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28 16:08:5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合集]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圆的面积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合集]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掌握简单组合图形分解和面积的求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图形的外在美和内在关系。

  教学重点:简单组合图形的分解。

  教学难点:对图形的分解和组合。

  教学活动设计:

  (一)知识回顾

  复习提问:

  1、圆面积公式是什么?

  2、扇形面积公式是什么?如何选择公式?

  3、当弓形的弧是半圆时,其面积等于什么?

  4、当弓形的弧是劣弧时,其面积怎样求?

  5、当弓形的弧是优弧时,其面积怎样求?

  (二)简单图形的分解和组合

  1、图形的组合

  让学生认识图形,并体验图形的外在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促进学生的创造力。

  2、提出问题:正方形的边长为a,以各边为直径,在正方形内画半圆,求所围成的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

  以小组的形式协作研究,班内交流思想和方法,教师组织。给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归纳交流结论:

  方案1。S阴=S正方形-4S空白。

  方案2、S阴=4S瓣=4(S半圆-S△AOB)

  =2S圆-4S△AOB=2S圆-S正方形ABCD

  方案3、S阴=4S瓣=4(S半圆-S正方形AEOF)

  =2S圆-4S正方形AEOF=2S圆-S正方形ABCD

  方案4、S阴=4S半圆-S正方形ABCD

  ……………

  反思:①对图形的分解不同,解题的难易程度不同,解题中要认真观察图形,追求最美的解法;②图形的美也存在着内在的规律。

  练习1如图,圆的半径为r,分别以圆周上三个等分点为圆心,以r为半径画圆弧,则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少?

  分析:连结OA,阴影部分可以看成由六个相同的弓形AmO组成。

  解:连结AO,设P为其中一个三等分点,连结PA、PO,则△POA是等边三角形。

  说明:①图形的分解与重新组合是重要方法;②本题还可以用下面方法求:若连结AB,用六个弓形APB的面积减去⊙O面积,也可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

  练习2教材P185练习第1题

  例5、已知⊙O的半径为R。

  (1)求⊙O的'内接正三角形、正六边形、正十二边形的周长与⊙O直径(2R)的比值;

  (2)求⊙O的内接正三角形、正六边形、正十二边形的面积与圆面积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例5的计算量较大,老师引导学生完成。并进一步巩固正多边形的计算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说明:从例5(1)可以看出:正多边形的周长与它的外接圆直径的比值,与直径的大小无关。实际上,古代数学家就是用逐次倍增正多边形的边数,使正多边形的周长趋近于圆的周长,从而求得了π的各种近似值。从(2)可以看出,增加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可使它的面积趋近于圆的面积

  (三)总结

  1、简单组合图形的分解;

  2、进一步巩固了正多边形的计算以,巩固了圆周长、弧长、圆面积、扇形面积、弓形面积的计算。

  3、进一步理解了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定理。

  (四)作业教材P185练习2、3;P187中8、11。

  探究活动

  四瓣花形

  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中分别以四个顶点为圆心,以l为半径画弧所交成的“四瓣梅花”图形,如图(1)所示。

  再分别以四边中点为圆心,以相邻的两边中点连线为半径画弧而交成的“花形”,如图(12)所示。

  探讨:(1)两图中的圆弧均被互分为三等份。

  (2)两朵“花”是相似图形。

  (3)试求两“花”面积

  提示:分析与解(1)如图21所示,连结PD、PC,由PD=PC=DC知,∠PDC=60°。

  从而,∠ADP=30°。

  同理∠CDQ=30°。故∠ADP=∠CDQ=30°,即,P、Q是AC弧的三等分点。

  由对称性知,四段弧均被三等分。

  如果证明了结论(2),则图(12)也得相同结论。

  (2)如图(22)所示,连结E、F、G、H所得的正方形EFGH内的花形恰为图(1)的缩影。显然两“花”是相似图形;其相似比是AB﹕EF=﹕1。

  (3)花形的面积为:,。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学习了圆的周长以及学过几种常见直线几何面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从学习关于平面图形的面积到学习曲线图形的面积,这是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学习掌握了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仅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也为后面学习圆柱、圆锥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经验,知道运用转化的思想可以研究新的图形的面积。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实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具,结合多媒体课件,在观察、操作中将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从中发现圆的面积与半径、直径有关,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由于刚刚学习了圆的周长,学生容易把圆的面积和圆的周长混淆,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区分周长和面积,正确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

  2.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四、过程与方法:

  经历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七、教学准备:

  圆片、课件。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建立圆面积的概念,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能正确地应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圆面积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圆面积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面积计算

  教学难点:公式以及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引入课题。

  1.口算:2π 9.42÷π 12.56÷π

  2.已知圆的半径是2.5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2米,宽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4.说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5.出示场景图: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你们会计算吗?

  课题引入:我们已经学会的圆周长的有关计算,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圆的面积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讲授

  1.圆的面积的含义。

  问题:同学们还记得面积所指的是什么?(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以前学过长方形面积的含义是指长方形所围成平面的大小。那么,圆的面积的是指什么?(圆所围成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问题:怎样求圆的面积呢?(学生提出办法,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

  问题:我们用面积单位直接去度量显然是行不通的。那么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可以仿照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也就是割补法,把圆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怎样分割呢?(教师出示场景图)问题:这三位同学是怎样分割的?你知道他们的做法吗?(学生回答,老师给予肯定。)

  教师拿出圆的面积教具进行演示:

  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二份,再把每一个等份分成八等份,一共16份,每份是一个近似等腰三角形,并写上号数,然后把这16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学生试操作,把学具圆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把第1份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1份(即原来的半份)移到平行四边形的右边,这样就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

  强调:如果分的等份越多所拼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问题: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和圆的半径周长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引导:这样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你能求出这个圆的面积吗?

