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雷雨》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雷雨》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雷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热爱自然,了解自然”。本文以精练的文字,形象地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美丽情景。并通过图文结合展现出夏天雷雨的不同特点,启示我们应该多注意身边大自然发生的变化,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情分析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另外教材又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于图文对照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应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热情。
教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课件展示,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读文思考。2.讨论交流法:出示字词,通过集体交流讨论识记生字。3.引导发现法:通过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图文结合、找找画画等,弄清哪些自然段是写雷雨前,哪些是写雷雨中,哪些是写雷雨后。并找出描写雷雨前的景物。4.以读代讲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雷雨前景物的变化,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学法
朗读法、图文结合法、边读边想法、合作交流法等。
教学目标
1.会认“压、乱、垂、虹”等4个生字,会写“垂”这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雷雨前,哪些是写雷雨中,哪些是写雷雨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难点
体会“垂”这个词的妙处以及“垂”这个字的书写。
课前准备
课件、田字格。
课前谈话
出示“雨”字,问学生:看到这个“雨”字,你会想到什么雨?生:暴风雨、小雨、中雨、大雨、雨加雪、春雨、阵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用时:2分钟)
1.老师直接板书课题:雷雨
指名读、齐读。
2.说说雷雨。(雷雨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生答。)
过渡:那雷雨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去读读课文吧。
【直接入题,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激活课堂,唤醒学生已有的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中去。】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用时:8分钟)
1.初读课文。
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雷雨一步一步写下来的。
2.学习字词。
(1)考考你:
这几个句子,你会读吗?自由读、齐读。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这几个词语,你会读吗?齐读。
垂下来 乱摆
压下来 彩虹 (生字带拼音)
去掉拼音,还会读吗?指名读、开火车读。
(2)课文中有几个生字宝宝,我们快来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压 乱 垂 虹
(3)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组词读。
【这样做旨在:紧扣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情,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语境中识记,组词运用,从而达成识字目标。】
三、默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8分钟)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结合插图把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个部分找出来。
(1)课文哪几段写的是雷雨中?哪几段写的是雷雨后?(板书)
(2)开头几段写的是雷雨前。
过渡:课文是怎么介绍雷雨前的景象的呢?请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并用笔画出作者描写了雷雨前的哪些景物。
【通过默读,边读边想,图文对照,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雷雨前,哪些是写雷雨中,哪些是写雷雨后。落实教学目标2。】
四、学习“雷雨前”。(用时:15分钟)
1.学生默读第1—3自然段,画出作者描写了雷雨前的哪些景物。
2.学生汇报、交流,互相补充。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雷雨前天空的景象是如此的.可怕,那大自然中的其它事物又是怎样的呢?
(2)“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你感觉到周围的环境怎样?
(3)“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树枝乱摆”有什么想说的?
(4)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要下雨了,其他小动物在干什么呢?(鱼儿、燕子……)
(5)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谁会说“越____越_____”
3.小结这部分内容。
4.减词对比读。
师:乌云压下来。
生: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师: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生: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师: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生: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师:一只蜘蛛逃走了。
生: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闪电亮,雷声响。
生: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5.提示引导读(红字重读)。
师:雷雨前乌云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大风的呢?
生: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接下来描写的是闪电和雷声。
生: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6.对比读。
师:蜘蛛从网上下来,逃走了。
生: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蜘蛛从网上掉下来,逃走了。
生: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蜘蛛从网上跑下来,逃走了。
生: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7.我会用“垂”说话。
一只蜘蛛从网上( )垂下来,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
【通过默读、自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读文读句,使学生切身感受雷雨前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
五、指导写“垂”这个字。(用时:5分钟)
1.“读”字观察。
2.示范指导。
3.学生练写。
4.评价。
【通过观察、交流、书写,初步感受汉字的美,在老师的指导下,养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六、小结下课。(用时:2分钟)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雷雨前的景象。至于那只逃走的蜘蛛后来怎样了呢?雷雨中、雷雨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请大家课后熟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可以再次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好奇。】
《雷雨》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炎,一场雷雨,送来了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如能把看图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孩子观察这一自然现象,相信同学们会有新的发现。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18雷雨》。(板书课题;齐读)
2.大家见过雷雨吗?雷雨有什么特点?
雷雨也叫雷阵雨,雷雨的时间不长,但天气变化大。雷雨时的天气是怎样的呢?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自主识记
⑴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用动作记“压”、“垂”;用联想法记“乱”。联系自己观察的情景,想象狂风中的小树乱摆的样子从而记住“乱”字;用换偏傍识字法记“虹”。
⑵巩固识字
①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如:
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②联系自己的生活和阅读实践巩固识字。
3.整体感知
⑴范读: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讲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⑵找出相关的段落,初步介绍“段”的知识,让学生把课文划分成3段。
第一段(1—3):讲雷雨前的景象。
第二段(4—6):讲雷雨中的景象。
第三段(7、8):讲雷雨后的景象。
质疑:①为什么第3自然段还算雷雨前的景象,不算雷雨中的景象?(雨还没有下。)
②为什么第6自然段还算雷雨中的景象,不算雷雨后的景象?(雨还没有厅。)
三、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
①读音:“垂、沉、阵、蝉、蜘、蛛”都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
②同偏旁:“虹、蝉、蜘、蛛”四个字都有虫字旁,“蜘”的虫字旁最瘦。
③“压、逃、”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逃”是走之旁,“越”是走字旁。
④“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
2.“我能写好”。
请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个写得好。
3.示范讲解。
“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雷雨》教学设计3
一、导入《窦娥冤》、《长亭送别》:古典戏曲(抒情性和音乐性)——>现当代戏剧:话剧《雷雨》(口语化)回顾古典戏曲既歌且念的特点,理解古典戏曲与现当代戏剧在语言表现形式上的区别与前面所学2个古典戏曲形成对比,初步把握古典戏曲与中国现当代戏剧的区别,从而感受学习方法的差异
二、自读剧本,整体把握戏剧内容一、速读剧本,完成下面习题:
1.请将这一幕话剧分成两场,并概括其内容。
2.了解戏剧中的人物之间的关系,画一张人物关系图
3.填空(越多越好):一个()的周朴园
二、明确上面习题
三、简介《雷雨》:暴露封建的资产阶级大家庭罪恶的优秀现实主义悲剧(把握“封建的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理解周朴园的双重身份)自读课文,完成习题
针对自读情况作答
思考既是封建阶级的又是资产阶级的周朴园的双重表现:残忍冷酷的剥削工人积累原始资本,专制的对待家人培养速读以及整体感知长文内容的能力,熟悉剧本情节
从评价的矛盾中初步认识周朴园的特点
三、分节欣赏第一场(上)(一)请两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场的鲁侍萍表明身份以前的内容,其他同学准备点评他们的朗读——>读后请学生点评朗读情况
(二)依次提问并引导学生明确相关内容:
1、戏剧开头的“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2、鲁侍萍有什么表现使周朴园感到奇怪?
3、对三十年前侍萍的身份,周朴园、鲁侍萍各有什么说法,反映了他们怎样的心理及性格?
4、周朴园的虚伪在此节还表现在什么方面?
5、周朴园对侍萍的身份有几次怀疑?品味其语言及动作神态
引导学生理解后归纳:周朴园极富于动作性与戏剧性的几次问话以及他那每一次都有的不同的声音姿态表情,鲜明地显示了他的渐趋紧张的内心动作,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曹禺在运用语言时经过了反复的推敲。这段对话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层次分明,回环起伏,由隐微至显露,终而达到波涛汹涌的高潮。
6、对应周朴园的怀疑,侍萍怎样回答?反映了她怎样的心理?
(三)指导学生针对这4个回合的问与答进行表演性朗读
(一)2人朗读,其他学生倾听并准备评价
评价
(二)依次思考1——5题并作答
参考答案: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
2.鲁侍萍的无锡口音和关窗的举止。
3.周朴园——梅家一位小姐(好似大家闺秀),很贤惠,很规矩——抬高侍萍身份,虚伪
鲁侍萍——梅妈的女儿,既不贤惠,听说也不规矩——不满,愤恨,悔恨,揭穿对方的假面具
4.侍萍问要“帮帮她吗”时,他连忙说“不”以及“好了”
5.①“你──你贵姓?”——有怀疑,但还较为平静,说话也客气(潜台词: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②(抬起头)“你姓什么?”——疑惑,不安加重(潜台词:你跟她什么关系,怎么这么了解她的情况)
③(忽然立起)“你是谁?”——坐立不安,惊惧(潜台词:你到底叫什么名字,在这场变故中你是什么角色?)
