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理解别人,宽容别人。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妈妈,洗脚》视频导入课题。
二、轻松自学
1、自主朗读课文。
2、初读感知: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内容。
3、用笔将自己自学时不理解的问题作上记号。
三、合作释疑
1、小组合作解决在自学中不理解的问题。
2、小组合作探究,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3、感悟“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感受将心比心的魅力。
四、情景再现,体会情感
1、思考:假如你是这位奶奶,你心里会怎样想?“我”的心里为什么觉得温暖了许久?
2、思考:如果母亲对那位护士进行责骂,将会怎样呢?
3、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例举生活中的将心比心
六、小结:通过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练习:开心检测
1、多音字,我能行。
zhā ()chā ()jīn(扎zhá ()差chà ()禁
zā()chāi()jìn(
2、我能在正确的字下面打“√”
(尊遵)敬严(历励)树(梢捎)
配(合和)好(像象)(例列)文
教学设计2
一、刻纸画教学目标刻纸画(浙教版美术教案)
(一)学习刻纸画的制作方法,能独立制成有立体效果的游鱼图。(了解)
(二)能巧妙地利用对称图形的特点,设计成具有重复美的立体构成图形刻纸画。(练习)
二、课时安排
一课时刻纸画(浙教版美术教案)
三、课前准备
垫板、刻刀、单面蓝色彩纸,示范作品。
四、教学步骤
小结前课的绳子粘贴画的学习情况,表扬展示优秀作品,引入课题。
(一)出示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二)讲授刻纸画的制作步骤:
1、取两面颜色不同的彩纸;
2、画出半条鱼的形状;
3、放在垫板上沿所画边线刻,将纸刻裂;
4、将刻裂的“鱼”向下翻折;
5、贴在不同颜色的底板纸上。
(三)几点注意处:
1、鱼儿有大有小,游动时应朝一个方向;
2、在画面上众多的游鱼除大小有异外,还应有疏、密的变化;
3、翻折时应细心,防止断裂,保持折痕清晰;
4、粘贴时少抹胶水,使纸面保持平整;
d) 指导学生按此方法进行创作:刻纸画(浙教版美术教案)
i. 选对称图形,如树叶、金鱼、火箭……..
ii. 要有量的重复,制造调和的秩序美;
iii. 注意彩色的对比。
e) 注意安全及爱护公物教育。刻纸画(浙教版美术教案)
因刻刀、刀片容易割破手指事先一定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以防作业时伤手。
学生有贪图方便的'不良习惯,作业时易发生不用垫板,直接在课桌上刻纸,这样的作品成功时也是桌面破损时。要进行保护公共财物的教育,提出“必须放在垫板上刻”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要做到,这是应该遵守的公德。
(课后录:较难,应再讲解仔细些)
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学具任务: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chángduǎn板书:长、短[设计说明: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学具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平均数的过程,学会寻找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操作)、先总后分(计算),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平均数,会找平均数。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引出问题:
1、看到黑板上这几个圆圆的圈你想到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就把它看做一个靶子,来做个游戏好吗?
我们先来制定一个游戏规则,投中这个靶心的得10分,投到第二个圈的得9分,投到第三个圈的得8分,投到第四个圈的得7分,投到圈外边的得6分。如果投到线上怎么办?我们就看投到线那边的多一些就算那边的分,但是如果你连黑板都没投中就是0分,同意吗
我们从中间一分为二,这边算一组,这边算一组。我们给这边起个名字叫第一组,这边叫第二组(板书)。第一组的同学向老师挥挥手,第二组的同学向老师点点头。
我们每组选5个代表参加游戏,请大家排一队交错站好。(给每人发一个沙包)好,比赛开始。
板书:第一组第二组
[]+[]+[]+[]+[]=[][]+[]+[]+[]+[]=[] 下面我宣布胜利队是第一组,欢呼一下吧!
看大家玩的这么开心,老师也忍不住想要参加这个游戏。我想参加你们组,你们欢迎吗?那我也来投一次好吗?现在第二组的得分是[]分,我重新宣布胜利队是第二组。
你们什么想法都没有?对这个结果有意见吗?(采访第一组)你们说这样比公平吗?
看来人数不相等,用比总数的方法来决定胜负是不公平的,那么怎样比才公平呢?不增加人,有什么好办法吗?请和身边的同学讨论一下吧!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5([]+[]+[]+[]+[])÷6
=[]÷5=[]÷6
=[]=[]
那组赢了?能说出理由吗
第二组虽然输了,但也不要气馁,你们课下还可以再比。
第一组这个“5分”是谁投的?
这组中最多的是几分?最少的是几分?5与它们相比怎么样
小结:可见,5分既不是第一组的最高水平,也不是第一组的最低水平,而是处在最高和最低之间的一个平均水平,咱们就把表示平均水平的这个数叫做平均数。平均数的大小应该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平均数是我们计算出的结果,它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一定这一组数据都等于这个平均数,有些可能比平均数大,有些可能比平均数小,有些可能和平均数相等。
求平均数的方法是什么:总数÷份数=平均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今天的数学课上,我发现了有3位同学听的特别认真,老师讲课他们听得很认真,同学发言他们也听得很认真。(三人上台领奖品,老师分别奖励他们1支、3支、5支铅笔)
请上台的三个小朋友数一数,手里有几只铅笔,然后大声的告诉大家。你们说老师这样奖励公平吗?怎样才公平吗?那么你想怎样把它们移一移。和身边的同学商量一下,台上的3个同学也互相商量一下。
你真了不起!想出了移多补少(板书)的办法。
你还有什么方法求出来吗?
学生计算,指名说出算式,师板书:(1+3+5)÷3
=9÷3=3
谁来说一说,求平均数一般可以用哪些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
2、估一估:
为了布置教室,小丽买来一些彩带,请你帮小丽估一估这三条彩带的`平均长度大约是多少?
请你在本上列式算一算。学生尝试练习后评讲。
你是怎么算的?都是先求和再平均分吗?为什么这个题目你不用移多补少的方法?
看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数量少,相差不大,用移多补少简单;数量多,相差大,用先求和再平均分。
3、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平均数,也知道了怎么求平均数,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小刚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4分,小刚的数学成绩一定是94分。(×)
(2)、小明所在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2厘米,小华所在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所以小华比小明高。(×)
(3)、三名同学的年龄之和是42岁,这三名同学的平均年龄是14岁。(√)
(4)、小明星期六做了20道题,星期天上午做了12道,下午做了7道,小明平均每天几道题列式为:(20+12+7)÷3=13(道)(×)
4、想一想、说一说
有危险吗?课件展示:游泳池和小明的问题。
想一想:出示游泳图,平均水深110厘米,小明身高145厘米,下去游泳有危险吗?
生讨论是否有危险。说说理由。
5、出示1—9九张数字卡片
下面请你把1—9九张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摆在桌子上。卡片上都写着几?下面做这样这样一个竞赛:
(1)请你从所有的卡片当中任意取出2张,让这两张卡片的平均数是5。
还有吗谁能把所有的答案都说出来?
