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07 15:27:2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压强是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压强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对与压强相关的物理现象较为熟悉,但压强的概念学生还比较陌生。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基础上,和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压强是全章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重要保证。因此,搞好压强的教学是抓好本章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压力及其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②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

  ③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乐于探索、勇于探究物理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

  压强的概念统领全章、贯穿全章,因此压强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压强概念的建立。

  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得出压强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关键:

实验的成功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探究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做好感受压力效果的实验就显得特别重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拿出一海绵,把瓶子放在其上面,用力向下压,提问: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投影展示图片:步行人和滑雪者对地面的压力差不多,但步行人去深陷入雪中,可滑雪者却陷入不多,两者产生的效果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回顾:瓶子放在海绵上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观察图片,并引发对此现象的思考。

  二、认识压力

  演示小实验:

  向下按海绵;将钢尺一端搭在讲桌上,另一端悬空,向下压悬空部分,让学生观察形变,描述力的方向。

  学生观察现象,初步理解压力的概念。

  总结:例子中的物体都受到了压力。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三、认识压强

  1.探究主题的引入

  教师提出问题:

  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针对教师的设问积极猜想:可能与施加的压力有关;与接触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等等。

  抓住学生猜想中含有科学成分的部分,给予引导,逐步逼近主题。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压强是初中力学教学内容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也是和我们日常生活生产联系比较紧密的一个概念。在学生理解和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时经常用到,也是学生在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浮力知识的基础。因此对本节课内容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对有关力的内容学习,再加上压强这一概念本身也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在学习这一课时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简单实验实验采用探究式教学,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和掌握控制变量法这一重要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能够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生活中有关的压强现象,引出压强的概念;

  2、通过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掌握压强的定义和公式,掌握控制变量法;

  3、通过经历探究分析物理问题的主要环节,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猜想、实验和分析数据、总结概括的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善于观察生活等科学技能和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压强的概念。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引出压强的概念。

  教法学法

  对于压强的概念的引入采用教师播放有关视频及图片(营造物理氛围),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并提出研究问题。对于压强的影响因素和定义采用探究式教学(师生互动);对于压强的计算采用讲授法及讲练结合的'方法;对于增大和减小压强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生生互动)。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海绵、压力桌(矿泉水瓶)、圆珠笔、砝码。

  教学过程

 一、压力作用效果

  复习提问:力的作用效果;压力

  从生活走向物理:

  师:出示视频及图片:

  (1)一杂技师表演“胸口碎大石”(视频);

  (2)一个背很宽大书包上学的小学生被压弯的图片;

  (3)一大型汽车过桥时发生垮塌的新闻图片;

  (4)用手按图钉帽,手对图钉有压力,图钉尖扎进桌面。

  (5)一大人领小孩过雪地时留下的一串串脚印图片……。(营造物理环境氛围)

  师:用物理的语言描述这些事例,找出这些事例中所包含的共同特征?(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相同之处,都有压力产生,都产生了作用效果,但效果不同。)

  师:请同学们分析这些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不同之处,压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等不同)

  师:谁能够根据这些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说明:此环节为师生互动环节,采用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理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的关系

  1.猜想:师: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呢?请说出你的理由。(学生积极回答: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

  师: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我们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采用什么研究方法?

  生:控制变量法

  设计实验:师:如何具体操作呢?要注意什么?

  (出示提供的实验题材)

  生:把压力桌放在海绵上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控制放在压力桌上砝码的个数控制压力;通过压力桌的正放和倒放控制受力面积。

  3.教师演示实验,同时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让一学生上台演示。

  4.请同学们说出实验的结论,教师追问:要注意什么条件?

  《压强》教学案例学生总结结论:压力一定

  《压强》教学案例受力面积一定

  5.师:我们以前那些实验中也用到了此实验研究方法呢?(学生讨论回答,注意鼓励表扬)

  6.师:同学们能否用身边的生活用品探究此试验呢?(圆珠笔、矿泉水瓶,学生动手体验)

  7.师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我们物理学中用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板书: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三、压强及压强的计算

  师:通过前面的图片我们发现大人领小孩过雪地时留下的两串深浅不同脚印。请同学们判断谁对地面的压强大?

