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22 13:48:5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集合]《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集合]《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课本25~29页,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发展空间观念。3、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掌握量角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教具准备:课件、量角器。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1、情境导人,直观比较角的大小和方法。

  师:同学们,这节课咱们继续到工地去参观,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施工场面。)

  师: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铲斗臂形成的角有多大?

  师:铲斗臂形成的角到底有多大呢?请同学们拿出画着这个角的纸。(课件抽象出铲斗臂组成的角,课前发给每人一张画着这个角的纸。)师:请大家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动手测量一下吧!学生动手实践后,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

  用三角板上的一号角去量有3个那么大。用三角板上的二号角去量有2个多一些。用自己折的角去量有5个那么大。用自己折的角去量有4个那么大。??

  师:为什么大家得到的结果不一样?生:因为每个人的测量标准不一样。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师:怎样在能得到统一的结果呢?生:用相同的角去测量。

  生:像度量长度那样,设计一把专门的尺子生:??

  师:对,测量角的大小可以用专门的工具去测量,你知道是什么工具吗?生:量角器。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评析: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让学生用三角尺上不同的角或自己折的角去量同一个角,从而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由此产生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愿望,引出量角器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活动二:借助直观,认识量角器。

  1、看一看。

  (1)出示量角器。

  师:要想知道角到底有多大,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生:量角器。

  师:你认识量角器,它是什么形状的?生:半圆形的。

  (2)观察量角器,并提出有关量角器的数学问题。

  师:看着这个半圆形的量角器,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A:为什么左边有0,右边也有0?生B:为什么90度只有一个?

  生C:为什么量角器有这么多的线?生D:量角器是怎么量角的?

  (3)认识量角器上的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外圈刻度,初步感知1度、10度角的大小。师:请大家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量角器上还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呢,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学生观察量角器。

  师:你发现量角器上有什么?找到的可以与同桌互相交流。生:有许多线。

  师:这些密密麻麻的线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还有什么?生:有数字。

  师:仔细观察这些数字有什么规律?生A:都是0到180。生B:有两排数字。

  生C:我发现外面的数字是从左边0到180,而里面的数字是从右边0到180。

  师:你们真善于观察,量角器有两圈数字,分为内圈和外圈,从外圈的0开始10、20??一直到180顺时针的这一圈数字,就是量角器的外圈刻度;相反的,从内圈的0开始10、20一直到180逆时针的这一圈数字,就是量角器的内圈刻度。还发现了什么?生:中间有一个直角。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个地方是量角器很重要的位置,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从中心点向左对准外圈0的这条线就是量角器的外圈0刻度,谁知道内圈0刻度线在哪儿?生:从中心点出发向右边的线。

  师:是的,从中心点向右对准内圈0的这条线就是量角器的内圈0刻度线。

  师:刚才,有位同学发现量角器上还有许多线,其实这些线把这个半圆形的量角器分成了180等份。(板书:180等份。)

  师:其中一等份所对角的大小就是1度。(板书:1度。)

  师:度就是角的计数单位,也可以用符号“°”表示,所以1度也可以记作1°。

  师:来,大家伸出小手来跟老师书空1°“°”这个小圆圈要写在数字的右上角。瞧,这儿也有一个1°的角(课件指向量角器左边的1°角),量角器上的1°有多大?生:小小的。

  师:是的,1°是一个很小的角,再看,这个角是多少度?生:10°。

  师:10°的角和1°的角比起来怎么样?生:大多了。

  (课间闪烁1°角,接着又闪烁10°的角。)2、想一想。师: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1°的角有多大,10°的角有多大,20°、60°、100°、150°的角有多大。

  学生想象1°、10°、20°、60°、100°、150°角的大小。师:150°的角与1°的角比起来怎么样?生:大太多了。3、比一比。

  (1)进一步认识量角器上40°的角。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看,量角器上有一个角,是多少度?生:是40°。

  师:你是怎样看的?

  生:从内圈的0开始算10、20、30、40。

  师:你的意思是从内圈0刻度线上的0开始看,所以这个角是40°。我们再写角的度数时要记得先标上角的符号,再写上40,“。”可别忘了写上去。刚才大家会想角的大小了,那么你们会用手势来比划出角的大小吗?生:会。

  (2)对口令游戏。

  课件分别指向内圈40°、90°和外圈150°的角,师生进行对口令。

  师:如果我把这只手(右手)当作与内圈0刻度线重合,另只手(左手)来比划角的大小,和老师做对口令的游戏,会吗?生:会。

  师:小手伸哪边,从0比到几?生:小手伸右边,从0比到40。师:这个角度就是40°。

  师:真聪明,一学就会,那就继续吧。小手伸哪边,从0比到几?生:小手伸右边,从0比到90。师:这个角就是90°。

  师:那就仔细观察,小手伸哪边,从0比到几?生:小手伸左边,从0比到150。师:这个角就是150°。

  课件出示:量角器的一部分露出50°或130°,让学生比划。

  生比划:有的同学伸左边,有的伸右边,有的左边伸一下又换右边。师:咦,遇到什么问题啦?怎么有的同学伸左边,有的`同学伸右边呢?同桌讨论,说说你的想法。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我们请小手伸左边的代表说说理由。生:我觉得看外圈就是50°的角。

  师:有道理,也请小手伸右边的代表来说说你的理由吧?生:我是看内圈,所以认为是130°的角。师:还有第三种情况吗?师:左右两边都行。

  师:刚才有的同学认为小手伸左边,也有的同学认为小手伸右边,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小手伸左右两边都行,到底谁说对了呢?怎么办?生:拉下来看一下。

  师:好,就听你的。准备好了吗?揭秘的时刻就要到了。生:哇,怎么会这样?师:谁来说说?

  生:左边、右边都行。师:还有谁再说具体一点?

  生:如果看外圈0刻度线,就是50 °的角,如果看内圈0刻度线就是,就是130°的角。师:其实刚才同学们的小手不管是伸左边,还是伸右边都是对的,掌声表扬自己。也就是说当小手伸左边时,这个角就是50°;当小手伸右边时,这个角就是130°。现在,大家明白量角器为什么要设计内外两圈刻度了吧。

  生:可以量朝左边的角,也可以量朝右边的角。师:对了,也就是便于我们解决量不同方向的角。师:(小结)通过看、想、比认识了量角器,看,量角器上的知识多丰富呀,有中心点、内圈0刻度线??现在你们想用量角器量一量角的大小吗?

  【评析: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学生认识量角器,闭眼想角度,初步感知角的大小,再用手势比划出角的大小,特别是出示了一道量角器被遮掉一半的角的开放题,让学生猜一猜到底是多少度的角,这是本节课亮点,不仅仅让学生懂得从内外圈看角的度数,而且拓宽了学生思维,形成角的大小的正确表象,给学生探究量角的方法做了铺垫,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三:合作探究,探索量角的方法。1、尝试量角。

  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滑滑梯。

  师:刚才小猴喜欢玩的滑滑梯的角,请你猜一猜,这个角是多少度?师:到底是多少度?怎么知道它的准确度数?生:用量角器量。

  师:好的。量角时可要边量边想:你是怎么量角的?请大家拿出练习中第一组的滑滑梯2,动手试量一下。

  生尝试量滑滑梯2中角的大小。

  师:你这么快就量好了,请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量角的。

  生:量角器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然后把量角器的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对齐,再看另一条边指着几就是几度。

  师:用这种方法就可以量出这个角就是40°,你真了比起,而且角符号、读书都写得这么好,还有量对的同学吗?你们真厉害,掌声在哪儿?2、再次量角,完善量角的方法。

  师:那我们就用这种方法量一下另外两个滑滑梯的角吧,比一比谁量得又对又快。量好的同学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量角的?生动手量滑滑梯的另外两个角。

  师:你们的动作真快。∠1是多少度?生:∠1是60°。师:∠3是多少度。生:∠3是10°。师:现在我们可以知道,要设计比较合理好玩的滑滑梯,它与地面形成的角度大约是多少度?生:40°。

  师:量对的小朋友对着老师笑一笑。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量角的方法是怎样的?生:中心点对定点;零刻度线对一条边;最后看另一边。

  师:说得不错,我们在量角时必须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内圈0刻度线对准角的另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所对准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所以这个角就是40°。其实量角的方法就是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刻度线对角的另一边,再看另一边所指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师边说边板书: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生齐读量角的方法。师:(小结)现在大家都懂得量角的方法了,我们就去游乐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评析:让学生通过量角,初步感知量角的方法,再次放手让学生量角,总结量角的方法,形成度量角的技能。最后让学生明白了滑滑梯与地面成多少度的角比较适合小猴游玩,解决了学生的质疑,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归纳概括的能力。】活动四:联系实际,巩固应用。1、基础题。

  课件出示荡秋千的情境,抽象出不同方向的两个角。

  师:这秋千中也有角,我们把它请出来,大家看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生:方向不同。

  生:大小不同。一个是钝角,一个是锐角。师:在量角时要怎样量方向不同的角?现在请大家拿出第2张练习秋千中的角,动手量一量。边量边想,量不现方向的角时应注意什么?生量角。

  师:咱们来看看这位同学量的结果,第一个角是110°,第二个角是70°。师:刚才,老师发现个别同学把第一个角量成70°,对吗?

  生:这个角的一条边对准外圈0刻度线,所以要看外圈这个角应是110°。师:还有什么办法一眼就能看出这个角不是70°呢?

  生:因为这个角是钝角,要比直角大,70°小于90°,所以70°是错的。师:你太聪明了,第一个角就是110°,第二个角是70°。

  师:量对的同学向老师点点头,我们在量方向不同的角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生A:要注意看量角器的内外圈刻度。生B:要先判断是钝角,还是锐角。

  师:是的,我们在量角时,无论角的方向朝哪儿,还是要注意:如果角的一条边与量角器的外圈0刻度线重合,就要看外圈刻度;如果角的一条边与内圈0刻度线重合,就要看内圈刻度。

  师:量对的同学和老师招招手。

  【评析:学生量两个方向不同的角,不仅巩固了量角的方法,而且明确了要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使用量角器进行量角。学生通过比较测量的方法的异同,从而理解量角器上设计两排刻度的用处。】 2、提高题。

  课件出示摩天轮的情境,抽象出5个角:师:摩天轮中的角可多了,现在,我们请出其中的一些角。在量角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请求:请大家量这两组角,量完后认真观察比较他们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生动手量角。

  师:谁来说说这几个角的度数?

