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21 15:39:3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选】《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5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并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关注课文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虚实结合写法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何让学生体会当年小女孩的生活情境,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与辛酸。

  教具:多媒体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一、从“组”导入,读题激趣。

  1.世界文学宝库里,有许多中国的经典作品,还有许多外国名篇名著,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四组课文,去品味深受各国人民喜爱的精神文化大餐吧!

  2.阅读这组课文时,要做到什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一起读“阅读时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心人物的命运。”把课本翻到66面的单元导读,把这句话画下来,我们就学习用这种方法,一起来学习第一篇外国文学名著。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是世界童话大王——安徒生。

  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看看在她身上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分哪三个部分,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给每部分拟上小标题。

  2.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哪几个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注意?指导写“兜”字。

  3.回到我们刚才的问题。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哪三个部分来写?说一说你的小标题。卖火柴(1-4)擦火柴(5-10)冻死了(11-12) [板书]

  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就是一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在街上(手指板书学生齐说)的故事,同学们我们在阅读这种篇幅较长的文章的时候,就可以采用抓每部分主要内容的办法,很快的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读了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怜)[板书] 那文中的小女孩到底怎样可怜?作者又是如何表现她的可怜的?接下来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文。

  三、感受可怜,唤起同情。

  1.首先,我们来看卖火柴这部分,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1-4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小女孩可怜的句子,画下来,圈一圈重点词语,读一读句子,体会小女孩内心的情感。

  2.交流体现小女孩“可怜”的句子。

  师:这又冷又黑的晚上是哪个晚上?(大年夜)作者强调了这个又冷又黑的夜晚就是——大年夜。你的大年夜过得怎样?(温暖、团圆、美好),可小女孩的大年夜呢?(孤独、寒冷、充满黑暗的)在小女孩当时的社会中,富人们的大年夜也是这样快乐幸福的,可小女孩的大年夜却如此凄凉、如此悲惨,从这鲜明的对比中,更反衬出了什么?(小女孩处境的可怜,生活的悲惨)。此时作者对小女孩充满了怎样的感情?(同情、怜悯)一个乖巧的小女孩却如此可怜,生活这样悲惨,是多么令人同情、怜悯啊!带上你的体会读——

  师:你很会抓细节,关注了小女孩的动作,那小女孩此时的心情怎样?(非常害怕,因为回家爸爸肯定会打她。)你能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感情,你学习真有方法。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读——

  过渡:还有哪些句子?

  师:你从哪些细节描写,哪个词中体会到什么?他关注了小女孩的神态,刚才还有同学关注了小女孩的外貌。

  师:小女孩又冷又饿,不停地打着哆嗦,她是多么可怜啊!读——

  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小女孩却无心注意自己的美丽,因为寒冷和饥饿像魔鬼一样侵蚀着她的身体,读?——

  师:安徒生心中充满百般怜悯,万般同情,发自肺腑地感叹——(可怜的小女孩!)

  师:安徒生就是这样用心灵深处的感叹,用动作、神态、外貌等细节描写向我们展现了小女孩的可怜。

  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小女孩会注意什么?她还可能会注意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小女孩内心的渴望。)

  师:一片灯光,一只烤鹅,难道这愿望很奢侈吗?(不)这可不是平时,这是一年中最幸福、最能满足人们愿望的日子——大年夜。可小女孩却只能空着肚子,打着赤脚,哆哆嗦嗦地走在街头卖火柴,在这鲜明的对比下,她是多么——可怜。齐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小女孩的动作、神态,读出小女孩的可怜,读出小女孩心中的渴望,齐——

  过渡:还有哪些细节描写让你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可怜,结合具体的词语说一说小女孩的心情?

  师:从哪个细节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蜷缩在墙角里不敢回家的小女孩,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伤心、内疚、恐惧)能读出你的体会吗?你读懂了小女孩的心。

  师:此时,作者的心中更加升腾起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拿起书来,带上你们的体会,带上你们同情的心情,边读边想象小女孩的动作,神态,一起读第四自然段。她齐——。

  你们也读懂了作者的心。

  刚刚我们抓住细节描写来品读课文,就能读懂作品中人物的心情,读懂作者的心情,这就是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好办法。

  师:一个大年夜,小女孩却有家不能回,在街头受冻挨饿,心中充满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她是多么——可怜啊!作者就是这样紧扣“可怜”,抓住小女孩现实生活中的环境,及人物的动作、神态、外貌地描写,为我们展现了小女孩的可怜,体现了她内心的情感。从中你们感受到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残酷的'现实)[板书] 这种写现实的表达方法叫做(实写)。[板书]

  4.总结写法: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真的很可怜,而且我们也知道了怎样写才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可怜,希望同学们能举一反三,运用这样的写法,写出一个人的聪明,一个人的能干,一个人的可爱等等。

  5.同学们刚刚读出的都是小女孩的可怜,可是昨天晚上,老师把这篇课文读了又读,发现这个小女孩虽然可怜,却非常的幸福,[板书:幸福]底下有人在啊?所以老师得给这个幸福打一个问号。[板书?]大多数同学都不会同意老师的观点,但老师这样说是有根据的,出示句子“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里有两个幸福,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幸福,前面有两个曾经,这曾经指的是什么时候?(擦燃火柴的时候)在擦燃火柴的时候,小女孩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感到——多么幸福。

  过渡:让我们一起静心默读擦火柴的部分5-10自然段,想想小女孩共擦燃几次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美丽的东西,又感受到了怎样的幸福?画出有关语句,还可以在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写一写你的感受,并读出你的体会。

  四、质疑“幸福”,体会悲惨。

  1.学生默读5-10自然段,自由勾画、朗读、写批注。出示学习提示。

  2.小女孩一共擦燃几次火柴?每次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都看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边交流,一边不断完善这个表格。

  出示表格,互动交流。

  擦火柴

  美好的幻象—幸福

  (虚写:基于现实,想象合理)

  残酷的现实—痛苦

  (实写)

  层

  层

  递

  进

  升华情感

  第一次

  暖和的火炉

  只有一根烧过的火柴埂

  第二次

  喷香的烤鹅

  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第三次

  美丽的圣诞树

  一颗星落下来,一个人要死了

  第四次

  慈爱的奶奶

  第五次(赶紧)

  和奶奶一起飞走

  冻死了

  虚实结合 鲜明对比 强烈反衬 表达感情

  交流后出示第一列,第二列填空。

  3.小女孩曾经看到的美丽是现实的吗?那是什么?(幻觉)小女孩的幻象怎么样?(美好)。(美好的幻象)[板书]出示填空 这种描写幻想或想象中的景象的表达方法叫做(虚写)。童话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神奇的想象,所以虚写是童话故事必须要运用的表达方法。出示填空后[板书]

  4.火柴是小女孩一家的生活来源,一天没卖掉一根火柴,都足以让她内疚和恐惧,可小女孩为什么还接连不断地擦燃火柴,又为什么会幻想到这些美丽的东西呢?我们先与同桌讨论讨论,再来交流。

  5.师:我们先来交流第一次擦火柴。

  师:小女孩为什么擦燃第一根火柴?(因为小女孩太冷了,小手都几乎冻僵了。)谁来读读这两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小女孩怎样的心情?(她是鼓起全身的勇气,才终于擦燃了一根火柴来温暖自己。)

  师:这个“终于”经历了怎样一番斗争,需要鼓起多大的勇气啊!(读出勇气来)

  师:大家注意这里的标点,你发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

  师:几乎冻僵的小女孩已经迷迷糊糊了,小女孩开始产生怎样的幻想?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师:看到大火炉时,小女孩是什么心情?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大火炉?

  在幻象中,小女孩的感受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幸福)[出示填空]这就是小女孩曾经感受到的幸福。(手指板书)谁来读一读这句话,把女孩快乐、幸福的心情读出来。欢快一点儿。

  师:幻象中,小女孩多么幸福!可是突然——[指名读]

  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是从美好的幻想回到了现实中)

  师:回到了怎样的现实中?(没有火柴,没有火炉,只有一根烧过的火柴埂的现实中)用一个词来形容。(冷酷、残酷、悲惨)出示填空(残酷的现实 只有一根烧过的火柴埂)

  师:没有火炉,只有一根烧过的火柴埂,小女孩又回到了冰冷、残酷的现实中,小女孩此时的心情又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失望、痛苦)把小女孩内心的痛苦,读出来。 [板书:痛苦[出示填空] [板书:实写] [出示填空]

  师:幻想太美好了,读——现实太残酷了,读——

  过渡:如果说小女孩第一次斗胆“终于”抽出一根火柴,是她实在太冷了的缘故,那么后面的几次,就跟寒冷没有任何关系了。可她几次接连不断地擦燃火柴又是为什么呢?(她还想继续幻想美好的东西,不想回到冷酷的现实)

  6.师:就是因为这样,所以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请同学们拿起书,我们一起合作朗读6-10自然段。她又擦燃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美好的幻象又开始出现了。读——美好的幻想破灭了,冷酷的现实又重现了,读——出示填空: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师: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幻想越来越美好了,读——现实越来越残酷了,读——出示填空:一颗星落下来,一个人要死了

  师: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幻想变得更加美好——因为幻想太美好了,她害怕回到现实,所以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读——

  师:尽管她不惜擦燃一大把火柴,来留住那样美好的幻象,可幻象最终还是破灭了,破灭得那样干净,那样彻底。因为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出示填空:冻死了

  师:请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动,再说说你的体会。如果有不理解的句子,也可以读出来,和同学们讨论。

  大家注意这里的标点,你发现了什么?从四个叹号中,你体会到了小女孩怎样的心情?(小女孩内心渴望的强烈,小女孩急切地心情)

  师:在小女孩所有的幻象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她的内心渴望,这几句小女孩的内心独白更加深了我们的体会。女孩就是特别害怕奶奶也会随着火柴的熄灭而消失,所以她急切地叫起来——可怜的恳求着——

  小女孩的内心独白句句含泪,作者的语言字字含情。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好的幻觉中死去了。

