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颐和园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29 11:39:1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颐和园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颐和园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颐和园优秀教学设计

颐和园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识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2.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情趣,收倒霉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情趣,收倒霉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顺序,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第17课《长城》。即使没去过北京,大家也知道北京的许多著名景点,除了长城以外,你们还知道有哪些?

  <评:你们知道的真不少。>

  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个地方。〔播放课件〕

  (师:下面先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的一段描述,猜一猜是说的北京的哪个著名景点?

  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有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利象征”,园中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当中;)她,就是北京的:生:颐和园。

  〔板书课题〕

  师:看老师这儿,注意“颐”字的写法,看清笔顺。

  <齐读课题>

  师: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颐和园?

  师:谢谢你们为大家带来的精彩介绍。今天,我们就一块儿游览一下北京的颐和园。

  二、初读课文,了解作者游览顺序。

  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师:据老师了解,你们读课文的方法有很多,现在就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认真地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自己解决大屏幕上两个问题。<请同学读题>好,下面开始吧,边读边找,用笔划下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数”的好习惯。

  问题:1.初次游览了颐和园你们有什么感受?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请用“――”划下来。

  师;有谁愿意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书中有一句话概括了颐和园的特点。

  〔板书:美丽的大花园〕

  师:如果你是这里的导游,你会按照怎样的顺序领游人游览颐和园的美景?

  〔板书:长廊

  ↓

  万寿山

  ↓

  昆明湖〕

  2.了解颐和园,感受颐和园的美。

  过渡: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大家也有这么多感受,那么,想不想去细细欣赏一番?

  师:谁愿意当这个小导游领大家到长廊去走走?在小导游的介绍过程中,请游客们总结一下长廊有什么特点。

  <生读第二段>〔板书:长美〕

  师:你们是从小导游的哪句话知道长廊很长的?

  〈评:找的真准确〉

  ①“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师:老师这也有一句话,〈出示大屏幕〉

  1.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2.这条长廊很长,分很多间。

  〈请学生读第二句〉

  师:比较一下,这两句话哪一句较好,为什么?

  数字说明,更具体些。

  师:既然第一句好,请你再来读一下第一句好吗?把长廊的“长”读出来。

  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②“一眼望不到头。”

  师:看一下课本上的插图,是不是“一眼望不到头”?

  这是长廊“长”的特点,长廊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最长的长廊,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哪些地方又体现了长廊的“美”?

  ①生:“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师:你读的真好,能不能领大家读一下?

  <生读>

  师:从图上找一找横槛在哪里?横槛上的画怎样?

  生: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构图多样。

  师:据资料记载:廊上的横槛和房梁上的图画有14000余幅。你从中可以感悟到什么?

  生: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

  师:既然这句话这么好,大家一块读,体会一下。

  <找生读>

  还可以从哪里看出长廊的“美”?

  生:“……神清气爽”

  师:你认为哪个词用的比较好,让你感觉长廊很美?

  〔板书:神清气爽〕

  师: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知道了神清气爽的感觉,大家就带着这种感觉读一下这一句,感受一下。

  <齐读>

  师:长廊又长又美,大家齐读这一段,注意把长廊的“长、美”读出来。

  过渡:参观长廊真是美不胜收,走完长廊,就到了:万寿山脚下。〔板书:万寿山脚下〕这里有一位小导游,请大家站在山脚下仰望,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快点找一找:

  ①生:佛香阁。〔板书:佛香阁〕

  师:在插图上找一找佛香阁在哪里?请你给大家指一指,大家说他找得对不对?

  若对:师:你是根据什么找到的?

  若不对:师:大家说你找的不对,你再读读课文中写佛香阁的句子,再给你一次机会。

  师:你们还能望见什么?

  ②生:排云殿。〔板书:排云殿〕

  师:课文中描写“排云殿”的句子是哪一句?