  学生独立完成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总结:我们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面积的大小就是:

  再次强调:

  (1)拼成的图形近似于什么图形?

  (2)原来圆的面积与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否相等?

  (3)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哪部分的长?

  (4)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哪部分?

  (5)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可以写成:S=πr

  2 3.圆面积公式的应用。

  师:我们回头看刚才的问题,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这个花坛占地多少平方米?

  学生读题,问:这里要求圆形花坛的面积,条件是否具备?我们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

  教师板演计算过程。

  出示例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cm,它的面积是多少?

  问题:你能利用内圆好外圆的面积求出环形的面积吗?

  学生读题,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圆环的面积我们可以怎么办?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是否具备?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完成,老师选代表回答问题,在黑板上演示计算方法,集体纠错。)

  三、巩固练习。

  1.根据下面所给的条件,求圆的面积。

  半径2分米。

  直径10厘米。

  (1)先提问:题目只告诉圆的直径,你能求出圆的面积吗?怎样算?)

  (2)强调书写格式,运算顺序与单位名称。

  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掌握了圆面积计算公式,并知道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半径,如果题目只告诉直径也就先求出半径再按公式S=πr2计算。

  四、课堂小结

  总结: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经常需要求圆的面积,譬如说:蒙古包做成圆形的是因为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居住面积,植物根茎的横截面是圆形的,也是因为可以最大化地吸收水分。我们还可以再举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如装菜的盘子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杯子的横截面为什么是圆形的?大家需要多看多想!

  另外,我们在前面也学习了如何求圆的周长,需要注意的是:

  (1)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平面部分的大小,而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前者是二维的概念,而后者是一维的`概念。

  (2)求圆面积的公式是S=πr2,求圆周长的公式是C=πd或C=2πr;

  (3)计算圆的面积用面积单位,计算圆的周长用长度单位。板书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S=πr×r S=πr

  教学反思

  圆的面积是学生在学习了圆的基本特征、圆周长的探讨、应用后学习的,因为学生在学习圆的周长公式探讨的时候已经明白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所以在探讨圆的面积公式时,在这个基础上再渗透“数学的极限思想”,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的圆的面积计算,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这样,也是学习上的一次飞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

  一、从圆的周长到圆的面积体验其中不同

  本课开始,先与圆的周长与圆的面积比较不同,接着结合回忆平行四边形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转化”是探究新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好方法,为下面探究圆的面积计算的方法奠定基础。

  二、大胆猜测,激发探究

  在凸现圆的面积的意义以后,我让学生猜测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让学生进行估测。当学生猜测出圆的面积可能与圆的半径有关系时,设计实验验证: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一个圆,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出圆的面积,探索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这一内容是旧教材所没有的。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而这些,又正好为他们随后进一步展开探究活动作好了“预埋”。

  三、演示操作,加深理解当学生通过估测后,让学生来做个实验讨论。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个圆,现在平均分成16份,自己拼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并想想它与圆有怎样的关系。这样,通过学生操作学具,把抽象思维物化为动作形象思维,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圆的面积、周长、半径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面积、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由扶到放,由现象到本质地引导,又使学生始终参与到如何把圆转化为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的探索活动中来。学生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发散,在想象中得以提升。思维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探索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同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量的加大,对于圆的面积公式还应让学生多点时间去思考,去推导。细节的设计还要精心安排。特别是学生在口述推导的过程中,导出的太快,公式推导不明显,怎样出来的结果演示太快,学生不易消化。这个问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细化。

  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五、存在和改进的地方有:

  1、学生在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中,有个别学生没有积极思考,不懂得如何灵活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生的计算有待加强,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计算速度比较慢,学生还没有达到要求,特别是当半径等于一个小数时,学生很多就犯错了!如:r=0.3厘米,求圆的面积,有部分学生会把0.3的平方算成是0.9,结果就出错,这在以后的计算练习中引导学生认真计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使学生能根据具体条件,比较灵活地计算圆的面积。

  ⑵使学生认识圆环,学会求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应用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解决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求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

  1.展示20xx年5月21日日环食视频(附件:日环食视频)。引出课题:圆环面积

  简单介绍圆环的形成。

  2.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环,感受生活美。

  3.复习: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呢?

  (1)、已知圆的半径为2cm,求圆的面积。

  (2)、已知圆的直径为6cm,求圆的面积。

  4.简单介绍圆环的.相关名称及关系:

  5.请找出下面圆环的内圆半径(r)或外圆半径(R):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大家动笔算一算。

  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6cm。它的面积是多少?

  圆环面积=外圆面-内圆面积

  3.14×62 - 3.14×22 3.14×(62 – 22)

  = 3.14×36 - 3.14×4 = 3.14×(36 – 4)

  = 113.04 – 12.56 = 3.14×32

  = 100.48(cm2)= 100.48(cm2)

  答:它的面积是100.48cm2.

  比较、分享。求环形的面积,你喜欢那种方法?

  S环=πR2-πr2 S环=π(R2-r2)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填空:

  2.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坛,其它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3.14×(50÷2)2-3.14×(10÷2)2

  =3.14×252-3.14×52

  =3.14×625-3.14×25

  =1962.5-78.5 3.14×[(50÷2)2-(10÷2)2]

  =1884(m2)= 3.14×[252-52]

  = 3.14×[625-25]

  = 3.14×600

  =1884(m2)

  答:草坪的占地面积是1884m2.

  3.某公园内有一座圆形喷水池,它的半径是3m。现在要在喷水池周围铺上1m宽的甬路。甬路的占地面积是多少m2?

  外圆半径:1+3=4(m)

  环形面积:3.14×(4-3)

  =3.14×(16-9)

  =3.14×7

  =21.98(m)

  答:甬路的占地面积是21.98m2.