  师:反过来说,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小女孩的命运是多么——悲惨![板书:悲惨的命运]

  带着你的体会读。

  师: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这些美丽的东西?(这些美丽的东西都是她对现实生活的渴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你真棒。小女孩美好的虚幻其实就是她现实生活的渴望,小女孩内心渴望什么,作者就让她幻想什么,说明作者虚写的幻象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基于现实,十分合理的。这正是我们掌握“虚写”这一表达方法时要特别注意的。出示填空:基于现实,想象合理

  小女孩就这样,从幸福到痛苦,从痛苦到幸福,从这幻象与现实的鲜明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手指表格)我体会到小女孩的命运很悲惨。

  小结:幻想越是美好,现实就越是冷酷,幻想中越感到幸福,回到现实中就更加觉得痛苦,小女孩的命运真悲惨!她身处的社会现实是多么——残酷。

  8.第二部分,作者写小女孩五次擦火柴是采用了虚写和实写相结合的表达手法,[板书:虚实结合]从现实到幻象,再回到现实,不断反复,强烈对比,层层递进,[板书:层层递进]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更强烈地反衬现实的冷酷,体现小女孩命运的悲惨,更深刻地表达作者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的控诉和强烈不满。)这样的写作手法,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可以深刻领会,学习借鉴。

  五、再扣“幸福”,体会感情。

  小女孩就这样在美好的幻象中带着微笑死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多么悲惨的小女孩,可是作者在结尾却这样写道: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小女孩真的幸福吗?怎么理解这两个幸福?第一个幸福是幻象中的幸福,其实是反衬现实的痛苦,第二个幸福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只有死去才能得到幸福,小女孩的命运是多么悲惨!现实我们已经理解了文中的幸福,所以,可以把问号擦去,换上一个什么符号?

  安徒生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了这段文字?(带着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带着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带着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深切地同情 强烈的不满]

  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再齐读这段文字。

  六、拓展练笔,总结延伸。

  1.对比你现在的幸福生活,你们有什么话想对小女孩或自己说吗?(出示小练笔:1、我想对小女孩说:“ 。”2、我想对自己说:“ 。”任意选择一个内容,写一两句话。拿起笔来,在书上写一两句话。

  2.同学们,从你们深情的话语中,我能感受到你们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无限同情,对自己幸福生活的无比珍惜。相比小女孩所处的贫富悬殊、人情冷漠的社会,我们真是太幸福了,所以我们更加要珍惜这份幸福,还要传递这份幸福,让世界充满阳光,洋溢温情,让世界不再有冷漠的人心,不再有冷酷的社会,就不会再有“卖火柴的小女孩”。

  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可怜 冷酷的现实 (实写)

  虚实结合 深切的同情

  幸福? 美好的幻象 (虚写) 层层递进 强烈的不满

  痛苦 悲惨的命运 (实写)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火焰、暖烘烘、闪烁、灵魂”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1)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新年的幸福中去。

  (2)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理解词句,领悟课文中心的能力。

  2、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及疑点

  (一)重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二)难点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疑点

  小女孩死后为什么嘴上带着微笑?她真的能飞到“没有寒冷,没有痛苦的地方”去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所需要使用的表格(课前发给学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质疑问难

  1、师包含深情地说:在上节课里我们认识了安徒生笔下卖火柴的小女孩。你看大年夜的晚上,她正在大街上哆哆嗦嗦地走着,又冷又饿。(课件出示风雪中的小女孩,同时播放悲凄的音乐)

  2、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说什么?(生答:小女孩的生活多么悲惨!小女孩多么饥饿、多么痛苦、孤独啊!小女孩真可怜!)

  3、可是文章结尾却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课件出示这句话。齐读。你有什么疑问?(生问:为什么会感到幸福?幸福是什么含义?她看到哪些美丽的东西?)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一)有感情朗读五次描写幻景的句子。

  1、她擦了几次火柴?她看到了哪些美丽的东西,请快速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指名回答。

  2、请用“—————”画出描写这些幻景的有关语句有关,读一读。最喜欢的语句大声地多多几遍。读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些词语来概括?

  3、交流反馈:

  (1)、同学们找到写幻景的句子吗?读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2)、是啊!这些幻景确实非常美妙、神奇,那么我们进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一下吧!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一至二个幻景认真地读一读,去感受幻景的美妙、神奇,然后用你的朗读把那种美妙、幸福的感觉表达出来。(学生练读)

  (3)、朗读反馈(按照学生朗读的顺序交流)

  第一次幻景:我们先请读第一个幻景的同学来读一读(评议)

  朗读处理: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轻读:读出尽情享受、陶醉;重读:读出惊喜)齐读

  第二次幻景:在第一次幻景中,小女孩尽情享受火炉带给她的温暖,那么第二次幻景带给小女孩的又是什么呢?谁愿意来读?为什么读的时候,声音放轻了,放慢了?(课件演示,感受)是啊,看到这喷香的烤鹅向她走来,万分饥饿的小女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

  第三次幻景:想读的同学一起读,说说你有什么独到的朗读处理吗?(不由自主地伸出手去,要读得快些,读出惊呆了)

  第四次幻景:

  a、最后一次小女孩看到了她亲爱的奶奶,看到了世界上唯一疼她的奶奶,她是怎样对奶奶说的,谁来读读?请女孩子当那个小女孩,把她又惊又喜又急切的心情读出来,好吗?

  b、奶奶确实没有离开,而且变得更加高大、更加美丽——教师范读(结合课件演示):她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好好读读这段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那么这一段话,你准备怎样来读?指名读,谈感受。

  4、连读四个幻景:

  (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我们把四次美妙的幻景连起来读一读,怎么样?)

  分工:第一次——一、二两组同学读;第二次——三四两组同学读;第三次——男同学读;小女孩的话——女孩子读;最后飞走了——全班齐读

  问:通过刚才的朗读你又发现了什么?

  体会的幻景越美好,与出现破灭的结果一旦相联系,则更凄凉,为后面的比较作基础。

  大量时间的自读自悟,体现人文性,珍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二)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幻景呢?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

  过渡:幻景是美好的,但幻景终要消失,每一次火柴灭了,小女孩面对的是怎样的情景了?理解幻景破灭的句子

  出示句子:

  (1)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2)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这时候,火柴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简直成了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长长的红线。

  请学生谈谈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轻声读读这些句子,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在幻象与现实的再次鲜明对比中,发现小女孩在美妙的幻象中没有寒冷、饥饿、享受着快乐与疼爱。她是幸福的。当火柴熄灭时,她又会回到冷酷的现实,学生此时认识到小女孩这时的幸福是可怜的。

  过渡:天空中闪烁的星星让小女孩想起了奶奶,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最后一次是怎样擦燃火柴的呢?生答。她以前是怎样擦燃火柴的呢?请同学们找出有关语句。生回答。

  (三)体会擦火柴时的不同心情

  课件出示句子: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又擦了一根。

  她又擦着一根火柴。

  她在墙上又擦了一根火柴。

  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

  问:有什么不一样?第一次的不敢,最后一次的急切、毫不犹豫,,反差时是多么大啊,这里,你又读懂了什么?连读这五句话。

  三、解疑内化。

  1、读后思考。

  (1)齐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思考:死对平常人来说是件痛苦的事,但对小女孩来说也是不幸的吗?

  (2)交流讨论。

  (3)谈谈对文中两个“幸福”含义的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把发现留给学生,就是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尝试着自己发现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充满生气和活力,充满愉悦和欣喜,充满思考和想象)

  2、指导朗读。

  小女孩冻死了,我们对她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和怜惜。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读出来。课文的第12自然段这样写到:(引读)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课件演示)

  3、如果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了我们中间,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

  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合理想象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学生在畅谈中再一次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四、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写一篇《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并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关注课文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虚实结合写法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教学的难点是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比较悲惨,学生要结合故事背景去理解课文,走进小女孩的感情世界去体会。

  教法与学法

  采用“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在比较中引导学生领会课文的内容,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我们认识了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她对你留下来怎样的印象?

  生:贫穷、寒冷、饥饿、可怜……

  师:这个可怜的孩子在大年夜冻死了,但是她是怀着美好的愿望而去。

  二、下面我们研读第二部分(出示课件)

  1、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2、以汇报的方式,通过对比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3、完成表格,在美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对比中,突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小女孩最后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是那么强烈。

  三、围绕中心,另外主题

  1、出示句子

  “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好的幻象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只有死亡才能让她远离寒冷、饥饿和痛苦。

  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 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3、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配乐朗读。

  四、思考问题,体会写作方法

  1、讲解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及作用。

  2、练习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的运用

  五、拓展延伸

  1、以写读后感或写信、写歌曲的方式练笔。

  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可怜冷酷的现实(实写)

  “幸福”美好的幻象(虚写)

  痛苦悲惨的命运(实写)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课文出自十九世纪丹麦著名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的安徒生写的《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最出色的作品之一。讲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在临死前,为了暖和暖和快要冻僵的身体,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这种种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痛苦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通过这个童话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立足“让情感在语文课上的流淌。”引导学生在意境中感悟真情,自然地表达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准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3、体会小女孩悲惨的现实生活,激起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起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首诗。

  课件出示,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

  妈妈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别问我,这是为什么?

  爸爸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一块,别问我,这是为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我选出最动听的一张,别问我,这是为什么?

  我要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我要把这块蛋糕送给她吃,我要把那最动听的歌给她听。

  你想知道她是谁吗?请问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1、这首诗中出现了一个名字,你听过吗?谁能把课件中关于他的简介读一读,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课件出示,指名读。)

  2、这首诗中出现三次“别问我,这是为什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其中的原因。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爷爷所编写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由诗歌导入揭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气氛。)

  二、初读课文,初步体验

  1、现在,请同学们用你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老师这儿有读书要求,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

  ⑴读准生字、新词,碰到难读的字可多读几遍。

  ⑵读通课文,注意要连贯。

  ⑶读后谈一谈,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2、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3、读后汇报:

  ⑴检查自渎情况:

  读一读你觉得最难读的句子,然后选一两句读给大家听。

  ⑵生自由说:

  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⑶师小结:

  小女孩的处境可怜,命运悲惨。

  4、假如把卖卖火柴的小女孩拍成电影,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画面或情景?

