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换位思考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换位思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换位思考教学设计 篇1
活动背景: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缺乏换位思考的习惯,他们更多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把自己的感受摆在第一位,从来没有考虑过别人这么对你你是什么感受。为此,本活动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因看待事物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要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同时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建立相互理解的良好人际关系。活动目的:
1.认知目标:认识到每个人因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待同一事物的态度会有所不同。懂得换位思考将有助于人际的沟通、矛盾的化解。
2.情感目标:体验尊重他人的看法,感受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3.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同理,学会在人际交往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考虑问题,从而提升个人交际能力,避免人际冲突。
一、主持人(班长和学习委员)开场白:
班长: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本书,至于写得好写得坏、写得厚写得薄、写得精彩写得平庸,全看你自己如何下笔,别人没有办法代替。我们的行为决定了我们的人品,正如我们的人品决定了我们的行为。认清自己往往比轻视别人更重要。
学委:生活的美,来源于你对生活的热爱;友情的纯真,来源于你对朋友真诚的.相待。人生只有一次,它提醒我要珍惜这易逝的时光。
班长:镜子只能照出你的外貌,而生活却能洞照你的心灵。嫉妒是人生进取中最大的敌人。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学委:在最悲伤的时候,不能失去信念;在最幸福的时候,不能忘记挫折。真诚和理解是人与人交往中最珍贵的赠品。人们常常慨叹生活中缺少美,那是因为他们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齐: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班会——“学会换位思考”!班长:接下来先有请班主任老师为本次班会做一个简短的演讲。
二、班主任讲话
主要内容围绕作为班主任我的期许有哪些,本次的主题班会我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些东西并且时刻牢记,这次班会的目的哪些,还有提醒大家保持良好的纪律环境。然后开始。
三、活动1,先看一则小视频
让同学起来针对小视频,谈谈自己的想法。班主任总结。
四、活动2,小品(提前彩排)
有请同学进行小品表演,请剩余同学仔细欣赏。表演结束后,有请同学说说看,你觉得谁的他的做法对吗?如果是你,你会这么做吗?
五、结束演讲。
根据本次班会作出总结,并提出要求。
六、最后以一首大合唱结束本次班会。
换位思考教学设计 篇2
一、学生及教材分析
[学生分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古训,提出处理人际交往要善解人意。针对有些学生不善于换位思考的心理,在与人交往中的明显缺陷,我们必须重视学生体验他人情感世界的意识培养,想人所想、急人所急,是学生必备的为人素养。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就是关于友善交往品质的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指导学生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至上,善待他人”,指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会谅解、关爱、欣赏他人。
二、教学目标及依据分析
[教学目标]
情态与价值:通过学生体验活动,体验友善交往的意义,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哲理,具备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排练小品,搜集与人为善、理解他人的相关典型实例或视频,在课堂展示;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把友善交往感受内化为实际行为。
知识与能力:领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懂得对人善良,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的重要性。
[依据分析]
三维目标对应着课标内容,“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知识, “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我们以人为本,就该体现教学的实质性东西。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与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友善交往。
教学难点:学生情感体验——感受“理解、体谅他人的感受”,内化道德认知。
重难点把握及突破:友善交往是本节课的重点。要把准教学方法,根据教材,教学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促成课堂生成。“理解、体谅他人” 的道德认知是本节课的难点。要采取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课内容涉及的题材,要让学生广泛收集;课内教学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课外要求学生身体力行。
教师课前准备:①了解学生思想认识;②收集资料, 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①准备讨论有关的资料;②相关学生排练小品,备好故事或事例,准备好道具。
四、教学过程
(一)旧课回望
礼貌、礼仪、竞争、合作、宽容(友善、平等、尊重、诚信)几个方面的交往艺术、交往品质回顾和展望。
(二)自学新课
理解关键词——换位、理解、善待、欣赏。教师巡视,了解、激励学生积极思考。
(三)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小品导入。组织学生进行小品表演,小品以教材上的《起外号》为依据,可改编,体现生动性,富有教育意义。结合流行起外号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说说类似的事情,自然而然引出课题。
活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开展“七嘴八舌”活动——给同学起外号的不良影响?班级里是否有这种现象吗?自己不喜欢的事可以强加于人吗?理由?(自己喜欢的事可以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提示:教师应说明“外号”有褒贬之别,不能一概把“起外号”说成是捉弄人。
(四)讲授新课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之一)
《论语》中此句话的意思,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分析: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善解人意,以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待人。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自己要先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这样对待自己。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可以如此对待别人吗?
