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设计15篇【精华】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习10个一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讨论交流读文后的感受.
3、天井中的春芽给人以浓厚的春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春的力量,培养热爱春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散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春天的脚步正悄悄向我们走来。在小河边,在田野里,在树林中。你还在哪里看到春天的.踪影呢?
让我们一同翻开课本,看看作者在哪里发现了春天。
二、讲读课文
1、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指名读文,思考:作者在哪里发现了春天?
3、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说说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给学生讲解“天井”。(图片演示)
四周由屋子包围,只露出一片天空,像井一样。
天井的石板缝:指天井下面的地面被石板覆盖着,这石板之间留有一些缝隙。
蚯蚓似的泥土:土质肥厚,色泽同蚯蚓一般,适于植物生长。
作者在哪里找到了春天?(天井的石板缝里)
4、这春天是怎么来到的呢?读1—4自然段。
(先在文中找答案,再发挥想象去猜想)。
5、带着找到春芽的喜悦和寻找春天气息的信心朗读5—8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作者没有找到春芽却不失望呢?
6、“石板底下也有春天!”这一自然段应带着怎样的语气朗读?
(学生:肯定,坚信)
为什么?(学生)那就带这样的语气再读一读吧.
7、春是美丽的,春是希望,我们更应该爱护这些充满希望的春之芽.
课文的10—13自然段体现了对春芽的爱护和希望。
带着这种情感来朗读。
8、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学习字词
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1)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
(2)练习读字词
2.抄写词语表中的本课的词语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板书设计:
春芽
感激---欢呼---渴望---不失望---爱---呼唤
《春》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逆旅、阳春、烟景、大块、文章”等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了解有关“序”这种文体的基本常识。
2.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经历与性格特点来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李白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积极进取的热情。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培养语感。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主旨,深入体会作者在本文中所抒写的对生活与生命的感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学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
②读顺文,能够准确划分句子内部的停顿,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③读懂意,知道一些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并能够了解文章大意。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同学们都记得这首诗吧,这是一首几乎与我们记忆的起点并存的诗歌,难怪人们说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当我们刚刚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便与一位伟大的诗人结下不解之缘,他就是——李白。
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李白?(学生可畅所欲言,包括李白的自然情况、生平、作品、性格等均可。)
同学们也许更多地了解写诗的李白,其实李白的文章也绝不逊色,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李白的一篇名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二、疏通文义,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幻灯提示重点字音。如“夫、惭、琼、筵、觞”等。
2.学生自读课文两遍,齐读两遍。
3.对照注释,借助字典,小组成员间合作,尝试疏通文义。
4.按小组顺序,每人一句,疏通文义,有疑义之处互相补充修正,教师适时引导,强调重点实词,师生共同完成对文章基本内容的理解。
5.齐读课文。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联系本文题目,你认为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本文主要记叙了李白在一个春天的夜晚,于桃花园内,宴请从弟们的'情景。
点拨:唐代风气喜联宗,凡同姓即结为兄弟叔侄等,所谓从弟未必真有血缘关系。
2.课文交代了此次宴会的哪些方面?
时间、地点、参加宴会的人、宴会上的活动(赏美景、高兴地畅谈、美好的筵席、饮酒、赋诗以及罚酒的规则等)。
3.在这次宴会上作者心情如何?你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无比的畅快!阳春、烟景、乐事、俊秀、幽赏、琼筵、醉月、雅怀。
追问:在这些词语中,最能揭示作者畅快原因的词是哪个?
雅怀。此宴之乐不在于吃喝,而在于兴之雅,情之幽。“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赴宴之人雅;“阳春”“夜宴”,情致之雅;“桃花之芳园”,环境之雅。
4.“怀”是指思想感情,李白本文之情仅在于乐吗?齐读开篇三句,说一说,本文为什么没有直接以描写宴会开篇,起笔这三句与此次宴会有什么关系?
开篇三句从大处落笔,强调的是时间流逝之快,生命极其短暂。古人尚知秉烛夜游,何况我们呢?于是有了此次夜晚设宴,之所以夜宴,恰是因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所以开篇三句是此次夜宴的原因。
四、体会文章主旨。
春夜设宴,源于“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感悟,你怎样评价李白的这种人生感悟?