  (生说,师结“叫卖火柴”、“擦燃火柴”、“女孩死亡”这三个情景。)

  5、请你根据这三个部分,给课文分段。

  (以读为主线,提纲挈领。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为下文伏笔。)

  三、精读1~4自然段,体悟悲惨

  1、刚才同学们的脑海中不停出现的是小女孩那可怜的身影,那么小女孩到底有多可怜?多痛苦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讨论。

  同学们听老师朗读,在听的时候注意两点:

  ⑴注意老师读的语气。

  ⑵请同学们用“”划出表现小女孩寒冷饥饿的句子。

  师读(课件配乐),生划。

  2、交流。课件出示:

  在这又黑又冷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又饿又冷,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

  ⑴你自己好好读读,待会儿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生读。

  指名读,交流。师引导学生抓几个重点词朗读。

  ⑵再来观察这四句话,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感受小女孩越来越冷,语气越来越强烈。试读,男女分读,齐读。

  3、从小女孩的寒冷、饥饿,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她生活的悲惨,可是她的遭遇又何止是寒冷和饥饿呢?小女孩还有许多痛苦要向我们诉说!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小女孩生活的痛苦?你又是如何来理解这些痛苦的?找到相关的句子划起来,自己好好的品味,然后再交流。

  随机交流:

  ⑴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用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

  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①学生读,学生说。

  ②卖火柴的小女孩仅有的一双鞋子还是谁穿过的呢?是呀,天那么冷,她根本没有自己的鞋子,只能穿着妈妈的大拖鞋,根本不能御寒,就连这双大拖鞋还是她妈妈穿了很长时间的。你觉得她家怎样?(贫穷)她怎样?(可怜)我们就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齐读。

  ⑵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小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①学生读,学生说。

  ②小女孩仅有的一双鞋,一只找不到,另一只被男孩捡走了,这其中的罪魁祸首是谁?可见这些富人怎样?小女孩怎样?带着感受读一读。

  ⑶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钱。

  学生读,学生说。为什么没有人买她的火柴?带着感受读。

  ⑷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有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这些”指什么?

  (自己漂亮的金黄的长头发。)

  “这个”指什么?

  (大年夜。)

  引读。

  ⑸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灌”说明什么?

  (裂缝很大,家境贫寒。)

  小女孩不敢回家,为什么?读一读。

  ⑹刚才同学们从许多句子中可以体会到小女孩可怜、贫穷、饥饿,你们同情她吗?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读把你们的同情表达出来。

  (配乐朗读。)

  四、感情升华

  1、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你们搞明白这三个“别问我,为什么?”的真正原因了吗?看大屏幕:

  ⑴回答问题:

  为什么“我”要把棉衣给她挡风雪?因为卖火柴的小女()。

  为什么“我”要留下一块蛋糕给她吃?因为卖火柴的小女()。

  为什么“我”要选出一首动听的歌给她听?因为卖火柴的小女孩()。

  生说。

  ⑵虽然小女孩过着痛苦、悲惨、凄凉的生活,但她忘不了这是个大年夜,她和许许多多的孩子一样,向往着光明,向往着幸福,她也有许多美丽的幻想。

  集体朗诵诗歌,把诗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

  3、如果小女孩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你会给予她什么帮助呢?

  交流。

  (首尾呼应,再次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可怜,生发同情。)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5

  教学设计理念:

  本文设计依据“以读为本”“尊重个性”“自主合作”的理念,采用交流合作,集中反馈的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司和合作学习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以达到教与学的情感共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令你感动的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女孩五次幻想的事物,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和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主要途径,让学生在读中质疑、释疑,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引导学生把读、思、议结合起来,想像出画面,议出感司,读出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对穷人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2)激起学生对旧社会的憎恨和对新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教学重难点:

  1、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准备:

  关于填写擦燃火柴的表格、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课文

  1、师:(配乐朗读)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生:(师指一名学生朗读)——

  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在一块儿唱那最美丽的歌。你想知道她是谁吗?请问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师:这是当年九岁的刘倩倩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下的诗。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个女孩(板书:女孩。学生读一读)。加上“小”字再读,带给你怎样的感觉?(生答)

  2、师补充课题。要求学生默读全文。并谈一谈:这卖火柴的小女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生默读课文,之后汇报。)

  3、师小结:从同学们的话语中,我听到了可怜、美丽、悲惨、没有疼爱的声音,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又冷又饿又漂亮的小女孩形象。

  〔设计意图〕

  (用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朗读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既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又奠定

  了本课以突出情感为主的教学基调;让学生谈对小女孩的看法,学生学有所获,奠定了对小女孩的同情心的情感基调。)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层次

  1、检查生字词

  师:课文我们已经做了预习,让我们一起来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师课件出示:乖巧、围裙、硬币、哎呀、橱窗、饥饿、喷香、兜着)

  2、这是一个可怜、孤独、痛苦的小女孩,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段落是描写小女孩现实生活的,哪些段落又是描写小女孩的幻想部分的?小女孩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1-4)现实生活;(5-10)幻想;(11-12)结局)生汇报。

  三、品读语句,体会小女孩的穷苦

  1、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一起们轻声读文章1-4自然段,边读边画一画: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小女孩的不幸,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读,师巡视。

  ●生汇报。(预设)

  生:“在这又黑又冷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一向是她妈妈穿的。”从这体会出小女孩的冷,她根本就没有鞋穿,赤着脚在街上走,这可是下雪的天呀!

  ●师:是呀,你读懂了小女孩的冷,(师板书:冷)。还有谁也读出了小女孩的冷?

  生:“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我从这里读出了小女孩真的是冷到了极点,真是寒冷极了。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向我们走来。

  生:“这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我认为在这举家团聚的日子里,街上行人稀少,该买的东西早就准备好了,谁会在今天去买小女孩的火柴?

  生:“她不敢回家,回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小女孩在大年夜这天还要去卖火柴,足可见她家境的贫困,让她有家而不敢归,实在太可怜了。

  ●师:你们都读懂了小女孩的寒冷,谁还读懂了别的?

  生:“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风还是可以灌进来。”家里和街上一样冷,这样的家,回与不回又有多大关系呢?小女孩同样是多么的孤独呀。她多么渴望父母的关爱呀!

  2、教学建议:

  1)学生反馈句子,自由表达自己读后的体会。

  2)其他补充,发表自己的见解。

  3)指导学生抓住加点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3、师引导:同学们,家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什么感觉?(家是温暖而幸福的,唤起学生对家温馨的回忆,为后文作好铺垫)

  4、师:然而,卖火柴的小女孩却有家不能归,不敢归。文中有一句强调了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小女孩也忘不了。谁能告诉诉我是哪一句?生读句子。

  5、师:大年夜是人们一年一度团聚的时刻,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人,毕竟还是个孩子,也毫不例外地希望在这大年夜里能和家里的人团聚在一起,如此小小的要求,都得不到满足。这更让我们对她产生同情。孩子们,大年夜这三个字,你能联想到什么?(让学生紧扣可怜,将小女孩的大年夜与我们的大年夜相比,更突出上女孩的痛苦与孤独。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饥饿、痛苦、孤独)

  6、师:是呀,作者和我们一样,都对小女孩有着同样的感情,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

  ●生齐读“可怜的小女孩!”师一次次地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唤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

  7、此时此刻,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生发挥想象谈一谈)

  8、播放风雪声,教师和学生进行填空式小结:

  同学们,因为家里太穷了,小女孩只好在大年夜,冒着风雪,赤着脚到街头买火柴。她又_____又_____地向前走。一双小脚冻得。但是,一整天,谁_____,谁_____。

  〔设计意图〕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对语言的自我感悟,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畅谈体会,感悟小女孩生活的穷苦以及命运的悲惨。在感情朗读中体会作者流露在其间的情感。)

  四、师总结:

  大年三十夜里,天冷极了,小女孩又冷又饿又累,她孤零零地在雪地里走着,最后就蜷缩在了墙角里,她太可怜了,太冷,太饿了!于是,她擦燃了火柴,这为她凄惨的故事增添了一份美。这是一份怎样的美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此时,对于这位小女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一幅怎样的画面?(生自由说自己仿佛看到的画面)

  〔设计意图〕

  (让学生进一步在脑海里产生对小女孩的印象,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2、师:小女孩的结局怎样?谁来读读小女孩死时的样子?

