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经典语录
1、凡刑杀之事,仁者见之,愈生其仁。忍者见之,愈生其忍。故君子远庖厨,亦英尺有习惯成自然意在。
2、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
3、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4、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5、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则轻重乖发。
6、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7、易摇而难定,易昏而难明者,人心也,惟主敬则定而明。
8、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
9、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10、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11、学莫贵于自得,得非外也,故曰自得。
12、解仇怒箴:法生便扫,莫论是否。百年偶聚,何苦烦恼。太虚之内,无物不有,万事从宽,其福自厚。
13、清苦固是佳事,然亦不可过,天下岂有薄于待自而能厚于待人者乎?
14、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15、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
16、教之而信,必先有令人爱者。禁之而畏,必先有令人敬者。
17、人遇逆境,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见识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学,借困衡为砥砺,不但顺受而已。
18、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19、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20、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21、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之,则真意亦无所托之以出,《礼》所称无文不行。
22、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23、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24、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25、外重者内轻,故保富贵而丧名。节内重者外轻,故守道德而乐贫贱。
26、凡人气质各有偏处,自知其偏而矫制之,久则自然,所以宋儒以变化气质为学问急务也。
27、凡人皆不可侮,无用人尤不可侮。
28、古之为师者,以诚教,弟子亦以诚学。今之为师弟子者,交相欺而已矣。欲胜名而饵利,不亦惑乎?
29、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30、向人说贫,人必不信,徒增嗤笑耳。且人即我信,何救于贫,哓哓者可厌也。
31、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喜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嫉恶心不可不明;嫉恶语不可不忌。
32、易责人而乐讥俗,其亦弗思也已。夫己无遗行,后可责人;家罔阙事,后可讥俗。
33、改过则长善矣,甘贫则足用矣。
34、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35、甘苦自得。
36、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37、以爱己之心爱人,则仁不可胜用矣。以恶人之心恶己,则义不可胜用矣。
38、求静是初学收心之法,若只在静上用工,久之习成骄惰,遇事便不可耐。孟子四十不动心,正是从人情物理是非毁誉中磨炼出来,到得无动非静,乃真静矣。
39、吾不如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下。
40、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41、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42、将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过。若以古人至诚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鱼下也。
43、闻人之谤当自修,闻人之誉当自惧。
44、非望之福,祸必继之。急当恐惧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骄则不可救矣。
45、闻过而不改,谓之丧心。思过而不改,谓之失体。
46、人有才而露,只是浅,深则不露。方为一事,即欲人知,浅之尤者。凝重之人,德在此,福亦在此。心定气平,而身体之安和舒泰,不待言。
47、容耐是处境第一法;安祥是应事第一法;退让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若将富贵贫贱死生,置之度外,是养心第一法。
48、一国有一国之气,一家有一家之气,一身有一身之气,元气者,生气也。能养生气,则日趋于盛矣。
49、安分即安命,做人即是做官。
50、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51、乱世之名,以少取为贵。
52、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53、罪莫大于好进,祸莫大于多言,痛莫大于不闻,过莫大于不知耻。
54、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55、防身当若御虏,一跌则全军败没。爱身当如处子,一失则万事瓦裂。涉世甚艰,畜德宜豫。布人以恩,而外扬之,则弃,教人以善而外扬之,则仇。
56、轻信人不一定多疑,而多疑的人每易轻信。
57、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58、人莫不刚愎自信,刚愎自信,即是自绝,谁敢语以至道。凡人有才气而复虚己问者,实大难得。
59、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60、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小人不知祸福之相倚伏也,则侥幸以为尝。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61、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62、术字亦有不可少处,但必不得已而后用。专意利人而用,谓之圣贤。可不必用而用,专意利己而用,谓之奸雄。
63、人有过喜谈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过恶,闻之漫无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谓大公,以责人之心责己,是谓大勇。
64、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65、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66、称人之善,虽有过情,不伤厚道。攻人之短,即有实据,终属浇风。
67、心理要宽平,识见要超卓,规模要阔远,践履要笃实,能此四者,可以言学矣。
68、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69、促迫褊窄,浅率浮躁,非有德之气象,只观其气象,便知涵养之浅深。
70、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71、处利则要人做君子,我做小人;处名则要人做小人,我做君子。斯惑之甚也。圣贤处利让利,处名让名,故澹然恬然,不与世作。
72、遇疾恶太严之人,不可轻意在他前道人短处,此便是浇油入火,其害与助恶一般。
73、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74、见人耳语,不可偷听。恐所言之事,其人避我。又恐正值议我短长,闻之未免动意,且使其人惭愧无地自容矣。
75、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76、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77、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78、大概君子方严处多,至园融变化,是德之成也。起处便学园融不得。
79、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80、做人念头重,做官念头轻,则祸福不足动心。做官念头重,做人念头轻,则毁誉常足堕志。
81、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皆。尔曹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82、恐惧者,修身之本。事前而恐惧,则畏,畏可以免祸。事后而恐惧,则悔,悔则可以改过。夫知者以畏消悔,愚者无所畏而不知悔。故知者保身,愚者杀身。大哉所谓恐惧也!