为什么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5?到前面展示。
(2)再做这样一个竞赛:
随便拿出几张卡片,三张、四张、五张或更多张都行,要求这几张的平均数也是5。到前面展示。再多点还有吗都用上了平均数还是5。
(3)下面请你去掉几张,平均数还是5。
四、小结
这节课你开心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2.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猫古怪的性格特点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一、复习旧知
1.认读生字。
2.听写词语。
二、细读课文
学习课文是如何围绕总起句具体生动描述的,并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讲读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找出本部分的重点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
(重点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总起下文。)
2.轻声读课文,思考: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些地方?
(表现在:猫既“老实”又“任性”,既“贪玩”又“尽职”;以及“高兴”时,比谁都“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既“勇敢”又“胆小”。)
3.猫的“老实”表现在哪些地方?(乖、成天睡大觉、什么事也不过问。)
4.“任性”的具体表现?
5.课文中是怎样写猫很“贪玩”的?
6.猫的“尽职”又表现在什么地方?
7.为什么从“屏息凝视”“非……不可”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猫是“尽职”的?
(从“屏息凝视”可以看出猫捕捉老鼠时专注的神情;从“非……不可”可以看出猫等不到老鼠决不罢休的决心}。
轻读课文,思考: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与“古怪”有什么关系?
(“老实”与“贪玩”是一对矛盾,“贪玩”与“尽职”也是一对矛盾,而这些矛盾性格都集中在猫的身上,因此,猫的性格是古怪的。)
8.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并讨论:猫高兴时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温柔可亲。)不高兴的时候呢?(一声不出。)
9.这里的“几朵小梅花”指的.是什么?对猫的叫唤用了“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来形容,可以看出什么?
(作者把猫的脚印比作“小梅花”,把猫的叫声说成“丰富多腔”“变化多端”,可见作者是多么喜爱猫。)
10.默读第4自然段,想想猫的古怪性格还表现在什么地方?(“胆小”与“勇猛”。)
11.作者认为这古怪的猫怎么样?(可爱。)
(二)讲读第二部分。
1.轻声读课文,找出本部分的总起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
2.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是怎么连接的?哪一个词最重要?为什么?
(“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承上启下,“更”这个词是把小猫与成年猫的性格相比,说明成年猫性格古怪的同时也可爱好玩,而小猫们则格外可爱好玩。表现了作者爱猫,更爱小猫的感情。)
3.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小猫的“可爱”写了哪些内容?
(围绕小猫的“可爱”,主要写了小猫玩妈妈的尾巴,玩鸡毛,摔跟头,打秋千。)
4.作者对小猫怀有什么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作者喜爱小猫,表现在“绝不会责打它们”等词语。因为作者从小猫的淘气可爱中看出它们的“生气勃勃”和“天真可爱”。)
三、总结全篇
1.课文通篇洋溢着作者喜爱猫的感情,想一想,应该怎样朗读才能充分体现作者的感情?(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亲切,因此朗读时语调要轻,感情要充沛。)
2.浏览课文,想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本文围绕总起句写,内容具体,描写生动。)
四、随堂练笔
你能学习这篇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吗?出示总起句(任选一题):
(1)小狗很可爱。
(2)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
[板书设计]
大猫既老实又任性
很古怪即贪玩又尽职
既胆小又勇猛
小猫淘气
很可爱天真可爱
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聂耳的《毕业歌》、《金蛇狂舞》中所体现的创作手法及思想。
【过程与方法】聆听音乐作品,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毕业歌》的创作背景和《金蛇狂舞》的演奏形式。掌握“螺丝结顶”的创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唱《毕业歌》、分析《金蛇狂舞》中“螺丝结顶”的创作手法。
【难点】掌握《金蛇狂舞》中“螺丝结顶”的创作手法。
三、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带大家一起感受一次升国旗的场面(升国旗奏国歌视频)。大家很熟悉这首歌曲是《进行曲》,但是有谁知道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呢? 20世纪30年代我国出现了一个组织---左翼音乐运动。他们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团结爱国民族音乐力量的革命音乐运动。1930年3月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之初,左翼文艺界就开始主义音乐问题。1932年开始,出现了大批优秀的'音乐家、革命传播者参与到群众救亡歌咏活动中进行创作。他们这个组织的兴起和发展,造就了一支革命音乐队伍,对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建设有深远影响。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首铿锵有力歌曲是谁创作的?(田汉词、聂耳曲)那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伟大的人民音乐家、革命家聂耳。(板书)
(二)初步感知
1、请同学谈谈对聂耳的了解学,总结介绍聂耳的生平。
2、声乐作品欣赏
⑴初听(电影《聂耳》--之<毕业歌>)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气势是怎样的?(英雄慷慨、积极乐观)
⑵对比探究:观看舞台上表演的大型合唱,感受合唱效果使情感更加丰富。
(3)投入情感去演唱。
(三)探究学习
1、完整欣赏《金蛇狂舞》,了解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找出第三段中的创作手法“螺丝结顶”。
2、合作学习:分组对答唱第三段,体会节拍变化、乐句删减、上下对答的效果。进一步了解“螺丝结顶”的创作手法。
3、实践体验:绘制出“螺丝结顶”的简笔图示,并运用“螺丝结顶”的创作手法练习4-8小节旋律。
(四)拓展延伸
欣赏聂耳的其它代表作品《铁蹄下的歌女》、《码头工人》等,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小结作业
请同学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归纳聂耳的《毕业歌》中的情感充沛,《金蛇狂舞》中运用“螺丝结顶”的创作技法的巧妙地将音乐推向高潮。进一步印证了聂耳的那句名言“脑经若无正确的思想的培养,任它怎样发达,这发达总是畸形的发达。那么一切的行为都没有稳定的正确的立足点。”
课下请同学搜集整理冼星海的人物简介及代表作品。
五、板书设计
聂耳
《毕业歌》 “进行曲”
《金蛇狂舞》(民乐合奏) “螺丝结顶”
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几何形体及其他各种形状的物体。
2.能够设计出各种形状的钟面,初步学习运用绘画与拼贴的形式来表现。
3.培养学生爱设计,敢于创造、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同时使学生学会珍惜时间、热爱生活。
二、教材分析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1564-1642)发现了等时性原理,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使人们能更加精确地认识并计算时间,随后又发明了闹钟,至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闹钟的形状、图案、色彩,随着时代的进步发生很大的变化。到现在,钟表的样式已是五花八门,计时越来越准确,形式越来越多样,用途越来越广泛,最先进的有:原子钟、电波钟等。未来闹钟的发展,肯定也会随着时代的要求更加多样化,或许有朝一日传统样式的闹钟消失了,但时间是永恒的。
教材选取的一些闹钟实物、绘画手工作品,都是造型美观、色彩丰富、富有新意的作品。教师可以通过可爱的小闹钟让学生认识闹钟、欣赏闹钟,进而设计出具有时代精神和未来发展特点的闹钟。
三、学情分析
本次美术教学活动对象为二年级儿童。他们的年龄特点使其具有好奇性、游戏性,而且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处于概念化阶段,对事物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理解、认知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保持其对事物永久的热情是这一阶段美术课的必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钟面的造型设计。
难点:巧妙地设计小闹钟。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课业类型:
设计制作课
七、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或双面胶)及制作闹钟用的其他工具材料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范作等
八、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1)课件播放闹钟的走动的“滴答”声,让学生猜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师:“今天来了一个朋友,听!是谁?”(生答:闹钟,师点击课件出现闹钟图片)
(2)引出课题师:“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闹钟世界。”(板书:小闹钟)
2、认识闹钟,设计钟面
(1)提问闹钟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2)了解闹钟的发展历史
师:“小小的闹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帮助,,可是我们的祖先在还没发明闹钟的时候,他们是怎么计时的呢?”