  (生读句子“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角上带着微笑。)

  ●引导质疑:小女孩死了,死本来是痛苦的,为什么她的脸上反倒还有幸福的感觉呢?(生说自己的见解)

  二、研读,了解五次幻想的内容

  1、师引入:这就是课文的第二部分内容,小女孩在极度寒冷、饥饿当中出现了种种幻想,她到底看到了些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5-10)自然段,边读边完成下面的表格,并说说小女孩当时的心情怎样?(学生自由读文,师出示幻灯片)

  2、学生完成表格的填写。(四人小组每组一份)

  ●学生完成后汇报,师相继显示结果。

  教师追问:小女孩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学生回答:冷……)

  3、师请五位同学读这五次擦火柴的部分。每读完一次,师用语言将它们连接起来。

  4、在这种种幻想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次?同桌互相说说感兴趣的理由。

  (师请学生进行汇报,说说理由,并让其他同学提出问题,让学生从文中进行发现交流)

  ●师: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幻想?预设——

  生:因为小女孩又冷又饿,所以她会想到火炉,烤鹅。

  生: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小女孩是寒冷、饥饿、痛苦的,她想得到温暖和幸福,所以她会想到这些。

  生:小女孩无人关爱,她渴望得到温暖、幸福、快乐,因此,她的眼前出现了种种美

  丽的幻想。……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是呀,小女孩的现实生活中只有寒冷、饥饿、痛苦与孤独。她渴望拥有这一切。当她擦燃火柴从幻想中,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毕竟,火柴终归是要熄来的呀,火柴一灭,所有渴望没有了,每次的结果是怎样的,作者是怎么写的呢?读一读,找找相关的语句。(现实与幻想的比较,更突出小女孩的寒冷、饥饿、痛苦、孤独。)生读文。师相机出示:“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火柴梗。““这时候,火柴灭了她的眼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只见圣诞树的烛光……一道细长的红光。”

  ●师: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说体会)

  ●师:大家说得很好,小女孩为了留住奶奶,再一次的擦燃火柴,这一次与第一次相比,有明显的不同。这两次擦火柴,从哪些字词里体会到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生读相关语句,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师相机出示:“她敢从……终于抽出一根”“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抽生读,师指导读,齐读。

  5、师:此时的小女孩已经很虚弱了,这一整把火柴发生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为样高大,这样美丽。赶紧读这段话,边读边想,怎么理解这句话。

  出示:

  “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习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生说理解师引导读文。

  预设——

  生:这句话是说小女孩已经死了。

  生:小女孩根本就是活活冻死、饿死的。师引导学生边读边谈体会。体会到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寒冷、只有饥饿与痛苦。

  6、你们都说小女孩可怜,可是安徒生爷爷却在课文中结尾中写道,小女孩曾经很快乐,很幸福的。请同学们快速找出这句话来,读一读。(生齐读)

  〔设计意图〕

  (教师是帮扶兼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女孩的美好幻想,并反思幻想的原因,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策略地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再通过集体的反馈,大胆地交流自己读文的见解,达到自由表达感悟、集体求同存异、真正理会文本内涵的目的。同时,教师狠抓朗读,学生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充满了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7、师出示:

  “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这里有两个幸福,同学们,你们怎么理解小女孩曾经的那些幸福呢?生再次谈小女孩四次幻想。

  ●师:小女孩当初是多么幸福呀,假如你就是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你和奶奶一起到了这样一个幸福的天堂里去生活,你怎么读,读出这幸福生活的心情?

  (重点品读环节,引导学生找出小女孩前面产生幻想的语句,进一步感受小女孩幻想中的幸福。师运用引读的方式让学生真正走进小女孩的内心,品读这句话。)

  ●师:可是,现实中的小女孩有这种幸福吗?你怎样理解第二个幸福?

  预设——

  生:这里是说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幸福,她只有跟着奶奶去了天堂,才能获得幸福,才能得到快乐。

  生:我认为这里的幸福是说小女孩只有死了,才能得到解脱,才能摆脱悲惨的命运,也算是一种幸福吧。

  〔设计意图〕

  (师运用引读的方式,让学生说体会——→读句子——→评价——→再读句子的方式,让学生真正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三、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1、师小结: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假如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会怎样对待她?将你们的打算写下来吧。

  2、师:同学们都是些善良的孩子。都愿用一颗爱心去帮助她,那在小女孩的周围,人们是怎样对待她的?你从中可以看出什么?(学生围绕冷漠、无情、社会的不公平)

  3、让我们把这个可怜的小女孩牢牢地记在心里,课后再去读读安徒生爷爷的其它童话吧。

  附: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象渴望现实

  (幸福)(不幸)

  火

  炉————————寒冷

  烤鹅————————饥饿

  圣诞树———————孤独

  奶奶————————无疼爱

  飞走————————痛苦幸福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19世纪丹麦著名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的安徒生的童话世界。

  2、说说你对安徒生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交流)

  3、老师简介卖火柴小女孩的写作背景。(1848年,他到国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来的三张画片写一篇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着这张画片,双眼渐渐湿润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妈妈小时候要过饭,有一次要饭时,实在走不动了,竟然昏倒在路上。他又想起了在童年时代惟一疼爱他的奶奶。爸爸去世以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坐在墙角里,蜷着腿缩成一团,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他还想起了在丹麦封建王朝统治下,千千万万穷苦的儿童……想着、想着,他情不自禁地摊开稿纸,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对广大穷苦儿童的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奋笔疾书,写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优美动人的童话。)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读文情况。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互相帮助理解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提出要求。

  认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学生自渎,思考勾画,共同学习。

  3、汇报交流,把课文内容分为“卖火柴”、“擦燃火柴”、“冻死街头”三个部分。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卖火柴小女孩冻死街头的画面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让我们再次怀着同情和悲伤的情感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生齐读。

  二、以“幸福”为线索,解读小女孩的命运

  1、课文中写道:“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那么,小女孩拥有真正的幸福吗?

  2、为什么说她没有幸福?用自己的话说说。

  (1)、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

  A、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B、展开想象: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你的妹妹,她的大年夜应该是怎样度过的?

  C、可是,在这团圆的幸福时刻,她有没有压岁钱?有没有新衣服?有没有享用不尽的食物?没有,通通都没有,连一双鞋子也没有,还得光着脚在大街上苦苦哀求人家买她的火柴。她有的只是什么?(是寒冷、是饥饿、是欺凌)

  D、找出这部分你最想读的句子读一读。

  (2)、不敢回家

  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爸爸会打她,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3)、疼爱她的奶奶已经死了

  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没有亲人的疼爱,得不到关怀)

  (4)、她死了人们只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

  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

  3、理解火柴给小女孩带来的“幸福”

  (1)、既然别人不能给她幸福、爸爸不能给她幸福、疼爱她的奶奶死了也不能给她幸福,连死了人们只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那么文中为什么还说她曾经多么幸福呢?是谁给了她这种幸福?(火柴)

  (2)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谁来读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大家边听边看,有没有几个标点很明显地跳到你的眼前?(感叹号)读一读有感叹号的句子。

  (3)、你从这几个感叹号中体会到了什么?(是啊,与其说小小的火焰是奇异的火光,不如说是小女孩太冷了,她多想拥有温暖啊!)

  (4)、潘老师发现,你朗读的时候情感变化很大,能说说原因吗?(燃:高兴;灭:失望)是啊,火柴终究是要灭的,然而,灭的只是火柴吗?(灭的还有小女孩的希望),火柴一灭,她面对的就不是火炉,而是——寒冷;面对的不是火炉,而是——黑暗;面对的不是火炉,而是——纷飞的大雪。带上你的理解和感情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5)、自由朗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其它几个段落。

  A、同学们,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很遥远,她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走进小女孩生活的那个环境,就一定能感受到她的痛苦。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阅读小女孩其它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思考。

  B、谁来谈谈?

  生:她渴望得到食物,因为她太饿了;

  生:她渴望得到快乐,因为她太孤独了;

  生:她渴望得到疼爱,因为她没有人关心;(引导有感情朗读“奶奶,啊,请把我……”读出恳求、读出迫切)

  生:她想让奶奶带她飞走,因为她受不了这些痛苦了,很想摆脱。(引导朗读“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读出同情、读出悲伤)

  师:小女孩真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了吗?那么,这样的地方在哪儿呢?是的,只有死才能摆脱寒冷、摆脱饥饿、摆脱痛苦!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师:虽然她一次次地擦燃火柴,可是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她的眼前没有火炉,只有——寒冷;没有烤鹅,只有——饥饿;没有圣诞树,只有——孤独;没有奶奶,只有——寂寞;没有得到摆脱,只有——面临死亡。

  4、谁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你从她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

  生:听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生:听出了人们的漠不关心。

  生:也听出了安徒生对小女孩的同情。

  师:一个会读书的人,就是能透过语言文字和作者同悲同喜,和文中的主人公同忧同乐。

  师: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生:没有,她的幸福就是死,只有死她才能摆脱痛苦、饥饿、寒冷,不用忍受痛苦、饥饿和寒冷对她来说是一种幸福。

  生:她得到的是幻想中的幸福。她在幻想中看到了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

  5、虽然火柴一次又一次地熄灭,但是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把它点燃,她点燃的只是火柴吗?(她点燃起对幸福的'渴望)一次次地点燃火柴,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熄灭的只是火柴吗?(是她的希望)然而不灭的又是什么呢?(不灭的是她追求幸福的信念)直到她离开这个世界,不能再点燃火柴了,她也要——(捏着烧过了的火柴梗)。她捏着的只是火柴梗吗?你从这里看出了什么?

  6、小女孩的命运如此悲惨,然而至始至终,她有没有哀怨过?有没有流下一滴眼泪?找出文中描写小女孩表情的一个词。(微笑)你从“微笑”中体会到了什么?她微笑什么?(谁给了小女孩这样的幸福?(火柴)可是火柴的光芒是如此的微小,小女孩却从火柴中得到了这样的幸福,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是谁给了小女孩这样的幸福?与其说是火柴给了小女孩幸福,不如说是她自己。因为她用微笑去面对生活,因为哪怕是幻想的微小的幸福她也没有放弃追求,哪怕到了死她的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三、从《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想开去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想开去,你想到了什么?

  1、不能失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能理解她的处境吗?你能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体会她面对寒冷、面对饥饿,面对痛苦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这给你怎样的启发?(最好的读者要提炼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读书在于读自己,发现的时候发现自己,因此,要读出自己的思考。)

  2、要重视和同情社会中的贫困者与弱势群体

  3、领悟安徒生作品人文精神的力量

  你能不能通过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安徒生的作品在我国广为传播,《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名篇,成为几代人成长的精神食粮。安徒生已经成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我们发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更高的文学价值,因为它教会了我们对待困窘和艰难的一种人生态度。优秀的童话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它对儿童来说不仅是生动的故事、美丽的形象,而且是精神家园、终极关怀。这就是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超越时代的永恒力量。我们真应该感谢这位经历了200年沧桑却历久弥新的伟大作家——安徒生!

