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海燕》 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海燕》 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海燕》 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领会象征内涵,学习象征手法;2.理解对比、烘托,体会其表达效果;3.理解海燕形象,学习海燕精神。
重点难点:1.理解象征意义;2.学习作者是如何从正、侧两面结合塑造海燕形象的。
学情分析:
通过《雪》、《雷电颂》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象征,理解了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在此基础上,学习高尔基的《海燕》,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沉,放胆,放手让学生领会文章深刻的象征内涵。
导学策略:
以诵读为主,以多媒体为辅,通过反复诵读、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理解作品的诗情、诗理、诗味,体会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通过有效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积极思考,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激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向海燕学习的激情,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
一、预习导学:
1、查找相关资料,认识海燕这种水鸟,并思考高尔基笔下的“海燕”仅仅是一种水鸟吗?
2、走近作者,了解写作背景。(为理解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作准备)
3、初读课文,音形互注。
飞窜( ) 号叫( ) 翡翠( ) 掠起( ) ....
胆怯( ) shēn yín( )( )wān yán ( )( ) .
4、通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海燕的语句,并在书上作批注。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文意:
1、观看画面,听读文章,注意停顿、重音、节奏。
2、你感受到了一只什么样的海燕,假如在海燕之前填一个修饰语,你会填什么呢?
我感受到了一只的海燕。(重点词“高傲”)
3、朗读课文,思考:这样一只海燕在几个不容的场景中活动。
三、合作探究,挖掘文章主旨:
1、高尔基笔下的海燕仅仅是一种水鸟吗?高尔基写海燕的`目的是什么?(提示: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作品深广的象征内涵和政治意义)
2、本文中借海燕形象赞美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这种手法叫做。
3、文中除了海燕,还有其它的意象,是否也具有象征意义?
(1)其它水鸟:
(2)风、云、雷、电:
(3)大海、波浪:
(4)暴风雨:
(5)波浪与狂风的短兵相接:
(6)大海将闪电熄灭在自己的深渊:
4、如果把这篇散文诗比作一出戏,大家知道海燕是主角,作者为什么要描绘大海的景象,还写到了其它的水鸟?
四、品味探究,赏析艺术形象:
跳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加以赏析。(可以从修辞的运用,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分析)
五、拓展迁移,提升认识:
1、请你想象一下,海燕在海上振翅飞翔时会有什么想法,它对海鸥、海鸭、企鹅会说些什么,试以“海燕的宣言”为题写一段话,充分表现出海燕的心理活动。
2、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考验。面临生活的暴风雨,我们从海燕身上获得了哪些启示呢?
六、学有所获,学后反思:
1、知识上:
2、思想上:
老师寄语:最清晰的脚印总是留在最泥泞的道路上;最高傲的海燕总是飞翔在最猛烈的暴风雨中。
附板书:
背景 大海
象征 主角 海燕
《海燕》 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描写的方法,体会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2、了解咏物抒怀文章的大体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揣摩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2、理清散文诗的结构,学习文中运用的对比和烘托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海燕呼唤革命风暴的热情。
2、从海燕身上汲取对革命乐观顽强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
对象征意义的理解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对散文诗结构的把握和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基本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人
高尔基(1868-1936),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压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它是高尔基早期的代表作品,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来自社会底层、深谙底层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海燕》这首散文诗,去感受高乐基给我们带来的生命的最强音。(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思考:(课件、配乐)
(1)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
(2)散文诗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在老师朗读的时候,大家标记出本文出现的一些意象,并思考它们有什么象征意义?
2、学生朗读。
三、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1、师: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
生: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在大海上飞翔,在迎接着暴风雨的来临。
2、师:文中写了哪些意象呢?
生:海燕、海鸥、海鸭、企鹅、大海、波浪、乌云、狂风、闪电等。
3、师:第7段“乌云越来越低暗,越来越低”和第12段“狂风吼叫……雷声轰响……”,可又看出大海上天气有什么变化?
生:暴风雨越来越近了。以时间为序,表现了天气的变化。
4、师:刚才我们聊到了暴风雨到来前海面景象的变化,同学们考虑一下,大致可分为几个画面?
生: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
5、师:那就给课文分层吧?
讨论明确:
一(1—6):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二(7—11):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
三(12-16):暴风雨就要来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四、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一)研读第一画面
1、指定学生朗读(1—3)节,要求学生思考:在暴风雨到来前,周围的环境怎样?海燕有什么表现?
讨论明确:
环境:“苍茫”、“狂风卷集着乌云”,说明一场暴风雨正在孕育。
海燕:“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碰着”、“直冲”。
2、“闪电”一喻,有何作用?“高傲”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讨论明确:把海燕比喻成“闪电”,写出海燕矫健高傲、锐不可当的雄壮,身形敏捷、。这里的“高傲”,不是通常所说的自以为了不起,而是褒义词,有意气风发的意思,形容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3、碰”字与“冲”字,写出海燕怎样的情态?
明确:“碰”写出勇敢低飞,触及海浪;“冲”写出迅猛高翔,锐不可挡。用拟人的手法,写海燕海燕搏击风云、无所畏惧、斗志昂扬的精神,它渴望暴风雨的到来。
4、默读4-6段,思考: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其它海鸟有何表现呢?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讨论并明确:(板书)
海燕:闪电、飞翔——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海鸥:呻吟、飞窜对比、象征
海鸭:呻吟、吓坏明哲保身、害怕革命、逃避革命的人
企鹅:胆怯、躲藏
教师小结:海燕的表现、精神、对比、象征。
五、布置作业
1、发挥你的想象,当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海鸥、海鸭、企鹅它们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朗读与背诵:
1、齐读。
2、指名读,并简评。
3、背诵。
二、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一)复习旧知
师: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大海上海鸟们都有何表现呢?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讨论并明确:(课件)
海燕:闪电、飞翔——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海鸥:呻吟、飞窜对比、象征
海鸭:呻吟、吓坏明哲保身、害怕革命、逃避革命的人
企鹅:胆怯、躲藏
教师小结:海燕的表现、精神、对比、象征。
(二)研读第二部分
1、思考:这一节里,环境起了怎样的变化?
讨论明确: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雷声轰响、狂风肆虐,把波浪抱起,甩到悬崖上,摔成尘雾和碎末。
2、这一环境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讨论明确:说明俄国当时白色恐怖严重,反动势力猖獗,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激烈。特别在第8节作者在写狂风与巨浪搏斗时,用了“紧紧”、“恶狠狠地”、“把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等词句,进一步说明当时革命与反革命斗争已经到了短兵相接的程度。3、提问:在这险恶的环境中,海燕的表现怎样?