  4.环形的外圆周长是18.84cm,内圆直径是4cm,求环形的面积

  3.14×[(18.84÷3.14÷2)2-(4÷2)2]

  =3.14×[32-22]

  =3.14×[9—4]

  =3.14×5

  =15.7(cm2)

  答:环形的面积是15.7cm2。

  四、评讲总结,升华目标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让生说说。师用课件再现一次。

  1、什么样的图形是圆环。

  2、怎样计算圆环的面积。

  五、课堂达标:解决问题

  1.土楼是福建、广东等地区的一种建筑形式,被列为“世界物质文化名录”,土楼的外围形状有圆形、方形椭圆形等。圭峰楼和德逊楼是福建省南靖县两座地面是圆环形的土楼,圭峰楼外直径是32m,内直径是12m。土楼的房屋占地面积是多少m2?

  2.天安门广场前面有一个大型喷泉,喷泉的半径为3m。国庆节快要到了,园艺师傅们在喷泉的周围摆放了4m宽的鲜花。(1)鲜花所占面积有多大?(2)如果每平方米摆放鲜花需要50元,那么摆放这些鲜花至少需要多少元

  外圆半径:4+3=7(m)

  环形面积:3.14×(7-3)

  =3.14×(49-9)

  =3.14×40

  =125.6(m)

  答:鲜花所占的面积有125.6m 。

  3.拓展延伸:求下列图形的阴影部分面积。(单位:cm)

  (1)、大半圆的面积

  3.14×[(2+4)÷2]2÷2

  =3.14×9÷2

  =14.13(cm2)

  (3)、小半圆的面积

  3.14×(2÷2)2÷2

  =3.14×1÷2

  =1.57(cm2)

  答:阴影的面积是6.28cm2.

  六、布置作业

  1、右图是一块玉璧,外直径是18cm,内直径是7cm.这块玉璧的面积是多少?

  2、右图中的大圆半径等于小圆的直径,请你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3、计算下图涂色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七、课后反思

  1.本课时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创设情景,使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并培养了学生的民主、合作精神。

  2.在整节课中,自己也明白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并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精神。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整理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等重点知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能运用圆的知识熟练地解答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问题。

  2.通过将圆的知识与其他知识进行整合,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自主探究圆与正方形的关系的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从探究活动过程中去发现圆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梳理体系

  直接揭题:今天我们来复习本学期所学习的圆的有关知识──“圆的周长和面积复习课”(板书课题:圆的周长和面积复习课)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了圆的哪些知识吗?

  小组合作,让同学们把所学的知识整理一下,然后进行汇报。

  汇报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1)圆的认识:

  圆心O:决定圆的位置;

  直径d:决定圆的大小;

  半径r:在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d=2r;

  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2)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圆的周长。

  圆周率:周长与直径的比,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圆周长的计算:。

  (3)圆的面积:

  由长方形的.面积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圆面积计算:。

  圆环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唤醒学生以前所学圆的有关知识,并在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通过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二、基本练习,整合知识

  教师:刚才我们对本学期圆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梳理,现在我们来看看下面几个问题,你能回答吗?

  1.说说下面各题的最简整数比:

  (1)一个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比是多少?(1:2)

  (2)一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是多少?(:1)

  (3)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2 cm和3 cm,,它们的直径比是多少?(2:3)

  周长的比是多少?(2:3)

  面积的比是多少?(4:9)

  【设计意图】将圆的知识和比的知识结合起来,体现了知识的综合应用。并进一步理解圆的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系。

  2.一个公园是圆形布局,半径长1 km,圆心处设立了一个纪念碑。公园共有四个门,每两个相邻的门之间有一条笔直的水泥路相通,长约1.41 km。(课件出示题目情境)

  (1)这个公园的围墙有多长?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求公园的围墙的长度就是求什么?该怎么求?(因为公园是一个圆形布局,所以求公园围墙的长度就是求圆的周长,根据,=1 km,就能求出圆的周长是6.28 km。)

  (2)北门在南门的什么方向?距离南门多远?(引导学生观察后得出,北门在南门的正北方向,距离南门的距离就是直径的长度,是2 km。)

  (3)如果公园里有一个半径为0.2 km的圆形小湖,这个公园的陆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引导学生用大圆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来进行计算,也可以利用圆环的面积来计算这个公园的面积。)

  (4)请你再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试着解决。(引导学生不仅可以从四个门的位置和方向去提出数学问题,也可以从圆和正方形的关系方面去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平面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并融合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内容,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求公园的陆地面积其实就是圆环面积的变式,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学生提问题这样一个开放式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三、探究学习,培养能力

  1.用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白铁皮(边长是1.8 m)分别按下面三种方式剪出不同规格的圆片。(课件出示问题情境)

  (1)每种规格中的一个圆片周长分别是多少?(引导学生观察每种规格的圆的周长之间的关系,及总周长之间的关系。)

  (2)剪完圆后,哪张白铁皮剩下的废料多些?

  教师:猜想一下剪完圆后哪一张白铁皮剩下的废料多些?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来证明吗?(引导学生用数据说理,通过计算,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一般性原理,假设第一个圆的半径是,某种剪法中剪掉的小圆的半径一定是,此时要剪掉个小圆,剪掉小圆的总面积为,即和第一个圆的面积相等。)

  (3)根据以上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三种剪圆的方式判断剩下的废料是否相等的验证过程,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回顾总结,交流收获

  教师: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或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理顺各个知识点,让学生明确学习了什么内容,反思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2.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3.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具准备】

  1.CAI课件;

  2.把圆8等分、16等分和32等分的硬纸板若干个;

  3.剪刀若干把。

  【教学过程】

  一、尝试转化,推导公式

  1.确定“转化”的策略。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当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是利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师:对了,我们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转化”成其它图形的方法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2.尝试“转化”。

  师:那么,怎样才能把圆形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呢?(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师:如果我们用这些近似三角形重新拼组,就可以将这个圆形“转化”成其它图形了。同学们,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已经等分好了的圆形,请你们动手拼一拼,把这个圆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开始吧!

