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经典语录分享
继印度的诗人泰戈尔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川端康成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此殊荣。他轰动了日本轰动了东方,卷起了一股旋风。以下是川端康成经典语录分享,欢迎阅读。
1、 美在于发现,在于邂逅,是机缘。 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 生并非死的对立面,死潜伏于生之中。 即使和幽灵同处地狱也能心安理得;随便什么时候都能拔腿而去。这就是我,一个天涯孤客心底所拥有的自由。 驹子撞击墙壁的空虚回声,岛村听起来有如雪花飘落在自己心田里。 ——川端康成 《雪国》
2、 你连指尖都泛出好看的颜色 ——川端康成 《雪国》
3、 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未眠。 如果一朵花很美,那么有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要活下去!” ——川端康成 《花未眠》
4、 即使靠一枝笔沦落于赤贫之中 我微弱而敏感的心灵也已无法和文学分开。 ——川端康成 《独影自命》
5、 死亡是拒绝一切理解的。 ——川端康成 《千只鹤》
6、 风雅,就是发现存在的美,感觉已经发现的美。 ——川端康成 《美的存在与发现》
7、 我们都是上帝之子,每一个降生就像是被上帝抛下... 因为我们是上帝之子,所以抛弃在前,拯救在后。 ——川端康成 《古都》
8、 黄昏的景物在镜后移动着。也就是说,镜面映现出的虚像与镜后的实物在晃动,好像电影里的叠影一样。出场人物和背景没有任何联系。而且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幻像,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超脱人世的象征世界。特别是当山野里的灯火映照在姑娘的脸上时,那种无法形容的美,使岛村的心都几乎为之颤动。 ——川端康成 《雪国》
9、 这是一幅严寒的夜景,仿佛可以听到整个冰封雪冻的地壳深处响起冰裂声。没有月亮。抬头仰望,满天星斗,多得令人难以置信。星辰闪闪竞耀,好像以虚幻的速度慢慢坠落下来似的。繁星移近眼前,把夜空越推越远,夜色也越来越深沉了。县界的山峦已经层次不清,显得更加黑苍苍的,沉重地垂在星空的边际。这是一片清寒、静谧的和谐气氛。 女子发现岛村走近,就把胸脯伏在窗栏上。这种姿态,不是怯懦,相反地,在这种夜色映衬下, 显得无比 坚强 。 ——川端康成 《雪国》
10、 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徒劳。 ——川端康成 《雪国》
11、 罪责也许不会消失 悲哀却是会过去的 ——川端康成 《千只鹤》
12、 我仿佛只有脚离开现实,遨游于天空中了! 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死亡等于拒绝一切理解 人是不断消失在过去的日子里的 美,一旦在这个世界上表现持来就不会泯灭 ——川端康成 《不灭的美》
13、 这是一种错觉。因为从姑娘面影后面不停地掠过的暮景,仿佛是从她脸的前面流过。定睛细看,却又扑朔迷离。车厢里也不太明亮。窗玻璃上的映像不像真的镜子那样清晰了。反光没有了。这使岛村看入了神,他渐渐地忘却了镜子的存在,只觉得姑娘好像漂浮在流逝的暮景之中。这当儿,姑娘的脸上闪现着灯光。镜中映像的清晰度并没有减弱窗外的灯火。灯火也没有把映像抹去。灯火就这样从她的脸上闪过,但并没有把她的脸照亮。这是一 束从远方投 来的 寒 光,模模糊糊地照亮了她眼睛的周围。她的眼睛同灯火重叠的那一瞬间,就像在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妖艳而美丽的。 ——川端康成 《雪国》
