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11 13:47:2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合集15篇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播放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正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吗?(边长)那正方形的周长等于什么?

  2、揭示课题。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演示课件圆)

  师:有的同学反应可真快!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圆的周长?有的同学已经举手了。

  生:围成圆的这条线的长就叫做圆的周长,

  师:这条线是什么形状的?

  生:曲线

  师:是曲线,那你能完整地说一遍吗?

  生: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圆的周长。(演示课件)

  二、引导探索,探究新知

  1、测量圆的周长的不同方法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圆,那你们能告诉老师,“圆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同桌互相比画一下。

  师:你们能量出圆的周长吗?(能)拿出你们的圆动手量一量,看看哪一组最会动脑筋,测量得又快又好。(学生小组活动)

  师:老师看很多小组已经找到方法了,哪个小组愿意第一个到前面来把你们的方法告诉大家?(学生上台演示讲解)

  师:这种方法还真不错!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再请一位学生上台)真善于动脑筋!为了大家看的更清楚些,老师把这两种方法重新演示一遍,(演示课件1:球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球的周长。演示课件2:线绕圆一周,然后量出线的长度)请同学们看屏幕:

  师:我们同学真是太棒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这么多的好方法。那我们能不能用这些方法测量出所有圆的周长呢?

  生:能!

  (播放课件)转动绑着绳子的小球形成一个圆:能用刚才的方法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生:不能!

  师:那咱们能找到一种更简便、更科学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2、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师:同学们真有信心!我们知道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有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呢?

  师:你觉得是和直径有关系,说说理由好吗?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大屏幕,(课件)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

  师:观察得真仔细!那到底圆的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呢?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请同学们继续测量,测量前先听好活动要求。(学生小组活动——测量)

  师:好,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把学生的实验结果打在课件上)。

  师:大家仔细观察分析,看能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了这三个圆的大小虽然不一样,但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三点一几。

  师:这个同学真是好眼力。其他小组还有什么不同的发现吗?

  生:所有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师:看来大家的发现都一样,那我们再来看看这几个圆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课件直观展示三倍多一点)看屏幕,注意仔细观察,看能发现什么?

  生:圆不论大小,它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3、认识圆周率:

  师:说得真好。圆不论大小,它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个固定不变的数,你们的这个发现和许多大数学家的发现是一样的,人们通常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这个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板书)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63页,找出圆周率的`概念,全班齐读。

  师: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的比值叫什么?用什么来表示?

  师:老师收集了一些有关圆周率的资料,大家想看吗?看屏幕。(课件)

  师:看了这些资料后,你了解到了什么?

  师:我国古代人民真了不起!我相信:各位同学只要努力学习,将来一定会让我们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4、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师:刚才我们用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求出了圆周率,那么谁能说一说到底怎样求圆的周长?能得出一个什么样的公式呢?

  板书:C=πd

  师:如果知道半径怎么求周长呢?

  板书:C=2πr

  师:这2个公式都可以来计算圆的周长,要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圆的直径或半径。

  5、现在我们就用我们推导出来的公式来解决问题,请看大屏幕。

  三、初步运用,巩固新知

  1、已知直径、半径求圆的周长

  2、判断

  3、已知周长求直径和半径

  4、提问:小猴甩小球形成的圆的周长你会求吗?(课件)

  四、小结

  1、组织学生说说收获: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从圆的周长、直径的变化中,看出了圆周率始终不变。如果我们长期坚持这样从变化中看出不变,你们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圆的周长

  内容分析 :通过帮助学生回忆周长的概念,引出圆周长的概念;接着引出本课研究的问题: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给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介绍了祖冲之和圆周率,最后运用周长公式,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学生起点 :对圆和周长的概念已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长的概念,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及公式的推导过程。

  3、以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圆周率的由来,了解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直尺; 两个有厚度、标明直径、不同规格的圆片;棉线。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学生说圆的认识;

  (你对圆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

  二、新授

  1.认识圆的周长;

  (1)师拿出圆片让学生指出圆的.周长;

  (哪一部分是圆的周长)

  (2)描出两个规格不同的圆的周长;感受圆的周长;

  (请你描出练习纸上两个圆的周长。)

  (哪一个周长长?)

  (3)揭示圆周长的概念;

  (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师小结: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一周的长叫做圆的周长。(幻灯出示)

  2、理解、运用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师问:圆的周长长短不一,该怎么测量?

  生边演示测量圆片周长,边介绍绳测法。

  要求学生测量出两个圆片的周长,并把周长和相应的直径填入记录单中。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师记录。

  圆片测量记录单:

  3.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猜测跟圆周长相关的量;

  (猜测一下,圆的周长长短跟什么量有关?)

  计算记录单中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反馈比值;

  周长(厘米)

  直径(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得数保留两位)

  (2)认识圆周率

  ①揭示圆周率: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些,其实这个比值是个固定不变的,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π表示。

  (板书:圆周率 π )

  ②幻灯片展示圆周率的由来,学生自主阅读;

  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①是不是所有圆的周长都需要经过测量而得到呢?有没有较好的计算方法?

  提示:从测量记录单中找取。

  ②如果周长用C表示,字母式是怎样的?

  ③周长跟半径又是怎样的关系呢?字母式呢?

  (板书:圆周长=圆周率×直径 C=πd 或

  圆周长=2×圆周率×半径 C=2πr

  三、巩固练习

  基本练习

  一个圆的直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一个圆的半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判断。

  只要知道圆的直径或半径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 ) 大圆的圆周率大,小圆的圆周率小。 ( ) 圆周率的值就是3.14. ( ) 4圆的周长是直径的 倍。 ( ) 能力拼比:

  两个小朋友同时同速从A点到B点,谁先到达?

  B

  A

  四、总结:学习了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推导并总结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最近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圆,你对圆又有了哪些认识?

  (二)创设情境:龟兔赛跑。

  第一次龟兔赛跑,小白兔输了不服气,于是进行了第二次比赛,这回小白兔画了两条比赛路线,小白兔跑圆形路线,乌龟跑正方形路线,结果小白兔赢了,观众纷纷表示比赛不公平,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二、新授教学。

  (一)定义。

  1、小乌龟跑的路程就是正方形的什么?小白兔呢?

  2、什么是圆的周长?请你摸一摸你手中圆的周长。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

  (二)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1、学生讨论。

  (1)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你认为圆的周长和谁有关系?

  2、猜测。

  看图后讨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为什么?

  小结:通过观察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了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3倍,那到底是多少倍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3、实践操作。

  (1)目的: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圆的周长约是直径的几倍。

  (2)建议: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量之前考虑好怎样分工更合理。

  (3)填写表格。

  单位:厘米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

  圆的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4)汇报小结

  看了几组不同的结果,虽然倍数不同,但周长大多数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比三倍多多少呢?

  (三)认识圆周率、介绍祖冲之。

  1、我们把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表示。

  2、介绍祖冲之。

  (四)总结圆的周长公式。

  1、怎样求周的长?如果我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教师板书:C=d

  2、圆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

  教师板书:C=2r

  3、圆的周长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五)课堂反馈。

  你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小乌龟和小白兔谁跑的远了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一)判断。

  1、=3.14()

  2、计算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圆的直径。()

  3、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二)选择。

  1、较大的圆的圆周率()较小的圆的圆周率。

  a大于b小于c等于

  2、半圆的周长()圆周长。

  a大于b小于c等于

  (三)实践操作。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先讨论如何画,再操作。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后作业。

  (一)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d=2米

  2、d=1.5厘米3.d=4分米

  (二)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r=6分米

  2、r=1.5厘米

  3、r=3米

  六、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C=dC=2r

  单位:厘米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

  圆的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活动要求:

  1、各个组成部分面积分配合理,布局合理。

  2、要体现不同年龄阶段儿童需要.大致分为:1----4岁;5---8岁;9----12岁。

  3、要有娱乐活动场所、休息场所、小路。

  4、算出各个部分的面积。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4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7页

  教材分析:圆的周长是学生在学习直线图形的周长、面积基础上第一次学习曲线图形的周长。教材关于“圆的周长”这一内容,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创设了一个“天坛”的简单情景,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并用“绕线”“滚动”等常用方法测量圆的周长,然后安排了探究活动:“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建构的主动者。高年级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顺迁移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并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在小组合作的学习环境下,利用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的认识了圆,建立了周长的概念,并会求直线段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对圆的周长有丰富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产生与形成过程,探究发现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究过程,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要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生已经建立了周长的概念,对圆的周长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因此,关于什么是圆的周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圆作为一种曲线围成的图形与学生头脑中熟悉的直线段围成的图形差别比较大,因此探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在探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最有价值的、最具有思维含量的地方是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产生过程,因此本节课充分放手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究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师:大家请看,这是什么图形?(课件出示课本57页天坛情景图)

  生:圆形。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评析:学生已储备了较丰富的圆形物体的表象,对周长的概念也较容易理解;再者,本节课学生探究的时间较长,四十分钟的课堂学生要经历前人历尽艰辛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历程;为保证把过程性目标落实到位,在课的起始阶段,开门见山,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维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圆的周长含义

  师: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圆的周长?谁能指着圆说一说。

  生:圆一周的长就是圆的周长。

  师:(指圆)我们把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2、自主探究求圆的周长的方法

  师:怎样求圆的周长呢?下面我们借助学具圆片来研究。

  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圆形纸片,你有办法知道它的周长吗?请小组同学商量好方法后,合作求出每个圆片的周长,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先来介绍你们的方法?