可以给点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但一定要有理有据,教师要做好引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穿插自己的理解,供学生参考。
本文大概作于开元二十一年,社会背景是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社会大环境大体上应是比较清明的。当时的李白大概33岁左右,仕途上虽然并不顺意,但是对自己的未来依然充满信心,从李白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热烈的人生之恋,“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所谓“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襄阳曲》之四),就是他旷达心态的写照。另外,李白具有英风豪气,又追求单纯高洁的心境,例如他笔下的黄河、长江,奔腾咆哮,一泻千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
因此,李白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不是世俗的及时行乐,这其中虽然有淡淡的哀愁,但这也许是一种“逝者如斯”般的渺小生命面对博大自然时的自然感慨,这里的潜台词应是“不舍昼夜”般的对生命与人生的珍惜,抓紧时间享受美好人生,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一种热爱与执著,这也应是全文的主旨。
学生带着对课文的理解,齐读课文。
五、小结,交代文体知识。
本文语言精练,以骈句为主,读来朗朗上口,表面似乎是在写“春夜宴从弟桃花园”,而实际上是由记叙此次夜宴表达着自己的人生感慨,看似叙事,实则传情,这便形成了“序”。这是一种文章体裁,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如《兰亭集序》。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如《送东阳马生序》。后又有宴集序,即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的序。本文就是一篇宴集序的佳作。
六、作业。
1.默写课文。
2.摘抄3—5则古人关于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人生感慨的诗句或语段。
《春》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
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
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
课文中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研读与赏析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
[问题组]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春》反思
《春》是人教版美术八年级“欣赏?评述”课。本课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主体和表现手法,认识作品的形式美感,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根据本课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认真备课,上课。做到了教学内容深入浅出,课堂情境精心设计。课后,我对这一课作了总结和归纳,找出不足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以便今后加以改进。
一、以人文为切入点,用人文的知识,人文的态度陶冶学生的人文素养。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因此,欣赏《春》时,我设计了问题,引导学生要把它放到它赖以产生的环境中进行,学生探究、了解意大利的地理状况,文艺复兴思潮,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风俗,以及波提切利的成长经历,用人文知识带动学生进一步解读《春》这件美术作品。同时,在人文知识的探究中,学生会很自然地发现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认识美术对生活的特殊贡献,形成学生对待祖国优秀美术传统和世界多元文化的正确的人文态度、进而陶冶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集体式”讨论,通过“求异性”达到相互启发和学习的目的。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型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集体式”讨论,通过“求异性”达到相互启发和学习的目的。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这其中讨论法是自主学习型教学的代表,学生在集体学习和讨论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这节课提出的问题有:
1画面内容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2题材是什么?
3画面上的人物象征和寓意是什么?波提切利采用了怎样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
4透过人物神态能体会出什么样的更深层的含义?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5我们如何来欣赏一件美术作品呢?
6联系当今社会,你想说些什么吗?
通过上述问题,把知识设计成学习情境,启动学生思维,学生主动探究与交流,在探讨和解决问题中发现知识,内化知识,构建知识,活化学习。同时也强化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
三、以学生发展为本,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随着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我及时对学生的讨论作出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肯定和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感受学习成长的欢乐。以此唤起他们的自豪感和自尊感。进而促进学生发展。
不足之处及改正措施:
一、在教学过程中,虽然绝大多数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评述,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只作探究状,人云亦云,不能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中来,对这一小部分同学要进一步给与关注,找出他们自身的闪光点,鼓励、肯定,充分在兴趣上做文章,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争取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本节课采用了自主型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节奏的把握上不够张弛有度。要适时做好引导,以控制好课堂节奏。
三、教师自身也要加大学习力度,不断发展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四、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让他们也有基本的欣赏美术作品的常识,即使随即看到一幅作品,也有基本的正确的评论常识。
《春》教学设计4
【课前预习】
1.学生在课外认真正确地朗读诗词。
2.有条件的从网上查阅有关作者生活和创作的资料。
3.体会每首诗词的情感。
【相关课程标准】
1.诵读古代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直至背诵;
2.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3.在比较中体会作者所蕴含的不同情感。
【评价任务】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熟读成诵。
2.通过重点词语和语句分析作品的情感。
3.通过比较阅读,体会不同体裁、不同诗词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春景
导语:同学们,在这个斑斓春色单元的语文课堂里,我们一同徜徉在春的世界中感受它无穷的魅力。春的美是多样的,北国的春天与江南的春天风格迥异,那么在诗人的作品中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带给我们的又是一种怎样的心灵体验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词八首》,共同来感受一下。首先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江南春绝句》和《玉楼春》两首诗词。
活动二:诗词赏析探寻春景
一、读“江南春”绝句,领悟诗的多方位审美
(一)赏“江南春”千里美景
1.朗读诗歌,把握节奏;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其他学生纠正。
2.学生齐读诗歌,思考:诗歌描绘的是哪里的春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具体描绘了哪些景物?
明确:描绘的是江南的春景。从题目及描写的景色中可以看出。诗中描绘了莺歌燕语、绿柳桃红、水村山郭、酒旗飘展,描绘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二)品“江南春”千古佳句
3.诗中“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明朝学者杨慎认为应该为“十里莺啼绿荫红”,后又有人认为改为“一里”更为恰当,你认为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
“千里”改作“十里”,似乎更切合实际,但诗境全失。其实十里也听不到,一里也怕看不明。因为“千里”,正极言江南地广,是就整个江南春色说的,而不是实指某处景色。诗人描写的景物把眼前的实景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写,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地域广袤、气象万千的江南春景图。如果不用“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
(三)探“江南春”千古幽思
4.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再读诗歌,边读边在脑海浮现出诗中描绘的画面。思考一下: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学生回答:最后两句在写景中又蕴含着诗人对历史和生活的无限感叹:江山依旧,南朝却早已成为历史陈迹,统治者迷信的神佛并没能保佑他们。这里是写景,更是对现实的讽喻,这是借古讽今的手法。
总结过渡:春天的美景引发的并不都是美好的体验,我们也不由在杜牧这一感叹中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那么,宋代词人宋祁面对美好的春景又引发了他怎样的情感呢?