(学生进行猜想:看天色、公鸡报晓等)
欣赏日晷、沙漏图片(教师旁白古人是如何使用的)
(3)观察闹钟,设计钟面
a、出示闹钟实物,引导学生观察闹钟的特征、组成结构等。
b、引导观察钟面
师:“尽管现在的闹钟的外形五花八门,但都有固定的结构,而且他的刻度是永恒不变的。”
学生观察钟面上的刻度,教师引导说出刻度的特点,数字的分布规律。
C、教师示范设计钟面
用对折的方法剪几个不同形状钟面,选取其中一个钟面画出刻度、时针、分针、秒针,课件出示不同形状的钟面设计。引导学生还可以设计其他形状的钟面。 d、设计比赛:播放音乐2分30秒为比赛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钟面设计,同时让学生体验时间的流动,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e、展示优秀的钟面设计作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再给学生一分钟时间进行修改、加工。已经完成的同学可以帮助同桌。
3、欣赏闹钟,示范制作
(1)欣赏闹钟图片,激发设计灵感
师:“闹钟至今有上百年的历史,闹钟的形状、图案色彩随着时代的进步发生着巨大的改变,除了本身的作用,也成了一件小小的艺术品,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闹钟王国,看看各式各样的闹钟。”课件播放各种形式的闹钟,引导学生多观察闹钟的外形、色彩。
(2)提问学生最喜欢的闹钟,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3)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
(4)教师师范设计闹钟
a、根据画好的爱心形钟面的大小用瓦楞纸做一个外形。(提醒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外形应比钟面大)(演示可站立)
b、把钟面贴在剪好的外形上
C、进行装饰、修改完善。
4、设计创作温馨提示:
(1)、设计一个造型独特的小闹钟。
(2)、用剪、贴、画的方法进行制作。
(3)、制作时注意卫生及安全使用剪刀。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做个别指导,对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及时的肯定与表扬。
5、评价作品,展示自我
(1)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参与评价,教师补充评价。
(2)评出优秀奖、创新奖、设计奖等。
6、课后延伸
(1)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立体的闹钟。
(2)欣赏高科技的原子钟、电波钟,搜集现代多功能钟表(可请父母帮忙)
九、板书设计
小闹钟
形状、色彩
巧妙
十、教学反思:
《小闹钟》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在“大胆创作——制作小闹钟”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钟面指示明确,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教材选取了一些闹钟实物、绘画手工作品,都是造型美观、色彩丰富、富有新意的作品。教师通过可爱的小闹钟让学生认识闹钟、欣赏闹钟,进而设计出造型独特的闹钟。设计本课时我把小闹钟的制作分成2个部分,钟面造型与外形的设计制作。这样利于学生的`掌握,避免以往手工教学教师先全部讲解后学生动手制作带来的课堂混乱和学生制作的无条理性。钟面的造型设计是本课的重点,大部分人都会停留在圆形的钟面,在设计钟面时引导学生可以设计成各种形状的。通过不同钟面的图片的欣赏,加上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拓展思维。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要画一个几何形状会花很长时间,而且画的图形往往会很小。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本节课的钟面造型采用了剪的方法,对折2次或者3次任意剪出一个图形就可做钟面造型。这样不仅操作方便,而且由于展开之后会看到一些学生意想不到的形状学生感到很新奇,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制作的兴趣。闹钟外形的巧妙设计是本课的难点,以往的手工课很容易出现学生一味地摹仿教师的作品而缺少自己的创意。为了避免这样的弊端,在外形设计之前先让学生欣赏各种造型的闹钟,说说自己的最喜欢的一个造型,接着让他们设想自己是设计家如何设计一个造型独特的小闹钟,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接着教师的示范制作让学生明白如何把自己心中所想的造型表现出来。教师的示范制作后又让学生欣赏教师的其他闹钟手工作品,并对其造型进行分类:植物、动物、生活用品等等。这样学生的设计灵感就再一次更好地激发了。在美术手工教学课中我的疑虑:小学生的天性就是爱玩,在他们的眼中手工课就是无拘无束的“玩玩课”,如何利用这个心理优势,让学生大胆地去动手操作?学生的临摹能力很高,教师的示范制作会带来这样的弊端:许多学生只会照着教师做,缺少自己的想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设计7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虽然教材在识字的编写上力求形式多样,但如果仅仅让学生根据教材编写的形式去识字,其实也是非常枯燥乏味的,而且识字量多,学生容易混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识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识字8》时,我注重体现这一点。《识字8》是形声字归类识字课。在设计时,我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力求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通过看图学词,随文识字,多种形式复现生字等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识字,识得轻松,识得扎实,识得有趣,并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培养识字能力。
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来做个转盘游戏。出示:包。你们认识吗?生:异口同声地说,是“包”字。
师:这个“包”可神奇了,它可以和许多偏旁组成新字。师出示:“火、艹、饣、氵”。生自由读
师:谁先记住这些字,就让他当小老师带领大家做游戏。师:我开始转转盘,包与火组成什么字?生:这是“炮“师:什么炮?生:火炮师:什么是火炮?师出示图片理解“火炮”。师:你怎么记住“炮”.生:炮遇到火就着,所以部首是“火字旁”生:火加包就是炮
生:“炮”与火药有关,所以是火字旁。师:方法不错转盘又转了,组合成“苞”字师:这是什么字?生:这是“花苞”的苞。师:这个字是什么偏旁。生:“草”字头、生:这个“苞”一定和植物有关系。
师:见过花苞吗?没开放的花朵,正要开放的花朵。(简笔画释义)教师转转盘组合成“饱”字。
师:这是什么字?指名读。(出示:饱饱满)师:“饱”还可以组哪些词呢?生:吃饱生:饱和生:饱满
师:“饱满”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豆荚)谁到前面来摸一摸?生:我来。生跑到前面摸豆荚师:你感觉怎么样?
