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灯光》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28 10:58:3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灯光》教学设计15篇(精品)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灯光》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灯光》教学设计15篇(精品)

《灯光》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体会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练习缩写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创作了许多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怎样把课文分成三?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4)请三名同学分三层朗读课文。

  四、深入理解第二段内容。

  1、指导理解第一层。

  (1)指名朗读率一层。

  (2)通过杳字典理解下列词语:挺进、豫皖苏、围歼战。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层的内容。(在围歼战开始前,“我”在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身边。这是一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他在激战之前心情是那样的平静,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中的插图,看得那样入神,火柴划了一根又一根。他从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和情景,想到了未来,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4)激战马上就要开始了,他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想什么呢?(革命胜利以后,劳动人民将有可能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而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而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郝副营长高尚丰富的内心世界。)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这一层再朗读一遍。

  2、指导理解第二、三层。

  (1)指名朗读。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后续部队、千钧一发、整编师。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层的内容。(突击连冲进守敌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这样,突击队孤军深入,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可能失败,情况非常危急。人们望着黑

  的围 ,万分焦急。就在这紧要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人们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藏了他的遗体。)

  (4)课文中说“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表现了先烈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战斗打响后”和“战斗胜利后”这两层再朗读一遍。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第二段。

  2、预习课文的其它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上一堂课学的课文。

  2、作者是怎样想起这段往事的?我们来学习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漫步、清明节、(漫步是没有目的的悠闲地走。清明节是节气之一,在四月四、五或六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这个时候很容易想起革命先烈。)

  3、引起我回忆往事的原因是什么?(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这三个字是连接现实和往事的一根链条,因为英勇牺牲的郝副营长也说过:“多好啊!”)

  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再朗读课文的这一部分。

  三、学习结尾部分

  1、学生通过查字典,弄清“璀璨”“华灯”的意思。

  2、“我”怎么会想起郝副营长这位亲爱的战友?(一是见到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憧憬过这美丽的灯光;二是听见游人发出的“多好啊”的赞叹,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这样赞叹过。)

  3、教师小结:这个结尾部分和开头都写的是现在,相互照应。“我”在天安门广场璀璨的华灯下回忆往事,包含着不忘不过去,应该把先烈的精神发扬光大的意思。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1、准备听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准备缩写第二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照耀 漫步 挺进 微弱 双膝 漆黑 憧憬 千钧一发 豫皖苏

  二、指导作缩写练习

  1、指导读“思考 练习”第六题,明确练习要求。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缩写这一段,哪几点必须写清楚。

  3、讨论交流。(缩写这一段,必须写清楚五点:一是时间是非曲直947年初秋;二是那一次战斗的任务;三是战斗前郝副营长怎么做、怎么想;四是战斗中郝副营长的表现;五是郝副营长的牺牲。)

  三、学生做缩写练习,教师检查了解缩写情况。

  四、请两三个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师生酌情评议。

  五、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课《月光曲》。

《灯光》教学设计2

  一、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稚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练习缩写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具准备

  书写缩写课文范例的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围绕课后练习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王愿坚)他是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把课文分成三段,怎么分?(第一、二自然段为一段,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一段,中间部分为一段。)

  3.指名按分的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把这一段分成三层,想一想,每一层的主要意思;这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为三层。(第三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是第一层,第八、九自然段是第二层,第十自然段是第三层。)。

  (4)请三名学生分三层朗读课文,每人朗读一层。

  四、指导理解第二段的内容。

  (1)指名说第一层的内容。(大致内容是)在围歼战开始之前,“我”在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身边。这是一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他在激战之前心情是那样的平静,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上的插图,看得那样人神。他从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的情景,想到了未来,深情他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三层的内容。(内容大致是,突击连冲进守敌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这样,突击队孤军深入,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失败的可能,情况非常危急。就在这个紧要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指了路,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这次围歼战获得了完全的胜利,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人们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葬了郝副营长的遗体。)

  (3)指名说说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事。

  五、布置作业

  1.准备缩写第二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思考练习第二题,复习课文内容练习缩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朗读全文。

  2.指名说说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事。

  二、指名理解“思考·练习”第二题。

  1.讨论:“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课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革命胜利后的和平时期,“我”在清明节晚上到天安门广场散步,听到背后传来一声对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的赞叹:“多好啊!”第二次是在1947年初秋,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之前,郝副营长在交通沟里、借着火柴的微弱亮光看书。看到书上画的电灯,说出了“多好啊!”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和我在交通沟里谈话时,说到革命胜利后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该多好啊!”)