④(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几乎认定却不敢相信不愿接受
(比较动作,体会潜台词,感受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
6.“我姓鲁。”“我姓鲁,老爷。”“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我是从前侍候过老爷的下人。”
心理:她不想马上暴露自己的身份,她也没有马上要表明自己身份的渴望。但三十年前的感情、三十年来的苦难生活、三十年后周朴园的虚伪让她难以控制自己
(三)表演性朗读周朴园与鲁侍萍有关眼前人身份怀疑的四个回合的对话具体感知人物语言及性格
通过问题引导,使学生初步体会周朴园的虚伪与鲁侍萍的怨愤
通过四个回合对话的深度探究,深刻体会剧本丰富的潜台词,体会曹禺朴素生活化的语言底下深厚的语言功底
在分析人物潜台词、说话时的心理的基础上,再次朗读加强对人物性格心理的把握
第
二
课
时一、分节欣赏第一场(下)(一)指导学生研读分析以下问题:
1.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三十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鲁侍萍的时候,为什么会惊恐万状?
2.周朴园毕竟是几十年来压榨工人的资本家,他在惊恐万状之后对鲁侍萍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而侍萍的态度又如何?
3.周朴园保留家具、熟记生日、关窗习惯说明什么?周朴园有良心的发现,深切地怀念鲁侍萍?
教师总结归纳:周对鲁侍萍的欺辱、摧残,他对鲁侍萍的忽冷忽热、软硬兼施,充分显露了他的残忍、自私、冷酷、虚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二)引导学生分析下列语句中的潜台词:1.鲁贵象是个不大老实的人
2.(侍萍)什么?
3.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加入潜台词并比较与“鲁大海就是我的儿子”表达效果的差异)
(三)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并点评朗读情况,相机指导朗读(一)研习问题并作答
1.感觉名誉地位家庭受到威胁,是内心虚伪又害怕的表现
2.周朴园:厉声责问〔(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用缓和的语调稳住〔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用感情软化〔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想用金钱收买打发〔(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并开出支票〕
鲁侍萍:悲愤控诉周朴园的罪行→听说周朴园怀念自己后心软了→撕毁支票以示蔑视抗议(骨气与尊严)
3.对年轻漂亮的梅侍萍有过真情,加上现在生活的不如意,使他更怀念过去的情人以得到精神的慰藉,但他的怀疑又是廉价与自私的,必须以丝毫不会影响自己为基础。
(二)补充潜台词,在对比中体会不同语言表达造成的不同表达效果
(三)分角色朗读,深刻体会人物语言表现出来的`性格心理通过问题引导,使学生深刻体会周朴园的虚伪、伪善以及侍萍在三十年苦难中磨砺出来的刚强、骨气与尊严
深刻体会剧本丰富的潜台词,通过对比分析认识语言的不同表达效果
通过朗读更进一步把握人物语言反映的性格和心理
二、分节欣赏第二场(一)指导学生研究以下问题:
1.周朴园对一般工人、鲁大海以及周萍周冲的态度如何?(特别引导分析对鲁大海这个兼有儿子与对立的工人阶级代表两种身份的人物的态度)
2.鲁大海又有什么特点?
3.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二)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一)研习问题并明确:
1.对一般工人:残忍、冷酷、卑劣;对鲁大海:傲慢、无情、挖苦、教训;对周萍周冲:专制
2.坚定、勇敢、无私,又显幼稚、鲁莽、缺乏斗争经验
3.资本家←→下层劳动人民
资本家←→工人阶级
(二)分角色朗读,深刻把握体会不同人物语言下的性格心理通过问题引导,使学生深入的感受周朴园作为资本家对待工人阶级的无情与冷酷
通过朗读进一步把握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三、总结归纳1.引导学生归纳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的人物性格与形象
2.引导学生归纳戏剧特色:
三十年前后两个家庭甚至牵连到矿上的事情集中在午后至夜晚发生,是怎样做到的?表明了戏剧的什么特色?剧中随意挑出一句台词都能清楚的知道是谁说的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又表明戏剧的什么特色?
3.引导学生分析“雷雨”为题的用意1、归纳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的人物性格与形象:
周朴园——封建家长+资本家:残忍、冷酷、自私、虚伪但又有多面性
鲁侍萍——受侮辱,被损害的旧中国女子:正直、善良、刚毅、倔强。
鲁大海——觉醒的工人阶级的代表:坚定、勇敢、无私又缺乏斗争经验
2、归纳戏剧特色:结构高度集中;人物语言个性化
3、分析标题的含义:《雷雨》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革命的大雷雨即将来临,此时中国的社会酝酿着一场大变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与提升的能力,深刻而全面的认识主要任务,形成整体意识
引导学生认识本剧的结构与人物语言特点
四、延伸体悟
1、引导学生比较周鲁两家的第二代
2、教师归纳:从作者给第二代安排的三死一生的结局看,作者在呼唤一场革命的暴风雨,意图借此洗涤一切罪恶与腐朽,成就一种新生的气象比较周鲁两家第二代的情况,明确:
周萍:周朴园第二,自私、懦弱、对待工人冷酷
四凤:梅侍萍第二,善良、受侮辱受损害
周冲:有繁漪新思想的影响,但比他的母亲要善良单纯得多
大海:觉醒的工人阶级的代表,雷雨洗涤一切黑暗腐朽后的希望引导学生从出场的不同人物理解作者的立场态度
学习迁移的目的,实现学生学习的完全自觉化
《雷雨》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插图及雷声录音。
2、有条件的可课布置学生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3、收集描写雨景的文章或段落。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课件展示:同学们,你们见过下雨吗?说说你们自己的亲身
经历。那么今天课件中又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出示课件展示雷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谈观看的体会。)
2、引发想像:教师播放雨前和雨时的两段音像资料(风声、雷声、雨声),启发学生闭目想像。听着这两段录音,你们都想像到了什么?相机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像把两段录音和插图进行正确搭配。教师板题:雷雨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雷雨可以说是
学生记忆中的一个影像。采用多媒体组合的方式,营造了教学氛围,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学文情境,把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 自学
三、 自学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
扩词。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方法的交流,促进学生丰富识字经验。如:用动作记住:“压”“垂”;用换偏旁记住“虹”等。
3、利用生字卡片进行同桌互检。也可设计识字游戏巩固生字的认读。如:开火车读、摘果子等。或引导学生找出这个字在文中的那句话,结合文中的句子朗读进行巩固。
4、小组读课,互相正音,评价。
5、全班合作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把课文真正交给学生,组织他们在读中发现,在自学互动中交流识字的方法,丰富识字经验,激发了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进而提高了自主读书的能力。)
三、细读
1、范读,引导学生谈谈听读的感受。启发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进而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
2、学生再读课文,试着把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个部分划分出来。
3、图文对照读,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课文语言的简炼。
4、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同样也是重要方法和手段。坚持以读为本的进行设计,有效地突出了读的目的性、层次性,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多形式和多次数的读书活动中,理清思路,感受语言,体会情感,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和体验。)
四、巩固识字
(1)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
压:压下来。漫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2)联系自己的生活和阅读实践巩固识字。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生归类分析字形,
说发现。)
如:“虹、蜘、蛛、蝉”都是虫字旁,书写时要注意“扁口”上
宽下窄;“压、逃、越”都是半包围构;“彩”字右边的“三撇”是
上下排列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
最后一横又要缩短等。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重点笔画。
3、 学生临写,同桌交流评价。对照总结之后,再进行书写,写
得好的全班展示。
(由于文章篇幅较短,所以把整课的写字任务安排在这一课时,
集中时间和精力。引导观察,分类指导,突出了重点,促进了学生自
主写字能力的提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插图及雷声录音。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读写上节课学习的字词。利用生字卡片或课件等形式,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2、分段读文,回忆课文内容。
(字词的掌握、读书的水平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课堂教
学要追求创新的同时,更要兼顾的是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扎实训练。)
二、研读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划分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三部
分内容,进行合作读书。思考:你认为这个部分写得怎么样?结合文
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由。
2、交流读书感悟的情况;教师相机点拨。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进行
交流的过程中,互相提问题。
如:描写雷雨前的部分“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
沉沉”写出了什么?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
么?你认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
描写”雷雨中“的部分,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
”哗“?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等等。
(这一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由选择学习内容,
组内充分交流互动,教师的相机点拨与学生提出问题相结合,在读中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观察的细致,描绘的生动形象。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三、诵读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练习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__。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了,( )也( )了。
3、照样子写词语:黑沉沉( )( ) ( )
五、拓展
1、你还读过其他描写下雨的文章或段落吗?把自己收集的材料在组内或全班交流。
2、观察一个自然现象,写一篇观察日记。
(促进学生积累,引导观察生活,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语文能力。)