生:摸在手上感觉很豆荚胖胖的。师:胖胖的,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丰满”。师:“饱满”的意思明白了吗?生:知道了,“饱满”就是“丰满”。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上课精神很饱满。那这个饱满也是丰满吗?生:我知道老师,不是,这里的饱满是“充足”。
师:你真聪明。“饱满”这个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1、丰满;2、充足。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师继续转转盘,认识“泡”。师:这是什么“泡”生:水泡的泡。师:我们看图画,小鱼在吐泡泡呢!。师:小朋友你们看,他们什么地方相同?。生:都有“包”。
师:也有不同的地方,你看出来了吗?。生:部首不同。
师:老师告诉大家,其实啊,他们都是形声字家族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我们一起来记住他们的名字。(齐读)。
师:小朋友真棒记住了这些字并理解了意思,轻松一下做个猜字游戏好吗?。生:齐声说“好”。师:火字旁边站,一声火炮响。他是谁?。生:炮。
师:草帽头上戴,像朵荷花苞。他是谁?。生:花苞的苞。
师:加点白米饭,肚子撑得饱。他是谁?。生:饱,师:左边加三点,爱把水泡冒。他是谁?生:泡
师:小朋友真厉害。包不仅和“草”字头、“食字旁”三点水”、“火”字旁、交朋友,它还和““提手旁”、“衣字旁”等等都交上了朋友。师相机出示“袍、抱”等词语,引导学生识记。
教学反思:这是一节普普通通的识字课,但它真实、朴实而又扎实。我想,好的识字教学形式以识字为重点,引导学生不断发现字词与事物之间的这样和那样的联系,从而对字词所指代的事物展开深层次的认识活动,使学生的识字活动成为极快乐极有趣的事,很多学生的识字都是由乐趣转化为习惯。反思这节识字课,学生之所以学得轻松,学得有趣,我认为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教给识字方法,逐步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使之逐步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师依据形声字的特点,先出示基本字,然后再和不同的偏旁组成不同的生字,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偏旁的字所代表的不同含义。这个环节中,教师运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做游戏的方法,给予识字教学一定的童趣。孩子们在听听、看看、说说、想想的学习体验中,充分感受到了汉字的“妙”——这哪里是在学习生字,简直就是在玩魔术。一个字摇身一变就是几个形状极其相似,但意思又相差甚远的生字。这样的教学,大大调动孩子们学习生字的兴趣,降低了识字的难度,提高了识字兴趣。
第二,在游戏活动中让孩子们巩固识字。在游戏活动中识字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在课堂上创设情境,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复现课文中的生字,采取开火车、送生字回家、猜一猜、玩一玩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调动孩子运用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使他们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和生字交上了朋友。比如:在这节课就运用了猜谜游戏,大大激起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第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识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教学片段中,饱满”这个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1、丰满;2、充足。如果教师直接把这些内容灌输给学生,他们是接受不了的。于是我通过创设挑豆荚这一情景,让他们亲手摸一摸,体会“饱满”就是“丰满”的意思,又通过表扬学生的精神面貌让他们了解“饱满”的另一种含义。这样,学生就能深刻地理解“饱满”一词的不同用法。在写字教学时,学生还能融会贯通,熟练地使用所学的词语。这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将学生的生活与课堂紧密相连,在交流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低年级识字教学案例研究『故事背景』借书奇遇
“老师你好,我想借你手里那本《安徒生童话选》看一下可以吗?”?
一个稚嫩的声音打断了我的去路,我停下脚步,是个一年级的小学生,我奇怪的问:“你怎么知道老师拿的是《安徒生童话选》?”
“皮面上不是写着吗??”
我微笑着的把书递到孩子的手中,只见她高兴的跑开了,接着是围过去一群好奇的孩子?并不时的问:这是什么字?这是画的什么??
他们如此简短的对话让我深深的反思,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却有如此的识字量,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让其他的孩子也赶得上这样的脚步?『案例教学背景』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和作文教学的基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对识字的要求是: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今天我把学生认识、学习、积累、运用汉字的过程称为攀登识字,我们知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这不仅是识字教学要求的变化,而且是识字教学观念的变化。“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识字策略,使小学生直接利用汉字阅读,这无论对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其他课程,对于视野的开阔,智力的开发,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小学生低年级识字教学显得十分重要。而汉字数量多既难认又难记,往往是老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所以我们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识字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呢? 『实施的过程』
一、适时机,巧识字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底年级的小学生,对学校生活充满了憧憬。翻开一篇课文,他们很想知道写了什么内容。对阅读的渴望必然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提早学生识字的时间,在学生一入学,就进行识字教学。即在学拼音的同时,给学生补充识字教材,教学生识字,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在一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我观摩到下面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一年级了的小学生了,小学生这几个字这样写(板书:小学生),让学生跟老师读——小学生。
生:(读)小学生,小学生。
师:小学生就是你,你就是小学生。你们这些小学生,本节课要跟老师学习汉语拼音,??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汉语拼音,还学习了三个字。(指“小学生”)这三个字读什么?
生:小学生
师:对,再读一遍——
生:小学生——
一节课只需几分钟,就可以顺便教学几个字,学生并不感到困难。照此方法,下一节课,再学“老师”“一年级”“语文、数学、铅笔、橡皮”等词。每一节课学
一、两个词,学了几个词后,马上连成句子让学生读。如“我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我们爱老师”等。在枯燥的学拼音阶段,学生可随课文顺手牵羊识字多个。
二、生活化识字《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过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的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识字的意识和习惯,提高教材中生字的出现率,从而巩固生字。如找找广告牌、包装纸上有哪些刚学会的字?动画片中经常出现人物的对话与歌词,哪些字是认识的?为此,常有同学把新认识的商标,包装袋等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她新认识的字。此外,我还要求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多问爸妈、老师、同学,这样,学生识字的机会就增多了。让学生在发作业本的过程中认识同学的姓名也是识字的好方法。结合课文中出现的认识姓氏的题型,鼓励学生问问父母以及其他亲朋好友的姓名,并让他们写给自己看,也是给学生创造识字的机会。另外,我鼓励学生在课外多看一些内容浅显、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如简短的童话、寓言故事等,以巩固识字,多认字,积累词汇、语言,同时培养阅读的习惯。
三、游戏识字
识字教学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表现。在教学中,我尝试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1)编字谜识
学生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枯燥。在进行二年级识字教学时,我常常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让小朋友去猜,去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比如,我教“毯”字,谜面编成“一堆毛,两把火,躺在上上面很暖和”。小朋友猜对后,兴趣来了,我趁机教“店”字谜,编成“庆而不大,站而不立,街边一间房,天天顾客忙”字谜,小朋友猜对“店”字谜后,学习兴趣更大。再如,我教“讲”字,问小朋友:“谁能给这个字出一个谜面,请大家猜猜?”这样小朋友的思维得以发展。经过不断启发,小朋友们编出了很多字谜,如“两人坐在地上”,谜底“坐”;“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谜底“人”;“笔”字,“上边竹子下边毛,写字画画离不了”;“田”字,“四周不透风,十字在当中”;“回”字,“四周不透风,口字在当中”等等,这样快乐的教学情境,使学习生动活泼,唤起儿童的学习兴趣。
(2)玩游戏识字
如在教学形声字时把偏旁和独体字写成许多卡片分给每个学生,请某个学生举着手里的偏旁先站到讲台上来。如“女字旁”站上来,问谁来和我做朋友?下面就会有好几个小朋友上来和他站一起,如“子”“马”“乃”“生”“未”“且”等,上来要说:“我和女字在一起我们是妈,妈妈的妈”;“我和女字在一起我们是好,好人的好”??教学形近字也这样玩着学,如独体字相同偏旁不同的几个字,请某个同学举着独体字站在讲台上,其他拿偏旁的同学上来和他做朋友,轮流上来凑字,等于是换偏旁练习,巩固了这样的形声字。