  四、布置作业

  1、阅读安徒生的其它童话故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9、卖火柴的小女孩

  大年夜 死悲惨

  火炉

  圣诞树

  烤鹅

  擦 燃 灭 捏 微笑

  奶奶

  飞走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领会《卖火柴的小女孩》这部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力求通过音乐综合表演活动表达体会与感受。

  2.体会语言艺术在戏剧表演中丰富的感染力与表现力,了解道具及舞台其他要素在表演中的地位和作用。

  3.通过欣赏、学唱歌曲《我想有个美丽的家》,分析作品的风格与情感,提高分析音乐与准确的能力,培养同情与关爱之心,促进独立思考。

  教学重点:

  运用适宜的表现方式,演绎《卖火柴的小女孩》童话故事;接触和了解戏剧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通过艺术与文化、生活、情感等方面的联系,使学生在、表演、创作等艺术表现中有所收获。

  学习准备:

  1.在线观看《卖火柴的小女孩》音乐剧或木偶剧。

  2.阅读安徒生原著《卖火柴的小女孩》,尝试设计简单的剧本。

  3.准备道具制作及表演需要用到的物品等。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在漆黑的背景中,一个金发大眼的小女孩手里捏着一根点燃的火柴。在暗夜里,火苗儿绽放出温馨、祥和的光。(学生在《我想有个美丽的家》的背景音乐中进教室入座。)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本班同学的绘画作业,主题是《我有一个美丽的家》。

  引导学生赏析作品,同时播放背景音乐《我想有个美丽的家》。

  提问: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词语形容一下图画中的这一家人?

  师:这幅画让我想到一个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的年龄与大家相仿,也想拥有一个温暖的家。

  二、即兴配音,初步体会

  1. 欣赏卡通版《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师根据情节发展,即兴为画面配音。

  启发思考:分析剧中人物声音的表现。

  问题一:卖火柴的小女孩面临着什么处境?为什么?

  (提示:结合人物穿着、表情及周围环境等进行分析。)

  问题二:如果卖不出火柴,小女孩将面临怎样的遭遇?你能帮她叫卖一下吗?又冷又饿的.小女孩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2. 学生模拟叫卖并讨论配音时的注意要点。

  (1)学生模拟小女孩卖火柴的声音。

  (提示:从声音的力度、节奏等方面,关注“对声音的控制”;思考戏剧中的声音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

  (2)结合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一段无声画面即兴配音。

  通过即兴配音,培养语言能力和创造力。

  三、结合音乐,欣赏画面

  1. 说一说,想一想。

  引导学生说一说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愿望。

  揭示本课主题:我想有个美丽的家。

  2. 听一听,看一看。

  引导学生听一听卖火柴小女孩的心声。

  播放歌曲《我想有个美丽的家》,呈现剧情图片。

  3. 唱一唱,练一练。

  (1)播放歌曲《我想有个美丽的家》,学生看画面,用“啊”模唱,体会小女孩的心情。

  (2)分析音乐:这首歌有几个乐句?乐句之间有什么关系?

  启发思考:四个乐句,均为两小节一句;每乐句节奏基本相同,前一小节音符较密,后一小节音符较松;四乐句句尾音有逐渐下行的趋势。

  (3)音乐的特点对歌曲情绪发挥了什么样的表现作用?

  启发思考:稳定、统一的节奏、句式,情绪平稳,有沉思、期盼、幻想的意味;乐句尾音进行到主音给人以稳定感;级进下行表现了主人公内在的悲凉和期盼,因为“美丽的家”对她而言并非真实存在。

  (4)歌曲中先后两次出现了八拍的“啊”,有什么意义?

  启发思考:两次持续长时值的哼唱,实现了前后的呼应和统一。两小节(八拍)的哼唱,表现了小女孩对命运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特别是最后的“啊”,没有停在主音,表现了一种尚未实现的期待。

  (5)深情演唱。

  师:通过分析,你认为怎样能更好地表达情感?

  师生有感情地演唱《我想有个美丽的家》。

  四、小小火柴,重要道具

  1. 结合原著,体会情感。

  出示原著图文: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分析这段文字,进一步体会小主人公悲惨的命运,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道具为线,引发故事情节的发展。

  问题一:剧中小女孩“想有一个美丽的家”的愿望,通过什么道具表现出来?

  大屏幕显示一根忽明忽暗的火柴。

  问题二:每一次点燃火柴,她分别看到了什么?

  问题三:小女孩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

  生:没有。因为火柴终归是要熄灭的,小女孩看到的只是一个个幻影。

  根据回答,梳理小女孩三次点燃火柴后的三个美好愿望。

  3. 现场制作道具——火柴。

  (1)检查课前准备,说出制作“火柴”道具的思路。

  (提示:可以采用夸张的手法,可根据表演需要改进道具的某些功能。)

  (2)师生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制作道具。道具的合理运用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层层深入,展开表演

1. 第一根火柴,带来了光明和温暖。

  师:当小女孩点燃第一根火柴,她看到了什么?她希望得到什么?

  师:你能把小女孩在寒夜中渴望温暖却又得不到温暖的剧情表演出来吗?

  (1)集体体验,表现寒冷。

  尝试表演:在非常寒冷的夜里,穿得很单薄的小朋友走在大街上。

  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和表演。表现时,可结合动作,也可发出声音。教师及时指导并评价。

  (2)同学表演,观众。

  请一位同学到“舞台”上表演卖火柴的小女孩点燃第一根火柴的情景。

  师:请我们的小观众来,说说这位同学的表演有哪些优点或不足?如果是你来表演,还会注意些什么?

  2. 第二根火柴,带走了饥饿和寒冷。

  师:随着剧情发展,小女孩点燃第二根火柴。这一次她看到了什么?有怎样的表现?

  演出提示:主要表演者和“群众演员”可产生更多互动;场景音乐、音效和舞台背景的表现,可根据情节发展随机创造,如加入、旁白或利用电脑切换画面等。

  (1)集体创作。

  教师及时指导学生的表演。例如,表现“小女孩又冷又饿,晕倒在雪地上”时,可以通过戏剧小游戏的方式,让更多同学参与体验:先吸气,然后吐气,再放松全身,接着膝盖着地,最后全身向后倒或向前扑。

  (2)结合表演评价,经验。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8

  【6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会认字、8个会写字,掌握词语7个。

  2、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同情小女孩的悲惨遭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运用在阅读中进行旁批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作者产生理解上的共鸣。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会认字、8个会写字,掌握词语7个。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

  2、认识生字,读准字音,掌握重点词语意思。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背景及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课内外的阅读你们一定认识了很多可爱的童话人物。其实很多可爱的形象都出自一位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简介作者)他的作品揭露丑恶、歌颂善良,还蕴含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的代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交流所得。

  教师指导读准多音字:喷香pèn明晃晃huǎng暖和huo裂缝fèng

  2、尝试当堂听写词语

  3、再读课文(可以采取快速浏览的方式),先思考后交流: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深入阅读课文,理解感悟:

  故事发生在大年夜,远远地走来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出示学习提示:

  1、学生自学

  2、集体交流:

  要点:冷、饿、不敢回家(演示文稿相机出现重点句子,指导理解、朗读)

  (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先读后议再读)

  无论多冷多饿,无论打着卷落满雪花的金发多美,她都顾不上。从两次“大年夜”的出现感受到小女孩现在饥饿、寒冷、痛苦,生活很悲惨。

  3、反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可灵活采取多种方式)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思考课后问题2。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

  安徒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运用在阅读中进行旁批的方法读懂课文,深入理解语言文字。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与作者产生共鸣。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课文,谁还记得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新年即将来临人们的心情本应是高兴的、欢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却冻死在街头,你觉得她的处境是怎样的?能把你感受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吗?

  二、深入阅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默读课文5-11自然段,出示学习提示:

  2、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3、全班汇报。

  步骤一:解决“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

  ①教师出示表格

  擦燃火柴幻想现实

  ②学生交流补充填写。

  擦燃火柴幻想现实

  第一次暖和的火炉烧过的火柴梗(寒冷)

  第二次喷香的烤鹅又厚又冷的墙(饥饿)

  第三次美丽的圣诞树消失在夜空一颗星陨落(痛苦)

  第四、五次慈爱的奶奶 和奶奶在快乐中飞走了(无人疼爱)

  步骤二:作者将幻想与现实交替表达的写作方法,让你感受到什么呢?结合自己的画批谈感受,再带着理解有感情地读一读。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相机出现文稿,重点体会: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①初步阅读,体会她开始到底“敢不敢抽出一根”?可是最后“终于抽出了一根”说明什么?

  ----“卖火柴”是她帮助家里度日的,她是不敢轻易擦燃的。但今天又冷又饿的大年夜她实在受不了了,考虑再三“终于”擦燃了一根,可见小女孩的处境多么艰难,她多么迫切地渴望温暖。

  ②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好“?”、“终于”)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①分别指名读,这两个场景发生在什么时候?你感受到什么?

  -----这是火柴熄灭后小女孩眼前的景象。幻象终究是幻象。在这个黑暗、冷酷的现实中,美好的愿望终将破灭,幻象里的一切不是小女孩的现实生活。

  ②谁愿意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语气悲伤的、惋惜的。可强调“只有”、“又厚又冷”)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①自由读,谈体会。-----在小女孩的现实生活中“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是没有的。这句话预示着她死去了。小女孩渴望的生活这个世界没有,现实是多么残酷呀!

  ②再体会这句话应读出怎样的感情。自己试一试。

  指名读10、11自然段。出示这两句话,找不同,谈感受。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①对比读,你发现什么?

  ②个人读,感受句子,你如何理解?------“大年夜”本来是欢乐幸福的,但在这个现实社会里,它只属于富人。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得到的是寒冷、饥饿、痛苦甚至死亡。社会太不公平了。

  ③齐读文中的句子。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①句子中有两个“幸福”,你怎样体会?-------第一个“幸福”是小女孩在幻象中看到了她所向往的一切,所以说在幻象中她是幸福的'。而第二个“幸福”不是真正的、现实中的、新年里该有的幸福,而是指她悲惨地死去,不再忍受现实的痛苦,所以是幸福的。

  ②作者这样表达,你感受到什么?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三、小结内容,情感深化:

  课文将小女孩的悲惨现实生活与美好的幻象对照写出,使我们感受到了小女孩可怜、悲惨,当今社会的黑暗。还有千千万万的贫苦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值得同情呀!

