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设计[必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术教学设计1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中国古代人物画》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人物画》
课时: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出现;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日常生活的;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比较鉴赏法进行横向、纵向比较理解人物画形成与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培养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也是重点。
教学难点:以点带面,通过本课《韩熙载夜宴图》的欣赏作为切入点,掌握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
教学法及教具准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式教学;课件展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回忆以前一些宗教美术作品,比如:金字塔、神庙建筑、石窟雕塑造像、敦煌艺术等,引出随着历史的发展,宗教因素逐渐减弱,艺术家开始把他们的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开始在意自己的喜怒哀乐,在意自己的内心感受,美术也自然的从表现宗教性题材转而描绘日常的生活、自己的情感,比较真实地记录各种生活现象,从而引出人物画的产生。顾恺之《女史箴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周昉《簪花仕女图》
二、欣赏《韩熙载夜宴图》
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传神。五代画家顾闳中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慢速播放长卷,并配文字介绍作品中作者和主人公。
1、顾闳中南唐画家,善画人物,据记载,他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韩熙载家中,窥视其夜宴情景,凭现场目识心记,创作了此画。
2、韩熙载,南唐大臣,出身北方贵族,避难来到南唐,初有恢复中原宏图大志,但李煜对他猜忌,他为免遭不测便沉缅于声色之中,以放荡颓废的生活来表示自己的政治上的无所作为。
3、再把《韩熙载夜宴图》分成五个独立画面。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每个画面放大,主要人物局部再次放大,配音乐。
(1)第一段听乐(映示画面):作者紧抓一个“听”字,把握不同听众的情绪反应,不论转身注视着弹琵琶歌伎的宾客,还是半掩在屏风后面探头倾听的女子,都统一到听乐这个中心,在场的每个人都被迷人的音乐陶醉。
提示:局部放大镜头,看到韩熙载神情忧郁,眉宇间含着沉思与隐忧,这种出色的心理描写达到极其传神的境界。
(2)第二段观舞(映示画面):画面局部放大韩熙载为助兴站起亲自击鼓,舞伎翩翩起舞,众人也站立,击掌,打板,合着节拍。提示:韩熙载虽击鼓助兴,但脸上没有笑意,流露出闷闷不乐。提问学生为什么。另外画面放大映示,后排穿黄色袈裟的德明和尚,处在观舞宾客中,并不正视舞女,而是眼看击鼓的韩熙载,人物表情内心活动,画得很出色。
(3)第三段歇息:夜宴中休息的场面,此段情节轻松,使《夜宴图》有张有弛,富有节奏变化,是整个宴会情节上的.一个间歇。
(4)第四段清吹:描写韩熙载欣赏乐伎演奏的场面,休息后的韩熙载更换了衣服,袒胸露腹,盘腿而坐,右手挥扇欣赏管乐。故作不拘小节,疏狂自放的姿态。五个乐伎虽并排一起吹奏,但表情姿态不同,有合有分,丝毫没有呆板之感,使人仿佛听到高亢丰富的管乐和声。画家用的线描,有粗细、轻重、疾缓之分,充分显示了衣衫的质感。五个乐伎服装主色调是浅色,由红绿两色相互穿插,有对比又有呼应,显得丰富而统一,画的极其工细。
(5)第五段散宴:这段收尾用一对男女隔着屏风对话的情节,自然过渡到最后一段送别(映示对话图)韩熙载的其它宾客都在与歌舞伎调笑言欢(映示画面并放大)唯独韩熙载一人在独立深思,挥手与客人道别,为什么?
提示:联系前四段的形象,反映了他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下,强颜欢笑的矛盾心理和内心苦闷。
4、最后再次用录像配乐形式完整放映一遍长卷图,加深体会《韩熙载夜宴图》在刻划人物心理状态,用笔没色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三、作品欣赏:
1、《虢国夫人游春图》
2、《捣练图》
3、《簮花仕女图》
4、观后交流,讨论,请学生根据《虢国夫人游春图》中人物动态、表情服饰等因素判断谁是虢国夫人?
四、全课总结:
1.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形成和发展
2.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
(采用分段式构图方法,画面动静结合、疏密得当;造型工整、色彩华丽;特别注重人物神情和内心世界的刻画,达到“形神兼备”的至高境界
采用全景式构图方法,画面场面宏大、组织有序,有铺垫、有起伏、有高潮;人物刻画栩栩如生、细节表现引人入胜。)
五、知识拓展,加深巩固民族自豪感
当我们的画家在画《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表现人间生活的时候,西方的画家在做什么呢?他们正受封建神学思想的统治,在画基督,在画圣母玛利亚,直到元末明初欧洲开始文艺复兴,欧洲的画家才开始倡导人文主义精神。
美术教学设计2
一、展示收集、交谈理想实现
1、学生展示自主收集的名人伟人实现理想的事迹。
2、引导认识实现理想的方式。
3、师生交谈:实现理想应有明确的理想目标,要从一个个小的目标做起,你的目标是什么?说一说。学生畅谈理想目标。
4、引入新课:要完成一个个的目标,最好方式是什么呢?制定计划是实现目标最重要的一环。我们今天就为我们的理想目标的实现来设计一个行为计划表。
二、范式分析、获悉方法
1、引导学生认识计划表。计划表一般包括哪些部分呢?师生交流,获得认识。
2、小结:一份计划表有标题、表格、文字等内容部分组成。
3、分析与思考:怎样设计计划表才美观,使我们看到计划表就对行为充满信心?设计美观的计划表还应配上相应的'装饰图案和画面,标题可用美术字进行美化。
4、尝试与发现:提问:计划表的设计除了绘制的方法外,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吗?试一试,看看谁的方法最特别?学生讨论,尝试剪贴、压印等方法设计表格局部和进行美术字的装饰美化练习。
5、学法指导:展示尝试练习的效果,自由评述。针对学生的尝试作业,有学生提出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演示示范,指导解决学习问题。
6、交流设想,启示创意。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三、提出要求、创意设计
1、提出作业要求:根据自己的理想目标,制定一个实施的计划,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将计划进行表格化设计。
要求:美观实用,计划内容与装饰画面富有统一性、趣味性。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示、评述表达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自我评价画面表现效果与要表达的设计意图。
2、学生互评,评选最佳创意作品、最佳使用作品等。
五、教学延伸:你制定的计划是可行的吗?课后去执行一下自己的计划。让我们用行动计划明天、实践今天,希望我们每个人的理想都能如愿以偿。
教学后记:
美术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智育目标]: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制作一个立体的迷宫。
[素质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迷宫的立体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制作出有趣的迷宫造型。
教学准备
课件范例各种废旧的硬纸盒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设计动手制作
一、玩迷宫:
每组发一个老师制作的迷宫,进行“看谁先把玻璃珠滚出来”的游戏竞赛。
提问:刚才玩的迷宫和平时玩的一样吗?
你像不想利用废旧物品自己做一个迷宫?
