西起香溪口,东至南津关,全长76公里,她是以宜昌市的西陵山而得名的。西陵峡呢,有三个之最。首先她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其次,她是自然风光最为优美的一个峡。巫峡又名大峡,以幽深秀丽著称。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是三峡中最可观的一段。巫峡峡长谷深,奇峰嵯峨连绵,烟云氤氲缭绕,景色清幽之极,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美不胜收的画廊,充满诗情书意。
师:自古以来,有无数的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关于三峡的诗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作家方纪的《三峡之秋》。(板书课题)
师:齐读课题。三峡之秋,再读。“之”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的”的意思。
师:对了,三峡之秋就是三峡的秋天,在作者的眼中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呢?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去感受一下作者笔下的三峡之秋。(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愿意说说,作者眼中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
生:我觉得是美丽的。
师:(板书“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生:一种成熟的美。
师:你从哪儿找到成熟这个词的?
生: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师:是的,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概括了三峡秋天总的特点:成熟美,那三峡秋天的这种成熟美又是通过哪些景物体现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段。
(生齐读课文第一段)
师:重点描写了哪种景物,都写了它们的什么?
生:重点写了橘柚树,写了橘柚树的叶子和果实。
师:那绿得发黑的叶子,那由青变黄的果实都散发出秋天的'成熟的气息。那三峡秋天的这种成熟美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体现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再来浏览全文,并画出相关词语。
生: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时间词有早晨、中午、黄昏和夜晚。
师:三峡秋天的早晨有什么特点?自由读一读并画出相关语句。
生:我觉得三峡的秋天是明丽的。我从“透明的露水露水闪耀着“这句话感受到了一种明亮和美丽。
生:我从“橘柚树上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感受到了。闪烁着阳光,特别明亮,而绿色的叶子,金色的果实当中感受到特别美丽。
师:橘柚树上透明的露水,闪烁的阳光,绿色的叶子,金色的果实,正好构成了一幅明亮的三峡晨景,能通过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早晨的三峡是明丽的,其它时段的三峡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现在请你默读课文的3~5自然段,并画出相关语句。(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生:中午的三峡是热烈的。我从“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感受到长江的热烈。这时的长江很有气势,波滔翻滚。
师:在其它两个时段也有对长江的描写,你能找到吗?
生: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生: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
师:自由读读这三句话,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前两句运用了比喻,后一句是拟人。
师:表现的景物的特点一样吗?
生:不一样,第一句表现了长江中午的热烈,第二句表现了长江黄昏的平静,第三句表现了夜晚长江的宁静。
师:同样是写长江,由于作者巧用修辞手法就表现出景物不同的特点。那么长江的这些特点,中午的热烈、黄昏的平静、夜晚的宁静能通过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先自己练读。
师:谁能读出长江中午的热烈?(生读第一句)
师:他在读的时候注意了语速和重音,听起来就特别有感情了,还有谁想读读?
(生读这三句话)
师: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长江中午的热烈!齐读第一句话。把你们的这种感情送入到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中,让我们来感受一个三峡中午的热烈。师:在其它两个时段中还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还描写了雾。
师:雾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生:朦朦胧胧的感觉。
师:还有哪些景物?
生: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还有过路的驳船。
师:驳船的汽笛响起,岂不是打破了夜的宁静?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生:更突出了夜的宁静。
师:这种写法叫做以静衬动。你瞧,那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多像长江朦胧的睡眼呀!能读出这种静谧的感觉吗?(生齐读第5段)
师:这一夜正是中秋之夜,这样的夜晚有一样景色不得不提,那就是——月亮。现在请你听老师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边听边想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轮皎洁的月亮正从天边升起。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座雾蒙蒙的山上挂了一轮圆圆的月亮。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轮明亮的月亮,月亮里的嫦娥仙子正在翩翩起舞。
师:同学们可真有想象力,这么美的月色你想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来形容呢?
