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策略集锦[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策略,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策略1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科书p68、69和练一练,P72第1-3题。
学情分析:
1、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尝试过用画图、列表的策略整理条件;解决过用列举、转化等策略的实际问题,并在五年级时能够用形如ax±bx=c的方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学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倍数关系的问题容易掌握。据资料,有人做过前测,在没任何指导和提示的情况下,约有63%检测对象能做对例1的答案。但学生不太关注假设策略的提炼和升华。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通过假设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感悟假设的策略,并能运用策略解决一些特定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如何用假设的策略使原来复杂的问题转化成较为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两种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正确把握假设后新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热身
1、媒体出示下面的热身问题,让学生口头列式解答。
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同样大的杯子里,正好可以倒满,平均每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2、提问:为什么可以用720÷9来计算?
3、隆重推出例1,并齐读。
4、谈话:例1与热身题相比,这道题主要难在哪里?(上道题倒入一种杯子,这道题倒入两种杯子里,题中有两个未知量。板书“一种未知量两种未知量”)
5、揭示课题:这道题怎么解答?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实际问题以及解决这样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并略作解释)
二、探索策略
1、教学例1
(1)梳理数量关系(基本策略)
谈话:刚才阅读了题目,想必知道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根据题意想一想,你能找到哪些数量关系?
学生思考梳理后,汇报并板书:
6个小杯的容量+1个大杯的容量=720毫升
大杯的容量×1/3=小杯的容量
小杯的容量×3=大杯的容量
(2)挑名思考方向
谈话:我们知道,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要想办法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你有办法使这个问题变得简单吗?老师在此明确地告诉大家:可以采用假设的策略,把两种未知量假设成一种未知量,把大杯、小杯假设成同样的一种杯子。
假设
相机完成板书“一种未知量两种未知量”
(3)布置:请大家先联系刚才找到的数量关系式想一想,再在作业纸上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对需要帮助的学生作个别指导。
个人独立完成后,同位分享一下,相互质疑,说说思路。
(4)全班展示汇报分享(老师巡视时选择几种代表性的解答方法,请学生拿自己的作业纸上讲台展示汇报)。
预设思路一,假设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
提问,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结果会怎样?1个大杯要换成几个小杯?把大杯换成小杯后,一共需要多少个小杯?(第一个汇报的同学要口头检验一下)
预设思路二,假设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
提问,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结果会怎样?6个小杯要换成几个大杯?把小杯换成大杯后,一共需要多少个大杯?
预设思路三,列方程解。
提问,设小杯的容量是x毫升,1大杯的容量可以怎样表示?可以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5)师精心板书一种方程解答,作为范本,强调方程解答的格式和注意事项。
解:设小杯容量x毫升,则大杯容量3x毫升。
6X+3x=720
9x=720
x=720÷9
x=803x=3×80=240(口头检验)
答:小杯容量80毫升,大杯容量240毫升。
假设
(6)小结,相机完成板书“一种未知量两种未知量”
调整
三、反思过程,提炼策略
思考:
●解答例1的开始,我们遇到怎样的'困难?
●你是怎样解决这一困难的?
●解决问题时运用了什么策略?
●说说你对假设这一策略的认识和体验?
即:假设法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假设是要注意什么?假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谈话:假设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运用假设的策略,可以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
四、比较回顾,丰富策略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如果学生想不出,师提示)如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把除数当成整十数试商,276÷43,把43假设成40试商;把接近整百或整十数,估算出大致的结果,298×41可以看做300×40进行估算;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把大数假设成小数相等,或者把小数假设成河大数相等,利用和与差的关系求出两个数……
五、应用巩固,内化策略
1、完成练一练
根据例1的结构特点,换成桌、椅子的价钱素材编题。
出示“练一练”:
1张桌子和4把椅子的总价是2700元,椅子的单价是桌子的1/5。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提问,要求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可以怎样进行假设?
让学生按讨论的思路完成解答,教师巡视。
规定学生统一用方程解答,写在书上。核对,师巡视抽改。
六、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一第一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再指名说说填空时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2、做练习十一第二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这题与前面例1的不同之处(3大4小,而例1练一练均是1大几小)
要求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你想怎样假设?如果加上全部用小货车来运,一共需要多少辆?假设全部用大货车?