(3)编儿歌识字儿歌或谜语,内容简单,有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兴味,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为低龄儿童喜闻乐见。我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磨“编成”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4)加减法识字
在教学识字中,我出一些花样翻新的练习来”考考“学生,激发求知欲,强化记忆。例如”门+口=?“(问)、”早+草头=?“(草)。”草-草头=?“(早)与此同时,让学生自己照样子编题来考考老师,如”坐-土=?“(从)、”三点+同=?“(洞)”立+日=?"(音)等,在课堂开展竞赛,帮助学生记牢字形。
此外,我在教学中还常用的游戏有:开火车(各种形式)、接龙,摘苹果,放鞭炮,叫号,猜字,排字,搬砖头,举字??多种多样的游戏给学生带来了乐趣也使他们记住了生字。
四、依据汉字的特点归类性编写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我发现,当一个字练习口头组词时,往往学生能组好多词,但往往几个同音字区别不开,张冠李戴。为了让学生能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我还采取了让学生早辨析汉字,把一组常用的同音或者形近字编成顺口溜,以汉字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分析比较,这样学生记得快,区别清。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如:教学中我把“清、请、情、青、晴、”变成顺口溜:“有水才说清,有言才说请,有心想事情,有日天气晴,青岛、青蛙叫。”让学生比较记。再通过练习,“今天天气()朗,我们来到小河边。小河里的水真()啊!我们站在岸边,突然,从草丛里跳出一只小()蛙。我们正向捉住它,老师过来说:()不要捉青蛙,青蛙是益虫,它能为我们做好事()。”这样学生就区别开这几个字了。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应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让课堂充满情趣。这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的需要。语文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梦想而存在的,每一个汉字都可以激发孩子无穷的想像,一个个汉字连缀起来就是一片放飞的天空。再比如,由基本字“方”,带出“房子”的“房”,“访问”的“访”,“解放”的“放”等等。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深入挖掘教材中直观形象的因素,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在观察、联想、比较、思考、游戏中生动愉快地识字,有效地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其思维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使识字教学事半功倍。
『教学效果』
通过课题研究,更新了我的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课题研究,我首先转变了一个观念:用多种识字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化难为易,也能够增强对汉字的科学认识。第二、它可以培养孩子的那种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今后独立识字。
其次,学生在这些花样繁多的趣味识字中,能自觉、主动的乐学识字,达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学思考』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困惑,像教学过程中如何恰当的把握好一个“度”;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如何持久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过程中的纪律问题?等等。这还有待于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汉字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古老、最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文字之一,它集音、形、义于一体,又有着发展思维,开发智力等拼音文字所没有的优势,种下行为的种子,就收获习惯;种下习惯的种子,就收获性格;种下性格的种子,就收获命运。每个家庭都要及早培养孩子的优良的品格和性情,就要把识字放在首位,这才是孩子成才的关键大事
总之,“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够把事情做好”,努力用心的耕耘则一定会硕果累累,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付出了汗水,相信,一定会换来一份充实而又沉甸甸的收获。与学生们一起精彩成长。
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经验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3.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教学难点:
根据需要引导总结计算规律。
教具:
多媒体、写有A、B、C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上学、放学、做操经常排队,你知道吗,排队也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排队的问题:排列(板书课题)不只是排队,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排列,就像我们几个好朋友拍照留念,也蕴含着排列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简单的排列问题
师:我想给这两位同学合张影,让他们站成一行照相会有几种排列方法?
生2:因为一左一右,可以交换每个人的'位置。
师:如果是三个人站成一行拍照,又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法吗?
教学设计者:承良玉陶辛中心学校电子教学设计
你认为怎样排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同学们可以写一写、画一画进行你们独特的创意或排法,看谁想的办法最多最好,好不好?开始。
生1:先把A排在第一的位置,其余两个人调换一次位置;再将B排在第一的位置,其余两个人调换一次位置;最后将C排在第一的位置......
生2:也可以先把B放在第一的位置,其余两人调换位置,有2种排法;再把B放在第二的位置,A和C再调换位置,有2种排法;最后把B放在第三的位置,A与小C换位置,又有2种排法。这样共有6种排法。
生3:我只想一组就知道了。先把A放在第一的位置,B与C调换位置,有2种排法,依此推想,另两人也分别有2种排法。因此,共有2x3=6种排法。
嗯,你们小组很有创意,非常注意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师:同学们的想法又多又好,不仅思考得很有条理,并且能清楚
2.先确定位置,再进行简单的排列
师:假如我们班参加学校组织的艺术节活动,组织一个小合唱,现在有四位同学A、B、C、D要排成一行表演小合唱,D同学要担任领唱,为了让他靠近麦克风,需要把它安排在左起的第二个位置,其余的同学任意排。想一想有多少种排法?
生:D同学担任领唱,先确定她的位置,再研究其他三名同学的排列顺序。
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通过交流明白排列的规律。
教学设计者:承良玉陶辛中心学校电子教学设计
师:完成没有?师:谁来回答一下?
生:我是先固定D的位置,然后排列ABC,最后得出了6种排法。同学们有不同意见吗?
师:咦?刚才三个人排队出现了6种排法,四个人排队应该出现更多的情况,可为什么你们却还是出现了6种排法,这是为什么呀?
生:因为固定了一个同学的位置,其实还是三个人在排队,所以依然是6种。
师:哦,老师明白了,谢谢你的解释。
那老师如果不想固定D的位置,而是想让他们自由地排成一行进行表演,那又会出现多少种排法呢?
学生再次小组合作,并进行讨论、交流,老师巡视指导。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
组1:我们是先让A排在第一,然后排列BCD的位置,得出了6种排法。其余的就不排也知道了都是6种,一共4个人,所以会出现24种排法。组2:我们小组是进行的分工,每个同学都分别排ABCD在第一的位置,然后综合起来互相检验,最后总结出24种排法。……
师:你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而且都说出了自己的道理,希望以后继续下去。
教学设计者:承良玉陶辛中心学校电子教学设计
师:刚才通过你们的探索,已经知道了2个人、3个人、4个人排队的方法,如果有5个人排队,会有多少种排法呢?希望同学们课后做一下探索,相信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三、学以致用,拓展提高
1、用8、2、5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哪几个不同的三位数?(每个数字只用一次)
2、用0、2、5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每个数字只用一次)
3、用0、8、2、5四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四位数?(每个数字只用一次)
4、用1、8、2、5,四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四位数呢?(每个数字只用一次
四、反思总结,提升认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店、蹲”等16个生字,会写“店、决”等9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内容。
3、情感态度目标:能简单复述课文内容,明白不能一味地只想着做简单的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记生字词,把握故事内容。
难点:学习文中句子的朗读。能复述文章内容,明白不能一味地只想着做简单的事情。
教法学法
1、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情境带入
2、“激趣”教法设计:多媒体激趣
3、“乐学”学法设计:朗读感悟
教具准备:师:多媒体课件
生:认真预习新课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同学们,地球上许多小动物它们的外形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我们知道了大象的大耳朵是它的特点之一。那么请同学们来看一看下面这几个小动物,你知道它们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吗?