二、读“玉楼春”佳词,探析词的通感化手法
(一)赏“玉楼春”东城美景
1.学生初读诗歌,注意停顿和把握节奏。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其他学生纠正。
注意读准加点字的读音:縠()棹()
作者宋祁,字子京,宋代史学家、文学家。
2.学生齐读诗歌,思考诗歌描绘了哪些景色?请用笔标出来。
明确:縠皱波纹、绿杨烟外、红杏闹枝头带来的盎然生机。
(二)扣“玉楼春”惜春情思
3.学生自读诗歌,思考:词的上下两片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上片写景,表现城市游乐生活。下片抒情,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问题预设1:学生经过品读和思考,基本能说出:上片描写景色,下片抒发感情。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追问: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若第一个问题仍回答不到位,教师可提示:这里描写的景色与之前的诗词中的景色有何不同?
问题预设2:作者笔下的游乐生活是怎样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对这种概括性的.问题可能感到为难,可提示:词人对这种生活的感受是什么?喜爱还是厌恶?从哪里看出?
明确:作者笔下的这种生活是美好的。晓寒还在,绿杨已笼烟。在上片中极力渲染了春景的美好,正是为了下片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问题预设3:怎样看待词人在下片所抒发的“及时行乐”的情感态度?
此题可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明确:
春景的如诗如画让人心醉,但美好的春天终会逝去。作者由此想到了人生苦短,青春易逝。然而珍惜春天、珍惜青春?却有不同的回答。作者由此认为要珍惜春光,及时行乐。不过,作者提醒珍惜大好时光,还是有意义的。同学们该怎样“惜时”呢?相信大家会做出正确的回答。
(三)探“通感化”描写手法
4.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再读诗歌,讨论探究:“红杏枝头春意闹”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其中用得最妙的是“闹”,而清代的李渔认为“闹”字不好,可用“吵”“斗”字代替,请你谈谈“闹”的妙处。
学生讨论明确:
“闹”有争吵、热闹之意。“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也把生机勃勃地大好春光都点染了出来。“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运用通感手法,化视觉形象为听觉,把红杏在枝头盛开的情况点染得十分生动,让读者仿佛看到了莺歌燕舞、繁花争艳的大好春光,写出了一派春意盎然蓬蓬勃勃的生机。因此王国维认为“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小结:春天从来是美的,然而这种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感悟。诗人表现美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客观地描述也可以融入诗人的情感。即使是相同的美景,不同的人,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境遇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活动三:比较阅读领悟春景
三、比探杜诗、宋词“春诗”之异同
过渡:方法交流寻捷径。
怎样做比较阅读?你有哪些好的方法?
师生交流。
指导语:两首诗词虽然都是描写春天美景的,因为作者生活年代不同,人生境遇不同,所处地位不同,因而风格也迥然不同,你能结合具体语句,说说自己的看法吗?
齐读这两首诗词,来品味两首诗词的异同之处。
学生讨论探究后,明确:
(一)“春诗”之异
1.《江南春》:全诗四句,写景开阔,处处柳绿桃红,莺歌燕舞,有山有水。在这怡红快绿之中,水秀山明之处,还有前朝留下来的壮丽的佛寺,若隐若现在朦胧烟雨之中,更增添了无限风光。这二十八个字中,诗人描绘的景物,既有当时的特色,又不拘泥于一地,而是形象地概括了整个江南地区。
《玉楼春》着笔细节:词的上片写景,开头首句总写春光明媚;二句转为实写“縠皱波纹”,拟人化的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四句从远处绿杨烟外,近处红杏闹春,特别“闹”字将大好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
2.《江南春》情感奔放:本诗立意高远,文字明白如画,诗中景物都和“江南春”这个特定情境相适应,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的美丽景色。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自然就奔放自然。
《玉楼春》:本词章法井然,立意小巧,情感细腻。言情缠绵但不轻薄,措辞华美但不浮艳,将珍惜时光、留连春光的情怀书写得淋漓尽致。
(二)“春诗”之同
1.景物:杜牧大手笔展开大图景,表现了江南春天的明丽之美、朦胧之美;宋祁的词也描写春天的明丽美景,其中“闹”字历来倍受称赞,运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春意勃发,百花争春斗艳的情景。
2.笔法:两首诗词都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景物,作者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细致的观察景物,逼真有立体感;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红绿相衬,色彩十分鲜明。
四、开展“春诗”朗诵会
指导语: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已经理解了描写的春景、写景的手法及作者的情感,那么应该如何朗诵这两首诗呢?
(学生议论回答后,教师略加点拔)
1.学生练习:在把握诗情的基础上完成以下活动。
⑴配乐范读。
⑵指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评价,师加以指导。
⑶生配乐诵读。
2.熟读成诵,背诵这两首诗词。
板书设计
莺啼绿红
晴景
村郭酒旗赞美
南朝数寺感叹
雨景
楼台烟雨
春光无限好(写景)
赞美春天
珍惜青春
(感叹)
热爱生活
教学反思
亮点:
1.本教案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比较阅读,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即使是相同的美景,不同的人,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境遇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2.在学习中,要让学生对诗句的语言加以揣摩,明确词语的妙处。引导学生要学会感悟到诗人蕴藏在诗中的情感,而把握了诗人的情感,能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旨在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不足:课堂上要留有足够时间让孩子们读书,品味、成诵。
《春》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生字,会读写3个生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
感悟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描写雨的古诗。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春雨,导入课文。
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说春天的美景是一首优美的歌曲,那么,春雨就是这歌曲中调皮动听的音符。人们为什么喜欢春雨,春雨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平时都善于观察,大家说说你观察到的春雨吧!