(1)学生思考:此语的含义和要求是什么?
活动:现学现用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种西瓜”历史典故,结合“同学”被疏远的事例,让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作小结。(考察学生学习的收获,给学生学以致用之感)
(2)学生思考: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与自己生存与发展同样重要。
2.理解至上,宽以待人(换位思考之二)
活动:书上得来——学生展示搜集的名人名言,体味包含的哲理。
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雨果
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罗曼·罗兰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善良——这是天才者的伟大品质之一。——(法)安格尔
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英)罗素
真正善的人不仅有行善的愿望,而且有行善的行动。——(美)弗拉克梯利
当我们爱别人的时候,我们也希望别人爱我们。——(法)卢梭
(名人名言勉力学生,启示善解人意的重要,让学生从中感悟)
情景活动:就 “管鲍之交” “拾金不昧”事例说说看法。
(1)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达成理解的心理机制
(2)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要求与实质(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关注对方。)
提示:友情以宽容和理解为基础。人难免犯错,我们能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谅解对方,或许会意外地收获一份真挚情谊。
小插曲:是否所有事情都可以谅解?假若不是,那么什么事情是不可谅解的?
活动:你发现班级同学的哪些长处?
(3)换位思考拓展运用——欣赏他人
怎样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会得到什么收获?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清楚地知道了换位思考和与人为善的关系。
希望每一位同学能够落实到行动中去,只有我们人人这样去做,交往才会变得更加和谐与美好。
(六)课堂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有何收获?班级同学怎样对待友善交往这一问题,今后该怎么行动?
(七)作业布置
搜集典型事例, 并主动做一件为他人着想的事。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请写出来。
五、板书设计
换位思考,友善交往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二)理解至上,宽以待人
1.学会谅解,与人为善
2.将心比心,与人为善
3.欣赏他人,与人为善
六、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指导学生学会友善交往。用教条式的灌输和讲授,不符合新教材要求,也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通过创设情境,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认同并接受友善交际的观点,这非常重要。案例、情境的针对性和选择性不可忽视。
新课标倡导“合作”学习方式。学生应当学会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得以交流,充满温情友爱,本身就是友善交往的体验。在具体操作中,导入、利用名言名句、小品表演等活动,主题鲜明、自然。
本节课依计划完成教学设计的内容,当然也存在问题。如,知识拓展方面,有待指导学生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了解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设计教学内容体现层次,施以不同的教学策略值得多加摸索。教学要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突破点;多关注学习困难生,体现“友善”教学极为关键!对于学习困难生的点滴进步,应给予最大的鼓励。“友善教学”的魅力或许就在于此了。
换位思考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目前,不少初中生存在不善于换位思考的心理状况,升入八年级的他们,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往在换位思考方面有很明显的缺陷,在自我意识的支配下,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立场,并且容易趋向固执,有一定程度的坚持性,他们习惯于只考虑自己,而不习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来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所以,为使学生形成换位思考的意识,能够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良好关系,在温馨快乐的环境中愉快地生活、学习,现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生能理解什么是换位思考,为什么要换位思考,怎样换位思考,层层深入,从而明白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产生分歧是在所难免的,要正确对待和解决矛盾,懂得与人相处,站在对方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心理测试、图片展示、情境体验等活动,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创设情境,启发思维,让学生参与其中,能进一步理解“换位思考”的必要和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在学习、生活中换位思考,建立全面的人生观,看问题多角度思考,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多一分理解,不能自私片面。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换位思考,懂得其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难点:在实际交往中懂得如何落实“换位思考”。
三、教法: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注重以学生为本,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活动,通过自身体验和感悟,采用情境教学、讨论法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明道理,懂得换位思考的意义,减少矛盾和摩擦,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心理测试
请同学们看课件:假如你带着5种动物到野外去,它们分别是猴子、老虎、孔雀、狗、大象。可是随着旅行的进程,你不得不逐一丢掉它们,最后只能留下一种动物陪你,你会如何选择呢?(同学展示自己的答案)
师小结:会发现人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有两个:一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二是从他人的角度出发。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富有情趣的测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发展了思维能力。)
(二)有趣的图片
1.展示三组画面,让同学们从中感悟,谈谈自己的理解。
小结:同一件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结果也不相同。这就像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立场,进而有两者可能完全矛盾的想法,于是许多摩擦间隙就会出现??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学生调动感官,主动思考,发现问题,从而理解换位思考的必要。)
(四)感受换位思考,思考以下问题:
1、和人交往中,你的烦恼分别有哪些?