14、 “这样的日子里连音色都不一样啊!”驹子仰头望了望雪后的晴空,只说了这么一句。的确,那是由于天气不同。要是没有剧场的墙壁,没有听众,也没有都市的尘埃,琴声就会透过冬日澄澈的晨空,畅通无阻地响澈远方积雪的群山。 虽然她自己并不自觉,但她总是以大自然的峡谷作为自己的听众,孤独地练习弹奏。久而久之,她的弹拨自然就有力量。这种孤独驱散了哀愁,蕴含着一种豪放的意志。 ——川端康成 《雪国》
15、 在遥远的山巅上空,还淡淡地残留着晚霞的余晖。透过车窗玻璃看见的景物轮廓,退到远方,却没有消逝,但已经黯然失色了。尽管火车继续往前奔驰,在他看来,山野那平凡的姿态越是显得更加平凡了。由于什么东西都不十分惹他注目,他内心反而好像隐隐地存在着一股巨大的感情激流。这自然是由于镜中浮现出姑娘的脸的缘故。 ——川端康成 《雪国》
16、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 ——川端康成 《雪国》
17、 花开即死亡。 ——川端康成
18、 岛村把这间奇特的房子扫视了一圈。只有南面开了一个低矮的窗,但细格的纸门却是新糊的,光线很充足。墙壁也精心地贴上了毛边纸,使人觉得恍如钻进了一个旧纸箱。不过头上的屋顶全露出来,连接着窗子,房子显得很矮,黑压压的,笼罩着一种冷冷清清的气氛。一想起墙壁那边不知是个什么样子,也就感到这房子仿佛悬在半空中,心里总是不安稳。墙壁和铺席虽旧,却非常干净。 他想:驹子大概也像蚕蛹那样,让透明的身躯栖居在 这里吧。 —— 川 端康成 《雪国》
19、 我处在一种美好的空虚心境里,不管人家怎样亲切对待我,都非常自然地承受着。我想明天清早带那个老婆婆到上野车站给她买车票去水户,也是极其应当的。我感到所有的一切都融合在一起。 我的头脑变成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来,以后什么都没有留下,只感觉甜蜜的愉快。 ——川端康成 《伊豆的舞女》
20、 船舱里的煤油灯熄灭了。船上的生鱼味和潮水味变得更加浓重。在黑暗中,少年的体温温暖着我。我任凭泪泉汹涌。我的头脑恍如变成了一池清水,一滴滴溢了出来,后来什么都没有留下,顿时觉得舒畅了。 ——川端康成 《伊豆的舞女》
21、 但是,看上去她那种对城市事物的憧憬,现在已隐藏在淳朴的绝望之中,变成一种天真的梦想。他强烈地感到:她这种情感与其说带有城市败北者的那种傲慢的不满,不如说是一种单纯的徒劳。她自己没有显露出寂寞的样子,然而在岛村的眼里,却成了难以想象的哀愁。如果一味沉溺在这种思绪里,连岛村自己恐怕也要陷入缥缈的感伤之中,以为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徒劳。但是,山中的冷空气,把眼前这个女子脸上的红晕侵染得更加艳丽了。 ——川端 康成 《 雪国》
22、 凌晨四点,看到海棠花未眠。 ——川端康成
23、 一切艺术都无非是人们走向成熟的道路。 ——川端康成 《纯真的声音》
24、 秋天也是从脚心的颜色、指甲的色泽中出来的。入夏之前,让我赤着脚吧。秋天到来之前,把赤脚藏起来吧。夏天把指甲修剪干净吧。 初秋让指甲留点肮脏是否更暖和些呢。秋天曲肱为枕,胳膊肘都晒黑了。 假使入秋食欲不旺盛,就有点空得慌了。耳垢太厚的人是不懂得秋天的。 ——川端康成 《初秋四景》
25、 也许凡人都是弃儿,因为出生本身仿佛就是上帝把你遗弃到这个人世间来的。 ——川端康成 《古都》
26、 凌晨四点,发现海棠花未眠,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就要活下去 ° ——川端康成
27、 贫寒之中自有一种强劲的生命力。 ——川端康成 《雪国》