  四、布置作业:

  1、积累课文中词语。

  2、再把感受深的语句读一读。

  3、朗读文章后的“阅读链接”。

  板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

  安徒生

  寒冷暖和的火炉(温暖)

  现实饥饿喷香的烤鹅(美食)幻象

  痛苦美丽的圣诞树(欢乐)

  无人疼爱慈爱的奶奶(疼爱)

  悲惨、黑暗值得同情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书写生字词语。

  2、展开想象,进行练笔,进一步深化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深入理解课文,进行练笔。

  教学过程:

  一、回顾畅谈:

  1、回顾文章内容,说一说:安徒生笔下的小女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把最打动你的地方读给同桌听。

  2、指名读10、11自然段,学完文章后你有些怎样的深刻?

  二、创设情景,尝试练笔。

  这样一位可爱又可怜的小女孩,如果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和她说些什么呢?

  ① 自由读一读15页的“阅读链接”。

  ② 从短短的诗歌中你感受到什么?

  ③ 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呢?写一写。

  ④ 小组内交流。

  ⑤ 全班交流评价标准:真情实感;尊重原著基调;语句通顺。

  三、词语检测:

  1、订正作业中关键词语(如:蜷、烤、僵)

  2、多音字组词语。喷缝和晃

  3、比一比,组词语。

  梗( ) 蜷( ) 僵( )

  便( ) 倦( ) 疆( )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进行课外阅读,为后面活动做准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焰、暖烘烘、火柴梗、填满、橱窗、闪烁、灵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像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教学难点:从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教师范读,导入新课。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妈妈给我两块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爸爸给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

  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

  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她吃,

  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

  在一块儿唱那最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吗?

  请问问安徒生爷爷——

  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你想进一步了解这位卖火柴的小姐姐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爷爷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认真看老师板书,齐读课题。)

  2、背景介绍。这篇童话是19世纪丹麦伟大童话作家安徒生的著名作品之一。当时丹麦人民在本国统治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剥削下,境况十分悲惨,为了维持家庭生活,许多年幼的孩子也被迫走上街头,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吃不饱,穿不暖,更谈不上什么快乐和幸福。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流利。读完后谈一谈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做适当评价)

  三、细读感悟

  【卖火柴部分】

  学生汇报交流为主,注重指导朗读,师生共同谈体会。

  【擦火柴部分】

  课文多次提到小女孩擦燃火柴时看到的`情景,请同学们拿起笔,划出这些句子,用心读一读,再选出你感受最深的段落,把自己的感受在句子旁边写下来。

  (一)、学生朗读感受最深的句子。

  当别人读书的时候,你要做两件事:第一,听一听他读的哪儿有感情,我要向他学什么。第二,我要读得更有感情,我该怎样读。听清了吗?

  (二)、学生随机谈感悟、师相机指导朗读。

  a、“暖和的火炉”部分

  1、学生朗读有关火炉的段落,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小女孩眼里,一根火柴微弱的光为什么会变成温暖的大火炉?(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迫切需要温暖。)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适当补充小女孩冷的内容,加深理解。

  b、“喷香的烤鹅”部分

  1、学生朗读有关烤鹅的段落,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烤鹅?(体会小女孩迫切需要食物)

  2、学生交流,并引导学生初步感悟童话的特点。

  c、“美丽的圣诞树”部分

  d、“奶奶出现”部分

  四、精读入情

  e、“飞走了”部分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你觉得这是真的吗?怎么理解呢?

  f、理解“幸福”这一部分

  1、引出这段话。

  2、自读这段话。

  3、会读书的同学读完这段话,一定有问题要问。

  4、理解“幸福”的含义。(难道小女孩就真的希望死吗?真的希望自己在一把火柴中结束自己年幼的生命吗?她还有好多好多未了的心愿,她还想……训练学生说话)

  四、续读拓展

  假如小女孩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了我们身边,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再读《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安徒生写过很多童话故事,《丑小鸭》、《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0

  【案例描述】

  〖片断一〗

  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采访一下大家,你们的大年夜是怎么过的?

  生:可以吃好吃的东西。

  生:可以穿新衣服和家里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

  生:可以尽情地放烟花。

  ……

  师: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可真幸福呀!可你们知道吗?在遥远的丹麦有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却光着头、赤着脚去卖火柴。大家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小女孩吧!(播放“农远”课件并配上《二泉音乐》。)请同学们认真地看课件,听录音,听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生:太不可思义了,那么冷的天,她居然光着脚,她太可怜了。

  生:她穿得那么少,而且衣服都是补丁打补丁,我很同情她。

  生:此时此刻,我觉得自己太幸福了,和小女孩比,真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呀!

  ……

  (我很得意自己的教学设计,似乎一切都顺着自己的思维在前进,正准备接下来引入第二部分的学习,忽然有个学生站了起来。)

  生:老师,小女孩家那么穷,没有的吃又没有的穿,她的小脚怎么还长得那么胖乎乎的?

  (我一时间被问蒙住了,仔细看看课件,再看看书本上的插图,这小女孩的手和脚的确有点胖,这和小女孩的出生似乎相悖很远。这篇课文我都教了好几遍了,却从来没发现这一点,是教材印错了?还是课件弄错了?正常的观点来看小女孩应该长得很瘦。我一时间也无法解释,但我知道: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疑问,发生意外时,老师要尊重每个学的思想,顺应学习中的矛盾,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于是,我不动声色,准备先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讨论。)

  师:是呀!这个小女孩的脚的确有点胖,陈华同学观察得真仔细。谁能帮她解决这个问题呢?大家讨论讨论。

  (顿时课堂费腾起来,过了几分钟陆续有几个学生站了起来。)

  生:老师,我们经过讨论,认为这么冷的天,又下着雪,而小女孩却光着脚,那双脚可能是被冻的,她太可怜了。

  生:而且书上不是也说了吗?“一双小脚被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我真想拿一双棉鞋给她。

  生:老师我们这一组也是这么认为的,而且,我自己也是每到冬天手和脚都长冻疮,就会肿起来。小女孩那胖乎乎的脚是被冻的,她太可怜了。

  (说到这,教室的空气一下子凝固了,我分明看到有几个女生眼带泪花。我很吃惊,孩子们的心竟这么的细,竟分析得这么透彻。这个小意外,远远胜过我煞费苦心才想出来的教学设计。她们完全被小女孩的可怜,深深打动了,无形中激起了她们的同情心。)

  〖片断二〗

  (当播放完第三部分──“小女孩冻死街头”的课件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

  师:同学们,小女孩这么可怜,让我们伸出友谊之手来帮帮她吧!怎么样?心动不如行动,你会怎么帮助她呢?

  生:老师,我会请她到我家来,让她做我的小妹妹,让她吃好穿暖。

  生:我会发动全班同学凑钱,让她和我们一块上学。

  生:假若我有一块饼干,我会分给她一半,有新衣服先给她穿,我要让她分享我的快乐,我的幸福──

  师:老师真的很高兴,因为我看到了同学们一颗颗金子般的心,可是你们的爱心小女孩她收不到,因为她生活在冷漠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呢?

  (思考片刻。)

  生:老师,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生:老师,我建议我们六⑴班发动一次募捐,帮助我校低年级的王平同学,因为他家很苦。

  生:虽然卖火柴的小女孩,不可能来到我们身边,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命运的'人。

  【案例分析】

  回顾这两个教学片断,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短短几十分钟内,孩子们的“爱心、善心、同情心。”伶伶俐俐地流淌出来,我不禁深深感悟到“爱”的确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是“灵魂的雕凿”。语文教学过程本身就蕴含着对学生各种爱的陶冶,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让“爱”的教育充分地体现,下面就这两个教学片断,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1、巧妙迁移──引导“爱”:

  教学中我通过与学生谈话,让学生谈谈自己大年夜幸福与快乐,从而话锋一转,很自然地迁移到课文中。再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让小读者与文中的小女孩作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感悟到小女孩的可怜与悲哀,从而“披文入情,心生怜悯”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了学生的“爱”心。

  2、渲染情境──流淌“爱”:

  “情”与“境”关系十分密切,情能移境,境能生情。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小女孩当时的生活情境,从内心深处打动学生的心灵,我设法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产生“爱”。

  我在这两个教学片断中,充分运用“农远”课件,再配上凄美的《二泉音乐》,创设一种如歌如泣的境界。学生通过观看课件,无形中由画入情,由情入境,再加上音乐的渲染,,使学生的听觉、视觉、神觉无形中融合为一体,深深陷入对小女孩的同情,他们的心灵由此在颤动,我分明地看到“爱心”在流淌。

  3、把握“契机”──传递“爱”:

  当学生要“一吐为快”时,我们千万不要打断他们的思维,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动情点,营造独特的情感氛围,激起他们表达的欲望。所以在教学第一个片断中,当学生发现小女孩的脚太胖时,我便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讨论及仔细观察,发现原来小女孩的脚是被冻的,并由此想到自己。让学生深深体味到小女孩的命运悲惨,由此产生对当时冷漠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憎恨。另外在第二个教学片断中,我紧紧抓住学生动情的时刻,让学生说说“自己准备怎么帮助小女孩”,便让学生说说如何将这份“爱”传递下去?于是孩子们畅所欲言:“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要发动一次募捐帮助我校低年级的王平同学,因为他家很穷;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命运的人──

  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孩子们稚嫩的心灵中溢满着“爱心”,我们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握一切机会,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爱”,便激发学生的“爱”,从而让“爱”永远的传递下去。让“爱”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流动。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3、认识贫富悬殊,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穷苦人民的不幸遭遇。

  教学过程:

  一、启发激趣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第四单元的两篇讲读课文的体裁是什么?学习的重点又是什么?