生:皎洁、美丽、神奇、神秘、陶醉
师:把你们的感受融入到你们的读书声中,齐读“这时___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师:课文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诗一般的画面,营造了诗一般的意境,真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文呀!都说三峡是“百里峡江诗万首”,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小诗,齐读:
三峡的秋天是迷人的,绿叶金实,硕果累累,散发着成熟的气息。
师:你眼中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请你也动笔来写一写,要抓住某一时段三峡的特点,选择具体的景物展开来写,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三峡》教学实录 5
师:我想和大家谈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我最近去了一趟三峡。
生:啊!(惊讶)
师:不相信啊!好像天天和你们在一起,也没有去成。但事实上到一个地方不一定非要亲身去的。我是从网上去的,你们也应该去了,是不是啊?
生:是!(恍然大悟)
师:要大家回家找一些关于三峡的资料,大家都拿出来交流交流。
(学生举手踊跃,似都有备而来,课堂气氛活跃。)
生:我找到一份关于课文、作者及《水经注》的资料。
生:介绍三峡中的三个峡的资料。
师:请你顺着从上游到下游的顺序说说看是哪三峡。
生:依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生:我找到的是正在建造中的三峡大坝的资料
生:我找到的是一些自古到今写三峡的诗。
师:其中有一些著名的,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让我们一起来背一下。
(学生大声背诵诗歌)
师:很好,大家都查到了关于三峡的各种资料,我们来评价一下谁找的资料更好一些呢?(学生们各抒己见谈了自己的看法:或认为新颖的,或认为丰富的,或进行补充的……)
师:刚才大家找的资料真是丰富啊。其实,我们说的书本、电视、电脑,还有大家手上拿的这些材料以及大家的发言都是获得信息的各种渠道,我们要到一个地方去、要了解它的相关情况,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先查查资料,这个就是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
刚才大家通过交流初步了解了三峡,下面我们来进一步领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的风采。
(学生自由朗读,相互交流,自己正音。)
师:我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读课文,大家看看他的字音读得准不准。
(一生朗读,交流评价,明确读音,全班齐读课文,这一遍朗读的要求是读准字音。)
师: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我们还应注意朗读的节奏——读顺课文,哪位同学来试试?
(按照课文的自然分段,分别请四位同学朗读,老师直接在power
point上用“/”划出文章的节奏,交流评价,明确重点、难点。全班再读课文,这一遍朗读的要求是读顺节奏。)
师:大家刚才读得又准又顺,现在老师对大家提出更高的要求,请同学们参照注释,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选那么几处自己处理一下,试着读出感情,读出文章的意韵来。
(学生们的声音由小变大,慢慢就放开来读了,不少同学跃跃欲试,有选一句读的,有选整段读的。)
生:“夏水”应读得快一些,声音大一些,读得要有气势。
生:“春冬之时”应处理得非常轻松、平缓。
生:“林寒涧肃”的部分应读得慢一些,声音低一些,读得哀伤一些。
(学生们反复朗读,读语段,读全文,个人读,全班齐读,合作探究,交流评价,仔细品味,体会文中的情境,在朗读中学习处理语速、语调、重音的方法,达到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出感情的要求。)
师:大家读得非常好,如果胸怀更放开些,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下面,我们来进一步品味品味课文的内容,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
生:山水。
(此时学生们对课文已经相当熟悉了,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道。)
师:对极了,满篇都是山和水。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三峡的山到底是怎样的山,三峡的水到底是怎样的水。请同学们把课文原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加在山、水前面做修饰语,我们来分一下工,男孩子应该像山一般伟岸,就准备山的部分;女孩子应该像水一般灵动,就准备水的部分。
(学生们觉得很有趣,踊跃参与。轻松地交流之后,大家进一步熟悉了课文,进一步掌握了本文复杂的文言语汇。)
师: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何特点?
(经过之前的铺垫,这个问题地解决可谓是水到渠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相互补充很快便形成了共识: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怪异的、幽寂的,水是盛大的、清澈的、激荡的、凄寒的。富于变化,姿态万千。)
师: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那么由山和水构成的“山水三峡”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呢?我们用一个什么字来概括呢?