  生:∠1是30°,∠2是30°,∠3是60°,∠4是90°,∠5是120 °。引导探究: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几个角,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1和∠2的度数一样都是30°。师:还发现什么?生:两个角的边不一样长。师:这说明什么?

  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师:你们真善于观察,发现了角的这个小秘密。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生:下面3个角的度数都比前一个角大30°。(师用手势表示角逐渐变大。)

  师:也就是说角越来越大,它的边怎么了?

  生:∠

  3、∠

  4、∠5这三个角的度数越来越大,两条边张开得越来越大。师:这说明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师:我们也可以把张开说成叉开。

  师:我们刚才通过量角发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你们实在了不起!师:刚才,有个小马虎也来量这几个角,你们看他量对了吗?学生判断。

  师:今后我们在量角时一定要灵活正确地使用量角器进行量角。

  【评析:学生通过动手量两组角,再次感悟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设计三道量角的练习让学生辨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量角的方法,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3、拓展题。

  课件出示海盗船的情景。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游乐场里还有一项极具挑战性的项目——海盗船。你们知道海盗船是怎么玩的?生:摆来摆去。

  师:海盗船左右摆动时,速度越快就越怎样?生:刺激。师:老师课前向一个厂家了解过:海盗船根据左右摆动所形成的角度可分为普通型和刺激型,看。

  课件演示海盗船摆动的情况。

  师:普通型的海盗船,我们以中间这根杆为标准,向左摆,再向右摆(课件闪动左右摆动时形成的角)这样形成一个角,那么刺激型左右摆动的角度要比普通型的怎样?生:更大。

  师:是的,再看这刺激型的海盗船:也以中间这根杆为准,左右摆动形成一个角。(出示课件闪动海盗船左右摆动时形成的角)现在请大家做个小小设计师,想一想,普通型和刺激型的海盗船左右摆动所形成的最大角度是多少?比一比谁设计的角度比较合理。学生设计海盗船左右摆动所形成的角。师:小组讨论,说说你的想法。师:这么快就设计好了,咱们先看看普通型的海盗船左右摆动形成的最大角度是多少度呢?生A:40°。生B:60°。生C:80°。师:那我们来看看这普通型的海盗船左右摆动所形成的最大角师多少度?(课件出示:80°)其实刚才有的同学说40°、60°也是有可能的,因为海盗船左右摆动时根据速度的不同都有可能形成这样的角度。但老师向厂家了解到普通型海盗船左右摆动所形成的最大角度是80°,祝贺你设计对了。

  师:刺激型的海盗船左右摆动所形成的最大角度是多少度呢?生A:100°生B:130°生C:120°

  师:到底是多少度呢?课件出示:120°生:耶?师:(小结)我们班的孩子真能干,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个个都是优秀的小小设计师。【评析: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不同类型的海盗船左右摆动所形成的最大的角度,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活动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五: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师:孩子们,下课钟声就要响起,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生:解决了量角的问题。生:学会了正确使用量角器。师:怎么量角的?

  师:在量一个角的时候要先??再?生: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师:量角时还要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看是内圈刻度,还是看外圈刻度。

  师:其实有关角的知识还有许多许多。希望大家能像今天一样努力探索。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结合具体的活动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二)、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自主探究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三)、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活动中感受探索的乐趣,形成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认识量角器和度量单位,掌握量角的方法,能正确度量。

  关键:正确摆放量角器,明确所量角的度数是看量角器里圈的度数还是外圈的度数。

  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25页上图。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天角的王国里发出了争吵声,(示两个相差很小的角:∠A和∠B )∠A说我大,我应该当大王。∠B说我大,我应该当大王,就这样他们你一句我一句的吵了起来。同学们,他俩到底有多大?今天我们来度量角,当一次法官来帮他们断这场官司。板书: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尝试操作: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首先,我设计了一个比角的活动,发给每人一张画有∠A 和∠B的题单。问:你有办法知道∠A和∠B分别多大吗?看谁想的办法又多有好。

  然后,由学生操作,交流方法。学生各抒己见,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有的……有的……还有的……

  最后,教师小结:你们真善于思考,想出这么多比角的方法,不过这些方法只能比出谁大,但到底是多大?这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度量角的单位和工具。

  2、认识计量角的单位和量角器

  首先结合教具(25页上)图向学生介绍角的度量单位:一个圆被平均分成360份,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做一度,记作:1 ,(板书:1度,记作1度)。这一周就是360度。顺利引出周角=360度(板书)。同时引导学生建立10度、30度、45度、60度、120度、150度的表象,为后边的练习第二题打下基础。

  然后、引进量角器:演示并告诉学生,将教具一半移走。剩下的一半加上刻度,就制成了现在的量角器。请大家拿出量角器观察,再与同桌交流“你从量角器上都看到了什么?”

  最后,用投影仪出示量角器,集体汇报,引导学生说出:

  (1)、有180个小格,一格是一度,共180度。板书:平角=180度。

  (2)、有中心点和零刻度线

  (3)、读数有两种排列方式。

  3、第三环节就是使用量角器量角。

  先让学生借助书上的试一试的测量,试着说说量角器的摆放以及读刻度的方法。之后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边操作边介绍,教师协助操作,逐步引导,最后精辟归纳出量角的一般方法:

  (1)、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即点与点重合。(板书)

  (2)、角的一条边与量角器的零刻度线重合。即边与边重合。(板书)

  (3)、读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若角的一条边与内圈的零刻度线重合,则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内圈的度数;若角的一边与外圈的零刻度线重合,则另一条边所指的外圈的度数。

  过度:在读角的度数时要知道对不对,你还有没有什么小窍门?

  引导学生讨论:观察量的'角是锐角还是钝角,锐角的话选择较小一个度数,钝角则选择较所大一个度数。

  最后,让学生亲自实践,在题单上量角。教师巡视,重点指导量角器的摆放和读度数。指名汇报度量的结果,教师板书:∠A=80度,∠B=85度,板书之后强调书写角的度数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小结:现在,有理有据,我们可以宣判结果了:角国里的国王是∠B。再一次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第一题(书),谁说得对小黑板出示练习

  第二题(书),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小黑板出示)。

  第三题,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板每一个角的度数。让学生记住度量的结果,为下一节课用三角板画特殊度数的角做准备。

  第四题,在身边找角,量角。你还想知道身边哪些角的度数,就找出来量一量,把结果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四、全课总结,强化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一定很大。把你的收获讲给全体同学听。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

  【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用小角去测量大角究竟有多大这一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确定角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在介绍1°作为角的度量单位的过程中引入量角器,并用量角器去测量角的大小。本节课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让学生追问为什么这样规定的需要出发,设计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的环节。

  【教学目标】

  1.在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产生度量角的需要,感受1°角产生的必要性。在用单位角度量的过程中产生对量角器的需要,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初步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

  2.在逐步精确的测量过程中,体会思考数学问题的严密性与逻辑性。

  3.在活动中感受到人类的聪明才智,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感悟到学习数学快乐。

  【教学准备】

  1.量角器、三角板、信封(内装60°、50°、20°角的纸片及由60个1度角组成的大角)

  2.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在比较角大小的需要中,感受量角单位产生与形成过程

  1.明确比较方法,产生度量需要

  (1)比较角的大小

  教师黑板上出示4个角①50°、②60°、③35°、④110°,请学生比较大小。

  (2)交流比较方法

  直观比较角的大小,得出不能直接看出∠1和∠2的大小。学生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

  a、重叠法比大小

  b、临摹法比大小

  c、借助活动角比大小

  交流时,引导学生注意体会“顶点对齐、边边重合”的比较策略。

  [设计意图]“顶点对齐,边边重合”是进行角的大小比较,也是一个量角的过程,这也是为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进行渗透!

  (3)准确描述角的大小

  思考:要想知道∠2有多大?∠1有多大?∠2比∠1大多少怎么办?

  引导学生想办法来量。

  2、量角的大小,产生对1°角的需要

  (1)讨论如何量角的大小

  电脑演示测量长度和面积时所用的单位。请学生思考:量角的大小,用什么做标准呢?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品质就是“建立联系”,由于测长度用的是特定的长度作标准来测、测面积用特定的正方形的面积作标准来测、测角的大小就用特定的小角作标准来测,这样在此复习测长度和面积的方法,期待顺利过渡到测角用小一点的角作标准。

  小组讨论后达成共识:用小一点的角去量这个大角。

  (2)小组合作量角的大小、并汇报办法

  老师为学生提供用透明的硫酸纸做20°的小角和∠2、∠1,供学生操作用。

  第一次:用信封中的20°小角去量一量∠2有多大,得出正好是3个小角。

  师:用小角去测∠2正好,那用它去测∠1呢?动手试一试。

  第二次:用信封中的20°小角去量一量∠1有多大,得出2个多的小角。

  师:用小角去测∠1时是有2个小角还多,但3个又不够?这样又不精确了,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思考把测量的小角变得更小。

  师:怎样把这个小角变得更小呢?

  第三次:再用对折后的小角去量∠1,得出正好5个新的小角那么大!

  师:用对折后的这个小角去测∠1正好,那去测∠2呢?(正好6个)是不是说用这个小角去测∠3、∠4也一定正好呢?不正好又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思考把这个小角变得再小!

  师:那要小到什么程度呢?