学生谈春雨。
2.导入课文,简介诗人。
一个春天的夜晚,下起了雨,一位大诗人抑制不住对春雨的喜爱,写下一首赞美春雨的诗。这位诗人就是唐代“诗圣”杜甫,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春夜喜雨》。有的同学课前查阅了资料了解了杜甫的生平和他的诗歌风格,有这方面资料的同学和大家交流。你还读过杜甫的哪些诗?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古诗
简介《春夜喜雨》的体裁:《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共八行,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自由读《春夜喜雨》,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①正确朗读这首诗。
②结合你所知道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3.检查自学情况:
读准下列字音:甫fǔ径jìng俱jù
(2)提问: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春天的一个雨夜。诗人住在成都——从书上对“锦官城”的注释可以知道杜甫住在成都。)
(3)说一说自己读了诗的初步感受,提出不懂的字、词,在班上交流。
了解下列一些字词的意思:
乃:就。
发生:在诗中的意思是催发植物生长。
潜:暗暗地,悄悄地。
径:小路。野径:乡间小路。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也指花儿开得繁盛。“重”读zhòng。
三、朗读欣赏,体会意境。
(一)朗读课文,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和感情读这首诗。
讨论:题目是“春夜喜雨”,应该用欢喜轻松的语气读,读出对春雨的喜爱。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二)诗人为什么喜爱春雨呢?诗句中并没有一个“喜”字,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在哪儿呢?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说说对诗句的理解,体会意境。
过渡:中国自古以农兴国,每一个关心人民疾苦的人,无不对各个时节的天气变化给予密切注意,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农民收成的歉与丰,杜甫是一位人民诗人,这首诗也显示出他的这种深湛淳朴的思想感情。作者获得安宁,又看到喜人的春雨,联想到国家的安宁,百姓的丰收,怎能不喜?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诗人是怎样通过诗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他的思想感情的。1、分析首联:感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哪个字是诗人对眼前这场春雨的总的评价?明确:是“好”字。好在何处?因为它“知”时节。还好在什么地方?当春乃发生。过渡: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春天正是农作物发育生长的时节,人们是多么盼望雨水从天而降啊,而雨神也好象懂得人们的心思一样,不早不晚,就在这个时节洋洋洒洒下起来了,这是不是好雨?雨知道人们的心情,这怎能不令人欣喜呢?雨本无知,可是作者用“知”这个字,是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拟人。把无知变有知,这个“知”字用得多么传神啊!
雨知道时节,在这春天正需要它的时候下起来了。这里把雨拟人化,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
2.着重体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学生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教师引导:在这夜晚,春雨随风悄悄地飘洒下来,无声无息地滋润万物。大家想想:春雨有什么好处?
(春雨使花草树木庄稼得以发芽、生长,春雨为大地创造了生机,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春雨有这么重要的作用,但是她“润物细无声”,她一点也不因为自己的功劳而张扬喧闹、大造声势。你们难道不觉得春雨具有一种可贵的品格吗?
(春雨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3)那么这时诗人心中充满了什么感情?
(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前文点明了“春”和“雨”,这一联就点明了题目中哪个字?“夜”,很好,并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那么雨还“好”在何处?好在润物,如何润物?细细的,这是雨的形状,春雨如何来呢?一个“潜”字写得悄然无声,“潜”是什么意思?什么修辞?还是拟人。本联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呢?无声,是从听的角度。悄悄地进入夜中,细细地滋润万物。
所以,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好好品读这句诗吧!(学生有感情地读颔联。)
3.学习“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大家展开想象:诗人可能先是在屋里,听到春雨轻轻洒落的声音,他心情十分愉快。接下来,他怎么做?
(诗人推开屋门走了出去。从“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可以看出诗人可能走出了屋,看到了野外、江面的景象。“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很不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第三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现在放眼四望: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象云一样黑。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
说说颈联两句的意思。
4.想象“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最后两句也是诗人看到的吗?为什么?
(最后两句是诗人想到的。从“晓看”知道诗人是在想:第二天早晨可以看到……)
说说对这两句的理解。
(2)联想:诗人看到了这场及时雨,他不禁想到第二天早晨,一定可以看到城里的花儿都开了。那一朵朵花沾着雨水,显得沉甸甸、红艳艳的。其实呀,诗人想到的可能还不止这些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诗人可能还想到了什么。如果是你,你还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诗人可能想到农民会在雨后播种,麦苗喝饱了雨水又长高了一截,人们开始踏青赏花了……)
四、总结升华,指导背诵。
1.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么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诗人能把春雨写得这么美好?
引导:像诗人一样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感觉生活中的美。
2.朗读背诵。注意诗的节奏: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五、拓展阅读,欣赏古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六、作业。
1、搜集古今中外写春天、春雨的诗,自主积累古诗。
2、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200字的散文。
《春》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
教学难点:1、鉴赏词作的意境。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1、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人,她是一个独创一格的女人,她既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豪气,也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万种柔情,她就是被人称为“乱世中的美神”的“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更有人赞誉她: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去万个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一首词,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2、走进作者,知人论世: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寓故国黍离之悲,情调感伤。给辛稼轩、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的影响。李清照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现传《漱玉词》。这是词人晚年避乱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所作。其时,丈夫赵明诚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已经53岁了,孑然一身,历尽乱离之苦,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所以词情极为悲戚。
二、教学新课
1、读一读
(1)听读,注意语气、语调、语速。
(2)跟读,注意读准词的节奏。
(3)自由朗读,体会词人在词中流淌的情。(愁)
(4)请一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愁情。
(5)请学生以4人一小组用最能表现愁情的方式来演绎这首词。
2、品一品(品味词的意境和体会作者的感情)
(1)提问:你认为这首词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文眼)
学生回答:愁
(2)提问: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作者的愁绪?作者是怎样写愁的?
