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全文

时间:2024-11-14 08:25:3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全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全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全文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全文1

  南充市斑竹初中

  张家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通过读课文,了解表现鲁迅性格特点的几件事情。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鲁迅关心爱护他人、坚信科学、勇敢无畏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了解表现鲁迅性格特点的几件事情。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关心爱护他人、坚信科学、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白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印象中的鲁迅是怎样的?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作者简介(电子白板展示)

  三、品读课文

  1、学生通读课文,标上小节序号,学会生字

  2、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3、再读课文,思考

  (1)开篇从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写起,有何用意?(2)第8段中对鲁迅先生饮食习惯的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特点?

  简单随意的生活隐隐透露着鲁迅先生刚毅倔强的个性。(3)写海婴,写许先生,跟写鲁迅先生有什么关系? 海婴是鲁迅的儿子,许先生是鲁迅先生的夫人,他们都是鲁迅先生的家人,这样写,使文章更真实,人物形象更鲜活。

  (4)第22段中的“天晴啦,太阳出来啦”这句话是否有所暗示?

  这是一个双关语,暗含着对光明的新社会的向往。

  (5)鲁迅先生和许先生的“展然的会心的笑”,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们懂得作者这句话的意思,他们也有同感,说明鲁迅夫妇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作者和他们是相互高度理解的`。

  (6)一边对潦草的书信“深恶痛绝”,一边仍然展读每封来信,这反映鲁迅先生对待青年怎样的态度?

  对青年的关心、负责和辛勤培植。

  (7)第40段中写道:“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给你怎样的感觉?

  “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写出鲁迅先生作为普通人平静而祥和、伟大而平凡的状态,表现了鲁迅先生心态平和、外表朴实、不张扬和慈爱的特点。

  (8)吃鱼丸这件事反映了鲁迅先生怎样的品质?

  反映了鲁迅先生民主、遇事不盲从、做事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品质。

  4、小结 读了课文后,你觉得鲁迅先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乐观爽朗、平易近人、豁达随和、幽默、博爱(宽厚仁爱)、倔强、关爱他人、待友全心全意

  四、概括中心思想(电子白板展示)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全文2

  1.自读课文,概括事件。

  2.品读课文,分析人物。

  3.精读课文,学写批注。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分析人物。

  教学难点:精读课文,学写批注。

  教学方法:自读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

  2.课堂选择有关鲁迅的图片;并设计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概括事件。

  2.品读课文,分析人物。

  3.精读课文,学写批注。

  二、作者简介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19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三、文题背景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

  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四、自读课文,自主学习

  1.自学学习单之一

  预习检测单

  标题

  作者

  会读红色的字揩舀咳嗽调羹绞肉薪金校对草率

  疙瘩深恶痛绝

  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

  2.自学学习单之二

  自读思考单

  要求:

  1.自主阅读,整体理解。

  2.在课本上相应的地方找出词句来,用笔画上波浪线。

  3.概括每个片段的主要事件。

  在课文中找出表示人物、事件的词语,并进行概括。

  一

  二

  三

  四鲁迅先生开玩笑

  ……

  3.自学学习单之三

  品读思考单

  要求:

  1.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2.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进行分析归纳。(写在课本上)

  语句特点

  萧红眼中的鲁迅

  许先生眼中的鲁迅

  海婴眼中的鲁迅

  读者眼中的鲁迅

  4.自学学习单之四

  细读思考单

  要求:

  在课本上相应的地方写批注。(从内容、情感、语言等方面入手。写在课本上)

  片段二

  片段三

  片段十一

  片段十四

  五、学习小结

  学习本文后,从内容和写法上,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写在笔记本上。

  板书设计

  回忆鲁迅先生

  小事――平凡伟大

  平易近人

  做事认真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全文3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请同学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印象。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鲁迅和萧红之间的动人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范,是敬献于鲁迅灵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三、深入文本