  [设计意图]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测角的大小,用作标准的角应该尽量的小。

  3、介绍角的度量单位

  师:过去人们认为我们生活的地面是平的,他们发现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而太阳与地球中心连成一条线,再与地面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角,太阳走到不同的位置就形成不同的角,这样人们把太阳升起再落下这个过程与地面形成的角平均分成180份,就有180个小角,每个小角就是1度。

  [设计意图]介绍了古时候人们是如何规定1度的,这也是追根溯源的最好体现,我们在设计时争取还知识以本来面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感受数学的神奇、有趣与博大,同时也能了解一些数学文化。

  (电脑演示把圆平均分成360份的过程)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给学生提供一个近似的1°角,拿在手里仔细看一看;打开书看看书上的1°角;再把眼睛眯到快闭上了,眼角大约就是1°;让学生感受1°角的小!

  [设计意图]相比1厘米、1平方厘米、1分米、1平方分米…的表象,1度的表象更难建立,这样的设计也不能让学生建立起1度的表象,只是想让学生知道1度角是很小的,小到什么程度可以自己去感受。

  活动二、在量角的需要中,感受量角器产生与形成过程

  1、用1°角去量角的大小,产生“用量角器量”的需要

  引导思考有了1°角是不是就可以量所有角的大小了,并试着用1°角去量∠2。

  学生在试着量的过程中感受到测量的麻烦和不准确,并思考对策。

  [设计意图]学生真的去测过后,会发现这样的测量在理论上能实现,可现实中真的太难办到了,这样学生就有一种改进测量方法的需要,在这种需要的推动下,学生会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

  2、制作量角器

  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达成共识,把60个1°角合在一起形成一个60°的扇形,用它去量角的大小。并试着去量∠1、∠2,谈谈量后的感受?方便吗?

  请学生思考怎样改进这个“量角器”?

  老师这时可以提供给学生直尺作为例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直尺在测量长度时那么方便呢?引导学生在这个简易的“量角器”上标上刻度。

  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来量黑板上的∠4,感受这个简易量角器的`小。

  师:既然还是麻烦,测量时需要移动,还不准确?该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没有标刻度的60度的简易量角器太小,不能满足测量所有角的大小的需要;还有没标刻度太不方便,容易数错。从而为感受量角器的伟大发明。

  3、认识量角器并用量角器测量

  请学生拿出书桌堂内准备好的量角器,对照屏幕和老师一起来认识量角器。

  认识后,请同学们接受挑战,根据刚才的学习和以前自己对量角器的认识,同桌两人分别来试着量一量∠1、∠2的度数,也验证一下大家用简易的“量角器”测量的结果对不对?

  请同学到多媒体展台下示范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

  汇报后引导学生交流内圈和外圈度数的读法,明确测量方法。

  引导学生与自制的“量角器”比,感受量角器的方便。

  [设计意图]在感受量角器的方便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感悟学习数学的快乐。

  活动三、建立常用角的直观表象,提高估计意识

  1、量一量有趣的角度,形成30°、60°的表象

  (1)60°——立正时两脚之间的角度。

  (2)30°——室内楼梯的最适宜坡度。

  2、先估计再测角的大小

  出示人们电脑打字最佳姿势图片。先估计再测量:眼睛与电脑屏幕上下边所形成的角、肘部所形成的角。

  [设计意图]在练习阶段这样的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建立30度、60度等特殊角的表象,也以此来培养估测意识,虽然这一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但只有这样不断地渗透才能使“学生有估测意识”变成一种可能。

  【点评】

  对于一名优秀教师,面对着一群优秀的学生,据此制定的教学目标一般可以包括基本目标和拓展目标。这里所说的基本目标是指教材要求的所有学生都要掌握的内容,一般都在教师用书中有明确的规定。拓展目标,多是教师基于学生调研,在完成基本目标的情况下,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或高层次思维能力而设计的目标。

  从王老师的教学目标中,我们能够看出王老师很希望在这节课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基于单元教学设计的思想,把熟练测量的技能准备随时调整到下一节课。王老师的这些思路我是非常欣赏的,但是对此也存有一点忧虑——太多的期望都寄托在四十分钟里,学生会不会消化不良?比如对于“角的度量单位以及量角器产生的过程”我个人觉得顶多是简单体验一下,而“经历”其“产生”的过程真的不是40分钟的课上能完成的。再如估测、类比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想象在1节课中都能关注到。(编者)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5

  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总结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正确地读写角的度数。

  2.经历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知道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及特点

  学情与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角的度量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两张练习纸,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工具及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发度量的需求

  1.教师出示活动角,引导学生演示将角变大、变小。

  师:你们还记得这位老朋友吗?

  生:活动角。

  师:谁能将这个角变大或变小。(生按老师的要求变大或变小。)

  师:看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两边叉开的程度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的程度越小角就越小。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角,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它们的大小。

  师:仔细观察黑板上的两个角。哪个角大?

  生:∠1大。

  师:眼力不错,老师不光想知道哪个角大,还想知道具体大出的部分。有办法解决吗?

  生:用活动角量一量。

  3、用活动角量角。

  师:那就用你的活动角比一比。(学生各自操作)谁到黑板上来比一比。

  师:注意观察,他是怎么比的。用活动角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时要注意什么?(突出顶点重合、边重合)

  生:活动角的顶点要和量的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要和量的角的一边重合,然后固定好,照这样再量另一个角,就能看出∠1比∠2大出的部分。

  生:比的时候要注意顶点对齐,一边重合。

  [设计意图:本环节激活了旧知--复习角的大小的含义,唤醒学生对角的大小的度量的高度关注,为用单位角量角的大小做好铺垫;复习用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以及比较角的大小时注意“点对点,边对边",这实际上是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的雏形,因此需要重点关注。]

  二、初探角的度量方法,了解量角工具产生的历程。

  1.用同样大的小角(10°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激发学生度量角的需求。

  (1)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两个角的大小

  师:老师还想知道∠1比∠2大了多少个这样的小角,你能利用这些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出∠1出比∠2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操作)。

  (2)小组合作,度量两角的大小。(教师深入小组指导,一个小组上黑板上操作。)

  (3)交流反馈:度量的方法。

  师: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那个角大,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

  生:∠1比∠2大了一个这样的小角。

  师:你们是怎样度量的?

  生:所有小角的顶点都要和被量的角的顶点重合,摆放第一个小角时,一条边要与被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着往上摆。

  小结:度量的时候将每个小角的顶点和要量的角的顶点对齐,摆的第一个小角的一边要和要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个往上摆,这样就能量出要量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4)感受用小角度量∠1与∠2大小的优点。

  师: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的优点是什么?

  生:能知道∠1比∠2大了1个小角。

  小结: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不仅可以量出两个角的大小,而且还可以知道∠1比∠2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解决的数学问题更加多了。

  师:如果用这样的方法去度量一个更大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生:太麻烦了。

  师:你能想个办法改进一下,量的时候摆一次就能量出一个较大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吗?

  生:把这些小角用胶带纸粘起来。

  师:这个办法可以吗?是个会创造的孩子。

  2.把单位小角拼成半圆,构造最简单的量角工具。

  师:按照你们的创意,我们就把这10个同样大小的小角粘在一起就会形成这样的量角工具。(课件演示粘成的半圆量角工具)

  师:这样的量角工具,这些小角的顶点到哪里去了?

  生:到了半圆的中间。

  师:数一数,半圆中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小角?

  生:10个。

  [设计意图: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角的集合,让学生悟出用小角测量的可行性与操作要点,为学生理解量角的原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较用小角量角的优点与不足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改进工具。根据学生“把小角拼起来”的创意,及时演示拼成的半圆工具,其实这就是一个简易的量角器。凸显了量角器的本质--单位角的集合。学生经历了这一过程,量角的方法就不再教条了。量角就成了“用单位小角测量角的大小”,学生的思考就有了源头,学习就成了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简单机械的记忆和重复。这种简易量角器的形成是学生探索量角工具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以后只需要把这种工具加以改良优化就变成了量角器。]

  3.用半圆工具度量角,初步把握量角的方法。

  师:会用它来量角吗?那我们就用它量几个角好吗?(课件出示:(1)量∠1(40度)、∠2(120度)的角),生:∠1里有(4 )个小角,∠2里有( 12)个小角。

  师:说一说是怎么量的。

  生:半圆工具中间的点要和度量的角的顶点对齐,半圆的直边要和角的一边重合,然后数度量的角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师:所有小角的顶点集中到中间的一点,找准它是量角的关键。我们再来量一下这个角吧。

  (课件出示:量∠3(22度)的角)

  生:∠3里有两个小角多一点,师:生活中经常需要知道多出来的角究竟有多少个同样大小的小小角,看来我们创造的工具还需要改进,你有办法改进吗?

  生:把每个小角再平均分成几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学生用“简易量角器”测量了三个角的大小。“简易量角器”与“成品量角器”相比具有线条稀便于数、无刻度只能数、无缺省可以数的三个特点,正因为有此三个特点,所以用“简易量角器"学习量角就有了非常大的优势,一是方法容易学会,二是能够突出“量角器"和“量角方法”的本质,三是有效地化解了难点。同时生成问题,产生进一步探究的需求。]

  三、进一步经历量角器产生的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成,初步掌握量角方法

  1.改进量角工具

  (1)细分半圆工具。

  师:为了更加精确地量出角的大小,我们把每个小角再平均分成10个更小的角。。(课件演示平均分的过程)这样,就把这个半圆工具平均分成了多少个相等的小小角

  生:180个。

  (2)认识1度的角

  师:每个这样的小小角的大小就是量角的基本单位“度”。(课件演示1度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建立1度角的空间观念)。读作:1度

  (3)认识几度的角。(

  师:观察这个量角工具(课件出示10度、45度、120度的角),谁能找准这些角分别是多少度,并能说出具体的方法?

  生:10度、45度、120度。先10度10度地数,再1度1度地数。

  2.认识内、外刻度线

  (1)出示22度的角。

  师:量一量这个角是多少度,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2度,量好后先10度10度地数,再1度1度地数,这个角里有2个10度和2个1度的角,就是22度。

  (2)出示130度的角。

  师:这个角又是多少度?你会测量吗?