学生回答:①“风住尘香花已尽”:风儿停了,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己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又是春意阑珊的季节。这句交待季节特征——暮春时节。
②“日晚倦梳头”:此句是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日上三竿仍无心梳洗,通过妇女特有的生活细节——倦于晨妆,反映了词人的满怀愁绪。
(3)提问:“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闻说”、“也拟”’只恐’表达词人一种什么心理?
学生回答:“闻说”、“也拟”、“只恐”欲抑先扬,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表达作者沉重、无奈的心理变化,道出哀愁之重。
(4)提问:“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恐”否定自己的计划。两句中词人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仍然表达自己内心不解的哀愁?有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比喻。词人创意出奇,将心中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转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说“舟轻愁重”使“愁”有了形体、重量、动态。这种写法是——化虚为实。
3、说一说。
李清照的生活状况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中晚期,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李清照的愁情诗在其诗中占绝大多数。
4、赏一赏:
拓展迁移赏析《如梦令》、《醉花阴》
其离愁表达的是一个卓异女性在封建时代满腹愁怨的'生存状态;表现家国之愁的词倾吐的是一个女性对国破家亡的生命体验.
5、理一理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化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内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唱一唱 歌曲:武陵春
演唱:王笑微
三、结束语:
教师总结:
此文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 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
《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婚后不久的怀人之作。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四、教后反思:
回想自己以前对诗歌的教学,基本上没有这么精细过。换句话说,以前教学诗歌主要是就诗歌论诗歌,要么简要讲解诗意及情感,要求学生背诵;要么是我句句赏析,学生动笔批注,不敢放手让学生动脑赏析。而今天教此节课,我觉得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一是让学生交流关于李清照的资料,为学习该词作铺垫。二是让学生自由吟读,赏析一句话。三是让学生自我商量朗读处理方式,课堂上出现了亮点。四是让学生自己回顾赏析的方法,自己总结表达愁绪的写作方法。
可以说,一切是在我的引导下进行的,但一切又都是学生自我完成的。本节课,我差不多成了一个听众。
原来,我以前低估了学生的能力。
不过,为了这节课彻底地交给学生,我还是在前两天学习诗词的时候,用心良苦地作了一些铺垫的。例如,让学生学会根本诗歌描绘画面,学会作相关诗句近似联想,学会品析一个妙词等。正是因为在前面课堂上已经略有接触,所以,我让他们赏析时,先把钥匙交给了他们,他们终于在摸索中打开了大门。
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本课至少有这样几个收获。
一是了解了李清照其人,并感受了她的艺术特色。
二是学得了一点赏析诗词的方法。
三是积累了一批写愁的名句。
《春》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正值春暖花开、莺歌燕舞的时节,学生乐于亲近大自然,引导学生在欣赏春天、享受春天的同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2、培养听障学生观察事物、感受生活及表达语言的能力。
学生分析:
听障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相对于健听孩子,对同一件事,听障学生多侧重于用连贯的词来表达,语言表达能力比同龄健听孩子低很多,而且往往浮于表面,语言直白,缺乏相应的联想、形象化的语言,所以,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将春天的变化、自己的.感受,能流畅地表述,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教学设计:
在习作前,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照相机留下春天的足迹。在课堂上,回顾学过的与春天有关的诗、文,边背诵这些诗文,边与学生分享春的美丽与作者的感情及写法;再与学生一起欣赏这些美丽的照片,引导学生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最后,学生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几点,有条理地描绘春天。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笔下的春天,体会诗中的意象和诗人的感情。
1、同学们,请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与春相关的诗文。
(学生熟知的诗文有《春》(朱自清)、《春晓》、《咏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村居》、《春夜洛城闻笛》《春夜喜雨》、《春日》、《春望》、《忆江南》、《钱塘湖春行》等)
2、教师与学生重点分享《春》、《钱塘湖春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师生分享《钱塘湖春行》
a.师生齐备这首诗
b.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c.学生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春景,你最喜欢哪个?(抓住中间两联体会)
d.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喜爱)
(2)师生分享《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a.师生齐备这首诗
b.学生说说哪些诗句体现了题目中的早春?
c.三四句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用了什么方法?