  生1:我们是用绳子绕圆片一周,然后量出绳子的长度,就得到了圆片的周长。

  师:还有那个小组也用到了这个方法?

  (全体学生都举手)

  师:噢,都用到了,看来是个不错的方法。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我们先在圆片上作个记号,然后把圆片沿着直尺滚动一周,就量出了圆片的周长。

  师:这个办法怎么样?

  生:很好。

  师:同学们都是用测量的方法得到了圆片的周长,归纳起来大家用了两种测量方法,一起来看:

  多媒体演示,师生共同描述:可以先在圆片上作个记号,然后把圆片沿直尺滚动一周,就得到了这个圆片的周长。

  还可以用绳子绕圆片一周,作好记号,然后把绳子拉直,用直尺量出绳子的长度,也就是圆片的周长。

  师: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圆的周长这条曲线巧妙的转化成了什么?

  生:直线。

  师:是直直的线段。在数学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转化的方法。(板书:转化)

  (评析: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方法,合作测量圆的周长,既强化了学生对圆的周长意义的理解,又为后面探索圆周率打下基础。在测量交流的过程中,体会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经历了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学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得到培养。)

  师:同学们已经会用测量的方法求圆片的周长,真棒!大家请看,(课件出示)这是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图),它有一道圆形围墙;这是被称为“天津之眼”的.摩天轮(图),它的框架也是圆形的,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这些圆的周长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呢?

  生1:我们没有那么长的绳子,更不可能用滚动的方法。

  生2:就算我们有足够长的绳子,可是量起来太困难。

  师:看来用测量的方法也能解决,可是太麻烦,那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呢?

  生:计算。

  (评析:创设情境,感悟“围”“滚”测量圆的周长的局限性,切实体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必要性,使下面的学习有了驱动力。我们说,要以学生为主体,其本质就是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唤醒和激发。)

  3.探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1)探究发现圆周率的取值范围

  师: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

  师:大家回想一下,以前我们学过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它的长和宽,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它的边长,那么大家想一想,计算圆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呢?也就是说圆的周长和谁有关呢?

  生:直径和半径。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因为圆的直径和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师:我们知道圆的直径和半径越长圆越大,那圆的周长就越长,圆的直径和半径越短圆越小,那圆的周长就越短。看来圆的周长和直径或半径的关系确实很密切,那大家来观察,你认为圆的周长与直径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大多数学生茫然,教师加以引导)

  师:我们知道长方形的周长是它长、宽之和的2倍,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和直径是怎样的关系呢?

  生:倍数关系。

  师:请大家观察,你认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生:圆的周长是直径的2倍多。

  师: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指图继续让生说。

  生:直径把圆平均分成了2份,半个圆周的长比直径长,圆的周长是直径的2倍多。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达成共识,圆的周长一定比直径的2倍多,(板书:2倍多)那会比几倍少呢?或者接近几倍呢?

  (评析:借助已有的知识获取新知,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当老师提出“怎样计算圆的周长?”这一问题时,学生感到茫然。老师引导学生回忆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让学生类比猜想并形成了假设:计算圆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促成了迁移。)

  生猜并说理由。

  师:看来同学们找不到合理的依据,为了研究方便,老师给每小组提供一个圆形图片,小组同学一起来想一想、画一画、比一比,共同研究这个问题,好吗?

  (老师为每组发一张画有一条直径的圆的图片,各小组进行充分的操作研究,老师参与小组活动。)

  师:我发现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想法了,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

  生1:(拿着自己研究的成果介绍)我们小组又画了一条直径,把圆等分成了四份,发现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四倍左右。

  生2:我们小组在圆的外面画一个正方形,我们发现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正方形的周长是直径的4倍,圆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短,所以圆的周长比直径的4倍少。

  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用以前学过的图形帮助研究新问题。圆的周长比直径的2倍多,4倍少,那你想不想知道更接近几倍呢?

  生:想。

  师:大家看,刚才这小组把圆等分成四份,发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4倍左右,我们借助这种思路,再继续等分下去看能发现什么?大家看(多媒体演示:把圆等分六份)现在把圆等分成了几份?

  生:六份

  师:圆周角平均分成了6份,那这一个角是多少度呢?

  生:60度。

  师:这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课件闪烁一个三角形)

  生:等边三角形。

  师:那么这一条边就等于圆的半径,这一段弧和这一条边比,谁长?(课件闪烁一段弧和对应的一条边)

  生:弧长。

  师:也就说这一段弧比圆半径长,那圆的周长比圆半径的几倍多?

  ,《圆的周长》教学实录与评析

  生:6倍多。

  师:比圆直径的几倍多?

  生:3倍多。

  师:圆的周长比直径的3倍多一些,到底是几倍呢?有什么办法知道?

  生:我们可以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用周长除以直径,算一算。

  (评析:使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非常重要,以上外切正方形、分割圆等方法正是阿基米德、刘徽等数学家研究圆周率时所使用的,学生萌生并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研究,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大数学观”。在提出问题—形成假设—猜想推理—形成结论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加有效。借助课件演示,使学生感受到了极限思想。)

  (2)计算圆周率的近似值

  师:刚才每个小组已经测量出几个圆片的周长,下面请各小组再拿出表格,找到每个圆的直径,填在第三栏,并用计算器算出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把结果记录在表格第四栏中,除不尽的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各小组完成后,老师把各组的表格依次放在展台上。)

  师:我们测量的圆的直径都不一样,周长也不一样,请同学们来观察这些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都比3大。

  生: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都是3点几。

  生:都在3.2左右。(板书:3.2倍左右)

  师: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也证明我们刚才推理的结果是正确的,其实,在古今中外,有许多数学家研究过这个问题,他们经过大量的实验,已经证明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无限不循环小数,它是3.1415926……,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板书:圆周率)用一个希腊字母π来表示。(板书:π)。

  师:一起读。(板书pài)

  师:我们看,刚才同学们计算的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为什么都不是固定的数呢?

  生:测量不准确,有误差。

  师:很会分析问题。我们计算的商都不一样,是因为测量有误差造成的。只要测量方法正确,测量过程仔细,是可以减小误差的。

  (3)介绍圆周率的历史

  师:有关圆周率的历史,你想了解一下吗?

  (多媒体演示,教师介绍。)

  师:在我国,有关圆周率的最早记载是20xx多年前的周髀算经,当时的解决方案是测量,人们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和我们刚才测量计算的结果是一样的。

  魏晋时期伟大的数学家刘徽首先采用“割圆术”得出了较精确的圆周率的值。我们刚才把圆周等分成了2份,发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2倍多,等分成4份,发现周长是直径的4倍左右,等分成6份,发现周长比直径的3倍多一些,刘徽一直把圆等分成192份,得到了圆周率的近似值3.14。

  继刘徽之后,我国南北朝时期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继续研究圆周率,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你知道他是谁吗?

  生:祖冲之。

  师:对,祖冲之。他计算出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小数的人。比国外数学家得到这一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1000年。你有什么感想?

  生:祖冲之很伟大。

  师:是啊,我们确实该为我们的祖先能有这样的伟大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

  师:虽然如此,人们对圆周率的研究远没有结束。随着数学技术的发展,现在人们已经用计算机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12411亿位。

  师:有关圆周率的历史资料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继续搜集、查阅。

  (评析:让学生了解自古以来人类对圆周率的研究历程,领略与计算圆周率有关的方法,从而了解数学的悠久历史和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研究数学的兴趣。同时,结合刘徽、祖冲之研究圆周率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π是一个固定的数,知道了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生:圆的周长等于圆周率乘直径。

  师:如果用字母C表示,那么C=?