  生:130度。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测量好后,10度10度地数出来的。

  师:每测量一次角,我们就从始边起10度10度地,1度1度地数一遍,你有什么感受。

  生:有点麻烦。

  师:能不能改进一下,让我们一看终边就能很快知道测量的角是多少度。

  生:从始边起10.20.30......标上数,这样就能很快看出是几度。

  师:这个办法好(课件出示内圈刻度线),我们再量一个角体验一下(练习纸上量∠5)

  (3)出示反方向50度的角。

  师:这个角又是多少度,量一量。

  生:50度,130度。

  师:究竟是多少度,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这个角的开口方向在那边,从哪儿数起,这个角应该是多少度?

  生:50度。

  师:看来,量角工具上标一圈数,我们测量开口方向不同的角时很容易混淆。这个缺陷能不能改进改进。

  生:从这边起再标一圈数。

  师:那我们就来实践实践(课件出示外圈刻度线)量∠6体验体验,好不好使。

  4.认识量角器。

  (1)课件上认识量角器

  师:通过努力我们创造出来的量角工具叫量角器,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结合课件边演示边介绍)量角器的各部分可都是有名称的。内圈的数叫做内圈刻度;外圈的数叫外圈刻度;这些长长短短的小线是刻度线,它们聚在的这一点叫中心点;0所对的刻度线叫做0度刻度线。 (2)认识手中的量角器。

  师: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认一认。 (3)认识量角器教具。

  师:谁来把这个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介绍给大家。

  [设计意图:用真实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感悟出必须加两圈刻度,体会两圈刻度线设计的科学性,至此一个完整的量角器已经形成。引导学生完整认识量角器,为使用量角器准确量角奠定了基础。]

  四、用量角器量角,掌握量角的方法要领

  1.读角的度数专项练习(130°和45°)。

  (1)重点练习读角的度数时读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

  (2)体会在量角过程中应该怎样正确摆放量角器。

  2.学生尝试量角,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步骤。

  (1)学生独立量角。

  (2)小组交流量角的方法。

  (3)全班交流,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步骤。师完成板书(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经历了量角器形成的探究过程,把握了量角器是由180个1度的单位小角的集合的本质特征。从开始探究到创造出量角器,学生经历了多次量角,学生独立量角已水到渠成,将量角和总结量角的方法放给学生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总结数学活动经验的意识和能力。]

  3.学生独立量角(

  (1)量两条边较短的(85°)角。

  师:量这个角,有的学生又遇到了问题,谁能帮帮他?

  生:先延长两条边后,再量。因为角的大小不会改变。

  (2)出现误差后的应对策略:

  师:同样大小的角,怎么会量出84°、85°、86°三个不同的结果呢。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

  生:出现了“误差)”。

  师:看来尽管我们会量角了,但在量的过程中还会有小小的误差。但有些时候必须把误差降到最低最低,我们来看画面。(课件演示“神七”发射成功的情境画面和文字材料(配音读)“角度在火箭在发射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能有一点点误差.......。”)

  师:看到这里,你受到哪些启示?

  生:量角的时候,要认真,尽量减少“误差"。

  [设计意图:学生测量时产生”误差“是很正常的,教师要正确的面对学生的误差。借助神舟七号发射成功的图片及文字表述,让学生体会到尽力降低误差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角,能指出角、边和顶点;能用常用的符号来表示角。

  2、比较角的大小。

  3、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角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角。

  难点: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预设:不一样大。

  和学生交流怎样才能比较出角的大小的方法,通过交流可以发现: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比较麻烦,可以通过角的度量来比较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从画角的操作过程中,体会角的意义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且由学生画出的角有大小,巧妙地引出角的度量问题。

  探索新知

  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

  要测量出角的大小,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

  同学之间交流,并推出代表汇报

  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汇报,运用课件向学生一一介绍:中心、外刻度、内刻度、外刻度0°刻度线、内刻度0°刻度线和角的计量单位以及度的符号。

  分别在量角器上找一找任意的刻度线(如:45°、85°、165°的内、外刻度线)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正确判断所摆的角的度数是读内圈,还是外圈,从而解决量角时读数的难点。

  教学例1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测量角的度数?

  根据学生汇报,归纳步骤:

  第一步:点重合

  第二步:线重合

  第三步:读准数

  学生动手量一量第40页中两个角的度数,并标注出来。

  延伸讨论,学生自己有没有更好地看刻度的方法。

  与量角器0°刻度线重合的边向右,就认内圈的刻度线;相反,就认外圈的刻度线。

  设计意图: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认识量角器的'过程是让学生去发现规律,找到特殊点,掌握新知,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探究新知,体验成功。

  点题精讲

  通过讲解典型题目,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注意度量角中容易出现的误区。

  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并灵活运用。

  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老师对同学的汇报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谈收获,系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这节课概念比较多,测量角的大小几乎没有旧知识进行铺垫,操作程序复杂,尤其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对手和脑的挑战。因为量角的过程是比较困难的,学生即使量的方法正确了,面对内外刻度线又会不知所措。对此,我的具体应对措施如下:

  一是课题的引入。这里我让学生尝试自己画出自己喜欢的角,并通过自己的方法在同桌之间进行比较(有的用三角尺,有的直接重叠相比较)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从何使学生产生学习角的度量的欲望。

  二是让学生认识量角器,重点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量角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量角器上找不同的角时,让学生特别注意看清楚内圈和外圈的刻度,并指出所找的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三是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课堂上大部分同学都能说出这个角时从0°开始向哪边展开的,这就分清了究竟是哪个刻度上的数。

  但是也存在以下不足:1.对量角错误的同学没有及时给机会让他再次量角;2.教学评价方式略显单一,缺少同学之间的评价。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2.认识直角、平角、钝角、锐角和周角.

  3.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各种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

  正确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演示课件“角的度量”.

  提问:这些角你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他们排一下队吗?

  教师指出左端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角

  提问:你知道他们相差多少吗?

  2.教师谈话: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每个角的大小,以上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究竟相差多少呢?(揭示课题“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

  二、探索新知.

  (一)角的度量.

  1.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出示量角器的图片.

  讲解: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因为它的形状是一个半圆,所以又叫半圆仪.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 °”表示,结合图片,认识半圆仪中心,0刻度线和内外圆刻度.

  2.(1)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播放视频“1°角的概念”.

  (2)出示几个不同的角,并估算角的度数.

  (教师:要想知道所估算的是否准确,还要通过测量.)

  3.量角的方法.

  (1)自学教材第123页第一、二自然段.

  (2)由学生汇报度量角的方法.结合黑板上的角,边度量边介绍.

  (3)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播放视频“量角方法”.

  (4)尝试测量角的度数(尽量使角的开口方向不同),巡视中注意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5)教师举出几种学生常见的错误:

  错误类型一:学生量角时,量角器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重合.

  错误类型二:量角器0°刻度线与边没对齐.

  错误类型三:看错了刻度,应看里圈,却看外圈刻度了,或者应看外圈却看里圈刻度了.

  (6)讨论:怎样避免前面的错误,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

  (0°在哪个圈上,就在哪个圈上找角的另一边所对的刻度)

  (7)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播放视频“角的大小比较”.

  (播放前先请同学用估算的方法判断,播放后教师进行总结)

  (二)角的分类

  1.自学教材第124页《角的分类》.(可按书中内容边学习边操作)

  2.小组讨论:

  (1)角可以分哪几类?每类角的特征是什么?

  (2)直角、平角、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3)平角和直线一样吗?

  3.利用活动角,按老师要求摆角.

  (直角、钝角、平角、锐角……)

  三、巩固练习.

  1.量一量一副三角板中各个角的度数.

  2.完成教材第126页第7题.

  说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量出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度.

  提问:不用度量你能知道每个时刻分针与时针的夹角吗?

  3.利用活动角的量角器摆出下面各角.

  (1)直角(2)平角(3)120°(4)30°(5)77°

  四、质疑总结.

  1.这节课都学会了什么?

  (角的度量和分类.量角时要对齐顶点和0刻度线,如何确定看哪一圈刻度)

  2.教师整理成顺口溜助记.

  量角器量角很简单,角可分为五大类.

  中心重合角的顶点,直、平、周角最特殊,

  一条边对齐0刻度,锐角小于九十度,

  角的度数看另一边.钝角介于直、平间.

  3.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题.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127页第9题.

  把下面的角的度数分别填在适当的圈里.

  12° 92° 179°

  34°

  89° 160° 58° 100°

  五、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比谁猜的准

  活动目的

  学生在量角时往往出现不知看哪一圈的刻度,如果结合角的分类和估测能够避免这一问题,依据先判断角的种类.再估测角的大小,最后进行实际测量,不仅能避免错误,提高学生估测能力,还能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活动方式

  以小组为单位(两、三人即可)进行比赛.

  活动过程

  1.轮流画出一个任意角,先共同判断属于哪一类角.达成共识后,组员各自估测此角的度数大约是多少,然后组员共同用量角器测量其准确值.

  2.比一比看谁的估测值与准确值最接近,五局三胜,选出组冠军.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要求】

  ⒈使学生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⒉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教具准备】

  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关于角,大家还想知道些什么?

  ⒉要想知道角到底有多大,就要会量角。那么,量角的工具是什么?怎样量一个角的大小?这些都是今天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⒈认识量角器。

  ⑴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量角器,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⑵指名汇报。

  ⑶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把这关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

  量角器中心一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量角时,我们要把中心与角的顶点对齐。

  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是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内圈刻度是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

  观察量角器的内圈刻度,找出教师指度度数的刻度线。

  ⒉用量角器量角。

  ⑴看课本第19页,根据刚才对量角器的了解,自学量角的方法,并量一量。

  ⑵提问:量角要分几步?哪几步?师作具体指导。

  ⑶指出,在量角时,什么情况下读内圈刻度,什么情况下读外圈刻度。

  ⑷指名说说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我们教应该注意点什么?

  三、想想做做

  ⒈想想做做第1题,请同学们用量角器在书上量一量。

  集体订正,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⒉想想做做第2题。

  ⑴同学们量好后,交结果填在括号里。

  ⑵小组内交流。

  ⑶说说每块三角尺上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是多少?说明什么?