  体悟有血有肉、平凡中见伟大的真鲁迅。 提问:大家通过初步探讨课文,都感到鲁迅是非常平凡可亲的。但这篇文章不仅写出了鲁迅的平凡可亲,也通过捕捉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试从文中找出这些细微处加以分析。请同学讨论有关句子的含义。

  1、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2、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合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者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3、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4、鲁迅先生很有意思的在地板上走几步,而后向我说:“他是贩卖私货的商人,是贩卖精神上的……”

  5、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讨论、交流。1、鲁迅不太注意人的穿着,但并不缺乏审美观,那些美学的诊断足见他独到的眼光。而这一句简单的语句,体现了鲁迅先生的人情练达。

  6、鲁迅先生虽然胃不好,但对萧红亲手做的点心,就算做的不好,鲁迅先生还是在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言辞间自然流露出对妻子敬重与依赖,还有对小辈的体恤。

  7、萧红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学会用好心情回报鲁迅,这一句充满着温馨和谐和其乐融融。

  8、鲁迅戏称冯雪峰先生是贩卖精神武器的“商人”,显得诙谐幽默,自然和谐,对青年人的爱护,对革命的支持在文中进一步体现。

  9、他严格约束自己,却能宽容对待别人,对青年人的爱体现无遗。 使学生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而是要让他们在阅读、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去感受的鲁迅先生睿智的头脑,开阔的胸襟、乐观的精神等个性品质。让学生感受到平凡中的伟大更显伟大。

  四、对比研究

  感受通过描写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而表现的鲁迅更为真实伟大。 提问:阅读唐弢的《琐忆》,谈谈这两篇文章的异同,说说哪篇文章里的鲁迅,你感到更真实?为什么? 讨论,交流。同:都是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幽默风趣的性格;对青年的提携关爱之情;以及对革命的支持。

  异:相对《回忆鲁迅先生》而言,《琐忆》采撷的生活场景比较单调,而《回忆鲁迅先生》却从“吃、住,待人接物”等各方面描写鲁迅先生,显得比较充实。而且《回忆鲁迅先生》的生活细节尤其具体生动,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鲁迅先生。 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感到萧红通过采撷生活细节而描写的鲁迅更可亲可敬,更具有生活的气息。因此有人说;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模,是敬献于鲁迅灵前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五、揭示主旨

  1、为什么要把这篇文章选入教材,而不是其他篇目?文章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个性特点?

  2、请学生朗读本文中比较精彩的生活细节。 探讨,交流,朗读。因为这篇文章通过捕捉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了鲁迅幽默、睿智、热情、宽容等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人物刻画充满人性,使鲁迅的形象栩栩如生。 通过朗读,更使学生体会,感悟鲁迅先生独特的魅力和个性特征。

  六、布置作业

  1、观察和自己比较亲近的人的行为举止,采撷具有个性的生活细节,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全文4

  1、快速阅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2、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3、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4、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待客、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从文题《回忆鲁迅先生》可以看出这是一篇 的散文。

  2、本文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片断来描写鲁迅先生?(写出四个即可)

  3、其中上面所写的哪个生活片段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从中能看出鲁迅的什么性格特征?

  4、提起鲁迅,我们总会觉得他是一位大文豪,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但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请谈谈你的体会。(可从他对待亲人、朋友等方面的态度来考虑)

  二、合作研讨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展示讲解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四、小结:

  阅读鲁迅的著作,读者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鲁迅是人而非神。他有着普通人的心态,他可以对人的`穿着品头论足,他可以和年轻人开童心未泯的玩笑,他有普通人一样饮食、起居,他同样可以享受亲情,享受天伦之乐。正如他的诗歌所说的那样:“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练习案

  要求:限时8分钟,独立完成。

  1、看清字形给加点字注音。

  虔( )诚 紊( )乱 肋( )膜 噢( )的一声 抽屉( )解剖( ) 遭殃( ) 踌躇( )( ) 喘( )着 窘( )迫 鉴( )赏 阖( )

  2、识记作者。

  本文作者是 ,现代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有 、,等,她被 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3、分析下面加点动词所表现的人物特征。

  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4、请以“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选做题

  结合课文内容及自己对鲁迅的了解,补充对联: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全文5

  一、思索寻觅

  手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 有越读越清楚的感觉, 作者是饱含泪水在倾诉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 颂扬鲁迅这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真实可感的光辉人生。那么, 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引导学生走近鲁迅, 在课堂情境中展现一个相对立体的、真实的鲁迅, 使学生初步感受鲁迅那一颗伟大心灵的跳动, 从而在走近鲁迅, 亲近鲁迅的同时, 完成语言训练呢?

