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21 15:50:2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教学设计

小学教学设计1

  一、教材简介

  本课是一则寓言,讲的是小河与青草的一段对话。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学会“青”的正确书写,认识其他生字。

  过程和方法: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

  三、设计理念

  1、以学定教,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关注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相信学生,让学生使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充分展开自主学习,发挥教师“组织者”的功能。

  2、低年级学生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易被直观、新异的刺激活动调动起来,激起学习的兴趣。

  3、读中品位,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建立在感悟体验基础之上的,朗读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环节。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本,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形式多种多样。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河与青草》

  齐读课题

  2、把“与”换个词吗?

  (二)、精读课文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

  贴图出示:小河说说:()的小河

  在小河边贴上:青草说说:()的青草

  2、出示课文第一小节

  (1)问:小草就一丛吗?课文中哪个词告诉我们的?

  请学生起来贴图:长满青草

  (2)指导读:小朋友,美吗?用美美的语气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3、师:小河边为什么会长满青青的小草呢?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出示第二、三小节(第一次对话)

  (1)小草对小河说了句什么话?

  出示一杯清水:你们觉得这杯水怎么样?

  在杯底放上一张小鱼图片,请学生上台观察,问:你看到了什么?

  师:这就叫“一眼能看到底”,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语:清澈见底

  自读词语,指名读,齐读。

  谁能夸夸小河?

  自读,指名读,齐读。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的方式来理解“清”、“一眼能看到底”,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让学生多读多悟,并注意语词的积累]

  (2)听了小草的话,小河骄傲了吗?他怎么样了,说了什么?

  指名读小河的话

  出示:紧紧抱住个别读

  师:谁能来把这个词语表演一下

  再指名读,齐读。

  小草是用什么抱住小河的?

  课件演示:小草用根把泥土紧紧抱住。

  如果没有小草把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小河会怎么样呢?

  在清水里加入泥土,使之变成浑浊的泥水,理解“浑浊”。

  [表演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以演助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更好地理解了“紧紧抱住”。另外,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抽象的语词形象化了。]

  (3)说话:因为小草将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所以小河。

  指名说

  指导朗读:读出感谢的语气。

  自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

  [通过说话训练既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让学生进入角色进行情景朗读,在读中更好地感悟]

  3、接着,他们又说起了悄悄话。

  出示第四、五小节

  (1)自读这段对话

  (2)比较读: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你长得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如果你是小草,你会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指名读,夸夸小草。

  (3)小草听了小河的话有没有骄傲呢?他是怎么说的?

  读小草的话

  实物比较:碧绿的小草

  干枯的小草

  问:青草会在什么情况下干枯呢?

  (4)说话:因为,所以。

  (5)指导朗读:读出感谢的语气。

  自读,分角色朗读。

  4、正因为小河与小草互相,所以(出示第六小节)

  (1)自读这一小节

  (2)问:为什么“更欢了”“更绿了”?

  (3)指导读:读出欢快的语气。

  [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朗读来体会词语的运用,在读中感悟。同时贯穿说话训练,并在上次说话的基础上要求有所提高,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全文

  (三)、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2、如果我是河里的小鱼,我想对小草说……

  如果我是爱到小河里游泳的孩子,我想对小草说……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说话,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并使学生的感情得到了深化]

  (四)教学“青”

  1、观察字,说说记忆方法

  2、指导书写

小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3.会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诗的方法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冬天来到了,慈祥的冬爷爷又快给咱们送礼物来了。他的礼物十分神奇,会使光秃秃的枝条一夜间开满美丽的白花,会使绿油油的麦苗一夜间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同学们说这礼物是什么呢?(生答)咱们是中原的孩子,见惯了平原的雪景,那么江上的雪景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江上雪景的古诗--《江雪》。(板书)

  二、初读课文,正音辨字。

  1.学生轻声自由读全诗,再指名读,齐读全诗。

  2.出示投影片(1)。(辨析字形:蓑笠 钓鱼 孤独)

  让学生举例加点字与何字相似。(衰钩狐)

  三、学生析题,教师简介作者。

  1.《江雪》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认为这首诗该写什么内容?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柳宗元,这是他被贬官之后所写的一封来信。他对江上雪景的描绘是不是和我们谈的一致呢?下面我们就学习这首诗。

  四、精读,理解诗句。

  出示诗句卡片(千、张)边贴边读。(领读——自由读)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学生齐读此句,逐句理解,试译全句,可自学可讨论。

  (2)检查自学效果,学生订正补充。

  千山是什么意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鸟飞绝的意思是什么?

  指名意译此句的前半句。

  径是什么意思? 你是从何处知道这个字的意思的?万字是否就是一万呢?

  人踪什么意思? 灭什么意思?选义项(消灭、熄灭、消失)。

  指名意译此句的后半句。

  (3)让学生思考品味:该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冷清、寂静、凄凉的画面,)

  让学生读、思、议,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品味。

  (4)指导朗读。(由画面、感情启发到语气、语速、停顿、重音)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5)过渡到第二句。

  大自然中可以作为描写对象的景物有千千万万,作者只是抓住了两个典型的环境进行描写(千山、万径),因为山林是平日鸟儿聚集的地方,小路是平日行人最多的地方。然而,现在连山林中都没飞鸟,连路上都没有行人,你说这天气怎么样?这样的天气环境给人一种寂静、冷清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没有人呢?请自学第二句。先逐字理解,再理解整句意思。(生自学)

  (6)⑥检查自学效果。

  学生齐读此句,逐一提问对以下宇词的理解。

  孤、舟、翁、独。学生如果回答正确,则追向其理解的思路,启发其他学生知识的迁移。

  难点理解:钓寒江雪是什么意思?有人钓雪么?从而让学生理解雪置于句尾原因;A.为了押韵,B.突出环境恶劣,C.点题。

  (7)指名意译第二句,学生互相纠正补充,教师最后总结。

  (8)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第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老翁孤舟独钓的图景)