  2,讨论:他仍说这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对学生讨论要求不要过高,学生只要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清看到的是什么,想到的是什么就可以了。)

  三、指导作缩写练习

  1.指名读“思考。练习”第四题,明确练习要求。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缩写这一段,哪几点必须写清楚。

  3.讨论交流。(缩写第二段,必须写清楚五点:一是时间是1947年初秋;二是那次战斗的任务;三是战斗前郝副营长怎么做、怎么想;四是战斗中郝副营长的表现;五是郝副营长的牺牲。

  四、学生做缩写练习,教师巡视了解缩写情况(用10~15分钟)

  五、请两三个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师生酌情评议

  六、挂出写有缩写范例的小黑板,供学生修改参考。

  缩写范例

  1947年初秋,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准备围歼国民党军57师。战斗开始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看一本破书,憧憬着未来)战斗打响了,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却暴露了自己,被敌人的机枪打中牺牲了。)

  七、学生根据范例修改自己的缩写。

  分辨事物和联想

  (读写例话)

  教学要求

  学习分辨课文中的内容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这些事物引起的联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学例话,初步了解例话的主要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默读例话,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第一自然段讲读书的时候要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第二自然段以《月光曲》这篇课文为例,具体说明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第三自然段讲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对阅读和作文都很有好处。)

  二、指导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学习怎样分辨事物和联想

  1.提出自学要求: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对照《月光曲》这篇课文想一想,《月光曲》这篇课文中,哪些内容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内容是写由事物引起的联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月光曲》中的事物和联想。(先让学生充分自由发言,再引导学生总结出例话中讲的三层意思:贝多芬由在茅屋里见到的事物而联想到月光下的大海;皮鞋匠由所听到的琴声而联想到大海的.动态变化;皮鞋匠由妹妹的表情联想到妹妹仿佛也看到了大海。)

  三、联系本组其他课文,加深理解

  1.《菩萨蛮大柏地》一课中,哪些是作者见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作者看到的是彩虹、雨后斜阳下“关山阵阵苍”的景色,还看到当年“廖战”留下的弹痕。作者由看到的这些事物,想到了那次激烈的战斗;想到那累累的弹痕,把关山打扮得更加好看了。)

  2.《灯光》一课中,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和背后传来的“多好啊”的赞叹声,是作者接触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对郝副营长牺牲经过的回忆,是由接触到的事物产生的联想。)

  四、小结

  以后读书,就要像这样,注意分析文章里讲的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

  五、布置作业

  预习“基础训练2”。

《灯光》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探究,体会郝副营长的无私奉献精神。

  2.学习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抓住几个“多好啊!体会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画灯光

  2、用“灯光”练习说话

  3、让我们一起走进王愿坚的《灯光》

  二、检查预习

  1、读词语

  2、理解词语

  3、把词语带入课文初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抽生说

  四、再读学习提示:看看学习这篇课文,要我们解决哪些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好啊!”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五、细读课文

  1.快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2.交流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

  第一次是清明节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说这话的人是在欣赏天安门广场美丽景色时发出的由衷赞美。正是这一声赞叹,引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上读书。“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战争时期,条件极其艰苦,很多人从没有看见过电灯,郝副营长也没有看见过,他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

  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他相信战争胜利以后,孩子们能在灯光底下学习,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3.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让学生再深入往下想,为了

  “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怎么做,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

  六、再次深入理解课文

  1.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标出相关语句,写写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2、交流讨论。

  (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崇高美好的理想坚贞不屈、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同时关注作者善于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表达方式。)

  3、抓住重点词“千钧一发”,感受郝副营长的英雄壮举。

  4、读悟“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写一写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小结本课

  八、推荐阅读《七根火柴》、《粮食的故事》

  九、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十、板书:

  灯光

  憧憬未来

  郝副营长幸福生活

  (多好啊)献身革命(多好啊)

《灯光》教学设计4

  1、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2、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3、教学难点:

  体会郝副营长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他的英雄壮举。

  4、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面对清晨第一缕阳光,快乐地背着书包上学时;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静静地聆听老师讲课时;当夜幕降临,我们坐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学习时,你可曾想过,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这一切一切,都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王愿坚去了解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解决读准、读通内容,从整体上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1、快速读一读课前的自学提示,看看课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3个)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学。同时思考课前预习中的第一个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说说意思:围歼,憧憬,黑黢黢,千钧一发,璀璨

  (2)汇报主要内容:

  作者在天安门广场的灯光下,回忆1947年初秋,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灯光底下学习,在战斗中牺牲自己,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道路的故事。

  (3)指导:像这样关于回忆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时首先要说清楚是谁在回忆。快速找一找,哪部分写的是回忆的内容?(3——11自然段)

  作者回忆了什么事呢?在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就要抓住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结果怎样?说说看,是谁?(郝副营长)在什么情况下?(战斗打响了,后续部队与突击连失去了联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做了什么?(点燃了手中的书,为部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结果呢?(他自己却牺牲了)

  请同学们自己连起来说一说。

  三、默读课文,深入理解:

  (二读默读批划、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1、带着自学提示第2、3个问题再读课文,看看“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什么?快速默读批划,可以把体会写在旁边空白处。想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1)第2自然段:

  说话的人是在欣赏天安门广场美丽的景色时,发出的由衷赞叹,引起作者对往事的回忆。(指导学生朗读“多好啊!”,读出赞叹的感觉)

  (2)第4自然段:

  郝副营长借着微弱的亮光,看着书上的一幅插图时说的,联系上下文可知道当时是战争时期,条件极其艰苦,很多人没有见过电灯,作者和郝副营长也没有见到过,他对插图上那个在灯下看书的孩子非常羡慕……

  抓住“沉思”,他在想什么呢?刚才的同学是抓住什么来体会的?(郝副营长的语言和神态、动作)像这样写人的文章,我们就应该这样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思想。