《雷雨》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本文以简练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
二、学情分析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另外教材又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于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应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三、教学目标
1.会识“压、乱、垂”三个生字,正确书写“垂”。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具体感受并想象雷雨前的景象。
3.激发学生观察天气的兴趣,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压、乱、垂”三个生字,正确书写“垂”。
难点:能边读边想象,具体感受并想象雷雨前的景象。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雷雨图,配雷雨声: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预设:我看到了乌云、闪电、大雨,我听到了打雷的声音……
2.大家看得很仔细,听得也很认真!这些都是雷雨时的`场景。有位叔叔他亲眼看到了这场雷雨,并写了下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雷雨》这篇课文。
3.请同学们拿出小手,跟我一起写课题。点生读,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雷雨可以说是学生记忆中的一个影像。采用多媒体组合的方式,营造了教学氛围,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学文情境,把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动画,整体感知。然后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宝宝,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当你遇到比较难读的词句,就和同桌小伙伴一起读一读。
2.小朋友们读得可真认真,老师来检查一下。课件出示词语,点生读,小老师领读,师相机正音。
3.相信大家已经能读好课文了,可是光会读还不行,我们还要理清课文的脉络。请小朋友们快速默读,标上自然段序号,思考老师的问题。
课件出示:
课文共有()个自然段。
第()~()段描写了雷雨前的景象。
第()~()段描写了雷雨中的景象。
第()~()段描写了雷雨后的景象。
交流: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设计意图】本课的生字较少,教师把课文真正交给学生,组织他们在读中发现,在自学互动中交流识字的方法,丰富识字经验,激发了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进而提高了自主读书的能力。
(三)研读“雷雨前”,随文识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雷雨前的景象吧!课件出示,雷雨前段落。
1.读1~3段。
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合作读课文1~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里面的好词佳句,讨论讨论: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2.生接读,集体交流。
老师请三位小朋友来接读1~3段,其他小朋友认真倾听,全班交流,相机出示相关句子。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关键词:“黑沉沉”“压”
①出示词卡“黑沉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②你能说一个你积累的“ABB”式词语吗?绿油油、红艳艳、金灿灿……什么东西会沉到水里面?大石头、铁……那乌云就像这大石头一样快要从高空沉了下来。说明乌云很黑、很重、又很厚。
③认读生字卡“压”:点生读,开火车读。
④谁能用做动作帮我们记住这个字啊!生做动作。看来从上面加重力就是压,你能用压组词吗?压住、压碎,积压、压制、压岁钱……
⑤课件出示满天的乌云图片。你们瞧,这就是满天的乌云,看看你有什么感受?很闷、很难受、喘不过气。
⑥能把你的感悟通过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句子。读得怎样?乌云厚吗?多吗?重吗?请你来试试,大家一块来读。
(2)“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关键词:“一动不动”“一声不叫”
①认读词卡一动不动,一声不叫: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个词语,“一动不动”“一声不叫”。
②为什么叶子“一动不动”呢?很闷热、一丝风也没有。
③那蝉为什么“一声也不叫”了呢?害怕、雷雨前的自然现象。
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句话?
发挥想象,还有什么是一动不动,一声不响?
④你能不能照样子说几个“一()不()”词语?
小朋友真能干,都能仿说词语了。是的,师生接读: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蝉……
(3)忽然刮起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关键词:“乱”
①认读生字“乱”,强调注音,开火车读。
②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被用到,仔细地想想,我们都在哪儿用到呢?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
③这里的“乱摆”说明了什么?风大。课件出示狂风图──指名读。
这雷雨前的天气实在是变化莫测。刚刚树上的叶子还一动不动的,现在却忽然狂风大作,吹得树枝乱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4)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关键词:“垂”
这个句子中有个词用得特别好,看谁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能发现它。
①认读生字“垂”,强调翘舌音,开火车读。
②师出示字典中的意思:东西一头挂下来。在生活中,你看到的什么东西也是垂下来的?头发,垂柳。
③比较感受“垂”的妙处:课件出示两个句子。
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蜘蛛从网上爬下来,逃走了。
如果把这里的“垂”换成“爬”好不好?
垂字更能说明蜘蛛逃得快。追问:为什么要逃得这么快呢?──害怕。
④谁来当当这只害怕的蜘蛛?指名读,齐读。
(5)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关键词:“越来越亮”“越来越响”
①指名读。你认为这里用得好的词语是?越来越……为什么呢?老师动手拍桌声音越来越大,学生来体会,闪电一次比一次更亮,雷声也一次比一次更响。
②大家同意吗?是的,小朋友们,这越来越亮的闪电,肯定吓得小动物们都……这越来越响的雷声也一定吓得小朋友们都……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③说话练习:想象一下,此时天上的乌云越来越(黑),天空越来越(暗),风刮得越来越(大)。填后全班齐读。
小结:雷雨前,首先是乌云密布,接着狂风大作,最后又是电闪雷鸣。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一个消息──要下雨了!对啊,要下雨了。
3.整合读1~3自然段。
分男女同学合作读,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尊重识字“来自语言环境,回到语言环境”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让学生在语境中,通过多次的朗读,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理清思路,随文识字,感受语言,体会情感,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和体验。
(四)指导写“垂”字
同学们猜字谜:“千”“士”一线连,双十在两边。
1.指导观察“垂”字。
仔细观察“垂”,想想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总结:中间宽,上下两头窄,第二长横压线。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请大家伸出小手和我一起写。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4.优秀作品展示。
【设计意图】书写的板块要引导观察,强调习惯,突出重点,促进了学生自主写字能力的提高。
(五)游戏拓展,激发兴趣
1.词语积累盘点。用摘苹果的游戏盘点所积累的好词语。
2.欣赏美图。
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幅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发现更多的秘密。不过,只有细心观察的孩子才能感受到。你们愿意做个细心的孩子吗?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多观察大自然,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积累,引导观察生活,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语文能力。
《雷雨》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插图及雷声录音。
2、有条件的可课布置学生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3、收集描写雨景的文章或段落。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压、乱、垂、虹”,指导书写:垂
2.读通课文,清楚写作思路。
3.通过朗读体会雷雨前后的不同变化,随机推敲用词的准确性。
一、读通,理“序”
(一)导入
1.雨有很多种,你知道有哪些雨?(板书雨)(学生自由说)
2.今天我们将要迎接的就是一场雷雨。(板书雷雨)小朋友们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 雷雨一般是在夏天午后下的。小朋友们不仅见过,还写过呢?
3.读周记,写得不错,如果认真学一学《雷雨》,林煜瀚会写得更好了。
(二)读通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中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后的景象?(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3、检查自学
(1)读句子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句子难不倒大家,一起来挑战老师刚才提的问题吧。)
(2)理思路
板书: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二、敲词,研“序”
(一)雷雨前: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雷雨》教学设计7
【教学目的】
1、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4、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
5、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教学难点】
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赏析法和练习思考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曹禺和《雷雨》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自幼曾广泛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喜爱唐传奇、元代戏曲和明清小说,并有机会接触与欣赏中国民族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河北梆子、唐山落子等。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国内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这期间认真研读了希腊悲剧家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等人的剧作,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二、复习戏剧常识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4、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三、赏析第一场第一层
1、分角色演读剧本:两个角色,一个扮演鲁侍萍,一个扮演周朴园。
2、第一场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明确:
2个层次。第一层从开头到“半晌”,写鲁侍萍和周朴园追忆往事。第二层写鲁侍萍和周朴园现在的矛盾冲突。
3、“大概是的”中“大概”一词能不能换掉或删除?为什么?
