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23 17:02:4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

  摘要:“卓越计划”旨在培养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素养工程技术人才。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机制,调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内容,探索和构建了基于PBL-CDIO设计教学体系,并严密组织设计过程。通过实践,学生发现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得到提高,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卓越计划;课程设计;工程能力;创新能力

  一、前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实现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新经济的蓬勃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对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适应产业需要转向满足产业需要和引领未来发展并重建设“新工科”。无论“卓越计划”还是“新工科建设”,旨在培养造就工程能力及创新能力强的高素养工程技术人才[1]。实践教学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应用实践的工程能力和理论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鉴于此,本文以提高工科学生的综合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2]和PBL教学方法[3]提出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并取得良好实践效果。

  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涉及材料、机械、信息及控制学科,主要研究材料加工过程中材料的结构、性能演变及其控制,这决定了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更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课程设计应更贴近生产,满足社会实际需求[4]。因此课程设计不仅要传授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更要传授发现、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主动学习,做中学,提高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当前,该专业课程设计存在一些问题。(1)命题是课程设计的起点,立题不当,影响整个课程设计的目的性和创新性。目前,教师设置的命题过于陈旧,和生产实践脱节,设计内容缺乏创新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题目较少,较为单一,且多人一题,易造成学生相互抄袭。命题具有偏材料研究的趋势,题目偏难。选题不当时有发生,而且原因各异。(2)时间地点不合适。课程设计通常安排在第七个学期末,且周期多为2周。这段时间学生忙于毕业去向,不能认真对待,精力常有限。另外课程设计一般在校内进行,学生对设计对象具体情况欠缺了解,缺乏感性认识,规范性、创新性难以得到把握。(3)指导教师对课程设计的顺利开展、完成和深度的把握至关重要。然而课程设计指导教师人数往往偏少,生师比超过20,很难在短时间做到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类指导。青年教师一般学历高、理论深厚、创新意识较强,但往往没有企业经历,鼓励学生进行工艺方案的优化时缺乏生产的足够了解。

  三、基于PBL和CDIO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构建

  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经四川省教育厅和学校批准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分析总结课程设计中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引入CDIO教育理念及问题导向(PBL)的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构建了新的课程设计教学体系。

  (一)课程设计准备及命题设计

  根据“卓越计划”的培养要求,行业企业要深度参与。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对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相关企业的综合分析,选择在与焊接专业关系密切、生产规模大、管理规范的某锅炉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基地。将课程设计作为在企业进行的实践教学课程,直接设置为焊接工程设计,教学场地以企业为主、由学校和企业老师联合指导。设计时间也从2周延长至3周。为了达成课程设计目标,学生先期经历《焊接岗位实践》和《焊接工程师岗位实践》实践,然后焊接工程设计命题以锅炉系统关键部件—集箱和汽包结构与焊接工艺设计为作为命题,进行结构设计、选材、加工流程以及焊接工艺的关键参数论证制定,最终按照规范完成相应文档的编写。

  (二)课程设计的过程管理

  在焊接工程设计管理上,采用CDIO教育理念和问题导向教学方法。CDIO理念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之间有机联系,实践中以集箱或汽包的制造周期为载体,依据锅炉行业和国家标准,系统完成从对集箱或汽包设计要求的理解和思考、到结构的设计与强度校核、材料选择、焊接工艺规范的论证制定、检验等。集箱或汽包结构复杂,一个学生难以在3周时间完成全部任务,为避免学生的工作量过大、轻重不分,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侧重一个方面的问题。实际管理中学生3—4人为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部分学生侧重结构设计,部分学生侧重焊接工艺设计,最后小组通过有机联系,获得相对成熟设计方案。焊接工程设计设置了针对性问题。从设计思路上提出了集箱或汽包的总体设计要求、载荷类型及应力的准确计算、所选材料性能、拟采用的焊接方法、现有和拟采用的生产设备、准确简明的表达方法、焊接成本、质量检验等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坡口如何选择、对接焊缝的余高不能过多等具体问题。要求学生从选题、计划、交流、资源搜寻、决策能力、经济分析、表达等全方位、全过程的实践,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软能力”。总之,把学生置于复杂的、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问题,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从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形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成绩考核

  成绩的考核方法采取校内与企业考核结合、个人与小组考核结合方式进行。个人考核主要是对学生平时纪律、学习态度、图纸质量、焊接工艺卡质量、说明书规范及个人答辩情况进行评价,主要在校内进行;小组考核主要是对整个设计方案小组答辩,在企业现场进行,由企业焊接工程师和学校指导教师考察设计是否符合工程实际及有改进创新。每部分给出成绩,乘以权重,最后给出综合成绩,很好地对学生设计的独立性、协调性、创造性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意识和协作配合能力等做出较科学、全面公正的评定。

  (四)指导教师的作用

  课程设计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承担多重的角色。校内指导教师首先是组织者,在选择设计对象及制定计划时需要考虑课程体系的系统性、专业知识体系的衔接和交叉、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等,而并非单纯为解决问题而设计问题。其次教师是资源提供者,在课前进行大量的工作,提供学习资源的组织,如授课内容及次序、教学场地、教师资源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推动者和引导者,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适时激发学生探索兴趣,让小组成员自主地学习和交流。企业指导教师富有现场实际经验,熟悉产品,更多作为产品设计的引导者、结果检验者。建立校内和企业指导教师相结合、既精于教学又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课程设计指导教师队伍,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四、结束语

  针对“卓越计划”,基于CDIO和问题导向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和内容进行改革。以焊接产品设计为导向,在命题、教学组织、成绩考核、指导教师作用各个环节中始终贯彻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完成具体设计实现能力的提高和相关知识的构建,提升了工程师素养,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

  [1]林健.新工科建设:强势打造“卓越计划”升级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xx,(3):7-14.