讨论明确:海燕不畏强暴,它飞舞着,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它面对猖狂的反动势力充满信心地大笑,还大声号叫,它为暴风雨的迫近而欢乐,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革命是必胜的。
4、在险恶的环境里,海燕如此英勇,决不是偶然的,思考:海燕,为什么如此敏感,如此英勇?(齐读11节)
明确:那时马克思主义已在俄国人民中广泛传播,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海燕在险恶环境中用马克思主义的望远镜观察斗争形势,已经听出了“雷声”的“困乏”,已经看出“乌云遮不住太阳”,也就是说,看到历史的必然规律,是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沙皇政府必将灭亡,人民必定胜利,因此海燕就在暴风雨迫近时特别欢乐,无比英勇,表现出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作者用了“敏感的精灵”、“早就听出”、“深信”等词语来描写海燕,不仅使我们从外在形象上了解了海燕,而且使我们从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感受到了海燕这一形象的高大、可敬。
(二)研读第三画面
1、学生齐读12—16节。
师:你们通过这些文字,看到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生:乌云、雷电与大海搏斗的情景。
师:这是一幅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图景。狂风吼叫,雷声轰响,乌云像火焰,闪电像火蛇,而大海呢?勇敢迎战,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并且越战越勇,终于怒吼了。这一切说明,革命的形势迅猛发展,一切反动势力终于陷落在人民的汪洋大海中。这里从“狂风怒吼”到“大海怒吼”,既表明了斗争的激烈残酷,又说明了革命发展的趋势,预示着旧世界必将被人民摧毁,新纪元必将由人民来开拓。
2、思考:在这革命高潮中,作者怎样描写海燕?
讨论明确:这里着重写了海燕的叫喊。海燕两次呼唤“暴风雨”,一是说明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号召人民要迎接暴风雨,要敢于斗争。二是表明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人民对沙皇反动政府强烈仇恨,迫切地要求推翻沙皇政府。三是加强了文章的气势,表明人民群众一旦起来以后,其势如急风暴雨,锐不可当,从而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的力量。
三、艺术手法
1、师:自《海燕》问世以来,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在诵读中,你体验到了哪些艺术特色?
生:象征手法。
生:对比和烘托。
生:语言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跳越性,节奏感强。同时,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表达效果。
2、梳理本文运用的象征手法。
海燕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暴风雨人民反沙皇专制的斗争
大海广大的革命群众
海鸥、海鸭、企鹅害怕革命、明哲保身的人
乌云、狂风反动势力
四、主题
这篇著名的作品,通过对暴风雨即将来临之际大海景象的描绘和海燕战斗雄姿的刻画,深刻地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并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无产阶级革命必将胜利的前景,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起来迎接革命斗争。
五、作业
1、练习二、三、四。
2、熟读并背诵。
《海燕》 教学设计3
《海燕》教案
教学目的
一、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二、理解象征,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学习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
四、附预习题如下:
1、朗读这篇课文(二至三遍)。
2、本文可分几部分?划分的根据是什么?
(要求在回答之前先标出段号,全文共十六段。)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高尔基写的、讴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大无畏的革命斗志和坚定的革命信念的一首散文诗——《海燕》(板书)。
散文诗兼有诗和散文的特点。它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的内容,是一种容量较大、运用自由、散文化了的诗。它把诗的精练、音乐美和散文的舒放、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体。形式上,散文诗不分行排列,但它具有诗的意境和严格的音节、韵律。读起来铿锵悦耳,非常动人,现在先请同学们各自朗读一次。
二、检查预习
1、正音。
窜(cuàn)呻 吟(shenyín) 蠢(chǔn)。
企(qǐ)胆 怯(qiè) 掠(lüè) 甩(shuǎi)。
摔(shuāi) 号(háo) 吼(hǒu)翡(fei)翠 蜿蜒(wan yan)。
2、词语解释。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高傲:骄傲,这里是极其自豪的意思。
蜿蜒:蚯蚓类爬行的样子,比喻弯弯曲曲地延伸。
掠起:轻轻擦过而举起。
预言家:善于预先知道,说出将要发生的事情的人。
三、介绍作者、时代背景
作者: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生在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曾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写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905年和列宁会面,思想上受了很大影响,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高尔基的小说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剧本有《底层》等,除此以外,作者还写了许多政论、特写、回忆、文学论文等,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很大。
①高尔基在俄语里的意思是“痛苦的”。高尔基要用文艺作品反映人民的痛苦,为人民的苦难而大声疾呼,所以用了这个笔名。
②“海燕”在俄语里是个合成词,由(暴风雨)和(信使、预言家)两个词合成。作者当时已预感到革命的风暴将要到来,这使他很自然地联想到这种鸟儿。
时代背景:19世纪末叶,西欧经济危机蔓延到俄国,大批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劳动人民生活贫苦。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那时,正是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夕,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工人中传播,工人运动此起彼伏,阶级矛盾空前激化。高尔基亲自参加了反对沙皇的火热的革命斗争。他目睹反动军警殴打、屠学生的罪行,于是满腔义愤地写下“幻想曲”《春天的旋律》。这篇小说描写了一群鸟儿的谈话和争论,用鸟儿的形象来表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代表人物。由于革命观点鲜明,沙皇书报审查机关不准出版,只有结尾部分才得以发表,这就是《海燕》。为什么这部分能发表呢?那是由于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才躲过了愚蠢的检查人员的眼睛在这一时期。
四、朗读《海燕》;试拟副标题。
方法:齐读,或自己放声读。目的是熟悉课文。
试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
下列几个副标题均可适用:
勇敢的斗士 反抗上天的精灵。
渴望暴风雨的勇士 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
胜利的预言家 无畏的革命者。
革命的先驱者 划破乌云的利剑。
五、理清结构
(一)分段。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的,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中进行描写的。
2、划分层次: (讨论后归纳)
第一段(第1—6段)写海燕对暴风雨来临之前的渴望;
第二段(第7—11段)写海燕为暴风雨逼近而欢乐,而号叫;
第三段,(第12—16段)写海燕在暴风雨即将要来临时发出了胜利的预言。
(二)分析海燕的象征意义:
1、课文三次描写海燕的英姿,海燕的叫喊,请找出有关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你觉得海燕是怎样的形象?那些词语最能体现出海燕的这种精神?(学生讨论后交流)
交流后总结:勇敢无畏,乐观战斗,不但不畏惧暴风雨,而且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第一段:(1)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乌云和大海之间高傲地飞翔, 表现了海燕勇敢无畏的矫健姿态。
(2)“高傲”:这里的“高傲”,不是通常所说的自以为了不起,而是褒义词,有意气风发的意思,形容海燕藐视狂风乌云,充满自信,有压倒一切邪恶势力的英勇气概。
(3)“碰”勇敢低飞,触及海浪。 “冲”迅猛高翔,锐不可当。
第二段:(1)“叫喊”, “ 大笑”, “ 号叫” 体现了海燕的勇敢、乐观。
(2)“飞翔” 到 “飞舞”更能体现了海燕全身心投入到战斗中。
(3)“直冲” “穿过” “碰到” “掠起”体现了海燕敏捷、勇敢、有战斗力。
(4)“精灵”体现了智慧“深信”体现了乐观、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第三段:“勇敢”、 “高傲”都能体现它的勇敢无畏。
2、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仅仅是写海燕吗?
不,借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本文的最大特色就是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即所谓的托义于物。)除了海燕其他具体的事物都有其一定的象征意义。
3、总结,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海燕的?