生:美。(大家异口同声地答道。)
师:讲得好!山水三峡的确很美,这其中又有哪几种不同的美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审美趣味,来谈谈你眼中的三峡是怎样一种美。
(同学们有说奇美的,有说壮美的,有说秀美、静美的,居然有一位同学谈到了凄美,很了不起。大家的眼中流露出赞许的眼色,都似有所悟的样子。)
师:老师想把你们刚才说的编成一句语,带点古诗文的味道,大家看看老师编得如何。(板书)山水三峡美兮,奇壮秀静凄绝。
(也许大家觉得这句话还不错,都忙着记下来,不少孩子还点头点脑,口中念念有词,似在咀嚼揣摩。)
师:山水三峡美兮,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
生:三峡大坝工程。(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答道。)
师: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学生们对这个话题都很感兴趣,查找的资料非常丰富。)
师:大家讲得很好,下面请大家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一想到了2009年,三峡大坝建成之后,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的山水风光会有哪些变化?文中的哪些景观还在?哪些景观将不复存在?还会增加哪些新的景观?四人小组讨论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讨论气氛非常活跃。)
生:大坝建成以后,在一定流域内水位会有所升高,“两岸连山,略无阕处”这一景观会有所变化,三峡上游会出现又一个秀丽的千岛湖。
生:大坝建成以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了,有大坝来控制水量,就可以保证水道的畅通,无论是丰水还是枯水的季节,航运都不受影响。
生:大坝建成以后,“回清倒影”的美景就看不到了,因为大坝蓄水会导致污染。
生:我不同意刚才那位同学的说法,大坝蓄水可以增加三峡对下游清污、排污的能力,使三峡的水更加清澈,美景依旧。
生:大坝建成之后,游客可以到达以前难以到达的山林深处,会吓走猿猴,“高猿常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景象就会消失了。
生:大坝建成之后,水被拦起来,就不能打渔了,“渔者歌曰”的景象就看不到了。
生:我不同意刚才同学的看法。大坝控制水的流量,流域之内风平浪静,水量丰盈,有利于渔业的发展,打渔的人应该更多,打到的鱼也应该更多。
师:那渔者就要改唱“巴东三峡巫峡长,打渔归来喜洋洋”了。
生:我认为三峡的渔民即使不用打渔了,三峡也应该保留打渔的景观,这样即可以保留三峡的原貌,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师:讲得非常好,对历史遗迹的保留确实是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三峡大坝的建造是人类对自然的伟大改造,它和自然的和谐共处,是最伟大、最令人感动的一处景观。
师:三峡即将发生许多变化,那么,这个新的三峡和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相比较,是不是就不美了呢?。
(学生们各有各的想法,有喜欢新三峡的,有喜欢旧三峡的,有两者都喜欢的。)
师:其实,它们各有各的美。远去了的,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巨人;走近了的,是一个现代而又更加壮美的三峡。虽然,美丽不会永远,但文明总要进步,当眷恋之手告别千年的风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恒的赞美。
(同学们的情绪受到感染,全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师:刚才我们一直在文字当中神游三峡,现在我们来看一段三峡的风光片,我请同学们看两遍,第一遍注意观察,看哪些写的是原文中的景物,试着背一背,第二遍,你们可以叫我停,我们把相应的文字大声背出来。
(风光片是经过剪辑的,再加配上音乐,很贴合课文的内容和情境,给学生很形象、很直观的印象,片子第一遍还没有放完,学生们已经一条声地喊“停停停”,一句句,一段段地开始大声背书了。)
师:风光片和课文描述的都是三峡,通过刚才的学习和比较,同学们更喜欢哪种形式呢?