  [2]周娟,郭棣彬,张佳,等.CDIO指导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xx,(15):7-8.

  [3]杜志云,谭伟,郑杰,等.课程设计嵌合生产实习的PBL教学模式探讨[J].广东化工,20xx,36(11):188-189.

  [4]董瑞华,王俊红,冯海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在课程设计上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xx,(27):123-124.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尊重、爱护(动植物等);理解、尊重、帮助(老师、同学、父母等);热爱、拥护(祖国、党、家乡等);关注、认同(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等);坚持、保持、树立(爱国精神、责任意识、世界观、价值观等)

  常用模板:养成……行为习惯;激发……/逐步养成……

  教案撰写示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养成学生对乐于助人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了解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我与社会和国家的关系;掌握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相关知识

  常用模板:能“说出、背诵、复述、识记、解释、归纳、辨析、理解、了解、掌握、明白…的知识”

  教案撰写示例:学生能够理解爱国主义的不同表现。

  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感受、参加…”锻炼“调控情绪、应对挫折、维护权利…”的能力;

  常用模板:通过“讨论、交流、分享…”锻炼“小组合作、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尝试、寻找、接触…”锻炼“辩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撰写示例:通过交流讨论学习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学科当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第一位的,需要写在最前面)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念、观点、制度、原理以及方法论

  教案撰写示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学习。

  难点:对基本观点的认同和践行;对原理以及方法论的应用

  教案撰写示例:对不同价值观的认同理解。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可以采用人物导入、生活实例导入、媒体导入等。在教资面试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写简案就可以,所以导入环节体现在教案中,几句话就可以。

  教案撰写示例:采用人物导入,运用雷锋的例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讲授

  政治课的新课讲授环节比较简单,可设置一些活动进行。

  教案撰写示例:

  ①活动一。出示案例《战狼2》因原女主角诚信原因,临时更换女主角所产生的影响。请学生分析从案例中的感悟。

  ②活动二。创设情境,利用教材内容“诚信与隐私”创设情境:并请学生讨论并判断如何处理好诚信与隐私的关系。

  ③活动三。出示道德模范正面案例以及国家对“老赖”的处理办法等反面案例。请学生谈谈个人体会。

  3.巩固提高

  教案撰写示例:

  学生自己自己制作诚信卡片

  4.小结作业教案撰写示例:

  学生课后自己组织诚信校园行活动。

  四、板书设计

  可以采用提纲式、对比式等设计板书。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3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以省教育厅、合肥市教育局《课改实施方案》为依据,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总体目标

  1、科学设置课程开设方案,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注重学科整合,形成具有一六八中学特色的课程开设体系。

  2、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与高中课程方案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3、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制度,形成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4、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综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功能,促使学生教师和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健康发展。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施工作的管理,学校特设课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新课程实施办公室和课程指导小组,学生课程实施活动小组。

  (一)学校新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1、组长:xxx

  2、副组长:xxx

  3、成员:xxx

  4、其主要职责:承担课程实施的领导和协调工作,把握课程实施方向,提供后勤服务保障。

  (二)学校课程实施办公室

  1、主任:xxx

  2、副主任:xxx

  3、职责:负责组织新课程的具体实施工作,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指导,经验交流,成果推广验收,与上级课改管理机构保持联系,接受指导并获取信息,制定教师培训计划,负责对课改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

  (三)课程实施指导小组

  1、组长:xxx

  2、成员:xxx

  3、职责:负责组织课程实施的具体研究和操作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组织各科教师进行课程的实践活动;总结经验教训,收集课程个案,做好课程实施成果的收集、分析和整理,与第一线参加课程实践的教师保持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提出调整意见。

  (四)学生课程实施协调和联络小组

  1、组长:学生会主席

  2、副组长:学生会副主席成员:各班级班长、团支部书记、学习委员

  3、职责:负责学生在课程实践中的意见和建议的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有关信息,及时组织学生参加有关课程的实践活动;向参加课程的教师提供课程个案,协助教师做好个案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工作。

  四、具体措施

  新课程改革涉及面广,是一项牵动学校整体的全面改革,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理论为支撑,以专家支持为依托,以实践研究为主轴,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及管理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管理保证新课程的实施

  (1)建立例会制度。在课改领导小组领导下,具体负责课改实验的研究,组织管理、协调和实验,利用每大周一次的备课组教师例会和教研活动,总结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2)建立教学研讨制度。在课改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教育教学部、年级管理委员会定期组织教学研讨课,积极探索新课改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载体作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组织家长听课、座谈会、交流会、咨询活动等,使家长最大程度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