明确:不能。这个词表示揣测语气,说明鲁侍萍并不知道,因为她不是周朴园的下人。
4、周朴园为什么要旧雨衣,不要新雨衣?
明确:出于处境艰难,反映了当时民族资本面临很大困难的时代背景。
5、周朴园为什么觉得鲁侍萍奇怪?
明确:因为鲁侍萍的一举一动是那样的自然,完全不像陌生人,另一方面周朴园又有些熟悉。
6、周朴园说梅家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而鲁侍萍说“她不是小姐,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这样写表达上有何效果?
明确:夸奖的话从周朴园嘴里说出,更可反衬出其内心的虚伪、灵魂的卑劣;而鲁侍萍的自贬恰恰表现了三十年前发生的事对她的打击之大,以及其内心的怨愤之重。
7、鲁侍萍为什么不直接告知自己的身份,而当周朴园说要为之修墓时,她何以又说出来了?
明确:先前是因为不愿提及那些于她并不光彩的事,后来说出来是为了揭露周朴园虚伪的本质。
四、分析第一场第二层
1、周朴园口口声声思念梅侍萍,而一旦她出现在眼前时,他又为何“忽然严厉”起来?
明确:因为这已不是从前那个让他日思夜悔的梅侍萍。而且那先前的'思念只是一种虚伪的惺惺作态。
2、鲁侍萍说“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句话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她虽然认识到自己的遭遇很不公平,但却缺乏觉悟,所以把一切都归结到命运上去。
3、“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可否不用反复?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反复能充分表现她的怨愤之情。
4、周朴园大三十晚逼走梅侍萍为的是什么?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一个什么论断?
明确:为的是娶有钱的门当户对的小姐;这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5、周朴园说他当时是“于心不忍”,真是这样吗?
明确:不是。这只是他为自己的丑恶灵魂所找的一个安慰的借口,只是为自己的可耻行径做开脱。
6、鲁侍萍听周朴园的辩解之后,思想情绪有何变化?她还怨恨周朴园吗?
明确:她善良的本性使她丧失了抗争的斗志,内心也宽恕了周朴园的卑劣行径。
7、周朴园说“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这是怎样的心理?
明确:担心鲁贵来寻他报仇。
8、鲁侍萍说鲁大海跟周朴园“完完全全是两样的人”,那么鲁大海是怎样的人?周朴园又是怎样的人?
明确:鲁大海是工人代表,有责任心,有正义感;而周朴园是资本家,无责任心,靠欺压工人谋利。
9、周朴园知道鲁大海是他的儿子后,为什么要冷笑?
明确:周朴园以为一旦鲁大海知道自己就是她的父亲时,便会放弃与自己斗争的激。
【教学总结】
一、课件引路,激发兴趣
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性,巧妙运用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 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达到融情入景,自我感悟,形成语感,陶冶情操,自主发展。在逼真的动画情景中,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轻松了解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边读边想,读中感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初步掌握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习惯,以便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雷雨》一课的教学中体现了:
(1)自读感知内容。教学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在头脑中初步勾画出雷雨的情景。
(2)表演读深化感知。在对课文内容、情感了解后,相信学生,指导他们从语气、表情、动作方面,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3)紧扣重点,读中感悟。让学生抓住文中重点句、关键词反复读,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再读,悟出雷雨前特有的“静”与“动”,雷雨中的大而急,雷雨后的美丽与清新。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的设计体现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学习思想。在识字、写字的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互动,静心读书和活泼参与的互动中,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把教材情感变成了孩子们的愉快情感。
总之,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师生都激情满怀,我们感到语文的精彩,生活的灿烂。
最后,谨以一学生的发言作为结语:“老师,读了这一课,我觉得真的要下雷雨了耶!”
《雷雨》教学设计8
一、导入新课
1933年,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大学学生怀着对旧中国封建家庭和社会的无比愤懑,奋笔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酝酿了五年的剧本。一年后,当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在巴金的热忱帮助下,这部剧本终于在1934年《文学季刊》第三期上发表了,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从1935年4月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拍成电影,甚至前几年还有人把它拉长为一部二十集电视连续剧,这部经久不衰的剧本就是我国现代着名戏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雷雨》。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它了。(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简介剧情及课文
1、声、字、画(剪截于话剧表演中场景)多媒体课件活动展示,渲染课堂气氛。
(下底四行滚动字幕)
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悲情故事。
三十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替周家少爷周朴园生下第二个孩子(这就是后来的鲁大海)才三天的鲁侍萍,竟被周朴园一家凶狠地逼着留下其长子(这就是后来的周萍),抱起奄奄一息的初生儿去投河……
三十年后,在畸性情爱中挣扎的周萍,自知罪孽深重,为摆脱后母繁漪的苦苦纠缠,狠命地引诱了使女四凤,而四凤就是周萍同母异父的妹妹。此刻“恨人像一把火,爱人像一把火”的繁漪妒心大发。恰好,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并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与周朴园进行着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待一切真相大白之后,一场罪恶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四凤羞愧难当,雷雨之夜仓惶出奔,不幸触电身亡,单纯、热情、充满着幻想的周冲(周朴园与繁漪之子)跑去救四凤,也遭不测,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侍痴呆了……
2、点击课文
我们的课文就是从来接四风回去的鲁侍萍与周朴园的不期而遇开始的。
三、提示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我们刚刚学过小说,都知道鉴赏小说中人物可以从人物的外部特征,人物的经历际遇以及人物内在的精神状态等方面的描写中去分析,去品评。而受时空限制的戏剧,特别是像我们课文这样作为剧本的话剧,则只能从人物的语言、舞台说明以及由它们而展示出来的戏剧冲突等方面去鉴赏了。
(板书)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1、揣摩人物语言
2、探究舞台说明
3、把握戏剧冲突
四、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矛盾冲突
现在,我们就拿着这些戏剧人物鉴赏的钥匙,去开启剧中主要人物周朴园的心灵之门吧!在此,我不禁想起鲁迅先生有关文学鉴赏的一句话“倘要论文,最好要顾及全篇”。或许只有这样大处着眼,才能少犯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的错误。那么,我们看,该先动用这些钥匙中的哪把呢?(明确:把握戏剧冲突)课文节选部分,周朴园的矛盾冲突主要是来自哪些人的?(明确:周朴园与鲁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课文中这两组主要矛盾冲突是从课文的哪里断开的?(明确:“周朴园可是你——”)
这节课,我想和大家一道择取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这个点,去窥探周朴园的内心世界。哪位同学愿意把周朴园和鲁侍萍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简要介绍一下呢?
(明确:周朴园由对自以为“死去”的侍萍的所谓“怀念”,到对已经知道还活着的侍萍的惊慌和站在眼前的离开了自己三十年的侍萍的冷酷等情感变化过程。)
五、从周朴园在与鲁侍萍矛盾冲突中的语言入手,评析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其实,戏剧的矛盾冲突最终还得依附于戏剧语言,特别是戏剧中人物的语言,那么,我们就可以把矛盾冲突中周朴园的语言作为鉴赏的突破口,去探寻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其实情感,从而获得揣摩人物语言的基本方法。
(一)着重品一词,解读周朴园对自以为已“死去”的侍萍的“怀念”。
首先,我们来看看周朴园是如何对待他自以为“死去”了的鲁侍萍的。这部分对白中,周朴园在探询往事,语言较多,但我想独辟蹊径带领大家避繁就简,去着重品味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
1、请同学们马上从开头跳读到“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找一找在这部分对话中,哪个词出现的频率最多(哦),一共有多少个(10个),周朴园的语言中出现过多少次。(6次)
2、我们知道,戏剧的语言特别讲究个性化,每个人物的用语、语气都各有特色,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相同的“哦”呢?何况这一小部分,仅仅周朴园一人就“哦”了六次!它们都相同吗?大家再仔细读读,分别说说你对这六个“哦”的感觉。
(引导学生从上下文语境和舞台说明语言中去探讨)
(投影)周朴园用语“哦”字示例:
①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②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③哦。
④哦?你说说看。
⑤(苦痛)哦!