2、你觉得你很亲近的人了解你么?他们误解过你么?
3、你身边的人带给你的困扰有哪些?
3、反思:当我们在生活中、在与父母的相处、和朋友的沟通以及跟老师的`交流里每每烦恼之时,对此,他们的内心又是怎样的感受呢?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设置,一步步递进,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明确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五)生活呼唤+“有时真的搞不清楚”
1、其实生活中的许多矛盾摩擦很多就是由于我们只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不懂得换位思考而致。“把别人当成自己,把自己当成别人”
2、这张图有意思在哪?
(设计意图:小结,明确学生在生活中懂得如何进行换位思考,为下面活动环节做铺垫。)
(六)角色互换——“如果你是??”
1、老师——场景一:当同学以各种理由向你请假时,但是他的理由都是敷衍,你会??因为??场景二:课堂上,看到一些学生在下面吃零食、玩手机、看杂志,你会??因为??
2、父母——场景一:孩子一回家就放下书包,直奔电脑,你会??因为??场景二:天很晚了,孩子说要跟朋友出去玩,你会??因为??
3、内心体验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互换环节,设立情境,让学生学会自我处理,从而更好地理解换位思考,真正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
(七)昨日重现:你的成长中,有因为一些小小的误会而渐行渐远的朋友么?有你至今仍难以释怀的人际交往中的遗憾么?如果当时能够换位思考一下,这些遗憾甚至伤痛是否就可以避免呢?一切无法重来,那么曾经的教训能换来我们的成长么?
(设计意图:通过放电影式形式,学生能够回顾自己的过去,从而更明确人际交往中换位思考的重要。)
(八)换位思考:化“挑剔”为“欣赏”。从欣赏的角度,列举原来你抱怨的人值得感谢的两三个地方。
我最欣赏_____同学的,具体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懂得换位思考,从而与他人更好地相处交往。)
(九)总结: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世界,世界是美好的;学会换位思考,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别人,他们是可爱的;学会欣赏他人、理解他人、宽容他人,我们就能和各种人愉快相处。
换位思考教学设计 篇4
我是今天的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教材中学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以新课标中“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为依据。
让学生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把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明确换位思考的实质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说学情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接下来谈一谈我的学生,从年龄特征来看, 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创设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观点,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2、能力目标: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知识目标:学生领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我设置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难点: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强调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课本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教学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分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的要求,本节课我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之初,给同学们分享一个故事:在一次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向嘉宾提问:“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那些嘉宾纷纷回答:“用来检查一下自己的仪表。” “用来扩大视觉空间,增加透气感。”…… 在一再启发而仍不能说出正确答案时,主持人终于说出了非常简单的道理:“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
接着学生思考:你们想到了这一点吗?
通过故事导入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更好的引出课题《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板书)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环节二,合作探究——新课教学。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将准备4个活动。
活动1【表演小品,情感体验】
我会让学生表演小品:《绰号——奇耻大辱》校园一角传来阵阵嬉笑声:“哎,你看见灰太狼了吗?”“谁是灰太狼”“就是咱班那个范小伟,你瞧他长的那样”“哦,太像了,太像了,你简直是太有才了!”