28、 这条乡间小径,铺满了落叶,壁峭路滑,崎岖难行。我下气不接上气,反而豁出去了。我用时候支撑膝头,加快了步子。眼看一行人落在我的后头,只听见林间送来说话的声音。舞女肚子撩起衣服下摆,急匆匆地跟上了我。她走在我身后,保持不到两米的距离。她不想缩短距离,也不愿拉开距离。我回过头去同她攀谈。她吃惊似得嫣然一笑,挺住脚步回答我,舞女说话时,我等着她赶上来,她却依然驻足不前。非等我起步,她才迈脚。小路 曲曲弯弯, 变得 更 加险峻,我越发加快步子,舞女还是在后头保持二米左右的距离,埋头攀登。重峦叠嶂,寥无声息。其余的人远远落在我们的后面,连说话的声音也听不见了。 ——川端康成 《伊豆的舞女》
29、 驹子撞击墙壁的空虚回声,岛村听起来有如雪花飘落在自己心田里。 ——川端康成 《雪国》
30、 岛村不知怎地,内心深处仿佛感到:凭着指头的感触而记住的女人,与眼睛里灯火闪映的女人,她们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这大概是还没有从暮景的镜中清醒过来的缘故吧。他无端地喃喃自语:那些暮景的流逝,难道就是时光流逝的象征吗? ——川端康成 《雪国》
31、 死亡等于拒绝一切理解 ——川端康成
32、 以朋友相待,不向你求欢。 ——川端康成 《雪国》
33、 岛村感到百无聊赖。发呆地凝望着不停活动的左手手指。因为只有这个手指,才能使他清楚地感到就要去会见的那个女人。奇怪的是,越是急于想把她清楚地回忆起来,印象就越模糊。在这扑朔迷离的记忆中,也只有这手指所留下的几许感触,把他带到远方的女人身边。 ——川端康成 《雪国》
34、 自杀并不可怕,比自杀更可怕的是失望和厌世 ——川端康成 《美丽与悲哀》
35、 我在根底上是东方人. ——川端康成
36、 我这个二十岁的人,一再严肃地反省到自己由于孤儿根性养成的怪脾气,我正因为受不了那种令人窒息的忧郁感,这才走上伊豆的旅程。 ——川端康成 《伊豆的舞女》
37、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 一位姑娘从对面座位上站起身子,把岛村座位前的玻璃窗打开。一股冷空气卷袭进来。 姑娘将身子探出窗外,仿佛向远方呼唤似地喊道: ‘站长先生,站长先生!’ ——川端康成 《雪国》
38、 我仿佛只有脚离开现实,遨游于天空中了! ——川端康成
39、 但他对这种奇妙的因 缘,并不觉得怎么奇怪,倒 是对自己不觉得奇怪而感到 奇怪。 ——川端康成 《雪国》
40、 黄昏时分,下了一场暴雨。巍巍群山染上了一层白花花的颜色。远近层次已分不清了。前面的小河,眼看着变得混浊,成为黄汤了。流水声更响了。这么大的雨,舞女们恐怕不会来演出了吧。我心里这么想,可还是坐立不安,一次又一次地到浴池去洗澡。 ——川端康成 《伊豆的舞女》
41、 南伊豆是小阳春天气,一尘不染,晶莹透明,实在美极了。在浴池下方的上涨的小河,承受着暖融融的阳光。昨夜的烦躁,自己也觉得如梦如幻。 ——川端康成 《伊豆的舞女》
42、 镜中的雪越发耀眼,活像燃烧的火焰。 ——川端康成 《雪国》
43、 月儿皎洁得如同一把放在晶莹冰块上的刀。 ——川端康成《雪国》
44、 歌声清澈得近乎悲戚,马上就能引起回声似的。 ——川端康成 《雪国》
45、 叶子近乎悲戚的优美的声音,仿佛是某座雪山的回音,至今仍然在岛村的耳边萦绕。 ——川端康成 《雪国》
46、 这种孤独驱散了哀愁,蕴含着一种豪放的意志。 ——川端康成 《雪国》
47、 岛村看见这种悲愁,没有觉得心酸,就像是在梦中看见了幻影一样。 ——川端康成 《雪国》
48、 茫茫的银河悬在眼前,仿佛要以它那赤裸裸的身体拥抱夜色苍茫的大地,真是美的令人惊叹不已。 ——川端康成 《雪国》
49、 菊治正像一个被咒语镇住和坠入麻痹的深渊的人,到了极限,反而感到自己摆脱了那种咒语的束缚和麻痹。犹如已经中毒的人,最后服极量的毒药,反而成了解毒剂而出现奇迹。 ——川端康成 《千只鹤》
50、 山脚下的河流,仿佛是从杉树顶梢流出来的。 ——川端康成 《雪国》