⑥(汗涔涔地)哦。
(明确:①资本家对下人漫不经心的口吻,朗读停顿稍短;②勾起周朴园的回忆,停顿稍长;③一般应答词,停顿短;④表示惊奇,声调上扬重读;⑤谎言被当面揭穿时,不由自己发出的耻态语,可以短促重读;⑥受人指控般、作贼心虚的窘态,语气轻、短。)
3、想不到,“哦”这个潜台词竟有如此丰富的意蕴。显然,刚才我们对“哦”这个词的感觉主要得力于上下文语境的理解,当然也包括对舞台说明的解读。所以,我们已学会了根据上下文语境和舞台说明来挖掘人物潜台词的方法。不过,我觉得这个“哦”还有研究的价值。你们说,有吗?你有什么新发现?
4、噢,“哦”后面的标点符号不同。我们都知道,标点符号的使用大多是为了语法的需要,都仅仅如此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显然,第①、②句“哦”后用逗号,是表示句中的停顿。那么③—⑥句“哦”都单独成句了,为什么标点符号不同呢?(略)特别是第⑥句“哦”为什么不用“!”呢?(明确:⑥窘态需要掩饰,不想让人发现,句号有此情韵。朗读可以轻短得让人难以听清。)
5、好,我们再来跳读这部分,看看周朴园的这六个“哦”字分别在哪些地方出现,从它的文字安排疏密度中,你又能发现什么?(明确:先疏后密),这个发现对你理解周朴园的精神状态又有何帮助呢?(明确:心情由平静到紧张的过程。)
6、小结:刚才在品读“哦”字过程中,我们不仅从中“哦”出了周朴园由漫不经心到作贼心虚的情态变化过程,而且也“哦”出了挖掘人物潜台词的方法。
(二)抓住一种句子,探究周朴园对已经知道还活着的'侍萍的惊慌。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来感知一下周朴园是怎样对待已经知道还活着的侍萍的。
1、课文中能集中体现周朴园对已经知道还活着的侍萍态度的部分,就是课文中从“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到“周朴园好,你先下去吧。”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推荐出能够代表本班朗读水平的男女生各一名,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语言,要注意读出剧中角色的情感。(读后点评)
2、不知同学们在听他们朗读过程中注意了没有,这部分周朴园的语言又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看谁最先发现——就是一类语气相同的句子特别多。哪一类?(明确:疑问句)我们再来看看,这些问句的语言长不长?一般有多少字?(大多在2—3个字间)那我现在把开头两个简短问句改长一点,大家再来读读,改了以后,你的感觉又怎么样呢?
(投影)周朴园问话比较鉴赏:
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
周朴园怎么?(怎么就用不着呢?)
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朴园(惊愕)什么?(她真的还活着吗?)
(明确:改了以后,似乎是在问旁人的事情,有点漠不关心了,突然、惊奇、紧张、激动的感觉就少了几分。)
3、看来,周朴园简短问句的自有他的内蕴,不过,我觉得课文121页中间“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三个疑问句连用就显得有点多余了,就用一个“什么?”不是更简洁吗?(引导学生体会三个疑问句连用所表现的惊恐和急迫心情。)
4、话剧在表演过程中,往往由于口语化和加快节奏等方面的需要,会对剧本作些适当的修改。我现在给大家播映的这部分话剧,就对课文对白的某些语句作了删改,请大家注意看,仔细听,思考两个问题;编剧对课文删改了哪些文字?改了以后效果怎么样?
(投影)话剧表演对课文部分对白文字的删改说明:
1、增添了一个字“就”:那(就)用不着了。
2、删去了“她没有死。”“哦,救活啦?”“(忽然立起)你是谁?”“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哦。”“不,不用。”“自己”等文字。
(明确:“就”是副词,可以起加强语气作用,能突出鲁侍萍对周朴园惺惺作态的反感;删掉“她没有死。”周朴园的语言就三个疑问短句连用了,表达效果与“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异曲同工;删掉“哦,救活了?”不能突出周朴园因惊奇,而痴呆地重复鲁侍萍语言的神情;删掉“(忽然立起)你是谁?”“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哦。”不能很好地表现周朴园从极度恐慌到冷静的心理变化过程;删掉“不,不用。”不能淋漓尽致地揭露周朴园对已经知道还活着的侍萍的躲之唯恐不及的真面目;“自己”或许包含着鲁侍萍对遭到抛弃的怨恨。)
(品读过程中,还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腾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再创造空间)
5、小结:这部分我们又以周朴园的简短问话入手,再散发出去,通过语言的比较赏析,终于读出了周朴园知道鲁侍萍还活着时的惶恐不安、惊慌失措,也读出了周朴园叶公好龙的真实心态。
(三)挑选一句话,体验周朴园对站在眼前的离开了自己三十年的侍萍的冷酷。
那么,当他知道站立眼前的人就是离开自己三十年的鲁侍萍时,周朴园又会怎样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从“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到“周朴园可是你——”,从中找出一句你认为最能体现周朴园性格、心理的话,运用我们刚才获得揣摩人物语言的体验,去大胆地走近周朴园的心灵,前后左右的同学可以先相互交流交流。我再想听听大家的声音。
(鼓励学生各抒已见,并注意在解读文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在总体把握课文主要矛盾冲突的前提下,选取了周朴园与鲁侍萍矛盾冲突这个点,从戏剧人物语言这个鉴赏视角出发,探究出了周朴园在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所谓“怀念”、惊慌到冷酷的心路历程,从而揭开了周朴园虚伪、冷酷、自私的真面目。我相信,大家应该收获了许多借揣摩人物语言来鉴赏戏剧人物的方法。我觉得,揣摩人物语言最好从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心理的语言入手,联系上下文语境,再反复体会其语言的表现方式,挖掘人物语言的潜台词。如果你这样做了,我相信,剧中人物一定会动感地活跃于纸上,浮现在你的脑海里。
(板书)揣摩戏剧人物语言的基本方法:
1、择取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心理的语言
2、联系上下文语境品读
3、反复体会其语言表现方式
七、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课余你可以利用今天学会的揣摩人物语言的方法,去探测鲁侍萍的内心。也可以凭借你今天获得的周朴园印象,再去品析周朴园在与鲁大海矛盾冲突中的表现,去完整地创造你心目中的周朴园,写下像《难以界定的周朴园》《情利中的周朴园》之类的评论文章。我也相信,只要你立足作品本身,你的所有看法都应该是正确的!