  1. 从故事内容入手。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认识鲁迅的经典文章之一。阅读时, 必须注重故事细节, 在学生心中树立起鲁迅的光辉形象。这种做法, 从了解鲁迅的个人魅力来说, 是很有好处的。学生学习课文, 首先是语文目标的达成, 即“认真阅读课文, 理清课文思路,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所以, 教师只能在语文意义下, 进行故事细节的挖掘, 这样, 才会对深化教学主旨产生成效。

  2. 从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入手。

  语文学习就是语言的学习。抓住课文描写鲁迅的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 深入品味、咀嚼、积累、运用, 这似乎是顺应大潮流的明智之举。但是, 高质量的语文课留下的应该是“语言”“形象”和“情感”的。我们敬重鲁迅, 不光是因为他的崇高, 更因为他拥有和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的本真人性。此文是作者对自己9岁时触景生情的回忆, 文章更多的是怀念生活化的、真实可感的伯父。所以, 从语言入手时, 要关注从字里行间中凸显出的人性光辉, 只有让学生从具体语境与人性解读中体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到之处, 才能有效地为写人作文提供更好的范例。

  二、突发灵感

  教学到底该从哪方面入手好呢?我再次捧起课本, 品读这篇文章。突然想, 我的小学老师是怎么教这篇课文的, 自己早已记不清了, 但是, 每一次, 当我思索《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时, 脑海中总出现一个画面:黄昏, 呼呼的北风怒号着, 天色阴暗。一个身着长衫的先生半跪着, 为黄包车夫洗伤口……要知道鲁迅先生当时是一个在国内外都很有影响的大学者、大教授, 被他救扶的是一个陌生的、贫穷的车夫。两个人的地位、身份悬殊, 又非亲非故, 从不相识。可是, 鲁迅在给车夫包扎伤口时, 却是那样精心, 没有一点架子, 特别是在那样寒冷的环境里, 怎么不会给人留下浓重而深刻的印记呢?想到这, 我的心不禁一动, 这经典的场面描写正是我从孩童直至今日久久不能忘怀的原因呀!我何不从这个场面的描写入手, 以中心句为感知主线, 链接那几个故事, 让鲁迅的形象根植于学生的心田。这样, 人物就可感又形象, 还利于实现长文短教。

  三、教学预设

  1. 整体感知。

  (1) 课文写了几件事?请用最简单的几个字给这五件事概括个小标题。

  (2) 初读课文后, 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 在这五件事中, 哪一件事作者写得最详细, 也最感人? (救助车夫)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 主要完成对课文两个方面的整体感知, 一是对文章结构的整体认知;二是对人物形象的整体感知。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高度概括地从整体上来认识鲁迅, 会减缓学生在精读课文, 完成对课文多元解读时的坡度。

  2. 变序精读。

  (1) 轻声朗读“救助车夫”这个故事, 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同桌交流朗读描写鲁迅先生动作、神态的语段, 并批注初步感受。

  (2) 联系上下文和课文插图, 圈出描写鲁迅“救助车夫”的动作词语。 (扶上、蹲着、半跪着、夹出、洗、敷上、扎好) , 说一说从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中, 你觉得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把你的想法批注在课文空白处。这里准确的动作描写重点突出了鲁迅的什么精神?再次默读课文, 画出课文直接表明这一看法的句子。

  (3) 默读第22自然段, 说说鲁迅先生的脸上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你说这时他会想些什么?这里, 鲁迅先生为什么叹息? (他在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叹息, 为国家、为民族的命运而叹息!)