二、设计迷宫:
分析教材上的'几个图例,引导学生分析这分别是对峙和进行了怎样的改造和装饰才做成的。
示范如何将一个纸盒进行改造。
基本的做法是:用硬纸片剪制成各种长短不一的长条,采用粘贴的方法,制作成一个纸立体迷宫。
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创造出样式新颖的迷宫。
三、制作迷宫:
作业形式,可以由学生单人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创作一立体迷宫。
四、展示评价:
教学评价:是否会利用纸盒设计一个立体的迷宫。
作品能否体现独特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后反思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太难,但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保持下去却很困难。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次成功的作品展览,一次精到的示范,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导入,一句鼓励的话,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短暂关注和学习激情,而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保持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从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对教学内容重新组织,加强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通过长久而不间断的鼓励、诱导,才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并能长久的保持下去。
美术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彩墨画的绘画工具。
2、欣赏艺术大师的经典艺术作品,了解艺术表现的丰富性。
技能目标:
在充分的艺术实践中,利用墨与彩的调配变化,合理运用点、线、面等造型的元素,大胆在宣纸上或其他材料上进行彩墨的组合,形成美的画面。培养孩子的彩墨表现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充分感受彩墨画的乐趣,激发孩子热爱民间艺术的浓厚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彩墨的各种变化和趣味。
教学难点:
通过水分控制彩墨的浓淡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美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见到可爱的你们,我感到特别开心,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咱们来玩个游戏好不好?(板书:游戏)
游戏就得有规则,必须用我们桌上提供的工具来玩。看要求:一会我播放一段音乐,音乐开始时,你们拿起笔在纸上自由的作画,音乐结束,必须停笔。
刚才在游戏里我们体验了一番,你们发现今天的画与平时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感受?
生:用的笔、颜料、纸的不同
小结:你们知道吗?能产生这些变化,是因为我们用了神奇的纸,它的名字叫宣纸。吸水性强是它与其他纸不同的地方。与之相匹配的是毛笔,墨、砚,组成了彩墨的主要工具,它们并称为“文房四宝”。
二、明确目标,主动探究:
1、感受用笔方法
(1)来看看同学们的画,这条最细的线是谁画的?你是怎么画出来的?能上来画一下吗?(笔尖,轻画)
小结:让笔挺直腰杆,笔尖垂直在纸上运行,就能画出细线,这种用笔方法叫做,中锋用笔。
(2)这条粗线又是谁画的?你来画,大家看,他是怎么画的?谁能让它变更粗?
小结:你们看他的笔都斜着,倒了下去,用笔肚画出了更粗的线条,形成了一个块面,这种用笔方法,我们叫做侧锋用笔。
2、感受用墨的方法:
大家看,这里都是用墨画的,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呢?
生:因为加了水。
是这样吗?我想用一个游戏来验证一下,你们想和我一起玩吗?好,那我们就分成两队,彩队和墨队,来玩接龙游戏,老师来画
第一笔,你们一个一个接着来,上来的同学在我这准备的清水里,用笔尖沾一点清水,画一笔,水不许沾多,沾多久违规了,看哪一组所有人先画完,哪组获胜。
游戏结束,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通过接龙游戏,我们发现彩和墨的浓与淡是与水密不可分的,水分越多,彩墨越淡,水分越少,彩墨越浓。我们聪明的古人早就发现了这一规律,他们将墨由浓到淡大概分成了五色:它们是焦、浓、重、淡、清。
通过以上两个游戏,我们了解到中锋可以画细线,侧锋可以画粗线或大的块面,彩墨的浓淡可以通过水分的多少来调节。
(3)彩墨结合
在大家的画里,我发现了个一种不同的.地方,这是哪组画的?他们把彩和墨相结合了,能派个代表来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画的吗?
这效果真有趣,我也想来尝试了(师示范)它们还能怎么玩?来看看这里,彩和墨相互碰撞可以产生这么多丰富的效果,你们想尝试吗?一会在创作的过程中,将这些表现方法尝试着在画中去玩一下!
4、欣赏画家作品
老师今天不只带来了游戏,还带来了大师的作品,他也是用我们今天所用的工具画的,你们找找看,大师作品里有没有我们今天总结出来的表现方法?它们都藏在画面的哪些地方?
生:屋顶,墙壁上。
你们的眼睛真厉害,的确如此,这是画家吴冠中爷爷画的《江南水乡》,画面中黑与白,浓与淡,虚与实的对比,使这幅画显得简约,清雅,一点一扇窗,一线一屋檐,寥寥几笔,就把江南水乡的宁静之美表现出来,这种表现形式叫做水墨画。
再来看看他的另一幅画《吴家作坊》,你们发现它与《江南水乡》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生:彩色
有了色彩的画面有带给你什么感受呢?
小结:这两幅画各有各的没,《江南水乡》简约,清雅之美,而《吴家作坊》添加了丰富的色彩,用彩墨的变化和点、线、面的形式相结合。使这幅画像听一段悠扬的音乐一般,显得既有层次又有节奏感,没有具象的东西,却给我们设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三、实践创作,以画促效
刚才我们欣赏了大师的作品。同学们对彩墨一定有了新的想法,现在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可以将原来的画拿下去添加几笔或者在拿一张纸来画,要求:用见天所学的用笔用墨的方法,大胆的画出一幅有墨色浓淡变化,并且有趣的彩墨画。
四、展示评价,师生共研:
1、看谁的作品彩墨表现有变化?
2、看谁的作品内容最有趣?
五、课后延伸,拓展升华:
老师看到同学们画出这么多精彩的作品,为你们团结协作的精神点赞,今天我们开开心心的玩了一次彩墨游戏,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美,课后希望同学们能运用传统的彩墨画出我们多彩的生活。
美术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过程:
通过对本课观察回忆表现的学习,初步掌握暖色的基本知识、并用语言和绘画的方式进行表现。
态度与方法:
了解暖色知识,体验暖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会享受生活,从色彩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识,并能根据观察回忆表现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景象。
教学难点:
以暖色为主的画中冷暖的搭配和感受。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色彩卡片、简笔图、
学具准备: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色彩知识、选择题引入新知。
1、复习
同学们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过三原色,谁知道是哪三种色彩?(学生回答)
教师:三间色呢?(生答)
师结:可以看出咱班同学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哦!
2、提问
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生答)。这样的季节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到外边站一会儿有些冷。
选择题的安排:有这样的一件事需要同学们做个选择: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你行走在马路上,嘴里鼻孔里呼出的气瞬间凝成了霜花儿,冻结在帽子的四周,北风呼呼的叫着,把你冻的鼻酸头疼,两脚跟冰块似的。这时,你想暖和暖和,有两个房间可以进入,一个是红色的房间,一个是蓝色的房间,你会进入哪个房间?(生答)
3、提问:你为什么会选择红色的房间。(生答)
既然同学们一致选择红色,说明不同的色彩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觉。红色就带给我们xx的感觉。
4、在色相环中辨别冷暖色
这是一张色相环,我们现在把它分为两部分,你认为哪些色是暖色,哪些色是冷色?