(3)师生分享《春》
a.学生说说朱自清写了春天的哪些景?(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还有人们的活动)
b.你印象最深地是哪种景?(学生自由说说)
c.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很寻常的景物在朱自清的笔下展现了非同寻常的诗意美,抓住景物的特点,使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表达了对春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欣赏春之美,寻找身边春的足迹
1、全班16个同学,分成四组,每组展示自己最美的10张照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在小组代表讲述的时候,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学生有条理的说说春天的足迹。(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尽量用规范、形象的语言。)
3、学生在纸上列出自己的作文提纲。
4、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借鉴诗文中的写作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春天的变化与美丽,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学生完成习作。
《春》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总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描写的方法
3.培养审美能力,春(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写评析
教学用具
教
学
过
程
[预习指导]
1.熟读课文,背诵全文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的音形义。
[三分钟演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二位同学即兴描绘窗外的田野景色,由其中的不足来提醒学生要抓住一些特征进行描绘,并向本课学习写法。
二、检查预习:
1.三人抽查背诵片断,
2.二人上黑板默写字词。
三、范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诵,给学生以美的启迪)
学生结合练习一听读时思考给课文分成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
四、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1.抽签提问二生三分法的起止,其它有异议的学生补充后教师评议。
2.请学生思考第二段与后面各自然段的结构关系。并说明理由。
采用自由发言式。(总分)
五、共同分析第二部分的春花图春草图:
1.请一学生速读课文,分别用两个字概括3-7段的内容:
2.抽查提问,
3.师生共同归纳。
五幅图: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4.解决 以下几个问题:
(1)读春草图,指出文章中分别从小草的哪一方面写的?
(2)其中的人物是什么的人?有何情趣?
(3)读春花图,写100字左右的分析短文.
<提示:抓住哪些景物写,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写蜂蝶的`目的是什么,突出花的哪些特点>
第一二个问题口头练习,第三问题写完后由几位同学朗读.
后教师归纳:(此问题间接培养审判能力.)
布置作业:
六、布置作业:
在家庭本上练习完成课后练习二(A)
说课精要
分析短文一项对于快班的学生非常必要,把写作训练变成学生日常必的经常
《春》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1、收集与春有关的.资料;
2、收录机、磁带;
课 时:一个课时
教学设计:一、备读导入 新课:
1、学生自由背诵唐诗,说唐代著名诗人,引出白居易;
2、学生说白居易的小故事,引出新课;
一、初读熟悉全诗:
1、听录音,要求学生正音正字;
2、生齐读;
3、抽生朗读,指导朗读技巧(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自然)
4、师范读,学生思考:A、划出压韵的字;B、分析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古诗?C、找出其中的对偶句,体会其特点。
二、熟读理清游踪:
1、谁能划出标题写了几方面内容,并说明理由;
2、读一读诗,想一想诗人凭什么说是钱塘湖,而非其他;
3、诗人说行,你能找出依据吗?
三、精读寻觅春踪:
师:请阅读全诗,想一想,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
生:早春
师:小组自由讨论,诗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写初春的西湖?
(学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发言)
归纳: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在具体分析时,结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写。
师小结: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游人如织的西湖早春图。
四、品读诗中妙笔:
师: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
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你能找出一些吗?
生:看书,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归纳:初、低、早、争、暖、新、春、渐、浅
《春》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直至有背诵;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品味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品味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略)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字词问题,大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初步体味了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请同学来朗读一下课文,希望朗读的同学在配乐中能再现作者的感情。
二、播放《春江花月夜》乐曲,学生朗读,然后评议。
三、回顾一下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盼春;
第二部分:绘春;
第三部分:颂春。
四、赏析第一部分:盼春
1.本段作用:点题,总领全篇,引起下文。
2.找出关键词语,体会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盼、来、近――表达作者迫切而喜悦的心情。
五、赏析第二部分:绘春
1.第二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总括轮廓。
2.作者如何总写春天的?
先总写:一切
后分写:山(朗润) 水(涨) 太阳(红)
3、作者描绘了春天哪些景象?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4、春草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几方面来写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A、正面描写:
写长态:钻(表现生命力强)
写质地:嫩嫩的(鲜嫩)
软绵绵(柔软)
写色泽:绿绿的(浅绿)
写长势:满是的(旺盛)
B、侧面描写:带给人们欢乐
C、运用的修辞手法:拟人、排比
5.春花有哪些特点?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表现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A、正面描写:
花朵多:赶趟儿、杂样儿、散
花色艳:红、粉、白
花味甜:
B、侧面描写:
蜜蜂:闹
蝴蝶:飞
C、虚实结合:由春花联想到秋实。
6.春风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A、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温暖柔和(不寒、抚摸)――触觉
清香扑鼻(泥草花香)――嗅觉
色彩明丽(繁花嫩叶)――视觉
和谐悦耳(鸟鸣、笛声、轻风流水)――听觉
B、播放音效,感受鸟鸣“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的意境。
7、春雨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几方面来的?
A、春雨特点:多而细密、滋润万物
B、正面描写:
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紧密、闪光、细长)
状:斜织、薄烟(轻盈、迷蒙)
C、侧面描写:
景:叶绿草青、灯、人、房屋(滋润万物、气氛和平安静)
情:可别恼
D、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排比
E、播放春雨音效,感受春雨特点。
8、前面描写的是自然景观,接着作者由景到人,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看看人们在春天里是以什么精神状态来迎春的。
颂扬了人们奋发向上、憧憬未来生活的精神风貌。(城乡、老小、舒活筋骨、抖搂精神、一年之计在于春)
六、赏析第三部分:颂春
1.三个比喻句,各表现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像娃娃:新(万物复苏、新的生命开始)
像小姑娘:美(百花争艳、景色动人)
像青年:力(充满生机)
2.三句话各自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三个比喻句,点明了春天成长的过程,独立成段,强调了春天不同的成长过程。
七、总结:播放电视教材《春》,进入春的意境中,回顾全文内容。
八:作业:背诵全文。
《春》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白公鹅的特点。
3、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比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认识了丰子恺笔下哪只“架子十足”的白鹅,它是那样高傲而可爱。那么,X作家叶诺索夫描写的鹅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4课《白公鹅》。
在学课文之前,让我们大胆推测一下,这只鹅会有哪些特点?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3、默读课文,感受白公鹅的'特点。
三、细读课文,讨论交流
1、读读你喜欢的部分,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
四、比较感悟。
小结两个作者对白鹅的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五、总结
不同的人写同一种事物,由于他们观察的侧重点不同,描写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语言风格也会有不同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
走路慢条斯理;
14白公鹅有派头(喜爱);
活动无忧无虑。
《春》教学设计12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早春时节梅花山盛开时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让学生置身于春光之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软件
2、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教时
一、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花山的美。
2、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感受梅花山的美。
三、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提问导入
1、板书课题,谁能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2、看到这个题目,小朋友们一定要问:梅花山在哪里?春天来到梅花山怎么样?对吗?