83、胸中只摆脱一恋字,便十分爽净,十分自在。人在最苦处只是此心沾泥带水,明是知得,不能断割耳。
84、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85、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86、纵与人相分争,只可就事论事,不可揭其父母之短,扬其闺门之恶。此祸关杀身,非止有伤长厚己也。
87、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88、义利辩以小心,须严一介。是非起于多口,务谨三缄。
89、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尝责报也。纵遇险徒,止付一笑。
90、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91、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92、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93、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94、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95、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96、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97、闻人之善而疑,闻人之恶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恶而无善。故不知世间复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会以诬善良,鬼神必殛之。
98、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99、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100、人皆狎我,必我无骨。人皆畏我,必我无养。
101、规模先要个极大,意思先要个安闲。古之人先约而丰人,故群下乐为之用而所得常倍。徐思而审处,故己不劳而事极精详。褊急二字,处事之古碍也。
102、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103、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104、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多一分享用,减一分志气。
105、乍得勿与,乍失勿取,乍怒勿责,乍喜勿诺。
106、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107、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108、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
109、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学则必至于圣人而后已。不至于圣人而后己者,皆自弃也。孝其所以当孝,弟其所当弟,自是而推之,则亦圣人而已矣。
110、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
111、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12、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
113、或曰:交处乎世,如何可以免乎谤。曰:“去六邪,用四尊,则可矣。”曰:“谏未深而谤君,交未至而则友,居未安而罪国家,家不俭而罪岁,道不高而凌贵,志不定而羡富,此之谓六邪也。自尊其道,尧舜不得而卑也。自尊其亲,天下不得而绌也。自尊其己,孩孺不得而娱也。自尊其志,刀锯不得而威也,此之谓四尊也。”
114、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
115、语人之短不曰直,济人之恶不曰义。
116、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
117、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118、人有毁我诮我者,改之固益其德,安之亦养其量。
119、志不可一日坠,心不可一时放。
120、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121、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122、君子与小人斗,小人必胜。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惧祸而误入小人之党,亦不可恃为君子而有与小人角胜之心。
123、嗜欲正浓时,能斩断,怒气正盛时,能按纳,此皆学问得力处。
124、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125、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
126、闻人之善而掩覆之,或文致以诬其心。闻人之过而播扬之,或枝叶以多其罪,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吾党戒之。
127、做当今一个好人,须壁立千仞。
128、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129、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130、人须是一切世味淡薄方好,不要富贵相,常自激昂,便不得到坠堕。
131、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132、憎我者祸,仇我者死,皆当生悲悯心。有一毫庆幸之心,便与心术有伤。
133、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
134、君子贵通天下之志,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
135、学者有益,须是日新。
136、小人其心,君子其饰,名是而实非,其天下之大害乎?
137、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138、断嗜欲箴:染性触物,粘于饴胶。滥爱贼人,毒于戈矛。片时意适,永劫灵消,一丝未断,尘网难超。
139、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类。
140、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141、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142、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143、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144、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145、士能寡欲,安于清澹,不为富贵所淫,则其视所物也轻,自然进退不失其正。
146、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者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盘庚迁殷,武伐纣,三令五申,犹恐弗从。盖恒情多隐于远识,小人不便于己私,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
147、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148、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149、事之可否,当以理裁之。一使气,但坏事。
150、有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
【曾国藩经典语录】相关文章:
曾国藩的经典语录精选12-05
曾国藩经典语录参考03-02
有关曾国藩的经典语录04-16
曾国藩做人做事经典语录02-19
曾国藩家训经典语录20则10-02
中国名人曾国藩的经典语录10-09
曾国藩05-28
读曾国藩有感12-25
读《曾国藩》有感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