  生:金碧辉煌。

  师:“金碧辉煌”是什么意思?什么地方的建筑物才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

  师:由于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发出耀眼的'金黄色,显现出金碧辉煌,很有皇家气派,所以,佛香阁和排云殿的总特点,我们可以概括为:生:〔板书:宏伟(壮观)〕

  师:大家再大声齐读一下这一段,读出他们壮观的一面。

  <评:同学们读的很整齐,声音很响亮>

  过渡:刚才在万寿山脚下从下往上看了万寿山的景色,下面我们就到山顶上去看看,这次老师来当你们的导游可以吗?

  <师范读>

  师:这里可是站得高看得远,由近至远,你们都看到了哪些美景?

  ①“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师:你是怎么体会出美的?

  生:这里的颜色特美,有黄的绿的屋顶还有朱红的墙,五彩缤纷。

  ②“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师:这句话写出了昆明湖的湖面的什么特点?

  生:昆明湖的静和绿。〔板书:静、绿〕

  师:谁还想读读这句话?注意这次要把湖面的静和绿读出来。谁来说说你还看到什么了?

  ③“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的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师:我如果把这里的“滑”换成“划”行吗?〔板书:划〕

  师:我知道大家都很爱动脑筋,请大家结合上下文读一读,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讨论一下能不能换,为什么?

  <师巡视,提示>

  ①游船和画舫是专为人们用来观赏湖面上的景物的。因为湖面上和万寿山、十七孔桥的景色太美了,所以行驶很慢。给人们的感觉不是在水上行驶,倒像是在冰上慢慢划动似的。只有这样,有人才能尽情地欣赏。“滑”字展现了昆明湖“静”的特点。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想法不错,其他同学也来说说。

  ②如果用“划”字,船过去以后,水面上就会出现痕迹,而文中说游船、画舫驶过以后,“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所以,用“滑”字比划船的“划”字好。

  师:你的想法很美妙,抓住“不留痕迹”这一点来说。

  ③文中说,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我们知道,精子是由玻璃制成的,表面很光滑,这儿用“滑”字就显得很准确,而用“划”字就没有这样好了。

  师:又有新想法了,请你来说。

  ④你的想法也不错,有点难度了,由“玉”想到平滑。另外,“滑”字还以东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

  师提示:“滑”字可以组成什么词,“划”字又能组成什么词?比较一下你们组的词语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现在应该理解这里为什么用“滑”而不用“划”了吗?这段文字形象性很强,闭上眼睛,想一想,在头脑中浮现出昆明湖的美,感受一下那种安逸、舒适的感觉。

  是啊,谁是那样的静,那样的绿,同学们你们是否也被这平如镜、绿如玉的湖面陶醉了呢?现在就请大家用上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一读这句话,让昆明湖的静和绿叶走进你们的心里。

  <指名读>

  师:这样宁静的湖,让我们一起静静地读读吧!

  <齐读>

  师:听了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朗读,老师已经置身于“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景之中了。请大家再来默读第5自然段,这次自己是小导游,你准备领游人去哪里游览,游览什么?

  生:“堤岸两旁数不清的垂柳”和“小岛上一片葱绿”。

  师:本文中斜率的词语有很多,你们平常积累了哪些和“绿”有关的词语?回想一下,看谁说得多。

  生:碧绿、葱郁、绿油油、翠绿、墨绿……

  师:看来大家平常都很注意积累词语,那我们在写作文时适当的运用这些词,就可以把文章写生动了。

  师:还记得我们走过的石桥吗?它叫什么名字?看看插图,数一数是不是十七个孔?桥栏杆上有没有小狮子?涂上狮子很模糊,文中说:它们“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这个句式在课文前面哪个地方出现过?

  师:“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想象一下,它们会有什么姿态?

  <生描述、扮演>

  师:假如你西安再走在十七孔桥上,手里抚摸姿态不一的小狮子,你想说什么?