3、简介梅花山:
梅花山位于南京中山门外钟山的南部,在东郊风景区内。每年到了红梅花开的时候,许多人都来到这里游览。
4、春天来到梅花山怎么样呢?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二)初读课文
1、引导看软件,用自己的话从图上看到什么?
2、要求学生: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生字词。
3、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尝试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4、了解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和带有生字词的语句。
寒气还没有退尽。
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散发休息欢乐晶莹透亮涌动
(2)学生拼读生字词。
指名认读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教师正音,领读生字词。
(3)学生相互交流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4)我们怎样才能记住下面这些字?请大家想好办法。
出示生字词:寒还退尽挨片发休息欢
学生自主记忆,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指名发言。
归纳:
部件法:休息
换一换:吹
歌诀法:尽
5、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指导停顿。朗读。
(2)齐读。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4)齐读。
(三)布置作业
1、写写、识记生字词。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课文写作者在不同地观察同一事物都不一样。引导学生观察,春天来了,小雨点落在其他地方,会有什么变化。
《春》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作者赞美春天、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2、能概括文中描绘的几幅画面,并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3、能揣摩作者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多种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好处,学会品味语言。
教学重点
以朗读贯穿始终,在读中品味语言,品味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批注与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语言赏析。
一、导入
播放《春天在哪里》音乐
听到这支曲子,我们也忍不住要四处寻觅春天了。都说春天是最美好的季节,你对春天
有什么样的具体印象和感受呢?
1全班交流对春季的具体印象和感受(可以引用古诗词或者成语)
诗句提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人人都喜欢春天,可是对春天的感受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笔下,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整体感知
1、播放配乐朗读,要求带着问题听读文章。
1)明确生字词读音
2)课文围绕“春”描绘了几幅春景图?根据课文内容为这几幅春景图拟小标题(标题要求字数统一,简洁明了,争取控制在三个字左右)。
全班交流,明确:
1)读准下列字词的音(个别朗读)
朗润酝酿婉转嘹亮应和黄晕烘托静默舒活欣欣然
2)5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2、理清思路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是描绘江南春景的散文,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几部分?
全班交流,明确:盼春(1)、绘春(2—7)、赞春(8)
2)既然本文描绘春天图景是主体,那为什么还要加上第一和第三部分呢?
明确:第一节充分表达喜爱春天、盼望春天早日到来的感情。盼春是绘春的基础。
第八节是在前文充分描绘春天美丽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赞春是绘春的升华。
3)前4幅春景图能否和第五幅调换顺序呢,前四幅之间是否也可以调换呢?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明确:前4幅写景,第五幅写人,人活动在美丽的春景中,让春景真正充满生机和活力。
春草是最先报春的,然后再是春花。春草和春花的生长是要靠风雨的滋润培养的。从植物写到天气,也符合人们的一般认知规律。
三、品析语言: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春草图”语段,你认为在这部分中哪些词、句,写得比较贴切传神,试说出理由。
学生先独立思考,同桌交换意见,完善回答,全班交流。
明确:(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教师可适时引导:假如你就是一株小草,经历了漫长寒冬,当你刚从有些松软的土地里苏醒过来,你会做些什么?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
“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革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嫩,写质地。绿,写颜色。
(2)“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最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学生讨论后明确: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强调朗读,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叠词同时也使句子变的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学生回答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进一步体味春草的生机勃勃和作者对春草的喜爱。
学生齐读第二段。
2、欣赏“春花图”
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并用批注的方式说明理由。
学生品析,全班交流时同样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进一步体味。
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如“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句中的“闹”字可否换成“叫”,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闹”一字传神,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态。如“红杏枝头春意闹”。
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时要及时归纳赏析要点,注意表述的思路:
赏析切入点:A抓关键词。关键词主要指在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特别是动词、形容词的巧妙使用,能够突出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或特征。B品修辞句。这是最常用的语言赏析切入点。如排比句的气势磅礴,比喻句、拟人句的生动形象,反问句的发人深思等。C析语言风格。如:简洁准确、生动传神、优美感人、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内涵丰富、富有文采、风趣幽默、感染力强、典雅、活泼、凝练、朴素。D找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视觉、听觉等感官角度的描写等。
表述思路:我比较喜欢文中的“……”句话,因为……。
在阐述喜欢语句的原因时,还可以用“第一……第二……第三……”这种形式来呈现赏析语言的思路和答题的不同角度。