  ⒊想想做做第3题。

  ⑴先估计一下,这三个角的大小一样吗?

  ⑵动手量一量。

  ⑶说说自己的发现,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7

  一、设计理念: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以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满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三、教学流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滑梯吗?老师这有两个滑梯(课件1),说说你们喜欢玩哪一个?为什么?(陡、高)是由什么决定的。(角的大小)出示课件2,这两个角你能看出那个大吗?那这两个角(课件3)你能看出谁大吗?那我们有什么方法才能知道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呢?今天我们就用这个测量工具来学习(板书:角的度量)

  我们学过长度、面积、重量等。谁说说测量长度用什么单位,重量单位有哪些、面积呢,哪有没有同学知道度量角的单位又是什么呢?

  人们把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1度,通常用1度作为度量角的单位。正是运用了这个原理,人们制作出了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伙伴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出示课件)

  2、小组讨论角的度量方法。板书

  3、判断

  4、书 28 页1题找同学说说,并说明理由。2题大家在书上量,找三名同学板演

  5、量 4题,说明角度和边长的关系。角的度量

  6、判 断多少度角量角器

  顶点重合中心点

  一条边重合 0刻度线重另一条边重合刻度线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8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直观认识直角、锐角、钝角,以及抽象出角的概念后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教材分两个层次,第一是让学生通过角的度量,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于边的长短无关,第二介绍量角器和量角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这一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首先是量角器的构造,学生在生活中没有见过,认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其次是量角器的特殊结构,使学生往往弄不清楚在度量的过程中到底是读内刻度还是外刻度。班里22个学生,大部分同学在学过之后懂得用直观的方法看看度量的角是钝角还是锐角来检验自己测量时所用的刻度是否正确。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五)教学策略

  为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直观演示,旧知过渡,设疑引入,感受新知。通过师生的画角操作,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较,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行间接比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第二部分,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第三部分,教学角的度量。在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单位、符号的基础上,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边长无关。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上,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为下几节课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打好基础。

  (六)教学用具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二、课堂系统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

  (1)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四)比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五)巩固练习:

  1、P41“做一做”

  2、P44、2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

  3、P45、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15° 150° 165° 75°

  (六)课堂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后作业:P45 5、7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反思:

  这节课总体效果不错,绝大多数学生已学会,但还需熟悉和巩固。《角的度量》这节课数学概念比较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的东西)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关于手与脑的挑战。在量角的过程中,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度量不同方位的角时更是如此),所以在量角时,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对准0刻度线,有的学生不会读数,容易把刻度读反。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第一册第37~38页: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一、设计思想

  1、本节课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数学方法的培养。通过用小角比较角的大小,逐步引出简易量角器,通过对简易量角器的优化,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注重引导学生充分体验量角器的构造过程,理解量角的原理,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分析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3、数学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总结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教材分析

  1、《角的度量》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7~38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的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它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而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教材编写的意图是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希望学生能在操作活动中实现由静止的课本知识向动态的学生探索活动转变。学生学好这节课不仅能为他们后续学习角生学好这节课不仅能为他们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创造条件。

  2、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角的度量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第一个阶段在二年级上册,是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第二个阶段在二年级下册,是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有了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基础,学生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学生对它的认识是陌生的。因此在认识量角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充分估计学生学习的起点,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本节课我力图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重在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简易量角器”测量方法的不足,使学生在直观感受、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创造出量角器并获取角的度量方法,形成自己独有的数学体验。

  独有的数学体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1°角的表象。会用量角器量不同位置的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探索、实践,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五、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

  2、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小角”的集合,角的度量的本质是看被测对象中含有多少个“单位小角”,促使学生对这两个本质充分而深刻地理解是上好这节课的逻辑基础,因此本节课我精心设计活动,首先“利用大小相同的小角,比较角1、角2这两个角的大小”,明确量角的单位是“单位小角。接着,我设计了一个把单位小角合并成为半圆的过程。一个简易量角器就形成了,明确量角器是“单位小角”的集合。然后是强化用“简易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最后优化量角器,其中让学生讨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再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总结概括出量角的方法与步骤。

  七、教学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复习角的概念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角?

  2、故事引入

  ①谈话:在角王国里有许多成员。有一天,角成员们在草地上做游戏,玩着玩着,其中的两个成员吵起来了,它们都说自己比对方大。∠1说:“我的边长,所以我比你大。”∠2说:“边长有什么用,我的开口大,所以我比你大。”

  ②提问:他们到底谁说得对呢?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生:用眼观察、用三角尺测量。

  ③揭示课题:看来,我们要比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大多少,需要测量。怎么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二)探究新知

  1、1°角的产生

  (1)用三角尺上的角量一量、比一比

  ①小组合作:选定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比较

  ②汇报交流:说一说你选的是三角尺上的哪个角,怎么量的?量的结果是怎样

  的?预设:用30°角量,∠1=30°,∠2比30°角大,所以∠2大。

  用45°角、60°角量,∠1比45°角、60°角小,∠2比45°角、60°角大,所以∠2大。

  用90°角量,∠1比90°角小得多,∠2比90°角小一些,所以,∠2大。

  ③质疑:我们用三角尺上不同的角比出了它们的大小,但是还是不能准确地知道∠1和∠2到底有多大,两个角的大小相差多少,怎么办?

  生:测量出两个角的大小。

  (2)介绍1°角

  ①谈话:对,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角的单位。

  ②课件演示: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角有多大。

  【设计意图】度量需要统一的标准,学生借助三角尺中的同一个角比较角的大小,渗透了度量时标准要统一,唤起了学生度量的经验。借助课件认识1°角,既有助于学生形成1°角的表象,了解角的单位及符号,又有助于学生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为认识量角器做准备。

  2、认识量角器

  (1)谈话:了解了1°角是如何确定的,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2)小组合作:先拿出自己的量角器看一看,再讨论一下这些量角器有什么共同点?汇报交流:谁来介绍一下,你有什么发现?(配合课件演示)学生:半圆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有一个中心点,两圈刻度,分别从0°到180°,每两个数字之间相差10,有两条0°刻度线等。

  (3)操作活动:用两根牙签,在量角器上摆角

  ①摆一个直角。学生试摆后交流方法。(摆角时,一条边对准0°刻度线,另一条边对准90°刻度线,顶点与中心点重合。)

  ②摆一个60°的角,学生试摆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生: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是1°,60份所对的角就是60度。

  ③摆一个120°的角呈现错例,比较辨析。

  【设计意图】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通过动手摆角,初步感悟量角器是角的集合以及用量角器度度量角的一般方法。

  3、用量角器量角──教学例1

  (1)出示例1:怎样用量角器量出∠1的度数?

  (2)学生独立尝试量角,小组交流量角方法。

  (3)学生展示量角的过程

  (4)尝试归纳量角的一般步骤:

  ①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一条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②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4、反馈:照样子,量出∠2的度数。学生展示量角过程,叙述量角方法。

  5、小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量角步骤的归纳与提炼,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辨析中学习新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倾听的习惯。

  (三)巩固深化

  (1)看量角器上的刻度,填出每个角的度数。

  学生独立度量后交流方法。

  (2)猜猜看

  看角的一条边在量角器上的位置,猜角的度数。

  (3)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量角的方法。

  学生展示量角过程,叙述量角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量角的方法。学生展示量角过程,叙述量角方法。

  【设计意图】注重量角的技能训练和个别指导,使学生在量不同方向的角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

  (四)总结延伸

  (1)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估一估,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再量一量。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的实践。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拓展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

  九、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

  量角器构造:①中心点②零刻度③内刻度④外刻度

  角的度量单位:“度”,符号“°”

  角的度量方法:点对点,线对边,读数要看另一边。0在内读内,0在外读外

  十、教学反思

  1、“角的度量”这一内容是小学数学测量教学的一个难点。传统的教法一般

  是按照认识量角器——揭示量角方法——进行量角练习的顺序组织数学活动。

  2、本节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思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矛盾冲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需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逐步探索,实现了对量角工具的再创造。学生在探索中不断生成问题,又不断地解决问题,多次感受了量角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认识了量角器,学会了量角方法,而且在经历量角工具探索过程的数学活动中,多方面的数学品质得到培养,并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明白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透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潜力,让初步建立1°角、30°角、60°角、120°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透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好处。

  2、过程与方法:

  (1)透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构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构成过程。

  (2)透过先估后量,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能灵活、正确地测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并感知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会用量角器量角,会正确读出所量角的度数。

  三、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牙签。

  四、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和直角,并明确了角的概念,明白了角是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的知识,并为学生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

  五、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角的大小有了初步的体验,并明白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且有部分学生已经明白了量角器,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用量角器来测量角几乎没有体验。

  六、教学过程:

  课前一分钟:

  师:同学们,喜欢玩儿游戏吗?我们一齐来玩儿一个打蚊子的游戏。(链接到导入-大炮游戏)一次角度大了,二次角度小了,三次击中目标。

  师:游戏中我调整了大炮的什么,最后击中了目标?

  (设计意图:本情境设计既能围绕知识关键点、重点展开,却又点到为止,彰显了情境设计直接为教学服务的目的,不仅仅明确了精确角度的重要,更产生了一种欲罢不能和急切学习的心理状态。)

  (一)复习角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称

  1、提问:(1)怎样的图形叫做角?白板上画1个角。(2)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白板上书写:边、顶点、边。并演示延长。

  (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角的两边都是射线,能够向一端无限延伸,教师用直线笔延长演示,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无限延伸的含义。)

  2、白板上画几个角。

  (1)让学生把这些角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队。

  角1角2角3

  (2)教师继续追问:“你明白角3比角1大多少吗?”

  3、揭示课题

  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这两个角的大小,问题就能够解决了。你们想不想明白它们究竟相差多少呢?(揭示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思起于疑”,在导入环节,在让学生指出各部分的名称之后,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你明白角3比角1大多少吗?”抛给学生,由于无法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一下激起了学生的疑问,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揭示课题后,教师顺势提出,要明白“角3比角1大多少,能够使用什么方法?”