  [板书:有趣]

  师:这么多有趣的小狮子,我们齐读一下这一句,体会一下。

  <评:同学们读得真棒!>

  3.结束旅游

  }和壮观

  长廊长美

  ↓

  师:可以说,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一节课我们是游览不完的,有机会大家亲自去游览一番。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万寿山{

  美丽的大公园↓

  山脚下仰望{

  山顶上俯视湖面静绿

  佛香阁

  排云殿金碧辉煌

  昆明湖{

  堤岸

  小岛

  十七孔桥有趣

颐和园优秀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教养: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述方法。

  (2)抓住重点段落3---5自然段,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培养爱美、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发展:培养观察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述方法。

  2、培养爱美、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新课导入:

  1、上节课,老师带领大家畅游被誉为“人间天堂”的——颐和园,领略了长、美、奇的长廊,你们还想去参观园内其它的优美景色吗?让老师继续带领大家去游览,请同学们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心去感受。走完长廊,来到万寿山下,抬头看见高高耸立的佛香阁,下面是金碧辉煌的排云殿。登上万寿山向下俯视,颐和园大半的景色尽收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的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面碧玉。游船在湖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真的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从万寿山下来,只见昆明湖两岸栽着杨柳,湖中心的'小岛一片葱绿,岛上有一座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柱子,每根柱子雕刻的小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信步游览,园中景色让我们目不暇给,兴趣盎然。

  2、游览完这样如诗如画的景色,你们陶醉吗?谁来说说你们的感受?

  3、作者和大家一样也被吸引住了,他是怎样把这么美丽的颐和园写生动,写具体的呢?请自读3----5自然段,边读边想想。

  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作者游览了哪几个景点?他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呢?他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按照地点转换的顺序写。先写万寿山,再写昆明湖,最后写十七孔桥)

  请学生板书: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2、请大家用——划出3、4、5自然段中最能够表现写作顺序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这些句子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齐读。

  3、这些景色各有各的美,请同学们再认真的读读课文的3---5自然段,把你认为写得美的地方用——画出来,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4、小组自学,老师巡视,随机点拨。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交流。

  5、小组汇报。

  你们认为哪里的景色最美,你就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

  抬头一看——那就是佛香阁。

  老师随机板书:佛香阁

  (佛香阁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很耀眼。)

  (耸立——高高地建立在山上,说明了佛香阁很高。)

  老师随机板书:耸立

  下面的一排排——就是排云殿。随机观察插图。

  老师随机板书:排云殿金碧辉煌

  (由于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耀眼的金黄色,显示出金碧辉煌,很有皇帝的尊贵。)齐读。

  葱郁的树丛——朱红的宫墙。(茂密的树丛是绿色的,有黄色的屋顶,朱红的宫墙,五彩缤纷,色彩斑斓,很美。)小组读。

  正前面——一块碧玉。游船——不留一点儿痕迹。(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明昆明湖很平静,湖水很绿,很清澈。湖面很光滑,游船即使行驶过也不留痕迹。)老师板书:静绿

  (1)初读:同学们真棒!读得快、找得准,咱们呀先到湖面去看看。请读第四自然段中写湖面的句子,请同学们一边读句子,一边看画面,想一想这湖面美在哪里?(请生说)

  (2)试读:是啊,水是那样的静,那样的绿。同学们平时读课文的方法有很多,现在你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样的美景读出来吧!(学生自由读文)

  (3)谭老师已经被这样的美景陶醉了,老师真想带着陶醉的感觉读一读。(范读)同学们,你们是否也被这平如镜,绿如玉的湖面陶醉了呢?那就请同学们用上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一读这句话,让昆明湖的静和绿也走进你们的心里。

  (4)齐读:这样宁静的湖,让我们一起静静地读一读。

  过渡:听到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朗读,谭老师已经置身于"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景之中了。在颐和园中还有哪些美境界让你们陶醉的呢?继续汇报。

  昆明湖围着——倒垂的杨柳。(杨柳随风飘舞很好看。)

  湖中心——宫殿的一角。(岛上树木很多,树木很茂盛。)

  石桥——十七孔桥。桥上有百根柱子,柱子上雕刻着不同形状的狮子,你能够想象出这些石狮子的不同姿态吗?指名说,并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

  三、深化、拓展。

  到颐和园游玩真令人乐而往返,假如在2008年,你能荣幸地成为颐和园的小导游,你会怎样向各国参加奥运会的朋友介绍呢?可以介绍整个园,也可以重点介绍某个景点。小组讨论,选举代表介绍。

  四、总结。

  在即将离开颐和园的时候,还真有些舍不得呢!这样好了,让大家在读声中,再次领略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吧!