51、 对面的层峦和山麓的屋顶在迷濛的雨中浮现出来。 ——川端康成 《雪国》
52、 披上一层薄雪的杉林,分外鲜明地一株株耸立在雪地上,凌厉地伸向苍穹。 ——川端康成 《雪国》
53、 千重子低着头。水木真一的面影浮上眼前。那是年幼时的真一——描眉,涂口红,化妆,身穿王朝风格的衣服,坐在祗园祭彩车顶端。不用说,那时千重子也小。 ——川端康成 《古都》
54、 远处的崇山叠峦迷迷濛濛地罩上了一层柔和的乳白色。 ——川端康成 《雪国》
55、 岛村仿佛坐上了某种非现实的东西,失去了时间和距离的概念,陷入了迷离恍惚之中,徒然地让它载着自己的身躯奔驰。 ——川端康成 《雪国》
56、 这笑声清越的近乎悲戚。 ——川端康成 《雪国》
57、 溪中多石,流水的潺潺声,给人以甜美圆润的感觉。 ——川端康成 《雪国》
58、 她的眼睛同灯光重叠的那一瞬间,就像在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妖艳而美丽的夜光虫。 ——川端康成 《雪国》
59、 雪夜的宁静沁人肺腑。 ——川端康成 《雪国》
60、 像一把宝刀——真一偶尔听人这么说过自己的脸,但从千重子口中还是第一次听到。 每次给人这么说时,都是心中有一种东西即将熊熊燃烧之时, “宝刀是不砍人的哟,何况这里又是花下。”真一笑道。 ——川端康成 《古都》
61、 “那棵红得那么鲜艳的,是什么树呢? ” “漆树。”苗子抬起眼回答。这当,原来用颤抖的手拢起的头发,不知为什么,一头黑发突然散开,一直披到后背?。 “ 哎呀!” 苗子红了脸,归拢头发卷起,口衔发卡别好,但不够用,发卡好像有一些掉在了地上。 秀男看着她的姿态和动作,觉得很美。 ——川端康成 《古都》
62、 由于天气不同,要是没有剧场的墙壁,没有听众,也没有都市的尘埃,琴声就会透过冬日澄澈的晨空,畅通无阻地响彻远方积雪的群山。 ——川端康成 《雪国》
63、 这是清澈得近乎悲戚的优美的声音,像是从什么地方传来的一种回响。 ——川端康成 《雪国》
64、 白花花的一片银色,好像倾泻在山上的秋阳一般。 ——川端康成 《雪国》
65、 镜里映现出披上红叶的重山叠峦。镜中的秋阳,明亮耀眼。 ——川端康成 《雪国》
66、 花给空气着彩,就连身体也好像染上了颜色。 ——川端康成 《古都》
川端康成作品特色
川端康成,日本现代文学大师,1899年6月14日出生在大阪府三岛郡丰村大字宿久庄,(即现今的茨木市大字宿久庄),日本古典名著《古今和歌集》《源氏物语》《枕草子》等就是在此地诞生的。实际上这里不仅哺育了川端康成的成长,而且滋养了川端康成文学幼芽的茁壮。
川端康成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散文,其中尤以《伊豆的舞女》、《千只鹤》、《睡美人》、《雪国》、《古都》等最富盛誉。他的作品都是在虚幻、哀愁和颓废的基础上,以病态、诗意、孤独、衰老、死亡来反应空虚的心理、细腻的感情和忧郁的生活,追求一种颓废的至美,达到一种空灵虚无的艺术至境。川端康成创作的主题倾向及艺术特色,与他的气质和秉性以及人生经历、所受的教育、文化熏陶等是分不开的。
一、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川端康成的作品形成了构想独特、艺术形象感人和充满“悲哀”意境的鲜明特色
川端康成两三岁便失去父母,七岁死了祖母,十六岁死了祖父,接二连三的不幸遭遇使沦为孤儿的他形成了所谓的“孤儿的根性”。沦为孤儿的“痛苦”,是川端康成最初小说的最直接和最原始的目的和动因之一,是其主观情旨的使然。
在川端康成十六岁上,他预感到祖父将不久于人世时,就决心把祖父在病榻的情景记录下来,于是他写起了《十六岁的日记》,这既是作者痛苦的现实写生,又是洋溢在冷酷的现实里的诗情,他在作品里如实地记录了祖父的病态和自己天真无邪的哀伤情绪。在《十六岁的`日记》里,他不禁悲叹:“我自己太不幸,天地将剩下我孤零零一个人了!”祖父辞世后三个月,川端康成寄居在舅舅家里,他从此没有自己的家,也失去了家庭的温暖,漂泊无着,一种无依无靠的寂寞感,直渗入他的内心深处,这时候,他的脑海里,家和家庭的观念也渐渐淡薄了,经常做的是一些流浪的梦。川端康成不幸的童年是形成他性格比较孤僻、内向的主要原因。