比喻、夸张(箭一般的)、拟人、反复,使语言优美而有气势,增强了表达效果。
六:总结,
布置作业:熟读、背诵1—6节。
《海燕》 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2、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3、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学设想】
反复朗读,联系背景理解课文内容,细读品味精要文段,探究疑难问题,理解课文的写作技巧及语言特色;联系生活实际,拟写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的发言提纲并在班上交流。
【课前准备】
查阅资料:
1、高尔基。
2、《海燕》写作的时代背景。
3、关于高尔基《海燕》的其他资料。
4、课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基本常识,朗读并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我们读了巴金《日》、《月》两篇短文,巴金通过写“日”、“月”表达了什么情感?(由“日”、“月”这寻常的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表达作者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伟大情怀,……)
阅读写景状物的散文(散文诗),要“透过文学去捕捉作家们的情感律动,去感受他们心灵的无限风光”。今天,我们把视角投向高尔基的《海燕》,去感受作者在特定历史时代的激。
二、课前准备情况检查及交流
1、作者。
2、关于《海燕》的写作背景及其他资料。
3、教师归结,要求学生整理文学常识并作好笔记。
三、朗读
1、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记准生字字形;理解生词在文中的意思。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运用工具书查正字音词义;与同学初略探讨重音,停顿和语速的处理。)
2、指名朗读:
方法:以意思相近的文段分段朗读,探讨重音、停顿、语速的处理。
3、听录音带朗读:
⑴静听感受;
⑵随录音朗读;
⑶模仿朗读。
方法:指名读一文段,同学评价后再听该段录音(放映相应画面),让学生在听读、模仿朗读,相互评价,观看画面过程中增强感受,正确朗读。
4、齐声朗读:
(掌握好停顿、语速,读出感情,读出散文诗之韵味。)
四、探讨感知
1、教师引导设疑:
联系课文的写作背景,指导学生阅读课首方框内提示的文字并思考:
⑴作为一种海鸟的海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⑵你是从方框提示中哪句话看出来的?
2、师生互动探讨:
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通过对海燕的赞美,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态度?
归结板书(字幕显示):
海燕,一种善于搏击暴风雨的海鸟。课文中的海燕,是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联系背景理解、概括)
作者以海燕善于搏击暴风雨的.特点,联想到敢于迎战革命暴风雨的无产阶级先驱者,以满怀的战斗激,热烈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热情歌颂像海燕一样的革命先驱者的战斗精神,鄙弃如海鸥、海鸭、企鹅般的怯懦自私者。表现了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五、练习与研讨
1、字音词义,常识积累,朗读感受。
2、问题研讨:
⑴课文标题是《海燕》,作品中为什么还写到其他几种海鸟?
⑵如果说“海燕”象征勇猛坚强、乐观自信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那么课文中其他事物也应该有其各自的象征意义,请列出来与同学探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象征、烘托、对批等表现手法,阅读理解精要文段。
〖教学步骤〗
一、上课时“问题研讨”交流
(对学生交流发言不作定论,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有序地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技巧,在阅读探讨过程中欣赏作品,认识并理解象征、对比等手法。)
二、朗读感受,思考探讨
1、朗读描写海燕的句段,观看海燕在乌云和大海之间穿梭号叫的画面,加深对海燕这一形象的感受,引出象征意义。
2、朗读描写其他海鸟的语段,观看投影画面:
⑴用文段中的词句概述这些海鸟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种种丑态;
⑵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些海鸟?
教师小结板书(投影字幕):
一会翅膀碰着波浪
迎战暴风雨,象征勇猛坚强、乐观
海燕一会箭一般地冲向乌云自信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叫喊着
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惧怕暴风雨,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
他们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
海鸭:呻吟、吓坏了不革命者。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
比,突出海燕的形象。
企鹅:躲藏
3、浏览阅读,探讨文中其他事物的象征意义:
教师小结板书(字幕投影):
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气势。
乌云、狂风:象征革命势力和黑暗的社会环境等。
暴风雨:象征1905年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
4、作者把海燕摆到特定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描写,试举例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学生探讨后教师小结;烘托。
象征、烘托、对比等手法的概念及其在文艺创作中的运用(结合本文作引导性阐述,从写作技巧方面引导学生欣赏)。
三、精要文段阅读理解
1、朗读暴风雨来临之前大海上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的句段,具体说说你对这些描写的理解。
2、文章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试在课文中找出几例并分析说明(从表达方式、作品语言方面欣赏。)
四、教师小结
1、充满激的描绘──间接抒情;
2、饱含激的议论──直接抒情。
描写议论结合,热情歌颂像海燕一样勇猛坚强、乐观自信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战斗精神。
五、课文总结
1、内容:略
2、艺术特色:略
六、拓展延伸
人生,并非只意味着阳光与鲜花,有时也会遇到坎坷,甚至面临各种各样的“暴风雨”,试以“面临生活中的暴风雨我该这样做”为话题,拟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上交流。
《海燕》 教学设计5
(一)教师向学生介绍《海燕》的创作和发表后所起的作用。
(参照教学参考书的内容。俄文的海燕含有暴风雨的信使之意。)
(二)教师朗诵这首诗。
使学生感受在俄国沙皇的反动统治下,广大人民呼唤革命暴风雨到来的迫切心情。
(三)教师给同学简要讲讲散文诗的特点。
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是一种文学体裁。十九世纪中叶流行于欧美。它的第一个特点是篇幅短小,不分行,不押韵,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诗的意境,有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第二个特点是内容的跳跃性,以凝炼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第三个特点是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
(四)教师再给同学们讲讲象征的手法。
散文诗运用象征,往往是通篇的运用,而不是某个句子的象征意。比如高尔基的《海燕》,乌云象征沙皇的反动统治;大海象征广大群众;海燕象征革命的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则象征形形色色的害怕革命的人;暴风雨象征推翻沙皇反动政权的革命运动。把这首散文诗中各个形象的象征意义搞清楚,散文诗的含义也就显而易见了。
(五)教师和同学一起讨论这首散文诗描绘的三幅画面,剖析它的象征意义。
1.第一幅画面: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高傲的飞翔,以其革命的激情和勇敢的行动表现出对暴风雨的渴望。列宁曾说:革命运动的'来临是革命者的盛大节日。这里,高尔基又用对比的手法写其他海鸟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惊惶失措的丑态,来反衬海燕的高大形象。
2.第二幅画面:暴风雨的迫近,暗示沙皇反动统治对革命人民的镇压。大海的波浪跟狂风争鸣,狂风恶狠狠地把巨浪摔成尘雾和碎末。狂风和巨浪短兵相接,暗示暴风雨迫近斗争的激烈。此时的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暗示在革命高潮迫近时,革命先驱者勇敢斗争的精神风貌。海燕的顽强搏击,是因为它认识到沙皇反动统治已经到瓦解的边缘,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反动的统治是无法阻挡人民革命的力量。
第三幅画面:勾画出风、雷、云、电表现大海战胜乌云的激烈斗争,暗示沙皇反动势力虽一时气焰嚣张,不过是临终前的疯狂,必将葬身于人民革命的大海之中。海燕精神抖擞,兴高采烈地呼唤革命高潮的到来,抒发胜利预言家的豪情。
(六)指导同学集体朗诵全诗。
请同学在朗诵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一幅幅的画面和对画面象征意义的联想。
《海燕》 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及有关背景。
2、在朗读的基础上体味作品的深刻内涵。
3、理解象征、对比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4、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在朗读的基础上体味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象征手法的理解。
【教学模式】
朗读──品味──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打出海燕图片,配合激情音乐)
导语:看,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高傲地飞翔,它们被称为“胜利的预言者”。今天我们学习散文诗《海燕》,感受高尔基给我们带来的强烈的生命之音。
(揭题、齐读)
二、揭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及有关背景。
2、在朗读的基础上体味作品的深刻内涵。
3、理解象征、对比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4、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作者简介
1、学生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作者高尔基的资料。
2、师生共同明确作者的`主要资料。(幻灯片显示)。
四、背景介绍(幻灯显示)
请一位学生朗读背景介绍,共同明确,为更好地理解全文的内涵服务。
五、朗读训练
1、听配乐朗诵,学生可跟着读,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
2、自由读,可以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最拿手的一段或几段来朗诵。
3、抽几位同学进行段落朗诵比赛。
(配乐,提高积极性,营造激情氛围)
4、点评、奖励。
六、分析海燕的形象
导语:通过朗读,同学们眼前肯定出现了海燕的形象,假如在海燕之前填上一个修饰语,你会填什么呢?