  (9)指导朗读。(除语气、语速、停顿、重音外,寒字的颤音要读出来,以符合其凄凉、冷落的感情,师示范)

  孤舟/蓑笠/翁,独钓/塞江/雪。

  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全诗,以体会感情。

  五、品读,体会诗句深意。

  1.启发学生再次品读想象这首诗的'第一句所描绘的画面,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由人鸟绝迹可以想象环境的寂静,给人的感受是清冷、凄凉)启发学生再晶读咀嚼第二句诗,在人鸟绝迹的环境中,在雪花纷飞的寒冷江面上,一个孤独的老人独自垂钓的画面,又给人以怎样的感受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觉得这位老人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让学生读、思、议、发言)

  其间可启发学生求异思维:

  (1)在寂静清冷的环境中独自垂钓可见其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2)在这样寒冷、静寂的大江上却能独自垂钓,也可以看出这位老人坚强不屈的性格,透出丝丝生气。诗言志,这也是作者的心境,作者的自喻。

  2.配乐范读,生闭目想象画面,再次体会诗的意境。

  3.出示幻灯片(2)(本诗画面)。生口述画面内容,意译全诗(语言训练)。再指导背诵,默写全诗。

  六、总结学法。

  让学生回忆后回答学习《江雪》的过程,再出示幻灯片(3):

  A. 解题,了解作者。

  B.朗读,弄准字音。

  C.讲析,试述句意。

  D.晶读,体会诗境。

  E.赏读,背默全诗。

  七、默写《江雪》一诗。

小学教学设计3

  一、 教学目标:

  (一) 认知目标:

  观察积累,依据生活积累展开想象,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能自由运用一定的表达方式写一篇想象文,做到想象丰富合理,内容具体。

  (二) 情感目标:具有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提高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 教学重难点、训练点:

  (一) 重难点:想象丰依据生活构想内容。

  (二) 训练点:重点内容具体表达。

  三、 教学准备:《神笔马良》的故事

  四、 教学时间:40分钟。

  五、 教学过程:

  (一) 补充题目,明确要求。

  根据学生自定的题目,理解什么是想象文。根据学生的理解,归纳出写想象文的`一般方法:依据生活构想内容,具体表达。

  (二) 运用方法,想象内容。

  1、 独立思考,构想内容。

  2、 同桌交流,互相补充,解决训练难点。

  3、 典型评议,找出问题。

  4、 针对问题,讨论如何把想象的重点内容写具体。

  5、 根据学生发言,归纳出写具体的方法:“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分解过程,形象描绘。”

  (三) 确定重点,起草练笔。

  (四) 反馈评价,完成习作。

  板书设计: 假如我是——

  ...................依据生活

  ....................构想内容

  ..................具体表达: 寻找问题 解决问题

  ................ ................. 分解过程 形象描绘

  教学模式基本框架: 自由命题——自主构想——自由表达——合作讨论

  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自由命题,自主构想内容,自主选择表达形式,合作讨论重点难点,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小学教学设计4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动物喜欢吃的食物。

  2、萌发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知识准备:

  幼儿已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叫声、动作。

  物质准备:

  《开心农场》音乐、可投放食物模型的动物盒子、食物模型、配对图、头饰。

  活动过程;

  一、欣赏《开心农场》音乐,想想音乐里有哪些小动物?

  二、讨论;你听见哪些小动物的叫声?幼儿模仿。

  三、讲述开心农场的小动物来到我们班,同时出示画有羊、鸡、兔、狗、猫的操作盒讨论:这些小动物爱吃什么?

  四、依次喂小动物食物模型,如用骨头、虫子、鱼喂小鸡,正确时,教师模仿动物声音;;叽叽叽,我喜欢吃虫子。幼儿轮流操作后,知道小动物喜欢吃的食物。

  五、游戏《连一连》每人一张连线图,把图上的动物和喜欢的食物连起来,巩固幼儿认知。

  六、演一演幼儿戴动物头饰,听《开心农场》音乐,表演羊鸡兔等的动作声音。

  活动反思:

  喜欢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我从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入手,引导他们获得有关经验。

  开始部分听音乐,即引出活动内容,又发展了倾听能力。实用美观的操作盒,为幼儿提供了探索实验的机会。

  我没有直接告诉答案,支持和鼓励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连一连的环节,记录了探究结果,帮助幼儿丰富了经验,建立了食物之间的联系。

  演一演的环节,首尾呼应,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得到发展。

小学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强调眼、手、脑的结合,尝试用拓印、磨印等不同方法把各种凹凸不平材料的肌理效果表现出来力求完成一件有趣的作品。

  2、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兴趣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从观察、触摸到动手表现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

  2、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美更能创造漂亮的肌理美。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好的磨印、拓印画面。

  2、学生搜集各类凹凸不平的、不同质地的材料,用于表现肌理的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回忆

  1、导入新课(展示图片)

  如:服装、日用品、食品等。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对肌理的作用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发展

  1、教师出示不同肌理效果的图片。

  (平面压印、磨印、拼贴等)

  2、学生在欣赏和触摸的过程中了解肌理效果的制作方法。

  3、启发学生。

  有的`表面是光滑的有的是凹凸不平的。

  在这些凹凸不平的物体中物体本身就有一种漂亮的纹理。

  三、创作指导

  1、鼓励学生,用颜料拓印,用彩色铅笔、蜡笔磨印或选择自己的方法,选择一些物体把它们的肌理表现出来。

  2、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自评、互评。

  4、展示作品,制作展示墙,选出优秀作品。

  四、总结

  课后可以尝试出用剪、贴、添画的方法完成更有意思的画面。

小学教学设计6

  一、比较琢磨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的准确、传神。教学而这类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钟头,才渐渐熄灭”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则是表示时间短。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词表达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为对句子的理解、对中心的把握上来。比较法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一种常用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二、互换教学法