3、根据归纳的赏析要点,自读第四、五段,赏析春风、春雨图。
学生先自行通过批注找出美点,小组进行讨论,全班交流。
4、朱自清先生清丽的语言让我们沉浸其中,难以自拔。此时再看上课伊始我们为春景图拟的小标题,就发现它们是多么的单调无味,你能不能换上更生动传神的小标题呢?(标题要求字数统一,形象生动)
全班交流,板书出示比较。
如:1春草复苏图,春草萌芽图;2春暖花开图,百花争艳图;3杨柳随风图,春风依依图;4春雨绵绵图,如烟春雨图;5春勤人早图,人勤迎春图
5、声情并茂的集体朗读全文,体会课文蕴涵的情味美。
四、布置作业
1、整理收集的咏春的古诗句,写在积累本上。
2、仔细观察你的校园,写一篇《校园的秋》。
《春》教学设计14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诗歌特点和儿童情感的特点,采用“寻找春天——欣赏春天——感受春天——赞美春天”的教学思路。首先以“寻春启示”为导入,激起寻找春天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初步读文,从整体欣赏春天的美;然后在不断的品读中引导孩子们品味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流淌着的喜悦之情,感悟春天的美丽,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在拓展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春天,让课堂无限延伸,让孩子们在课后还能去寻找春的消息。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理解“消息、漂白、牵引、爱怜、雏菊、禁不住”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拼读 “漂、禁”两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3、合理展开想像,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摇绿、漂白等重点词语,感受春的美好及孩子们的喜悦之情。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与态度
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体会孩子们看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春的气息。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寻找春天—寻春启示
我们听说过寻人启示,寻物启示,你听说过寻春启示吗?(出示寻春启示)
寻春启示
春姑娘,在冬爷爷走后悄悄来到人间,身穿花衣服,走到哪,哪就充满生机和活力。你看见春姑娘了吗?如果有她的消息,马上与我联系。谢谢。
杨老师
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帮上我的忙,你有春的消息吗?(学生试说自己看到的春天)
感谢同学们给我带来这么多春的消息,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到诗中继续寻找春的消息。(齐读课题)
二、欣赏春天—初步感知
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从哪小节收到了春的.消息,用笔勾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
3、交流:(学生边汇报教师边画)同学们找到这么多春的消息,嫩绿的枝条、青青的小草、鲜艳的花朵、美丽的蝴蝶、清澈的溪水、雪白的鸭子,看来,春天真的已经来到,风,摇绿了树的枝条……(出示第一小节,学生跟随教师读)
感受春天—品读课文
引导学生自由读第一小节: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在汇报交流中理解“摇绿”、“漂白”用词的精妙,感受春天的美。
指导朗读:春风春水,绿树白鸭,多么美丽的春景啊!这是我们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啊!
第二小节:
这么美的春天,想不想出去玩?那就让我们换上春装,出发吧!(投影出示第二小节,学生边读边悟。)
飞过树林,飞上山冈,到处有春天的欢笑,孩子们在树林里、山冈上跑得多欢哪,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读一读吧!
第三、四、五小节:
到处有春天的欢笑,孩子们到底看到了什么,自由读三、四、五小节。
第三小节:
在学生谈体会时,引导学生抓住“牵引” “爱怜”体会对蝴蝶的喜爱之情。
指导朗读:带着对蝴蝶的爱读一读这一小节。
第四小节:
指导学生谈体会,在交流的过程中抓住“禁不住”、“雀跃”体会孩子的快乐心情。
指导朗读:那你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
第五小节:
春天的田野,到处充满春的气息,一切都那么新鲜、有趣,看,孩子们又在干什么?(读第五小节)
在春天的田野上玩,多有趣啊!谁能将这三小节美美地读一遍,让我们也来分享孩子的快乐!
第六小节:
同学们体会得多好啊!看来,你们都是用心在读书,用心去感受,才会有这么深刻的体验!是啊!畅游在春的原野,看蝴蝶飞舞、雏菊绽放、枝头吐绿,听溪流歌唱,和它奔跑,多惬意啊!就连走累了,也是一种享受,(投影出示,学生读)走累了,我就躺在田野上,头顶有明丽的太阳照耀。是谁瘙痒了我的面颊?啊!身边又钻出嫩绿的小草……
从这个省略号你体会到了什么?(还有许多春天的消息)
四、赞美春天—拓展延伸
我知道同学们课下收到了很多春的消息,那么,拿出笔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吧,可以写一段话,也可以写一首小诗。(学生书写)
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总:是啊!走进春天,就像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春天就是如此美丽。
五、作业
1、继续寻找春的消息,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2、找一找相关描写春天的儿歌、古诗、歌曲读一读,背一背,唱一唱。也可以自己动手画一画,剪一剪美丽的春天。
《春》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
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
1、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搜集。
2、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
3、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诵读欣赏、体味品位、揣摩运用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
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二、感知内容
a、老师配乐范读
b、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c、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研读与赏析: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
[问题组]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②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背诵。
体验与反思
三、质疑交流
1、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2、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3、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明确]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互相交流。
【《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春》教学设计09-09
《春》教学设计06-11
春的教学设计06-07
武陵春教学设计12-05
《春望》 教学设计05-31
朱自清《春》教学设计07-18
春望教学设计10-16
《春望》教学设计09-24
《春的消息》教学设计11-05
春教学设计(精选12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