让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并列式解答,教师巡视。
指名说一说是怎样列式解答的。
3、做练习十一第三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读一读题目,并对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再提出假设,并列式解答。
指名说一说是怎样假设的,怎样解答的。
七、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疑问?
送同学们一句话: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华罗庚爷爷
附: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假设
一个未知量两个未知量假设都是同样的大(小)杯
调整
解:设小杯容量X毫升,则大杯容量3X毫升。
数量关系6X+3X=720
6个小杯的容量+1个大杯的容量=720毫升9X=720。
大杯的容量×1/3=小杯的容量X=803X=240
小杯的容量×3=大杯的容量答:小杯容量80毫升,大杯容量240毫升。
附:板书设计
略
教学设计策略2
一、课前导入
师: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前学过吗?学过哪些策略?针对不同的问题,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策略来解决。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一种并不陌生的新策略。
二、观察对比,明确“转化”
1、规则图形的比较
问:请你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谁大一些?你是怎么比较的?
2、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比较
师:那如果是这样的图形,你还能一下子看出来吗?那该怎样比较它们的面积呢?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可以在上面先画一画,再比一比。交流:第一幅图(把上面的半圆割下,向下平移5格,变成一个5×4的长方形)
师:第二幅图(把下面凸出的两个半圆割下来,左边的以这个点为中心顺时针旋180度,右边的以这个点为中心逆时针旋转180度,变成5×4的长方形)
师:因为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所以原来两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也相等。
师:问题解决了。回顾这个过程,能不能告诉我,你们是怎么想到要“变”的?“变”了后有什么好处?
原来的图形不规则,不好比较,不方便计算,转化成规则图形以后就很方便地计算比较了。在这里,图形的形状变了,可什么没“变”?
3、图形周长的比较
师:如果遇到关于周长的问题,你也能用上“转化”来解决吗?师:你准备怎样比?
生:右边图形横向线段往上移,纵向线段往右移,转化为一个长方形。与左边的长方形一样大,周长也相等。师:这样转化有什么好处?转化前后什么没变?
三、回顾实例,感受转化方面的多样性
1、师:同学们,转化策略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以前在学习一些新知识的时候曾多次使用过它,你想起来了吗?四人小组间展开交流,想得越多越好!2、寻找共同点,感受“转化”的价值。
师:同学们,当我们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再来学习这些新的知识时,都用到了?,不管是形的转化,还是数的转化,你觉得当初我们在学习时为什么要“转化”?
生:化难为易,化陌生的新问题为熟悉的旧问题“什么叫解题?解题就是把题目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众多的.数学家
师:有了这份收获,我们自然会想:以后我们也遇到一个陌生问题时,是否也可以用到转化?可以怎样转化呢?这就是本节课要继续研究的内容。
四、运用策略,学会“转化”技巧
(一)图形面积的转化。
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你是怎样想的?在练习纸上完成。
重点交流第三个图形
(1)对的答案展开讨论,基本明白错误原因后再演示。师:有时通过旋转,转化后的图形也不好算,就得换个角度来思考。
(2)中间正方形的面积加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3)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师:用转化策略来解决问题时,正面的问题也可以换个角度,从反面入手,从中找到巧妙的方法!
(二)数形转化
1、教学试一试。
接下去让我们再次走进数的世界,探讨由数组成的一个式子,从中再次感受巧妙解题的乐趣!
出示算式:+ + +观察算式,你会算吗?试着用自己的方法在练习纸上算一算。
交流:
1、先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再计算。
师:可以的。但如果再多几个分数,像这样,出示到+,还愿意通分吗?看起来通分不是唯一办法。
2、先加上一个,得到和1后再减去。
3、拆分,原式=(1—)+(—)+(—)+(—)
4、把算式转化为图形。
用“1”减去空白部分就是涂色部分,所以算式可以转化为1-。师:原来是算涂色部分的和,现在转化成了用“1”减去空白部分的差。这样转化有什么好处?
师:当然,不是所有的分数加法都能转化为用“1”去减,至于这些算式的内在规律老师很愿意下课后再和你们交流,好吗?师: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通过数和形之间的转化(板书),从反面入手,把复杂的算式变得简单了。这样的转化思想,是不是还能用在生活中呢?
(三)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转化
有16支足球队参加比赛,比赛以单场淘汰制进行。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后才能产生冠军?
师:知道什么叫单场淘汰制吗?