  想象当时他的心情,再读“多好啊!”读出羡慕,渴望的语气。

  (3)第7自然段:

  说话的仍然是郝副营长,联系刚才的“沉思”,从他的语言可以了解到什么?(他相信革命一定会胜利,孩子们将来都能在灯下读书,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希望)

  抓住“憧憬”,再读“多好啊!”读出满怀憧憬的语气。

  3、正是为了让孩子们过上能够幸福的在灯光下读书的日子,在战斗打响的时候,在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郝副营长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8——11自然段,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4、交流:

  重点感情朗读10和11自然段,尤其是“这位年轻的战士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带着你的感动来读,再读……

  5、读到这里,老师感到同学们已经被郝副营长的'英雄壮举深深地感动了,此时此刻,你想对自己或对同学们说点什么呢?请把你的感受写在课文的空白处。

  6、交流:引导孩子升华自己的感悟,由郝副营长联想到千千万万个英雄和革命烈士……

  四、回归整体,领悟表达:

  1、快速浏览,看看作者是怎样把郝副营长为了孩子们能过上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感人故事写清楚的?

  (三读快速浏览、回归整体,品味写法。)

  2、学生汇报:

  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的思想品格;

  本文与《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样,采取倒叙的写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再回忆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

  这样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也使文章的中心更加突出。

  3、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呢?)

  (“灯光”代表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向往,课文以“灯光”为线索,突出文章的中心,进一步赞扬了郝副营长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甘愿牺牲的献身精神。)

  4、好书推荐:我们课下可阅读王愿坚短篇小说《七根火柴》《粮食的故事》

  五、巩固练习:

  出示题单:(要求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本文以()为线索,采用()的手法,通过回忆()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灯光下读书,在战斗中牺牲自己,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道路的故事,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精神,告诉我们()。

  课后反思:

  1、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缺少对话过程中的新的生成(思想),二类文章的训练点一般有三种(思想、语言、写法),本文是关于思想方面的,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借助文本语言来交流自己的思考和发现,促进师生、生生对话,可以这样引导:你是抓住什么来体会的?(比如:郝副营长的语言,神态)还可以先请学习比较差一点的孩子回答,再请学习好的同学回答,这样有利于促进彼此的交流。

  2、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注意激情和时间分配。

  教学反思

  《灯光》是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写了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围绕着“灯光”记叙了战争年代,郝副营长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我思索着,该怎样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人地位?怎样给学生创设参与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自主的空间,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味成功的愉快,让课堂充满精彩呢?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做了大胆的尝试:

  紧扣课题,三次读。“灯光”的含义非常深刻,教学中,我安排了三读课题。第一次是在新课伊始,读课题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得非常美;第二次是在感知课文以后再读课题,说说这一次你看到的仅仅是明亮的灯光吗?学生体会深,回答精彩;第三次是在学完课文谈一谈自己该怎么做以后读课题,从而让体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遗憾的是我居然忘记让学生读了。

  品读感悟,自主学习。在整体感知课文以后我放手让学生圈画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边读边做批注,然后全班交流,让学生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关注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真正的给学生静下心来思考表达的机会。在全班交流环节,我在课堂上搭设了“走近郝副营长”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品读感悟,分析理解,从而在学生心中建立郝副营长的光辉形象。并且在交流时帮助学生把握方向,通过想象心理活动,情境对比,词语以及人称置换等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郝副营长的伟大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美好生活。

  紧扣文眼——“多好啊!”“多好啊!”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是整篇课文的“文眼”。教学中让学生找一找“多好啊”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他们说这话时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圈画品读的学法指导,注重以课文为例子进行标点训练和写作指导,关注语文知识的生长点,通过拓展延伸将文本与历史、现实生活、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课堂上知识情感双丰收。在这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思考、说话。最后我还安排了小练笔:郝副营长,我想对您说……留给学生发挥的自由空间,思维补白,为学生创设动笔写写的机会。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领会到了革命先烈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激发出了学生心灵深处最细腻的感受。

《灯光》教学设计5

  一、导入

  读题。课文为何以灯光为题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

  1、自由读课文,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哪些部分讲现在,哪些讲过去?(倒叙)

  3、给课文分段。

  三、自主学习,引导感悟

  1、我们一起看到往事部分。默读。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

  2、交流。

  a、第一处描写灯光的地方。

  读。郝副营长在看一本什么书?

  他在什么情况下看这本书?

  这本书对于郝副营长而言意味着什么?

  他“默默地沉思着”,想到了什么?

  所以,他不由地感叹——?一起读一读这三个字。“多好啊”,指什么?

  b、第二处描写灯光的句子。

  指名读。

  他感叹道——?“多好啊”指什么?

  憧憬?憧憬什么?

  指导读。

  c、第三处描写灯光。

  指名读。

  这位年轻的战士难道不懂得生命的可贵吗?这位年轻的战士难道不想见到向往的灯光了吗?可是,他却是怎么做的?指名读第10自然段。

  那本书对于郝副营长而言意味着什么?可是他却毅然——?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指导读第三处描写。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有遗憾吗?

  指导读第三处描写。

  3、除了往事部分,文章中还有对于灯光的描写吗?