  (4) 作者“清清楚楚看到”“清清楚楚记得”, 永远清清楚楚不能忘怀的仅仅是先生那严肃的表情吗?如果不是, 那是什么? (课件出示中心句:“伯父是这样一个人, 他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引导学生齐读。)

  (5) 教师引导:鲁迅对黄包车车夫的帮助真是雪中送炭啊!刚才同学们不止一次地提到了黄包车夫在当时的社会是受人鄙视的, 而在鲁迅眼里的黄包车夫与他是一样的。他可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的所作所为, 因为, 在鲁迅心目中,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 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可是, 现实让他为国家, 为民族的命运而叹息!鲁迅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的时期, 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正在哭泣, 正在流血。面对这些, 一生寻求民族解放道路, 一生都在与黑暗势力战斗, 都在为民众呐喊、都在执着追求光明的鲁迅先生, 此时, 他的内心思潮起伏, 多少忧虑, 多少愤慨, 他能不深深地叹息吗?

  (6) 作者为了突出人物形象, 还写了哪些事来明确说明鲁迅先生是如中心句说的那样一个人? (关心女佣、深切怀念)

  (7) “关心女佣”的哪些细节描写让人的心弦为之撼动?鲁迅先生拖着病体三更半夜地写文章, 这是为了什么?引导齐读中心句:“伯父是这样一个人……想得多。”

  (8) 课件出示:“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 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 听不到他的声音了, 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 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学生朗读并思考:这句话光光是小周晔失去伯父时的所想所感吗?设想, 如果车夫和女佣到了吊唁现场, 他们会怎么想, 怎么做?再引导学生齐读中心句“伯父是这样一个人……想得多。”

  (9) 教师导读:1936年10月19日, 鲁迅病逝于上海, 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礼堂里, 上海上万名各界人士, 自发地前来吊唁, 追悼他, 向他致敬, 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 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的, 送花圈的有工人, 有学生, 各色各样的人都有。大家都想送送鲁迅先生最后一程!

  (10) 引导读书并批注。以后我们读写人文章或自己写人时, 都要抓住人物的动作, 神态, 以及内心活动这些细节, 这样写出的人物形象才深刻、可感。

  设计意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优化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 打破课文顺序组织教学, 不但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思维过程, 还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有效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达到长文短教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 以中心句为主线, 让学生在品析重点词句中, 在感悟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着的“情”与“泪”中, 使鲁迅先生为黄包车夫“半跪着”处理伤口这一视像永远地镌刻在学生的脑海中。

  3. 回归品悟。

  (1) 从其他二件事的细节描写, 也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请你从课文中找一找, 并画出难理解的语句。

  (2) “评论水浒”有这样一句话: (课件出示) “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鲁迅先生真是在自夸自己记性好吗?这说明了什么, 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什么? (鲁迅在这里实际上是婉转地批评了作者读书囫囵吞枣, 借自嘲既达到教育目的, 还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这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他为孩子想得多, 为自己想得少。) 教师导读补充:伯父送我两本书, 一本是《表》, 儿童读物, 苏联作家班台莱耶夫著, 鲁迅翻译, 是他自己拿钱出版的一本书;一本是《小约翰》, 荷兰作家望·葛覃著, 鲁迅与另一译者合译和印刷。鲁迅先生时刻想着“救救孩子, 帮助孩子”, 才翻译了这两本书的。

  (3) “谈论碰壁”中, 你理解困难的是哪一句话?课件出示:“你想, 四周围黑洞洞的, 还不容易碰壁吗?”请默读这句话, 结合预习中你了解的社会背景和鲁迅的为人, 谈谈自己的理解。这样的语言描写凸显了鲁迅什么样的个性?批注你的看法。 (从表面上看, 因为四周围黑洞洞的, 走路就很容易碰墙壁。实际上鲁迅是在述说当时自己处处受到限制、受迫害。国民政府曾查封了他的书店, 禁止报刊发表他的文章。还有一点, 就是谁都不知道自己身边什么人会陷害自己, 谁都不知道前面有什么突然灾难, 在等待着自己去面对呢。)