  (板书:C=πd)

  师:知道了圆的直径,你会计算圆的周长,知道了圆的半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板书:C=2πr)

  师:要计算圆的周长,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

  生:直径或半径。

  师:由于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的时候,一般取两位小数。(板书:3.14)

  (评析:通过前面的探究,学生明确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水到渠成,深化了学生的思维。)

  三、实践应用,内化提高

  师:现在老师告诉你天坛回音壁的圆形围墙的直径是65米,这个摩天轮的圆形框架的半径是55米,现在你能求出它们的周长吗?

  (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

  师:谁来介绍你的计算方法?

  生读题,集体订正。

  (评析:利用探究得出的公式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公式的简洁、实用,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计算圆的周长。

  生2:我了解了圆周率的历史。

  师:这些都是大家知识上的收获,我们在获取这些知识时,通过观察圆的图形,做辅助线、等分圆等方法,首先确定了圆周率的取值范围,又通过测量计算找到了圆周率的近似值,我们还自己推导出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同学们真是太棒了。

  (评析:数学学习,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学习。课的最后,不仅引导学生回顾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还与学生一起回顾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并对学生所做出的成绩给予情感上的激励。)

  创新特色:

  1、把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纳入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重视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圆的周长这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本节课设计了三次探究活动。第一次探究,在“怎样求圆形纸片的周长?”这一问题的引领下,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自主探究方法,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联想到“用线围”和“在直尺上滚”的测量方法。然后教师用问题“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圆的周长这条曲线巧妙的转化成了什么?”启发学生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第二次探究,学生已观察得出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2倍多之后,启动问题“那会比几倍少或接近几倍呢?”学生独立思考却找不到合理的依据,感到困惑的时候,老师为每小组提供一个圆的图片,让各小组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研究。第三次探究,学生已经通过观察、讨论等方法发现了圆的周长比直径的3倍多,4倍少,老师再问“那究竟是几倍呢?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启发学生想到计算的方法,然后请各小组在前面测量的基础上,算出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并观察有什么发现,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同时也验证了前面的推理。在三次探究活动中,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于对知识探求的欲望,主动进行操作、猜想、验证、思考与交流,经历了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积累了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获得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2、促进知识的迁移

  “为迁移而教”。迁移的前提是知识间存在着联系,我们要善于研究知识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原有的知识同化新知识。圆的周长与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存在着联系,计算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周长与条件之间都存在倍数关系。本节课在设计时,采取了并列结合的学习方式,步步深入,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探求新的知识。

  3、把数学教学看作一个整体。

  本节课增加了学生猜想计算圆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及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倍数的取值范围,探究占用了较多的时间。四十分钟的课堂,要做到面面俱到是很困难的,让学生经历探究圆周率的过程,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这对学生来说是个了不起的收获。本节课把“使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究过程,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作为主要目标,因此压缩了练习的时间,把练习放在下一节,让练习课成为新授课的延伸。

  3、充实、完善了教学目标。

  把数学看作大数学,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是在别人提示下通过测量计算得到的圆周率,而是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学生的智慧,使学生经历前人研究圆周率的过程、所运用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意识、探究能力以及数学学习的情感,而这一切,比单纯获得一个公式更为重要。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我们增加了“使学生经历圆周率的产生与形成过程”这一重要内容。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初步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的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1至13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的,同时它又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因而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

  因为六年级学生正在经历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究、猜测验证、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从而使学生理解公式中的固定值“π”是如何得来的。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每天下课都会去学校中间的圆形花园玩。如果我绕着它的最大横截面走一圈,大约走多少米呢?这个问题是求什么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

  (1)熟悉圆的周长的概念。

  师:同学们,你能自己先摸一摸圆的周长吗?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找个别学生示范)

  生: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

  2、合作交流

  在六人小组内讨论交流求圆周长的方法。

  3、汇报展示

  ①用围的方法。指名演示。问:要注意什么?

  ②用滚的方法。指名演示。

  问:要注意什么?

  生:在圆上先作了记号,沿直尺滚动一周。无论是滚动法还是绳围法,大家都是把我们没学过的圆的周长转化为一条线段,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曲为直。(板书:化曲为直)

  教师质疑:这些小圆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那么花园最大横截面的周长,还能用以上这些方法吗?

  生:不能。

  4、猜想验证

  师: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

  生1:与直径有关。

  生2:圆的周长与半径有关。

  师:孩子们,因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与半径有关也就是与直径有关,因此这节课我们先来讨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5、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①小组合作

  要求学生以六人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负责分配任务,两人合作测量直径与周长,三人同步计算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第六个人把相关数据按要求填入表格中。补充完整后,看看有什么发现。

  周长

  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商(保留两位小数)

  1号圆片

  2号圆片

  3号圆片

  ②学习“圆周率”

  师:同学们,由于各种原因,不同的圆计算出的周长与直径的商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实际上,这个商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通常我们称之为“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我们只取它的近似数π≈3.14。(板书:圆周率,π≈3.14)

  (3)渗透数学文化

  师:孩子们,不仅我们发现了圆周率,古人们同样用自己的智慧得出了圆周率的值是多少。【找学生介绍《周髀算经》中与圆的周长相关的内容以及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听完了刚才两位同学的介绍,你能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6、推导公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圆的周长始终是直径的π倍,而且知道了圆周率是个常量,如果已知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呢?

  生: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师:你能用字母表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吗?

  生:C=πd。(板书公式:C=πd)

  师:如果已知半径呢?

  生:C=2πr。(板书公式:

  C=2πr)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孩子们,就让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再次看看花园吧!已知花园最大的横截面的直径是15米,如果朱老师绕着它的最大横截面走一圈,大约走多少米呢?要求大家先认真审题,然后把你的过程写到练习本上。

  (三)巩固新知,解决问题

  1.判断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

  (2)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3)π=3.14

  ⑴、老师家里有一块圆形的桌布,直径为1米。为了美观,准备

  在桌布边缘镶上一圈花边。请问,老师至少需要准备多长的花边?

  ⑵、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先

  讨论如何画,再操作.

  四、课内小结,扎实掌握: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引申,拓展思维:

  一个茶杯口的直径你有什么方法知道?

  结束语:同学们,圆形是一种很漂亮的图案,圆满的人生是我们一生的追求,只有我们努力拼搏、发愤图强才能使我们的人生圆满、国家强盛。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98—99页。

  教学目标: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2、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史,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能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动手操作,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报告表。学生准备直尺、直角三角尺两把、一角、五角、一元硬币名一枚、绳子。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活内需

  同学们,为了倡导低碳生活、共建绿色家园,重庆一支自行车队伍头戴钢盔,身穿印有“环保、低碳”字样的文化衫,人手一辆自行车,从奥体中心出发,驶向主城各个方向,庞大的阵容吸引了不少市民关注。(课件出示图片)但是,他们选择的自行车却是不一样的,请同学们看两张图片。(课件出示自行车的两张图片及议一议的内容)

  议一议:(1)车轮转动一周,谁的车走得远呢?为什么?什么是车轮的周长?

  (2)车轮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圆的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呢?

  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评析:从现代生活理念出发,也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感知车轮转动一周的远近与车轮的周长有关,车轮周长的大小就是圆的周长的大小,圆的周长与直径的长短有关。一方面让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自我发现研究圆的周长要从研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入手,也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必要性。】

  二、实验操作,探究新知

  1、在情境中内化概念

  同学们已经知道圆的周长指的那部分,那你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硬币,用手摸一摸这个圆的周长,并且指给你的同桌看一看。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师生共同小结: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2、测量圆的周长

  (1)既然圆的周长是曲线那能不能用直尺直接测量呢?怎么测量呢?(让学生独立思考10秒左右)

  (2)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测量方法。并把结果记录下来。(滚动法、绕绳法)

  (3)小组汇报:哪个组愿意第一个到前面来把你们的方法介绍给大家?(结合学生的方法配以课件演示)

  课件演示的时候让学生观察两种测量方法的相同点是什么?(都是把圆周长这条曲线转化成了线段,然后通过测量这条线段的长度就得到了圆的周长)

  (板书:化曲为直)这种转化的方法在数学学习中很常见,同学们利用的很好。

  3、探索规律

  圆的周长与直径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利用你手中的硬币及工具来测量一下圆的周长与直径。下面请同学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记录测量数据,并通过计算寻找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看看你们组发现了什么。把结论填在表的下面。(课件出示实验报告表,并让每组拿出课前发的表格。)

  物品名称

  周长

  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计算)

  一角硬币

  五角硬币

  一元硬币

  我们发现的规律是:

  小组合作完成,全班交流实验结论。预设: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老师操作,即课件演示测量圆的直径和周长的过程。

  师:老师也测量了圆的周长与直径,你们想看一看吗?演示课件。

  总结: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5、认识圆周率

  (1)实验证明:圆的周长确实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很早以前我国的数学家就发现了这个规律,下面请同学们听有关圆周率的故事。请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把你认为重要的记在脑子里。

  (2)听了这个故事,你有哪些感受?师:是啊,中国人真了不起!从古到今,一直如此,我希望同学们也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3)师说明:刚才同学们算到的结果都不是3.14,那是因为做实验时的误差所致。“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写成关系式,(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还可以说成“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

  根据这个结论,你能说出计算圆周长的公式吗?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它的字母公式你会表示吗?(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能用字母表示吗?(板书:C=πd)还可以知道圆的什么条件求周长?(半径)知道半径怎样求呢?字母公式怎样表示?(C=2πr)

  【评析:以小组学习的形式,放手让学生去探求圆的周长,目的`是体现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教学思想,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这里提供三种不同的圆让学生求周长,向学生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及方法。通过介绍圆周率,在头脑中完善对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认知,促进学生的自我建构,激发一定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三、巩固应用,内化知识

  1、独立完成。

  (1)“试一试”。

  计算例4中三个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大约各是多少厘米。

  (2)“练一练”。

  有一种汽车车轮的半径是0.3米。它在路面上前进一周,前进了多少米?

  3、小组合作完成。

  (1)你知道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吗?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得到什么样的数据?

  (2)(出示图片)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厘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滚动多少周?

  【评析:通过简单的图形计算让学生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并强调解题的书写过程,体会到学以致用。实例计算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的作用,又可为课后实践题打下很好的伏笔。】

  四、回顾反思,评价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评价一下自己学得怎样?你有什么收获?这些知识是怎样学到的?

  师:同学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希望你们善于发现,善于探索,善于总结,相信你们一定会拥有更多的智慧,收回更多的快乐!

  五、课后拓展,走进生活

  小组合作完成,应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想办法测量一下,从学校大门口到影剧院门口的距离大约是多少米。

  【评析:让学生真正能够达到学习上的学以致用,并且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

  C=2πr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主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想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重点: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系绳的小球。

  学具准备:塑料圆片、正方形纸板、圆规、剪子、直尺、细绳

  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复习正方形的周长。

  ①复习周长的意义。什么叫周长?(学生汇报后,课件演示周长的意义)。

  ②复习正方形周长的意义。(课件演示小花狗围着正方形跑一圈正方形的周长闪动红色)要求小花狗所跑路程,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

  2.揭示圆的周长。

  (1)(课件演示小白狗围绕圆形跑一圈圆形的周长闪动黄色)要求这只小白狗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又是求这个圆的什么?(圆的周长,揭示课题)你能说说什么叫圆的周长吗? (教师完成板书,学生读书)

  (2)同位用自己带来的圆形实物互相口述圆的周长。

  二、探索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师问: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圆的周长,那么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 可以用什么工具来测量?

  ①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测量工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测量你手中圆的周长并做好填表记录,(边量边交流测量方法)让我看哪个小组做得最棒。(教师巡视操作过程)

  周长(C)直径(d)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

  ②请四人小组上台演示操作过程,边操作边说方法。

  2、探索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课件演示填表)

  (1)请同学们看屏幕的表格,认真观察比较一下,想一想圆的周长跟什么有关系?

  (2)讨论:究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呢?

  (小组汇报)引出圆周率

  任何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板书)

  3、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1)师:科学家的大量准确测量和精确计算得出,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这个固定不变的数叫什么?请自学99页第二自然段。(叫做圆周率)什么叫圆周率呢?用哪个字母表示。谁能说一说(指导读写π。)

  (2)了解圆周率的历史。(课件演示圆周率的历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关于圆周率还有一段历史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99页下面小的方字,想: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 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方面做出了什么贡献?这个结果比外国数学家得到这个结果整整早了一千多年,可见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外国数学家利用计算机已经计算到小数点后一亿多位,我国现在又落后了。哪我们还有机会超过外国人吗?没错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将来一定会让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3)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师:通过刚才的探索,我们已经知道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了,你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吗?(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那么要求圆的周长,你必须知道什么?(直径或半径)你会求吗?

  4. 应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简单的`应际问题。

  出示例1(学生自学并独立完成)。教师检查自学情况,请一名同学上台板演。教师评点。

  5看书、质疑

  (1)若将例1的直径改为半径,会求它的周长吗?

  (2)及时反馈,完成第100页(练一练1、2)。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下面的说法对吗?并说明理由。

  (1)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π倍。()

  (2)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3)π=3.14()

  2.解答练习二十一第2题(课件演示)

  3.测量一圆形实物直径,计算它的周长。

  4、扣展练习

  (1)画一个周长12.56厘米的圆

  (2)思考题。(课件出示两只蜜蜂分别在一个大圆和两个小圆上走一圈)大圆的周长和两个小圆的周长之和同样长吗?为什么?

  四、总结全课,学生互评。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谁的表现最佳?

  板书设计:

  圆 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任何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圆周率)

  例1、一块圆形铝片的直径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8

  教学目的

  1、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探索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运用圆的周长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3、培养学生的操作试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一些数学方法。

  4、了解圆周率的数学史话,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准备

  圆片、铁圈、绳子、直尺。

  教学过程

  一、把准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愿望。

  1、问题从情境中引入:小明和小强进行赛跑比赛,(如图)小明绕着长方形地跑,小强绕着圆形跑。小明跑的路程是什么?小强呢? 同桌互相指一指学具中圆片的周长,说说圆的周长与长方形或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有什么不同?谁能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如果两人用相同速度,都跑一周,你认为小明和小强谁获胜的可能性大些?(引导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2、化曲为直,测量周长。

  (1)(出示铁环)直尺是直的,而圆是由曲线组成的,怎样测量圆的周长?讨论:把铁环拉直后测量——“剪开拉直”。

  (2)出示易拉罐(指底面),这是一个什么圆形?你能将它“剪开拉直”测量出它的周长吗?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将它化曲为直,测量出周长呢?

  讨论:

  方法1:可以用带子绕圆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测出周长;

  方法2:将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测出周长。(板书:“先绕后量”和“滚动测量”)

  (3)教师拿一根绳子拴着一个物体,将它旋转几周,指出物体旋转的轨迹是一个圆,你能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不能)教师再指出黑板上所画的圆,你还能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它的周长吗?(不能) 指出:化曲为直在测量圆的周长时存在一定局限性,必须要寻找一种普遍的方法来计算圆周长的方法。

  【反思】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我们应遵循实际,在把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教学的起点。注意不断地把学生的认识组织在矛盾运动中,使教学过程成为“不断地揭示和呈现矛盾→引导学生分析矛盾和研究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测量圆的周长,教师让学生经历了“剪开拉直”→“先绕后量”→“滚动测量”→“寻找计算方法”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一起不断地产生认知冲突,不断地平息冲突,又不断地产生冲突,最终产生寻找圆周长计算的一般方法。学生在这种“冲突→平衡→再冲突→再平衡”的周而复始的矛盾运动中,理解了知识,激发求知的欲望和热情。

  二、经历探究全程,验证猜想发现。

  ㈠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1、猜想: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猜一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2、验证: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滚动一周。(如图)指出哪个圆的直径最长?哪个直径最短?哪个圆的周长最长?哪个圆的周长最短?