  生:讨论并回答。(有的说大人,有的说小孩,师继续发问:一定吗?应如何比较呢?教师提示:我们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

  师:总结比较压强大小时即不能够只比较压力,也不能够只比较受力面积,应比较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最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表示压强。

  板书: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说明: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下定义的研究方法。)

  师板书并讲授:公式:p=F/S公式中各个符号的意义: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1帕斯卡=1牛顿/平方米1Pa=1N/m2

  教师强调:注意各物理量的单位并要一一对应

  师: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学习的公式再来计算自己行走及站立时对地的压强。(从理论走向生活)

  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并进行全班的交流。

  四、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

  师:由p=F/S可知,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思路有哪些?

  生:增大或减小压力,增大或减小受力面积。

  教师提问:用上述方法能解释我们身边哪些现象呢?试举一二三例(从理论走进生活)

  五、当堂练习

  1.冬天北方的河面结冰,某同学在结冰的河面上行走时突然发现冰面即将破裂,他应采取的措施是xx。

  A.原处站立不动

  B.立即改成单脚站立

  C.赶快向河岸跑

  D.就地伏下并向岸边爬行

  2.请说明下列事例是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的。

  (1)锯、剪刀、斧头等用久了就要磨一磨,为什么?

  (2)背书包为什么要用宽而扁的带,而不用细绳?

  (3)啄木鸟有个细长而坚硬的尖喙,这对它的生存为什么特别重要?假如尖喙变钝了,它还能够成为森林医生吗?

  六、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我们主要采取了几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3)解题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3

  教具学具准备

  压强演示小桌、塑料泡末、砝码、水泥粉、彩纸、钢板尺。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观察砖头平放、竖放在张紧的彩色纸上所产生不同效果的实验。

  2、分析平放、侧放、竖放在张紧的彩色纸上所产生不同效果的实验。

  3、观察物体放在钢板尺上发生形变的情况,改变钢板尺的倾斜程度,钢板尺形变变小,说明这时物体对钢板尺的压力与重力有关,但并不等于物体重力。

  4、学生分组实验:压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5、讨论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

  6、通过图例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再由教师总结压力的产生途径及与重力的关系。

  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道什么是压力,能区分重力与压力。

  2、知道什么是压强,压强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3、能应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能分析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引入课题

  观察实验将一块砖平放在张紧的纸上,砖可以在上面静止不动;将砖竖直立放在同样的纸上,纸被压破,砖掉在下面。

  提出问题同样是一块砖放在同样的物体上,由于放置的方法不同,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这一章这一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2、新课教学

  什么是压力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板书)

  上述的例子中,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但是不是所有静止在接触面上的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都等于物体的重力?请同学观察一个实验。

  观察实验用两块木块支起一只钢板尺(在钢板尺两端支起),以下内容边演示边讲述。

  (1)用手指轻压钢板尺中央,钢板尺会弯曲变形,用力越大弯曲形变越大,用力越小弯曲形变越小,可以用形变大小来判断钢板尺受压力的大小.

  (2)将一长方体金属块置于两端支起水平放置的钢板尺中央,钢板尺发生弯曲形变,表示它受到一个压力,这个压力是多大呢?(请学生回答:等于金属块重力)

  (3)将钢板尺一端高度不变,另一端抬起(为使金属块不下滑,可以用两面胶把金属块粘在钢板尺上)请学生观察钢板尺弯曲形变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这里请学生回答;钢板尺弯曲形变变小,说明它受的压力变小.)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

  为了研究压力产生的效果,我们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进行比较,这就是压强。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06-06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06-17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09-06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05-09

(精)初中物理教学设计07-02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优秀01-04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必备】07-15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学设计07-09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压强教学设计推荐04-22

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