每进行一场比赛就会淘汰—支球队
举个例子,我们4个人比赛,第一轮:赛2场,也就淘汰掉2支球队;第二轮:赛1场,再淘汰1支球队,一共赛了3场。
预设1、数形结合展示比赛过程,得到结果。 8+4+2+1=15(场)
预设2、由“淘汰”入手思考
因为最终只有一支球队是冠军,也就是一共要淘汰16-1=15支球队,而每淘汰一支球队就得赛一场比赛,所以比赛的场数也就是16-1=15(场)。
追问:如果有64支球队按照这样的规则进行比赛,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128支球队呢?有n支球队呢?五、总结反思,提升“转化”策略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这种“转化”的策萁略,体会到了“转化”的价值,它可以使。
就让我们在数学中巧妙地转化,在生活中快乐地转化!
教学设计策略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合理的解题步骤,学会正确解答这类问题。
2、让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信心。
教学重、难点: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播放《曹冲称象》录像,感受策略。
一、引入
1、刚才课前我们一起看了《曹冲称象》的故事。最后是谁帮曹操解决了问题。
(曹冲)曹冲真了不起啊!曹冲是用什么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的?(生答)
2、师:石块的重量等于大象的重量,把大象替换了石块,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称出来了。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替换”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替换)
二、展开
1、出示例1。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同样的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2、那老师把刚才题目中的条件换一下: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4倍。
(1)师: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每个同学有作业纸,请同学们自己先画一画,画出替换过程,并计算出来。
(2)指名上台展示并讲述。
过渡:同学们都很棒!老师再把题目换一下,好吗?
3、出示“小杯的容量比大杯少160毫升”。
(1)师:现在我们可不可以用替换的.方法了?(上课时有的说可以,也有人说不可以)
(2)请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替换?小组讨论时注意这几个问题(手指屏幕)生读。
(3)小组汇报。(生答时演示过程)
三、课堂练习
1、过渡:我们班的洪老师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用刚才学过的知识来帮忙解决。
(1)出示题目。
洪老师想在2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球,正好是100个。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每个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
(2)师:同学们先再作业纸上自己做做看。
(3)指名汇报。(找不同做法的学生汇报)
2、过渡:还记得我们上次秋游吗?我们来看看六(2)班的同学在秋游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1)出示题目。
六(2)班40名同学和姚老师、张老师一起去公园秋游,买门票一共用去220元。已知每张成人票是每张学生票的2倍,每张学生票和每张成人票各多少元?
他们进了公园,来到水上乐园,其中有40人去划船。
每只大船比每只小船多坐2人,每只大船和每只小船各坐几人?
(2)左边三组完成第一个问,右边三组完成第二个问。
(3)指名汇报。
3、过渡: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种替换的现象。
(1)播放视频。(生活的替换现象)
(2)老师真心希望同学们能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并能灵活运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在最后我播放了一段视频,是让学生了解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替换现象。]
四、全课总结 师: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综合实践
过渡:最后老师留给同学们一个综合实践题,课后想一想。
苏果超市用3个空啤酒瓶可以换一瓶啤酒。
王叔叔买了12瓶啤酒,他最多能喝到多少瓶啤酒?
教学设计策略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94-95页例1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列举的策略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使学生能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表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2分钟)
谈话:同学们,我们以前学到过解决问题的策略,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策略啊?(板书: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画图,列表)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例1。(20分钟)
(一)弄清题意,引发需求
1、出示例1: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
2、(指名读题):从题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还能发现题目当中隐藏的.信息吗(2人答)?(长方形的周长是22米)(掌声)
师:周长一定是22米,是保持不变的,长和宽也会像周长这样保持不变吗?长和宽在变化,那么面积也就有大(顿)有小。
师:长和宽可能会是几米?指名答 (板书: 长: 9 宽: 2 )
他猜得对吗?再指名答理由(2人)。(板书:长+宽:22÷2=11(米) )
设疑:还有不同的围法吗?(有)大家想一想:在这么多围法当中(板书:),要想知道怎样围面积最大,可以怎么做?(把所有围法都列举出来)大家想不想亲自动手来围一围?