  3、总结:圆的直径的长短,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

  ㈡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1、猜想: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出示内接圆图)对照这幅图,猜一猜,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几倍?(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小于直径的4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2倍。)小结: 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2、验证:(小组合作)用先绕后量或滚动测量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求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周长C(毫米)直径(毫米)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讨论从表中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3点几,多媒体课件显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反思】合理猜想──有效探究的前提。猜想是人们依据事实、凭借直觉所做出的推测,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纵观数学发展历史,很多著名的数学结论都是从猜想开始的。伟大的数学家高斯指出:“若无某种大胆放肆地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数学方法理论的倡导者波亚利对数学猜想有过这样的描述:“在数学的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他认为,在有些情况下,教猜想比教证明更为重要。所以,教会学生学会数学猜想就显得尤其重要。本节课,教者引导学生进行了两次合理猜想。一是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是通过直觉观察引发的。二是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倍数关系,是根据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而类比产生的`。教者引导学生通过对图形的分析,挖掘有价值的问题:圆的周长一定是直径的2-4倍。合理的猜想科学地定位了探究的思路,提高了课堂的实效。学生在猜想过程中,新旧知识的碰撞,激发智慧的火花,思维有了很大的跳跃,提高了数感,发展了推理能力,锻炼数学思维。小心验证──科学归纳的保证。美妙的猜想,只有经过科学的验证,才能彰显智慧的光环。为了提高探究的效率,验证时往往要融入讨论、实验、计算、观察、归纳和概括于一体,教者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空,充分解放学生的脑、手、眼、口等多种感官参与探究过程。要在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的基础上,善于找到结论的相似之处进行归纳。小心验证,还要讲求实事求是。尊重学生研究的结果,要正确处理好研究结果与科学的结论之间的差距,不能简单地否定学生研究的结果,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学生运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由于测量的误差,学生只能计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教者遵循实际,肯定学生验证的真实性。课堂上教师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同时这种科学态度对学生终身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三、感受数学文化,激发情感体验。

  1、、介绍刘徽的“割圆术”。课件演示把圆切割成正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形,分别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2、介绍祖冲之在求圆周率中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想像祖冲之探索圆周率的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不易。(附:祖冲之在一个直径3.3333米的大圆里割到正一万二千二百八十八边形,计算出每条边的长度是0.852毫米。虽然如此,祖冲之并没有停步,继续分割得到正二万四千五百七十六边形,每条边已经和圆周紧密贴在一起了。祖冲之经过不懈地努力和严谨的计算,终于得到了比较精确的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在3.1415926和3.1418927之间。这个结论在当时的世界上独一无二,比欧洲人发现这一结果至少要早一千多年。)

  3、介绍计算机计算圆周率的情况。

  4、教学圆周率:π≈3.14。

  【反思】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知识本身,还寓于它的历史。著名数学家霍格本曾经说过:“数学史实际上是与人类的各种发明与发现、人类经济结构的演变、以及人类的信仰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确实打开数学发展史,见到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完全有理由、也有必要让学生更多地去了解,使得数学的学习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传播。本节课向学生介绍了人类探索圆周率的过程,拓宽了他们的数学视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明的发展,体验到人类不断探索的脚步。通过介绍刘徽和祖冲之,使学生了解到祖冲之令人神往的成就,感受到身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同时通过史话的介绍,让学生觉得圆周率发现的不易,帮助他们从小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四、刷新应用能力,总结巩固新知。

  1、请你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怎样计算圆的周长?用字母怎样来表示?如果知道圆半径怎样来求圆的周长?用字母怎样表示?

  2、尝试练习:一辆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0.66米。车轮滚动一周,自行车前进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明辨是非:

  (1)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的比值叫做圆周率。( )

  (2)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

  (3)π的值等于3.14。( )

  (4)半径是10厘米的圆,它的周长是31.4厘米。( )

  4、抢答: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d=2厘米,d=3厘米,d=4厘米,d=5厘米, d=6厘米,d=7厘米,d=8厘米,d=9厘米让学生记住这些算式的乘积。 5、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五2-5题。

  【反思】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如果学习者不进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的理解,更谈不上灵活应用了”。我们不但要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且在组织练习时应不断设置思维障碍,不断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并在“再创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本节课教师在练习运用阶段,通过让学生抢答,引导学生记住3.14×1、3.14×2、……3.14×9这些算式的乘积。这看似有点死记硬背,但实践证明:对这些运算结果的适当记忆,可以减轻学生的计算负担,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2. 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3. 经历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的过程,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在探究中体验成功,增强信心。

  5. 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三、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老师:课件、直尺、一元硬币、水桶、易拉罐、纸剪的圆、绳子等

  学生:2个大小不同的硬纸圆片、直尺、彩带、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圆的周长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看过《米老鼠和唐老鸭》吗?

  师:今天黄老师把这两位“巨星”请到了我们的课堂,咱们鼓掌欢迎它们的到来好不好?(生齐鼓掌!)

  师:米老鼠和唐老鸭在跑步,唐老鸭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米老鼠沿着圆形路线跑。到底谁跑得路程长呢?

  2.迁移类推

  师:(让学生自由发言后说明)究竟它们谁跑得路程长?如果给你有关数据你能裁定谁跑得路程长吗?

  (1)师:谁来说说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就是求什么?(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

  (2)师:谁再来说说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你会求正方形的周长吗?(围成正方形四条边长的总和叫做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4。)

  师:知道边长×4的含义吗?(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指名说。

  (3)师: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圆的周长)

  师:很好!那什么叫圆的周长,又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愿意吗?(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师:谁能概括一下,什么叫做圆的周长呢?小组讨论后指名答。

  (完成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师:(出示一教具圆片)谁来说说这个圆的周长就是指哪一部分的长?指名学生边演示边说。谁再来说说。

  3.实际感知

  师:请同学们拿起圆形纸片,小组之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圆片的周长。

  (二).测量圆的周长

  1.师: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很容易尺量计算,大家猜猜圆的周长用尺量计算方便吗?(不方便)

  师:(出示教具圆片)那有什么办法呢?在小组内讨论一下。量出一号圆的周长,并把数据填写在实验报告单相应的表格中。听明白了吗,开始。(小组活动)

  2.小组汇报:(预设)

  (1)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

  【方法一:用线绕

  师:谁来与老师配合绕给同学们看看?

  (师生合作用绕线的方法去测量圆周长)

  师:这样绕了以后,怎么就知道了圆的周长呢?(生说明)

  师:(课件补充说明)用线绕圆一周以后,捏紧这两个正好连接的端点,把线拉直,这两点之间线的长就是什么?(圆的周长)(2)师:除此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方法二: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教学反思《《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师:(课件演示)请看大屏幕,在圆上取一点作个记号,并对准直尺的零刻度线,然后把圆沿着直尺滚动,直到这一点又对准了直尺的另一刻度线,这时候圆就正好滚动一周。圆滚动一周的长就是什么?(圆的周长)

  (3)师:现在老师给你一个圆,你会测量它的周长呢?(会。)

  师:真的吗?谁敢来试试。

  指名一生上台测量黑板上的圆。可能用线绕。

  师:有什么感觉?(不方便!)

  师:那你可以把它搬下来滚动呀!(生齐笑)

  这就说明用绕或滚这两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有时还很不方便。这就需要我们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方法。

  (三)、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1.猜测

  师: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跟它的什么有关呢?

  2.验证

  师:谁知道圆的大小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吗?(半径或直径)

  师:圆的周长是不是和直径有关呢,请同学们来观察几个圆。(媒体演示)

  师:哪个圆的直径最长?哪个圆的周长最长?哪个圆的直径最短?哪个圆的周长最短?

  师:你感觉到了吗?

  (圆的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圆的直径越短,周长越短。)

  师:这就说明圆的周长肯定与圆的什么有关系?(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师:圆的周长与直径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师:刚才,大家都对圆的周长与直径成什么关系进行猜测,下面,我们就通过动手实验来检验大家的猜测是否正确。

  ①测量计算。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4个大小不同的圆,分别测量它们的直径和周长,并按要求填写下表。

  ②汇报、展示。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测量结果和计算结果,教师把不同的圆的.有关数据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③观察、发现。

  让学生观察、比较表中的数据,想一想:通过观察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初步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3)介绍圆周率和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

  ①揭示圆周率的概念: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能用式子来表示吗?请试一试。(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②介绍圆周率的表示字母π及其读写法。

  ③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的有关知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同时指出圆周率的数值及小学阶段计算时所取的近似值π≈3.14。

  (四)总结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1、根据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你能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吗?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归纳: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能用字母表示吗?(板书:C=πd)师:如果已知圆的半径r,可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板书:C=2πr)2、回应新课引入的情境,即时练习。

  师:现在,你能求出谁的路程长吗?为什么?

  (五)、应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教学例题: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练习题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测量:滚动法 绳测法

  规律: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πdC=2πr

  教学反思: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不复杂,但这个公式如何得来,公式中的固定值“∏”是如何来的,都是值得学生研究的问题。因此,教学中,我着力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来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因为是自己操作的所得,再加上我在课堂中介绍了一些相关资料及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所以学生对“∏”的含义就理解得特别透彻,也学得有兴趣。在测量过程中,学生量的数据可能误差有点大,应尽可能把误差减少,课堂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善于思考和发现。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0

  教学目的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理解周长的概念,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

  3、能运用公式求圆的周长或直径、半径。

  重点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能利用公式正确的计算。

  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直尺一把、绳子一根、计算器和表格

  一、复习导入(4分钟)

  (一)出示菜板和圆桌图

  师:

  1、这两个都是什么平面图形

  2、他们有什么不同?(圆的中心位置不同,圆心的位置也不同)

  3、还有什么不同?(圆的大小不同,圆的半径不同)

  4、也可以说是圆的直径不同。

  (二)出示图与对话框

  师:

  1、这个叔叔说了什么?你来帮他读一读。(请一生读一读)

  2、问:铁皮的长度实际上就是圆的什么?