5、师结:像这种偏红偏黄的色,我们称为暖色,像这种偏蓝偏绿的色,我们称为冷色。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生活,共同学习《生活中的暖色》(出示课题)
6、拿出自己的水彩笔或是油画棒,快速的从彩笔盒中挑出暖色。
7、色彩的冷暖是通过对比产生的。
师述:同学们,老师这有几种色彩,咱们来辨别一下它属于冷暖哪类色,(师出示红色与草绿色、蓝色与草绿色的对比图)师帮助学生分析出:草绿色与红色比,为冷色,与蓝色比为暖色,可见,冷暖是通过对比产生的。
二、说暖色景,看暖色图,
1、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暖色
同学们,人是最聪明的了,因为我们会联想,我现在就让你联想一次,当你看到像偏红偏黄这类暖色的时候,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场合,景色或是物体呢?(生答)(秋天的庄稼、树林、火红的枫叶、朝阳、晚霞、结婚时的场面、过年时、火烧云、辣椒地,油菜花、橘子园里、大地里的向日葵花、粉色的玫瑰……)
2、师结:暖色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了暖色生活更加丰富
3、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暖色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边欣赏边感受是什么场景有什么感觉?(课件)
4、欣赏后说一说看了这些暖色后的感觉。(生答)(课件)
5、师结:暖色带给我们喜庆、温暖、温馨、热烈、欢快的感觉。(华丽、生动、色彩明媚、阳光、欢快、外向、发展、兴奋、悦目、刺激、自由、激情、亮丽、活泼、热情、积极、活跃、饱和度高、醒目、惹眼存在感强、热烈、明快、艳丽、爽朗、甜蜜、健美、光辉、健美、青春、鲜明。)
三、欣赏师生绘画
1、走进大师的作品
同学们,生活赋予我们丰富多彩的暖色,有许多画家也喜欢利用暖色作画,我们一起看看吧!(欣赏大师作品)
2、同学们,画家画的好吗?你说他们都是画家,我想知道像咱们这么大的小朋友能画吗?
现在咱就一起欣赏和我们同龄的小朋友的作品。(欣赏学生作品)
师结:原来我们这么大的孩子也能运用暖色创作出温暖、欢快的作品
四、冷色在暖色画中的作用
1、师述:咱们想想,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曾经学习过红色的画,在表现红色的画的时候,我们是全部用红色还是以红色为主,点缀其他的色彩?(生答)那么暖色的画中是怎样表现的呢?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画马蒂斯的《红色的房间》,你来说一说画面中有什么色?(生答)。师述:再来说一说什么色多,什么色少,用今天学习的内容来说就是暖色多,冷色少,画家为什么要在暖色画中用一点冷色调呢,冷色在这里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生答)
师述:在暖色中加入少许的冷色使画面在统一中产生了变化,从而使画面更加协调,达到色彩平衡,但是加入冷色不能太多,依然要以暖色为主。
2、师述:同学们,我们来回顾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第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色彩为暖色?(生答)
怎样用色彩组织画面?(画面中要以暖色为主,辅以少量的冷色使画面达到统一协调。)咱们现在就学习这种方法,用你喜欢的暖色表现画面。
五、学生作业,提出要求
1、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幅简笔图,现在同学们就可以利用咱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表现画面。
师出示作业要求,明确目的。
2、学生表现。(播放音乐)
六、作业展示:
1、介绍自己画中的暖色
2、找一找自己绘画的优点
3、暖色是否突出
七、小结和延伸
1、考考你(课件)
2、师述:我们中国人喜欢用红色表示热烈、喜庆的心情,像过年时张贴的年画,燃放包裹成红色的鞭炮、生活中正因为有了这些色彩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姿。老师希望同学们能运用色彩装扮我们的生活。
美术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二课《我们去旅行》集锦本设计制作。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简单的平面设计形式把收集的资料图片进行整理,设计制作集锦本。
2、小组合作进行有趣的美术设计活动,寻访自然美景,了解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探究世界奥秘,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设计制作集锦本。
教学难点:运用简单的设计原理,将图片资料进行合理整合,设计制作集锦本。
教法与学法:欣赏、观察、谈话、合作、示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资料、范作等。
学具准备:课前搜集自己喜欢的旅游景点图片、资料、卡纸、双面胶、彩笔(或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歌曲:《我要去西藏》,提问:这首歌好听吗?唱的什么?(《我要去西藏》,唱出了作者去西藏旅行的感受。)那你喜欢旅行吗?你都去过哪里?有什么感受?
导入: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旅行。(板书课题:我们去旅行)
二、发展表现:
1、欣赏感受,播放视频《神奇的宁夏》,学生欣赏。
2、提问:你从这段视频中了解了什么?
3、小结:旅行时,不仅可以放松自己的心情,还能学到很多知识,如:风景名胜、风俗习惯、当地特产、名人故事等,所以古人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说法。要想在旅行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我们要学会制作旅游集锦本。那,什么是集锦本呢?
4、学生自学课本资料,了解认识集锦本。指名回答。
5、师小结讲解并板书:集锦本就是把自己收集的旅游资料用粘贴、绘画、书写等方法综合到一起的.一种设计形式。由封面、内页、留言栏三部分组成。
(1)封面必须有标题。
(2)内页主要包括旅行地的地名、图片、文字介绍及相关插图。
(3)留言栏用来向观众推介作品,同时与观众取得联系。建立评价栏目,相互学习指导。
(4)集锦本的特点是什么?(吸引观众:内容令人向往,图画引发想像,文字介绍知识,激发情感。)
6、师生以宁夏为例,一起设计制作一份简单集锦本。
师强调版式设计法则:
(1)描述性文字排列有的外形规范,有的活泼有趣。
(2)标题字体设计。不同字体、不同大小的文字在版式呈现的不同效果。
(3)版式设计。(通过图例说明问题)
a、视觉反差
b、对称及不对称平衡
c、视觉节奏
d、深度
e、隐含空间
三、作业:
1、提出作业要求:请选择一个旅游景点,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一个旅游集锦本。要求: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分别制作好封面、内页和留言栏后,把它们组合到一起。
2、学生分组设计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按照自己的喜好大胆进行设计和表现;制作中注意维护好卫生,安全使用各种工具;小组成员之间注意相互合作。)
四、展示与评价:(小组交流、展示、互评)
五、收拾整理,结束教学。
板书设计:
12我们去旅行
封面(标题)
集锦本内页(地名、图片、文字介绍及相关插图)
留言栏(推介作品,取得联系)
美术教学设计7
这一内容,贴切学生生活实际,知识点的新授难度也比较适合一课时。
技术重点是学习绘图工具栏上的“自选图形”按钮,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插入表格,对绘图工具栏以及一些修饰面板都有所了解,在解决这一重点时,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学生自己归纳操作步骤,老师加以总结;然后再学生练习,巩固新知。
另一难点是让学生设计合适的标志牌,这就要让学生了解常见标志牌的'相关知识,能够基本区分警告类、禁止类、提示类三种标志牌的特点和区别。这将对学生设计标志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设计这个环节时,我先请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标志牌,带着问题阅读资料,最后根据资料来做知识问答游戏,通过这样的过程来帮助学生区分了解标志牌。
美术教学设计8
《面具》
知识和技能:
通过观察、分析多种不同风格的面具,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面具的艺术特点,学习表现特点突出的面具。
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探究和相互交流中,学习面具的特点,感受面具带给我们的美感,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比较的习惯,以及对面具艺术的兴趣和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地域、不同种族多种风格的面具欣赏,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其艺术特点,学习表现面具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油水分离表现面具的画法。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魔术,想看吗?
师:瞧,这是一张白纸,看,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你看到了什么?
生:哇!好神奇啊!一个白色面具出现了。
师:想知道这个魔术的原理吗?
生:想
师:其实这个魔术非常简单,那张纸并不是一张普通白纸,我先是用白色油画棒把面具画在白纸上,这点很难发现。然后用深色水粉涂在纸上,涂过油画棒的地方涂不上颜色。这种画法叫油水分离画法。(油水分离画法是利用油性颜料和水性颜料不相溶的特点作画的。)
这节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学习面具一课。(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师:根据自己的理解,你知道什么是面具吗?