  (4)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5)完善教学奖励激励制度。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教学评比活动,对课改中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精神嘉奖和物质奖励。

  2、抓好教学研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将课题研究与“课改”实验结合起来进行。确立课程观念,切实改变课程功能。

  (2)理清课程结构,实施课程整合。着力于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

  (3)开发课程资源,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优化课堂教学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使学生在“差异发展、体验成功”中,学有特长,发展个性。

  3、完善评价和考核机制

  (1)完善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核机制,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1)在评价过程中,把对学生的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起来,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2)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单纯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把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及学生的自评结合起来;采取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书面考试、口头测试、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实现评价形式地多样化;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导向功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改革对教师的评价方式,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对新课程的内容、结构、实施方式、操作途径等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做到课课有反思,周周有回顾,月月有积累,期期有总结。坚持平时考核和集中考核相结合;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与领导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3)教育教学部、教研组、年级管理委员会应及时收集处理教师、学生的反馈信息,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具有一六八中学特色的课程评价机制。

  4、完善保障措施。

  (1)实行经费倾斜政策,选配文化素养较高、业务素质较好、教学水平较高、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承担课改任务。

  (2)确保学校经费优先用于开展活动,师资培训,课题研究、设备添置,教学奖励等,保证课改工作顺利推进。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4

  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1 教学设计

  对于任何一门网络课程,首先必须进行教学设计,即依据前端分析及课程学习目标设计出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者分析主要考虑三个方面,即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学习的起点水平、学习风格。教学内容分析主要是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旨在规定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揭示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的联系,以保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内容效度。除此还应完成教学内容的编排,通过上述学习者分析得出的结论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选择教学内容绝对不是单单照搬照抄书本上的内容,而是通过进行一定的删减、增加和重新组织,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习者。

  教学策略与教学活动设计包括两部分。

  1)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本网络课程学习策略设计主要根据维果茨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在网络课程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呈现出各章的学习目标、学法指导和本章的知识地图,让学生根据目标和指导,有目的地去学习。设计的相关资源栏目,主要进行与本网络课程内容相关的网站链接,方便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学习内容,扩大知识面。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遵循“确立学习目标——提供学习资源——学生自学——评价——总结——联系巩固”的过程。

  2)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协作”“会话”是学习环节四大要素中的两大要素,协作学习环境创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本网络课程主要采用留言本的形式体现出协作学习的设计,使学习者通过交互来完成协作学习。

  2 系统设计

  根据教学系统设计课程的特点,其网络课程首页呈现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课间休息、交流讨论、在线测试、相关资源、使用帮助等相关版块。学习导航采取列表导航,即在教学内容栏目中,将各个章节列举出来,学习者可以根据学习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交互设计采用留言本的交互方式,为学习者之间进行交流讨论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学习者可以就各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留言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做出解答,进行学习双向反馈。界面设计简单明了,功能模块易于操作,引导学习者参与学习。

  3 技术实现

  采用ASP+ACCESS数据库进行网站的设计。前台设计采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和Dreamweaver结合,通过主页上的链接点击进入相应的功能模块,通过前台设计,确定后台设计和实现功能,进而对数据库进行设计。后台与数据库的设计是通过前台要实现的功能来确定的,主要有管理登录界面、管理首页、常规设置、文章管理、用户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在线调查与留言管理。本设计中用到多个数据表,对后台设计中所用到的数据表主要有admin后台管理员信息表、bigclass大类信息表、info网站配置信息表、jasys系统日志表、news上传内容信息表、smallclass小类信息表。最后进行数据库的连接,并添加数据库连接出错的提示功能。

  4 几点思考

  网络课程设计要体现教学的一般规律,特别要强化教学设计;丰富自主学习资源,尤其是一些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学习者就非常需要相关知识的电子图书馆式的资源库;重视反馈,需要课程提供大量的相关案例,使学习者在解决案例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再次建构;关注教师的负担,网络课程学习中的师生教学交互给教师带来的负担较传统教学要大许多,有时甚至会使教师力不从心、难以应付。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5

  近日,受学校的委派,我们一行五人,前往苏州参加第五期全国中小学微课程设计与反转课堂教学实践高级研修班。现将如下心得与大家共分享。"翻转课堂"——这种能够凸显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呈现,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固有的教学观念和既定的思维方势。"翻转课堂"是什么,如何"翻转",通过这次的学习,经过一番搜索查阅,本人对"翻转课堂"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的定义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完成相关的测试并提出问题。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协作、完成作业及个性化指导,学生形成新知结构的一种教学形态。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但"翻转课堂"却几乎把传统教学翻转了过来,构建了学生晚上在家依据教师制作的10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自主学习,并完成几个有针对性的测试;上课时师生互动交流学习内容,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达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要求。它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颠覆或者叫反转。既改变了学习的顺序,又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实现学习的可复制性。老师不在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成为学生个性化教育的教练。

  二、如何开始"翻转课堂"

  通过聆听学习胡教授的讲座,开始录制微课之前得做好以下几点:

  1、绘制知识地图。对即将进行翻转课堂制作的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2、列出知识清单。对本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概括,应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

  3、制定设计方案。收集和创建视频,应考虑发不同教师和班级的差异来制定教学步骤、安排教学内容,分配视频时间等等。个人认为微课中应只讲重点、不讲难点,将难点留到课堂上让学生交流探讨,更能加深学生对难点的理解。