  指名读第一段中的描写。

  为什么灯光令作者感到光明温暖?

  指名读最后一段的描写。

  灯光仅仅是灯光吗?在作者的心目中,灯光更是什么?

  四、拓展。

  为了理想,为了祖国而舍身取义的仁人志士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给同学们说一说。

  板书:灯光

  (箭头)

  舍身取义舍生忘死美好的生活革命的胜利理想的实现(学生板书)

  后记:

  这是篇略读课文,主要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学完第10课后,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道能力拓展题,要求孩子们去读一读革命英雄的故事。这道能力拓展题在本课得到了很好的交流延续。

  我由始至终抓住“灯光”这条主线,使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就明白了“那本书是郝副营长理想的一种寄托”,“看到孩子们在灯光下幸福的笑脸是郝副营长的理想”(学生发言)。

  最后,学生将对灯光的理解写成板书,也是水到渠成,而且,孩子们想到的要超出我预设的。

《灯光》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一、介绍作者导入:

  1、师:《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

  2、介绍作者: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字词)

  2、思考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4、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研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随机出示学生讲的句子:

  A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B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C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D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E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

  (1)、学生质疑: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学生质疑: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五)、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一部分内容。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查找身边类似的故事

  《灯光》课文阅读推荐:

  我爱到天安门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1947年的初秋,当时我是战地记者。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把军五十七师紧紧地包围在一个叫沙土集的村子里。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的身边。

  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22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通歼灭敌军的道路。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①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我不由得一楞,摇了摇头,说:“没见过。”我说的是真话。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真的没见过电灯。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半个小时以后,我刚回到团指挥所,战斗就打响了。三发绿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就是震天动地的炸药包爆炸声。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缺口,突击连马上冲了进去。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猛烈的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灯光》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以及“憧憬、千钧一发”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愿意珍惜、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词句的品读,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学情分析:

  今天,在孩子们看来,每天享受灯光的光明与温暖是那样的理所应当,甚至不以为然。他们很难将今天明亮的灯光与战斗中那微弱的火光相联系,也很难将今天的幸福生活与无数战士们的牺牲相对接。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紧扣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入咀嚼体味,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体会情感,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解放战争的相关资料,弄清“交通沟、胸墙”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检查预习。

  1.揭示课题。

  2.检查预习,认读词语。

  第一组:电钮 爆炸 沙柳林 凑到耳边 夹着烟卷

  第二组:焦急 憧憬 暴露 围歼战 千钧一发

  3. 师:预习了课文,词语读得不错。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用上第二组的五个词语,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战斗前: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描写郝副营长话语的句子。

  2、反馈交流

  (1) 解读第一个“多好啊!”课件出示:多好呀!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点灯吗?”

  教师:什么多好呀?你从这短短的三个字中读出了什么?郝副营长此时心里在想些什么?

  学法:学生齐读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2)解读第二个“多好啊!”课件出示:“赶明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教师:透过这三个字,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法:自由读文,谈谈体会。有感情的朗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3 )口语训练

  选择身份说句子:让( )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 )多好啊!

  (4 )理解词语“憧憬”

  战斗中:

  1、教师在情境中范读:半个小时以后,战斗打响了,守敌的围墙被……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2、指导理解词语“千钧一发”。

  3、继续读文,文中哪些地方深深打动了你?

  4、交流反馈。

  (1)学生读句子后出示幻灯片:后来才知道……被敌人的机枪打中。

  (2)教师指导朗读。

  (3 ) 注视着郝副营长,倾听着枪炮声,透过这微弱的火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交流后引导学生第二层次朗读。)

  (4)出示郝副营长的'图片,直面郝副营长,改用第二人称朗读。(学生进行第三层次的朗读)

  (5)个别读,再画横线的地方,老师重复读。(师生合作朗读,进行第四层次的朗读,升华主题)

  今天:

  1、播放天安门璀璨灯光的图片,学生谈感受。

  2、出示幻灯片,分层次引读重点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3、教师引读,升华主题。(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当我( )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 )。

  4、感受这今天的幸福生活,你想对这位可敬可爱的战友说些什么?(音乐伴奏

  5、写完后交流。

  (三) 谈写法。

  (四)布置作业。

  板书: 灯 光

  生命之光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灯光》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歼灭、突击、憧憬、千钧一发”等词语。

  2、会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3、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学习重点

  理清楚课文的表达顺序。

  学习难点

  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一、揭题导入

  1、谈话导入:“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每当听到这首激越的曲子,人们总会想起那些视死如归的志士,冲锋陷阵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英雄。出示课题《灯光》,齐读。

  2、“灯光”往往能给人带来一种什么感觉?

  3、看到课题,你想从中知道些什么?

  二、整体感知,自学交流

  1、读词语

  战地陷入憧憬夹着阻击点燃漆黑璀璨

  玩意儿赶明儿黑魆魆千钧一发

  2、说说词语的意思:憧憬:千钧一发:

  3、课文主要写我漫步在广场上,听到了(多好啊),回忆起(16)年的往事。

  4、课文写现在的是(1、2、12)段,写往事的是(3—11)段。

  三、读重点句,品读人物内心

  (一)三、抓“多好啊”,谈感悟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多好啊”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2、小组汇报交流。

  (1)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2)“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3)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3、品读描写第一处“多好啊”的句子,出示学习提示:

  (1)这句话是谁说的?他在说什么多好啊?