(学生凭自己的理解,各抒已见,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教师适时板书)
(幻灯显示探究一)
七、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
问题设计:
海燕的精神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探究二)(适时板书)
具体操作:
1、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讲到对比手法时可让学生朗读有关描写海鸥等的语句来加以体会,可设计“海燕的宣言”。
2、象征手法要作为一个重点具体帮助学生理解,因为有一定难度,可考虑用连线题。幻灯用超级链接的方法结合前面的时代背景进一步帮助理解本文的象征意义。
八、朗读全文(配乐)
九、课外延伸(小练笔)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考验。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你该怎样做呢?就这个话题写一篇随笔。
【板书设计】
( )的海燕 对比
勇敢 高傲 烘托
自信 顽强 反复
充满斗志 拟人
大无谓 比喻
不屈不挠 象征
《海燕》 教学设计7
【教学目的】
1、理解并学习象征、烘托、对比的写作手法。
2、认识海燕的象征意义。
3、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4、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教学设想】
1、《海燕》是一首散文诗。作者以象征和对比的手法塑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作品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渴望用战斗迎来光明前景的炽烈感情。教读本文,要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暴风雨到来之前,海上风云变幻的壮阔境界,并在自己的想象中出现那高傲飞翔的海燕形象,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这也是审美教育。因此,以朗读引起学生理解课文的愿望,又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到流畅的有感情的朗诵课文,按照朗读、理解、朗诵这样三个环节,达到教学目的。
2、朗读课文,是教好本文的重要手段,也是目的。其中包括教师的示范朗读(最好是朗诵)、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直至学生能够流畅、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能够朗读好这首散文诗,也就对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了。
3、课文内容的分析,建立在熟读课文基础之上,重点在于对海燕的象征意义的理解。对大海变幻的层次分析,有助于对海燕形象的理解,所以,适当的层次分析是有必要的,但一定要为理解海燕的形象服务。
【教学步骤】
一、介绍作家与作品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散文诗《海燕》。作者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10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俄国的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这就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1892年9月高尔基发表了他的处女作《马加尔·楚德拉》,从此,一颗光芒夺目的明星升上了俄国文坛。1901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1901~1905年,他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等剧本。1906年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1913~1916年,完成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在人间》,1922~1923年,完成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学》。
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开始介绍到中国。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论著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财富。
二、简介文体
《海燕》是一首散文诗。简言之,散文诗就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它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的内容,是散文化了的诗,不分行排列,但具有诗的意境和严格的音节、韵律。
三、范读课文
1、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读:
⑴ 注意字音。
⑵ 思考画面应怎样切分。
2、说明: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本文的层次,使阅读向纵深发展。学生基本答出后,顺势划分一下全文结构,用时不要太多。
层次划分:
一(1~6节):暴风雨孕育之际海上景象。
二(7~11节):暴风雨迫近之时海上景致。
三(12~16节):暴风雨来临之前海上景观。
2、齐读《海燕》,注意海上图景的变化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发展变化。读毕,要求学生抓住文中的语句,理解作者所描绘的海上图景的变化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发展变化。教师板书,引导学生思考。
四、研讨课文
1、讲析第一幅画面:
指名朗读,思考:
⑴ 海上景象怎样?海燕表现如何?
明确:环境恶劣;海燕矫健、勇猛,藐视恶劣环境,表现了海燕渴望暴风雨到来的快乐心情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⑵ 其它海鸟表现怎样?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海鸥在飞窜,十分恐惧;海鸭在呻吟,吓得掩藏了起来;企鹅非常胆怯,躲藏在悬崖底下。通过对比,突出海燕勇敢搏击、藐视恶劣环境的英雄气概,使海燕的形象更鲜明。
2、讲析第二幅画面:
默读并思考:
⑴ 海上景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环境更险恶;这样写突出斗争更险恶。
⑵ 哪些词语突出了险恶的环境?(动词、形容词)海燕较前有何变化?(见板书设计)
3、讲析第三幅画面:
齐读,思考:
此刻海景有什么变化?海燕表现怎样?(见板书设计)
五、讨论课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内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写法
1、讨论课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内容:
海燕(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暴风雨(俄国人民反沙皇专制的斗争)
大海(俄国广大的革命群众)
风、云、雷、电(沙皇的统治势力)
海鸥、海鸭、企鹅(俄国资产阶级中形色色的政客)
说明:海燕、暴风雨、大海的象征意义是让学生明确的重点;其他事物的象征内容,学生若理解有困难,教师适当给予讲解。
2、关于象征写法:
⑴ 象征也是把事物形象化和人格化,易与比喻、拟人混淆。象征是一中表现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而比喻则是修辞方法,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象征与借喻都使事物形象化了。但象征是赋予事物一定意义,对托义之物须做细致描写和刻画,而借喻是建筑在相似的基础上,无须描写有刻画。
⑵ 象征的作用:
① 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② 帮助作家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告诉给读者。
《海燕》 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走进作者,识记字词及文学常识
2、理解并学习象征、烘托、对比的写作手法,认识海燕的象征意义
3、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理解并学习象征、烘托、对比的写作手法,认识海燕的象征意义。
预习独学: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胆怯()怒吼().蜿蜒()飞翔()
火焰()呻吟()悬崖()深渊()
2、填空
《海燕》是________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__________》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着“____________”之意。高尔基,_______国作家,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是《_________》。自传体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作者了解:
玛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在高尔基早期作品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传说和寓言式的故事占有重要地位,如《伊则吉尔婆婆的故事》《鹰之歌》《海燕之歌》(1901);其中《海燕之歌》是一曲鼓舞人心的向革命进军的号角。高尔基还写了许多具有极大社会意义的剧本,如《小市民》(1901)、《底层》(1902)。1906年高尔基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母亲》问世。自传性的三部曲《童年》(1914)、《在人间》(1916)、《我的大学》(1923)。“十月革命”后高尔基完成了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同时又创作了几个剧本,其中著名的有《叶戈尔布雷乔夫及其他》(1932)等。高尔基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一部史诗式的不朽巨著。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我们读了巴金《日》、《月》两篇短文,巴金通过写“日”、“月”表达了什么情感?(由“日”、“月”这寻常的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表达作者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伟大情怀,……)
阅读写景状物的散文(散文诗),要“透过文学去捕捉作家们的情感律动,去感受他们心灵的无限风光”。今天,我们把视角投向高尔基的《海燕》,去感受作者在特定历史时代的激情。走进作者,亲近文学
二、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记准生字字形;理解生词在文中的意思。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运用工具书查正字音词义;与同学初略探讨重音,停顿和语速的处理。)
2、指名朗读。方法:以意思相近的文段分段朗读,探讨重音、停顿、语速的处理。
3、听录音带朗读(或听教师范读)
(1)静听感受(2)随录音朗读(3)模仿朗读。
方法:指名读一文段,同学评价后再听该段录音(放映相应画面),让学生在听读、模仿朗读,相互评价,观看画面过程中增强感受,正确朗读。
4、齐声朗读。(掌握好停顿、语速,读出感情,读出散文诗之韵味。)
5、找出作者写作本文时的背景资料,给同学们讲一讲
三、探究课文结构
朗读时,结合海燕战斗时乌云天气的变化,抓住关键语句给文章划分结构,并概括层意
四、探究课文内容
a、理解并学习象征、烘托、对比的写作手法,认识海燕的象征意义
1、海燕是一种什么样的海鸟?结合背景,抓住关键词句概括海燕的形象一种善于搏击暴风雨的海鸟。课文中的海燕,是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
2、从文中结合海面上的变化,看看海燕有什么表现?其它海鸟表现怎样?这样写有何作用?