生:戴在脸上的装饰。生:挂在脸上吓人的脸谱。
师:那么什么是面具,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
2、了解面具的来历。(出示图片)
师:面具历史久远,它来源于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古代人们在祭祀和节日活动中戴着它表演,以表达驱鬼迎神的愿望。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出示祭祀、表演的图片)
3、师:我国是最早出现面具并使用面具的国家之一,其中最有名的是傩戏面具和藏戏面具。(出示图片并讲解)
4、师:咱们来欣赏一下外国的面具(出示图片)
5、师:由于地域和风土人情的差异,古今中外面具的风格迥异,争奇斗艳。这充分体现出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出示图片)
6、(出示图片)
师:与真人相比面具的五官有什么特点?
生:样子吓人。
生:眼睛好大,嘴巴可怕。
7、师:现在我们来观察藏戏面具、斯里兰卡面具给你什么感觉?面部表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在造型上有什么不同?
(师:一个是…,师:一个是…,师:…)
师:五官使用了什么创作手法?(生:变形和夸张)
师:怎么变形和夸张啊?
生:鼻子很大,像牛鼻子,眼睛很大很凶,眼珠子发红,快要瞪出来了似的'。
生:眼睛很大,舌头很长,恨不得把人给吃了,很恐怖。
师:如果让你来当小小设计师来设计面具,你将会如何设计使面具更加狰狞可怕呢?应怎样运用好夸张和变形?
三、教师示范油水分离画面具的方法:
1、用油画棒单线起稿。(用油画棒先画脸型,然后拿油画棒在脸型上用单线画出夸张变形的五官,最后加一些装饰花纹、图案。)
2、在单线稿的基础上,用油画棒涂色。(涂色要厚)
问: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二幅图和第一幅图有哪些不同?(大家观察的真仔细,还有一个地方大家没有看出来,牙齿也用白色的油画棒涂实了。)
3、用水粉把画面涂满,即可出现油水分离现象。
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
四、布置作业
现在我们展开丰富想象力运用变形和夸张手法,设计一副自己喜欢的特点突出的面具。
注意事项:
1、颜色鲜艳和水粉底色形成色差要大,有对比。
2、油画棒涂色要厚。
大家可以参考屏幕上的图片进行创作。试想一下如果用深色水粉涂上底色会是什么样子的。
五、评价作业。
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油水分离画法画面具,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相信在下节课的手工制作面具中同学们会有更大的收获,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美术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现代化的建筑日新月异地映入孩子们的眼帘,富有民族和传统特色的本土建筑感染他们,而神奇、梦幻的童话以超现实的形式为孩子们的童年生活敞开了自由遐想的空间,所以本课要求他们在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建筑物感知、回忆的基础上,神奇化、艺术化地创造出新建筑群,从生活中来发现而又超越生活的表现。
学情分析:
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是推动其学习进程的关键因素之一。美术教学的独特魅力在于能够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们的思想更加开阔,思考方式更为灵活多变,他们倾向于接纳新颖且富有趣味性的艺术活动形式。这些学生勇于实践,充满好奇心,对未知领域充满探索欲,热衷于通过自己的视角来解读世界,对日常生活中的美有着强烈的表达渴望。简而言之,艺术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内在的好奇心与创造力,使他们在探索美的过程中不断成长。通过多样化的艺术活动,学生得以自由地表达自我,发现并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从而在艺术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声音。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基本型,会用大小不同的这些形状概括、组织成建筑。
(2)引起学生关注身边的建筑,感受他们的美以及与生活的关系。
(3)拓展思维,培养想象创造空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城堡的外型美感,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创作。
(2)贴近生活对城堡进行创新。
教具:作品,各式各样的卡纸图形,彩色笔。
教学方法:
教法:
(1)情境创设法:课始,利用直观形象的录像画面,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多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以此激发他们的思考。这是因为,缺乏疑问和深思熟虑的过程会限制思维的成长与发展。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旨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与深化。
(3)探究式教学法:强调学生作为知识探索的中心角色,主动地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寻求解答。通过独立思考与实践,学生能够培养出批判性思维与自我探索的能力,进而深化对学科的理解与掌握。
(4)以启发式交谈的方式,引导学生们深入探讨城堡的构成与外观,同时鼓励他们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何能被创意地转化为城堡的形象。通过这样的.对话,旨在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使之在思维上得到释放,勇于构想出独特的城堡概念。随后,进一步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将心中的城堡形象变为现实,通过创作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更让其体验到从创意到实现的满足感。同时,也倡导开放的交流氛围,鼓励学生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促进思想的碰撞与创新。这种教育方法旨在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沟通技巧,使其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成长。
学法:
“学”是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将采用以下的主要学法:
(1)互动探究学习法:教师提出需要探讨的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随后,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观点与想法,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且开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潜能,使他们的个性与创造力得到充分展现。
(2)实践教学法,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熟练掌握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本课程的制作与绘画实践环节中,我利用了课件内展示的学生作品及示范画作,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①在轻快悦耳的音乐陪伴下,学生们步入教室,这份课间的愉悦心情仿佛成为了课堂的前奏,巧妙地消除了学生面对新课程时可能产生的紧张感与低落情绪。这样的开场方式,旨在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以更加开放和积极的心态迎接接下来的知识探索之旅。相较于传统的课堂开始时,学生们往往因突然从自由状态转入专注学习而感到压力,这种创新的引入方法有效地缓和了这种过渡过程中的不适,使得学习体验更为顺畅且充满乐趣。
②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其显著优点在于实现了听觉与视觉的综合运用,使得信息传递更为生动直观。声音与图像的并存,能极大地提升学习体验,让知识的获取过程更加吸引人。兴趣是推动学习的重要动力,而多媒体课件在为学生提供直观感受的同时,也能激发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初次接触时,便能感受到学科的魅力,从而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③问:刚才老师带领我们参观这些漂亮的建筑大家喜欢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沟通师生情感,创设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二)讲授新课,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欣赏、观察、了解。
①问:"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象过,如果有一天,能够像童话中的白雪公主一样,住在一座美丽绝伦的城堡里,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是不是觉得既神秘又充满憧憬?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城堡的世界,探索它们的独特魅力,感受那份源自内心深处的向往。通过这次探索,希望你们能主动去发现城堡的每一个细节,激发你们对知识的渴望,让学习变成一场充满乐趣的旅程。"
②播放课件(一些漂亮的城堡)此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和鲜明的表象后,问:这些城堡漂亮吗?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对城堡的形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③在引导学生探索城堡的构造时,我们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出发——自上而下地审视这座宏伟的建筑。想象一下,当你站在城堡的顶端向下俯瞰,你会看到它由一系列错落有致、形态各异的基本几何形状构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塔楼,它们以锐角或钝角的形状耸立,仿佛守护着城堡的秘密。接着,你的视线会被那些平直且坚实的墙体吸引,这些墙体构成了城堡的主体结构,支撑起整个防御体系。再往下的部分,你会注意到那些圆形的窗户和拱门,它们不仅为城堡增添了古典美感,也体现了建筑师对功能与形式完美结合的追求。最后,如果你仔细观察,还能发现屋顶上的尖顶和圆顶,它们以曲线和尖角的形式点缀在城堡之上,既增加了建筑的立体感,又彰显了设计者的巧思。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观察和识别形状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次深入的互动式学习体验。通过直观的对照与比较,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城堡的复杂结构是如何由这些基本形组合而成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观察细节、分析结构的能力,从而加深了对城堡这一历史与艺术瑰宝的理解。
(2)引导学生了解城堡的组成方法。
①这两幅作品之间存在着细微的区别,通过仔细观察,学生能够发现并探讨它们的不同之处。这一过程不仅丰富了学生对城堡构建方式的理解,还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从而认识到美术学习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感受美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②(出示第一幅画)它们是怎样拼贴而成的?此过程让学生探索研究、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其体会到美术学习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到生活中美术与生活紧密的联系。