  五、板书设计:

  颐和园

  总:美丽的大公园

  分:长廊:长美奇

  万寿山:佛香阁耸立

  排云殿金碧辉煌

  昆明湖:静绿

  (十七孔桥)有趣

  总:美丽说不尽

颐和园优秀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2、本课内容的组成部分: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课文移步换景,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四年级的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在词意句意的理解上还有欠缺。他们在三年级时已学过参观游记的文章,对这一类文体并不陌生。

  2、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语言文字去想象画面、感受美景的能力不够完善。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借助工具书,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

  三、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转载于:颐和园优秀教学设计)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运用品读学习型教学模式,产生式教学策略与替代式教学策略交替使用,利用课件演示等手段。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读通课文,理解生字词语,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

  2、教师的教学准备:制作好课件,了解颐和园的相关内容,最好对课文熟悉到能背诵的程度。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无

  4、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前播放《北京欢迎你》歌曲渲染气氛。

  课件出示音乐《北京欢迎你》

  2、谈话: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是什么歌?歌曲的题目叫什么?(《北京欢迎你》)。这首歌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奥运歌曲之一。同学们都去过北京吗?大家今天想不想到北京去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美丽风光?图片展示一些北京的著名景点。

  课件出示图片: 长城 故宫 天坛 鸟巢 水立方

  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点?

  北京有一座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那就是——颐和园。(课件出示颐和园图片)只要一进颐和园,你准会着迷、陶醉、惊叹。板书课题:颐和园。

  “颐和园”三个字中最难写的是哪个? 最难理解的是哪个字?(颐)“颐”什么意思? “颐”是保养、休养身体健康。它是皇家园林,过去颐和园是保养皇亲国戚身体健康的地方。

  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去颐和园参观参观。

  (二).新课

  1、解决字词

  (1)、课前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看看这些生词你会读了吗?

  出示颐和园课件中的词语部分。

  (2)、读得很好,那么这些词语你有不理解的吗?提出来,让我们共同解决。

  2、感知课文内容

  (1) 、《颐和园》视频范文朗读。

  课件出示《颐和园》范文朗读

  (2)、学生边看视频边认真听范读并轻轻地跟着读

  (3)、读完课文后,提问:同学们,你们都和作者到了哪些地方来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4)、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三)深入课文学习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作者的步伐去游览一下颐和园吧。

  1、游览“长廊”。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描写长廊的段落。

  (2)出示“长廊”图片。

  (3)提问:长廊有哪些景物?长廊有什么特点?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横槛上的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两旁的花木多;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长”,有700多米长、分273间,一眼望不到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长美

  (4) 齐读第二自然段。

  2、游览“万寿山”。

  (1)过渡:走完了长廊,我们来到了万寿山脚下。(出示“万寿山脚”的图片)。

  让咱们女士优先,请我们女同学先来把第三自然段读一遍。

  (2)女生读“万寿山脚”段落。

  (3)请大家找出在万寿山脚下所看到的景物。

  (4)学生汇报(上面——佛香阁,下面——排云殿。)

  课件出示佛香阁、排云殿的图片

  (5)提问:佛香阁有什么特点?排云殿有什么特点?

  教师板书(佛香阁——高大,排云殿——占地面积大)

  (6)齐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的男生们显出了绅士风度,让我们女生先来到万寿山脚,现在看来,我们女生不得不让你们男生先登山了,佛香阁那么高,你们男生的力气大,肯定先能登上佛香阁的,那就让你们先登山吧!请你们把在佛香阁上面看到的景物告诉我们女生吧!

