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二年级语文《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
(2)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
(1)巩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学会在读中逐渐深入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3)练习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及感受的能力。
(4)养成默读思考,轻读品味,朗读表达的读书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自始至终整体把握文章,通过多种方法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及课外资料帮助学生在情景中理解课文内容,在不断的品读中,突破重难点,揭示文章主题,感受到朋友的深刻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教学重难点:
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轻松进入。
同学们,你们有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是朋友?今天我们来认识一对朋友,看看从这对朋友身上,你能感受到什么。
朋友是我们身边最常听到的一个词。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朋友和玩伴是画等号的,设计这几个问题,目的在于在进入课文之前就明确学习目标,带着我要感受什么这个学习动机进行学习活动。
二、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题目中"她"指的是谁?"我"指的又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快速浏览课文,然后试着说一说。
初步掌握课文的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你对小女孩和阮恒又有了哪些了解?从哪儿了解到的?想好后和同桌说一说,再在全班汇报。
学生通过再次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把这个问题作为主要问题,贯穿整个教学内容。学生在交流对小女孩了解的过程中引出"迫在眉睫"这个成语,教师相机进行重点指导。
1、你能说说"迫在眉睫"是什么意思吗?
2、读读课文,说说迫在眉睫的是什么事?(在这里出示小女孩的图片,画面上的小女孩受了很重的伤,很痛苦,无助,以唤起学生的同情。)
3、为什么说这件事迫在眉睫呢?能找出书中的语句读出来吗?
4、指导朗读。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用通过联系上文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课文中写到"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从而理解,情况紧急,要想保住小姑娘的生命,一定要立刻输血,这是救命的关键,进而理解"迫在眉睫"的意思。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掌握了方法,知道了事情发生的情景。
四、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学生在交流对阮恒的了解时,可能会说到他是一个勇敢的人、高尚的人、为朋友着想的人等等,这时,教师可引导:你是从哪儿知道的?从而进入课文的重点进行学习。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安排学生默读课文,深入思考
请同学们默读5—11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阮恒的表情与动作的词语,画完后读一读,再想想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在学生汇报时,抓住以下几个重点环节进行指导
1、第5自然段: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1)读一读这句话,画出表示阮恒动作的词语。
(2)为什么阮恒的手举起来又放下然后又举起来呢,这时候他都会想到些什么呢?你能试着填一填吗?
出示练习: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他想(),忽然又放下去,他想(),然后又举起来。
"颤抖地举起"说明阮恒想要救小女孩,"又放下"说明他对献血很害怕。"又举起来"是说明虽然害怕,但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仍坚持要献血。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动作体会"颤抖地举起",从而更好地理解阮恒的心理活动。
(2)填空: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地举起来。
做这样的一个练习的目的在于体会阮恒最后举起手来的坚定的决心,与前面的颤抖地举起来相对比,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比体会阮恒的两次举手心情是否是一样的。在这里,学生可以填"坚定""下定决心""高高"等,从而让学生理解到在如此短的时间里,阮恒的心里斗争是如此的激烈,但最后还是下定决心牺牲自己来挽救朋友。
(3)指导朗读。
这个自然段虽然只有两句话,但包含了极深刻的内含。在指导朗读时,第一句话尤其是"颤抖地举起"语速要慢,要读出阮恒害怕的心理。而第二句话语速要快一些,要读出阮恒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了决定的坚定心情。
2、学习第8、9、10自然段描写阮恒表情与动作的句子: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1)读一读,说说阮恒这时在想些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学生可能会说阮恒很害怕,可能怕疼,也可能有的学生会说阮恒怕死去,他的心里很痛苦。答案不唯一,这时候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感受较浅。教师先不进行干涉,继续引导,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2),边读边思考在整个献血的过程中最让小阮恒害怕的到底是什么呢?再次小声读全文,(学生找到:事后,医生对周围的人说:"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的血都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能把阮恒害怕的心理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3)那么阮恒在什么时候就有了这样的想法呢?你能把阮恒害怕的心理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再次出示第5自然段,将描写阮恒动作和心情的句子整合在一起。出示5、8、9、10自然段。)
(4)阮恒就是带着恐惧的心理接受了医生的抽血,那么在献血过程中,阮恒又是怎样做的呢?再读读这几句话,从中你体会到什么了?
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在阅读中深入探索,不断有所发现,让学生体会到阮恒的掩盖痛苦和竭力制止抽泣。如果感觉学生体会有些困难,可以将有关内容变换颜色帮助学生理解阮恒矛盾的心理。
(5)阮恒在面临死亡的威胁时,没有因为恐惧而退缩,而他却是在竭力地掩盖着,不让别人知道,还这样勇敢,能读出来吗?(再次朗读句子后思考)他为什么这样做呢?他还想到什么了呢?再次读全文,找到答案。
再次安排整读课文的目的是,把重点段落与课文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始至终整体把握课文,通过再次读全文,找到答案:她是我的朋友。揭示主题,通过朗读表达情感。
这几句话表现了阮恒内心的痛苦与恐惧,并且这种恐惧是随着血液的抽出而俱增的,这从表示阮恒哭泣的句子中就可看出。但是,即使是这样的痛苦,阮恒仍竭力掩盖,因为他不想影响医生的抽血,而自始至终支撑着阮恒的信念就是"她是我的朋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景体会阮恒在献血时的感情变化。以上教学过程的设计让学生自始至终整体把握课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对课文的理解是由浅入深,情感逐步升华。
3、学习第11自然段。
小阮恒虽然害怕,但是他还是为了朋友,勇敢地选择并面对了献血的整个过程,在文中还有描写小阮恒的语句吗?
(出示句子)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问题吗?(医生对阮恒说些什么?阮恒为什么不害怕了呢?)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放映一段有关献血知识的录像内容)
看了这段录像,你的问题解决了吗?(学生的答案可以是多元的)
恰当地引入课外资料帮助学生突破课文的难点,逐渐让学生明白看了课外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
4、"她是我的朋友",多么简单而又挚朴的回答呀,但是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却震憾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让我们把这感人的情景记在我们心中吧!自己再来读一读5—11自然段的内容。
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把阮恒在献血过程中的动作、心情的变化进行整体把握。
五、创设情境,练习表达
配上音乐,教师用语言进行熏陶感染:"小阮恒的鲜血流入了小女孩的身体内,她慢慢地睁开了眼睛,她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她的朋友。是朋友将她幼小的生命挽回,是朋友让她感到了这世界的温暖,是朋友使阮恒勇敢地举起了手,是朋友使他有了战胜面临死亡的勇气。他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同学们,你们现在的心里有着怎样的想法?最想说些什么?快快写下来,一会读给大家听。"
这里学生可以谈谈自己读了这个故事以后的感受,可以对阮恒说些什么,也可以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情感升华,扩展内容。
在我们身边这样感人的事很多很多,读一篇让你感动的关于朋友的文,并推荐给同学们。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学生通过阅读与文本进行对话,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这节课里,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紧抓重点词句,逐层深入进行感知与理解,重点突出,既符合本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还有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以上教学过程的设计让学生自始至终整体把握课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对课文的理解是由浅入深,情感逐步升华
【二年级语文《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她是我的朋友》语文教学设计08-29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07-18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12-06
二年级语文《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06-01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优秀08-11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最新03-25
语文《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03-02
语文《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10篇03-02
语文《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10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