  (4) 教师导读:鲁迅先生曾经两次被国民政府通缉过。他的生活处处不顺利, 但是这种不顺利在鲁迅看来并不可怕, 当局可以根据他任何一句话, 一个行为迫害他, 可他却以此事和小孩子开玩笑。这样的人生态度和他的一首诗写的一样:“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周晔用这样一个例子, 赞扬了伯父不向权贵低头, 为了大众的利益敢说真话的品德。同时, 这也反衬出鲁迅先生对生活的乐观与豁达, 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 (出示中心句, 引导齐读) “他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所以, “四周围黑洞洞的”对鲁迅来说就无所畏惧了。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全文6

  一、教学目标,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关键”做批注,自主学习课文,表达个性感悟

  2、体会人物传记的特点,理解凡人小事中蕴含的伟大情怀

  教学重点:

  着眼“会意”,抓住关键段、句、字揣摩品味精彩,学会从细微之处把握鲁迅先生的人格风貌,理解作者的深挚情感。

  教学难点:

  对鲁迅先生不同身份的转换认识,感受鲁迅形象的生活化、真实化丰富化。

  ”教学过程一巧导入,比较身份引思考”

  1、比较作品,引出作者与鲁迅的关系

  (屏显)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看到这段文字,同学们都很熟悉,这是鲁迅先生描写百草园的片断。有一个人也写了我家的后花园,有鲁迅作品的影子。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后花园、祖父和我》)

  鲁迅先生曾在《社戏》中写下:

  (屏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鲁迅《社戏》)

  这个人也写下了类似的文字:

  (屏显)祖父把那小猪一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

  (萧红《后花园、祖父和我》)

  看来这个人受鲁迅先生影响很深,她就是鲁迅先生的学生萧红。

  比较作品

  比较作品

  2、作者简介:(屏显作者简介、作者照片)

  萧红:原名张迺莹,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为了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在鲁迅先生的关爱和帮助下来到上海,与鲁迅一家结下深厚情谊。她是鲁迅先生精心培育的文学青年之一,受鲁迅影响很大。主要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在鲁迅先生逝世三周年的时候,写下了一篇文章《回忆鲁迅先生》。就是我们今天要阅读的文章。(屏显课题)

  说起鲁迅先生,(屏显鲁迅图片)他的身份很高大尚了: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那么生活中,鲁迅先生还有没有别的身份呢?

  萧红撷取了多个与老师一家朝夕相处的普通生活场景,在她的笔下,鲁迅先生又会以哪些身份鲜活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呢?

  二、抓关键,字斟句酌品人物

  (一)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归纳人物身份

  在萧红笔下,鲁迅先生是一个()

  明确:父亲、丈夫、男人、老师、长者……

  小结:原来,鲁迅先生还拥有这么多身份,生活中的鲁迅先生是充满爱与温情的。那么文章是如何通过细小的生活场景和细节描写来展现鲁迅先生这些身份的特点呢?需要进一步品读。我们还是运用做批注的方法品读感悟。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分享一招做批注的好方法——抓关键。(PPT)

  归纳身份

  (二)分享批注好方法——抓关键

  大家注意到,并不是文章每处都有批注,那么哪些地方值得我们批注呢?(学生回答)

  陶渊明先生给了我们答案:

  (屏显)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会意”之处,便是值得批注之处,它可能是一个精彩的段落、一个精妙的句子或者一个精准的字词。它往往含义丰富、表达巧妙。尤其在人物传记里,就是展现人物风貌、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之所在。今天的学习我们就着眼于自己的“会意”之处,在关键的段、句、字的品味批注中表达自己的独特感悟。