③出示课件,在教育的旅程中,每当教师提出诸如"你能将你所见的一切转化为一座座宏伟的城堡吗?"这样的问题时,学生们的心灵便如同被点亮的火把,燃烧着探索与创造的热情。这一瞬间,教室仿佛成了一个梦想与现实交织的舞台,学生的想象力如同无垠的宇宙,自由地翱翔,不断扩展着知识的边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递者,而是点燃学生内心火花的引路人,激发他们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想法与创意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这样的互动,不仅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宽,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会了如何以自己的方式解读世界,如何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如何在实践中展现自我价值。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成长,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宝贵机会。
④展示第二幅画之后,提问学生观察到的线条特点。本节课通过发现法、局部探求教学法构建了“找一找”、“说一说”、“演一演”这三个互动教学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绘制城堡的艺术技巧。首先,在“找一找”环节中,邀请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找出不同形状和方向的线条,以此激发他们对线条多样性的感知。接着,“说一说”环节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找一找”环节中的发现,描述所见线条的特点及其在画面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线条构成的理解。最后,“演一演”环节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部分学生上台模拟绘制城堡的过程,利用实物教具或板书展示如何运用找到的不同线条来构建城堡的各个部分,如城墙、塔楼等,使抽象的绘画知识转化为直观的操作体验。通过这一系列环节的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城堡绘画中线条的重要性,还能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巧妙地运用线条来表现城堡的立体感和细节特征,从而提升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力。
(3)欣赏学生作品:欣赏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了解城堡的不同表现形式,并进行想象创造设计从而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4)各小组设计自己心目中的城堡。(师适时指导)
美术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剪纸语言的审美特征,用发展的眼光、开放的思维学习剪纸技法并能注意运用最适合的剪纸技法表现作品。制作有特点的剪纸作品。
过程与方法:激励学生在探究剪纸语言特点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灵活地使用剪纸技法制作作品。
教学重点:
体验剪纸艺术的独特美感,制作有自己想法的剪纸作品。
教学难点:
学生对不同剪纸技法产生的效果的感受和实际的使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刻刀、垫板。
学具准备:
全套剪纸工具、深色纸张。
一、导入
展示鱼的剪纸作品,揭题:《鱼的剪纸》。鱼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水中动物,形态多样,学生的创作的兴趣点比较广,容易发挥想象观察、欣赏感受、分析剪纸语言。
二、课题展开
L.民间剪纸作品欣赏2.现代儿童剪纸欣赏
在欣赏中锻炼自我感悟图形的能力,体验民间剪纸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风格。在欣赏中使学生对同龄人的剪纸作品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创作欲望。
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发现与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作品分析
民间剪纸和儿童剪纸的`共通之处是:通过夸张、自由、多变、诙谐、自然的艺术形式来体现真、善、美。
1.欣赏美术品。
2.讨论其他表现点的方法和材料。
充分运用直观的视觉形象,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学生练习
剪纸技法分析、示意
分析感悟上述剪纸作品的技法。出示有不同剪刻技法的剪纸作品,请同学们研究分析“用什么方法做的?‘这样做有什么特点?认识到不同的技法有不同的视觉效果。“最合适的技法,就是最好的技法”。教师再对每一种技法进行归纳,示意,并鼓励学生创造新的表现方法。
演示作业过程:
选用深色彩纸→用铅笔构思起稿→刻制作品→调整作品→粘贴作品→各自、小组合作创作。
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利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美术造型的能力。
五、学生作品评价与教师总结。
1.组织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感受自己的作品,或分组、或个别。2.教师和学生一起对作品的分析、修改、调整。
让学生作简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选一选哪一小组在学习中比较认真,作业效果也比较好。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评价与欣赏感悟能力。
美术教学设计11
一、教材分析
教材中美术作品的选择是以国内优秀艺术家作品为主,同时结合其他国家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美好情感、积极态度的养成以及重视它们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同时认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社会的丰富性。在重点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中学生由于性格、文化修养方面的差异,会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标准,审美意识也就逐渐形成。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欣赏活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清楚了解美术中绘画的主要种类及艺术特点。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绘画不同种类的特点及区别。
难点:掌握绘画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四、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的美术作品的图片或事物
教师:相关美术图片及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提问:在我们的美术课里你想学到哪些东西?
学生回答:中国画、水彩画、素描、剪纸、设计……
师:大家把在小学学过的内容和你所知道的有关美术的内容进行分类。可以怎样分?
生:……
师生总结:绘画类、雕塑类、艺术设计类、手工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美术,走进绘画。
2、欣赏油画作品《父亲》、《开国大典》,请学生发表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美术语言的角度,侧重于观察和分析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明暗等是怎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欣赏张利、靳尚谊等名家作品,感受油画的不同风格。
学生了解油画工具材料,师生共同总结油画特点:利用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充分地表现对象,达到丰富的色彩效果。
3、请学生说说对中国画的了解?知道有哪些作者,哪些作品,哪些作画技巧等。
欣赏作品《粒粒皆辛苦》、《鸳鸯戏水》,分析这两张画的区别,分别是人物画、花鸟画,写意画、工笔画。
师生共同总结中国画的种类、特点。
4、介绍版画、水彩画。
先做简单的比较,再介绍版画、水彩画的各自分类及特点。
5、教师将课前准备的图片让学生辨别,也可结合教材中的作品,加强学生对画种特点的掌握。
6、对学生收集的作品进行分类,由同学相互评价。
美术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了解鱼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特征,学会用彩墨的方法画鱼。
2、教育目标旨在引导学生熟练运用掌握的笔墨技巧,勇于在画布上创作,以此锻炼并提升他们的绘画表达技能以及对画面的整体掌控力。
3、在色彩与墨韵的交融之中,我们能捕捉到彩墨的独特魅力,深入体味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勇敢地走近彩墨的世界,通过画笔生动地描绘鱼儿的生命力与美丽,不仅能够带来内心的欢愉与满足感,还能激发出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艺术的深刻情感。这样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发他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与欣赏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尊重。
4、审美目标:欣赏、感知民族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发现并尊重他人和自己的艺术表现。
二、教学重点:
欣赏、探索并理解鱼类的形态特征及其演变,引导学生们通过彩墨绘制技术,展现出各式各样的鱼儿形象,从而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找到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首先深入解析鱼类的结构特点,包括它们的骨骼、鳞片、鳍以及内部器官的基本布局,同时关注鱼类在进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如体型、颜色和鳍的多样性。通过这些知识的积累,学生们能够对鱼类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创意性的彩墨绘画。接着,我们将教授学生们如何运用彩墨这一媒介来表现不同的鱼类。彩墨以其独特的色彩饱和度和丰富的表现力,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通过调整墨水的浓度、使用不同的笔触技巧以及巧妙地运用颜色搭配,学生们可以创造出既具真实感又充满想象力的鱼儿作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旨在激发学生们对自然界的兴趣与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以及对美的感知能力。通过实践,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习到彩墨绘画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艺术实践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思维。总之,这项活动不仅是一次关于鱼类知识的学习之旅,更是一段探索艺术表达和个人创意的旅程,让学生们在享受创作的同时,增进对自然世界和艺术美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用彩墨表现出富于情趣的画面。
四、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画具,课件,学生用纸、墨、色、碟、水桶、印泥。
2、学生准备:画毡或旧报纸,毛笔、板刷、橡皮印章。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对猜谜语感兴趣吗?(生:感兴趣)我这里有一个谜题,请大家开动脑筋,比比看谁最机智,能够准确解开它:
没胳膊没腿,从来不离水。
走路不用脚,摇头又摆尾。
(打一动物)
(学生:鱼!)