  4、确定录制形式。在制作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想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5、组织课堂活动。课程内容在课外传递给学生后,那么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创建内容,通过探究式的.活动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其所学内容。

  三、"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

  翻转课堂以"学习情况研究、学习资源前置、有针对性的学困生辅导以及总结性提升"作为课堂推进的模式,为我们重构了教学的基本流程,他对传统课堂的颠覆性改变,既让我们疑惑顿生,也让我们眼界大开。

  1"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

  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精心安排教学环境和妥善安排教学环节,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育在技术的支持下变得更加人性化。

  2"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

  "翻转课堂"不是推翻原有的理论,而是重在转变新形势下的教师观、学生观、课堂观。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当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教师就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并有针对的进行问题或学困生辅导。采用这种模式可以进一步增强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性,有助于学习者的沟通、协作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3"翻转"让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更深入

  翻转课堂改变了我们与家长交流的内容。大家都记得,多年以来,在家长会上,父母问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比如:安静的听讲,行为恭敬,举手回答问题,不打扰其它同学。这些看起来是学习好的特征,我们回答起来却很纠结。因为在我们翻转课堂后,在课堂上这些问题也不再是重要的问题。现在真正的问题是:孩子们是否在学习?如果他们不学习,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学习呢?这个更深刻的问题会带领教师与家长商量:如何把学生带到一个环境,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学习者。

  4学习后,对自己的几点反思

  一是把导学案落实到位,每个学生必须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并完成导学案的练习题,培养整体班级学生自学的能力;二是让优秀学生更加优秀。可以让部分学生通过不断的自学,一直往前赶超,然后通过课堂的讲解不断自我完善。三是带动后进生。每周抓一两个学科的最差生,通过课堂一些基础题的不断点名,并给以一定的奖惩措施,使这部分学生也能跟上班级的学习步伐。

  通过此次讲座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一些传统式教育形式正在逐渐地被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充满活力的教育形式所取代,翻转课堂就是实现这种转变的一个重要实践形式。当然,要把他很快转化为我们的教学理念和实践行为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翻转课堂"。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和学会表格(行、列、单元格)的概念,清楚行与列的区别。学习在word中插入表格、修饰课程表、合并单元格的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制作简单的课程表,并能对课程表进行简单的修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探索、实践、动手操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精神,使学生保持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

  插入表格的方法。

  2.教学难点

  绘制斜线表头及表格修饰。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室、word软件

  四、教学方法

  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师:首先,跟老师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以愉快、轻松的心情迎接新内容的学习?

  2、师:看了这段视频,同学们有何感想?

  3、生:帅气、动作规划地很优雅,展现了青春的活力。

  4、师:是的,我们今天要认识和学习的这位好朋友——表格,它就可以规划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让身边的事情井井有条。今天,我们就一起共同来学习,表格的一种类型:课程表的制作。

  生:学生们一起看视频。

  以一段舞蹈作为这节课的开场,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以快乐的心情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二、新知内容

  1、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哪些地方用到表格?并思考:表格的作用是什么呢?

  2、课程表包含的操作有哪些?并观看样例。

  大屏幕观看表格的各种类型,并回答表格的作用

  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体现知识前后的联系。

  让学生全面感知一下表格,了解表格的特性,对于理解课程表的学习有帮助。

  三、制作课程表操作活动

  活动一:设置页面和标题

  步骤为:

  1、页面:单击“文件”菜单中的“页面设置”,出现对话框,设置页边距和纸张的大小。

  2、标题:输入“七年级二班课程表”并居中,字号为小二字,黑体。

  活动二:插入表格

  注:插入表格的方法很多,这里只介绍“用菜单”插入表格的方法。

  步骤:单击“表格”——“ 插入”——“ 表格”——“9列,10行”。

  注:表格行和列的宽度可以是默认的,也可以通过“表格属性”对话框来具体设置行和列的宽度和高度。

  活动三:设置行和列的高度

  步骤为:选中表格,单击“表格”——“表格属性”——复选框中“行”和“列”设置其高度,主要是行的宽度。

  活动四:合并单元格

  步骤:选定要合并的单元格,按鼠标右键,出现快捷菜单,从中选择“合并单元格”按钮。

  活动五:设置表格的外框颜色。

  步骤为:首先,打开“表格和边框”工具栏:“视图”——“工具栏”——“表格和边框”打上对钩。其次,单击“边框颜色”按钮右边小黑色的三角形,出现下拉菜单,选“蓝色”,再单击“外侧框线”就可以了。

  活动六:输入字体,修饰表格

  注:直接输入有关课程表的内容,并设置“中部居中”的格式。

  设置页面和输入标题,并进行设置,独立完成

  学生代表演示,小组合作完成

  自己操作

  和老师一起操作

  自己操作

  小组合作完成。

  这六个活动的`安排,主要是让孩子们锻炼大胆实践、勇于挑战新知识的能力,还有他们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四、师生交流,作品展示

  1、相互看看哪一组同学的作品做的好?自己有没有地方要改进?