  (1)男生齐读第四自然段“万寿山”段落。

  (2)找出看到的景物。

  (3)课件出示带“滑”的句子。讲解“滑”的用法。(有“滑”字的这一句运用了动态描写,与前面的一句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4)比赛谁读的最美。(分组比赛)

  3、游览“昆明湖”。

  过渡:刚才登山才需要力气大的,现在下山来到昆明湖了,不需要走得快了,我们男女生一起慢慢地走,慢慢地游吧。昆明湖的景色太美了!

  课件出示昆明湖和十七孔桥图片

  (1)、全班齐读“昆明湖”段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昆明湖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绿 静

  (2)、从课文描写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

  板书:形态不一

  (3)、自由轻声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4、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对颐和园有什么总体印象呢?大家齐读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板书:美 大

  (四)拓展延伸,续说美景

  颐和园的美景远远不止这几处景色,正如作者所感叹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览。”

  (1)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2)你能根据自己对颐和园的了解和所搜集的资料来当导游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小导游PK赛:评选最佳“小小导游员”。介绍时用上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就更好了。

  (五)总结

  今天,老师带大家游览了颐和园,了解了游览的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说明写作要有一定的顺序。以后,我们不管是去游览,还是写作,都要按照一定顺序。

  有机会,再带大家去其他景点游览。北京在欢迎你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在《北京欢迎你》这首歌中结束我们的课文吧!

  (六)作业

  刚才同学们当小导游,都很称职。回去之后,可以向你的爷爷、奶奶等作介绍。还可以学习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抓住特点介绍景物的表达方法,练习向你的家人介绍一处你熟悉的景物。

颐和园优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句段,朗读理解长廊建筑艺术及绘画艺术的精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

  教学准备:

  幻灯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教者出示图片,激情导入课题。

  2、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课题

  3、动画形象喜羊羊引入复习生字、词。

  二、学习课文,探究新知。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知道学生朗读。(自豪、骄傲的语气)

  3、提示这段是一个总起段。

  4、学生快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

  5、出示图片,学习建筑艺术。

  6、抓住重点句子理解“三绝”

  7、颐和园的长廊除了以上三绝的特点外,还有一个什么特点?理解中轴线。

  8、认识过渡句

  9、小组合作学习6—8自然段,理解绘画艺术的特点。

  10、学生反馈汇报。

  11、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思维拓展。

  1、思考:颐和园的长廊是那么奇特,长廊上的画师那么精美,此时此刻,你想到谁?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2、写作金钥匙。

  四、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学生预习比较充分,课堂上我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了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的视频,学生被颐和园的美景所深深吸引,此时我让学生边读边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和自豪感。

  课后,我让学生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再一次修改写游览街心公园的习作,大部分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利写,突出了重点,进步很大。 学习完这一课,我感到学习写作方法很重要,但是恰当地适时地给学生创设运用的机会更为关键。

颐和园优秀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优美生动,具体形象,处处都洋溢著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的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教学这篇教材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写法。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形象具体,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进一步体会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色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运用搜集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每处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著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教师板书课题:

  颐和园

  二、出示幻灯片

  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

  将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出示生字卡认读:

  注意生字词易写错的地方。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教师指导学法:

  默读课文,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和记叙的游览顺序,划分段落。

  2、学生自学。

  五、检查交流课文学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检查交流学生了解课文大意情况。

  3、检查学生了解课文记叙顺序。

  ⑴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是: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⑵从文中找出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法:

  进入、绕过、来到、走完、登上、下来。

  4、划分段落,理清条理。

  六、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组词:

  堤(  )阁(  )漆(  )昆(  )殿(  )爽(  )

  提(  )各(  )膝(  )混(  )臀(  )大(  )

  栽(  )堂(  )廊(  )

  裁(  )党(  )郎(  )

  载(  )赏(  )朗(  )

  3、练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颐和园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11-01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05-01

颐和园教学设计05-29

《颐和园》教学设计06-07

《颐和园》教学设计08-12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11篇(荐)07-01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6篇(合集)02-29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优选7篇】08-24

(荐)《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9篇08-12

《颐和园的长廊》教学设计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