(二)尝试列举,感知策略
1、分层提出要求:
?请你用22根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将结果填写在记录单中。
?也可以直接填写记录单,再通过摆小棒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操作,师注意收集(A:遗漏B:重复C:全但无序D:有序)的表格进行投影展示。
2、比一比:大家更欣赏哪种记录方法?(D)为什么?(板书:按顺序)按顺序列举有什么好处?(板书: 不重复 不遗漏)
师:这位同学真了不起,掌声送给他。(掌声)
师:请刚才没有按顺序填写的同学改成按顺序填写,老师也来改一改。( 补齐板书:长(m):10 9 8 7 6
宽(m): 1 2 3 4 5 )
7、同学们数数看,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5种)现在你知道怎样围面积最大吗?(长6米,宽5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补齐板书:面积(㎡):101824 2830)看来我们还要对列举出来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这样才能选出我们想要的。
8、小结揭示课题:像刚才这样把事情发生的所有结果按照一定的顺序一一列举出来,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通常就称它为“一一列举”的策略。(板书:——一一列举)齐读课题。
(三)反思回顾,加深理解
1、提出要求:回顾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列举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列举时要有序思考,对列举的结果要进行比较)
2、进一步要求:其实列举的策略同学们并不陌生。大家思考一下: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列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小组交流。(如:一年级:10的分与合)
追问: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在列举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过渡:王大叔有个女儿叫小芳,他送给小芳一个礼物,是什么呢?对,小闹钟
三、拓展应用,丰富体验。(16分钟)
1、出示“练一练”第1题。(突出“有序”)
(1)指名读题,指名板演。
(2)学生尝试解答,组织交流反馈:重点让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列举的。
过渡:你们喜欢学校的饭菜吗?小芳也很喜欢,让我们来看一看小芳所在学校食堂的饭菜情况。
出示练一练第二题。
进行荤菜搭配时,可以按表中的样子从荤菜想起,也可以从素菜开始一一列举,一共有12种不同的搭配。
过渡:小芳有一个爱好是上网,在课余时间经常通过浏览一些网站来增长自己的见识。大家是否知道网站为了及时发布最新的消息,都需要定期更新。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2、出示“练习十七”第2题。(突出“对结果要比较、观察”)
(1)指名读题,师引导学生观察A网站怎样更新后再提出要求:先在下表里画一画,再回答。
(2)组织交流反馈:重点突出对列举的结果要观察、比较。
联系生活:上网确实很好玩,但同时郑老师也对大家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大家要做到“文明上网、适度上网”,千万不能沉迷于网络。
过渡:小芳除了喜欢上网之外还有一个爱好是收集邮票,先课件出示4张邮票(师介绍“邮票”,认识邮票面值),再课件出示问题(师介绍“邮资”:就是指邮票的面值之和。)
3、出示“练习十七”第3题。(引出分类列举的思想)
提问: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一题?指名回答,生口头说出按怎样的思路来列举即可。
四、总结全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策略?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列举时需要注意什么)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采用“一一列举”的策略常常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使混乱的思维变得清晰,这正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魅力之所在。
教学设计策略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89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的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推”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实际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逆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用倒推的解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建立倒推法的一般解题流程
1、路线倒推
师:前不久,学校组织大家去春游,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游玩后一位同学写了这样的一篇数学日记。来,听一听。
(录音:我们8点从学校出发,一路经过长江大桥、老山风景区,最后到达雏鹰军校。下午沿原路返回,你知道我们的返回路线吗?出示:学校→长江大桥→老山风景区→雏鹰军校)
师:谁能回答?
生:返回路线是从雏鹰军校出发,经过老山风景区、长江大桥,最后到学校。
(出示:学校←长江大桥←老山风景区←雏鹰军校)
师:原来你是倒过来想的。
2、翻牌倒推
师:下面老师玩一个小魔术,想不想看?
生:想
师:看好了。
(出示三张牌:先第一张和第二张交换位置,再将第二张和第三张交换位置)
师:要想知道原来这三张牌是怎样摆放的,怎么办?
生:(上台操作)先交换第二张和第三张位置,再交换第一张和第二张位置。
师:你为什么这样操作?
生:我是倒过来想的.,刚才最后交换的是第二和第三张,那我就先交换这两张,在交换第一张和第二张。
师:原来你也是倒过来想的。
3、运算倒推
师:我们再来玩一个小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
(出示:)
师:你能立刻报出表示多少吗?