  (1)目测:用以个固定大小的角去比和量。白板演示。(链接到导入-置景导新)

  (2)用量角器。板书“量角的大小,用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

  (1)白板工具栏中选取出量角器。学生观察白板上的或者自己的量角器上有什么。

  (2)让部分学生尝试说一说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称。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链接到概念-量角器),补充并小结归纳:

  量角器半圆周上所刻的线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格上标一个数。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外圆刻度(顺时针方向)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内圆刻度(逆时针方向)也是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

  (4)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5)自学看书本的知识。

  (6)学生汇报,教师边用多媒体演示边说明,并板书: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o”来表示。把半圆形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的角,记作1°。那里的“度”同温度的“度”不同,温度是“摄氏度”,也不同于用电的多少“度”,用电的“度”是“千瓦/时”。这两个地方的“度”是我们的习惯用语。

  (7)、建立1度的观念。利用白板上的量角器画出1度。(画角要留意)

  (8)认识几度。学生在白板量角器上找出20度、30度、60度、120度、135度、150度。并请一学生在白板上指出。

  (设计意图:在认识量角器时,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量角器,明白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并认识。在让学生认识1度的角时,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这样将学生自主探索和多媒体演示补充有机结合,有效帮忙学生进一步建立1度角的实际大小的表象。)

  2.量角。

  (1)(窗口播放器)课件上出示书本上的∠1,提问:你能读出这个角的度数吗?该怎样办呢?

  让学生尝试度量书本37页的∠1,并标上度数。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以下几种错误类型的同学,但不急于纠正。

  ①错误类型一: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有重合。②错误类型二:零刻度线与角的边没对齐。③错误类型三:内外圈读数反了。

  (2)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度量角的具体步骤。

  (3)请学生说一说量角的方法和步骤。让刚才巡视中注意发现有错误的同学先汇报,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说说怎样才能避免以上错误,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

  (4)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学生的量角的步骤:课件展示。

  (5)教师一边演示量角,一边让学生对着课本上的∠1,跟老师一齐用量角器度量。

  (6)课件展示歌谣:中心对顶点,0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齐读)

  (7)学生自主度量37页的∠2,同时同桌互相交流方法。

  (8)教师再次点一下量角的方法和量角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3.角的大小决定因素。

  (1)白板上画两个角(一个用小量角器画,一个用超多角器画):请学生说一说两个角有什么不同。估计一下,谁大谁小。

  师:我们一齐来验证一下,请看到书本P38页例1。用量角器在书上具体量一量,并标出度数。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学生汇报哪个角大?”相信透过度量,绝大部分学生都明白两个一样大。教师此时要指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并提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问题,学生很容易说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链接到测量-想一想)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并板书: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设计意图:角的大小决定因素的教学,由猜测到验证,再到结论的得出,加深了学生对角的大小的认识,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也把角的两边是射线能够无限延长这一知识点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系统。)

  4.摆角。(每人带给两根牙签)

  (1)在自己的量角器上用牙签摆角:一人板演,在实物展台上摆相应角。

  ①摆一个1度的角。指名演示,同桌说说怎样摆的?

  ②摆一个直角。

  ③摆30度、45度、60度、120度的角,同桌互评。

  ④教师在白板上运用量角器画角,注意与直角构成比较。

  (2)在桌面上摆一个50度左右的角。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摆1度的角、90度的角,帮忙学生建立特殊角的表象,再摆30度、45度、60度、120度的角,有利于学生正确决定所摆的角的度数是读内圈,还是外圈,从而解决量角时读数的难点。最后让学生脱离量角器,在桌子上摆角,培养学生对角度大小的初步估量。)

  5、检测环节(白板出示)

  (1)回应课前引入“角3比角1大多少”这一问题。透过让学生度量,计算出角3比角1大的度数。(漫游回到)(B、C组做)

  (2)你能估出下面的角哪些角小于90°?哪些角大于90°?(画角在白板上)(B、C组做)

  (3)书本38页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两个三角板上各个角的度数,然后把这些角描在练习本上,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各是多少度?(A组做)

  (教师进行小结的时候,注意提醒学生以后量角的时候,能够先心里把所要度量的角与三角形的角比一比,估计一下多少度,再进行度量。)

  七、全课总结

  这天学习了什么资料?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1

  设计说明

  1、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角的度量”属于“图形与几何”中测量的一部分内容,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角的空间感觉来估计角的大小,很少用到专业的工具去测量一个角的精确度数,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不仅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测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而且还要把量角与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结合起来,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关注动手操作,以亲身体验的策略展开教学。

  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和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用多种方法尝试测量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测量角的大小的方法,培养估计角的大小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三角尺、用硬纸板剪成的角、一张圆形纸

  教学过程

  一、抛出问题,引入新课

  1.观图质疑,引发思考。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角,请大家看一看生活中小朋友们玩滑梯的现象。(出示教材24页滑梯情境图)

  提问:你能用“角”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吗?

  (学生观察后反馈:第三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大,第一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小)

  2.引入新课:角有大有小,怎样度量角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关角的度量的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一)]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快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进而很自然地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尝试探究,建构知识

  1.自主探究,比较测量方法,引发思考。

  (1)讨论:如何度量三个角的大小呢?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研究、实践后进行汇报)

  预设

  小组1:我们想用直尺度量角的大小,发现无法测量。

  小组2:我们是用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的,发现只能测量出角的一部分,还余下一部分无法测量。

  小组3:我们是用课前做好的与∠1一样大的角去度量∠2,结果∠2是∠1的2倍多一些,∠3是∠1的3倍多一些,也不够准确。

  (2)质疑:看来大家的测量结果都不够准确,想一想,怎样测量才能更准确呢?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如果用来度量的角再小一点就能更准确了)

  (3)总结:要想准确知道角的大小,必须有一个标准的度量角的单位。

  2.认识度量角的单位。

  (1)说明:在数学王国中,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作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2)(课件出示圆中的5份、10份)你知道这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吗?(5° 10°)

  (3)请大家找一找,看看你能不能找到直角、平角和周角。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找角,观察后发现:1直角=90°,1平角=180°,1周角=36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度量角的方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引出度量角的大小要有一个统一的度量单位,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三、深入实践,感受方法

  1.估一估。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度量角的单位是1°,现在请大家估一估三个滑梯中的角分别是多少度。

  (学生尝试估计三个角的度数)

  2.折一折,剪一剪。

  组织学生利用教材附页中的图1剪出不同度数的角,感知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明确度量角的单位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角的大小,通过估一估、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为进一步学习量角、画角做好铺垫和准备。

  四、巩固练习,提升反馈

  完成教材25页“练一练”1、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找一找角,并估计一下角的度数。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2

  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带给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忙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总结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学资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正确地读写角的度数。

  2、经历量角器的构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量角的好处。

  3、透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潜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明白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及特点

  学情与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明白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角的度量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必须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潜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两张练习纸,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工具及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发度量的需求

  1、教师出示活动角,引导学生演示将角变大、变小。

  师:你们还记得这位老朋友吗?

  生:活动角。

  师:谁能将这个角变大或变小。(生按老师的要求变大或变小。)

  师:看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两边叉开的程度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的程度越小角就越小。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角,要求学生透过观察决定它们的大小。

  师:仔细观察黑板上的两个角。哪个角大?

  生:∠1大。

  师:眼力不错,老师不光想明白哪个角大,还想明白具体大出的部分。有办法解决吗?

  生:用活动角量一量。

  3、用活动角量角。

  师:那就用你的活动角比一比。(学生各自操作)谁到黑板上来比一比。

  师:注意观察,他是怎样比的。用活动角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时要注意什么?(突出顶点重合、边重合)

  生:活动角的顶点要和量的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要和量的角的一边重合,然后固定好,照这样再量另一个角,就能看出∠1比∠2大出的部分。

  生:比的时候要注意顶点对齐,一边重合。

  [设计意图:本环节激活了旧知――复习角的大小的含义,唤醒学生对角的大小的度量的高度关注,为用单位角量角的大小做好铺垫;复习用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以及比较角的大小时注意“点对点,边对边",这实际上是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的雏形,因此需要重点关注。]

  二、初探角的度量方法,了解量角工具产生的历程。

  1、用同样大的小角(10°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激发学生度量角的需求。

  (1)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两个角的大小

  师:老师还想明白∠1比∠2大了多少个这样的小角,你能利用这些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出∠1出比∠2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操作)。

  (2)小组合作,度量两角的大小。(教师深入小组指导,一个小组上黑板上操作。)

  (3)交流反馈:度量的方法。

  师:我们一齐交流一下好吗。那个角大,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

  生:∠1比∠2大了一个这样的小角。

  师:你们是怎样度量的?

  生:所有小角的顶点都要和被量的角的顶点重合,摆放第一个小角时,一条边要与被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着往上摆。

  小结:度量的时候将每个小角的顶点和要量的角的顶点对齐,摆的第一个小角的一边要和要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个往上摆,这样就能量出要量的角里内含几个这样的小角。

  (4)感受用小角度量∠1与∠2大小的优点。

  师: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的优点是什么?

  生:能明白∠1比∠2大了1个小角。

  小结: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不仅仅能够量出两个角的大小,而且还能够明白∠1比∠2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解决的数学问题更加多了。

  师:如果用这样的方法去度量一个更大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生:太麻烦了。

  师:你能想个办法改善一下,量的时候摆一次就能量出一个较大的'角里内含几个这样的小角吗?

  生:把这些小角用胶带纸粘起来。

  师:这个办法能够吗?是个会创造的孩子。

  2、把单位小角拼成半圆,构造最简单的量角工具。

  师:按照你们的创意,我们就把这10个同样大小的小角粘在一齐就会构成这样的量角工具。(课件演示粘成的半圆量角工具)

  师:这样的量角工具,这些小角的顶点到哪里去了?

  生:到了半圆的中间。

  师:数一数,半圆中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小角?