《雷雨》教学设计9
课文分析:
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
学习目标
基础性目标:
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每段每句的意思,弄清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发展性目标:
1、培养按照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和能力。
2、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可制作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 时
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a.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b.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c.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d.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雨停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5.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
第二课 时
默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分段读议
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雨声和雷声从大到小
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填词比较词句
1.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________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_____下来,逃走了。蝉一声也不叫。
2.雷雨后:一条彩虹__________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_____________在网上。
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
巩固识字
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课堂练习
1.指导写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
课外延伸
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课后反思:
《雷雨》的语言短小精悍,将雷雨前后繁多的景物勾勒得惟妙惟肖:雷雨前压抑的让人不敢喘息的宁静;雷雨中风的急速,电的闪亮,雷的咆哮,雨的骤降,让人心潮起伏;雷雨后的五彩缤纷,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在教学中,我觉得自己在这几方面做得较好:
1、让学生听雷雨录音,看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不同景象,这样创设雷雨交及的情景,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学生处于最佳状态时,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
2、尊重学生主体,读中整体感悟。引导学生自读感知课文,练读深化感知,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更深刻地受到情感的熏陶。
3、雷雨前“交流自读自悟情况”,雷雨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考大家?”,雷雨后“想象说话”,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雷雨》教学设计10
学习要点:
1.了解戏剧(剧本)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诵读剧本台词的基本技巧
3.了解剧情,理解剧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及戏剧主题
4.能尝试评价周朴园、侍萍、繁漪等人物形象
教学安排:
四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进入戏剧单元,了解戏剧(剧本)的基本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对照《雷雨》(选场)简析戏剧与小说两种文学样式的主要异同。例:
1.相同点:
①小说主要通过作者的正面描述直接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表现生活和主题;戏剧则是以人物对话(角色对白)的形式展开剧情。(台词)
②戏剧(剧本)除台词外,人物的动作、神情、衣着服饰、身份经历、舞台布景等相对较少,且用小字集中介绍或用括号文字在台词中插入;而小说则是完全融于文中,难于分离。
③小说(主要指长篇小说)常常有广阔的背景和较长的时间跨度;戏剧则缩天地为一隅,变古今为一瞬,使空间、时间高度集中。
④剧本的创作有明确的目的性——利于舞台演出;小说则需要通过改编,才能搬上舞台或银幕。
2.相同点:
①都是通过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矛盾,表现重大的生活及社会主题。
②小说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戏剧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③都离不开环境要素的参与。
二、进入本课,板书课题:雷雨(曹禺)。介绍相关作家作品知识。
【参考资料】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曹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期间参加戏剧活动,曾担任易卜生《玩偶之家》等剧的主角。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
曹禺和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一起,均被后人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三、分析剧中人物关系
1.结合剧本选场,教师引导学生初步理清人物关系
周朴园(矿主,资本家) 鲁侍萍(鲁贵之妻,曾经为周朴园生过两个儿子)
周萍(鲁侍萍长子,周家大少爷) 鲁大海(周朴园、鲁侍萍之少子,工人代表)
周冲(繁漪之子,周家二少爷) 鲁四凤(鲁贵、鲁侍萍之女,在周家作使女)
繁漪(周冲的母亲,周朴园续娶之妻) 鲁贵(鲁侍萍现任丈夫,在周公馆当男仆)
2.教师结合全剧内容作适当的补充,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梗概及剧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
第二课时
一、对白。以周朴园、鲁侍萍台词为主要对白内容。
1.抽男、女生五组,扮演角色对白。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舞台说明和语境理解角色的语气、语调,学会较为准确地把握情感。教师在朗读和理解上作必要的点拨。
第一组:开头至“我姓鲁”。(鲁侍萍在周公馆与周朴园的正面接触)
第二组:“姓鲁。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至“说不定,也许记得的。”(回忆三十年前的事,艺术处理剧本中的时间跨度,并有力推动剧情发展。)
第三组:“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至“我姓鲁,老爷”。(回忆中的生活,一明一暗的心理攻防,二人的关系愈来愈明显)
第四组:“侍萍,侍萍,对了”至“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一个急于星火,一个镇定自若。)
第五组:“她现在老了,嫁给一个下等人”至“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关系明朗,从记忆走进现实。剧情中的高潮之一)
2.男女生集中对白。男生读周朴园,女生读鲁侍萍。
从“你来干什么”至“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二、作业。进一步熟悉本部分台词,理解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第三课时
一、听话剧《雷雨》录音剪辑一:鲁侍萍被繁漪所召进入周公馆,感受到了这屋子里熟悉的环境氛围,知道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所在,也明白了繁漪召她前来的意图。她决定带着女儿四凤离开周公馆。
思考以下几句台词的潜台词:
1.可是我(低声)刚才瞧见太太跟大少爷说话,所以就没敢惊动您。(鲁贵)
2.我也是一直不愿意她出来服侍人。(鲁侍萍)
3.以后不会再见周家的人了。(鲁侍萍)
4.有你这样的母亲教育她,这一定比待在这儿好的。
二、听话剧《雷雨》录音剪辑二:课文选场部分。感受明星演员们对台词情感的把握。
第四课时
一、探究:
1.鲁侍萍一开始是要带着四凤急于离开周家,并发誓再也不到周家来;可当与周朴园再见面时,她为什么又那么希望自己被周朴园认出来,甚至最后是自报身份?
2.当周朴园知道面前所站的就是日思夜念的梅侍萍时,他却一反常态,忽然变得严厉起来,你认为这符合生活的真实吗?
3.这部剧本在整体上是一段情缘、两个家庭、三大斗争,它是纯粹的爱情悲剧,还是表现了一定社会主题?
答案:有较强的社会主题,反映历史变革时期极深层的阶段矛盾和新旧思想的冲突。
三大斗争:
夫妻之斗(等级、门第的封建思想观念)
父子之斗(资本家和工人阶段之间的斗争)
兄弟之斗(新旧思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4.作者为什么要用“雷雨”作标题,这个标题有没有别的'含义?
从自然的雷雨到社会的斗争。
5.你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有没有真感情?
【参考资料】:
资料一:
朴园由书房进,大家俱不动,静寂若死。
周朴园 (在门口)你叫什么?你还不上楼去睡。
周蘩漪 (倨傲地)我请你见见你的好亲戚。
周朴园 (见鲁妈,四凤在一起,惊)阿,你,你——你们这是做什么?
周蘩漪 (拉四凤向朴园)这是你的媳妇,你见见。(指着朴园向四凤)叫他爸爸!(指着鲁妈向朴园)你也认识认识这位老太太。
鲁侍萍 太太!
周蘩漪 萍,过来!当着你的父亲,过来,跟这个妈叩头。
周 萍 (难堪)爸爸,我,我——
周朴园 (明白地)怎么——(向鲁妈)侍萍,你到底还是回来了。
周蘩漪 (惊)什么?
鲁侍萍 (慌)不,不,您弄错了。
周朴园 (悔恨地)侍萍,我想你也会回来的。
鲁侍萍 不,不!(低头)啊!天!
周蘩漪 (惊愕地)侍萍,什么,她是侍萍?
周朴园 嗯。(烦厌地)蘩你不必再故意地问我,她就是萍儿的母亲,三十年前死了的。
周蘩漪 天哪!
周朴园 (沉痛地〕萍儿,你过来。你的生母并没有死,她还在世上。
周 萍 (半狂地)不是她!爸,您告诉我,不是她!
周朴园 (严厉地)混帐!萍儿,不许胡说。她没有什么好身世,也是你的母亲。
周 萍 (痛苦万分)哦,爸!
周朴园 (尊重地)不要以为你跟四凤同母,觉得脸上不好看,你就忘了人伦天性。
鲁四凤 (向母)哦,妈!(痛苦地)
周朴园 (沉重地)萍儿,你原谅我。我一生就做错了这一件事。我万没有想到她今天还在,今天找到这儿。我想这只能说是天命。(向鲁妈叹口气)我老了,刚才我叫你走,我很后悔,我预备寄给你两万块钱。现在你既然来了,我想萍儿是个孝顺孩子,他会好好地侍奉你。我对不起你的地方,他会补上的。
周 萍 (向鲁妈)您——您是我的——
鲁侍萍 (不自主地)萍——(回头抽咽)
周朴园 跪下,萍儿!不要以为自己是在做梦,这是你的生母。
鲁四凤 (昏乱地)妈,这不会是真的。
鲁侍萍 (不语,抽咽)
周蘩漪 (笑向萍,悔恨地)萍,我,我万想不到是——是这样,萍——
——以上选自第四幕。
资料二:《序幕》中的相关内容。(略)
二、曹禺《雷雨》中的瑕疵
1.关于周萍、鲁大海、鲁贵的年龄问题
2.周朴园第一个太太的缺少必要的交代
谅解的理由:本部剧作完成于曹禺学生时代,是处女作和成名作,时年仅23岁。
《雷雨》教学设计11
一、导语的改变
因为上课的那天早上,一直下着微雨,所以,我就抛弃了原来的设计,从身边的雨引入课文,设计了一个句子:从一早到现在,窗外下着一场(怎么样)的雨?给学生展示说话和运用积累好词的机会。跟着我说:“在雨的家族里,既有像外面那么斯文的牛毛细雨,又有威猛的雨,就是我们今天课堂上要学的——”全班齐读”板书封面。”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6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字。记住本课的一些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雷雨景色。
4、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积累、揣摩语文、领悟作者形象生动的描写方法。
在读中想象雷雨的景象,学习作者观察与描写的方法。
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如电影。
导入新课:
播放雷雨的影片,感受雷雨的景象
如果要你来描写,你能写得出来吗?
初读感知:
1、读文:自由读,通顺,流利,质疑。
2、再读:同桌读边读边想象
3、再读:圈出你认为描写精彩的.语句。最为形象的语句。
4、交流,解疑。
一)大雨到来前的景象
想象大雨到来前是什么样的,跟作者笔下的是否相同,作者为什么能描写的这么传神,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说说大雨到来前作者抓住了几方面来描写,读出这种情景
练习有感情朗读,读到如临其境
二)风来的景象
读风来的感觉
作者分几个层次写的风。都借什么景物来写风。
这种借物写的物的写作方法你有什么体会?