从幼年到少年,川端康成参加的葬礼不计其数,比如祖父的葬礼之后,还参加了姑奶奶的葬礼、伯父的葬礼、恩师的葬礼,在亲戚家寄住期间也不时遇上其他亲戚的丧葬礼,有一年暑假连续出席了三个追悼会,他为了诉说和发泄自己心头的积郁,于是借助自己手中的笔,写了短篇小说《参加葬礼的名人》。
川端康成的生活道路是坎坷的,他自幼失去了一切家人和家庭的温暖,没有幸福,没有欢乐,自己的性情被孤儿的气质扭曲了,他需要得到人们的安慰与同情,渴望得到人间的爱的薰陶。他从小就充满爱的欲望,祈求得到一种具体而充实的爱,表现在他身上的就是对爱情的如饥似渴的追求,他曾说过:“我没有幸福的理想”,“恋爱因而便超越了一切,成为我的命根子。”川端康成一连接触过四名叫千代的女性,对她们都在不同程度上产生感情,为此川端康成在中学生时代写过《千代》的习作。川端康成与第四个千代相识、相恋,并订了婚,谁知后来千代又悔了婚,川端康成的初恋像闪电一般一闪即逝,川端康成遭到了不可理解的背叛,他艰难地支撑着自己,心灵上留下了久久未能愈合的伤痕,于是他写了《一次婚约》,描写自己同伊藤初代订婚和失意的经过。一连遭遇四个千代,最后落得如此不幸的悲伤结果,川端康成认为自己染上了“千代”病,总觉得这是“千代松”的亡灵在“作祟”,是他的处女作《千代》在“作祟”。后来他写了小说《处女作作祟》在《文艺春秋》1927年5月号发表,文中详细地叙述了自己与第四个千代的爱与怨:“两年后,我又新恋了一位少女”,“但是与她订婚仅两个月,这期间连续出现了不祥的激变。”……
川端康成经过几次的失意,心中留下了苦闷、忧郁和哀伤,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这份伤痕经过了多少岁月,仍然未能抚平,而且产生了一种胆怯和自卑,再也不敢向女性坦然倾吐自己的爱情。而且自我压抑、窒息和扭曲,变得更加孤僻,更加相信天命了。
川端康成由于生活上的失意,感到幸福的幻灭,他经常怀着忧郁的心情到伊豆汤岛,写了未定稿的《汤岛回忆》。与此同时,他在爱与怨的交织下,以他的恋爱生活的体验,写了《非常》《南方的火》《照片》等,有的是以其恋爱的事件为素材直接写就,有的则加以虚构化。川端康成这一阶段的创作,归纳起来,主要描写孤儿的生活,表现对已故亲人的深切怀念与哀思,以及描写自己的爱情波折,叙述自己失意的烦恼和哀怨。这些小说构成川端康成早期作品的一个鲜明特征。这些作品所表现的感伤与悲哀的调子,以及难以排解的寂寞和忧郁的心情,贯穿着他的整个创作生涯,成为他作品的主要基调。川端康成本人也说:“这种孤儿的悲哀成为我的处女作的潜流”,“说不定还是我全部作品、全部生涯的潜流吧。”
川端康成的性情被孤儿的气质扭曲,心中充盈令人窒息的忧郁,一次去伊豆旅行的机会,偶遇巡回艺人一行,与年少的舞女邂逅,第一次得到舞女的平等对待,并说他是个好人,他便对她油然产生了纯洁的友情;同样的,受人歧视和侮辱的舞女遇到这样友善的中学生,以平等待人,自然激起了感情的波澜。他们彼此建立了真挚的、诚实的友情,还彼此流露了淡淡的爱。川端康成将这段经历化为艺术,便是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小说《伊豆的舞女》了,川端康成的艺术感敏锐细腻,但《伊豆的舞女》却没有连贯的事故情节,似乎它的创作全是凭兴致进行的,独特的艺术、感人的艺术形象和“悲哀”的意境,使他的小说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而那纯洁的舞女也成为他作品中纯真无暇的象征。