其他学生边看边思考:假如你是范小伟,你当时的感受如何?你想对给你起外号同学说些什么?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总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于人。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自己不喜欢的事,别人也不会喜欢,(板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通过表演小品这个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一种热烈、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活动2【情景探究,运用知识】
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情景: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住校后,小乔得到同学的`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同学渐渐疏远了她。
学生思考:假如你是小乔,想想为什么同学都不理我了呢?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照?
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自主学习,得出结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质是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板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质
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活动3【小组讨论,集体探究】
我会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这些问题:放学路上,小蓉拾到一个装满现金和不少证件的钱包。小蓉把钱带回家,准备明天交给老师,妈妈知道后对小蓉说:“现在失主一定很着急,我们到路口等等看,说不定失主会找过来。”小蓉和妈妈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围绕以上问题,我会将全班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分为若干组,限时10分钟,组织学生结合教材进行讨论。讨论的过程中,我会在学生中间进行巡视、指导。讨论之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完善,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后得出结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板书)换位思考的实质
通过这种讨论的方法,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活动4【案例分析,运用新知】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案例:在一次心理咨询中碰到一位女学生,她因为宿舍中人际关系紧张而苦恼。在宿舍里同学们互不来往气氛沉闷,她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但又不知从何做起。我告诉她:从现在开始,试着夸奖他人,真心赞赏他人的长处,如:“你的眼睛真亮!”“这件裙子对你再适合不过了!”等等。不久以后,她来告诉我,宿舍的气氛完全变了样,大家相互帮助。
学生阅读案例并思考:这位女学生宿舍气氛变样的原因是什么?
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教师引导总结:当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时,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板书)学会理解欣赏他人
材料阅读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最基本的教学法之一,在阅读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 自评互评——巩固提高
讲解过理论知识后,预留10-20分钟,演讲巩固,演讲的主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演讲完之后,学生互相点评,最后,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通过这种演讲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质的认识。
环节四 回忆拓展——小结作业
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如同一幕电视剧,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固然不可缺少,扣人心弦的教学过程当然很关键,让人浮想联翩的结尾也十分重要。因此我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来总结,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还可以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接着,我会布置一个拓展性的作业:全班同学合作出一期《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的板报。
这样的作业符合思想品德课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将课上所学到的理论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去。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这就是我的板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辛苦了!
换位思考教学设计 篇5
知识目标: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
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难点:
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情景活动一:某班一度流行起外号
(活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道理。)
1、给同学起外号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班级里有这种现象吗?
2、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3、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二)授新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一)
《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情景活动二: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
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
结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2)将心比心,宽以待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二)
情景活动三:讲故事(马和驴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结论: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别人的好与坏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3)设身处地,善解人意(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三)
情景活动四:就“车上的和车下的”、“管鲍之交”谈谈自己的看法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社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是建立在宽容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人难免犯错,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以宽容的心去面对,去谅解对方,或许会意外地收获一份真挚的友谊。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与谅解,而谅解更是一种爱护,一种宽容。
师生进一步讨论:是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谅解的?如果不是,那么什么事情是不可谅解的?一般说来,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
情景活动五:在辨别中学会选择(设置三个情景,学生分析交流)
(4)换位思考的要求: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5)换位思考的实质: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6)换位思考拓展运用——态度换位
变“挑剔”为“欣赏”;变“计较”为“宽容”;即: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四)
(三)小结新课:总结本课知识结构并分析换位思考与与人为善的关系。
换位思考教学设计 篇6
一、活动目标:
(1)明白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产生分歧是在所难免的,要正确对待和解决矛盾。
(2)建立全面的人生观,看问题多角度思考,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不能自私片面。
(3)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他人,生活中多一些互相的理解,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二、活动重点:
着重提高学生对待矛盾的全面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律己宽人的优秀人格。
三、活动形式:小品剧、讨论发言、讲故事、演讲
四、活动准备:
(一)确定一名口才好,思维敏捷的活动主持人,认真做好整个程序的准备工作。
(二)组织部分有能力的同学编排小品剧,并以自愿方式选取演员,提前认真排练。
(三)请班级文笔好,且善长演讲的同学准备配乐演讲和讲述故事,稿件自写。
五、活动过程:
主持人: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发生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这是正常的,从哲学的角度讲,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但是有些问题我们不解决就会破坏我们的友谊,亲情,甚至以后的事业发展,所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矛盾,不斤斤计较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他人。那么,产生矛盾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做到律己宽人呢?这就是我们本次班会探讨的主题。“换位思考,律己宽人”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一)看图解意:
主持人:首先我们探讨一下看问题角度的问题。下面请大家观看这样一组画面,然后思考一下画中的含义,说明了什么问题。
1、投影仪在屏幕上显示画面。
画面(1)内容:一匹矫健的马站在中央,有四位“伯乐”正在相马。这四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结果都未相中此马。高的嫌矮,矮的嫌高,胖的嫌瘦,瘦的嫌肥。
画面(2)内容:有两个杨桃,一个是侧面图呈椭圆形,一个是正面图呈五角星形。
主持人:看完了这两幅画面,你们感悟到了什么?