教师:对!真聪明!是鱼。你们认识鱼类吗?了解哪些鱼的知识?说给大家听听。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鱼。
小结引导:你们真是太厉害了,对事物的了解如此深入!确实,鱼类是水下世界的居民,它们种类丰富多样,全球大约拥有16000种之多。这些生物不仅色彩斑斓,形态各异,而且在视觉上展现出惊人的美丽。接下来,请大家一同欣赏一系列奇特而迷人的鱼类图像。(展示幻灯片,展示鱼的图片)通过这些展示,我们不仅能领略到鱼类世界的奇妙多样性,还能感受到大自然赋予生命的独特魅力。每一种鱼类都有其独特的外观和生活方式,共同构成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精彩篇章。让我们在这一刻沉浸于这些美丽的水中精灵之中,感受它们带来的宁静与和谐。
刚才这些图片是鱼静止时的形态,鱼游动时又是怎样的呢?(播放视频)
交流感受:看了这些图像,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观赏后的感受;美、漂亮、可爱)
教师:鱼不仅漂亮、可爱,而且代表着吉祥,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绘画、陶瓷等众多艺术作品中都留下了鱼的身影。(出示艺术图片课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用彩墨画鱼》(板书课题——用彩墨画鱼)。在这一课当中,我们要了解学习鱼的基本特征,学习用彩墨表现鱼的方法,并尝试创作一幅表现鱼的彩墨画。
(二)讲授新课。
1、了解鱼的基本特征。(课件)
教师引导:为了描绘鱼类的形象,首先需要把握其基础特性。尽管鱼类在外观上可能呈现出千变万化,但它们的核心特质始终保持一致。让我们一起通过展示的图片,深入探讨鱼的基本特点。---为了勾勒出鱼类的图景,首先应理解其固有的属性。虽然鱼类在形态上各具特色,它们的本质特征确是统一的。现在,请大家观察幻灯片上的鱼图,以此来认识鱼的基本构成。
鱼类的身体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头部、躯干部分以及尾部。头部区域包含了嘴巴、眼睛和鳃,负责呼吸与觅食。躯干部分则通常配备有四类主要的鳍:背鳍、胸鳍、腹鳍和臀鳍,它们在游动和保持平衡时起着关键作用。此外,鱼类体表覆盖着鳞片,形成一层保护层并帮助减少水中的阻力。
2、了解彩墨画的基本知识
教师:在运用彩墨绘制鱼类时,不仅要深入了解鱼的形态与特性,还需要对彩墨画的基础理论有所掌握。为了确保学习的连贯性,我们需要回顾上一课的重点内容,对彩墨画的基本原理进行复习。这包括但不限于色彩的调配、墨色的层次变化、以及如何通过笔触表达物体的质感和光影效果。通过这样的复习,不仅能巩固已学知识,还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提升创作的细腻度和表现力。
3、展示彩墨表现鱼的作品,引导欣赏(课件)
自然界中的鱼类形态万千,色彩丰富,若以彩墨形式描绘,定能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彩墨画以其特有的水墨技法,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富有韵味的艺术氛围。在欣赏这类作品时,不妨多留意画家如何运用色彩与墨韵,以及如何通过笔触表达鱼类的灵动与生命感。让我们一同探索彩墨表现鱼的'魅力所在,感受艺术家如何通过色彩与线条,捕捉并传递出鱼类独有的生命力与自然之美。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领略到彩墨画的独特艺术风格,还能深入体会到自然与艺术之间的奇妙联系。
(1)欣赏韩美林彩墨画鱼的作品
这幅作品是由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先生创作的奥运福娃主题画作,其独特的艺术处理让人眼前一亮。画面中的鱼形象显得尤为活泼可爱,艺术家运用墨线精准勾勒出鱼的轮廓,随后以墨与色彩巧妙融合,营造出既生动又简洁的画面效果。墨与色的和谐搭配,赋予了作品以鲜明的生命力。此外,鱼在画面上按照不同方向排列的方式,不仅丰富了视觉层次,更在构图上展现出新颖而独特的美感,令人印象深刻。
(2)欣赏学生作品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特点:用笔用墨大胆,画面完整,充满童趣。
4、示范指导。
我们刚才欣赏了这么多的画,包括画家的作品、我们学生的作品,都很精彩,那么用彩墨画怎么画的,你们想知道吗?那么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基本的方法。(边展示课件边示范讲解)
①用线勾画:以墨线或彩线描绘鱼的轮廓,接着细致勾画鳃、鳍、嘴、眼,随后运用墨线进行装饰点缀。最后,通过淡墨或淡色调进行晕染,增添整体画面的层次感与自然韵致。
②线面结合:用泼色的方法画出鱼的外形特征,再用墨线或彩线勾勒具体特征。
(三)尝试创作。
1、大家肯定都渴望拿起画笔了。在开始创作之前,请大家明确今天的作业目标:运用彩墨技法描绘鱼类,既可选取真实的鱼作为原型,亦可发挥想象力绘制虚构之鱼。重要的是,作品应展现出丰富的色彩层次,同时通过笔触、墨色的变幻以及水分的巧妙运用,赋予画面生动的趣味性与艺术感。让我们一同在画布上释放创意,捕捉那些跃动于水中的生命之美吧。
2、学生进行绘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笔墨的使用,画面的安排。
(四)评价总结。
1、在探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与领悟时,我们可以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评价,分享各自的感受和新见解。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与尊重,还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深度思考与自我反思。通过这样的交流平台,每个人都有机会从不同的视角审视自己的学习经历,发现未曾注意到的成长点和知识盲区,从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不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鼓励批判性思维的导师。通过提供反馈、提出挑战性问题以及分享个人的经验和教训,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加丰富和立体的学习框架。同时,这种师生互评的方式也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在交流中主动表达观点、分享心得,从而增强自我认知和沟通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参与师生互评意味着一次深入自我反思的机会。在倾听教师的指导和同龄人的见解时,学生可以更全面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法、态度和成果,进而调整策略,优化学习效果。此外,这种互动模式还促进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因为在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倾听、协作与相互支持,这对于构建积极的学习社区具有重要意义。总之,师生互评不仅是一个评价学习成果的过程,更是一个促进个人成长、深化理解和促进合作的宝贵平台。通过这种形式的交流,不仅能够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在学术和个人发展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2、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给予一定的激励和肯定。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有很多不足,如学生在动手实践时在抓住了鱼的结构同时与丰富色彩表现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构图,可在欣赏时对孩子们进行引导;在教学评价时,学生一味的抓住鱼的特征,只是注重它画的像不像,应鼓励孩子们多方面的进行评价,可教师在对一幅作品可从色彩、造型、构图上进行评价,在鼓励学生的同时也指出不足,也让孩子们试着从各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其优缺点。
美术教学设计13
一、教材分析
在我们生活的地下,有着许许多多奇妙的故事。每当看到小蚂蚁背着沉重的食物爬到地下的洞里,那深埋在地下数百年、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原始生命、古代遗迹和宝藏……
地下的能源很丰富,地下的矿藏多得数也数不清,还有石油、煤和天然气……
地下的水资源丰富,但听说有的地方和城市因为过度地汲取地下水,导致整个城市在下沉呢……
所有的植物的根都深深地扎在地下的泥土里,从地下汲取养料和水分,一天天长大。
地下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动物,有的动物到了冬天都要到地洞里去冬眠,因为那里冬暖夏凉。
地下——现代和未来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地铁、地下隧道、地下广场、地下室、地下车库、地下商场、地下酒吧、地下管道、地下储藏室、地下……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能创作有关地下的事物的想象画。
2.培养学生的构图能力、空间概念和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乐于创造的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简单的构图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画出有简单故事情节的内容。
难点:地上的故事学生经常画,但对于地下,学生缺少感性的经验与认识。因此,对于地下空间感的合理表现和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创造,会有一定的难度。
四、课前准备
学生:知道有关在地下生活的动物(昆虫),并了解一下它们是怎么生活的。
(学生)画纸等常规用具
(教师) 课件、范作
五、教学过程
1、视频引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虫虫危机》动画片,当你看到有趣的地方时,也可以找同学说说。
(播放视频)
师:老师刚才看到同学们讨论很热闹,请同学说说你觉得有趣的地方?