  阅读时,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语言的独到功夫。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的“飞舞”换成“飘落”,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词义,知道“飞舞”的落叶,除了有“飘落”的意思外,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飘悠悠的姿态,从中体会作者用“飞舞”的特别含义;

  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通过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显得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三、演示实验法

  词语理解最容易也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是演示实验。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渐渐地升高”一句中的“渐渐的”,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理解词义。指明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稍带红色或蓝色)的瓶子里一粒一粒的`扔下去,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地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渐渐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

  四、模糊意会法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准确。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得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得过程,并有模糊趋向清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

  五、电教演示法

  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可以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直观的再现在学生眼前,便于他们准确的理解。如《赵州桥》这样描写桥的雕刻艺术: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刻着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着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句中生词较多。教学时,教师可用投影把千姿百态的龙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更好的理解“互相缠绕”、“互相抵着”、“遥望”等词语的意思。

  录像的使用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再现课文所描述的优美景观,既释词又解句,使学生更好的把课文了然于心。教学实践证明,电教手段的使用是优化释词过程的重要途径。

小学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课本 练习五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倍数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此类应用题,促进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掌握有关倍数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答

  同学们做了12朵黄花,做的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3倍多4朵。

  ⑴红花做了多少朵?

  ⑵黄花的红花一共做了多少朵?

  ⑶红花比黄花多做了多少朵?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同时问其他学生各步所表示的意义

  2、说图意并列式

  11岁

  小明:

  大6岁

  爸爸:

  大25岁

  爷爷:

  二、补问题,再解答。?岁

  补充完整使应用题使其成为三步计算应用题。

  校园里有月季花46盆,菊花的盆数比月季花的3倍少20盆。 ?

  三、基本练习

  1、红丰农场种油菜12公顷,种小麦的数量是油菜的2倍,种大麦的数量比种油菜和小麦总和还多4公顷。种大麦多少公顷?

  2、红丰农场种油菜12公顷,种小麦的数量比油菜的2倍少5公顷。种油菜和小麦共多少公顷?

  3、红丰农场种油菜12公顷,种小麦的`数量是油菜的2倍,种大麦的数量比小麦的3倍少9公顷。种大麦多少公顷?

  4、红丰农场种小麦24公顷,种大麦的数量比小麦的3倍少9公顷。大麦比小麦多种了多少公顷?

  四、编题练习

  要求学生自己编一题 倍数关系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一人编好后,前后4人任选一题,进行解答,再一起批改。

  五、课堂作业

  课本 练习五 第3-6题

小学教学设计8

  教学过程:

  刚才老师教大家折纸的时候,用到了一个词,谁知道?

  生1:1分钟。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1分钟,1分钟有多少,能干什么。

  课件出示钟表:

  师:谁知道有关1分钟的哪些知识?

  生1:16秒

  生2:60秒

  师:谁能告诉我哪个是分针?

  师:分针走1格是1分种,那分针走1格,秒针走多远呢?

  生3:60格。

  师:那1分钟到底有多长啊?感受下。(课件演示)

  谈感受:

  生1:我觉得有点长。

  生2:我也觉得很长。

  生3:我觉得很短。

  生4:很快。

  师:有的'觉得长,有的觉得短,……

  测一测1分钟内自己的脉搏。

  汇报:

  生1:60(板书)

  生2:97(板书)

  生3:88(板书)

  生4:12

  师:老师帮你测一测。只测10秒就能推出。78下。(学生:啊?)

  生5:96下。(板书)

  生6:70下。(板书)

  师:根据这些数字,你能估计其他同学的心跳大约在多少下吗?

  生1:90

  生2:60

  生3:80

  小结:每个的…………不一样,所以心跳也不一样。

  师:老师带来了一组活动,活动内容:

  计算 拍球 数小棒 读字 画画

  要求:每小组选择一项内容进行活动。并记录下相应的次数。

  汇报:

  生1:我拍了122

  生2:我拍了50个

  生3:我小棒数了50个

  生4:我小棒数了30个。

  生5:我1分钟读66个字

  将活动记录下来:(课件出示表格,当场填入数字)

  拍球

  活动内容

  组员代号

  结果

  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

  师:我能看出,1号1分钟拍90个,我能推算出2分钟拍几个。

  提问:4号2分钟大约能拍几个?

  做实验:1分钟你能写多少个字?

  先估计:

  生1:50个

  生2:30个

  生3:90个。

  验证到底写几个(课件出示要写的字)

  学生开始写。

  汇报:

  生1:我猜想的是10个字,我写的就是10个字。

  生2:我猜的是30个字,只写了13个字。

  师:刚才猜90个字的同学呢?

  生3:我也只写了十几个字。

  通过刚才的体验,你有什么感想?

  生1:只会说是没有用的,得做出来。

  师:你能猜测2分钟写多少个字吗?

  师: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你有什么收获吗?

小学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能从身边去发现丰富而精彩的素材。

  2.懂得作文是写自己最想写的,写别人最想知道的。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材料选择空间的拓展。

  2.写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

  一.指导“写什么”

  1.从动物身上发现。

  1)出现图片:小猫上树(画面取名:小猫的勇气) a你发现了什么?

  (估计学生有:小猫很有勇气,小猫敢爬树等) b等爬完树,你会发现小猫的肉垫、爪子、毛等等都有了变化,这时,你又发现了什么?