1。出示图片:蜘蛛河马长颈鹿蜈蚣(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2。同学们真棒,都答对了。那么你们知道这几个动物小朋友之间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吗?我们接下来学习新课文《蜘蛛开店》。
3。板书课题:蜘蛛开店。蜘蛛两个字都是虫子旁,左右结构的字,读音时要注意都是翘舌音zh。蜘这个字虫子旁表意,右边的知表音,蛛也是虫子旁表意,右边的蛛表音,所以这两个字也是形声字。
4。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懂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2、注意读课文时圈画出课件展示的词语。
“商店、蹲在、寂寞、口罩、编织、顾客、付钱、换招牌、长颈鹿、袜子、匆忙、蜈蚣、决定、功夫、完成、换了、星期”
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朗读,其他同学跟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就这个课题“蜘蛛开店”,能提出一些问题吗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为什么开店
1。指名学生读第1自然段。
2。从这一自然段你知道蜘蛛为什么要开店吗?(好寂寞,好无聊)
3。“寂寞”“无聊”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教师结合生活实际讲解词语。
4。指导朗读“好寂寞,好无聊啊”
(二)学习第2至4自然段。体会第一次开店
过渡:寂寞、无聊的蜘蛛决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就是要开一家商店。这个商店开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学习第2至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并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
(2)出示问题:蜘蛛先开的什么店?
卖什么?
开店的原因是什么?
遇到了哪位顾客?
结果又是什么?
(3)请2到3个同学照着问题说一说
(4)出示一段空白的段落,帮助学生概括,相机板书
(5)找出蜘蛛为河马编织围巾结果的段落,体会河马的嘴和蜘蛛的嘴大小的区别,指导朗读,读出不容易。
指导朗读:河马的嘴巴那么长,口罩好难织啊,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终于织完了。
(三)根据语段提示补充后面开店的情况。
(1)比较第八自然段(织啊织,足足)体现蜘蛛织的时间长,很辛苦。指导朗读。
(2)第十一自然段:这次蜘蛛做了一个什么举动?怎么样的跑回去?小蜘蛛看到蜈蚣这个客人后有什么样的心情?哪一个字体现?最后织完了吗?指导朗读。
(3)小蜘蛛一次又一次的换店开,每一次开店它都很用心的写了招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____”画出小蜘蛛写的招牌。
(四)根据板书内容,同桌前后复述这个故事,
四、指导生字
1、出示:店、商两个生字,观察字的结构
2、指导书写半包围架构的“店”字:左上包围,广字头横长,撇舒展,包围住里面的占字,占字的横与竖,分别压横中线与竖中线。
3、指导书写“商”字:上下结构,点压竖中线,位置靠上。第一个撇点以竖中线为中心向两侧聚拢,第二个撇点同样以竖中线为中心向两侧扩散,中间的口小而扁。
板书设计:
蜘蛛开店
蜘蛛卖口罩河马一天累(最小)
卖围巾长颈鹿一周累(稍大)
卖袜子蜈蚣跑?
教学设计10
知识目标:
理解人物性格,感知人物形象。
能力目标:
学习阅读的方法,提高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情感目标:
理解父母的关爱,学习作者的坚强。
重点:
感悟母亲对子女的关爱。
难点:
学习作者的坚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氛围,导入:
1、课前出示卜桦创作的flash动画短片《猫》,学生看完后略谈故事情节、主题及感受。
2、教师补充:这是获得国际动画大赛金奖的动画片,其借助音乐和绘画诠释出来的“爱与勇气”温暖着亿万网民冰封已久的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借助文字感动亿万读者的文章《秋天的怀念》。
3、作家作品简介。出示课件。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作家,他体验到的是命运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生活的明朗与欢欣,他用残缺的身体表达出了最健全最丰满的思想,他用睿智的文字诠释出的爱和勇气照亮的却是我们日益幽暗的灵魂。有人说:如果你年轻,请读他的书,会给你以力量;如果你不再年轻,请读他的书,会给你以温暖。
(二)、初读,感知内容。
1、学生朗读。
2、学生默读,思考课文内容
3、学生交流。
4、教师评价补充:母亲的关爱儿子的坚强
(三)、品读,体验情感。
1、学生默读,勾画出能体现母亲对儿子关爱的语句,试作简单赏析。
2、学生交流。
3、教师评价补充。
4、学生小结品读方法。
5、教师补充:首先根据文体的不同,阅读时有所侧重。
其次,品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关键的语句,如借助传情达意的句子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分析人物,能结合环境描写进一步揣摩人物的心理……还可以抓住文中一些关键的词语,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第三,可以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沉浸在文本之中,对文章进行深刻的剖析,要敢于否定他人的说法,说出自己对文章独到的见解。
6、学生用老师所授品读方法勾画并赏析文中能反映儿子坚强的语句。
7、交流,评价,补充。
(四)、学完这篇文章,你很想对自己、或是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呢?请试着写下来。出示课件。
(五)、小结。
“世道多舛,人生不易”,在这个欢欣与伤痛共存的世界,我们唯有接受,唯有面对,包括生命中最不能承受的残酷。如果你不幸被选作去充当那苦难的角色,就去承担,选择一种坚强的方式去诠释生命,生命会因对苦难的超越而显得恢弘与深邃。写出自己。
结合作业
2,请学生写出自己想对父母说的心理话。
板书:
1、学生小结的阅读方法。
2、爱——坚强
教学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取得收成。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深有体会。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改强调学生的语文学习要在交际中、活动中、情境中、探究中的开窍学习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由以往的被动接受信息转为主动地搜集、筛选、整合和处理信息。遵循课改的教学原则,在这节课上,我的第一篇主要是在情感激发的氛围中围绕着读而展开,注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意图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在自主、交流、探究中明理,在联想、想象中提升,在质疑中创新,在练笔中巩固,在快乐中学习,在感悟中生活。
课堂上,学生大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尤其在读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在自主阅读,相互交流,探究阅读学习的方法。在后来的阅读教学中,充分运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对人物进行全面而正确的分析,说出对文章独到的见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更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后来,在学生的练笔中,我看到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文章,相较以往课堂作业中的练笔效果要好许多。我感到通过让学生沉浸文本去体会、感悟到的情感,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我在课后的作文点评中,肯定了学生用真情所写的文章,鼓励他们把自己对父母的感情表达出来,勉励他们坚强面对人生。我还选出一些好文章告诉学生,会向校园文学社的老师推荐,这给了学生莫大的鼓舞。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自读课本又何尝不是一个例子呢?它同样是学生学习的凭借、学习的舞台、学习的新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我真切的领悟到:自读课本是课内语文课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获取大量课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其选文文质兼备,可读性强,内涵丰富,通过对自读课本的学习不但可以巩固和扩大课内所学东西,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在教学资源尤其匮乏的农村,如何对自读课本进行有效利用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了。
因此,在教学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在课改的新形式下,对于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熟悉教材,挖掘教材,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同时,我也知道,阅读教学并不是在一节课上就能完成的,还需要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总结和完善才能有质的飞跃。
教学设计11
教学目的:
结合《燕子》、《江南春》等文的学习,仔细观察春天的大自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培养爱美的情趣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燕子》导入,明确学习要求。
1、说说小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
2、小燕子为什么要从北方赶来呢?听一听、唱一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3、是啊!这里的春天最美丽。课前,同学们都去认真地观察了春天,用自己敏锐的目光去搜寻春天的美丽。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交流,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赞美春天。(板书:咏春)
二、结合观察所得,尽情赞美春天。
1、你想用什么方式赞美春天?