三)暴风雨来了
作者用了哪个修辞方法来写风,画出你找到的语句。说说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优点。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雷雨》教学设计12
课题:
18、雷雨
授课时间:
20xx.3.24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图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听音乐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播放:刮风下雨闪电雷声的旋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雷雨》。(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
3、小组读课文,推荐一位组员来展示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要推荐他来读。
4、被推荐到的学生逐段读课文,正音。
5、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6、找出相关的段落,初步介绍“段”的知识,让学生把课文划分成3段。
三、书写生字。
写字指导。(生归类分析字行,说发现。)指导:“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卡片认读生字词
2、上堂课我们知道课文讲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这堂课我们要去看看具体的景象。
(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二、朗读感悟课文。
研读“雷雨前”
1、默读课文,划出雷雨前又哪些景色,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样?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人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说明什么?不下雨时风是怎样吹的?为什么要加一个“忽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一自然段讲的是“叶子动也不动,”加上“忽然”表现了天气的变化。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哪个字写得好?为什么?读一读。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
研读“雷雨中”
1、默读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大家?
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互动,教师相机点拨。
如: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为什么“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读——女生读——指名读
研读“雷雨后”
1、小组合作读一读,画一画文中的景色。
2、展示自己的画。
3、美读这一段。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积累运用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__。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了,( )也( )了。
六、课后延伸
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篇观察日记。
课后反思:
本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为了不雷同,我对每段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各不相同,雷雨前用欣赏美文的方法“让孩子说说哪些景色写得好,为什么?”,雷雨中则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考大家?”,雷雨后用画画的形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让自己感触最深的是教学第二段,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每位学生都想提出有难度的问题考倒同学,在问题的反馈上来看,学生确实是作了思考,提出的问题跟自己备课时想得一样,而且有些好的同学提出了“字词推敲”的问题,如:“往窗外望去”为什么不写成“往窗外看去”?有什么不同?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多尝试这样的教学。
《雷雨》教学设计13
《雷雨》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戏剧,是戏剧史上的一颗璀灿明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节选的主要是《雷雨》中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认的一场戏,通过两个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及人物内心的矛盾,尤其是周朴园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人性中真和假的复杂关系。我们知道从戏剧的理论来说,戏剧教学应该侧重于让学生了解戏剧的冲突,从冲突中领会人物形象和戏剧主题,同时也要通过阅读体会戏剧的语言魅力。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尝试采用了创设情境教学的方法来探究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课堂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创设情境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借助于多媒体和实物手段,创设或再现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课堂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的途径有很多,大致可以归纳为六种: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去,对文本或是教学内容产生亲切感时,学生才能在探究的乐趣中持续地激发学习动机,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
情境教学重视富有趣味的教学场景创设,更讲究“情”与“景”的统一。无论是实际的`教学情景,还是借助于多样化的媒体创设的形象化,都应是情趣、情感和教学场景或是再现的文本场景的高度统一,做到“形真、情切、意远、理蕴”。我们教师应准确地把握教材特点,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结合教学需要创设有效的情境,达到激趣、动情、助学的效果。但不要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使教学偏离教学目标,那样容易造成情境创设负效应。
《雷雨》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鉴赏戏剧中的场景在形象和情节方面的作用
2.品味戏剧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鉴赏场景在形象和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
难点:品读戏剧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雷雨》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语言内涵丰富,主题多元深刻,构思非常巧妙。无论从从哪一方面解读,都会让我们惊叹它的美丽。今天我们主要从场景和语言的角度加以鉴赏。(写板书)
(先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齐读:)(打开幻灯2,展示学习目标)
一、整体感知
戏剧主要靠矛盾冲突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的性格。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戏剧。本篇节选部分主要展现了几组矛盾?分别是谁与谁的冲突?(板书矛盾)如果从人物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矛盾,那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就是情人之间的矛盾,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就是父子矛盾。根据矛盾的性质我们会把文本很自然的分为两部分。(打开幻灯片3,展示第一个教学板块)
二、鉴赏戏剧中的场景在形象和情节方面的作用
(一)周朴园的房间
1.如果你是一位作家,让你写一个邂逅三十年未见的恋人的戏,你会把他们相见的地点安排在哪?
如果是写一位父亲会见多年未见的儿子的戏呢?请说明理由。(你选择的地点很温馨)
我们看作家曹禺把他们的见面安排在哪里?(板书:卧室,客厅)
2.他把周朴园和鲁侍萍安排在卧室,(打开幻灯4,展示周朴园的卧室)这个房间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展示幻灯4上的第一个问题)
家具还是以前的旧家具,摆放着一张侍萍的旧照片,房间还保留着侍萍因为生周萍而关窗的习惯,这个房间不准下人进来。(展示幻灯4第一个问题的答案)鲁侍萍走进这个房间一点都不感到陌生,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这个举动说明这个卧室和三十年前梅侍萍的卧室一模一样。(展示幻灯4的概括语句。)
3.周朴园为什么要布置一个这样的房间呢?(怀念鲁侍萍)
教师引导:说明这个场景就有展示人物心理的作用。“卧室”是私人空间,不想让外人进来,它所展现的就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即周朴园的内心世界。
4.作者为什么要让鲁侍萍走进一个这样的房间呢?(让她回想起三十年前的往事,和周朴园进行交流。)
教师引导:三十年前的这个房间是周朴园和梅侍萍的卧室,这里承载着他们人生当中最美好的一段回忆。当这个场景重新出现在鲁侍萍的面前,会让他们很自然地回想到过去。那这个场景就还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我们来总结一下:(展示周朴园)作者设计这个场景的作用是,能清晰地展现周朴园真实的内心世界,能很巧妙地推动情节的展开。这个场景的选择独具匠心。
快速浏览文本【你好像有点无锡口音——好,你先下去吧!】一部分,看看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周朴园?
(好,你说,按座位依次回答,词语不能重复。)
(痴情的、歉疚的、紧张的、虚伪的……)
你们觉得哪三个词是不能少的?
(痴情的、歉疚的、紧张的,那就拿笔把我们思考的成果记下来。)
(二)周朴园的客厅
1.我们再来看,作家把周朴园和鲁大海相见的地点安排在哪?(客厅)
现在我们就在周朴园的客厅看一场别开生面的父子会见。)
2.他们是以父子的身份见面的吗?(不是,是以资本家和工人的身份来谈的)
(学生快速浏览文本思考:从这一部分中我们能读出一个怎样的周朴园?)
(冷酷无情、圆滑世故、贪婪凶残的周朴园)(幻灯片)
3.客厅和卧室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客厅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是一个社交场所,他展现的就是一个人的外部形象。)
教师总结:与他人会见场所的不同会展现出他性格的不同方面。周朴园与鲁侍萍在卧室的相见,展现的是他的内心世界;周朴园与鲁大海在客厅的相见,展现的就是他作为一个资本家的社会形象。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完整地展现一个人的性格。同时,好的场景可以很自然地推动情节的发展,虽是精心设计,却让我们感觉不漏痕迹。曹禺这一点上,独具匠心。
品味戏剧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场景的选择不可小视,戏剧的语言更不敢怠慢。戏剧与小说不同的地方是它靠语言来展现人物形象,语言的精彩与否直接决定了作品的成败。《雷雨》潜台词很多,语句内涵丰富,对话十分精彩。你们最想品读的是哪一部分?
品味舞台说明:
1.“歉疚”的周朴园(从舞台说明的角度上讲)
是从哪里读出来的?(这部分的语言非常丰富,我们请同学分角色朗读一下,大家推荐周朴园和鲁侍萍。)(安排好演员)
教师创设情境:周朴园现在要向鲁妈打听三十年前梅侍萍的情况。
周朴园三十年前,在无锡有意见很出名的事情——
鲁侍萍哦。
周朴园你知道吗?
鲁侍萍也许记得,不知道老爷说的是哪一件?
周朴园哦,很远的,提起来大家都忘了。(回想往事,陈述语气)
周朴园三十年前有一家姓梅的.。
鲁侍萍姓梅的?