  2、展示一些同学的作品,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对其它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

  展示学生的作品,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励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制作出有特色的课程表。

  五、知识小结,拓展升华

  1、师:在信息时代,我们这节课又得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那么,信息时代我们作为中学生的标准是什么呢?

  2、观看视频(未来信息的获取),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升华。

  1、思考:作为信息时代的学生,我们如何做好自己和获取更多的信息。

  2、观看未来信息获取的短片。

  帮助学生巩固本课的学习内容,由课程表拓展到生活中的各种表格,以及在信息时代如何去获得更多有价值信息的技能,实现知识的拓展迁移。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7

  习作要求:

  1、写父母对自己的爱或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别的感人事迹.。

  2、根据内容自拟题目。

  3、 要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写法指点:

  小朋友,爸爸、妈妈是自己最亲的人。自从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就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跟爸爸、妈妈一定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吧。 回味一下你的家庭生活,便会在亲人一件件日常的小事中,深深地感受到它——父母的爱。那就快拿起我们手中的笔,把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记下来。写时怎样才能写出父母对自己深深的关爱并打动读者的心呢?

  这次习作要求小朋友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必须通过具体、感人的故事来表现,要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尤其要详细描写那些能够体现父母关爱自己的细节,并尽力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感受。这次习作可以选择哪些事例呢?

  其一,写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关怀是无限多的,也是最令人感动的,你可以选择爸爸、妈妈关怀你的小故事来写一写。比如,你生病了,爸爸、妈妈给了你无微不至的关怀;你遇到困难时,爸爸、妈妈宁愿自己受苦也要给予你最大的帮助等等。

  其二、写与父母之间有趣的事。在生活中,我们接受父母的教育、关爱,这之间还可能发生过一些有趣的事。比如与爸爸、妈妈在一起游戏、活动,或者你们之间闹的小笑话。这些故事虽然不是催人泪下,但是写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其乐融融的故事,也会打动和感染别人的。

  其三、写父母对自己的教育。在我们的身上,父母往往寄托了厚望,一定倾注了爸爸、妈妈很多的心血。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教育、开导,也可以作为写入我们习作的素材。

  其四、写跟父母之间的小误会。在生活中,不仅有父母的关爱,还有父母欢乐的时光,我们与父母之间难免也会有一些大大小小的误会发生,可能有些小摩擦。还可以让我们与父母更好进行交流,更好地解除误会,加深感情,和谐相处。

  我用生动的语言勾起了学生父母对他们爱的涟渏,激起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他们纯纯欲动,想把父母对自己爱的故事一吐为快。但此时我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再次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父母对自己疼爱的事例,其意图是让学生在组内互相启发,让学生获得多的习作材料。然后各组推选代表在班上汇报,汇报这一小组的集体成果,让全班学生获得更多的素材。但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不可能在这很短的时间内涵盖各个方面。于是我通过课件展示更多的事例,让每个学生接受到更多的父母疼爱自己的事例。

  有了充足的写作素材,接下来面临的是如何来选择典型的事例如何来记述的问题。我采用四人学习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来探讨如何来写的问题。学生在交流,同时如何来写的方法也逐渐明晰。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推选代表在班上汇报小组的成果。学生代表说出了许多表现父母关爱自己方法:有的说抓住父母关爱自己的语言;有的说要抓住父母疼爱自己的动作来表现;有的'说要抓住父母的心理活动来表现;有的说要抓住父母的神态来表现;还有的说要抓住一些细微的但又典型的事例来写。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在不经意的交流中获得了如何来写好本次习作的表达方法。其实,三年级的学生能够说到这么多的内容和方法,却不易。但要把这些内容很好地写下来,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此刻我利用课件展示一篇下水文表现的是:一位生病的妈妈在雨天为自己的孩子送雨伞的故事,故事中抓住妈妈的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了妈妈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也要疼爱自己孩子的典型事例,突出了母爱的博大与无私。学生在欣赏图文并茂的情境朗读时,很多学生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这时他们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要将自己父母疼爱自己的事例赶紧跃然纸上。

  本次习作我认为成功的地方有如下几点:

  1、采取了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获得了许多感性的和理性的材料。为这次习作教学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作文教学合理地使用课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中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3、教学中教师亲自拟写下水文,能够体会到学生习作时的艰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也和自己一样,都享受着那博大而无私的母爱。从而拉近了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从而间接地体现了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同时让学生领悟习作其实并不是太难,只要平时善于积累素材,写作时就可以轻松应对。

  虽然有所收获,但也不尽人意,好多地方值得我反思:

  从作文看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令我堪忧,这不能不说是我语文教学上的一大失误,所以我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还应着眼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自身到学生都真正树立起大语文观的思想。本次的教学没有留给孩子们足够的写作时间,所以没来得及让学生互评和个别点评。

  自信心是小学生很重要的心理品质,也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年级学生习作刚刚起步,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初学写作的过程中失败过,他们的确有一种望“文”生畏的心态。我在打开学生心里的这个“结”时做得不够,如果从让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入手效果可能会更好。只要能使学生攻破这一关,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作文教学就更能顺利进行了。如果长此以往,学生作文兴趣也将越来越浓厚,作文自信心将不断增强,作文水平将有质的飞跃。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8