  批注方法

  (三)着眼“会意”,阅读精彩,感悟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情感

  活动一:爱的纪念册

  1、那我们就先从关键段开始吧。前面说到鲁迅先生的这么多身份,你对哪个身份最感兴趣呢?文章哪些段落表现这个身份的特点最充分?如果我们要编辑一本“爱的纪念册”,你会选哪个画面拍成照片并为它命名呢?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身份来讨论。

  活动一:自由跳读最能表现鲁迅先生某个身份的片断,选择印象最深的画面把它拍成一张珍贵的旧照片,并为它命名。时间5分钟

  学生可能选取:

  (1)朋友——先生的笑(明朗、顽皮、会心)、对朋友的热情等);

  (2)亲人:温馨的家(对妻子的依赖尊重、对孩子的疼爱理解、对弟妹的谦让、);

  (3)老师、长者:关爱(嘱咐坐小汽车、吃东西给面子、读青年的信等);

  (4)战士:灯下背(剪)影(工作、用手中的笔唤醒民众、独自在黑夜奋斗,却把光明留给我们等)

  老师小结:同学们选的照片都不错,命名也很有特点。表现鲁迅先生身份的片断故事也许很琐碎,但读着这些故事,就仿佛翻开了一本爱的纪念册,鲁迅先生的形象在我们的脑海里也更清晰鲜活起来。

  活动二:“爱的留言板”

  2、在这本“爱的纪念册”里,字里行间蕴含作者着对先生的真切感情。尤其是一些细节的描写很有意思,先生的个性品质也许就体现在一个句子里,作者的情感也许就体现在一个字里。透过细节品读关键字句,你会有更多新发现。

  老师批注示例(PPT):

  第12段:“我再吃几个吗?”(老师范读)

  批注:鲁迅先生好给萧红面子哦!同时又表达了对妻子的尊重和依赖,真是一个可爱的人!

  第45-48段:(老师范读)

  批注:一个“坐”字——极言工作时间之长,先生在黑夜里孤独而坚韧战斗的雕塑般的身影,正倔强地迎接着黎明。“坐”字里有敬仰、有爱戴,更有学生对师长的心疼、担忧之情。

  活动二:同学们自主选择最喜欢的一二处进行批注,可以是一句精彩的话,也可以是一个精彩的字。重点透过细节品味鲁迅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温馨提示:

  ①批注写在留言卡上,时间5分钟。

  ②和编者的`批注可以“英雄所见略同”,也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③按类自由组合,交流发言,时间5分钟。然后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并张贴批注。

  关键句的学习批注,学生可能批注的内容:

  明朗的笑,走路的轻捷,开玩笑的风趣,天晴的温馨和乐,读青年的信,关爱萧红,家庭的民主等。

  关键字的学习批注,学生可能批注的一个字:

  “笑”——多处涉及,表现鲁迅先生的爽朗、平易近人,表达亲近、爱戴、回报分享之情和发自内心的喜爱。

  “冲”——表现鲁迅先生的爽朗、好客,作者亲近、信赖、敬仰之情。

  “扣”“伸”——崇敬、缅怀其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

  “必”——对先生的敬仰、亲近之情。鲁迅先生把其当作一家人的关爱之情。

  “亮”——缅怀悼念之后的信念、决心。亮是鲁迅“睡”的背景和衬托,寓意我们会沿着鲁迅先生的步伐继续前行,迎来光明的世界、明亮的未来。

  “正”——崇敬、热爱、向往。细微之处的方正、认真,是一辈子要学的。

  ……

  3、全班交流展示,朗读精彩句段,品味深意妙处

  老师小结:透过细节,我们字斟句酌,揣摩与品味让我们走近了鲁迅,认识了鲁迅先生生活中真实可爱、富有人情味的一面。看似零散的背后是对鲁迅深刻的了解,细小琐碎的内里是对鲁迅炽烈的情感。原来在萧红眼里,先生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还是:

  一个疼爱了解孩子的好父亲、一个尊重体贴妻子的好丈夫、一个热情好客、朋友众多的主人、一个温和宽厚、风趣睿智的长者、一个要求严格、教诲耐心的老师 ……

  三、深拓展,走进作品悟丰富

  在其他人眼里,鲁迅又有着怎样的身份呢?我们来听听大家的看法。

  1、拓展链接:大家眼中丰富的鲁迅(视频)

  众说鲁迅

  2、拓展练习:我们眼中的鲁迅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全文7

  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1)记忆本课中出现的新的生字、生词,了解萧红其人及与鲁迅的关系。

  (2)能够有感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够理清文章中的主要事件并进行概括。

  (4)学习作者选择生活中的点滴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自读,梳理事件。

  (2)小组探究,分析人物特点。

  (3)品悟白描的描写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鲁迅先生温和平易的性格和细腻的精神世界。

  (2)感受鲁迅克己爱人、奋斗不息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导入: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病去世。伟人的去世令许多人悲伤不已,其中有一位年轻的女性作家,她曾经得到过鲁迅的帮助和扶持,在万分悲痛中,她用清新、冷静的笔触勾勒了一位普通却又绝不普通的亦师亦友的鲁迅先生。引入课文。

  预习准备:自读课文,学习课内生字词;查找资料,了解萧红其人及其作品,了解萧红与鲁迅的交往。

  课堂交流:教师检查预习,学生汇报学习所得。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师友互助

  教师提出合作要求:

  1、文章形式上以空行分段,文章讲到了哪些事,试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出来。

  2、作者的选材有什么特别之处?在我们的印象中,鲁迅先生是那个带着伟大光环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而在这篇课文中,我们了解了他的更多的.身份,这篇文章中的鲁迅都有哪些身份?哪一个事件中的鲁迅是你喜欢的,说说自己的理解。

  3、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章却大量地、细致地记述他生活中的琐事,为什么要这样选择?

  学生分小组按要求进行探究学习。汇报、交流。

  参考小标题:笑,走路,谈穿着,公园的印象,看电影,纸烟,休息,工作,踢鬼,吃鱼丸,病中,海婴的自豪,明朝会,病好了,木刻画,若没有我呢,病“好了”,鲁迅休息了。

  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捕捉选材的能力。

  3、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小结:

  1、全文写了这么多事件,是否杂乱?

  2、若要写一写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你会仿照本文选一些小事例吗?

  学生自由发言。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回顾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回顾生字词,鲁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2、分层提高

  教师提出探究要求:

  1、读一读“明朝会”,你能理解此刻的海婴吗?这段文字读来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这样?

  2、细读课文,还有哪些内容打动了你,说说自己的感受。

  3、你能想象鲁迅先生喜欢的画吗,为什么鲁迅就喜欢这幅木刻画呢?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分组探究,在课文旁边坐批注。

  交流。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归纳总结

  教师介绍白描手法。

  学生笔记。

  4、拓展提高

  片段练习。

  三、板书

  慈爱的父兄博闻的学者

  敬业的伟人风趣的智者尊敬爱戴

  回忆鲁迅先生

  可敬的长者热情的主人深切怀念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全文8

  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的语言知识。

  2.学习本文的细节描写,感受鲁迅先生的非凡气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民国作家萧红,被鲁迅称之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短暂而漂泊的一生留下近百万字经典作品,终成大器未曾有负鲁迅的期许。他们之间有师生之谊也有传承之道;鲁迅的欣赏、奖掖与扶持,萧红的早慧、勤勉与感恩,构筑成现代文学的一段感人佳话。

  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的常客,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能在《回忆鲁迅先生》中以女性的细心,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生活细节,既表现出鲁迅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又表现出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所有的人都承认,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出自萧红之手,这是因为,她从平视的角度,用平实的文笔,毫不炫技地素描了鲁迅。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生动细腻的细节来描写鲁迅先生的,我们从文中又会感到鲁迅先生怎样非凡的气质。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细节描写,批注从这些细节描写中感受到的鲁迅先生的非凡气质。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明朗(míng lǎng):①光线充足;明亮。②明白;清晰。③光明磊落;乐观,开朗。