生:我喜欢图片形式,因为图片比较生动,好看,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生:我更喜欢文字,因为文字更富有想象力。
师:讲得非常好,老师和你的看法一样,文字给人更广阔的想象的空间,想象到一些画面上看不到的内容。下面我和同学们把这篇课文完整地背一遍,不熟悉的地方可以看书,我们一起来再次品味文字之美,三峡之美。
(绝大多数同学背得相当流畅,我跟在其中断断续续地背着,背得不如他们好,但我心里很高兴,因为这样的课文当堂背下来是有相当难度的,为此我想了许多办法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现在看来,目标达到了。)
师:背得非常好。一直到现在我们都在神游三峡,有机会我们真应该去游一游真正的三峡,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
师:那我们就三峡。下课。
《三峡》教学实录 6
一、导入新课:
长江三峡,素有“历史画廊”之称,也有人把它称作长江的珠冠,是世界有名的大峡谷之一,集山水于一处,山势雄奇险峻,江流奔腾湍急,峡区礁滩接踵,夹岸峰插云天,加上沿岸历史名胜古迹,碑刻题词,生动的神话传说,使三峡成为名闻遐迩的游览胜地,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道赞颂,而在众多的篇章中,不得不提的是最早介绍三峡的郦道元,他的《三峡》也曾多次被引入到介绍三峡的文章中。
二、作者简介: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人,我国古代卓越的地理学家,散文家。著有《水经注》,不仅是一部研究古代地貌的'重要科学专著,而且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三、正音正字:
1、通假字:阙――缺
2、古今异义:
古今
自如果自己
或有时或者
虽即使虽然
属连续属于
3、词类活用:
奔:动-名,飞奔的马。
湍:形-名,急流。
清:形-名,清波。
空谷:名-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4、一词多用: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极高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哀转久绝消失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君有病在腠理病
四、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五、布置作业:字词解词,抄写课文。
《三峡》教学实录 7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图片,师引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要求。
2、听录音,点读(点评并指导),范读。
3、学生分组读,理解文意,疏通字词句意。
4、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分别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三、精读课文,品味美感
请以“本文的`美,美在。”说一句简单的话。(可以试着从结构、描写手法、语言、对偶句、感情、节奏、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本文的美,美在构思。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思路清晰。在写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
……
四、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试找出诗句与课文中相对应的相同写景致的句子。
五、学习方法,开心练笔
1、请以生活中见到的花草树木、鸟语花香为例,抓住他们的主要特点写几句话。
2、假如让你做导游向游客介绍三峡的风光,你打算怎么介绍呢?
例:各位游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各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鸟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三峡》教学实录 8
一、板题、示标
述: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三峡》(板书课题),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投影)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二、学生一读课文
1、述:下面,请同学们追求这个目标,先轮流朗读课文,比谁读音准确,停顿正确。
2、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指名正音,师板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右侧)师及时表扬声音洪亮,读的正确流利的`同学。
3、师示范后,生自读课文加深巩固。
三、学生自学二读课文
1、述: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指导一)
边默读课文,边运用书下注释解释重点词,并练习翻译,三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课文。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3、疏通文意检查,一人一段,师生评价。
4、检查自学效果
⑴ 估计有疑难的词:
阙 嶂 曦 湍
⑵ 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
略无阙处 重言叠嶂 沿溯阻绝 夏水襄陵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哀转久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生掌握内容后,自由读课文,巩固词句义。
四、学生三读课文。
1、述: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准备用“三峡的 美”说一句简单的话。
2、生边读边准备。
3、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评价。
4、述:
⑴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指导二)
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着手。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三峡的美。
⑵师举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言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狭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5、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师适度把握)
五、背诵课文。
(1)述:下面,请大家读背课文,先各自练习读,准备背,比一比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准确、流利地背出来。
(2)生练习背
(3)指名背
六、教师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是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在放射着诗人瞩目的光辉。我相信,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三峡》教学实录 9
一、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三峡风光片)
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
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
过渡:
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
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三峡》教学实录 10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
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⑴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⑵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
⑶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⑴略无阙处(毫无)
⑵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⑶夏水襄陵(漫上)
⑷不见曦月(阳光)
⑸或王命急宣(有时)
⑹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⑺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⑻绝周谳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⑼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⑽飞漱其间(冲刷)
⑾良多趣味(很)
⑿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⒀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⒁林寒涧肃(寂静)
3、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4、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1、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 美,你看 ”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奇险
水──急流回旋
夏──急猛水──春冬──清幽
秋──凄凉
2、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描写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四、体验,比较拓展
1、联想体验: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展开想像,感受心中的三峡美景,并用我们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2、比较拓展:
⑴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⑵同学们,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课外延伸:
⑴背诵翻译课文。
⑵做好《语文作业本相关练习》
⑶尝试写一篇游记散文。
【《三峡》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三峡》课堂教学实录01-11
《春联》教学实录04-12
古诗《所见》教学实录09-06
古诗元日教学实录01-16
古诗《蜂》教学实录04-15
《背影》优秀教学实录03-16
朱自清《绿》教学实录03-20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实录01-23
《渔父》教学实录(精选7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