  2)出现不起名组图:小猫斗大猫小猫洗爪子猫睡觉大猫妈妈的母爱a现在你又从

  猫的身上发现了什么?

  由学生任意挑选说自己的发现,并简单地进行叙述。

  1)导入身边动物。

  a猫的身上的发现是这样的多,其实狗的身上的发现更多,我们同学家里养过狗吗?你亲戚家里有人养过狗吗?你曾经发现过狗的什么? (估计学生有:狗会摇尾巴;狗看门等)

  b还有别的动物吗?

  2.从身边发现。

  1)出现图片:一个躲在门里的小女孩 a这个人是谁啊?会不会是你?你发现了什么? (估计学生有:向来以为自己胆子大,却发现自己胆小如鼠;看见老鼠害怕了等)

  2)出现图片:妈妈和爸爸在地里割稻(起名:我发现变了) 你发现什么变了?(估计学生有:妈妈的手变粗糙了;爸爸的脸更黑了;我变得更爱妈妈了等)

  3)导入生活。

  啊,像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出现游泳三阶段:不会、会、熟练的图片),你瞧,就算是一个事情我们就有三个发现,你们看,发现什么? (估计学生有:我发现游泳真难啊;我发现我也会游泳;我发现游泳很简单)

  4)小结:发现无处不在,尤其是在我们这个充满浓郁乡村气息的地方,啊,抬头就有发

  现,低头也有发现,回到家里,妈妈的.眼神,爸爸的问候都是发现,发现太多了,把你所能

  发现的填在纸上:

  我发现我发现

  我发现我发现 我发现我发现

  3.交流发现的材料。

  1)把你的发现与小组的同学分享。

  2)挑你最能说的一个告诉同桌。

  二.指导“怎么写”

  1.提问指导法。

  1)学生上讲台回答同学提问。

  谁愿意到讲台前来跟大伙交流交流吗?(请2位) a(第一位)朗读题目后学生提问,讲台上的学生回答。引导:你觉得他回答得不够清楚,你可以要求他说得更清楚。 b(第二位)朗读题目后,猜同学会提问些什么,并把自己猜的问题回答。 (这个猜问题不难,一般都能猜到,特别鼓励猜问题的学生)

  2.范文指导法。

  同学们有很多发现,这里也有四位同学有自己的发现: 出现范文题目:《我发现“牛皮癣”的来历》《我发现当家的权力变了》《我发现

  妹妹咬人的秘密》《我发现路是这样走出来的》按学生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爱看的作文来看。

  1)向范文提问。

  选择范文后,教师要求,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教师注意提问质量) 引导:如果你们想知道问题,作者能在作文总告诉你们,那么作者的作文就是好作文。

  2)朗读范文,并让提问的学生回答,自己的问题作者有没有告诉你。

  3)猜范文的内容。

  选择第二则范文,教师要求学生猜作者写了什么?(学生猜)

  4)范文朗读,并让学生自己回答猜中了没有。

  5)小结提问:为什么作者写的,你们都猜得到,而你们想知道的内容,作者也似乎心有

  灵犀一般都写了,你们写作有什么秘诀没有? 导出作文秘诀:作文就是写你自己想写的,写别人想知道的。

  三.学生写作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写作。

  2.部分有问题的学生教师个别指导。 指导方法a:看了你这个题目,老师很想知道? 指导方法b:你猜

  猜,老师看了你这个题目最想知道什么?

  3.学生习作,音乐。

  四.评价及欣赏

  1.引导评价的方法。

  1)既然写作文有秘诀,那么我们评价作文是不是也有秘诀?

  2)评价秘诀:看作文中是不是解决了我们想知道的,看是不是作者有必要写的。

  2.学生上讲台读作文。

  1)评价优点:哪些问题解决了?

  2)还存在什么问题?

  3)有什么建议?

  3.欣赏。

  1)学生中的优秀作文。

  2)配乐朗读范文《我发现爸爸其实很爱我》。

  4.总结。

  发现无处不在,生活中有写发现叫我们落泪。(课件图片:风雪中送报纸;爸爸背起我看戏;姐姐的两种妈妈??) 发现其实不难,

  记住两句话: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

  本方案设计有两大特点:

  1.从学生情趣入手,激发学生的搜索材料的欲望,从而入手身边的人事,选材水到渠成。

  2.指导学生写作返朴归真,“给题目提问题”——最简单的指导方法往往最有效,因为它给学生的指导方向性很明确,没有因为添加了很多的人为因素而使指导变得扑簌迷离。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作文的真谛:写自己想写的=别人最想知道的。(限小学生)作文教学设计:吃设计理念:“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因此本设计意在尊重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取材,讲真话实话、抒真情实感,提倡个性化自由表达。而且,对于作文的评价,注重合作评价、生生互动,使学生的自评与互

  评相结合,既增进学生写作的兴趣,也提高学生写作及赏析文章的能力。

小学教学设计10

  内容摘要:

  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有效的落实到课堂中才是关键,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方式是实现这教学设计有效性的重要方式之一。合作式学习既是“课改”新教学理念,也是实施新课程的新教学行为,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方式。

  关键词:

  语文教学设计有效合作探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大的改观。审视我们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课堂操作,从表面上看,占满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教师也感到尽心尽力了,但从学生学习的效果来看,这样的教学往往同样是一种低效教学。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教学设计有效呢?