  2、介绍作者简况:

  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位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丹麦的安徒生及其他的一部经典之作——《卖火柴的小女孩》……

  3、审题激趣:

  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启发激趣,让学生回忆本单元的学习方法——抓住关键的句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学好本课作准备,同时向学生介绍作者简况,审题激趣,目的是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新”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二、自读质疑

  1、带着问题轻声朗读课文。(精选学生的问题)

  小孩子为何去卖火柴?其遭遇又是如何?

  2、巡视指导,了解学习情况。

  3、注重指导阅读常用的阅读符号。

  用“==”划出中心句,用“——”划出重点句,用“~~”划出佳句,用“。。。”划出中心词,用“...”划出重点词等。

  在全面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让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进行圈划批注,质疑问难,学会自主操作,培养迁移能力。

  三、重点深探

  1、小组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精讲关键的语句及重要的问题。

  例:

  ①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②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地方去了。

  ③小孩子坐在墙角里,两肋通红,嘴角带着微笑。

  本环节是围绕教学重点——小女孩的五次幻想,通过读、划、思、议的学习方法,精讲第一次幻想,其余四次幻想,引导学生自觉深探,突出以指导朗读,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女孩的思想感情,激起学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憎恶,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的思想感情。

  四、自我回顾

  1、你是如何理解掌握本篇课文的?运用了哪些方法?

  2、师小结,在阅读教学中有许多方法可以运用,如:旁批,发现问题等。

  教师启发学生主动整理学习新内容的`学习方法,总结提高,整体理解,促进学生学有所得,灵活运用,真正体会到探求真知的苦与乐。

  五、练习运用

  1、师出示三个不同颜色的盒子,并明确告诉学生这三个盒子里面有三种不同难度的题目,谁愿试摸题目来解答。

  2、学生自告奋勇摸题解答。

  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A、B、C三档不同难度的题目,采用挑战形式解答,激发学生求知欲和积极参与的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六、开拓延伸

  1、出示安徒生的著作《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选》,并作简要的介绍,鼓励学生课后去阅读。

  拓宽知识面,引导学生自觉地读一些世界著名的童话故事,积累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教后感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理论,更重要的是立足于本职岗位,探索、可操作的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在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实面前,我们探索出“自主”教学模式,以此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现状,效果颇好。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六年级第二学期扩展阅读课文,针对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六大教学环节:启发激趣——自读质疑——重点深探——自我回顾——练习运用——开拓延伸。把课堂还给学生,并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材内容通过教师的激发、挖掘、提炼而展示出来。尤其是练习运用这一环节,我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本课内容,设计了A、B、C这三档不同难度的题目,采用挑战形式解答,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自告奋勇摸题解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学有所得,灵活运用,真正体会到探求真知成功的欢悦感。

  点评:

  小学语文课堂自主教学模式,是在我校《培养农村小学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研究》课题的指导下,进行语文课堂改革的一种尝试:“自主”教学的实质在于力图从观念上和教学机制上,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教师通过“自主”教学课堂模式的设计,力图把教学的目标、任务,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自觉要求和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自觉能动的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形成主动想学、主动理解、善于创新的心理品质和能力,达到教学上的真正成功。

  在具体的教案设计中,我们不乏看到设计者的“苦心”。在褚老师设计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中,第一个教学环节是以“趣”办先导,其中审题激趣“你想知道什么?”虽是简单一问,却颇有新意。以往教师不会关心学生想什么。而只是要求学生循教师思路回答。这一问打开学习这篇课文的思路,后面的小组讨论交流,自我回顾,似乎都是教师跟着学生走,其实是教师在巧妙地引路。

  在夏老师设计的《荷花村》一课教案中,也很好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精神,而且更是不露痕迹。如有让学生说,让学生自学生字,让学生动笔,让学生看实物自己讲,要学生收集家乡图片自己讲。教师的设计使学生一步一步扎扎实实自己走过来,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能这样设计,是够大胆的,也是难能可贵的。

  我们深切地感到,教师的教学思想会自然地融进其设计的教案中、融进课堂教学中。在素质教育进入课堂教学这场攻坚战中,我们的老师是主人翁,得先把他们武装起来。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通过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所产生的幻想,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里穷苦孩子的同情,继而珍惜身边的美好生活。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周星期五我们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课哪些内容?(预习了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了解了课文的作者和主要内容,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卖火柴,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同学们,你们还想继续深入了解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吗?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这课第二部分擦火柴。

  二、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5~11)

  1、快速阅读第5—10自然段,思考讨论下面问题,并填好表格: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她都看到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读第一次擦火柴部分。

  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想?怎么理解这句话?

  (卖不了火柴会挨打,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想。)

  2、指出学法。刚才学习这一段用的是“读——想——读”的方法,先读课文,弄清写了什么?再抓重点词,为什么这样写?说明了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几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想部分。

  3、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

  4、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因为寒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才出现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想都随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的五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显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5、在这里,老师还有一句话不理解,你们能帮我吗?“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6、指导朗读(再次朗读几次幻想部分,读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三、学习“小女孩死去”这一部分内容(12~13)

  1、读后思考。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课文结尾的两个“幸福”怎样理解?

  “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块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的含义不同:第一个“幸福”的含义是小女孩临死时是在种种美妙的幻觉中度过的,是幸福的;第二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摆脱了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2、指导朗读。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读出来。

  四、总结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今天我们长在红旗下,生在幸福中,你们该怎样做呢?(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五、布置作业

  小女孩冻死了,我们对她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或者你准备怎么做?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标题给课文分段。

  3、能读懂第一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初步感受资本主义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激发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读懂第一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言揭题:

  大家一定看过《安徒生童话》吧,谁来说说你还记得哪些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其中的一篇。《安徒生童话》的作者是安徒生,他是丹麦人,素有“童话之王”之称。

  故事发生的什么时候?(大年夜)对我们大家来说,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日子呢?那卖火柴的小女孩又是怎么过她的大年夜的呢?

  (二)预习检查:

  1、完成检查题: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喷香(penpen);火柴梗(genggeng);划火柴(huahua);挣钱(zhengzheng);几乎(jiji);擦着(zhaozhe)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腿脚不灵活,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

  ○精巧细致,质量很好。()

  2、认读词语:

  烤鹅裂缝冻僵舒服台布精致填满圣诞树灵魂强烈

  (三)根据小标题分段落:

  1、默读课文,完成练习。

  课文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按

  顺序写的。先写,接着写,最后写。

  2、浓缩小标题。

  卖火柴擦火柴最后写

  3、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4)第二段(5——11)第三段(12——13)

  (四)学习第一段:

  1、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快速小声读第一段思考:读了第一段课文,小女孩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这一意思?

  2、部分入手,精读理解。

  (1)课文哪些词句具体写出了小女孩很可怜?用“”划出有关词句。

  A、点拔、引导教学其中一句。

  抓住重点词来读读。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B、放手自学其余三句。

  a、还有哪些词句也写出了小女孩的冷?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

  b、学法迁移:根据重点词理解句子。

  C、讨论:这四个句子写冷的程度上有什么不同。

  D、朗读指导。

  这些重点词的音要拉长些,读到最后用发抖的感觉烘托出小女孩越来越冷的感觉。(练——指——评——指——齐)

  (2)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小女孩很可怜呢?

  (“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还写出了饿。“饿”可以看出小女孩很可怜,写“饿”的词句还有吗?)

  (3)这么冷,这么饿,她为什么不回家呢?可以看出什么?

  (因为家中无人疼爱,还因为家里和街上一样冷。)

  (4)小结:刚才,我们从小女孩的冷、饿、无人疼爱体会到她很可怜。这些都是比较清楚能看出来的,其实书中还有别的地方也可看出小女孩的可怜。

  (5)揭示学法,扶学第一句。

  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A、讨论:

  a、这句话写什么?(拖鞋大)

  b、如何理解?(前半句是什么意思?后半句中的`破折号表示什么?,从中说明了什么?)

  B、朗读指导。

  C、学法归纳。

  (6)运用学法,学习第二句。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A、讨论:

  ○“这些”指什么?她忘不了什么?

  ○这说明了什么?

  B、表情朗读。

  3、回归整体,深化理解。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小女孩的可怜的?

  (2)对比我们和小女孩的生活说话。

  (3)朗读第一段。

  (五)略学第三段。

  1、她最后的结局是怎样呢?

  2、自由读,找一找,小女孩死时的神态。

  3、设置悬念:

  为什么这样可怜的小女孩会带着微笑死去呢?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六)布置作业。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4

  一、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写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风雪交加的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当时她冷饿到了极点,实在无法控制自己,终于擦燃了第一根火柴、第二根……她从五次点燃的火光中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飞走了,这种种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女孩看到的幻象都是作者的想象,是合情合理的,符合小女孩的现实处境和她当时的心理。作者通过这个凄婉的故事,也充分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句中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从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为主,辅以点拨引导法,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形式,运用“假设”让学生在情境中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诗歌《别问这是为什么》 安徒生其他的一些童话故事图片

  七、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入境悟情。

  在大年夜这样一个本应幸福温暖的夜晚,她却光着头,赤着脚,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眼巴巴地看着有钱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无可奈何地闻着街上飘着的烤鹅香味。只因为她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即使在这样的夜晚,也必须出来卖火柴,为家里挣一点钱维持生活。多么“可怜的女孩”啊!这就是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请欣赏《天堂火柴》动画歌曲,并说说你的想法和感受。

  生:我觉得卖火柴的小女孩非常可怜。我很同情她。

  生:我很舍不得她。

  师:的确,大年夜本是一个举家团聚的日子,但光头赤脚的小女孩却在风雪弥漫的街头叫卖火柴。风呼呼地刮着,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小女孩该有多冷啊,多饿呀。新年的脚步邻近了,而小女孩的结局怎么样呢?快速从课文中找出来。

  二、找结局,确定研究主题。

  1. 师:小女孩的结局怎样?

  生:离开了这个世界。

  师:你能把她死时的样子给大家读一读吗?

  生: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师:死本来是痛苦的,但小女孩的脸上却带着微笑。从中你可以看出什么?

  生:小女孩临死时是非常幸福的。

  生:她是沉浸在幸福中去逝的。

  师:你知道她为什么感到幸福吗?