  (2)从他的.话中,你感受到他的内心在?(由衷赞美、生活幸福)

  (3)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4、小结学习第一处“多好啊”学习方法。

  5、学习第二、三处“多好啊”,引导学生读出“羡慕”之情。

  (1)联系上下文说说,郝副营长为什么会自言自语的说多好啊?

  (2)为什么“能在等下读书”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出示人民痛苦的生活、背井离乡的情景,让学生体会现在幸福的生活。

  6、再次朗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引导学生读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品读8——10段,感受郝副营长壮烈牺牲的画面

  师:为了能让孩子们不在流离失所,忍饥挨饿;为了让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安心读书,郝副营长做出了怎样的举动?,用横线画出。

  1、划句子,交流“千钧一发”,原来指什么?文中指什么?

  2、假设:如果这时郝副营长不去点燃那本书,会怎样?

  3、带着对他的崇敬,朗读这段话。

  (三)品读“灯光”句子,感受灯光的内在含义。

  1、出示句子: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这句话中有两个点灯,你觉得他们代表的意义完全一样吗?

  2、文中还有许多“描写“灯光的句子,请用波浪线找出。

  ①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②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这里的“灯”又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小结:是呀!灯代表着温暖和光明,我们如今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随心所欲的读书,做事,尽情享受幸福的生活,都是因为这些革命先烈啊,正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才能建立新中国,让每一个孩子在温暖的环境里读书、成长。

  四、总结全文,推荐书籍

  1、“灯”是全文的主线,多次出现,可以使全文十分统一,连成一个整体。

  2、比较:牺牲前后哪部分比较详细,为什么?

  3、推荐书籍:《七根火柴》《闪闪的红星》等。

《灯光》教学设计9

  一、师范写课题,读题

  二、对比感受灯光,导入学文

  灯光,司空见惯,普普通通,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都不怎么注意它,而有一个名叫王愿坚的作家却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他就是《灯光》这一课的作者(板书)。王愿坚对灯光有怎样特殊的感受呢?看到课文第一小节。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灯光的别样感受

  1、指名读。

  2、这里讲的是作者在哪里感受灯光?(天安门广场,板书:天安门)。

  3、天安门广场夜晚的灯光到底是怎样的呢?请看大屏幕:第一幅插图(广场夜景图)。

  4、假如你在一个月朗风清的夜晚来到天安门广场,看到这样的灯景,你有何感受?(课文最后一节有一个词写了这灯景,就是——璀璨)也许你会赞美灯火的辉煌,也许你会感叹灯光的华丽,也许你会被璀璨的华灯所吸引,所陶醉,但你绝不会有作者的那种感受——读读第一节第二句。看看作者有什么别样的感受。

  5、作者有什么别样的感受?(感到光明、感到温暖)这心头的光明感、温暖感缘自何景?因何而生?——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王愿坚笔下的灯景——谁再来读读这第二句?(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广场上的灯并不多呀!再读读。)而且,这千万盏灯并不刺眼,并不炫目,而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雄伟建筑。”一起读读,把这种宁静的感觉读出来。能不能读得再轻柔些,把那种宁静和美读出来?——对,就是这种情景,它让人心头感到……。这种心头的光明和温暖又是一种什么感觉?(幸福、美好)

  6、正是因为能找到这种幸福感、美好感,所以,作者说 “我爱到……”读。

  四、了解故事,理清脉络

  1、王愿坚之所以对灯光有这种别样的感受,是因为在他的经历中,围绕灯光,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你们预习了课文,知道从哪儿到哪儿写的是这个故事吗?

  想起

  回忆

  2、请说说你这样划分的根据。(点出前后两个过渡句)

  3、结合板书梳理课文脉络:现今 很久以前 现今(照应开头)

  五、感悟三处“多好啊”,体会英语对灯光的向往

  1、那么,是什么让作者会突然想起很久以前的故事呢?

  2、“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分别是在赞叹什么?请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

  3、交流感悟

  (1)在文中出现过几次?分别出现在什么时期?(正是因为作者在战争年代听到过这句话,所以当他解放后在广场散步时一听到这句话就不由地想起那个故事来,是吗?)

  (2)看第一次,谁读读?是讲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也许他是在赞叹什么?

  (3)那么,第二次又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生答)谁读读你画下的语句。(点大屏幕)——他是在赞叹什么?或者说为什么而赞叹?——学到这儿有问题吗?(郝副营长为什么会对插图中的电灯光那么神往?)——你知道他们那个时代用什么照明吗?——所以,当他……时,他就被……的插图深深地吸引住了,连烟也忘记点了,而在借着微弱的火柴光出神地看起图来(出示插图),读读相应的话。

  (4)那么,第三次呢?出现在哪一段?(投影第7自然段)谁读读有关的话?这次赞美的是哪里的灯光?(用这一段后面的一词概括——“憧憬里”)当时的郝副营长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让我们来读读写他陷入憧憬时的语言和神态——“听读……”读。他对灯光是多么向往,多么痴迷啊,——“听说……”再说。“一按……就亮了”,已经就够赞叹的了,可对灯光充满神往的他却要反复地说“很亮很亮”,再读。从他的反复强调里你体会到什么呢?——引读:“他又划着了……”——再深情一点——“赶明了胜利了……”读。师情景式地补读完这节最后一句。

  六、读故事的后续部分,感悟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

  1、后来,郝副营长过上了他向往的充满神奇灯光的美好生活吗?发生了什么事呢?