由三至四位同学谈了自己对画面的理解。
主持人:以上几位同学理解得都很对。同一件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结果也不相同,我们不能只认定自己的立场是对的,应该善于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全面地分析原因,认识到别人的难处,消除矛盾,化解隔阂。
(二)小品剧表演:
主持人:下面让我们看看生活中出现在我们身边的矛盾。
1.“课间”
主要剧情:课间同学甲正在睡觉,这时其同桌学生乙从外面气冲冲地回来,回到座位,将书本狠狠地一摔,借以出气,却惊醒了学生甲。于是两人发生争执,甲指责乙影响别人休息,乙本已愤怒,更加火上浇油,心情更加糟糕。两人互不相让……
2.“课堂上”
主要剧情:上课铃声已响多时,班级仍然乱哄哄一片。年轻和蔼的女教师走上讲台,用微弱的声音,勉强维持了秩序。可是没过多久,同学们又像菜市场一样,说话的说话,吃东西的吃东西,还有照镜子的,睡觉的,简直不像样,女教师十分生气,便停止讲课……。
3.“在家里”
主要剧情:一名同学放学后,便坐在电视机旁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一会儿,妈妈下班回来了,非常劳累,而这名同学嚷着要吃水果,要妈妈洗水果,妈妈端来果盘,学生又缠着要买新衣服,妈妈不耐烦地说了她几句……。
4.“路上”
某同学起床晚了,因为怕迟到,便快步飞车,路上不管不顾。迎面走来一位女士手提水果,结果两人撞在了一起,水果撒了满地,而这位同学却甩下一句“走路不长眼睛呀!”,便继续飞奔……。
(三)讨论分析
主持人:同学们,看完了几个小品后,是否觉得这些事情也经常发生在你的身边呢?请思考和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1.小品剧“1”中两者是否都有错误?如果一方退步是否会有所缓和呢?
2.小品剧“2”中,如果同学站在老师的位置,会怎样想呢?
3.小品剧“3”中,孩子的做法是不是太过分呢?
4.小品剧“4”中,换做是你,你会怎样做呢?
【全班分4个小组,各组针对剧情,每组分析一个小品剧,由代表最后发言】
(四)互换位置
由四个小品剧的主人公,互换角度,进行表演,并做出正确的处理,得到同学们的赞同。
(五)演讲
主持人:既然我们明白了看问题应从对方角度着想,那么怎么做到这些呢?这又和我们律己宽人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听听两位同学的演讲。
同学A:内容提要:人与人之间难免有误会产生,如刘少奇所说“世界上完全不被别人误会的是没有的,而误会迟早都是可以弄清楚的。我们应该受得起误会,在任何时候都不牵入无原则的`斗争,同时也应该警惕,检点自己的思想行动。”如果每个人都能“以责人之心责已,以怒已之心怒人”,就能化隔阂为理解,化分裂为团结,使人格优化,美德弘扬,事业也会兴旺发达。
同学B:内容提要:我国有一部古书叫《抱朴子》上指出“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休,不可以小损为无份而无防,凡聚小所以就大,积一所以主仁也。”也就是说整治自身修养品性,不要因小的利益不会而斤斤计较,律己宽人从小事做起。
(六)讲故事
主持人: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古语有“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鉴言,早在古代就有许多律己宽人的事例。下面请几位同学给大家讲几个故事。
(1)同学甲《唐太宗下“罪已诏”》
(2)同学乙《蔺相如宽厚待人》
(3)同学丙《杨震辞金》
主持人:同学们,古人尚且如此,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做得又如何呢?