  生:10个。

  [设计意图: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角的集合,让学生悟出用小角测量的可行性与操作要点,为学生理解量角的原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较用小角量角的优点与不足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改善工具。根据学生“把小角拼起来”的创意,及时演示拼成的半圆工具,其实这就是一个简易的量角器。凸显了量角器的本质――单位角的集合。学生经历了这一过程,量角的方法就不再教条了。量角就成了“用单位小角测量角的大小”,学生的思考就有了源头,学习就成了有好处的学习,而不是简单机械的记忆和重复。这种简易量角器的构成是学生探索量角工具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以后只需要把这种工具加以改良优化就变成了量角器。]

  3、用半圆工具度量角,初步把握量角的方法。

  师:会用它来量角吗?那我们就用它量几个角好吗?(课件出示:(1)量∠1(40度)、∠2(120度)的角),

  生:∠1里有(4)个小角,∠2里有(12)个小角。

  师: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生:半圆工具中间的点要和度量的角的顶点对齐,半圆的直边要和角的一边重合,然后数度量的角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师:所有小角的顶点集中到中间的一点,找准它是量角的关键。我们再来量一下这个角吧。

  (课件出示:量∠3(22度)的角)

  生:∠3里有两个小角多一点,

  师:生活中经常需要明白多出来的角究竟有多少个同样大小的小小角,看来我们创造的工具还需要改善,你有办法改善吗?

  生:把每个小角再平均分成几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学生用“简易量角器”测量了三个角的大小。“简易量角器”与“成品量角器”相比具有线条稀便于数、无刻度只能数、无缺省能够数的三个特点,正因为有此三个特点,所以用“简易量角器"学习量角就有了十分大的优势,一是方法容易学会,二是能够突出“量角器"和“量角方法”的本质,三是有效地化解了难点。同时生成问题,产生进一步探究的需求。]

  三、进一步经历量角器产生的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成,初步掌握量角方法

  1、改善量角工具

  (1)细分半圆工具。

  师:为了更加精确地量出角的大小,我们把每个小角再平均分成10个更小的角。(课件演示平均分的过程)这样,就把这个半圆工具平均分成了多少个相等的小小角

  生:180个。

  (2)认识1度的角

  师:每个这样的小小角的大小就是量角的基本单位“度”。(课件演示1度角的大小,帮忙学生建立1度角的空间观念)。读作:1度

  (3)认识几度的角。

  师:观察这个量角工具(课件出示10度、45度、120度的角),谁能找准这些角分别是多少度,并能说出具体的方法?

  生:10度、45度、120度。先10度10度地数,再1度1度地数。

  2、认识内、外刻度线

  (1)出示22度的角。

  师:量一量这个角是多少度,你是怎样明白的?

  生:22度,量好后先10度10度地数,再1度1度地数,这个角里有2个10度和2个1度的角,就是22度。

  (2)出示130度的角。

  师:这个角又是多少度?你会测量吗?

  生:130度。

  师:你是怎样明白的?

  生:测量好后,10度10度地数出来的。

  师:每测量一次角,我们就从始边起10度10度地,1度1度地数一遍,你有什么感受。

  生:有点麻烦。

  师:能不能改善一下,让我们一看终边就能很快明白测量的角是多少度。

  生:从始边起10、20、30......标上数,这样就能很快看出是几度。

  师:这个办法好(课件出示内圈刻度线),我们再量一个角体验一下(练习纸上量∠5)

  (3)出示反方向50度的角。

  师:这个角又是多少度,量一量。

  生:50度,130度。

  师:究竟是多少度,我们一齐来解决一下,这个角的开口方向在那边,从哪儿数起,这个角就应是多少度?

  生:50度。

  师:看来,量角工具上标一圈数,我们测量开口方向不同的角时很容易混淆。这个缺陷能不能改善改善。

  生:从这边起再标一圈数。

  师:那我们就来实践实践(课件出示外圈刻度线)量∠6体验体验,好不好使。

  4、认识量角器。

  (1)课件上认识量角器

  师:透过努力我们创造出来的量角工具叫量角器,我们一齐来认识认识。(结合课件边演示边介绍)量角器的各部分可都是有名称的。内圈的数叫做内圈刻度;外圈的数叫外圈刻度;这些长长短短的小线是刻度线,它们聚在的这一点叫中心点;0所对的刻度线叫做0度刻度线。

  (2)认识手中的量角器。

  师: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认一认。

  (3)认识量角器教具。

  师:谁来把这个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介绍给大家。

  [设计意图:用真实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感悟出务必加两圈刻度,体会两圈刻度线设计的科学性,至此一个完整的量角器已经构成。引导学生完整认识量角器,为使用量角器准确量角奠定了基础。]

  四、用量角器量角,掌握量角的方法要领

  1.读角的度数专项练习(130°和45°)。

  (1)重点练习读角的度数时读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

  (2)体会在量角过程中就应怎样正确摆放量角器。

  2、学生尝试量角,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步骤。

  (1)学生独立量角。

  (2)小组交流量角的方法。

  (3)全班交流,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步骤。师完成板书(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经历了量角器构成的探究过程,把握了量角器是由180个1度的单位小角的集合的本质特征。从开始探究到创造出量角器,学生经历了多次量角,学生独立量角已水到渠成,将量角和总结量角的方法放给学生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总结数学活动经验的意识和潜力。]

  3、学生独立量角

  (1)量两条边较短的(85°)角。

  师:量这个角,有的学生又遇到了问题,谁能帮帮他?

  生:先延长两条边后,再量。因为角的大小不会改变。

  (2)出现误差后的应对策略:

  师:同样大小的角,怎样会量出84°、85°、86°三个不同的结果呢。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

  生:出现了“误差)”。

  师:看来尽管我们会量角了,但在量的过程中还会有小小的误差。但有些时候务必把误差降到最低最低,我们来看画面。(课件演示“神七”发射成功的情境画面和文字材料(配音读)“角度在火箭在发射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能有一点点误差.......。”)

  师:看到那里,你受到哪些启示?

  生:量角的时候,要认真,尽量减少“误差"。

  [设计意图:学生测量时产生”误差“是很正常的,教师要正确的应对学生的误差。借助神舟七号发射成功的图片及文字表述,让学生体会到尽力降低误差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

  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这一资料是小学数学测量教学的一个难点。传统的教法一般是按照认识量角器――揭示量角方法――进行量角练习的顺序组织数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简单介绍一下量角的单位“度”,组织认识量角器的各个部分名称,然后量角。引导学生总结“点对点、边对边、读刻度”的量角方法和步骤、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超多的技能训练。虽然花时多,但很难到达理想的教学效果。其主要原因是对量角器的本质认识不到位。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小角的集合,但由于量角的基本单位一度的角太小,在量角器上难以完整反映,量角器上一度的分割线去掉了大部分,只在圆周上留下一些刻度。因此学生很难理解“量角器就是单位小角的集合”。

  本节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思路,透过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矛盾冲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需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逐步探索,实现了对量角工具的再创造。教师由角的大小的比较引出能够用单位角来度量角的大小:由单位小角的使用不便引出要把单位小角合并为半圆工具:由这种半圆工具度量不准确引出要把单位小角分得更细一些;由细分后的半圆工具读数不便引出要加刻度,进而引出两圈刻度。至此,学生在探索和创造中完成了对量角工具的探索,较好地把握了量角器的本质特征。学生在探索中不断生成问题,又不断地解决问题,多次感受了量角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潜力。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仅认识了量角器,学会了量角方法,而且在经历量角工具探索过程的数学活动中,多方面的数学品质得到培养,并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3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练习题卡,量角器。

  学生准备: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孩子们,请看大屏幕(出示第一幅滑梯图),玩过吗?(出示第二幅滑梯图)想玩哪个?(出示第三幅滑梯图)现在呢?能说说为什么只想玩第二个吗?

  这三个滑梯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之处,需要用数学的眼睛才能看得出来。(将三个滑梯抽象出三个角),最主要的是它们的角度不同。(隐去两个角,留下第二个滑梯的角)那么滑梯多大的角才算合适呢?这就需要量角的大小了,是不是?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量角的大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用什么量角的大小呢?(量角器)那会用吗?我们先来试试看,请大家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练习题卡,用量角器量一量∠1。

  (教师巡视,观察了解学生量的情况。)

  指名孩子到投影上展示、汇报。(展示的孩子将量角器的一端与角的顶点对齐,底下的0度刻度线跟一条边重合。)这样量出了角多大了吗?(没有)。还没学,不会量很正常,但敢于尝试,值得表扬。以前我们量长度的时候,就是这样从“0”开始的,要量角的大小,他已经想到用角来比,这个思路是正确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在量角器上能找到角吗?

  举起量角器,指着一端问这是不是角?为什么?(不是角,(指着量角器的圆弧)这条边不是直的。)我们已经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板书:角,顶点,边,边)并且这两条边都是直的,都是射线。我们现在来看,(指着量角器的圆弧)这是角吗?

  量角器上有没有角?角在哪儿?请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学生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情况)

  指名汇报,在老师的量角器上找角(这个角是直角)。

  (指着学生找到的角)这个角顶点在哪儿?这个角的顶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板书:中心点)。这条边上有一个“0”,所以这条线叫做——“0”度刻度线(板书:“0”度刻度线。)他刚才指的另一条刻度线就是90度刻度线。

  请大家拿出练习题卡,在上面第一个纸量角器上画出一个90度的角。(学生画角,教师巡视。)

  这个90度的角顶点在哪儿?(在中心点)一条边是这个量角器的(“0”度刻度线)。另一条边呢?(是量角器的90度刻度线)。我们画得怎么样,互相交流一下,欣赏一下。

  (学生相互交流欣赏)

  在第二个纸量角器上画70度的角,尽可能画得和同学的不一样。(学生画角,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不同画法的70度角。(一个角开口向左,一个角开口向右)

  这两个角的画法对吗?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哪儿?(方向不同,一个向右,一个向左。)你们注意到量角器上有几条“0”度刻度线。(两条)一条向右,一条向左,找到了吗?(找到了)

  投影学生画的再一个70度角(其实是110度角)。我们来看这一个角画得怎么样?他的问题出在哪儿呢?(量角器上有两条“0”度刻度线,右边的“0”度刻度线读的是内圈上的刻度,左边的“0”度刻度线读的是外圈上的刻度,他读错刻度了。)

  课件演示:分别从左右两条“0”刻度线开始旋转而形成的内外圈刻度的角。量角器上有内外两圈刻度,究竟看那一圈,主要取决于——(“0”度刻度线)。

  其实我们还可以这样想,70度的角肯定比90度的角小,如果画成这样(指110度的角)就比90度大了。若果画一个110度的角,你会画吗?