  一、制定有效目标

  良好的目标意识是教师制定好目标的前提。目标的制定要以吃透教材为基础,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

  首先,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意图,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

  其次,细节上应学会推敲。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语言。我们一直倡导“深入浅出”,“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名师常把复杂的内容教得很简单。反之,会把简单的课越上越复杂,原因就在这里。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也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第三,对于每课的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的目标才是有效的。如:

  二、确立学生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不妨运用多种策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1、鼓励自主学习。

  魏书生说得好:“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如:《生命的壮歌》一文通过动物界的两则故事,告诉人们蚂蚁和羚羊逃生的不同方法,其中都蕴含着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尝试请学生自主学习,列出问题。全班交流时,我请学生提出问题,再请已经能够回答问题的同学来回答问题。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学生已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了蚂蚁和羚羊的逃生方法。接着,我就教学重点加以梳理,与学生一起感悟其中蕴含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小学教学设计11

  课文内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散文,通过秋天的雨巧妙地将秋天众多的景物串起来,勾勒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课文结构清晰,构段特点鲜明。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以“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为引子,带出第二、三、四这三个结构相似的自然段,具体描绘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和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第五自然段以“秋天的雨是一曲丰收的歌、一首欢乐的歌”结尾,抒发了作者喜爱、赞美秋天的情感。

  课文表达上语言优美,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词句,生动细腻地描绘了烂漫的秋色。第一自然段将秋雨比作钥匙,形象地写出了秋雨开启了秋天的大门: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秋天五彩缤纷的美丽景象:第三自然段将秋雨带来的香味写得细致入微:第四自然段的“吹起金色小喇叭”,犹如一位通讯员在告知动植物快准备过冬。

  学情分析:

  三上的学生已具备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能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能较规范地书写。在低年级,学生对“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理解词语的方法已有所了解。

  教学目标:

  (一)会正确认读“钥、匙”等10个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盒、颜”等13个字:会写“清凉、留意”等14个词语。

  (二)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勾住”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第二自然段。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四)知道课文从三方面写秋天的雨,和同学交流最感兴趣的部分。

  教学重点:

  (一)正确识字、写字。

  (二)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勾住”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

  (一)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勾住”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境,提示课题

  (一)创设情境

  出示秋雨的情境图,师相机描述秋雨的美景。

  (二)板书课题

  二、初读,梳理文脉

  (一)读一读,填一填

  1、自主朗读课文,尝试完成以下思维导图

  2、交流

  (二)读一读,理一理

  1、出示全文,凸显第一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及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开头一句话。

  2、读一读,相机识字

  (1)认读词语:钥匙五彩缤纷颜料喇叭一曲歌丰收

  (2)强调正音:“钥匙”的“匙”的读轻声:“丰”是后鼻音:

  “一曲歌”中的“曲”读第三声。

  三、研读第一、二自然段,品悟秋之美

  (一)研读第一自然段,打开秋之门

  1、自主朗读,画出表示秋雨特点的两个词语。

  2、交流并相机指导朗读。

  (1)交流:清凉的、温柔的。

  (2)指导朗读:读出轻柔的语气。

  3、理解“钥匙”

  (1)联系生活实际了解“钥匙”的本义。

  (2)联系下文,理解“钥匙”的含义,指秋雨一下,秋天就来到,秋天的雨仿佛是打开秋天大门的钥匙。

  (二)研读第二自然段,品悟秋之美

  1、生自主朗读这一段,初步感受秋天缤纷的色彩。

  2、理解“五彩缤纷”

  (1)读读下文,填填下图。

  (2)交流上图,并初步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指的是颜色很多,各种各样的颜色。

  (3)师生合作朗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画面。

  (4)交流:生说说看到的画面。

  (5)视频展示画面,播放“缤纷的秋景”。

  (6)交流:“五彩缤纷”除了颜色很多外,还包含着什么意思。

  3、小结梳理

  (1)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旁边的“泡泡提示”。

  (2)小结:当遇到不理解的、难懂的词语时,可以读读下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再去理解词语的意思。

  4、品读有新鲜感的语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划出有新鲜感的`词句。

  (2)组内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并说说理由。

  (3)组员互当“小老师”,练习朗读这些句子。

  (4)展示朗读,相机评议。

  A、相机理解“频频点头”,读出菊花风中摇曳的画面感。

  B、相机理解“你挤我碰”,感受果实之多,读得轻快些。

  C、体会“扇哪扇哪”、“飘哇飘哇”的动作之美,读出舒缓的节奏。

  5、背诵第二自然段

  借助上述思维导图,尝试背诵。

  四、仿照例句,拓展写话

  1、出示例句。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火热。

  2、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

  3、尝试照样子写话。

  (1)它把金黄色给了田野,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评一评,改一改。

  五、指导书写

  (一)巩固生字

  认读词语:一盒颜料邮票飘落争着菊花仙子淡黄

  (二)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颜”、“淡”的书写。

  2、生书写

  3、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读一读

  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二)说一说

  说一说课文是从哪三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一)朗读,读正确、流利

  1、自主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同桌当“小老师”,互读互评。

  3、指名读,相机识字正音。

  (1)出示第三、四自然段,相机正音。重点指导以下词语:

  菠萝勾住小喇叭厚厚的油亮亮的舒舒服服

  (2)同桌互读上述词语。

  (二)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

  1、默读,划出自己感兴趣的、富有新鲜感的语句。

  2、同桌交流。互相读一读划出的语句,并说一说感兴趣的理由。

  3、全班交流,相机理解“勾住”。

  (1)出示出示选择题,供学生选择。

  “勾住”指()

  A小朋友常被带有香味的水果树绊住脚。

  B水果好闻的香味吸引了小朋友。

  C水果香甜的气味让小朋友的脚也变香了。

  (2)梳理方法:联系上文。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顺着“勾住”的理解,练习朗读第三自然段。

  (1)自主练习。

  (2)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2、同桌互读第四自然段,互评。

  3、全班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回归整体

  (一)合作朗读全文

  第一、五自然段齐读,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小组读。

  (二)说说: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带给小朋友的一首欢乐的歌。

  四、拓展学习“阅读链接”

  (一)自主阅读,思考:短文主要是从哪几方面写了秋天的景物?