  3.探究联系。

  师:同学们,“转化”完了吗?好,请大家来展示一下你们“转化”后的图形。

  师:谁来告诉大家,它们的面积有没有改变?

  师:是的,没有改变,就是说: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

  4.推导公式。

  师:现在我们就来看这个长方形。同学们,如果圆的半径为r,你们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吗?现在请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

  师:好,谁能首先告诉老师,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如图十三),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那圆的面积呢?

  二、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师:同学们,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知道什么?(出示例1)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我们该怎样求它的面积呢?请大家动笔算一算这个圆形花坛的面积吧!

  2.完成做一做。

  师:真不错!现在请同学们翻开数学课本第69页,请大家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订正。)

  3.教学例2。

  师:(出示例2)这是一张光盘,这张光盘由内、外两个圆构成。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一读题。开始!

  师:怎样求这个圆环的面积呢?大家商量商量,想想办法吧!

  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

  师:好的,就按同学们想到的方法算一算这个圆环的面积吧!交流,订正。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作业。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7

  教学理念:

  本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是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推导,正确计算圆的面积。教学圆的面积时,教材首先通过圆形草坪的实际情境提出圆面积的概念,使学生在以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圆的面积就是它所占平面的大小”。

  接着教材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回忆以前在研究多边行的面积时,主要采用了割补、拼组等方法,将多边行的面积转化成更熟悉和更简单的图形来解决,那么,在这里也可以用转化方法,让学生尝试运用以前曾多次采用过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把圆的面积转化为熟悉的直线图形的面积来计算,引导学生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再一次让学生熟悉运用“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较复杂的问题的策略。教学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转化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日常问题以及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就是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未知转化为已知、抽象转化为具体等方式来处理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认真观察,让学生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掌握圆面积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2、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利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质疑、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际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

  教学重点:

  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把圆转化为长方形推导出计算公式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圆的分解教具,学生准备圆纸片和圆形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1、请同学们指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说说它们的区别。

  2、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的? (电脑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回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再利用电脑课件演示,让学生对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激起学生从旧知识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并明确思想方向,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出示圆:

  (1)让学生说出圆周长的概念,并指出来。

  (2)想一想:圆的面积指什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

  (揭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3)对比圆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感受他们的区别。

  同时引出课题——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摸一摸,使学生能够大胆地概括圆的面积,为开展学生想象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让学生比较圆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充分感知圆面积的含义,为概括圆面积的意义打下良好的基础。]

  2、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1)学生观察书本P67主题图,思考: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也就是要求什么?怎样计算一个圆的面积呢?

  (2)刚才我们已经回顾了利用平移、割、补等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那能不能把圆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猜一猜,圆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呢?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进行转化?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先进行预测,引导学生大胆寻找求圆面积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探究兴趣。]

  (3)请各小组先商量一下,你们想拼成什么图形,打算怎么剪拼,然后动手操作。

  ①分小组动手操作,把圆平均分成若干(偶数)等份,剪开后,拼成其他图形,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②展示交流并介绍:小组代表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组拼出来的图形近似于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剪拼的?为什么只能说是“近似”?能不能把拼出的图形的边变直一点?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动手操作,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圆剪拼成各种图形,鼓励不同拼法,引导发挥联想,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沿半径剪拼的方法是较为科学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指导,给学生提供了自行探究,创造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取经验,这一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个体发展的空间,每个人有着不同的收获和体验。]

  ③当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时,你们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课件演示:

  师:现在,老师把圆平均分成16份,可以拼出这个近似长方形的图。想象一下,如果平均分成64份、126份??又会是什么情形?

  ④小结: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电脑课件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剪拼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拼成的长方形与圆之间的对应关系,有效地认识和理解圆转化成长方形的演变过程。]

  (4)以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为例,认真观看课件,师生共同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①引导:当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后,圆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并且指出拼出来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②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半径有什么关系?如果圆的半径是r,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如何根据已经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所要研究的圆的面积公式?

  ③学生讨论交流: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a=C/2=2πr/2=πr,宽是圆的半径,即b=r。教师板书如下:

  (5)小结: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r表示圆的半径,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同学们通过大胆猜想和动手验证,终于得到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老师祝贺大家取得成功!

  (6)学生打开书本P68补充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思考:计算圆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

  [设计意图:在推导过程中给学生创设讨论交流的学习机会,通过观看电脑课件的演示,引导式提问、试写推导过程等不同形式,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操作、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最后进行小结,巩固学生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认识。另外通过提出问题,强调学生计算圆面积时需要的条件。]

  三、实践运用,巩固知识。

  1、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面积。

  判断对错:已知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是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14×5×2=31.4(米)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汇报交流,共同修改。)

  强调:半径的平方是指两个半径相乘。

  2、已知圆的直径,求圆的面积。(教学例1)

  ①师:把第一题的“半径是5米”改成“直径是20米”,那么这个圆形花坛的面积又怎样算呢?(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计算方法。)

  ②学生汇报计算方法,要强调首先算什么?

  ③打开书本P68补充例1。

  3、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书本P70练习十六第3题)

  小刚量得一棵树干的周长是125.6cm。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

  ①引导提问:要求树干的横截面积,必须先求出树干的什么?你打算怎样求树干的半径呢?

  ②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师生间推导出求半径的计算方法。

  ③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查给于适当的指导。另外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共同订正,并且指出计算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

  4、一个圆形溜冰场,半径30米。

  (1)这个溜冰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沿着溜冰场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米?