  学生画角,然后同桌交流欣赏。

  我们来挑战一下,请在第三和第四个纸量角器上分别画一个1度和163度的'角。(学生挑战,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学生上台展示。

  1度的角在哪儿?请指出顶点、一条边、另一条边。,1度角不好画,想想看,量角器上有多上个1度的角?(180个)

  对,全世界都是这样规定的:把一个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份所对应的角就是1度的角。(课件演示:把半圆分成180度的过程)那么量角器上有多少个1度的角?(180个)

  学生展示画的163度的角

  画163度角要先找到多少度刻度线?(160度)再数几小格?(3小格)展示学生画对了的角。

  展示学生画反了的角,让其自己发现问题出在哪儿。请看我们在纸量角器上画的四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顶点都在量角器的中心点上)(都有一条边在“0”度刻度线上)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我们有数学的眼睛就能在量角器上看到若干个大小不同的角,那么怎样用量角器来量角呢?想一想,试着量量∠1的度数。(学生量∠1)

  小组内交流一下∠1是多少度?(50度)。我们应该怎样量角?(学生交流)

  我们量角的时候,一条边和50度刻度线重合,“0”度刻度线和另一边重合。我们应该先重合哪个?(“0度刻度线”)

  这个50度还有一个很有数学味道的写法,有没有人会?(在∠1内板书50°)这就是50度。数学就是追求简洁,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1内写上50°。(学生写50°,教师巡视)50°那个小圆圈应该怎样写?写大了就像500了。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2,先不要量,估一估,哪个角大?(学生估、汇报)你的判断究竟对不对呢?量一下。(一样大)

  观察∠1和∠2,结合你们量的度数,说说有什么收获?(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量角时,边画得不够长不好量,我们可以把边延长后再量。

  请大家量量∠3、∠4、∠5是多少度?把度数标在角上。(学生量角、标角,教师巡视)

  公布角的度数:∠3是135°,∠4是37°,∠5是53°。因为量角的时候可能稍微有一点误差,所以相差2°,我们认为是可以的。

  ∠5大于∠4,如果不量你知不知道∠5大于∠4。(教师在∠5的对边上画出足球门)足球运动员就知道,他们总是尽可能把足球带到球门前,离球门越近,角度就越大,射中的可能性就越大。德国足球博物馆里就放着一个量角器,表明他们射门的角度的精准。

  四、体会量角的用处

  我们会量角了,那量角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

  (出示学生放风筝图片)放过风筝吗?参加过放风筝比赛吗?风筝比赛是用同样长的线比谁的风筝放得高,怎样才能量出风筝的高度呢?能不能用梯子爬上去量?那怎么比呢?把风筝线放在地上,然后量一量谁的风筝线与地面的夹角大(出示两个角度),夹角大的风筝飞得就高。

  (出示椅子图片)椅子的靠背是向后倾斜的,用于学习的椅子的靠背向后倾斜8度,吃饭的椅子靠背向后倾斜9度,沙发的靠背一般向后倾斜11度。

  (出示课始时出示过的滑梯)滑梯的角度多大才合适呢?经查询,滑梯的角度应该是——板书:40°—56°。

  五、课堂总结

  大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出示开始量∠1时学生不会量的情形)开始我们同学这样量角,可以理解,因为我们以前只是量长度,量长度就是这样量。而量角的大小要量两边张开的大小(两手合成一个角,慢慢张开),现在我们会量角了吗?量角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重叠在要量的角上。要量得准,就要重合得准。怎样才叫重合得准呢?

  完成板书:

  量角的大小

  量角器

  中心点

  0度刻度线

  ?度刻度线

  角

  顶点

  一条边

  另一条边

  (出示量角器)量角器很有用,但是要用好不容易。如果你是量角器的话,你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好不好?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4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二课时。

  二、【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以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标,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另外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趣味性,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度数。

  3、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活动,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勇于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

  难点: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出示简笔画、激趣引入2分钟出示简笔画:

  问:同学们,大家从这两幅简笔画中发现了什么?

  ∠1和∠2谁大,大多少?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课题)。学生仔细观察后汇报:

  ①我发现图中两个人分别在跑和站立;

  ②我发现有我们上节课刚学过的线段和角,还有圆形;

  ③我发现它的手和脚是由锐角、直角或钝角组成的。根据小学生喜欢简笔画的特点,通过简洁生动的简笔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10分钟那么量角用什么工具呢?(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刻度)

  看着量角器,你想对发明量角器的人提些什么问题呢?

  2、建立1°角的概念。

  让学生看书,自学1°的概念,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度)(课件演示1°角)

  3、认识几度角。

  从一边的0°刻度线起移至30°处,问:这是多少度的角?你是怎么知道的?

  问: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30°、150°,(课件闪烁)你认为应该读哪个才正确,为什么?

  从一边的0°刻度线起移至150°处,问:这又是多少度的角?(课件出示)

  小结:

  现在我们已经熟悉了量角器的特征,这些特征在量角的大小时有些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试着用量角器量这两个角。

  同学们赶快动手吧。

  学生仔细观看,合作研究量角器。

  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量角器中间有个空心点,边上有许多刻度线,还有许多数字……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适时启发)

  学生看书学习:量角器把1个半圆平均分成180份,其中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角。

  学生可能回答30°角或150°角

  学生开始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应得出:这个角是锐 请点击下载Word版完整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二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二》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理解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相关概念,区分5种不同的角,用量角器和三角尺正确地量角、画角;灵活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观察、操作、推理、表达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发数学思考,渗透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巩固有关线和角的基本概念与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初步感悟图形的性质。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谈话: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有关线和角的知识?

  预设:线段、射线和直线;角的分类;量角;画角

  2.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学得可真不少,那么学习了这些新知识,有什么用呢?能不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数学上和生活中的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自主梳理知识要点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养成及时总结的习惯,使散落的知识点汇集成知识网络,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

  (二)实践应用

  1.量一量

  (1)量一量,队旗上的角。

  谈话:同学们都知道,我们所佩戴的红领巾是队旗的一角,现在就让我们认识一下队旗,量一量队旗上的角。

  ①出示图片

  ②小组合作

  互相指一指这5个角,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独立量角后交流。

  ③展示量角过程,交流量角方法及结果。

  提问: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2)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

  ①出示图片:

  ②观察图中的角,有什么发现?

  预设:∠1和∠2可以组成一个平角;每相邻两个角合起来是一个平角。

  ③思考:想一想,至少量出几个角,就能知道每个角的度数。

  预设:一个钝角、一个锐角

  ④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对顶角相等;相邻角的和为180度等。

  (3)先估计,再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

  ①谈话:估一估,图中的角大约多少度?是什么角?

  预设:∠1=45度;∠2在140度到150度左右;∠3=60度

  提问:说说你是怎么估的?

  学生结合图形说明。

  ②量角、验证。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的问题,已经不再仅仅是单纯的`量角技能训练,而是从不同角度精心选择的问题。问题1,量队旗中的角,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应用于生活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身影。问题2,则是承载了多重意义,既可以巩固对平角的认识,同时也渗透了“对顶角相等”的角的性质等。问题3,则是估测意识的培养,学生在“估一估”的过程中,深化了对角的大小和类别的认识,深化了对不同角的关系及量角器原理的理解。此外,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化的,充分体现了课标要求: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2.画一画

  (1)画出与∠1、∠2同样大的角。

  ①观察,思考:你能画出同样大的角吗?和同伴说说你的想法。

  ②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2)按要求画,再回答问题

  问题1:画出直线AC。

  问题2:画出射线CB。

  ①独立画图后,交流检查

  提问:画图时需要注意什么?

  预设:画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要通过A、C两个端点。

  画射线,前面的字母是端点,可以向另一个方向无限延伸,要通过B点。

  ②追问:画好的图形中有几个角?是什么角?

  学生自己在图上标一标,小组内说一说。

  【设计意图】量角和画角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在本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其工具性的特点,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用到了量角、画角的知识。不同的是,题目的选择,更注重数学思考,数学概念的理解,而不是简单的重复训练,使学生自然地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3.算一算

  (1)你能快速填出各个角的度数吗?

  ①观察、思考、独立试做

  ②组内交流想法

  预设1:量出各角度数

  预设2:根据图形特点,算出各角度数。

  ③小结

  【设计意图】数学计算的背后是数学概念的理解,本环节的设计在于进一步巩固有关平角、周角的认识及对顶角相等的图形性质。

  (三)巩固深化

  (1)比一比,两幅图中的∠1与∠2是不是相等?说明理由

  (2)观察、思考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第一幅图:∠1、∠2分别与∠3可组成直角;

  第二幅图:∠1、∠2分别与∠3可组成平角

  (3)独立试做,组内交流

  预设1:量出各个角的度数

  预设2:因为∠1、∠2和同一个角合起来的度数相等,所以∠1、∠2也相等。

  预设3:第2幅图中的∠1、∠2是一组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发现规律、说明理由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使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四)回顾总结

  (1)谈话:这节课中我们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有趣的问题,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新的收获?

  (2)课后作业:

  折一折

  ①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下面度数的角吗?

  90?、45 ?、135 ?

  ②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后展开,可以得到哪些度数的角?

  【设计意图】将课上的学习延续到课后,在动中学,在玩中学,在“折一折”“想一想”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07-15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优秀03-05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优秀11-20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优秀15篇)08-12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优秀15篇08-12

《角的度量》说课稿(精选13篇)04-25

《角的度量》说课稿(通用10篇)04-21

认识角教学设计11-15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11-13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