《伊豆的舞女》的问世,开始形成川端康成自己的艺术个性,奠定了他的作家地位,从宏观来看,川端康成的文学没有明显的断层,但从微观来看,不能不承认其创作是有变化的,他初期的作品群,大多是根据孤儿的实际生活素材,以私小说的形式表现,具有浓厚的自叙传的色彩。
二、佛教禅宗的“幽玄”理念,是川端康成作品的另一大特色
川端康成深受佛教禅宗的影响,他本人说:“我是在强烈的佛教气氛中成长的,那古老的佛法的儿歌和我的心也是相通的”。“佛教的各种经文是无与伦比的可贵的抒情诗”。他认为吸取宗教的精神是今天日本人需要继续的传统,他向来把“轮回转世”看作是阐明宇宙神秘的唯一钥匙,是人类具有各种思想中最美的思想之一。所以在审美意识上,他非常重视佛教禅宗的“幽玄”理念。川端康成的文学与美学观念的形成,与禅宗的“幽玄”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具体表现在其审美的情趣是抽象的意思,包含着神秘感、余情和优艳三个要素。首先崇尚“无”。认为“无”是最大的“有”,“无”是产生“有”的精神本质,是所有生命的源泉,对于川端康成来说,艺术的虚构不是虚无,是源于“有”,而不是“无”。从这种观点出发,他就把生和死当作一件事,把死作为起点,从审美角度来说,他认为死是最高的艺术,最美的一种表现,也就是说,艺术的极点就是死亡,他的审美情趣是同死亡联系着的,他的作品同死亡相联系的超过三分之一。最典型的就是《雪国》结尾的“雪中火场”,作家没有把叶子在一场大火下的“死”看作生命的终结,而是认为“他内在生命的变形,在转变成另一种东西”,并以银河美景加以烘托,把叶子的死视作是生命的开端,是美的表现。在他的眼里,“生去死来都是幻”,因此,他常保持一种超脱的心灵境界,以求“顿悟成佛”,以从宗教信仰中找到自己丰富的课题,他说过:“我相信东方的古典,尤其佛典是世界最大的文学,我不把经典当作宗教的教父,而当作文学的幻想来敬重”。可见他的美学思想受佛教禅宗生死玄的影响是很深的。
从川端康成的《16岁的日记》到《抒情歌》、《临终的眼》等,都把焦点放在佛教“轮回转世”的中心思想——“生—灭—生”的问题上,企图通过“魔界”而达到“佛界”。正是这种宗教意识的影响,形成川端康成的“爱”的哲学和“幽玄”的审美情趣,它既偏重微妙、玄虚,又以优艳为基础,富有情趣和情感,带有东方神秘主义的色彩。总的来说,作为川端康成的美学依据,不是理性,而是非理性的,以感觉、感受把握美,认为主观的美是经过“心”的创造,然后借助“物”来表现的。这与禅宗的“有无中道”精神是相通的。因此,他的小说作为矛盾的结构,更多的是对立面之间的渗透和协调。川端康成按照“幽玄”的审美情趣,着力在艺术上发掘它的内在气韵,造成他的小说色调之清新、淡雅,意境之朦胧、微妙,形象之细腻、纤柔,表现之空灵、含蓄、平淡,富有余韵余情,另有一种古雅温柔的诗情,让人明显地感到一种“幽玄”之美。
三、对日本传统美“物哀”的继承与发扬,是川端康成作品的第三大特色
日本文学自最古的《古事记》起就带上悲哀的情调,这种悲哀的审美情趣发展到《源氏物语》,便形成了物哀的基本美学业观念,具有很强的传统性。川端康成的文学更多地继承了“物哀”、“风雅”精神,它在川端康成的审美对象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出现的“悲哀”大多数表现了悲哀与同情、朴素、深切地表露了对渺小人物的赞赏、友爱、同情、怜悯和哀伤的心情,而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咏叹的方法表达出来的,所描写的众多善良的下层少女的不幸和苦难,表现了她们对生活、爱情和劳动的正当要求,但在那个社会的条件下,这些要求是难以实现的,川端康成所写《雪国》中的驹子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象驹子这种悲剧性的人物,在生活里是大量存在的,如在他的《伊豆的舞女》、《温泉旅馆》等作品群中出现的人物形象,都是在苦难中挣扎着追求生存的权利和维护做人的尊严,她们的不幸、苦难、死亡,是由她们所处的社会所造成的,川端康成以客体的悲哀感情和主体的同情哀感,来赋予人物的悲剧情调,构成感人的美的艺术形象。