  提问:知道圆的半径用什么方法求圆的面积?第(2)个问题求栏杆的长度也就是求这个圆形溜冰场的什么?用什么方法求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以上的四道题的作用是巩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运用,使学生对圆面积的计算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在练习时,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计算,同桌间合作探讨,经过学生多次尝试解答,使他们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第3题通过周长求面积的计算和第4题知道圆的半径求圆的面积和周长,让学生体会到圆的周长和面积有着紧密的联系和根本的区别,使新旧知识有更好的连接,并且让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计算的灵活性。]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一起闭上眼睛回忆我们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感受啊?在计算圆的面积时有什么地方值得注意的?

  2、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圆面积的知识,老师出一个题目给同学们课后进行思考:有一个圆形花坛,中间建了一个圆形的喷水池,其他地方是草坪,求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理念,并渗透极限,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际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公式计算。

  三、教学难点: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四、教学关键:

  转化前后各部分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在一广阔草地上,用绳子拴着一只羊,可移动的绳长是10米,这只羊可活动的范围最大是多少平方米?

  请大家画出羊活动范围的示意图,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画。(一位画的是周长,另一位画的是面积。)

  思考:

  要求羊活动的范围就是求此圆的周长还是面积?谁画的正确,为什么?什么是圆的面积?(先说,再看书自学。)

  生读,教师板书:圆的面积

  大家会求这只羊的活动范围吗?怎么求?下面我们就探讨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大家想知道吗?

  二、探索新知:

  (一)、先自学课本,小组探讨如下两个问题:(电脑出示)

  1、在推导的过程中你发现圆的.什么变了?(板书:形状)

  2、在推导的过程中你发现圆的什么没变?(板书;面积)

  (二)、探讨第一问:

  A:多媒体出示16等份圆。

  1、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等份,拼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

  2、学生小组操作。

  3、你会把它变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吗?学生小组尝试操作。

  4、多媒体演示:把等份的第一等份平均2份,移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

  5、学生展示操作成果。

  B:多媒体出示8等份圆。

  1、请同学们猜想并且讨论:如果把同样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象上面这样拼,得到的图形谁更接近长方形?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媒体演示8等份。

  C:多媒体出示32等份

  1、再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把同样一个圆平均分成32份,象上面这样拼,得到的图形谁更接近长方形。

  2、眼睛微闭想一想。

  3、媒体演示32等份。

  D:多媒体演示三幅图综合画面。

  1、让学生仔细观察后问:哪一等份更接近长方形?

  2、为什么,等份的份数越多就能拼出越接近的长方形。

  F:如果要想把圆变成长方形你觉得要分成多少份?学生把眼睛闭起想一想

  学生讨论。

  (三)探讨第二问:

  A:1、把圆在剪拼的过程中变成长方形,圆的面积为什么没有变化?

  2、长方形的面积就是谁的面积?(教师板书)

  3、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的面积,我们知道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以宽。那么,圆的面积等于什么?(学生结合自己拼的图思考)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

  B:仔细观察多媒体演示问:

  1、长方形的长就是圆的什么?怎么求?用字母怎么表示?(教师板书)

  2、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什么?怎么求?用字母怎么表示?(教师板书)

  C:推导出圆的面积并且用字母表示。(教师板书)

  D:再出示前面的导入题,问:我们现在知道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了吗?

  三:课堂练习

  1、同座互增一个画好半径的圆,求其面积。

  问:先要知道什么条件,再怎样求?

  2、求一元硬币的面积。最好先量出硬币的直径还是半径?为什么?

  3、实践题:每人准备一段绳子并求此绳围成最大圆的面积。学生讨论如何

  解决此问题?

  4、根据下面条件,求出各圆的面积。

  C=6。28米r=1分米d=20毫米

  5、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圆,求圆的面积。

  课堂延伸

  学生讨论: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与圆的周长相等吗?为什么?

  练习:把一个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16。56厘米,求此圆的面积。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座位互相谈一谈是怎样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知道哪些条件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9

  课题: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面积”。

  教学内容分析:

  当前,“数学新课程实施应以学生数学素质的养成为核心目标,课堂教学中学经验的获得是学生数学素质养成的必要条件”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标准(20xx版)》的作者出: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透步积累的。“圆的面积”公式推导,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把圆转化为长方形来计算面积。这样的过程,能够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和“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例3更是提供了一次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机会,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圆的面积研究,以计算圆形草坪的面积作为情境自然引入;光盘、环岛、古建筑中的“外方内圆” “外圆内方”、土楼的占地面积、篮球场的三分线大量的生活素材,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同时,通过对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也能更真切地体会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

  教学对象分析:

  该节课内容是专门针对正迈入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展开的,从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可以了解到,处于该阶段的很多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较高,因此我认为这节课对他们来说教学难度不是很大,如果在课堂上能够紧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一起探索、一起学习,定能有所收获。

  1、学生的知识基础

  该教学内容是学会计算圆的面积。在此基础上,该年级段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辨别圆形、计算圆的周长,指导圆的半径、直径怎么表示,也明白“π”的含义以及其数值。小学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后一年,也是他们在小学校园呆的最后一年,相比于其他低年级的小学生们,他们不仅在年龄上有所增长,而且在知识掌握程度方面也较全面,同时也更加地深入。

  2、对学习该内容的困惑与迷思

  学生会对“π”的来源以及它的数值具体含义了解不是很清楚,还有存在对“圆”面积公式的疑惑,它是怎样从长方形的角度推向圆的形状的。部分学生存在逻辑感不强,对推导的过程不能做到知根知底,举一反三能力较差。

  教学目标:

  本节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即教学的认知目标、教学方法目标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目标。

  1、教学的认知目标

  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2、教学方法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感悟极限思想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圆的面积推导过程中,极限思想(化曲为直)的理解。

  教学准备:

  PPT课件、圆规、教学模具、纸张、作业本、尺子、剪刀

  教学的基本思路(或流程)

  教学过程:

  一、从旧知到新知,引入新课

  根据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实例,开展新课堂。

  1、课前回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在一道题目中,已经知道圆的半径r的数值,怎样计算圆的周长C?