(逐一板书:唱春歌、诵春诗、说春景、绘、品春茶、跳春舞……)
2、现在,男女生分成两组进行擂台赛,看哪一组咏春咏得精彩。分组选择你最喜爱的方式认真准备。
3、活动一:赛诗会(或描写春天的春联)
4、活动二:说春景(先说出带有“春”的'词语)
5、活动三:品春茶
6、活动四:唱春歌
7、活动五:绘
8、自主选择喜爱的方式表达。
9、在跳春舞中享受春天的美。
三、评价总结
四、课外延伸。
自由写一处春景,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树,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白杨树的相关知识。
2.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3.教师板书:白杨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白杨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长呢?它会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学,可以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议论的事。
3、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在西行的列车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见窗外的白杨讨论白杨的特点,爸爸表明心迹。
三、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
这篇课文以白杨为线索,用自然段合并法,把课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写大戈壁的铁路线上长着高大挺秀的白杨。
第二段(第四至十五自然段)讲的是“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第三段(第十六至十七自然段)讲的是“孩子们”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们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杨树。
第四段(第十八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他们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四、细读品味,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
1.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1)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几乎没有生命的存在。明确白杨的生命力极强
(2)那里的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明确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及其恶劣,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飞沙走石的情景
(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
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的话,要重点理解,明确白杨的特点:不择环境坚强不软弱从来都那么直
(4)品读爸爸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5)把爸爸的话背诵下来。
2.此时的你最想对白杨树说点什么?
3、思考: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抓住表白一词进行理解。
爸爸看见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是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向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4、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含义吗?
五、理解《白杨》的中心思想。
教师出示投影:
选择你认为概括的最准确的中心思想:
1.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
2.课文表达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
3.课文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板书:扎根边疆
建设边疆
六、总结全文。
从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白杨树,可是通过分析课文,我们又进一步明白了,作者描写白杨树,实际上赞扬了边疆的建设者。这种写法很新颖,能够引人入胜。这种方法叫做借物喻人。表面上写白杨,可真正的目的是写那里的人。白杨的品格,正是边疆建设者的品格。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也正是边疆建设者对孩子们扎根边疆健康成长的期待。
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理解词人情感主线。背诵全词
2、过程与方法:
●理清借景抒发人生哲理层次,体味描写的精妙
●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培养乐观旷达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词,进而把握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2、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设想:
通过朗读、想象把无形的意境转化为有形的画面,以此来品味词的妙处;借用多媒体手段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积极鼓励学生互助学习。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苏轼图片、古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并出示“学习目标”:
明确:一首词的意境往往是由画面构成的,我们要学会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每一首词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今天要体会的是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二、苏轼及其背景介绍(结合幻灯片);教师配乐范读全词(课件出示课文内容):
1、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2、 教师问:“这样的.情形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他们心里会怎样?” (幻灯片出示问题)
引导学生答:“愤懑、抑郁、凄凉。” (幻灯片出示总结)
3、 教师由此发问:“然而苏轼是用何种心态去面对这种艰难处境的呢?” (幻灯片出示问题)
学生沉思中,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配乐范读全词。
全体学生初读全词:
1.播放朗读的音频文件
2.学生在音乐声中自读,体会朗读要领。
3.由学生推荐朗读较好的同学诵读
四、整体感知全文:
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可以相互讨论帮助。然后请学生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教师提醒重点:
1、子规——布谷鸟;白发——代指老年;黄鸡——代指时光流逝。(幻灯片提示)
2、 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哲理。
五、由苏轼的心境引入画面赏析:
1、教师提问:“大家觉得苏轼在游清泉寺时心情是怎样的?”
对学生各种不完全的回答,教师随机引导。
2、教师引导:“如果我们能体会出这幅画面的意境,也许我们就能体会出词人的心情。下 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朗读走进这幅画面,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一会儿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 么。”[上阙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布谷)在啼叫。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下阙转入抒怀:——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 (幻灯片出示图片)
3、 向学生介绍画面赏析的方法:反复诵读、抓住特征、调动感官、联想想象。
六、学生评点词的意境。
学生口头交流所看到的画面。学生老师共同评点,最后点出这首词的意境是“清淡幽静”。
全体、个人朗读全词。
由画面意境引出词人心情:
1、 教师提问:“一个人在什么样的心情下,笔下的景物才会如此清淡幽静?”
学生讨论后答:“平静、宁静。” (出示幻灯片)
2、 教师紧跟着问:“苏轼面对挫折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人生
态度?”
学生答:“旷达乐观。”(出示幻灯片)
3、 教师再设置疑点:“那么苏轼会不会就此放弃世俗的一切,不再执着于自己的理
想了呢?”
学生可在老师的提示下,看词的下片,从而得出答案。
教师补充:“事实上,苏轼在屡遭贬谪的晚年仍敢怒敢骂,可见他的坚毅执着。” (出
示幻灯片)
九、朗读下片,理解含义。
1、 学生自由畅谈对下片的理解或所受启发。
2、 教师结语:“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指引 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满信心。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平 和的心态,勇往直前。我们还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同学们,你们说对吗?” (出示幻灯片)
十、全词小结:
全词情景理交融,充分体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 (出示幻灯片)
情——宁静自适
景——清淡幽静 情景理交融
理——旷达乐观
十一、学生自由背诵全词:
十二、拓展练习: (出示幻灯片)
描述以下句子表现的画面,说出其中包含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1、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对美好晚景的恋惜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对美好事物的留连,对时光易逝的怅惋,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希望。)
布置作业:
1、 背诵默写全词。
2. 积累蕴含人生哲理的诗词句五条。
教学反思:
我对传统诗歌教学模式有自己的困惑。传统的诗歌教学基本是一种诵读加教师解读赏析的教学,诗词学习课堂,由教师范读或听朗诵录音开始,接下来分析诗词内容,这中间也有叫学生来赏析,但基本是教师把自己对诗歌的解读讲解给学生,然后再以诵读结束。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诗歌意境的体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等情况,教师都不能清晰地知晓掌握,学生仍然是被动学习,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或者说根本不可能发挥全体学生的主动性,这样的教学效果总是不如人意。
有了网络教学平台,就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我想在传统诵读的基础上,利用教学平台,让每个学生对诗歌的真实理解得以展现,不管他的理解是到位深刻,还是擦边肤浅,那都是他个人的解读,他在试着走近诗歌。如果在主观理解的基础上,他能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点拨和指导,那么他接下来的进一步鉴赏也必将会成为他个人的主动思考。在这样的学习过程里,学生一直是处在一种主动自发的状态中,学习效果就比只听教师赏析要好。
上这一课的指导思想有些乱,是两种教学思想在冲撞,既希望学生在课上充分发挥自主,想让他们放开来谈,适当加以引导推进,又没有摆脱自己的旧观念,总想把自己的一些既有结论给学生,拉着学生往自己的设计好模子里走。教什么和引导什么、学什么和还需掌握什么,这两点在课上体现的不明显。教师的引导作用没有体现充分。
对于整合后的语文教学,不同文体的教学有什么特点,自己认识不清。比如带思辨性的散文、文学色彩很浓的小说和科学知识偏重的文章的教学,在虚拟和现实课堂里教学的呈现方式和古代诗歌教学一样吗?如何充分的发挥虚拟和现实课堂相连接和优势,达到古代诗歌教学的最佳效果?这个“宋词学习”的教学设计是否充分利用了二者结合的优势,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好更多的收获,我现在还没有想明白。
教学设计14
设计理念: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让小学生从小了解、欣赏、创作对联,体现了“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的精神与要求。
《走进对联》从“感知对联”、“认识对联”、“挑战对联”三个环节,让学生了解对联的特点,进而尝试简单的对联创作,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
教学充分体现生本理念,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结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
(2)感知对联的形式美。
(3)感受对联的内涵美。
2、能力目标:
(1)尝试创作对联。
(2)学习欣赏对联。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和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对联中汲取中华文化精髓。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对联的形式美,感受对联的内涵美。
难点:学习欣赏对联,尝试创作对联。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知对联激发学习兴趣
1、“爹满门”故事
天增岁月娘增寿,春满乾坤爹满门
对联已入寻常百姓家,过年尤其要贴对联。有句俗话,“有钱没钱,贴个对子过年”说的就是贴对联的'重要。今天我们就“走进对联”!