结合上面的两个小题,请仔细品析探究a的内容
b、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1、划出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分析其好处。
2、抓住文中一些字、词、句的内容,理解作者写作时的炼笔技术
例如:
五、结合时代背景探究课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意义。小组内交流
大海:
海燕:
暴风雨:
风、云、雷、电:
海鸥、海鸭、企鹅: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2、小组准备展示
3、小组展示
4、教师补充总结:
四、朗读暴风雨来临之前大海上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的句段,具体说说你对这些描写的理解。
b.文章的末尾,为什么海燕像“胜利的预言家”在呼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为什么海燕对暴风雨充满了渴望?“──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两次大声疾呼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它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
《海燕》 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反复诵读,领会文章激情洋溢、音韵铿锵的特点。
2、诵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有创意的阅读,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让学生生成阅读鉴赏能力。
3、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领会作品深刻内涵。
4、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和品味作品形象及其深刻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领会作品的象征内涵。
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和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赏析海燕形象,领会作品象征内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
学生简介作者。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代表作《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明确目标。
(通过朗读,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及作品的内涵
通过朗读,品味文章语言及艺术手法)
二、范读——体味音乐美
教师:配乐朗读,注意字音、节奏、语速、语调
学生:听读,听后以“我听到了”的句式漫谈感受。
(过渡:范读中语速的变化,线索)
三、品味——品析图画美
1、文章着重刻画了那三个场面?(语速、、文章以暴风雨的渐次逼近为线索,描绘了三幅画面。
在文中划出表明画面转换的短语、句子或场景。)
2、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或画面,富有激情的朗读。(朗读、评价、品味。)
画面一:暴风雨将临,狂风卷集着乌云海燕高傲的飞翔渴望
画面二:暴风雨逼近乌云越来越暗海燕英勇搏斗迎接
画面三:暴风雨即临乌云像青色火焰预言暴风雨来临预言
从这三幅凝重的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讨论——感受意境美
1、以“我感受到了这是一只的海燕”的句式说话,把握海燕形象。
划出每个画面中直接描写海燕的句子,读、分析形象
侧面描写:环境烘托(海燕每次出场前先写什么?)对比衬托
2、联系时代背景,说说文中各形象的象征意义?
文中还有哪些意象
海燕: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假革命、不革命者
大海、波浪: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乌云、闪电、狂风、雷声:反革命黑暗势力
暴风雨: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
象征——
3、海燕的两次大声疾呼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对海燕搏击风浪,勇敢,乐观、坚强的描写,赞扬了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鞭挞了“海鸥海鸭企鹅”式的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不革命以及“乌云、狂风”为代表的反革命势力,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五、教师小结:
我们在读诗和散文时,就要进行美读,美读,就是要体味音乐美,品析图画美,感受情感意境美。
六、拓展延伸
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你会如何来做?
七、作业
朗诵本文
从海燕、海鸟、暴风雨、大海的角度,进行心理描写。(用第一人称)
《海燕》 教学设计10
【教学思路】
《海燕》是一首抒情诗,具备诗的音乐美和绘画美,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解读这首诗时,要根据散文诗的特点加强朗读,于诵读中展现海燕的活动空间,紧紧围绕三幅画面引导学生欣赏海燕大无畏的精神,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由表及里地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⑵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诗情、诗理和诗味,品味本文语言激越奔放强烈的特点。
⑶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⑷领会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2、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让学生把生活感受与作品内容结合起来。
2、提问法: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形象,并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内涵。
3、练习法:
采用仿说练习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通过各种渠道,查找有关高尔基的资料。复习《雷电颂》中有关象征手法的知识。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海燕》一文。
(板书,出示课题)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1、教师播放音乐,范读:
要求:学生看书,仔细聆听,发挥想象,静心感受,认真思考,用一句话概括你听到了哪些内容?