  (二)交流:

  1、圈画出每一段的关键句。

  2、梳理出短文是从“田野、植物种子、幼小的动物和候鸟”写了秋天。

  3、仿照《秋天的雨》,尝试画一画思维导图。

  4、比较异同。了解同样是写秋天,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描写。

  五、书写指导

  (一)出示要写的生字:好闻梨勾住一曲丰收的歌

  (二)重点指导书写“曲”的笔顺。

  (三)生书写,评议。

  六、作业

  板书设计:

小学教学设计12

  结合“太谷学习”谈一些自己对新课改教学的体会

  谈到新课改,我已接触它有五个年头,一直处在模仿、探索当中,一直边教边思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具体应该怎么做。这学期学校又指派我到山西省太谷县二中学习长达20天,感受颇深,想抒发一些自己在教与学方面的感想,一直无从下手,最近,终于按捺不住,还是把这些不成熟的想法写出来吧,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我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阐述我的观点:

  一、简述一些名校能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模式的发展背景——课改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

  学校发展能形成良性发展,课改初现成效,原因是多方面的,影响它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比如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本校校长的背景。有了既定的软实力,就会得到社会支持,尤其是政府支持,能拉来投资、贷款,请来专家,这样一来,学校面积扩大了,各种各样的硬件配备齐全了,专家对学情也研究清楚了,进而定出了适合该校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如此一来社会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源吸引过来了,清华北大有材料了,只需过3-6年,整个学校声誉极速提升,家长、社会更放心了,好学生源源不断进入学校,学校收费水涨船高,学校配备更加齐全,教师的绩效和福利越来越丰厚,机制也越来越完善,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越好,教研活动就会搞的有声有色,各项工作都会做的尽职尽责,从而形成模式,形成习惯,开始良性循环。

  总而言之,学校有良好的发展,能形成模式化教学与管理,真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重而道远,应分各种情况去看待和分析。

  二、简述“教学理念”——作为一个教师必须要遵从的

  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教学理念的内涵,根据所听所学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不要一味的去追求形式的照搬与模仿。重点应该是提升自我修养与素质,对高中数学的教学能触类旁通,驾轻就熟,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忌夜郎自大,眼高是低,自以为是、自以为满、自以为优、自以为标。

  要成为一个好的数学老师,首先要明白教学理念;第一,要“依标施教”。应该认真的去研究“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近五年高考命题的规则与趋势”。研究课标,就会准确把握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知识点的地位,到底属于“了解、理解、掌握”中的哪一类。教学时、命题时就会有的放矢;研究教材,就会准确把握各块知识的纵横联系,知道每一块知识学习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教师教学用书,就会准确的把握重点、难点,以及该重点怎样突出,该难点怎样突破;研究高考命题规则与趋势,就会准确把握历年的命题规律,从而掌握命题趋势,真正体现“一题多元、多题一源、纵横联系、以不变应万变”的目标。第二,要“以学定教”。即认真研究学生的情况,根据实际学情,确定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第三,要“先学后导”。先让学生自主的学,充分发散思维、暴露问题,形成结构化预习的要求,最后合作探究出共性问题,从而在课堂上经老师诱导、引导,进而解决问题(做习题也一样)。第四,要适时的进行“问题评价”。即从三维目标着手进行评价。只有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去把握,认真注意了这些,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处理的历程、达到的目的。这就是教学理念,我认为,只有从理念上认识了,才能谈得上教学模式。

  三、阐释两个“模式”——准确、全面的把握所受内容以及具体应怎样解题

  模式一:“139思维模式”。它的主要作用是在课前书写课题解读的。具体操作步骤是“一个课题,三个方面,九个落点”。它的含义是针对一个具体的课题,应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这个三个方面去书写。“是什么”包括四个落点,即该课题的“构成要素是什么、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要素与整体的本质与内涵是什么”,“为什么”包括两个落点,即学习该课题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怎么用”包括三个落点,即在该课题的学习中以及学习后应把握的“规程、规范与规律”。当一个老师从这九个具体方面对一个课题进行解读了,我相信,每一节都可以从三维目标上都能得到很好的实现。

  模式二:“123试题解析模式”。因为有些比较难的问题,仅仅从已知上或所求上根本找不到任何思路。所以这种模式的的主要作用是面对一道数学试题,应该怎样去解决它。它的含义是“一道试题,已知与所求两个切入点,三种或多种结合点”。即对于一道数学试题,应该同时从已知与所求两个方面寻找突破口,由已知条件尽可能的寻找其所有的必要条件,看能得到什么结论,由所求尽可能的去寻找使之成立的充分条件,当这些所有能找到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都找到后,认真观察它们之间的联系,寻找结合点,一个结合点就是一种解题途径,有时可能找到好几个结合点,此时我们就可以合理选择,从中优化出一种解决该问题的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如此一来,很多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只要你基本素养较高的话,都可以可到解决。

  四、结合我校实际,具体谈一下我对新课改的想法

  没有有效的教研,就没有有效的课改,所以,课改的前提是要做起有效的教研活动来。提前两周通过“同课异构”,共同研讨课题内容,集思广益,达成共识,然后分组安排课题解读、学案、周检测题的制作。在有效教研的保证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成教学任务。

  (一)课题解读、教学设计的书写。要书写课题解读,必须参考“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近年的高考命题规律”。有时无需专门书写,但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当然必须要将课题解读的各个方面渗透到教学设计中。