生:····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那里?
生:在蚂蚁窝里、地下。
师:是的,在地下的蚂蚁窝里,我们今天也来一次地下故事的旅行吧!
揭题:《地下的`故事》
2、了解地下动物,启发联想:
提问题:
师:同学们,地下除了住着蚂蚁王国的蚂蚁们,你还知道住着那些动物吗?
生:青蛙、蚂蚁、蛇、蚯蚓、虫、刺猬、甲虫、蝎子、老鼠、蜘蛛等等。
师:同学们真厉害,知道这么多地下的小动物,老师也请了几个小动物来我们班做客。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蚂蚁、兔子、老鼠的简笔画】
3、学构图
师:这只是小老鼠乐乐,她让老师给她设计一下地下家园,老师带来了3幅画,你们来帮老师选选那副较好的表现了地下的故事?为什么?(课件出示)
生:我喜欢第二幅,因为它把地下和地上都画出来了。
师:非常好,因为第二幅把一小部分的地面景象画出来了。还有喜欢其他话的同学吗?
生:我喜欢第三幅。因为它把地下的东西画的很清楚。
师:说的非常好,但是怎么没有同学说第一幅好呢?第一幅的构图好不好?
生:不好。
师:为什么?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说说。
生:因为,画地下,地下就只画了一点,天空却画了很多。
师:这位同学说的真棒。要表现地下的故事,就应该把地下的场景作为主体物。
课件出示空白页面
师:所以在画地下的故事时,我们区分地下的地上的线,应该画在画面的什么位置呢?
生:上面一点。
师:是的,应画在画面中间偏上的位置。(课件出现区分地上和地下的线条。)
师:(教师小结),我们发现:要表现地下的故事,我们要把地平线画在画面中间偏上的位置,主要表现地表以下的内容,但也要表现小部分地上的景物,以区分地上和地下。)
4、放大第二幅作品
师:好的,那么在老师就把第二幅和第三幅拿给乐乐,拿给乐乐之前咱们来一起看看,老师都给乐乐设计了什么样的家吧!
讨论:1、地下空间又是怎样划分的。
师:要画地下的世界,就先要把地上和地下分开,之后再在地下分出大小不同的房间,每个房间都可以有不同的用处,比如、、、(使学生能够在绘画中,合理的安排好地下空间及绘画内容。)
2、入口在哪里。
师:房间划分好了,那乐乐怎么从地上进入到地下家园的呢?
生:可以挖个洞。让这个洞通向房间。
师:好,那我就给乐乐挖个通向地下房间的洞。(课件)
3用什么工具进行进出的。
师:现在我们每个房间都是独立的,先要把房间连接起来,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可以像刚才一样挖洞。
生:可以通楼梯。
生:电梯也行。
师:同学们都非常厉害,简直就是一个个设计师,可以用电梯,可以有楼梯,也可以用滑梯。(课件相应出示。)
5、欣赏作品
师:看完了小兔子的新家,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他小动物的地下的故事吧。
(1)《鼹鼠爸爸的鼾声》
局部讲解
师:1、刺猬一家发生什么故事?
生:小刺猬在搬东西。
生:刺猬妈 妈在铺床。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在树根底下的小刺猬一家,他们正在整理房间,看他们摆的多整齐啊。
师:隔壁住着谁啊?他在干什么呢?
生:鼹鼠。他在挖洞。
师:是的,鼹鼠爸爸在建自己的家,为漫长的冬天做准备。
(2)同龄人作品欣赏。
师:老师这里还有其他小朋友画的地下故事。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4幅不同的学生作品)
师:你最喜欢那副?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3幅,以为它颜色很多,很漂亮。
师:颜色丰富可以让我们的作品画面更漂亮。还有喜欢其他作品的小朋友吗?
生:我喜欢第一幅,因为它地下的房间画的很有趣,什么都有。
师:画出了地下的空间,还有房间里的家具摆设。
6、学生作业:
师:冬天到了,但是还有很多地下的小动物还没有建好自己的家,你能帮帮它们吗?