(教师点拨:同学们可以从文章提到了那几种事物来考虑。)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
⑴勾画出下列词语所在的语句,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苍茫精灵呻吟胆怯翡翠蜿蜒高傲
⑵用一个词语概括海燕的精神内涵。
3、教师出示“海燕形象图课件”,让学生认识、感受海燕的形象,让学生对海燕有初步的认识。形象感知,领略海燕风采。
4、同学们知道高尔基为什么要对海燕进行歌颂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熟悉背景,把握时代脉博:
教师出示幻灯片资料: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也是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木匠家庭,四岁丧父,十岁就为生活所迫,走向社会,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等,备尝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他第一次投稿时具名为马克西姆·高尔基(俄文意为“苦难”)。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本文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是高尔基早期的代表作品。它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的革命运动正不断高涨。高尔基参加了种种反沙皇统治的斗争,发表了尖锐抨击沙皇的演说。他根据自己的斗争经历,写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又译为《迎春曲》《幻想曲》),《海燕》就是其中的末尾一章。它的发表具有极大的宣传性和号召力,受到了列宁的高度重视和称赞。
三、品味探究,赏析艺术形象
1、学生默读全文,思考并讨论:
本文是一首感情强烈的抒情散文诗,也好似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请同学们思考海燕在几个不同的场景中活动,在这几个不同的场景中海燕又有什么表现?(注意结合场景景物的变化来思考。)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
整体场景:上边:乌云──下边:大海。
全文给我们随着场景的变化为我们展示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海燕在这三幅典型环境中活动,其形象逐步完整、鲜明:
第一幅,风卷云集,海燕高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第二幅,暴风雨迫近,海燕博风击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第三幅,暴风雨将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
这三幅场景以时间为序,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逐步展开。
2、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本文中正面描写海燕形象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作用,具体分析海燕的形象。
示例一:“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赏析:这一句从两方面来写。一是从形状、颜色角度写,既表现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又在大海背景上现出一点亮色,使人看到光明和希望;二是从行动角度写,表现出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示例二:第二、三段:
赏析:先承接前面的“飞翔”而来,以瞬息交替的动作,写海燕的勇敢低飞,又迅疾高翔的矫健雄姿。而后从声音角度写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
示例三:第九、十段:
赏析:再现前面对海燕的描写,又补写海燕形象。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这里,作者绘形绘声地描写了海燕在海浪与云空拼搏的情景。抓住了那些词语来写的?找出来。
“叫喊”“大笑”“号叫”,显示其欢快、豪壮;海燕从“飞翔”到“飞舞”,从“直冲”到“穿过”,从“碰着”到“掠起”更显出其敏捷、勇猛。
示例四:文章的最后三段:
赏析:这是写海燕的呼喊,写它的两次大声疾呼,表达了海燕作为报讯者的欢快之情,作为胜利预言家的豪迈情怀。
海燕的形象终于随着暴风雨的渐次迫近而更加鲜明、完整。
4、归纳总结海燕形象(板书):
全诗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乐观、大声疾呼的形象描写,再现了一个勇猛坚强、乐观自信的先驱者的形象。
四、课文还描写了其他的动物,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其他动物的句子,用曲线划出表现其精神的关键词语
提示:海鸥、海鸭、企鹅;恐惧。(板书)
在开始我们就能感受到本文的主要形象是海燕,为什么还要写到其他三种动物呢?这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板书)
五、小结并板书
勇敢海鸥
海燕乐观先驱者海鸭恐惧
自信企鹅
富于献身精神对比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感知了海燕形象,知道了作者是如何来描写海燕的,那么作为诗的语言,又是怎样来表达作者的感情的呢?本节课,我们共同探究这一问题。
二、课文研讨
1、教师播放音乐,指两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的处理,读出激
雄浑的'气势。
2、理解本文深刻的寓义,即象征手法的运用:
⑴学生回忆在《雷电颂》中所讲的象征手法,教师强调:本文的作者也运用了象征手法。即象征是“托义于物”或者叫做“托物寓意”也就是“借此言彼”。
提问:本文的“大海”、“狂风”、“乌云”、“闪电”、“海燕”、“暴风雨”、“海鸥”、“海鸭”、“企鹅”、“巨浪”等物以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呢?
⑵以小组为单位,分类总结自己在文中所勾画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深入探究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讨论明确:
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海鸥”、“海鸭”、“企鹅”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它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写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的惊恐万状的丑态,正是为了与海燕“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海燕英勇坚强、乐观自信的形象,作者对它们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这一组意象群象征
革命的黑暗势力,写它们的猖狂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险恶的环境。
此外,本文还两次写到大海与风、云、雷、电展开了殊死搏斗,反映了1905年革命前夕革命与
革命斗争的日益激化;大海最终战胜乌云、闪电,象征了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前途。
3、问题讨论,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下列两组问题,学生合作探究:
⑴在文章的结尾,海燕为什么像“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为什么海燕对暴风雨充满了渴望?海燕的两次大声疾呼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本文是如何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
三、归纳总结本文
作者对海燕搏风击浪,勇敢、乐观、坚强的描写,赞扬了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鞭挞了“海鸥”“海鸭”“企鹅”式的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或假革命者以及以“乌云、狂风”为代表的
革命势力,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四、拓展训练
请你仿照句子说一段话。
例:假如我是(海燕),我将对(海鸥)说(收起你对暴风雨的恐惧吧),因为(生命本身不同寻常,所以不仅要善于享受生活中的阳光,也要敢于承受生活中的风雨,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句式:假如我是(),我将对()说(),因为()。
五、总结归纳散文诗的特点
诗歌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有强烈的节奏感,诗歌是格式化的,古典诗词讲究五言绝句或五言律诗,七言绝句或七言律诗,字数与平仄都有严格要求;而散文不仅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如果我们要两者兼得,怎们办呢?有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这就是散文诗。散文诗多采取跳跃流动、轻捷灵活、多节段的结构,既适应语言精炼简洁、节奏起伏跳荡的要求,也体现了建筑美的视觉快感。散文诗的构思是诗化的,讲究诗的情绪,诗的精魂,讲究铸炼意境。散文诗的另一个特征是大都追求寓意和哲理,散文诗的语言具有以一当十的张力,是压缩饼干。另外,散文诗多是可以朗诵的,如高尔基的《海燕之歌》,历来是朗诵的必选篇目。
五、作业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的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考验。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你该怎样做呢?试就这个话题,写一篇300字的短文。
【板书设计】
高傲暴海鸥
勇敢海燕风海鸭恐惧
敏感雨企鹅
(革命风暴)
(革命先驱)对比(不革命者)
象征
《海燕》 教学设计11
一、导入美文
介绍《海燕》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它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高尔基所写的一首散文诗。它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自问世以来,它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它的读者,超越国界、超越时代,超越年龄、性别、种族。它属于过去、属于未来、属于全世界。它是美的典范之作。
二、整体感悟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或者播放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听读时不看书,凝神细听。
2、学生交流听后感受,谈自己在听读时候的所感所想。
3、学生再进一步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和讨论:这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散文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以时间为序,文章着重刻画了几个场面?在不同的场面中海燕都有些什么样的表现?
讨论明确: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三幅场景画面以及相关文字)
课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画面: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
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
暴风雨即临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三、品味探究,赏析海燕形象
1、自主品味,进行个性化解读: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读了此文后,你心目中的海燕形象是什么样的形象?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让学生深入接触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
2、联系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初步把握海燕形象的特定内涵:
师生共同明确: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这本是自然现象。因此“海燕”一词在俄文中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高尔基在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塑造了海燕这个“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精灵”般的艺术形象,旨在呼唤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为登高一呼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高唱赞歌。
3、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海燕的段落或者句子,朗读、勾画、体会和品味其形象给人带来的美感:
师生共同评析:
预期成果示例一: “黑色的闪电”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给人一种足以体现海燕的矫健、勇猛之美,“闪电”使人眼前闪出亮光,看到光明。
示例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掷地有声,这是海燕的战斗宣言,体现一种豪情与力量之美,是全诗豪壮之美的最高点。
示例三:海鸥的“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的“呻吟、吓坏”、企鹅的“胆怯、躲藏”与文中海燕的“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海燕的英勇乐观之美;写大海,写风、云、雷、电,是渲染一种激烈的斗争环境,烘托出海燕形象的高大之美。
4、学生齐读课文,深入体会。
四、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中形象和作者感情。
2、写话“海燕的宣言”(结合练习三)。
《海燕》 教学设计12
学习目标:
1、了解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培养阅读散文诗的能力。
2、反复诵读课文,在学习象征、烘托、对比手法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作品内涵。
3、体会作品中反映出来的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散文诗,象征手法的运用是难点,文中语言渗透了不同的情感,注意引导学生在美读中思索深刻的主题思想。
课前学习:收集有关面对逆境不低头的名人的故事或名言。
教学过程:
一、读中动手、听中想象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找出课文中描写海燕的语句。(学生初读课文,完成任务)
2、学生朗读文中描写海燕的句子。
3、教师根据自己的感悟配乐朗读《海燕》,学生听读,想象意境。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方式可以是齐读,也可以是朗读某一语段)
二、交流中思索,品读中感悟
学生放声读课文,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当时的环境如何?(提示:可按时间顺序,即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来思考。)
2、结合描写海燕的语句思考:在那样的环境下,海燕是什么形象的化身?