  预设:

  1、圆一周额长度(这个长度就是圆的周长)或

  2、圆的周长。

  二、新课教授

  (一)活动一:摸圆的周长(3分钟)

  师:

  1、你知道圆的.周长指的是哪吗?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

  2、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预设:

  1、从这个地方开始,也在这里结束。

  2、小结:起点和终点是同一点。

  3、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周长是几周?圆的周长是什么线?加手势)

  4、围成圆的一周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二)活动二:周长的测量(4分钟)

  师:

  1、曲线图形的周长你会测量吗?(不会)

  2、同方谈论一下,你想要怎样测量。

  3、1生说绕绳法。他的方法听懂的举手。

  预设:

  1、听懂人多,师演示一下。

  2、听懂的人少,找两个听懂的同学说一说,再询问,老师再演示一下。

  师:

  1、听懂测量方法的同学举手。现在我们一起来测量圆的周长,首先请个同学来读要求。(要求:动手测量圆的周长、直径,并将他们标注在你的圆上)拿出教具,按要求测量,开始。

  2、教师观察指导。

  (三)汇报演示(4分钟)

  师:

  1、拿出教具进行正确示范,并讲解注意事项。如:首先做好标记、然后紧贴圆绕等。

  2、这个办法有什么缺点?(不精确会产生误差)

  3、除了这个方法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预设:

  1、生能主动说出。

  2、生不能主动说出。师可借用前页习题第3题找直径的第二种方法引导。(直尺的作用、三角板的作用?不需要三角板固定,测量曲线长度)

  3、直尺能弯曲吗?前面绕绳法用绳子将就圆,这里用圆将就直尺就可以了,这就是滚动法。

  师:

  1、生自己操作

  2、滚动法:先做一个记号,对准直尺零刻度线。紧贴着直尺滚动,记号再次指的刻度与零刻度的差就是圆的周长。

  3、测量中英注意什么?有误差吗?听懂的同学举手。

  4、师黑板上正确的演示,并引出“化曲为直”(板书:化曲为直)

  (四)动图播放绕绳法和滚动法

  1、找几位学生说出他测量出的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教师板书作好记录。

  2、至少要找7组数据,教师课前也要准备几组数据,共10组数据。

  3、举起一大一小圆,问:这两个圆周长一样吗?(不一样)

  4、为什么?(圆的大小或圆的半径、直径不一样)

  三、猜想并探索(15分钟)

  (一)猜想(4分钟)

  1、直径不一样周长就不一样,那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

  2、你想把周长和直径怎样比?(周长除以直径、周长减直径)

  3、可以研究周长和直径吗?(不可以,每依据)

  4、大数加大数,和还是大数,和小数没法比。周长乘直径呢?(同上)

  5、用你想用的方法研究一下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6、生在黑板上记录“周长÷直径”、或“周长减直径”。

  (二)探索(8分钟)

  1、通过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周长÷直径的值都在三左右,基本上不会小于2或者大于4)特别有几组都是3.1多一点。

  2、同学们能的到这个发现已经很不错了,千百年来我们伟大的科学家通过就算很多数据才得出周长÷直径是一个固定的数,等于3.1415926......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3、它叫圆周率,读作π,通常计算式取3.14。

  (三)公式推导(3分钟)

  1、由科学家们的发现我们就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等式我们可以得出就是: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d=π)

  2、π是一个固定的数,现在你们能用计算的方法算圆的周长了吗?

  3、C=πd或C=π×2r=2πr(只要知道半径或直径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了)

  四、巩固练习(10分钟)

  (一)基础题一道

  (二)能力提升两道

  (三)拓展题一道

  五、课后作业布置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回顾并梳理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并通过练习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运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积极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圆周长、圆面积问题;结合圆周率的发展史和祖冲之的故事,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在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认真审题,分辨求周长或求面积。

  教学难点:

  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积极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炫我两分钟

  大家好!今天的炫我两分钟由我来为大家主持。同学们,一提到圆,我们就会想到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在数学上的伟大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之上,经过刻苦钻研,求出 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之后我们在计算中为了方便,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梳理第四单元圆的周长和面积。在我们合作梳理之前我要考考大家关于3.14的口算如何。

  出示口算题目。

  随机评价。

  相信我们都是有智慧有思想的人,我要为你们点赞(动作)。

  二、组内交流,完善梳理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孩子梳理圆的周长的知识。而后学生尝试像老师这样梳理,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梳理过程,然后小组内形成共识,确立发言任务,师深入其中一个小组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都有所收获。通过组内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使知识呈现会更全面、更精练,知识梳理更有条理、更科学化。】

  三、小组合作交流。

  组内交流尝试小研究。

  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

  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

  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如有不同意见,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3、把自己梳理知识时遇到的疑问向大家请教,也可以考考大家自己积累的易错题。

  4、再次确认发言顺序,准备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交流建议的给出使小组交流有序进行,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

  四、班级交流,提升梳理

  1、小组汇报,按照本单元三个知识模块分别找三个小组进行汇报。汇报时既要汇报典型题的解法,又要重点说明本组梳理的每个知识点的易错题。在小组汇报成果后,其他学生质疑或作以评价。

  2、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完善,帮助学生梳理单元知识点,同时,教师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强化学生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掌握。

  【设计意图:分层次交流尝试小研究的内容,做到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本单元知识。】

  3、完善自己设计的知识树,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其他学生加以评价,教师予以学生肯定或激励。教师挑选好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评价好在哪里。

  师总结:无论哪种形式的思维导图,只要能清楚的、有条理的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就是一幅好的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单元梳理课的重点在于“梳理”,本单元知识公式很多,学生既可以尝试小研究作业单作为知识梳理的结构图,也可以自己设计本单元知识网络图,形成个性知识树,目的'只有一个即提升学生知识整理能力,形成知识网络。】

  五、应用拓展

  结合练习做相应题目,巩固易错易混知识。

  (一)基础题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计算直径为10毫米的圆的面积的列式是3.14×(10÷2)。 ( )

  (2)半径为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

  (3)把一头牛栓在木桩上,木桩到牛之间的绳长3米,牛能吃到地上草的最大面积是28.26平方米。(栓绳处不计算在内) ( )

  2、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3、一个环形的铁片,外圆半径是7厘米,内圆半径是0、5分米,这个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二)拓展提高

  1、一张长方形纸片,长60厘米,宽40厘米。用这张纸剪下一个尽可能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公园里有一圆形花坛的周长是50.24米,花坛周围是一条环形小路,小路宽2米,这条环形小路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3. 一辆自行车的轮胎的外直径是1.12米,每分转50周,这辆自行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习题设计体现基础性、层次性,既面向全体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

  六、个人整理

  经过本课时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反思是成长的催化剂,本环节让学生自由畅谈收获,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回顾、反思所学知识的水平,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2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选自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第四节。本课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对前面所学"圆的认识"的深化,也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等知识的基础。本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意图,确立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摸一摸,动手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使学生亲历整个探寻知识的过程,从而掌握圆周长计算的由来和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探究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圆的周长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首先采取课件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渗透转化思想;然后利用实验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并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最后运用自学辅导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测量、计算,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从而学生提高自学水平。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小组交流,交互运用各种学习形式,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每个学生都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直径为整数的圆片,一根线条,一把直尺。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⒈教具演示,直观感知,结合认知认识圆的周长。

  学生独立实验,用绕线法、滚动法量出圆的周长,教师指导操作要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a.量一量、记一记:学生测量圆的周长、圆的直径,然后记下数据,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b.比一比:比较数据,揭示关系。

  学生继续实验并算出每个圆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把商记录下来。通过计算学生发现:这三个圆中,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得出结论:所测量的其他圆的周长也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

  3.介绍圆周率。

  ①先介绍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式子表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

  ②介绍π的读写方法。

  ③最后结合画像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激发学生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同时指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近似值为3.14。

  ④学生总结归纳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为C=πd或C=2лr。

  (三)解决问题。

  通过练习,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这个教学环节是归纳整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全课小结,归纳提升

  我是用谈话的方式进行小结的:

  ①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

  ②你是怎么学到的?(归纳解决问题的策略)

  ③以你的经验,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圆的周长的实际问题?