从审美的角度来说,川端康成也不全是依靠悲哀与同情这样的感情因素的作用,也有的是由于伦理的力量所引起的冲突,结果导致了悲剧。例如《名人》中的秀哉名人与大竹七段对弈,围绕新旧规则、新旧道德规范而产生的矛盾冲突,表现名人这个悲剧人物的无穷的艺术力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宽宏的思想品格,他置大竹七段为代表的新规则、新道德规范的合理主义的挑战于不顾,坚持围棋的传统精神,同时,作家让他在对奕失败后,也带上“物哀”的色彩,赋予他些许感伤、孤独、失意和朦胧的哀伤情调,来表现人物的心灵美、情操美乃至死亡美。
川端康成将违背道德的行为与悲哀的感情融合,超越伦理的框架,颂扬丑恶的情欲,并将其升华到“纯粹美”,这种美,有时表面上装饰得十分优美、风雅,甚或风流,内在却蕴藏着更多更大的悲伤的哀叹,带着深沉而纤细的悲哀性格,交织着对他们的悲惨境遇的悲怨。作者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融化“物”与“我”之间的距离,把自己的同情、哀怜融化在对象的悲哀、悲叹的朦胧意识之中,呈现出一种似是哀怜,又仿佛自伤的感情与忧郁之美。
在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中,日本文学的传统美被体现得恰到好处,川端康成的作品写的多是感觉,这种感觉纤细入微到莫可多状,主人公与舞女间纯粹的情感交流,那种似有非有的爱慕之情,淡淡的命运之悲与真实的人情之美交融在一起,创造出一片幽雅而感人的文学韵味。
四、崇尚自然美,是川端康成作品的第四大特色
从审美情趣来说,川端康成很少注意社会生活中的美的问题,就是涉及社会生活的美,也多属于诗情画意、优美典雅的日常生活,如纯洁朴实的爱情之美。川端康成更多地是崇尚自然事物的美,即自然美,在审美意识中,特别重视自然美的主观感情和意识作用。
川端康成审视自然事物之美,首先表现在对季节的敏锐的感觉。他的一些小说是以季节为题,比如《古都》的“春花”、“深秋的姐妹”、“冬天的花”;《舞姬》的“冬天的湖”等等写了对四季自然的感受,忠实再现四季自然本身的美,而且以四季自然美为背景,将人物、情绪、生活感情等溶入自然环境中,同自然事物之美融合在一起。如《雪国》对雪国季节的转换、景物的变化,都移入人物的感情世界,以托出人物或哀然或昂扬的感情。
对自然事物的美,川端康成不限于客观再现自然事物的美,不限于人的生活,思想感情发生联系,而且还与民族精神发生联系,使自然事物拟人化,将主体的思想感情移入客体的自然对象中,使之有机地溶为一体,来传达人的主观心绪观念,如《千只鹤》中的菜道、《名人》中的棋道,就是人与心灵息息相通,与传统文化精神息息相通的,他既写出物的风貌之美,也揉合人的感情,借物以抒情,并发掘传统文化的情韵之美,形成川端康成美学所独具的个性。
川端康成辛勤笔耕数十年,为日本文学的发展,为东西方文学的交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川端康成作为一个日本美和东方美的现代探索者,1968年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日本人,也是第二位荣膺此奖的亚洲人。人们认为他的作品“最彻底地探求了日本的美”,展现了东方的美。川端康成作的题为《日本文学之美》的讲演,同《我在美丽的日本》、《美的存在与发现》,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日本文学的传统美,成为川端康成的日本美论、日本艺术观,构成了他的独自的美学理论体系,在川端康成文学中独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