  英语教学工作对于我们英语专业三年级的同学来说,看起来虽然只是简单的教授单词发音,连读,重音及语调,但是,当你真真正正的站在三尺讲台上,如何把你准备好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并让其掌握便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是我们第一次站在一名高一英语老师的角度去设计语音教学课程,通过小组成员的展示,我们总结经验教训,做出以下几点反思与总结:

  第一, 应认真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因为这是我们教学工作的一个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只有正确把握了课程改革的思路,我们才能把课程教好,让学生学好。在我们国家,英语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从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转向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实践及应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第二, 应明确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高中生。只有明确了自己教学的对象,才能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来设计课程的内容。如果不重视教学对象,就不会考虑教学内容的难度,就会把课程设计的过难或者是过易,这样一来就不利于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

  第三, 应清楚准确讲解知识点而不是一带而过。例如:教授英语连读an apple 时,我们不仅要告诉这里需要连读,还要告知为什么这里要连读,什么情况下我们要连读,即相邻的两个词若前一词的末尾是辅音,后一个词的词首是元音,这两个音应像读一个音节一样连起来读。

  第四, 应注意教师讲课时的站位,站姿和肢体语言。站位不可一直停留在同一个位置不动,也不应该一直站在讲台上,应站在教室的中间位置,确保教室里的每一位同学都能看见和听见你。站姿应端正自然,不可随意倚靠在讲台或书桌旁。肢体语言应注意合乎礼仪,不要做奇怪的手势。

  第五, 应注意调整自己的音量,语气和起伏。音量应适中,确保教室里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清楚的听课,讲课时应带有感情和激情,语气应有起伏,这样学生就不容易失去兴趣。

  第六, 应准确无误的把握自己所讲授的知识,备好课。课前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知识点的准确,我认为是最基本的一个方面,只有正确把握知识的准确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工作。

  第七, 为自己的课程做好第二手准备。如今天要用到ppt授课,而又遇到停电的情况下不能不知所措,要有自己的第二个计划和准备。

  第八, 制作教学工具的时候应该考虑周全。如这次课程,第二组同学制作的单词卡片上的字太小,以至于很多同学都看不见,影响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在制作教具的时候应该站在班上每一位同学的角度去考虑。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学习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方法。

  (3)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叶圣陶先生修改中学生作文这件事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重点是从本文作者的切身感受中体会认真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作者三次提到绿绿的爬山虎的含义。

  课前准备

  1、收集叶圣陶和肖复兴两位作家的资料。

  2、收集爬山虎的图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

  2、初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一)提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课文第一部分,想一想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一张画像》这篇作文的。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同时在书上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生按要求自学,讨论:课文中是怎样讲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先让学生把有关的内容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是怎么改的,这样改好在哪里?)

  (叶圣陶先生修改的非常认真,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注意用字的准确性,句子的规范化。)

  3.作者翻到那篇作文,为什么一下子愣住了?

  (一是作者自以为作文写得不错,没料到自己的作文存在很多毛病;二是作者没料到蜚声国内文坛的大文学家竟会如此认真修改一个小毛头的作品;三是作者没料到叶老这样认真。)

  4.作者从修改中认识到了什么?

  (作者不仅看到自己文的种种毛病,也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5.看资料袋《一张画像》的修改稿。

  (1)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进行学习讨论。

  (2)集体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意见和自己的体会、着重引导体会以下几处修改,分别用了什么方法进行修改。

  ①“可却”用词重复,所以删去“却”字。

  ②“口里还不住地呐喊”,不真实。因为画面上是不会呐喊出声音来的,改为“从口里还吐出几个字”来就和画面一致了。

  ③“还不停地给他讲着”,不大符合上课时的实际情况。将“不停地”改为“悄悄地”就准确了。

  ④“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表达不准确,因为王老师不可能单单拿那张画,拿的只能是那本画着画的课本,所以把“画”改为“几何课本”

  ⑤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使语言简洁明了。

  (用六个方法进行修改。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2、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3、把长句断成短句;4、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5、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6、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6.看了叶老先生修改,我们很受启发。肖复兴也很受启发。比较一下,是我们的感受深,还是肖复兴的感受深?(是肖复兴的感受深)这是什么原因呢?能找得到吗?(找出“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读一读。)这句话你们懂吗?(教师析书“受益匪浅”,受到教育非常深刻。“隔岸观火”,比喻看别人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身临其境”是亲自经历那个事情的意思,再让学生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因为叶圣陶先生修改的别人的文章,正是“我”自己的文章,所以受到的教育特别深刻。)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见面后,叶老先生给作者又是什么印象?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平易近人,从叶老让孙女叶小沫在门口迎接,要作者到他家做客,叶老在门口等候、握手、亲切的交谈可以看出。)

  (2)勾画出课文中几次与叶老的谈话和谈话的内容。

  (共三次。第一次说:“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理科的书”第二次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不搞清我们的历史更不行。”第三次说:“是的,那是前几年写的呢!”)