  通过以上四个教学环节的处理,我想能够完全达到所预设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四、说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绕线法滚动法化曲为直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圆周率: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π

  л=3.1415926…… л≈3.14

  C=лd或C=2лr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十一册第107~108页“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圆形纸片等实物,

  以及直尺、绸带,测量结果记录表,计算器,投影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

  (一)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二)认识圆的周长

  1、回忆正方形周长:

  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

  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评析]播放的课件既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又为后继学习和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笔。把两只小狗进行赛跑比赛的生活问题转化为比较圆的周长和正方形周长的数学问题,可谓一举多得;而且,动画的演示过程,很好的展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并通过结合实物动手指和利用正方形周长概念进行迁移,使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了圆周长的概念,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穿

  (三)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1、我们要想对这两个路程的长度进行比较,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

  2、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那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几倍?

  [评析]正方形周长的复习,进一步强化了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为学生发挥自身主动性研究圆周长作好了学习方法上的准备。

  (四)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而圆的周长呢?

  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可行吗?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2、反馈:(基本情况)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3)“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4)初步明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转化

  曲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刚才大屏幕上小灰狗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那怎么办呢?

  5、明确课题: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实物想到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由不能用直尺直接测量到用“滚动法”、“缠绕法”,以及用“折叠”的方法测量圆形纸片,最后到大屏幕上的圆不能进行实际测量,既留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又不断设置认知冲突,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五)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而且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小组讨论并反扩

  2、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

  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猜猜看,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几倍?(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小于直径的四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两倍)

  4、小结并继续设疑:

  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评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和讨论,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学生依赖教师指导进行操作的被动局面,学生对后续的实际探究过程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从而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

  二、实际动手,发现规律:

  (一)分组合作测算

  1、明确要求:

  圆的直径我们已经会测量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确定好测量对象,实际测量出圆的周长、直径,并利用计算器帮助我们找出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填入表格里。

  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算之前考虑好怎样合理的分配任务。

  测量对象圆的周长(厘米)圆的直径(厘米)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二)发现规律,初步认识圆周率

  1、看了几组同学的测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2、虽然倍数不大一样,但周长大多是直径的.几倍?

  3、刚才同学们已经对大小不同的圆进行了比较准确的测算,如果我们任选一个圆再进行测算,结果还会怎样?(课件进行验证)

  板书: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三)介绍祖冲之,认识圆周率

  1、这个倍数通常被人们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2、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曾对这个倍数进行过精密的测算,他最早发现这个倍数确实是固定不变的,知道他叫什么吗?

  3、这个倍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投影出示: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方法,把圆的周长分成若干份。分的份数越多,正方形的周长就越接近圆的周长。最终通过计算正多边形的周长来计算圆周率。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不但在当时是最精密的圆周率,而且保持世界记录九百多年……)

  4、理解误差

  看完这段资料,同学们都在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而感到骄傲,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的测算结果都不够精确呢?

  5、解答开始的问题

  现在你能准确的判断出小黄狗和小灰狗谁跑的路程长了吗

  (四)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如果知道圆的直径,你能计算圆的周长吗?

  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

  2、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又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

  板书:C=2πr

  追问:那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半径的多少倍

  [评析]本环节选取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学生身边常见的物品,融小组合作、实验操作以及观察、归纳和概括为一体,引导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在理解圆周率意义的过程当中,循序渐进,利用课件进行验证,渗透了由特殊到一般的分析方法,还出示了较为详尽的资料,从而在深入理解新知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而且,利用圆周率的意义准确解答开始的问题,前后呼应,使结构更加严谨,计算公式的总结水到渠成。

  三、引导质疑,深入领会(略)

  四、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判断并说明理由:π=3。14()

  2、选择正确的答案:

  大圆的直径是1米,小圆的直径是1厘米。那么,下列说法正确是:()

  a、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b、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c、大圆的圆周率等于小圆的圆周率。

  3、实际问题:老师家里有一块圆形的桌布,直径为1米。为了美观,准备在桌布边缘镶上一圈花边。请问,老师至少需要准备多长的花边?

  五、课内小结,扎实掌握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评析]练习设计目的明确,层次清楚,有效的对新知加以巩固;判断题和选择题很好的抓住新授内容的重、难点,有利于学生对新知准确而清晰的把握;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教学观念。通过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谈收获,不仅明确的再现了教学的重点内容,而且再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六、课外引申,拓展思维

  如果小黄狗沿着大圆跑,小灰狗沿着两个小圆

  绕8字跑,谁跑的路程近

  [总评]

  纵观本课,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准确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断设置合理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猜想、验证,初步体现了“创设情境——大胆猜想——合作探索——反思归纳”的探索性教学模式,从而充分的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什么是圆的周长。

  2.能力目标:通过测量和计算,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推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解决现实问题。

  3.情感目标: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渗透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进一步展学生的转化策略和推理能力;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一元硬币、茶叶筒或易拉罐、圆形硬板、纸杯、直尺、水彩笔、细线、小组测量记录表、计算器、剪刀、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

  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教学反思:应温故知新,注意知识点掌握的连贯性,同时为讲解圆的周长做铺垫。

  2.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美丽的图形圆,什么是圆的周长?周长和圆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呢?

  (1)我们的村长在卖村里的树的时候,他用手拃一拃树的周长,就能知道树的直径,估计出树的体积,他是怎样算出直径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看看会有什么收获。

  (2)看这是圜丘坛俗称祭天台,及细观察,共有三层。上层直径30米,中层50米,下层70米。你发现了什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认识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出示课件

  从准备的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纸杯、圆形硬板等物品中找出一个圆形来,并指出这些圆的周长。

  4.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1)根据已学知识总结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几倍?

  出示课件:正方形周长=边长×4

  正方形周长÷边长=4(固定值)

  (2)那么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呢?

  5.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可以测量再计算;而圆的周长呢?各小组同学选出你手中的一个圆形物品来试一试,测量圆的周长,看看你们有哪些好的方法?

  (2)汇报交流总结:

  ①“绳绕法”——用细线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然后再把绸带拉直测量长度;

  ②“滚动法”——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数出直尺上的刻度差——还可以先用水彩笔在硬币的圆周长上涂上颜色,然后将硬币在纸上沿直尺滚动一周,测量纸上留下的痕迹的长度;

  ③“剪圆”——先用剪刀沿着纸杯圆口剪下一条,剪得越细越好,然后测量纸条的长度;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把曲线化成直线进行测量是我们数学中常用的方法。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刚才大屏幕上圜(yuán)丘坛有三个圆,这三个圆的`周长还能用刚才的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吗?(不能)那怎么办呢?有没有一种更为简单的方法呢?

  (5)明确课题: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出示课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6.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而且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半径、直径)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出示小黑板,猜猜看,圆的周长大概应该是直径的几倍?说明道理:(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小于直径的四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两倍)

  (3)小结并继续设疑: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出示课件:圆周长÷直径=?

  老师请各小组讨论:要想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需要做哪些工作?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出示探究建议:

  ①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

  ②记录数据;

  ③进行计算;

  ④得出结论。

  (二)实际动手,发现规律:

  (1)明确要求:

  圆的直径我们已经会测量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确定好测量对象,实际测量出圆的周长、直径,并利用计算器帮助我们找出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每组同学可以从桌上物品中选出2-3个圆形进行测量,把数据和结论填入表格里,组长记录并计算,其他组员测量,最终求出一个平均值。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反馈数据(选取3~4组实验结果)

  2.发现规律,初步认识圆周率

  (1)看了几组同学的测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2)虽然倍数不大一样,但周长大多数是直径的几倍?刚才同学们已经对大小不同的圆进行了比较准确的测算,能够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出示课件:三倍多一些。

  3.介绍祖冲之,认识圆周率

  (1)到底是三倍多多少呢?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曾对这个倍数进行过精密的测算,他最早发现这个倍数确实是固定不变的,而这个值就是圆周率,知道他叫什么吗?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

  出示关于圆周率的资料。

  (2)看后激励:同学们今天自己动手也发现了这一规律,老师相信同学当中将来也会产生像祖冲之一样伟大的科学家。

  (3)了解误差

  我们将为我们班有像祖冲之一样伟大的科学家而感到骄傲,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测算结果都不够精确呢?那是因为测量和计算过程中存在着误差:

  如:测量误差、读数误差、尺子刻度不一致、细线弹性不一致等等,通过这段文字资料你能确定圆周率的值了吗?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用希腊字母π表示,实际计算中π取近似值3.14。

  (1)一辆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0.6米。车轮滚动一周,自行车前进多少米?