  2、自由读8~11节,说说他是怎么牺牲的,找到写他牺牲那一刻的情景的句子读读。(点大屏幕)感悟英雄形象。

  (1)“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怎样的时刻?哪里写了当时情况的危急?读读。

  (2)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在这……”读。原来,刚才在“黑暗里出现的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的火光,就是——郝副营长点燃那本书发生的火光。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然口的我军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响起一片喊杀声。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当时我军部队只有一个团哪,却消灭了——一个整编师!真可谓是——大获全胜。

  (3)这一仗的胜利是怎么来的?谁的功劳最大?是他在部队出现危急的时候挺身——而出。当时,他可以不挺身而出吗?(完全可以)那样,他就能——保全自己的生命。因为,当时他还年轻哪,还只有——22岁,他多想过——“多好啊”的生活。可是,如果那样,后果就会很严重,后续部队就——找不到突破口,就会总被堵在——敌军围墙外面,而已冲进去的突击连很快就会——被敌军剿灭。整个战斗就会——失败。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我们的郝副营长没有多想,没有多考虑自己,而——“划着了……指了路”。可是——“火光……打中了。”

  (4)看插图,这是一个多么高大的形象啊,你从他身上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感人精神?(英勇献身、大公无私舍、小我保大我……)。

  (5)面对战友的壮举,作者无限感慨,他在第11小节写道——读大屏幕:“这位……见一见电灯”。这不仅是对英雄壮举的感慨,还是对战友的沉痛怀念。——范读后引读。这何止是一句感慨,它还是送给这位英雄的最美的诗句和最深情的赞歌——范读后引读。他曾经是哪么地向往电灯,那么渴求能在电灯光底下学习、生活,可是在战斗中,这位年轻的战友——读“这位年轻的战友……电灯。”

  3、理解灯光深意

  这灯光啊,在郝副营长和“我”的眼里,有怎样特别的意义啊?(成了美好的东西,誓死追求的东西,是他们深深向往的、憧憬的东西,是他们的向往,他们的追求,他们的梦,这灯光里闪耀着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

  七、回读1、12段

  1、正是有了这个感人的故事,有了这次亲身经历,作者才会深深地怀念这位亲爱的战友——引读最后一自然段,带着深切的怀念之情,范读后再引读。

  2、正是有了这位战友可歌可泣的事迹,有了这次难以忘怀的经历,作者才会对灯光有那样特别的感受——读第一节。(对灯光深意的理解也可放到这个环节)。

  八、联系生活、自由表达

  学了这个故事,面对英雄的英魂,联系今天充满灯光的生活,你有什么话要说?

  九、(机动)积累精彩句段,留住英烈形象

  让我们一起来缅怀这位英烈,记住他的音容美貌——找、诵描写郝副营长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

《灯光》教学设计10

  一、导入: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比如老师的愿望就是“如果我能自由自在的环游世界,多好啊!”你的愿望呢?能告诉老师吗?也用上“如果我能……,多好啊!”

  2、大家的愿望是那么美好而真挚,相信你们也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的

  3、那如果有人的愿望是“如果我能看到电灯,多好啊”,你听了,有什么想法?(普通)

  4、是啊,电灯这个今天看来微不足道的物品在战争年代却是奢侈而美好的代名词,看到电灯也是一个奢侈而美好的愿望,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王愿坚去追忆那逝去的但却记忆犹新的往事。

  二、整体把握、提纲契领

  1、齐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有个词频繁出现,你找见了吗?(多好啊)

  3、师:看来这个“多好啊!”值得我们好好研读。就让我们一起循着“多好啊!”走进那战火纷飞的岁月。快速默读课文,围绕阅读提示,找出描写“多好啊”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4、生,围线“多好啊!”品读句子。

  第一处: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师:什么多好啊?(天安门广场的灯多好啊!)

  师:其实他也在赞美什么呢?(今天的幸福生活多好啊!)

  第二处:“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师;郝副营长是说什么多好啊!”(能在电灯下看书多好啊!)

  师:请观察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神情,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专注、聚精会神、羡慕)

  师:同学们,那是郝副营长对那个孩子的羡慕呀。

  第三处: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师:此时,郝副营长又是说什么多好啊!

  生:能让孩子们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师:是呀,从这话中我们听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三、品读描写“灯光”的句子,悟表达方面

  师:这么多的“多好啊!”都跟一个词有关,那是什么?(灯光)

  师:请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者。

  3、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4、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5、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师:第五个句子让老师觉得特别耳熟。

  师:前后照应,对战友的怀念,不忘过去,将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生1:还有一句,那就是“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

  生2:那是写“火光”,不是“灯光”。

  师:也许它不是“灯光”,但它跟“灯光”却有着不可紧密的联系,那是什么联系?