  (3)请同学们谈谈对叶老的三次说话的内容的理解。

  (第一次,告诉作者爱好文学的人要知识渊博。

  第二次,告诉作者爱好文学的人要学好历史。

  第三次,告诉作者写作要真实、要能反映现实的生活。)

  (4)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通过这件事知道了,做一个作家应该有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品,像他那样真诚质朴、平易近人。写文章也应该像叶圣陶先生那样,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因为当时肖复兴才15岁,还是个孩子,他对问题的认识还不可能很清楚,所以课文中说是“好像知道了”“模模糊糊懂得了”这样讲是恰如其分的。)

  ②“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意思是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留在自己的脑海里。)

  10.朗读全文。

  三、总结、扩展

  1.教师简单小结、深化认识。

  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作文这件事,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后来肖复兴成了著名的作家,写了许多好文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于1992年,离1968年20多年了,还写得那么具体形象,就像刚刚发生的事情一样,这也说明了这件事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2.读全文,说说学完这篇课文的体会。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小练笔:文中的叶老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五、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用词不当

  长句改短 一丝不苟

  批改作文 调整顺序 平易近人

  重复啰嗦

  错别字、标点

  教学反思:

  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寻新知,我设计了下面各个环节开展教学。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

  为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为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引入新课时,我以学生置疑为线索,改变了以往谈话导入的做法。利用“叶圣陶先生是怎样评肖复兴的习作的”这个问题作为引入新课。目的是通过这个问题来完成这一段的教学内容,进而引出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的。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课前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交流自己会背的古诗以及知道的诗人。

  2、引入今天学习的'古诗。

  二、学生字

  1、检查预习情况:

  试读课文。

  2、自主识字:

  自己拼读生字,边读边想怎样记住字音、字形。

  3、认读9个生字,介绍识记生字音、形的方法。

  4、学生用卡片猜读生字。

  5、认字游戏:

  听老师读字音,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出来,比一比谁找得又对又快。

  三、学习《所见》

  1、出示投影片,看图激趣:

  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

  2、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

  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轮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3、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组织讨论自学中的疑难处,结合图画理解诗意,教师相机点拨;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4、简述诗意,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教师简述诗意,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5、读一读,想一想:

  诗中写的牧童捉到蝉了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背诵《所见》

  二、学习《小池》

  1、读题:

  了解题目意思。

  2、自读课文:

  练习读通顺。

  3、合作学习:

  读诗句,看图说话,感知诗意。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会意诗的意境。

  ⑴教师范读。

  ⑵学生练读。

  ⑶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出泉水,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⑷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⑸朗读反馈。

  5、自主选择方式背诵古诗

  三、写字

  共同研究并写好“黄、闭、立”3个字。教师重点示范书写“黄”字。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收获并朗读或背诵自己搜集到的写夏天的古诗。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1

  整个设计通过了软件和硬件上的调试。我想这对于自己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在这次设计中遇到了很多实际性的问题,在实际设计中才发现,书本上理论性的东西与在实际运用中的还是有一定的出入的,所以有些问题不但要深入地理解,而且要不断地更正以前的错误思维。一切问题必须要靠自己一点一滴的解决,而在解决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自己在飞速的提升。对于教材管理系统,其程序是比较简单的,主要是解决程序设计中的问题,而程序设计是一个很灵活的东西,它反映了你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它才是一个设计的灵魂所在。因此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用在程序上面的。很多子程序是可以借鉴书本上的,但怎样衔接各个子程序才是关键的问题所在,这需要对系统的结构很熟悉。因此可以说系统的设计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二者是密不可分的。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虽然感觉理论上已经掌握,但在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仍有意想不到的困惑,经过一番努力才得以解决。

  这也激发了我今后努力学习的兴趣,我想这将对我以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次,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分工协作才能保证整个项目的有条不絮。另外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当我们碰到不明白的问题时,指导老师总是耐心的讲解,给我们的设计以极大的帮助,使我们获益匪浅。因此非常感谢老师的教导。通过这次设计,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学会了坚持、耐心和努力,这将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出了最好的榜样。我觉得作为一名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这次课程设计是很有意义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平时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中。虽然自己对于这门课懂的并不多,很多基础的东西都还没有很好的掌握,觉得很难,也没有很有效的'办法通过自身去理解,但是靠着这一个多礼拜的“学习”,在小组同学的帮助和讲解下,渐渐对这门课逐渐产生了些许的兴趣,自己开始主动学习并逐步从基础慢慢开始弄懂它。

  我认为这个收获应该说是相当大的。一开始我们从参考书上找来了课题,但是毕竟是参考书,做到后来发现很多程序都是不完整的,这让我们伤透了脑筋。看着别的小组都弄得有模有样了,可是我们连一个课题都还没有定好。好不容易又找到了课题,可是结果还是很不尽人意。程序接线什么的都弄好了,调试也没有问题,可是就是无法达到预期想要的结果。参考书毕竟只是一个参考,设计这种东西最后还是要靠自己动脑筋。然后我们大家一起齐心协力,从平时做的实验、老师上课的举例、书本上的知识以及老师的辅导和其他同学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应该说这是通过我们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动脑完成的,虽然内容并不是很复杂,但是我们觉得设计的过程相当重要,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我觉得课程设计反映的是一个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过程,但是更远一点可以联系到以后毕业之后从学校转到踏上社会的一个过程。小组人员的配合、相处,以及自身的动脑和努力,都是以后工作中需要的。