  (二)课型的确定及三单的制作。根据课题解读确定课型,进而确定需要制作几单,一般课型只需制作问题导读评价单,重点课型根据情况制作问题解决单和问题拓展单,通常情况下,问题拓展单在一章结束了制作一个针对本章的就可以了。

  (三)课堂前中后的具体操作。①课前下发导读单,完成结构化预习;②课中根据“新授课”与“习题课”的不同特点,以问题引领课堂,学生参与展示、讨论,教师总结评价;③课后安排作业,加强训练(先独学、独做,若自己解决不了在对学、群学,若经过这样的步骤还不能解决,及时收集、归纳、归置到每组的学科长,上交学术助理,呈递给老师,老师下节课引导共同解决)。

  (四)周检测题的制作实施。每周星期五安排老师主要针对本周所学内容,精选试题制作训练检测题,整个年级统一时间进行一次周训练。

  (五)课堂笔记的整理及正式作业的布置。虽有导读单、问题解决单,但课堂笔记绝不能取掉或不记;同时正式作业本必须要有,只不过必须注意书写的规范与规程。

  (六)作业的批改。每次由学术助理收缴各组学科长的作业于老师,老师当着学术助理和学科长进行面批面改,点评,指出应注意的各个方面,然后由学科长完成本组学生作业的批改任务。

  (七)七项技能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七项技能“阅读、思辨、变通、联想、记忆、类比类推和写作”的培养,尤其是阅读能力更应该加强训练。

  (八)“三维目标”的体现,将“问题评价”形成习惯。从知识与技能发面,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全不知”、“不全知”、还是“全知”,技能上,是“全不会”、“不全会”、还是“全会”。从过程和方法方面说,看过程“充分不充分”,过程充分了结论的得到就充分,否则就是肤浅的。方法上,看是“多元还是单一”,方法多元了,就会导致从多种解题途径中优化的问题,从而使得找到最佳、最简单的解题方式,否则可能就是一种最繁琐的解题方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说,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兴趣、理想等培养起来后,学习积极性上去了,爱学了,学习效率高了,成绩肯定会提高,反之,情感上受挫、态度上立刻会发生变化,价值取向上必定受到影响,从而整个学习效率、学习成绩将会大幅下滑,最终影响的就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说大一些,影响的就是学生的前途和命运。

  总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称职的老师,首先应明确“教学理念”,合理选择“教学模式”,及时进行“问题评价”。“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问题评价”三者在教学过程当中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共同形成有效教学的前提和灵魂。正所谓没有有效的教研,就没有有效的课改;没有有效的课改,就没有有效的教学;没有有效的教学,就无有效的成绩。从而对学生而言,就促不成全面的发展,对学校来说,就形不成特色,形不成模式,我们的教书育人就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所以,探索适合本学校的有效的课改模式虽然任重而道远,但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只有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同心同德,集思广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才能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开拓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片天空。

小学教学设计13

  一、指导思想:

  本课贯彻“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围绕健康三维观的新理念,力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结合集体相互评价,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练中悟,教师在学生的练时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会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蹲踞式跳远是跳远中最基础的技术方式,它的技术要求不高,简便易学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是颇受学生喜爱的田径项目,它的完整技术包括: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本次课的难点是助跑和起跳的衔接,助跑和起跳良好的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完整技术,进而提高跳远的成绩,因此,助跑和起跳又是本节课的重点。

  三、学情分析: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由于生理及现在独生子女的特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普遍较差;在体育课中比较易兴奋,好表现,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较强的教学兴趣并不高;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体育项目比较喜欢,兴趣也较高。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次课,使学生们进一步懂得蹲踞式跳远的完整概念与技术形成;

  2、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协调性、灵敏性,提高他们的下肢力量,使70%以上的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起跳、空中蹲踞和缓冲落地的技术动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锻炼他们吃苦耐劳和勇于进取的精神,促进他们友爱互助的情感养成。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快速助跑,有力起跳 难点:助跑与起跳的衔接

  六、教法:

  (一)导入法:通过慢跑热身、徒手操引导学生的身心进入练习状态,同时又帮助学生对身体进行了锻炼;

  (二)游戏法:采用快速跑接力,进一步活动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从而有效地锻炼体能,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 (三):指导、纠正错误法: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通过个别指导与集体纠正错误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和规范自身动作。

  七、学法指导:

  (一)对比练习法:练习中相互观察,提高对技术的认识;

  (二)目标评价法:练习中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从而不断进取、不断超越。

  八、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集合整队,考勤,师生问好;

  2、检查课堂常规,宣布课的内容,并提出课的目标与基本要求; 3、安排见习学生随堂听课。 (二)准备部分:

  1、绕操场慢跑两圈(400米);

  2徒手操:充分活动

  开各关节、肌肉,通过原地纵跳、高抬腿、加速跑练习进一步热

  身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学生:认真对待热身活动,认识准备活动的意义,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3、课堂游戏:30米接力跑。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活动学生的身体,同时利用游戏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使学生在欢乐中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并在合作中提高团体意识;

  (三)基本部分:

  1、动作诱导练习,组织成徒手操队形,口令:“1、2、3、4—跳”进行四步起跳的动作练习,要求每生完成8次练习,这一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助跑与起跳良好结合的印象,使他们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更具有目的性;

  2、复习蹲踞式跳远:

  (1)男女生分组,充分利用班干部的协助作用; (2)组织每位同学依次完成6~8次的完整练习,并通过班干部把每次的练习成绩登记; (3)教师巡回指导,检查练习情况,并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4)请优秀的学生做示范性表演,引导其他学生认真比较、模仿。 (四)结束部分:

  1、通过肢体抖动及拍打肌肉,达到放松的目的。 2、小结本课的情况:

  (1)提问蹲踞式跳远的完整技术构成; (2)本节课学生练习情况与目标达成情况。 3、布置课后练习,并给出科学的练习建议。 4、组织学生整理收还器材。 5、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九、课堂效果预计:

  1、掌握知识:85%以上的学生能知道蹲踞式跳远完整技术的构成;70%左右的学生能基

  本掌握蹲踞式跳远的助跑、起跳和缓冲落地。

  2、运动量密度:全课练习密度40%左右;平均心率100次/分左右。

  3、对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培养情况: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锻炼吃苦耐劳和勇于

  进取的精神,提高团结协作和友爱互助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十、场地器材准备:

  田径场、沙坑2个、接力棒4把、皮尺2把、沙耙2把。

小学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创新目标: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教学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2、学生分析:学生在上一单元已经学习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把课文读通,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再加上课文里对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描写,更能使学生理解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3、创新点: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创新人格。

  4、空白点: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学习喜欢的内容。

  课前准备:

  因为搜集和处理信息是构建课内外联系的重要纽带,这一课与我们生活紧紧相连,在课前,我要求学生们搜集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同时从心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

  教学方法:

  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也许没有去过小兴安岭吧,那里的景色可美啦!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小兴安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二、提供信息点拔启发

  1、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学生有选择地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3、提问:你最喜欢那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为什么?

  三、学生研究合作交流

  1、小组讨论共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讨论后填写研究报告单)

  2、学生汇报结果,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3、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你又喜欢上哪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了?

  4、学习了2一5自然段,你认识中的小兴安岭是什么样的'?

  5、讨论: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6、师主共同讨论研究,并一起完成板书。

  四、反思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学会了什么?

  五、研究性作业

  假设你有机会成为小兴安岭这幅美景中的一员,你希望你会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同学们都能将自己当成大自然中的一棵草、一滴水、一个小生命,那么热爱我们生活的环境,珍惜我们生存的空间。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认识2个偏旁“饣、牜”。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在过生日的时候,你们最希望的是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预测学生心理,最希望能得到生日礼物。

  平日里,你们会向别人借东西,也会把东西借给别人听说过借生日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借生日》的故事。(板书课题)学了之后,你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要借生日。(齐读课题《借生日》)

  反思: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爱过生日,而借生日学生没有听说过,这就引导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未知欲。

  二、阅读、识字、探究、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本。)

  反思: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认读带有拼音的字:

  布、放、快、怎、礼、今、熊、饭、物、正、拿。

  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反思: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交流识字方法: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识字方法,然后指名说一说自己想说的字,并组词。

  反思:同桌交流,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扩大信息源。

  4、教师指导,强化识字:

  教师指导认识偏旁“饣、牜”并重点指导认记“饭、物”,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读得全对的小组能得到5颗星。

  饣、牜两个偏旁,是新学的,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重点来记。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5、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6、你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给大家读哪个自然段。

  (先自由练习读,然后指名自由选自然段读。)

  反思: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7、感悟妈妈和小云说的话:妈妈笑着说:“我忘了”。妈妈真的忘了吗?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理会想些什么。

  (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讨论和交流的结果。)

  8、读了课文,你们觉得小云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各抒己见,从中知道小云在妈妈的影响下,懂得关心妈妈了,使学生受到感染。)

  9、小结:

  我们的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她总是只想着别人,而唯独没有自己,所以我们也应该向小云一样,来关心自己的妈妈。

  10、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以3人小组的形式练习,还可播放乐曲,活跃气氛。如开始放《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课文读完后放歌曲《生日歌》。)

  三、拓展与巩固

  1、你们能说出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各抒己见,师生共同评议。)

  2、总结谈话:

  我们的妈妈爱我们并且关心我们,那么,我们也应该像妈妈一样云爱身边的人,云关心他们。

  3、作业设计:

  (1)亲手做一份小礼物(一幅画、一件纸工等,送给父亲或母亲,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2)想象故事的结尾,把课文中的故事说给别人听。

小学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渲、勒等生字,明确文章分为风光和人情这两个部分,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两个主要描写方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关于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这样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顺势导入本课,跟随作者老舍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

  (二)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提问引导:

  1.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写草原的,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草原进行具体描写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明确:本文从风光和人情两个方面展开描写。讲解生字“渲”字。板书:风光,人情,渲。

  2.朗读感悟:在学生了解本文是围绕两个部分展开描写的之后,我会把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去朗读相应的段落,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赛读感悟:男女生比赛从文中选取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看看那组读得更有感情。

  (三)深入研读

  1.通过刚刚学生的朗读比赛,我们已经体会了草原的风光美,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草原,看看草原的风光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有什么不同?

  明确:文中描写草原的句子,“四面都有小丘……轻轻流入云际。”

  2.这一句中说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么?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羊群比喻为白色的大花。板书:比喻。

  3.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渲染”“勾勒”体会画面感。

  明确:草原风光的总特点是洋洋洒洒的,风过草原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绿色的中国画,而不是一幅描绘细致的工笔画,这里从侧面写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4.设置承上启下的问题,在这样的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可爱的民族,他们对待客人是怎样的呢?请你找到关于“人情”描写的相关段落,勾画出草原人们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现。

  明确:草原民族的热情,迎客、吃饭、饭后载歌载舞。

  5.客人与草原民族的语言是不相通的,我们为什么能如一家人一般其乐融融呢?

  明确:草原人们的热情,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6.全班朗诵文中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明确:体会作者分别时的心情,总结全文。

  (四)拓展延伸

  搜集与蒙古族相关的资料,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五)小结作业

  画出你心目中的草原,并且为你的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小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教学设计05-26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02-27

小学体育教学设计06-08

小学体育教学设计07-10

小学优秀教学设计08-19

[优]小学教学设计05-25

小学安全教学设计05-25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经典08-14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07-12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