生:18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6×5=3030-20=1010+8=18
师:你也是倒过来想的
4、小结
师:刚才这3个问题,大家都是怎么想的?
生:倒过来想的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倒过来想的方法称之为“倒推”(板书:倒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用倒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例题,探究倒推法
1、(出示例题:小明原来有一些邮票,今年又收集了24张,送给小军30张后,还剩52张。小明原来有多少张邮票?)
师: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小明原有一些邮票,收集了24张,送给小军30张,剩52张。求小明原来有多少张邮票?
师:你能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吗?
同座位讨论,其中一人记录。
生:(同座位讨论整理过程)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整理的?
生:原有?张→又收集24张→送给小军30张→还剩52张
师:我们已经整理了信息,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试一试。
生:(尝试解题)
师:谁来介绍你的计算方法?
生1:52+30-24=58(张)
师:你能具体说说算式的意思吗?
生:从结果开始想,送出的要收回,而收集的要去掉。
师:你听懂了吗?
这个结果正确吗?你有办法验证吗?
生:58+24—30=52(张)
师:你是用顺推的方法,看剩下的是不是52张。
这一题你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生2:52+(30-24)=58(张)
师:你能解释算式意思吗?
生:在变化过程中,小明的邮票总共减少了6张,所以要用剩下的52张加上6张。
师:听懂了吗?
通过计算我们知道了小明原来有52张邮票。
2、小结:
师:第一种解法,是从结果出发,按顺序倒推出原来的情况。第二种解法,先比较小明的邮票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再从结果出发倒推退出原来的情况。
师:这两种解法列式不同,但在思考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采用了倒推的方法。
师:为什么你们都选择倒推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比较简单,容易理解。
师:原来用倒推解决这种问题,是一种既简洁又方便的解题策略。(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3、试一试
出示图:
师: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甲乙两杯果汁原来共重400毫升,从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两杯果汁就同样多了,求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试一试。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
生1:400÷2=200(毫升)
甲:200+40=240(毫升)
乙:200-40=160(毫升)
师:你能具体说说这三步的意思吗?
生1:400÷2=200(毫升)求的是现在甲、乙两杯有多少毫升,再把到入乙杯的40毫升倒回去,200+40=240(毫升),求出甲原来有多少毫升,200-40=160(毫升),求出乙原来有多少毫升。
师:他是用倒推的方法解决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教学设计策略6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8页例1、练一练和练习八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能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2.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画线段图的策略对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比较、分析、综合等能力。
3.学生在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运用线段图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运用画线段图的策略确定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奔课题
今天,范老师和大家一起研究的话题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策略的名字是——画线段图,关于画线段图,课本48页的例1给我们的理解提供了帮助,记得那道题吗?出示例1,大家一起读一下。
问:从题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呢?谁能告诉大家?
用什么方法能把这些信息直观地表现出来呢?(有以前画线段图的基础,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画,边画边讲注意事项。)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教学设计小宁:
多(12)枚(72)枚
小春:
昨天大家已经在家研究过,想把你解题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设计意图:由于孩子在家已经预习过所要学习的内容,所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学生很明确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画线段图。】
二、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组内合作友情提醒:
1、指着线段图介绍自己的想法。
2、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和建议。
3、听不懂的时候一定及时质疑。
4、尝试在讨论结束后做个总结。。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都有和别人交流的欲望,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碰撞,在听别人讲解的过程中也许会豁然开朗,学生有学生的语言,他们之间自己讲有时会比我们老师讲得更形象更好理解。】
全班交流温馨提醒:
1、小老师声音要洪亮。
2、介绍完自己的想法看其他组是否有补充。
3、认真倾听每一种解法
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思路:(一定要让孩子指着线段图说)
思路1:可以设想把小宁的邮票加上12枚,就相当于在邮票总数上加上12枚,真好等于小春邮票枚数的2倍,可以先求小春的枚数,再求小宁的枚数。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教学设计小宁:
多(12)枚(72)枚
小春:
(72+12)÷2=84÷2=42(枚)
42-12=30(枚)
思路2:可以设想把小春的邮票去掉12枚,就相当于在邮票总数上减去12枚,真好等于小宁邮票枚数的2倍,可以先求小宁的枚数,再求小春的枚数。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教学设计小宁:
多(12)枚(72)枚
小春:
(72-12)÷2=60÷2=30(枚)如有第三种方法,请学生解释清楚。
引导学生小结:其实,刚才同学们说的两种解题思路是有共同点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这两种方法,虽然一种是将小春去掉12,另一种是将小宁补上12,但是两种方法都是想办法使它们一样多,再平均分。
【设计意图: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全班交流,等于整理解题思路,讲的孩子更清楚,听的孩子也会更调理。】
三.回头检查,学会检验
引导:我们这个问题已经知道怎么解决了,那么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应该怎么检验?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题目中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第二个条件是“小春比小宁多12枚”,所以我们对两个条件都要进行检验。可以先把两人的邮票枚数相加,看是不是共有72枚;再把两人邮票的枚数相减,看是不是相差12枚。
说明:是啊,在解决问题时,我们一般用“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方法进行检验。自己在练习纸上写出检验过程,并完成答句。
反馈:你是怎样检验的?(板书检验过程,确认结果)
我们来看看,他们两个相加总数是不是72,两个相减结果是不是12,那说明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所有的学习如果能够回头看,是很好的一个习惯,学会检验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步骤,孩子在检验过程中能够再次理解数量关系,检查自己做的是否正确。】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出示“练一练”。
引入:要掌握画图的策略,我们首先要看懂图,这张图,你能看懂吗?谁来说说这张图的意思?