由几名同学讲述自己过去曾经的做法,结合古今榜样,做出今后的打算。
(七)班主任总结
我们这次主题班会开得很成功,大家都积极参与,热烈地讨论,演员们也辛苦地排练,同学们都从中得到了不少的收获,认识也非常深刻。宽容、理解这是一个人的美德,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遇到矛盾,我们要冷静。心中有他人,多为别人想想,不能只顾一己私利。在与同学、老师、家长以及社会上的人接触中,宽以待人。希望同学们能把今天班会上的感悟,付诸于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去,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
换位思考教学设计 篇7
知识目标: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
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难点:
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景活动一:某班一度流行起外号
(活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道理。)
1、给同学起外号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班级里有这种现象吗?
2、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3、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二)授新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一)
《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情景活动二: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
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
结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2)将心比心,宽以待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二)
情景活动三:讲故事(马和驴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结论: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别人的好与坏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3)设身处地,善解人意(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三)
情景活动四:就“车上的和车下的”、“管鲍之交”谈谈自己的看法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社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是建立在宽容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人难免犯错,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以宽容的心去面对,去谅解对方,或许会意外地收获一份真挚的友谊。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与谅解,而谅解更是一种爱护,一种宽容。
师生进一步讨论:是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谅解的?如果不是,那么什么事情是不可谅解的?一般说来,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
情景活动五:在辨别中学会选择(设置三个情景,学生分析交流)
(4)换位思考的要求: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5)换位思考的实质: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6)换位思考拓展运用——态度换位
变“挑剔”为“欣赏”;变“计较”为“宽容”;即: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四)
(三)小结新课:总结本课知识结构并分析换位思考与与人为善的关系。
换位思考教学设计 篇8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活动过程: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术思想的一条重要的人际交往原则,其含意大致是: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强加在别人的身上。这是孔子仁爱思想的一个具体体现。这个观点虽历数千年而不衰,直到现在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作为一种人际交往原则被我们所接纳并广泛应用于自己的交往活动和实践之中。
1、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1)“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内涵
【流行起外号】
你有过被人“捉弄”的经历吗?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儿?
提示: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自己不喜欢的是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不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当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
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够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不能。你喜欢,不等于别人也喜欢,还是应当设身处地的为对方想想,否则真有可能好心做坏事。
(2)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别人
【“掌上明珠”】
同学疏远小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因为小乔对他人漠不关心。
想得到别人的关照,应该如何对待他人?
应当对他人也多多关照。
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3)关心、尊重、理解是根本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实质所在。
2、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管鲍之交”】
就“管鲍之交”谈谈你的看法。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就是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想人之想,理解至上。如果我们都能够时时处处都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谅他人的难处,我们就能够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赢得真挚的友谊。
把你经历中得到别人谅解时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2)对换位思考的要求
【小蓉与母亲的比较】
与失主调换角色,体验失主的焦急情。
与父母调换角色,体验他们对子女的关爱。
与老师调换角色,体验他们对学生的期待。
与失学的同龄人调换角色,体验他们对求知的渴望。
与危难中的求生者调换角色,体验他们对生命的留念。
小蓉与母亲二人做法不同,是因为母亲进行了换位思考,而小蓉却没有。为什么“饱汉不知饿汉饥”,就在于别的`肚皮填不饱,一般说来自己的肚皮是不会觉得饿的。自己没有丢过钱包,所以体会不到丢钱包人的心情。
(3)以欣赏的态度待人
【欣赏别人】
让我们在欣赏别人的同时,交流所获得的积极而丰富的情感体验。
提示: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理,在人际交往中,就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同时,我们应设身处地为他着想,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
【换位思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换位思考的作文03-08
换位思考作文01-09
换位思考作文02-29
学会换位思考作文02-05
换位思考作文(合集)10-20
换位思考的学生作文09-25
换位思考的议论文12-08
换位思考高三作文04-06
换位思考作文(精选22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