  生:她从划亮的火柴中产生了幻觉。

  2.师:围绕“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一句话质疑,教师归纳总结: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为什么用上两个幸福?小女孩的命运明明那么悲惨,那么不幸,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

  三、仔细研读,感受文章主题。

  1、引导、授于学法

  (1)欣赏小女孩几次擦然火柴的视频朗读

  (2)重点读文中写卖火柴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部分,边读边思考: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火柴的,擦燃后看到了什么?想一想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这些?

  (3)对比句子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抓住关键问题:“小女孩手上抓着成把的火柴,为什么一根也不敢擦呢?”“为什么她又终于抽出了一根呢?”理解文中重点的词句 ,体会她擦火柴时的矛盾、复杂的心理。

  (4)结合图片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评议读的情况。

  读出小女孩敢擦燃火柴的勇气,读出火柴火焰的奇异。读出小女孩面对温暖的大火炉那喜悦舒适的感觉,读出火柴熄灭后回到现实的冷酷无情,体会小女孩的寒冷。

  (5)总结出刚才的学习方法:一、默读课文,了解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火柴的,看到了什么;二、接着轻声读课文,搞清楚小女孩擦燃火柴后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事物;三、最后感情朗读课文,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2、运用、讨论

  (1)运用刚才总结的“默读、了解内容;轻读,体会含义;朗读,情感表达。”这样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小女孩第二次到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情景。

  (2)抓住重点句段进行朗读,写出自身独特感受,即作批注。

  3、交流、强化

  学生汇报:

  (1)“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更妙的是,这只烤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蹒跚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师:对呀,真是太美妙了!香喷喷的烤鹅,马上就可以吃,这对一个饥饿的人来说,是多么幸福呀!你再来读一读。

  师:第三次划亮了火柴,小女孩感受到怎样的幸福呢?

  师: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在向她眨眼。

  师:圣诞节时,有钱人家会点起漂亮的圣诞树,树上挂满了彩灯、蜡烛和礼物。孩子们在圣诞树下尽情地跳啊、玩啊,快乐极了。小女孩在火光中也看到了圣诞树,那她的心情怎样?

  生:也会非常高兴,非常快乐。

  师:那你能将小女孩的快乐读出来吗?来,读给同桌听听。

  师:在小女孩所有的幸福中,最幸福的是什么

  生:看到奶奶。

  师:读出相关的句子。

  生: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师:奶奶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疼爱她的人。想象一下,当她看到奶奶时,会是怎样心情?

  生:很喜悦。

  生:非常激动。

  生:会很兴奋。

  师:那你就尝试着把小女孩的喜悦、激动和兴奋读出来。

  师:这样的幸福,小女孩是否能得到?

  师:当温暖的火炉一闪而过之后,怎样?小女孩的快乐转瞬即逝。她依旧在风雪中寒冷着,饥饿着。所以,当奶奶出现时,她喜悦的同时,心里还充满了……

  生:担忧,或者恐惧。

  师:为什么?

  生:怕奶奶不见了。

  师:是啊,为了留住奶奶,她最后一次擦亮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四次,尤其是第一次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次是不敢的,犹豫的;而第五次是毫不犹豫的,果断的

  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小女孩非常想留住奶奶。

  师:你来读一读!

  师:从一根到一把,从不敢到果断,这是小女孩的不幸。她太冷,她太饿,她太缺少关爱!幻想是那样美丽,而现实又是那么无情。请大家齐读这段话。

  (2)创设情境:读到这里,我仿佛听到小女孩的声音,你们听到了什么?

  4、探究、感悟本质

  边听二胡曲《二泉映月》边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如果小女孩没有被冻死,她活了下来,接下来她的命运会是什么样的?学生各抒己见.。

  生:小女孩活着就只有痛苦,只有死了,才能真正地解脱。

  生:小女孩只有离开了世界,才能不痛苦。

  (第一个“幸福”:小女孩临死时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

  第二个“幸福”: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真正含义是受罪与死亡,透过这两个“幸福”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悲愤心情,感受到她对劳苦人民给予的深深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的强烈不满。)

  四)、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师: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

  生:很难过,很同情她。

  师: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的身边,你会怎样对待她?先欣赏我国儿童刘倩倩的获奖诗歌《你不要问这是为什么》。

  生:我会把她带到我的家,好好地照顾她。

  生:我家里只有我一个孩子,爸爸和妈妈都希望能再有一个孩子。所以,如果小女孩来到我身边,我会请爸爸妈妈收留她,做我的小妹妹。

  生:我会鼓励小女孩,让她好好地活下去。

  师:大家都是善良可爱的孩子,都愿意用一颗爱心去帮助她。那在小女孩的周围,人们是怎样对待她?

  生:骑马车的人目中无人地从她身边闯过。

  生:小男孩拿走她的拖鞋。

  生:她爸爸打她,一点儿也不爱她。

  生:人们一点也不可怜小女孩。

  师:从中你可以看出什么?

  生:这个社会太黑暗了,贫富差距太大了。

  生:这个社会太不公平了。

  师:当年安徒生写下这篇童话时,心中更是充满了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差距悬殊的社会现实强烈的不满。好在,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充满了快乐。身处幸福中的我们是不是也盼望着卖火柴的小女孩能像我们一样幸福呀?

  生齐声答:是。

  师:那我们就给这篇童话改个结尾怎么样?

  生齐声:好!

  师:快速地和同桌商量商量,你想为小女孩设计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

  生:小女孩的爸爸看到小女孩还没回家,就出去找她。找到了小女孩,就带她一起回家过年。

  生:小女孩的爸爸良心发现,不再虐待小女孩,给了她一个温暖的家。

  生:小女孩又冷又饿地坐在那里。室里在过圣诞节的人们发现了她,就带她进屋一起过圣诞节。

  生:因为丹麦是一个王国,所以有国王。国王的小王子出宫玩的时候,发现了小女孩。他把小女孩带回宫中,好好地照顾她。

  师:大家都是善良的、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为小女孩设计了美好的结局。相信安徒生爷爷知道了也一定会很高兴的。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本文的学习,你一定收获不少吧:你一定被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悲惨的遭遇所打动,被安徒生那感人的童话故事所吸引。下面我们一起认识认识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故事。

  作业

  1.自主选择以下情境之一,以“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为题,创造性的完成一件作品。

  a、六一日儿童节

  b、大年夜的晚上

  c、我过生的那一天

  2、读一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

  3、关注世界,从各种媒收集资料,寻找21世纪“卖火柴的小女孩”。

  附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5

  一、复习巩固,整体再现:

  (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且理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节课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1、请同学们看词卡,读一遍词语。

  2、现在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所以我们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小女孩为了取暖,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最后被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3、你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二、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世界。请一名同学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你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在文中空白处写一写。仔细地品读,将自己的感受写在对应的文字旁边。

  3、结合具体的语句汇报

  教师板书:寒冷饥饿孤独可怜痛苦

  4、请你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感受小女孩的可怜。

  5、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等)可是,她又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有。

  三、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1、此时此刻,小女孩的处境究竟如何?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根据第二部分内容,完成表格。

  2、汇报学习报告单。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描写小女孩擦然每次擦然火柴

  火柴的句子后看到的情景愿望结果

  第一次温暖不见了

  第二次食物又厚又冷的`墙

  第三次快乐成了闪烁的星星

  第四次疼爱“您就会不见的”

  第五次(幸福)(越飞越高)

  3、研读表格内容

  (1)请你仔细阅读描写小女孩“每次擦然火柴后看到的情景”的句子,一边读,一边说说你的感受。

  (2)逐句指导朗读

  请你思考,从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特点?(幻想)

  (这就是童话的特点,一个精彩的童话故事是离不开美丽的想象的!这就是童话的语言,一切都那么天真烂漫,但是有富有深刻的内涵。)

  (3)小女孩的幻想与小女孩的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没有快乐,只有痛苦,幻想圣诞树;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4)请你仔细地读描写小女孩第一次擦然火柴和最后一次擦然火柴的句子,你有什么疑问?

  出示比较句子:

  (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

  (2)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预设生:为什么敢擦然?为什么擦一大把?)

  (3)火柴是小女孩一家的生活来源,一根火柴对女孩来说是非常珍贵的。一天里一根火柴都没有卖掉,心里的内疚和恐惧使她更不敢浪费一根火柴。可为什么她还是擦着了一根,并且一根接一根地擦燃,直至擦燃一大把呢?如果说第一次她斗胆“终于”抽出一根,是她实在太冷了的缘故,那么后面的几次,就跟寒冷没有任何关系了。

  (4)第一次擦燃火柴带来的幻象,带给她片刻的幸福和欢愉,所以她不假思索地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跟“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的踌躇和后者的毫不犹豫,表达了小女孩强烈的内心需求,她渴望幻象中的一切成为现实,永远不消失,尤其是慈爱的奶奶,所以她不惜擦燃“一大把”火柴留住幻象中的奶奶。)

  (5)体会“越飞越高”

  小女孩的命运究竟怎样呢?(死去)

  出示句子“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请你说说你的理解?

  (联系前文的内容,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指导朗读

  (6)理解两个“幸福”

  出示句子:“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我们要注意到句子里的两个“曾经”和两个“幸福”。曾经,指的是在火柴擦燃中产生的幻象。前一个“幸福”,联系前文可知其含义: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7)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

  四、总结写法与读法

  1、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有感情朗读、质疑思考、讨论交流、联想入境,都是品味读书的好方法。)

  2、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对比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合理的想象,种种的“美好”,实际是那样平常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悲剧的结局。)

  五、拓展延伸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鱼公主》等,你读过了吗?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丹麦安徒生)童话

  美好的幻觉

  残酷的现实

  命运悲惨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02-27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08-23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范文08-10

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02-05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5篇)10-30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精选15篇)09-26

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精选10篇)09-27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范例15篇)09-23

(优选)《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5篇08-23

《卖火柴的小女孩》习题设计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