师介绍对联:对联又叫对子、“桃符”;对联,在古代特别崇尚。才子佳人碰在一块,少不了对对子、
二、认识对联了解对联特点
云白山青万余里江深竹静两三家
1、学生自由发言,谈对联的特点(学生发言后,自主板书)
①字数相等
②词性相对
③平仄zè相合:
师释:(平:一二声;仄zè:三四声)这就如同走路,手脚相对才自然,有韵味(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了解“平仄”,
④内容相关(关联)
牛刀小试
如何区分上联与下联?(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
1、区分上下联
①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腊梅吐芳迎红日()绿柳展枝舞春风()
③雨滋春树碧连天()风送花香红满地()
④春入鸟能言()风来花自舞()
2、对联寻亲
1、旧岁又添几个喜
2、平安二字值千金
3、和顺一门有百福
4、雨润百花香
5、风和千树茂
6、新年更上一层楼
(1 6 2 4 3 5)
3、对联找搭档
1、芳草连天碧春花——(遍地红满地开)
2、冬去———春来鸟语花香(山明水秀雪花飘扬)
3、腊梅吐芳迎红日绿柳展枝——(随风飘舞春风)
4、考试对对子:1932年,清华大学新生入学考试,教授陈寅恪别出心裁地出了一道“对联题”,上联“孙行者”,要求学子按照对联的格式,答出下联。
(出示课件)孙行者——()从五个选项中选择一个。
(1)猪八戒
(2)沙和尚
(3)祖冲之
(4)牛魔王
(5)王八蛋
三、挑战对联尝试创作对
点击课件对对子:
①对一字联:海对()松对()雨对()车对()
②对二字联:大海对()青松对()春雨对()
名车()
③对三字联:讲故事——鲁迅对“独角兽”对(比目鱼)
水中鱼(山上虎笼里鸟田间蛇……)
④对四字联:连线
白驹过隙狐假虎威
引狼入室鸿雁传书
泥牛入海放虎归山
狗仗人势天马行空
⑤重组对联: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蝴蝶有花皆入梦”,请从下面的字中选择七个组成下联。
芦苇香心鸳鸯无魂水不掉成家蚱蜢
()
⑥特殊的对联:
析字对(填空):闲看门中木思耕心上田
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
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
3、挑战难度对对联:
04年高考试题
荔枝龙眼木瓜皆为岭南佳果。
这幅对联是由三个名词加一个地名词再加一个前面三个名词的属类名词组成的。其实可以有好多种对法,比如:
1、奔驰宝马丰田都是世界名车。
2、黄山泰山华山都是中国名山。
3、赵微周讯许晴都是影坛名人。
4、香港澳门台北都是中国名城。
四、布置作业
1、课外继续搜集妙联。
2、为学校图书馆写一副对联。
教学设计15
一、指导思想:
《观潮》(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十三课)是一篇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本课的设计旨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观看录像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四、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录像机、鹏博士教学软件、液晶投影仪、大屏幕、录像带、多媒体电子教室。
五、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观潮》。(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
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汇报交流
1.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了解?
2.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三)放录像(潮来时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1.过渡:钱塘江大潮气势非凡,那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让人惊心动魄。难怪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汇集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们争先恐后地早早赶到,盼望一度钱塘江大潮的风采。同学们,你们见过那种景象吗?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戴上耳机,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来初步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四)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刚才我们在录像上看到的景象书上也有,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
(学生通过看书找出是3、4自然段)
1.学生自读3、4自然段。划出能写出潮来时气势的语句,把不明白的问题用问号标出,对特别喜欢的句子就努力读精彩些。
2.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提问随即板书关键词语)
(1)教师通过视听教学帮助学生解疑。
课件出示:①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a.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b.怎么会出现“一条白线”?看到白线人们怎样沸腾的,学学看,就这种场面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来形容?
c.齐读这句话,读出那种沸腾的场面。
②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a.怎么会形成“白色城墙”呢?
因为大潮由远而近,远看像白线的白浪越变越大,越涨越高,看上去就像一道白色城墙。)
3.交流学生喜欢的句子。(根据学生的交流随即通过大屏幕展示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加深理解体验大潮的奇特。)
课件出示: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a.潮来时是什么样的声音?谁能学学看?
b.就这种声音作者用什么词来形容的?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a.师:看到白线拉长变粗,潮水很快地占满江面,迅速向我们奔涌而来,那气势越来越雄伟,你的心情也会随之越来越激动,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来?
b.指读。
c.男女同学比赛读。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如果这句话换成“浪潮越来越近,气势越来越雄伟,声音越来越大。”你觉得怎么样?
b.如果换成原来的内容,又觉得怎样?怎样才能读出那种气势来?
c.指读、师读、齐读
4.教师小结:作者把大潮到来时的气势写得多形象,正如预习提示中所说的,把大潮写得有声有色,雄伟壮观,使人如临其境。(板书:有声有色、雄伟壮观)
5.学生将3、4自然段连起来,有感情得边读边想象,再次体会潮来时的雄伟气势。
6.学生通过访问教师计算机,调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教师在网上查看学生练习情况)
7.调一学生的练习作示范,投影到屏幕集体订正。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潮水变化的?(教师指屏幕启发学生说出由远而近)
(板书:远近)
(2)师小结:作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的变化,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潮水变化,使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听到声音越来越大,看到潮水越来越近,浪头越来越高,使我们感受到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非凡气势。我们为在祖国大地上有如此壮观的景象而自豪、而骄傲。
(3)让学生带着无限赞叹之情大声朗读这段话(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段话)。
(4)师生接读(教师说括号中的词,学生接读余下的内容)
(5)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潮来时”一段,通过学习了解到钱塘江大潮来势凶猛,气势非凡,那么“潮来前”、“潮过后”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8.学生自学余下的几段。
(五)学生质疑。
(六)学生通过网上查阅,自己解疑。
(七)学生通过网上访问教师计算机。调作鹏博士软件中《观潮》一课的练习,
据自己情况自由选择,自我检测(教师网上查看,个别辅导)。
(八)课堂总结。
(九)放录像(让学生整体领略“天下奇观”的非凡气势)
(十)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观潮远潮来前雄伟壮观、(钱塘江潮)潮来时近潮过后
【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设计校园教学设计04-14
装帧设计教学设计04-19
教学设计08-23
教学设计07-13
经典教学设计06-22
学与问教学设计搭配的学问教学设计11-19
英语教学设计 英语教学设计09-02
《山雨》的教学设计09-16
左右教学设计09-19
内能教学设计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