(课件出示:冬天到了,请你为小动物设计地下家园。)
师:它们有几点要求:(1)画出通道、空间布局;
(2)画出设施和摆设;
(3)添画人物或者动物。
温馨提示:想象一下蚂蚁们都在地下家园里干什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
师:速度快的同学就可以加入“地下之城”,并得到一张居民卡。(出示“地下之城”的展板)
师:现在开始动笔吧。
7、作业讲评
请学生上来介绍自己的作业故事。
六、课外拓展
课件出示地道战、地铁、地下餐厅图片。
师:地下不仅有同学们熟悉的小动物的故事,在抗日战争年代,我国人民为了保卫国家,利用地道与日本侵略者英勇作战,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地下建筑(地下商场、车库),同时人们开山挖渠,使交通更为发达,修筑了隧道,地铁。以后的地下世界越来越会被我们人类所利用,小朋友们也可以通过爸爸妈 妈、书本、电脑网络去获取更多的地下知识,探索更多的地下秘密,画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地下故事。
美术教学设计14
一、是提出设计方案的要求。
二、方面进一步巩固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式,
三、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符合实际的活动方案,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活动中,我先复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式,随后提出设计方案的具体要求。由于学生是第一次自主设计,因此把这一设计活动安排在小组内进行,各小组在设计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便学生设计出各种与众不同的'方案。在交流时,首先请各小组汇报设计的方案并说一说设计时的想法,结合他们的想法加以引导。学生在交流汇报后,我把每一种方案的设计都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出来,并引导学生观察各种不同方案中的共同点,从中发现设计的基本特点。
有些学生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来说,十分抽象,也难于理解。
美术教学设计15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表现出不同形态的花草。
2.喜欢大自然,感受自然界花草不断生长的情景。
活动准备
1.多媒体短片《小草》。
2.各色蜡笔、画纸。
3.相关欣赏作品。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欣赏多媒体短片《小草》。
师:小草是怎么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呢?我们来一起学学小草:有的直直地长,有的一扭一扭地长,还有的点点头、弯弯腰。
通过欣赏多媒体短片,让幼儿直观形象地看到小革发茅生长的瞬间。
二、情境再现
师:这里是一片大草地,很多小草醒来了,都在使劲地钻出泥土,大家为钻出地面的小草拍手鼓励。
1)直直草:直直地用力钻出来
――幼儿试画直直草。
2)扭扭草:一扭一扭地钻出来
――引导幼儿回忆肢体动作,从想象过渡到画面。
3)弯弯草:变化方向地弯腰
――师生合作用肢体动作表现:小草这边弯弯腰,那边弯弯腰。
基于小班劭JL模仿性强、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通过跟着教师用肢体动作学学做做各种不同形态的小革,力口深了小班幺力儿对小革的认识。运一环节改变了教师讲解示览的传统教学方式,避免用成人概念化的圈戈影响劭儿,让幼儿自由地用自己的因戈来创造表现对小草钓感受,教师则退在一旁,敏锐观秦井适时推进。
三、操作尝试
师: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起来,小草们都急着要钻出来。今天我们都来做小草,赶快从泥土里钻出来。
1)小草小草快快长:引导幼儿添画各种不同形态的小草。
2)小草长得多又多:鼓励幼儿把小草画得密密麻麻的,变成草丛。
3)小草长高了,美丽的花儿开放了:鼓励幼儿换色画花朵。
教师“引导幺力儿忝画各种不同形态的小革,鼓励劭儿换色画花朵”,这一形戈为幼儿的创造留百了空间。当发现锄儿百新的原创图式时,教师及时引导其与同伴之间进行互动,为幼儿提供隐性学习的机会。
四、分享体验
观察作品上小草的姿势。
师:这是一颗什么草?这是一颗××草,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草的模样。
小班幼儿往往对作品的结果呈现不惑共趣,他们享受的是创作的过程。因此,利用游戏的方式――师幼各为游戏一方,教师指、幼儿猜,教师说、幼儿做,用充满游戏性的指导评价,使幼儿始终沉浸在分享结果的情境中。
活动解析
小议教师的作用:努力顺应和适时推进
随着天气逐渐暖和起来,春天的脚步渐渐走近孩子们的身边。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小草长高了、变绿了;柳树姐姐的头发长长了;美丽的花儿开放了;蝴蝶、蜜蜂也飞来了……孩子们喜欢春天的花花草草、春天里的各种小昆虫,喜欢亲近美丽的大自然。
一次偶然的机会,正好看到《东方宝宝》亲子版20xx年第4期上有一则《小草》的素材,这首短小、朗朗上口的儿歌既十分适合小班的幼儿朗诵,又可以引导幼儿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表现出不同形态的小草。于是,《小草快快长》这一小班美术活动应运而生了。
在前后几次执教、修改《小草快快长》活动教案的过程中,我对小班美术活动中教师如何做到“努力顺应”与“适时推进”有了更深的感悟与思考。
一、努力顺应幼儿认知特点,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
小班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对于抽象的问题情境无法做出积极的回应。因此,在小班幼儿美术活动中,应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采取更为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关注周围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为幼儿的自主表达提供原始的表象积累。
1.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小草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虽然他们平时经常在嫩绿的、柔软的草地上玩耍、嬉戏,但是他们对于小草的发芽及整个生长过程都是一无所知,非常陌生的。《小草》视频短片的运用就让孩子生动、直观地了解小草从发芽到长大的整个生长过程:我还根据画面中出现的小草的各种不同生长形态,及时地将小草内容的儿歌融人其中:“春天
来到了,小草钻出泥土了,直直直直往上长、一扭一扭往上长,点点头、弯弯腰,小草小草长高了。”这样一来,小草发芽生长的整个过程就在幼儿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肢体动作的模仿
根据小班幼儿依赖动作、爱模仿的年龄特点,我为儿歌配上了相应的肢体动作。在我
(老师)的引导下,幼儿们积极用肢体动作来模仿小草的各种不同形态。如:“直直草”――两只手臂交替直直往上伸,“扭扭草”――双手合十边扭动边住上伸,“弯弯草”――整个身体分别向左右摆动。通过这一方式,使幼儿从不同动作中感受到小草生长的不同方向,加深了他们对小草形态的认识,丰富了他们对小草的表象积累。
3.美感材料的提供
小班幼儿缺乏构图意识,作品比较单调、杂乱。需要老师在材料提供上进行精心设计,让幼儿体验美感。
我为孩子提供的欣赏材料,色彩和谐自然,视觉冲击力强,给幼儿一种美的感受和体验:在米黄色的大背景纸上贴有五个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褐色小土坡,每个小土坡上有各种不同深浅绿色的小草,有的是直直草,有的是扭扭草,有的是弯弯草……草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昂首怒放,好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小草图。幼儿的画纸则是欣赏材料的缩小版,当幼儿完成作品时,幼儿的作品就呈现于欣赏材料的背景之中融为一体,给幼儿带来审美体验,获得愉悦。
二、适时推进,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1.启发联想,建立联系
由于小草在幼儿脑海中一般都是点点状、短直线状等单一的表象,因此启发幼儿联想:扭扭草像什么?弯弯草像什么?他们会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像海浪、像妈妈的卷头发、像拐杖……这样的联想有助于他们在想象和表象间建立新的联系,有利于幼儿更有意识地进行表达。
2.幼儿在前,教师在后
这里指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不是一味地注重“传授”,不是机械地扮演“老师”的`角色,而是“躲”在幼儿身后,先让幼儿尽情地表现。教师应避免使用单一图像的示范,而是尽可能地接受幼儿自己创造的图式符号,并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适时地推进,让每个幼儿都有一种成功的体验。例如:让幼儿尝试用笔画出各种不同形态的小草从土坡里钻出来的情景时,我及时发现并接受幼儿的原创图式。当发现有的幼儿在表现弯弯草时,其画很像一个小钩子,并解释为“这是点头草”,我马上肯定:“点头草就像在跟我们点点头,说你好你好!”当发现幼儿画的弯弯草都是朝着一个方向时,我也拿起了笔添加了朝另外一个方向弯腰的弯弯草。总之,及时发现并接受幼儿自己原创的图式并适时推进是提升幼儿美术表现能力的助推剂。
3.留有空间,鼓励创造
“小草长高了,小花都开了”我用语言提示幼儿欣赏作品中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花朵,深深地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幼儿们立刻迫不及待地画了起来。此时,我一边启发幼儿回忆曾经类似的绘画经验如圆圆花、车轮花等等,一边及时地将同伴创遣的新图式介绍给其他幼儿:“又开了一朵手掌花!”通过这一方式,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同伴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随着幼儿原创的图式越来越多,画面也更丰富起来。
以前我们总觉得小班的幼儿美术技能差、想象力差,画面单一。但若能激发小班幼儿自我表现意识的觉醒,我发现他们都有一种想要画画的强烈欲望。他们是天生的艺术家!既不受时空关系的束缚;也没有美术技能的清规戒律;更不受客观情理的限制。如果我们能接受并珍视小班幼儿创造的图式并加以适时地推进,那么小班幼儿完全可以利用自己创造的图式自由自在地流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大胆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美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美术教学设计06-10
【精选】美术教学设计10-27
美术教学设计07-18
美术雪教学设计06-05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06-16
美术教学设计优秀10-09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经典)01-10
[优选]美术教学设计05-11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07-12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经典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