  所以我认为这次的课程设计意义很深,和其他4位同学的共同学习、配合、努力的过程也很愉快,另外还要感谢老师的耐心辅导。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2

  时光飞逝,岁月如歌,繁忙的两周课程设计转眼间就结束了。在这两周的时间里,我们每天在寝室—教室-食堂这三点一线的生活里,让我们回忆起了那高中时代的点点滴滴,那久违的充实的而又温馨的气息涌入心头,而这两周时光也成为我在大学两年里最为充实的学习时间。虽说每天8节课的的安排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有点不可思议,但我们还是坚持着并沉浸在这课程设计的美好时光之中。

  在这两周的课程设计的学习中,前两周我们忙于铜精炼反射炉的计算,而后一周我们则进行着铜精炼反射炉的图纸的设计。在前一周的计算过程不仅检验者我们对有色冶金原理及设备的课程知识的了解及掌握程度,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将所学知识同理论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而且,在设计过程中,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也让我们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做人与处世。

  年产2.2万吨铜精炼的反射炉设计使我们也进工程专业的必修功课,也是对我们有色冶金化工过程原理及设备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是我们巩固、学习、运用专业知识必要的过程。同时,也是我们由学校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的必不可少的过程,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确是真实的体现出来。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句真理的的内涵,我现在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的任务,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脚踏实地的迈开人生的一步就是为了明天的.辉煌,为明天能稳健的在社会大潮中立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在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加强,通过对反射炉的计算及结构图的设计,加强了对铜冶炼知识的了解及掌握,同时,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知识及理论和生产实际的知识进行了一次同精炼反射炉的设计工作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基加强了我们的学习独立自主能力,巩固和扩从了有色冶金化工设备原理及设备等课程的内容,掌握了铜精炼反射炉的设计方法及步骤,掌握了铜精炼反射炉设计的基本知识,怎样确定设计方案,了解反射炉的基本结构,提高了计算能力及绘图的能力,熟悉了规范和标准,同时各科有关的的课程度有了全面的复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得到显著的提高。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体现出自己单独设计反射炉的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学以致用,突出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同时,也从这次课程设计中发现了自已平时的学习的不足与薄弱环节,而这些也将是我们今后学习与工作需加强的方面。

  在这课程设计结束之际,我衷心的感谢我们的课程设计郭年祥老师,郭老师教学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固然让们倍感不适应,但他的这种态度正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我们今后学习工作所需具备的能力。同时,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同学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与支持,让我倍感温馨与充实。

  最后,由于本人的专业知识及对实际问题的了解程度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恳请老师多多指点,我十分乐意接受你们的批评与指正,谢谢!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3

  本单元按照“预习自学课”与和学习结果展示分别设计,分3节课进行。前2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并制作学习汇报材料,第3节课由各组代表在全班做展示。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校本课程研制的产生背景和基本理念;

  2.理解校本课程及其研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3.把握校本课程研制的特点和策略,掌握校本课程研制的操作步骤和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

  1. 校本课程研制概述;

  2. 校本课程研制的特点;

  3. 校本课程研制的策略;

  4. 校本课程研制的操作步骤和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和重点:

  1、校本课程研制的特点;

  2、校本课程研制的策略;

  3、校本课程研制的操作步骤。

  四、学习过程设计:

  (一)活动形式

  1.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和教材进行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分工制作学习结果汇报的课件;

  3.汇报、聆听与提问;

  4.总结、评价

  (二)活动目的

  1.学会在合作中学习;

  2.学会选择学习主题;

  学会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4.敢于表达,学会聆听和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

  (三)学习进程

  第一、二节——“预习自学”布置和展开

  第一步:教师展示已制作好的PPT,简要讲解“校本课程研制”的基本原理。主要说明本单元的基本教学方式“小组自学基础上的学生代表课堂交流讨论”。(5分钟) 第二步:教师讲解“小组自学准备”的要求:(5分钟)

  1、结合教师提供的.PPT,网上阅读“校本课程研制”的相关文章,提出提出本组学习的重点和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并确定本组代表的交流提纲;

  3、小组代表整理编制出“交流提纲”,并制作成PPT(视情况教学生制作PPT的技巧),内容包括:

  (1)展示和简要介绍案例内容,

  (2)展示和简要介绍教材的相关内容,

  (3)“我们组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4、各小组交流时间为8分钟以内。

  第三步:分组讨论确定本组的重点自学内容、参考文献选择和课外学习计划与分工。(5分钟)

  第四步: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并随时提供帮助(持续至第2节课结束)

  第三节课——交流分享学习的体会和收获”(40分钟)

  基本流程如下:

  教师引入(2分钟)——根据PPT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选择4个组——各组代表顺序交流,未上台交流的“相同组”准备补充——教师点评与适当补充——最后评选“最佳自学交流小组”。

  五、学习准备

  1、本课内容的PPT;

  2、提前上传网络学习材料;

  3、邀请对校本课程研制有自己看法,并能熟练制作PPT的研究生参加。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课程设计案例模板10-18

课程设计心得02-22

关于课程设计心得03-06

微机课程设计心得04-27

数电课程设计心得11-06

课程设计的工作总结04-18

课程设计的工作总结06-17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08-28

工程造价课程设计心得03-24

单片机课程设计心得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