  (2)在一道题目中,已经知道半圆的直径R或者四分之一圆的半径r,应该怎样计算这些圆的周长C?

  2、明确圆的面积的相关定义:

  学习过程1:老师可以拿出课前准备的纸张,用圆规在纸面上画2个大小不一的平面圆,并拿出剪刀进行相应的裁剪。老师:这是两个一样的圆吗?他们一样大吗?

  学生:不一样大,一个大、一个小。

  老师: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呢?

  学生A:用眼睛看,它们明显不一样大小。

  学生B:把它们重叠在一起比较,哪个大就说明哪个是大圆,哪个是小圆。

  老师:在生活中我们凭借着肉眼来辨别这些东西的大小,那么在数学上我们是怎样判别他们的呢?这时我们伟大的数学家们就引入了一个“圆的面积”的概念,通过计算他们的面积大小来确定其大小。

  学习过程2:理清“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之间的区别

  老师要用标准的圆形教具,动手指出圆周长和圆面积之间的区别。理清之后,归纳两者之间定义的不同,即圆的周长是指构成圆一周的密闭曲线的长度,而圆的面积是指某个圆占平面的大小。

  二、巧用游戏化形式,辅助学生理解

  学习过程1:老师使用PPT课件展示问题:一个4厘米的`正方形和一个半径r为4厘米的圆形,怎么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鼓励同学们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对圆面积的大小进行猜想,在讨论后,老师展示结果。在此过程中(老师所呈现的PPT有猜想过程)得出,该圆面积比4个同边长的正方形比较要小,而比3个同边长的正方形要大。老师:可见,圆的面积的大小无法直接用正方形来衡量计算。

  学习过程2:老师带领学生们回忆其他几何平面图形面积(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的计算方法。老师同步PPT的内容,唤起学生们的记忆,即我们在计算一个新的平面几何图形的时候,往往会采取分割、拼接、补全等方法将其转化为熟悉的图形,开展运算,也就是化难为易。

  三、教师引领,带领学生一起推导圆面积公式

  学习过程1:探索拼接成的长方形和圆之间的关系。

  首先,老师提出问题:拼接而成的长方形和圆之间的什么联系呢?鼓励同学们开动自己的脑筋,进行思考。思考完毕,可以邀请几位同学进行回答,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展示PPT相关内容)

  圆的半径≈长方形的宽

  学习过程2:寻求其他推导方法

  开展小组讨论(4人为一学习小组):运用转化思想,来求圆的面积。讨论完毕后,小组成员可以派代表进行讲解,此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四、实战练习,提高解题效率

  自主完成课后习题,明天上课前小组组长要汇报作业情况。同时也不布置一些作业,如下:

  计算下列圆的面积和周长(1)已知某圆r=3cm,求S和C(2)已知r=5cm,求S和C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回顾并梳理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并通过练习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运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积极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圆周长、圆面积问题;结合圆周率的发展史和祖冲之的故事,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在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认真审题,分辨求周长或求面积。

  教学难点:

  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积极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炫我两分钟

  大家好!今天的炫我两分钟由我来为大家主持。同学们,一提到圆,我们就会想到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在数学上的伟大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之上,经过刻苦钻研,求出 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之后我们在计算中为了方便,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梳理第四单元圆的周长和面积。在我们合作梳理之前我要考考大家关于3.14的口算如何。

  出示口算题目。

  随机评价。

  相信我们都是有智慧有思想的人,我要为你们点赞(动作)。

  二、组内交流,完善梳理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孩子梳理圆的周长的知识。而后学生尝试像老师这样梳理,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梳理过程,然后小组内形成共识,确立发言任务,师深入其中一个小组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都有所收获。通过组内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使知识呈现会更全面、更精练,知识梳理更有条理、更科学化。】

  三、小组合作交流。

  组内交流尝试小研究。

  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

  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

  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如有不同意见,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3、把自己梳理知识时遇到的疑问向大家请教,也可以考考大家自己积累的易错题。

  4、再次确认发言顺序,准备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交流建议的给出使小组交流有序进行,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

  四、班级交流,提升梳理

  1、小组汇报,按照本单元三个知识模块分别找三个小组进行汇报。汇报时既要汇报典型题的解法,又要重点说明本组梳理的每个知识点的易错题。在小组汇报成果后,其他学生质疑或作以评价。

  2、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完善,帮助学生梳理单元知识点,同时,教师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强化学生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掌握。

  【设计意图:分层次交流尝试小研究的内容,做到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本单元知识。】

  3、完善自己设计的知识树,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其他学生加以评价,教师予以学生肯定或激励。教师挑选好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评价好在哪里。

  师总结:无论哪种形式的思维导图,只要能清楚的、有条理的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就是一幅好的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单元梳理课的重点在于“梳理”,本单元知识公式很多,学生既可以尝试小研究作业单作为知识梳理的结构图,也可以自己设计本单元知识网络图,形成个性知识树,目的只有一个即提升学生知识整理能力,形成知识网络。】

  五、应用拓展

  结合练习做相应题目,巩固易错易混知识。

  (一)基础题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计算直径为10毫米的圆的面积的列式是3.14×(10÷2)。 ( )

  (2)半径为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

  (3)把一头牛栓在木桩上,木桩到牛之间的绳长3米,牛能吃到地上草的最大面积是28.26平方米。(栓绳处不计算在内) ( )

  2、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3、一个环形的铁片,外圆半径是7厘米,内圆半径是0、5分米,这个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二)拓展提高