3、在这样的环境下,你们面对海燕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读课文,思考,全班交流。
三..精读课文感悟体验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是大海的`主角,那么,海面上还有其他海鸟吗?写海燕为什么还要写其他海鸟?
2、暴风雨来临之前,海面上的景象是如何变化的?把海燕置于这样的环境中又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合作交流,班级交流。
(二)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象征手法
1、学生介绍写作背景,教师做补充,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分析其他形象,学习象征的表现手法。
3、列举常见的青松、红旗、鲜花等事物的象征意义。
四.作业设计:
1、写出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
“乌云”、“狂风”象征
“海燕”象征
“太阳”象征
“蜜蜂”象征
“杜鹃”象征
2、《海燕》这首散文诗主要是写海燕,而诗中还写了海鸥、海鸭、企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文中多次提到海燕的“笑”,刻画了海燕怎样的形象?
4、下面两句话分别表现了海燕怎样的性格特点?
(1)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
(2)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海燕》导学案3》全文共877字
《海燕》 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
2.体会象征、比喻、拟人、反复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体会课文的深刻含义,把握海燕形象。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诵,分析海燕形象的思想内涵。
2.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和研讨点拨法相结合。
课时:1节课
教学设想
《海燕》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语文课上对学生(特别是对初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形象的感染手段。学生受感染的过程一般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依据作者所提供的全部艺术细节,在自己的头脑里初步再现作品的境界,把握其中的主要形象,并在思想感情上跟作者产生共鸣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第二阶段是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学生能运用自己的想象去感受作者曾经感受过的生活,据此,再逐步深入领会作者怎样按照自己的写作方式把他的感受凝聚成作品中的形象。到这一步,也只有到这一步,学生才能接受作者美学观的影响,变作者的追求为自己的追求。历来的教学经验证明:形象的感染是深入理解的基础,也是学生从作品中获取审美感的必经途径。
教《海燕》这篇作品,尤其离不开形象的感染。
《海燕》写于1901年,正是俄国第一次革命(1905年革命)的前夜。它以象征和对比的手法塑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和乐观战斗的精神,号召人民群众跟沙皇专制制度进行决战。由于高度集中地表现了当时俄国革命群众的斗争要求,这首诗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作者高尔基也因此被誉为俄国革命的海燕和反抗的群众的天才表现者。要使学生深刻理解这篇作品的主题,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是,使学生真正进入作品中所描绘的暴风雨到来之前海上风云变幻的壮阔境界,并在自己的想象中出现那高傲飞翔的海燕的形象,进而体会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渗透着的作者渴望用战斗迎来光明前景的炽烈感情。这就意味着必须有效地利用形象感染的手段。
要使诵读法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收到实效,下面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一)朗读的起码要求是把节奏读好,把重音找准。这首诗的原文是有格律的(轻重音按一定的规律交错安排),译者非常重视这一点,他用不同的形式让读者能感受到散文诗的语言美,不仅把词语译得十分准确,而且语句的节奏非常鲜明,句中重音也很明确。应当首先要求学生读出节奏和重音,而后在理解作者创作意图的基础上继续提高,直至能够有表情地朗读全文。
(二)讲清时代背景,在本课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认识作品主题的条件,也是理解作品思想感情的基础。不懂得作品的背景,只凭直感,也不可能朗读好这篇作品。
(三)要正确地讲解作品中的象征手法。文学作品中的象征物不是现实生活中某些事物的.简单代号;它们在本质上仍然是艺术形象。应当首先把它们作为完整的艺术形象来加以分析,而后让学生通过联想去认识它们的象征内容;切忌每讲一个细节都要说它象征什么,这种索隐式的讲法对学生理解作品内容其实并无好处。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看过高尔基的哪些作品?
(学生回答,老师确定)
谁能介绍高尔基情况?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投影)高尔基(1868-1936),俄国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他出生于木工家庭,四岁丧父,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备尝了人间的苦难,亲眼目睹了俄国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这就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剧本《小市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这篇文章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激越的诗情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成为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丽明珠。让我们一起走近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去感受凝结着高尔基敏锐艺术感悟力的海燕形象。(板书文题、作者)
二、解题
散文诗《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当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章。
1.学生自读全文,初步感知文章。,疏解、积累字词。
2.学生听录音范读,思考:
(1)体会文章的朗读感情处理,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散文诗有什么特点?
(2)海燕是一个是什么样的形象?课文中赞美海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3)作者写海鸥、海鸭、企鹅的目的何在?
(4)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四、深层探究
全班有表情的朗读课文。小组讨论探讨下列问题:
1.本文在象征手法的运用有什么特点?