  生3:没有“火光”,就不可能有“灯光”。

  师:是啊,正是那一闪又一闪的火光,那微弱的火光构成了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一切璀璨的“灯光”,构成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安宁的生活。

  四、拓展话题,读写结合

  1、在这星星火光中,在华灯照耀的今天,我们似乎还能看到郝副营长那张年轻的脸,还能见到李大钊那张什么的脸?(平静而慈祥的脸)还能见到谁的脸?

  2、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让我们能在电灯下学习。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以“灯光”为话题写一写,把你内心涌动的情感化为文字表现出来,可以是一首小诗,也可以是一段话……

《灯光》教学设计1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体会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练习缩写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创作了许多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怎样把课文分成三?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4)请三名同学分三层朗读课文。

  四、深入理解第二段内容

  1、指导理解第一层。

  (1)指名朗读率一层。

  (2)通过杳字典理解下列词语:挺进、豫皖苏、围歼战。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层的内容。(在围歼战开始前,“我”在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身边。这是一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他在激战之前心情是那样的平静,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中的.插图,看得那样入神,火柴划了一根又一根。他从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和情景,想到了未来,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4)激战马上就要开始了,他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想什么呢?(革命胜利以后,劳动人民将有可能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而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而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郝副营长高尚丰富的内心世界。)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这一层再朗读一遍。

  2、指导理解第二、三层。

  (1)指名朗读。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后续部队、千钧一发、整编师。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层的内容。(突击连冲进守敌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这样,突击队孤军深入,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可能失败,情况非常危急。人们望着黑 的围 ,万分焦急。就在这紧要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人们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藏了他的遗体。)

  (4)课文中说“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表现了先烈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战斗打响后”和“战斗胜利后”这两层再朗读一遍。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第二段。

  2、预习课文的其它部分。

  板书设计5 灯光

  勾起回忆 | 战斗开始前

  | 回忆往事 | 战斗打响

  照应开头 | 战斗结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上一堂课学的课文。

  2、作者是怎样想起这段往事的?我们来学习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漫步、清明节、(漫步是没有目的的悠闲地走。清明节是节气之一,在四月四、五或六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这个时候很容易想起革命先烈。)

  3、引起我回忆往事的原因是什么?(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这三个字是连接现实和往事的一根链条,因为英勇牺牲的郝副营长也说过:“多好啊!”)

  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再朗读课文的这一部分。

  三、学习结尾部分

  1、学生通过查字典,弄清“璀璨”“华灯”的意思。

  2、“我”怎么会想起郝副营长这位亲爱的战友?(一是见到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憧憬过这美丽的灯光;二是听见游人发出的“多好啊”的赞叹,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这样赞叹过。)

  3、教师小结:这个结尾部分和开头都写的是现在,相互照应。“我”在天安门广场璀璨的华灯下回忆往事,包含着不忘不过去,应该把先烈的精神发扬光大的意思。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1、准备听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准备缩写第二段。

  板书设计 灯 光

  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幸福生活

  | | | |

  | | | 多好啊 |

  | | | |

  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 生命换取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照耀 漫步 挺进 微弱 双膝 漆黑 憧憬 千钧一发 豫皖苏

  二、指导作缩写练习

  1、指导读“思考 练习”第六题,明确练习要求。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缩写这一段,哪几点必须写清楚。

  3、讨论交流。(缩写这一段,必须写清楚五点:一是时间是非曲直947年初秋;二是那一次战斗的任务;三是战斗前郝副营长怎么做、怎么想;四是战斗中郝副营长的表现;五是郝副营长的牺牲。)

  三、学生做缩写练习,教师检查了解缩写情况。

  四、请两三个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师生酌情评议。

  五、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课《月光曲》。

  板书设计 灯 火

  缩写 一写清时间 二交待战斗任务

  三战前营长怎么做 四营长的表现

  五营长牺牲

《灯光》教学设计12

  教学目的要求:

  1、读懂课文,理解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关心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读文。

  教学重难点、关键:

  1、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2、理解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词,简介作者。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本文作者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二、出示小黑板,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对以下词语的理解:挺进、豫皖苏、围歼战、突击连、憧憬、千钧一发、璀璨、交通沟、胸墙。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口述作者回忆的往事。

  4、找出文中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1、快速读文,想想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现在的事,哪些段落是回忆往事?(课文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写现在的事,其余部分是作者回忆往事。)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自己画的句子,并谈体会。(略)

  4、拓展延伸。

  (1)同学们所知道的'“郝副营长”有哪些?