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
后来,后来,——你知道吗?
鲁侍萍不敢说。
周朴园哦。【有点失望】
鲁侍萍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哦?你说说看。【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
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揭穿谎言】
周朴园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
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先说结果,再展开原因】
周朴园(苦痛)哦!【说到自己的伤疤,十分苦痛,心生歉疚】
鲁侍萍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
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为什么不要我了,你心里
清楚】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
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是你造成了这些悲剧的发生,你就是那个罪魁
祸首,你就是那个绝情的人。】
周朴园(汗涔涔地)哦。【侍萍最严厉地指责,他十分心虚】
鲁侍萍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你从哪里读出了他对鲁侍萍的“歉疚”?
(两处舞台说明)
2.(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望着周朴园,一句话也不说)
舞台说明: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的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作用。
品味人物语言——丰富的潜台词
1.紧张的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什么?她就在这?此地?
我们来读读这些语句,感受一下周朴园的紧张。
教师创设背景:当鲁侍萍说到,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学生读:你姓什么?(言外之意是,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
当鲁侍萍说到她没有死,儿子也活着的时候?
周朴园说:你是谁?(言外之意是,你不会是侍萍吧,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在知道鲁侍萍活着的时候,他为什么会非常紧张?是无法面对还是什么?
(害怕梅侍萍来找他。)
梅侍萍没身份没地位,他怕什么?
(怕梅侍萍来这里纠缠,让繁漪知道她原来的妻子还在,怕她来认周萍,影响到他
现在的家庭;害怕侍萍利用这一层关系来敲诈。)
教师小结:卧室这个场景,让他们回忆起了三十年前的往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让我们读出了一个怀念侍萍,对往事心生愧疚,知道侍萍还活着会危及他的家庭、名誉和财产的紧张的周朴园,理解了他真实的内心世界。
2.严厉的周朴园
重点研读的语段:(学生分角色朗读:)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照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来了。
思考:周、鲁相认理应抱头痛哭,周朴园为什么突然变脸?
不敢相信眼前的鲁侍萍就是先前的梅侍萍,接着就会想,她来这干什么,肯定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她是受人指使前来敲诈的。从哪个地方读出来了?
(指使,还是找到这儿来了。)狡诈凶残的周朴园(人物语言)
贪婪凶残:
①花钱收买少数不要脸的败类。
②你的手段我早明白,只要你能弄到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③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3.绝情的周朴园
回忆往事的周朴园听到梅侍萍还活着的时候,就非常紧张,害怕侍萍威胁他的名誉、地位和家庭,而当她真正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心理的害怕就更别提了,他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好,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
周朴园很想用钱来结束这场恩怨,想赶快打发鲁侍萍一家走。你从哪看出了他的这些心思?
①好!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②也好,我们暂且不提这一层。
③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
④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⑤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
(语言)
(三)教师作最后总结:
戏剧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地方就是语言。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的潜台词语很多,能够非常清晰地展现人物的心理,舞台说明很少,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今天,我们学习《雷雨》,不仅要了解场景的选择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发展的作用,更要学会从潜台词和舞台说明中把握人物形象。
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人,文质兼备,才符合君子的要求;《雷雨》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结构形式,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是戏剧中中名副其实的“真君子”,它让我们永远品味不尽。
(四)布置作业:(4分钟)(幻灯14)
1.课外阅读《雷雨》全剧。
2.设计一个亲密朋友邂逅的小剧,请选择三个不同的场景来展开。
3.比较两个相似的舞台说明蕴含的不同含义?
18页的舞台说明(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21页的舞台说明(望着周朴园,一句话也不说。)
教学反思:
在市优质课比赛中,我抽定了《雷雨》作为自己讲课的篇目。《雷雨》是经典话剧,也讲过三遍,感觉比较熟悉。但是就是这种熟悉,这种经典,给自己讲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一是大家都讲过,如果老生常谈,毫无新意,这个课就让人感觉很一般,创新难度很大;二是这部话剧潜台词太丰富,没有一定的阅历,有些地方读得不透彻,难以解读到位;三是篇幅长,可讲的点太多,很难梳理出一条非常清晰的带点创新意味的思路。所以,这次备课让我感觉难度很大。
教案写了三次,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第一次定在赏析语言,分析形象上,感觉太传统,毫无新意,被推翻;第二次从情节设计、场景选择等角度来解读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又感觉为了创新而丢掉了话剧的本色,被推翻;第三次从场景选择的匠心处来分析,有新意,品读语言感受形象,又体现了话剧的特点,二者结合在一起,才形成了最终的教案。而这时已经是周三了,时间很紧,任务很重,熟悉稿子的时间很短,好在没有因为这个乱了阵脚,认真准备,认真参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发挥自己的水平。
这次备课、讲课的过程虽然让人饱受煎熬,但让我收获很大。
一是从选课的角度来说,越是经典,越难讲,越是讲课的点多,越难讲,从选课上我有了一点经验。以前讲《湘夫人》时,也没选课的经验,就感觉这首诗歌讲的故事很感人,就选了。没想到正是这个大家都避开的篇目,让我开垦出了一片新的天地,解读出了大家平时没有注意到的内容,这是我的成功之处。所以,选课还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的,能将常炒的白菜炒出新的花样新的口味,那技艺就高一筹了。
二是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可能是当班主任当的吧,现在总害怕学生没有听清要求,于是会反复言说,这样不仅使得自己的语言听起来不简练,还会严重干扰学生的思维。以后上课,要求在前,说过了之后就不再讲话,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思考,再来回答。语文课堂的语言应力求优美、有文采,让学生能沉浸其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这一点也是今后我努力的方向。
三是读的书少,见到的优秀课例不多。这次讲课前我翻阅了语文的很多杂志,特别是《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感觉上面的文章非常打动人心,在这一片土地上有很多真正热爱语文的人在这片田地里默默耕耘,他们的精神、他们的执着给我很大的心灵震撼。虽然平时的工作很累,也有诸多抱怨,我相信语文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会让我们受益终生。这上面的优秀课例也很多,如果我们平时多加参考,多思多想,我们的观念不仅会得到提升,我们的课堂会有很大的改进。
第四是外出讲课的经验不多,接触到的不同类型的学生少。在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上,还需要我做出更多的努力。
课上完了,按照自己的预期讲出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虽然还有种种的不足,但不管怎样,每一个比赛的环节我都认真准备了,虽历经磨难,但收获颇丰。这就是这一次参赛的感受和得到的经验教训。
《雷雨》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会认“压”等4个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重点
会认“压”等4个字,会写“垂”等9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
制作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内容
一、猜谜语导入
1、大雨落在田野上。
2、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板书:雷雨)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激发学生内在情感的同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习效果。我在一开始就设计了这个语言训练的环节。】
二、说说身边的雷雨
谁来说说你在雷雨来时会看到什么或听到什么?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雷雨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可以联系生活经验来感悟课文。】
三、初读课文
1、自由地朗读课文。
2、朗读提示:(1)、找出生字,在课文中标注拼音(2)、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四、学习生字
1、读词语(带拼音小老师、齐读;去拼音一百分、开火车、齐读)
2、读句子(动作等领会生词意思)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创设情境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直观可感的`画面,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
五、写字
1、出示学习内容,认读。
2、找出难点,电脑范写,学生书空,突破难点,师再范写。
3、学生练写。
4、投影评价,同桌互评,学生练写。
5、认读生字。
六、整体感受,了解写作顺序
1、看来,这些生字都难不倒大家了,那现在就请你拿起课本,把生字宝宝送回课文中,一起把课文朗读一次吧。
2、哪些段落描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
七、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雷雨》这一课的生字,下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雷雨那奇特的景观。
板书设计
18、雷雨
雷雨前(1—3)chuí yuè
雷雨中(4—6)垂越
雷雨后(7、8)
【设计意图:这个板书简单清晰,既让学生了解了文章的脉络,有凸显了低年段第一课时识字重点。】
【《雷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雷雨》教学设计06-01
《雷雨》教学设计07-13
语文《雷雨》教学设计04-30
《雷雨》教学设计15篇06-01
《雷雨》教学设计14篇06-02
《雷雨》教学设计12篇06-03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08-07
《雷雨》教学设计(15篇)06-02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04-14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