2.本文如何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3.作者为什么多次大声疾呼暴风雨的来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五、总结
《海燕》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奏和流动感的油画。他把诗和散文的特点结合起来,又表现出音乐美和绘画美,文笔粗犷,气势磅礴,色彩厚重,情感激越,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本文最重要的写作特色是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作为文学创作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也就是所谓的托义于物。它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感情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在今后的阅读中,我们要仔细揣摩。
六、分组朗读
将全班分成三组,分别朗读三个场景,体会作者在这三个部分情感上的变化和语气、节奏的变化。
七、课堂作业
研讨与练习三、四。
板书设计
海燕
高尔基
结构
形象
手法
画面一:渴望暴风雨
海燕:英勇无为、乐观豪迈(正面描写)
象征
画面二:搏击风浪
海鸭
比喻
迎接暴风雨
海鸥
恐惧胆怯(侧面描写对比烘托)
拟人
企鹅
反复
画面三:呼唤暴风雨
对比
《海燕》 教学设计14
一、情景导入
诗歌是跳动的音符,而欣赏诗歌正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
本单元所选的散文诗,都是作者由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雪》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作者追求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雷电颂》是主人公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祗的独白,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短文两篇》(《日》《月》)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高尔基的《海燕》,作者以象征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海燕”形象,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组歌》采用拟人化手法,借海浪、雨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守护者”及“奉献者”的赞美。
通过这几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对“散文诗”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已经有所认识。西方有句名言,即“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们只有掌握散文诗的学习方法和规律,才能提高我们阅读散文诗的能力。
二、目标展示:
了解散文诗的有关知识
掌握赏读散文诗的方法
提高阅读散文诗的能力
三、知识梳理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还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
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篇幅短小,不分行,不押韵,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诗的意境,有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第二个特点是内容的跳跃性,以凝炼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第三个特点是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
高尔基说:“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灵魂的歌。”诗歌是最富情感的.,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而他的目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作者写作散文诗,其根本就是要抒发内心充溢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传达,具体的形象与情感就形成了诗的意象,也就是说,诗的形象(意象)之中渗透着诗人的情意。
四、方法点拨
赏读散文诗要在反复阅读中把握文章的语言,情感、深层意蕴,具体读的环节有:
1、诵读内容,把握诗的结构。通过对语气、语调、重音、语速的把握,把课文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整体感知内容,把握层次结构。
2、品读语言,领悟诗的情感。“诗以一字为工。”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语言形式与情感内容紧密结合,领悟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
3、研读形象,理解诗的意象。具体的形象与情感的就形成了诗的意象,在理解课文表层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验丰富的情感内涵,感悟诗所表达的意象。
4、思读修辞方法、抒情方式。
要注意诗文中典型的修辞及它们所起到的表达效果,还要了解把自己抽象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具体自然景物中的抒情方式。
总之,品读散文诗,可以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情感,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诗的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也就是要读出诗的形象之美、意蕴之美、表达之美。
五、经典示例:
《海燕》
高尔基
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能够搏击风浪,当鸟儿们都去躲避风浪时,它却高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聆听《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去感受高尔基给我们带来的生命的最强音。
1、诵读内容,把握诗的结构。
作者以海上自然情景的变化为背景,塑造了海燕这一战斗者的伟大形象,文中几次描绘了这种情景?试用准确的语言概述。
(三次。即暴风雨正在孕育时的背景、暴风雨已经迫近时的背景,暴风雨即将来临时的背景。)
2、品读语言,领悟诗的情感。
同学选择富有表现力的语句,读一读,理解句子所传递的情感,具体说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句话的含义。
(“黑色”写其色彩,“闪电”喻其敏捷,“高傲”表示海燕蔑视黑暗势力。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战斗者海燕的雄姿,体现作者对海燕的赞美。)
3、研读形象,理解诗的意象。
联系高尔基写作此文的时代背景,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海鸥、海鸭、企鹅象征着什么?它们对表现海燕的形象起什么作用?
(海燕,暴风雨的预言家,海上的勇敢者,无畏、坚强、乐观,充满战斗的豪情,象征俄国革命即将暴发时,勇猛刚强、大智大勇的革命先驱者。
“海鸥、海鸭、企鹅”象征革命暴风雨来临前害怕革命、反对革命的俄国资产阶级各阶层的代表。
(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来反衬海燕的勇敢、乐观,突出了海燕的英雄形象。)
4、思读修辞方法、抒情方式。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所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起到怎样的作用?
(反复;表现出海燕对暴风雨的强烈渴望。)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祈使句抒情,表达了革命者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直抒胸臆,具有号召力。)
六、赏读演练
《雷电颂》
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感情朗读,说说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课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说说风,雷,电,洞庭湖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4这篇散文诗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增强语句的气势和情感色彩,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以火一般的激情直接感染观众。试举例说明。
答:1、主要写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来摧毁黑暗,表达对光明的渴盼。
2、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追求光明的热切愿望。
3、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4、夸张的艺术手法,让屈原凭借暴风、怒雷、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好的幻想,飞向光明的境地,凭借他们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拟人兼呼告修辞,还有反复、排比,使独白既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风,你们电,你们雷”“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七、闯关练习
阅读《雪》,完成1—5题。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读江南雪部分,思考:江南的雪有怎样的特点,描写时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作者又是怎样描绘北方的雪的?作者对北方的雪又倾注了怎样的情感?
4.作者从来惜墨如金,何况又是散文诗,可是作者却用较多笔墨描写雪罗汉的形象,你怎么理解,请简单谈一谈。
5.揣摩下列语句的含义:
①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②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文章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2.江南的雪有一种平和恬静的美,她“滋润美艳”、色彩斑斓,蕴育着生命,透露着生机。江南优美的雪景中,倾注了作者对故乡的几多怀恋,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追求。3.北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在凛冽的天宇下”,“奋飞”“升腾”,俨然一个奔放的挑战者。这里更多地倾注了作者的情感,他更欣赏北方雪的壮美,在孤独中抗争、奋斗、向上,这种张扬的个性与精神正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4.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也是美的象征。在内容和结构上是联接朔雪之景的桥梁。雪罗汉虽然“洁白”“明艳”,非常优美,但却很快消融。作者更欣赏的还是朔方雪的壮美,那种在苦寒中独立抗争的形象正和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不屈不挠战斗的形象吻合。5.①“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欣赏的。②北方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还被表现为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海燕》 教学设计15
【方案一】
〖教学角度〗
说读──以多角度的“说”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主要教学步骤〗
1、播放配乐朗读,凝神、静听、感受。用概括性语言说感受。
2、自由诵读:
教师导引:本文是一首抒情散文诗,也是一幅富有流动感的画。用描述性语言说画面。要求展开联想和想像,具体描绘暴风雨孕育图、暴风雨迫近图、暴风雨来临图。
3、教师提出“我为课文配插图”的创意。学生分组给三幅图配画。
4、展示优秀插图:
用解说性语言说“图”。解说中,教师设疑探讨,如不画海鸥、海鸭、企鹅怎样?画面色彩、比例调配有何特点?三幅图主体与背景有何变化等,以领悟画意,探讨手法,挖掘海燕形象的典型意义。
5、在理解内容、把握形象、明确手法基础上诵读回味。用抒情性语言表达对海燕的赞颂之情。
【方案二】
〖教学角度〗
写读──独立感知课文材料,将个性化阅读体验用“写”进行表达。
〖主要教学步骤〗
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激发朗读兴趣。
2、自由朗读。要求放声动情,读出诗情、诗意和诗味。
3、组织“写”的层进训练。分块操作:
⑴引导对朗读技巧、语言妙要、手法运用作“赏析式”评写:
①读评重点字词句段,就重音、语速、停顿、层次、情感作标注,写朗读要领提示。
②选读喜爱的语句,揣摩品味,写“一句话的.品评”。
③研讨对比、烘托、象征手法的妙用。写“一段话的手法评析”。
⑵就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写”:
①给本文拟写副标题;
②写一句话的海燕素描;
③发表一则“海燕的宣言”;
④抒写海燕(或其他海鸟)启示录。
4、写作,交流。
【《海燕》 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海燕教学设计11-24
《海燕》 教学设计08-25
《海燕》教学设计06-07
【精华】《海燕》 教学设计08-25
语文课海燕教学设计03-20
(荐)《海燕》教学设计18篇09-01
语文课海燕教学设计3篇03-20
《海燕》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03-13
初一语文《海燕》教学设计(精选10篇)10-08
海燕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