  (2)摩天轮的半径是5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约在空中转过多少米?

  (3)一个木桩的横截面周长是37.68厘米。它的直径是多少厘米?(四)、课内小结,扎实掌握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现在知道老村长是怎么求出树的直径了吗?

  (五)、课外引申,拓展思维

  出示课件:小明的妈妈在自家的墙根下建了一个花坛(如图)。你能计算出花坛的周长吗?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5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课堂活动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认识圆的周长

  (一)激发兴趣

  这天,我们还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老师要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边讲述边课件演示)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两只小狗都从同一点出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狗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二)认识圆的周长

  1.回忆正方形周长:

  师: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

  师: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师: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生:圆一周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师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晴:“想像”,圆的周长展开后,会怎样?

  生:一条线段。

  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你的圆形橡筋,并剪断,看看成什么?

  学生齐答:也是一条线段。

  3.动手体会: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课堂活动二:动手操作,引导探索

  (一)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下面,老师要请各学习小组利用手中的测量工具,互相合作,动手测量圆的周长。测量完后,相互交流一下,有几种方法?(学生讨论,动手测量)

  2、反馈:哪个小组派个代表来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测量出圆的周长?

  (学生说出三种方法:绳测法、滚动法、软皮尺测,老师进行演示)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

  转化

  曲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在刚才的操作中,我们用绳测、滚动的方法都能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不是所有的圆都能用这种方法测量出它的周长的?同学们请看(老师甩动绳子系的小球,构成一个圆)小球的运动构成一个圆,又比如(老师演示摩天轮),你能用绳测、滚动的方法直接量出它的周长吗?

  这说明用绳测、滚动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太麻烦,有时也做不到。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既简单又能准确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研究圆的周长首先应思考圆周长跟什么有关系。

  (二)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要探讨圆的周长到底与什么关系?先探讨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课件出示一个表格)

  正方形

  周长

  边长

  周长:边长

  1、

  1cm

  2、

  2cm

  3、

  3cm

  我的发现: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的比值是()。即正方形的周长是它的边长的()倍。(多媒体显示)。

  (三)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请同学们看屏幕,认真观察比较一下,想一想,圆的周长跟什么有关系?(多媒体教具演示: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长短有关)

  提问:你们是怎样看出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

  小结: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这说明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

  2、学生测量出圆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圆的周长跟直径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呢?圆的周长跟直径是否存在着倍数关系呢?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小组分工合作,用你喜欢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填好报告单,第四栏可用计算器。

  《圆的周长》实验报告单

  实验目的: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3张圆形纸片、直尺、三角板、棉线、剪刀、计算器。

  测量的物品

  周长(C)

  厘米

  直径(d)

  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

  比值(C/d)

  圆形纸片1

  圆形纸片2

  圆形纸片3

  我们的发现:

  (学生测量、计算、填表,在展示台出示结果)

  请一组同学上台展示表格,师询问:从这些测量的计算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结论:这些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师板书)

  师:那么屏幕上这三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呢?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多媒体教具演示: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

  板书

  师根据课件演示介绍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圆周率

  课堂活动三:认识圆周率、介绍祖冲之

  师:表扬全班同学。圆的周长到底比它的直径的3倍多多少呢?那里,我给同学们讲一个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测量圆周率的故事。

  (1)多媒体课件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早在20xx年前,我国古代数学经典《周髀算经》就指出:“圆经一而周三”的'说法,意思是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和天文家祖冲之就已精密地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比欧洲数学家要早1000年左右.此刻世界上最大的环形山,就是以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我们确实就应为前人的聪明、智慧感到自豪和骄傲。之后瑞士的数学家欧拉用希腊字母∏代表圆周率。(板书::∏).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如果用这个无限小数参加计算是不方便的,故通常将∏取两位小数。(板书π≈3.14)

  (2)谈感想,理解误差。

  看完这段资料,“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何感想?”

  生1:我要向祖冲之爷爷一样努力学习,做一个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生2:我们组刚才测量时不够细心,今后我们要向祖冲之爷爷学习,做一个细心的人。

  课堂活动四:总结圆的周长公式

  1、刚才我们透过实验可知:圆周率是怎样得出来的呢?

  根据小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周率=圆的周长÷直径==π是一个固定的值

  2、由此我们可知,如果明白直径如何求周长呢?

  教师板书:圆周长=直径×圆周率

  如果我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教师板书:C=πd

  3、圆的周长还能够怎样求?

  教师板书:C=2πr

  4、圆的周长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课堂活动五:课堂反馈

  一、决定.

  1.Π=3.14()

  2.圆的周长是它的半径的∏倍。()

  3.圆的直径越大,它的圆周率就越大。()

  4.只要明白圆的半径或直径,就能够求圆的周长。()

  5.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三、实践操作

  2.电脑课件出示主题图。如果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让学生独立完成,群众订正)

  问题2: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c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学生完成后,让学生打开课本64页例1对照,反思自己的解答过程)

  (注:评析问题2时,能够推荐学生用估算来解答。)

  3.解答开始的问题

  这天我们学习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此刻我们来帮忙小黄狗和小灰狗算一下它们跑的路线,看看小灰狗为什么会赢,小黄狗为什么会输。

  小黄狗跑的路线是正方形的周长,小灰狗跑的路线是圆的周长,动手算一算,谁跑的距离远?

  10米

  四、拓展延伸

  看,小黄狗和小灰狗又要比赛了,这一次小灰狗沿大圆跑一圈,小黄狗沿两个小圆“∞”跑一圈,谁跑的路程长呢?好好想一想。

  课堂活动六:全课总结,反思评价

  1、同学们,这天我们一齐研究了圆的周长,下面我们来谈一谈本节的收获。

  2、评价自己小组合作学习的表现如何。

  课外活动:家庭作业

  1、基本练习:完成课本第64页做一做第1、2题。

  2、提高练习:完成课本第65页练习十五第2、3题。

  3、操作练习: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

  板书设计:

  利用了生动的课件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为后继学习和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笔。把两只小狗进行赛跑比赛的生活问题转化为比较圆的周长和正方形周长的数学问题,可谓一举两得;而且,动画的演示过程,很好地展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并透过结合实物动手指和利用正方形周长概念进行迁移,使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了周长的概念,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感知动作同人的心理活动是密切联系的,动作记忆保留的时间更长久。小学生在其数学思维活动中,视觉映象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透过活动强化问题解决前的感知动作思维,有利使记忆以动作效果来储存。透过让学生把圆形橡筋剪断,使学生感知化曲为直的概念。为下面探索圆的周长做好铺垫。

  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测量归纳出圆的周长的方法,不失时机地表扬小组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抓住时机,甩动绳子系的小球,构成一个圆,演示摩天轮,让学生感受到用绳测、滚动的方法并不能测量出所有圆的周长,就应找到一种既简单有能准确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进而引导学生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透过填写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的关系,为下面的探讨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因为学生在记忆正方形的周长时,只是记正方形的周长是4个a相加的和,很少说是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上表的填写对于中下生的小组合作起了一样板的作用。

  透过直观的演示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分工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求出比值,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了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并透过课件演示验证了结果。使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由知识的理解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不仅仅理解掌握了知识,还学会了与人合作,培养了合作意识,并且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那里引出故事,在帮忙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自然在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知识一往情深的志趣。

  本环节的设计,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由物化到内化,理解计算公式。透过转化,从而完成新知的生成。

  透过辨析让学生巩固圆周率是常数的认识,加深对圆周率的理解。

  操作练习设计紧扣课题,从解决基本练习到解决主题图中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对新知识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巩固新知,发展了潜力。

  透过解答课前导入的问题,让学生体现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潜力,更能促进学生把知识和技能转化为智力、潜力。

  在解决了开始的问题后,紧跟着变化题目的图,让学生能感知当大圆的直径等于另外两个小圆的直径和时,大圆的周长等于这两个小圆的周长和。是对圆周长公式的综合应用。

  让学生谈收获,能够自我认识、总结课堂的表现与认识掌握程度,最后回忆新知、巩固新知,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外作业题目体现层次性,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运用。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

  圆的周长

  (实物测量方法)

  转化

  圆周率

  字母表示π≈3.14

  曲直

  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圆周率=圆的周长÷直径==π是一个固定的值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字母表示:C=πd

  C=2πr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06-10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08-30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06-07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推荐)09-05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优选】04-19

人教版圆的周长教学设计05-25

[热门]圆的周长教学设计05-29

(荐)圆的周长教学设计05-19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4篇06-26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5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