  (2)假如你也参加了这次战斗,面对当时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A、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B、学生点评

  四、三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并在书旁写上批注。

  2、小组汇报。(略)

  3、有感情朗读文中出现“多好啊!”的句子或段落。

  五、交流感受。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附:板书设计

  灯光

  --王愿坚

  看到:千万盏灯

  一、引起回忆 听到:多好啊

  看书、憧憬未来 关心下一代

  灯光

  二、回忆往事

  点燃书本

  三、怀念战友

  献出宝贵生命无私奉献

《灯光》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本课生字词,积累语言。

  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引导学身体会这个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有感情的朗读,读进去悟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2、让学生体会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辨别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击突破

  重点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学习先烈无私奉献

  的精神。

  难点

  理解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的'写法。

  教学突破

  针对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读时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按照自学提纲课下自学。

  到图书室借来有关革命、历史人物的书籍,人手一册阅读并能讲一讲。

  教学过程

  一、 简短的国歌声中,以英雄人物和为话题导入课文。

  课前一分钟,老师通过手机播放《义勇军进行曲》,简短播放后停止,跟学生交流《国歌》唱的是谁。接着以人物的姓名和标题性革命事迹为主,跟学

  生谈革命人物,进而引出本节课要认识的无名英雄——郝副营长。

  板书课题——灯光。

  简单介绍作者——王愿坚。

  二、展示自学效果,直接进入合作探究。

  1、全体起立读书,用我们满腔的学习热情读出我们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点明:结束的坐下,默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2、认字、积词。

  先是学生互相交流字音、字形,接着是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适当交流后,班长领着同学画出课文中的词语或短语。

  3、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结果呢?为什么?

  疑问。

  写作方法。

  4、班级合作探究,读进去悟出来,感受文章思想情感。

  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结果呢?

  疑问。

  写作方法。

  以上四个目标,第二、三个是合作探究的重点。

  简单交流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紧接着复述,提高概括能力。

  第二个问题:“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结果呢?

  利用第一个“多好啊!”引出“现实”和“回忆”为后面的写作方法做提示(分段和倒叙)。

  板书: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多好啊) 幸福生活

  进入回忆。

  “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想到些什么?结果呢?为什么?

  直击重点段落、重点语句,读进去悟出来感受革命先烈无私奉献、视死如归的高尚品质。

  “这句话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阵地

  “看到了什么?”a、火光下,书上的小孩子在灯下读书。b、漆黑的夜空。

  “想到了什么?”a、对未来的憧憬——自己在灯下读书,幸福的孩子们在灯下读书。

  “结果呢?”生命换取。

  在一片遗憾声中,借题发挥,谈体会升华思想。

  板书: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 (多好啊!) 生命换取

  质疑。针对同学们互相提出的问题展开适当的交流,教师恰当总结。

  写作方法。这一项主要是在领会全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突出两点:a文章的结构层次——1、2自然段/中间段落/最后一段。b、文章的写作顺序——倒

  叙,关于倒叙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学过的课文。

  三、讲革命故事,回到硝烟弥漫的战场,结束本课。

  四、板书

  灯光

  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多好啊) 幸福生活

  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 (多好啊!) 生命换取

《灯光》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郝副班长为了下一代的幸福生活,舍己为人的精神。

  二、教学难点

  体会郝副班长牺牲自我,舍己为人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清晨,我们睁开朦胧的双眼,便看见电灯的亮光。踏进教室,我们在明亮的日光灯下学习;夜晚,霓虹闪烁,灯光为我们驱逐黑暗,照亮前行的路……同学们,当我们在享受灯光为我们带来的诸多好处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为让这灯光一直明亮,有多少人为之无私地付出。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灯光》

  2、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作者王愿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黑板出示

  漆黑的夜空、黑魆魆、黑暗、微弱的亮光

  千万盏灯、璀璨的花灯、光明、温暖

  2、抽生读第一组词语,谈自己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3、抽生读第二排词语,谈自己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两排词语的`朗读,旨在让学生初步体会灯光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4、学生初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体会人物精神

  1、学生默读课文,勾出“多好啊!”所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思考:

  (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到

  想:“ 。”于是,他,说:“()多好啊!”

  2、全班交流。

  (1)组织学生依次汇报人物在三次说“多好啊!”,看到的、想到的,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体会郝副连长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以及决心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勇于牺牲一切的精神。

  (2)学生汇报第三次“多好啊”,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读8、9、10自然段,进一步体会郝副连长为了换来后代的幸福生活英勇无畏,奋不顾身的精神。

  (是啊,为了孩子们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郝副连长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半个小时以后——)

  (四)拓展延伸。

  读完本文,当我们享受电灯璀璨的光芒,我会情不自禁地说:“!”

《灯光》教学设计15

  【教学目的要求】

  1、读懂课文,理解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关心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读文。

  【教学重难点、关键】

  1、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2、理解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词,简介作者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本文作者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二、出示小黑板,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对以下词语的.理解:

  挺进、豫皖苏、围歼战、突击连、憧憬、千钧一发、璀璨、交通沟、胸墙。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口述作者回忆的往事。

  4、找出文中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1、快速读文,想想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现在的事,哪些段落是回忆往事?

  (课文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写现在的事,其余部分是作者回忆往事。)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自己画的句子,并谈体会。

  4、拓展延伸:

  ⑴同学们所知道的“郝副营长”有哪些?

  ⑵假如你也参加了这次战斗,面对当时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①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②学生点评。

  四、三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并在书旁写上批注。

  2、小组汇报。

  3、有感情朗读文中出现“多好啊!”的句子或段落。

  五、交流感受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灯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灯光》教学设计04-18

(经典)《灯光》教学设计06-06

灯光教学设计05-29

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04-28

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05-17

小学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04-27

灯光教学设计15篇(精选)08-19

小学语文《灯光》教学设计08-14

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优]05-17

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7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