  轻捷(qīng jié):指动作轻快敏捷。

  做客(zuò kè):指去别人家拜访,或者在别人家留宿。

  忧郁(yōu yù):忧伤郁结,忧虑烦闷。

  心境(xīn jìng):心境又叫心情,佛教指清净之心,心情,心绪。

  崭然(zhǎn rán):形容山势高峻突兀等。

  草率(cǎo shuài):形容粗糙简略。

  深恶痛绝(shēn wù tòng jué):恶:厌恶;痛:副词,程度深;绝: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工夫(gōng fū):指花费时间和精力后所获得的某方面的造诣本领。

  展读(zhǎn dú):指阅读。

  解剖:(jiě pōu):在医学或生物学研究中,用特制的刀、剪把人体或动植物体剖开。

  变幻无常(biàn huàn wú cháng):形容事物任意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则。

  踌躇(chóu chú):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致命(zhì mìng):①传达言辞、使命。②犹捐躯。③使丧命;使毁灭。

  遭殃(zāo yāng):遭遇困难,遇到麻烦。

  师生一起梳理课文基本内容:

  作者写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哪些内容?

  鲁迅先生笑的特点

  走路的特点

  待人之道

  饮食

  与作者开玩笑

  深恶痛绝写字草率,但不怕花功夫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

  鲁迅先生对原稿与校稿不珍惜

  夜里去看电影坐车时的谦让

  陪客人到深夜,必同客人一道吃些点心

  鲁迅先生备有两种纸烟,一种价钱贵的,待人;一种便宜的,自己抽。

  鲁迅先生以翻一翻书的方式当作休息

  鲁迅先生花长时间陪客人

  鲁迅先生在深夜工作,直到人家都起来了才睡下。

  待子之道

  鲁迅先生寄书的细致

  鲁迅先生生病了,但工作不止

  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细节描写,感受非凡气质。

  指导学生精读课文,选出自己认为写得的细节加以赏析,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说明自己从鲁迅先生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细节:鲁迅先生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

  分析: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真诚。

  细节: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的蒙蒙的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分析: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待人的热诚与周到。

  细节: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分析: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待青年的赤诚之心,虽然深恶痛绝写字草率,但不怕花功夫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结合下文所写的对自己原稿与校稿的不珍惜,更能感知其伟大。

  细节: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么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象夜里那样高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分析:感受到鲁迅先生工作的投入。

  细节:从福建菜馆叫的菜,有一碗鱼做的丸子。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许先生不信,别的人也都不信。因为那丸子有的新鲜,有的不新鲜,别人吃到嘴里的恰好都是没有改味的。

  许先生又给海婴一个,海婴一吃,又不是好的,他又嚷嚷着。别人都不注意,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果然不是新鲜的。鲁迅先生说:

  “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分析: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即使是对待自己的孩子的意见也是十分尊重的。

  细节: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扁一点,而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

  分析: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为人,即便是小事,也做得非常的严肃认真。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1.你对本文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

  2.学了本文后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收获?

  二、读写结合。

  学法指导:找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体现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你认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运用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2.以《回忆……》为题,写一篇回忆性的文字,注意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的不平凡之处。

  总结固趣

  本文抓住了鲁迅先生作为普通人的一面来描写,一改人们心目中“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形象,让人觉得可亲可敬。

  作者以女性的细心,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生活细节,既表现出鲁迅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又表现出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作者还注意通过对比手法表现鲁迅先生平凡之处的不平凡。如对青年写字草率深恶痛绝,但不怕花功夫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对青年的信很珍惜,对自己写的原稿与校稿不珍惜等。

  作者也善于通过人物的评价表现鲁迅先生的不平凡之处,如文中写许先生说:“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这样的评价有画龙点睛之妙。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全文】相关文章: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04-21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10-28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05-31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09-24

【优】《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3篇09-23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12-19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优秀06-0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优秀08-21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10-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22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