  1、一张长方形纸片,长60厘米,宽40厘米。用这张纸剪下一个尽可能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公园里有一圆形花坛的周长是50.24米,花坛周围是一条环形小路,小路宽2米,这条环形小路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3. 一辆自行车的轮胎的外直径是1.12米,每分转50周,这辆自行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习题设计体现基础性、层次性,既面向全体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

  六、个人整理

  经过本课时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反思是成长的催化剂,本环节让学生自由畅谈收获,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回顾、反思所学知识的水平,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圆形草坪的实际情景提出圆面积的概念,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圆的面积就是它所占平面的大小”。其次教材直接提出问题:能不能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由于让学生完全自主的探索如何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是有很大难度,但是教材给出了提示,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操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现院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面积的关系,圆的周长,半径和长方形的长,宽的关系并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最后教材安排了例题,应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已知直径,先求出半径,再求出面积。

  学情分析:

  1. 充分利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教学思想方法进行教学。如,教学圆的面积的含义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图形面积的含义,并进行分析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指图形所占平面的大小。

  2. 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索,例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可以先让学生把教材后面所附的圆形做成学具,在教师指导下,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行决定等分成多少份,自由的分一分,剪一剪,拼一拼。最后把拼成的加以比较,使学生看到。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近似于长方形。

  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公式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12

  一、教学内容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数学教材第11册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渗透极限、转化、化曲为直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积极合作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点:

  通过合作探究活动,推导出圆面积公式。

  四、教学难点:

  理解转化后的图形各部分与圆各部分的关系。

  五、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纸片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圆桌照片

  师: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圆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圆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请看老师家里就有这样一个圆桌,看到这个圆桌你能提出哪些与圆有关的数学问题?

  生:圆桌一圈的长度是多少?圆桌桌面的面积是多少?

  师:圆桌一圈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周长?

  怎样计算圆桌桌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根据“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质疑激趣。教师创设了“看到这个圆桌你能提出哪些与圆有关的数学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学生所提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合作探究

  1、复习转化方法:

  师:想一想,我们都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

  师:我们以平行四边形为例,你还记得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吗?(指名说、师投影演示)

  师:在推导过程中,我们是根据以前学过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新图形面积公式,这种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没有帮助呢?

  师:如果有的话,你打算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呢?到底行不行呢?下面我们小组合作探究,请看活动要求:

  1、圆转化成了什么图形?2、转化后图形的各部分与圆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3、根据转化后图形面积公式试着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2、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根据“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第二环节:问题驱动,自主探究。

  教师让学生带着3个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的活动】

  3、汇报展示

  预设:

  学生方法1:将圆等分成(8份、16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上面的底就是圆周长的另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圆的半径。圆周长的一半乘半径就是圆面积的公式:∏r2。

  学生方法2:将圆等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梯形或三角形。

  学生方法3:用圆的一部分推出面积公式。(一个近似三角形的面积×份数)

  板书:学生汇报的思路,即转化后图形各部分与圆各部分的关系,让学生的理解更清晰。

  【设计意图:根据“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第三环节:碰撞交流,研讨辩论。教师让学生在汇报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发言,如果有问题,让学生再重复一遍,让学生发现同学在汇报中存在的问题,互相提问、质疑、解决问题。】

  4、课件演示,体验极限、化曲为直等数学思想。

  5、资料介绍,感受数学文化,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根据老师给你的数学信息,现在你能算一算这个圆桌面的面积了吗?(出示圆桌的照片,并给出圆桌的半径是40厘米)

  生:一人板书,其他学生本上练习。集体订正。

  6、知识性小结:

  师:如果我们想计算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半径。

  师:还可以知道什么,也能求出圆的面积?

  生:圆的直径或圆的周长?

  师:怎么求?

  【设计意图:根据“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第四环节:总结提升,纳入认知。

  教师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想计算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又适时地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还可以知道什么,也能求出圆的面积?”通过两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不仅明确知道半径可以求圆的面积,知道圆的直径、周长也可以求圆的面积,进一步丰富学生计算圆面积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认知。】

  (三)解决问题:

  1、口算下面各圆的面积。

  2、填写下表。

  半径直径周长面积

  2厘米

  6厘米

  6。28厘米

  3、某公园里有一个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嬉水池,正中间有一个人工喷泉,设计要求喷出的水不能落到水池以外。这个喷泉的喷水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圆的面积

  转化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联系圆的面积=×r=×r

  =πr×r=πr2

  公式S=πr2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13

  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估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合情推理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并渗透极限思想。

  教学过程:

  一、引导估计,初步感知。

  1、出示圆形电脑硬盘。引导学生思考:要求这个硬盘的面积就是要求什么?圆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估计圆面积大小与半径的关系。

  师先画一个正方形,再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一个圆,估计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多少倍,在这里正方形边长是r,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二、动手操作,共同探索。

  1、引发转化,形成方案。

  (1)我们如何推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

  (2)准备如何去推导圆的面积?

  2、动手操作,共同探究

  (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8份,每一份的图形是什么形状?能把这些近似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吗?

  (2)动手操作。同桌为一组,把课前准备的16份拼一拼,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3)比较:与刚才老师拼成的图形有何不同?

  (4)想象:如果我们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拼成的图形有何变化呢?

  如果一直这样分下去,拼成的图形会怎么样?

  3、引导比较,推导公式。

  圆与拼成的长方形之间有何联系?

  引导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三个角度去思考。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圆的面积=∏rr

  =∏r2

  追问:课始我们的估算正确吗?

  求圆的面积一般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1、基本训练,练练应用公式,求圆的面积。

  2、解决问题

  (1)出示例9,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要求喷水器旋转一周喷灌的面积就是求什么?喷水距离5米是指什么?

  (2)学生计算

  (3)交流,突出5平方的计算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1求课始出示的光盘的面积

  2、在一块长方形的草地上,一只羊被3米长的绳子拴在草地正中央的桩上(接头不计)这只羊最多能吃到多大面积的草?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重点的

  地方有哪些?

  引导学生回顾圆面积的推导过程,知道圆周长如何求面积?总结圆面积计算的方法)

  六、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51页2、3、4题

  拓展右图中正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已知圆的直径如何求面积,已知圆的周长如何求面积。

  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反思:

  1、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教材通过例7,用数方格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具体过程是这样的: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1/4圆的面积,再推出圆的面积,然后填写表格,通过观察数据,发现圆面积与它的.半径的关系,整个过程费时又费力,教学时出示例7的图形,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估算圆的面积,从而发现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省时又省力,为本课重难点的掌握,赢得了时间。在推导出计算公式后,不急于进行例9的教学而让学生做练一练中的题目,在学生掌握了圆面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例9,解决实际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重视动手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当学生探究思维的火花被点燃时,教师巧妙地引导示范、演示,一步步深入挖掘学生的创造性,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因此在关键的“化圆为方”环节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促使学生的思维由量变到质变,同时操作活动中又巧妙地利用学生的想象把分割过程无限细化,渗透极限思想。

  3、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喷水器喷水、光盘、羊吃草问题都是学生常见的生活情境,通过把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学生既体验到活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羊吃草问题,引发了学生对视而不见的生活现象的“数学思考”。同时羊吃草范围的圆,看不见摸不着,需要学生想象力的参与,在练习层次上加深了一步。过早地解决实际问题,不利于学生基本技能的形成。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14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牧羊图,让学生欣赏,并找一找你认识的平面图形。图画内容:把一只羊用一根2米长的绳子拴在树桩上吃草。

  2、谈话:同学们,羊能够吃草的最大范围是什么形状?羊能够吃到多大面积的草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这一知识,相信上完这一课,大家一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板书:圆的面积

  3、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帮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圆的面积;

  (2)了解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圆的面积。)

  二、实践导学

  (一)认识圆的面积

  1、什么叫圆的`面积。

  2、小组讨论

  3、圆的大小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1)半径;(2)直径;(3)周长。)

  (二)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1、指名分别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然后课件展示)

  2、谈话:我们能不能也象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一样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呢?

  3、小组讨论

  (三)操作探究

  1、转化圆形推导公式

  (1)、让学生拿出卡纸

  (1),观察卡纸

  (1)上的圆被等分成多少分,圆被转化成什么图形?

  (2)、让学生拿出卡纸

  (2),观察卡纸

  (2)上的圆被等分成多少分,圆又被转化成什么图形?

  (3)、教师课件展示圆被平均分成16等份后转化的图形。

  (4)、观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

  ⑴、将圆通过剪拼,可以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什么图形?

  ⑵、新的图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

  ⑶、试推导圆的面积公式。(课件展示)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c÷2×r=2πr÷2×r=πr2

  s=πr2

  三、练习巩固

  1、运用公式学习例

  学生试做,说根据,总结强调。

  2、完成基本练习(做一做)

  四、拓展提高

  1、解决“小羊吃草”问题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圆是小学数学平面图形教学中唯一的曲线图形。本课是在学生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周长的计算以及学习过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时行教学的。教材将理解“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在活动之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将新数学思想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过程。学好这节课的知识,对今后进行探究“圆柱圆锥”的体积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发展到认识曲线图形,是一次飞跃,但是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六年级学生以抽象思维为主,已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有了许多机会接触到数与计算、空间图形等较丰富的数学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类比、推理的数学经验,并具有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联系现实生活,组织学生利用学具开展探究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的问题。

  3、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新知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习推导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时所用的方法。

  2、学生回答后老师让学生上前展示自己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引导观察,说说从中得到那些数学信息?

  2、老师引导,找出与圆的面积有关的数学问题。

  3、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圆的面积)

  三、探究思考,解决问题

  1、让学生估计圆的面积大小

  (1)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2)汇报

  (3)老师引导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2、探索圆面积公式

  (1)学生操作

  (2)指名汇报。

  (3)操作反思(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圆越接近长方形。)

  (4)转化思想: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那一部分?怎么用字母表示?

  (5)观察汇报: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说出你的理由。

  (6)总结:

  1、计算圆的面积要那知道那些条件。

  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从小养成培养自己热爱数学,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良好习惯。

  四:实践应用

  《圆的面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通过试讲觉得学生对活动的设计比较喜欢,思维活跃,教案设计基本满意。结合自己课堂教学体验反思和学校领导的悉心帮助,总结出以下不足:

  1、复习占用的时间不当。

  复习设计方式不够合理,教师的演示过程加上学生的叙述占用了宝贵的时间,现在反思,这一环节如此“精细”是在浪费课堂的宝贵时间。

  2、探究没有充分放手。

  在探究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孩子的兴趣是很高的,但在学生汇报的环节,我总是担心孩子,在孩子操作演示的时候给予帮助,造成了放手不够,造成了引导过度的现象,出现了探究一直是在我的控制下进行的。

  3、没给问题爆发的机会

  在教学中很关注半径的平方的计算,在教学时直接提醒学生这一运算顺序,本以为做得很好,但现在反思,我的做法,失去了让学生经历在错误中反思的珍贵体验,也就是说由于我的“认真”,在计算应用环节孩子们失去了精彩的。错误分析与错误反思。这也是我们学生为什么学过的知识遗忘快的根本所在,没有充分理解,怎么能记得好呢?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06-09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05-19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08-17

[热]圆的面积教学设计07-06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优秀12-27

圆的面积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5-13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15篇(集合)08-18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汇编15篇】08-18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常用15篇】08-28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通用(15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