看着图,先想想你准备怎样解决?请同学们列式解答。(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直接列式解答)
交流:你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检验:这道题算得对不对,我们来检验一下。我们可以怎么检验?(根据回答板书检验过程)检验时,既要检验两种书是不是一共105本,又要检验文艺书比科技书是不是少15本。符合这两个条件,说明解答是正确的。
小结:同学们看,看懂了图,我们就能理清数量关系,从而正确解答。
【设计意图:在学过了画图的策略之后,要掌握画图的策略,首先要看懂图,看懂了图,就能理清数量关系,从而正确解答。】
2.出示练习八第2题。
这张图你能看懂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解决?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并上台展示。
谁来展示一下?(两种解题思路,一种是去掉长花边的一部分,另一种是补上短花边的部分)通过比较交流,体会用长花边减去10厘米,先求短花边的长度,再求长花边的解题思路,比用短花边加上三个10厘米,先求出长花边的`长度,再求短花边的长度的解题思路要更简捷。
错误的方法:老师看到还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做的。我们来看看他的对不对。投影仪展示,并使用检验,检验发现结果不对。
说明:看来检验可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时思维的漏洞,检验还是很有用的,我们要平时要用养成检验的习惯。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通过比较交流,体会用长花边减去10厘米,先求短花边的长度,再求长花边的解题思路,比用短花边加上三个10厘米,先求出长花边的长度,再求短花边的长度的解题思路要更简捷。】
同时当学生出现错误算法时,及时利用检验发现错误,以使学生体会检验的重要性,用养成检验的习惯。
3.出示练习八第3题。
自己读题,你会解决吗?自己独立尝试,让学生自己画图。
请解决出来的学生上台说说解题思路。
你是怎么样一下子想清这题的解题思路的?
说明:题目要求是从上层搬到下层60本,上、下层本数相等,看图就能发现从上层搬三份中的一份到下层,上、下层的本数相同,所以这一份就是60本。
小结:你们看,画了一张图以后,原来复杂的题目我们一看就知道怎么解决,所以画图的策略真的很有用。以后,同学在解决一些条件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也可以画画图,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
【设计意图:解题时,发现光看文字难以理解,引发学生画图的意识。一画图就发现上层中的一份其实就是60本。】
使学生体会画图的策略真的很有用。以后再解决一些条件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也要有画图的意识。
4.拓展延伸题:
姐姐4岁时,弟弟出生,今年两人的年龄和为18岁,今年姐弟俩各多少岁?
五、交流收获,总结提升
同学们说说你再这节课上收获了什么?
小结:今天学习了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直观、简单地描述题中的数量关系。
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
1、读题,理清数量关系。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教学设计2、画图,直观体现关系。题图式
3、看图,列式解决问题。
4、检验,得数代入原题。
教学设计策略7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主要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用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列表整理信息时,本课例题呈现的信息更复杂,而且在列表时所求的问题也没有表示出来,需要学生先根据要求的问题选择相关信息列表,然后再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在学生掌握了简单实际问题、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了从条件出发、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解决实际问题经验的基础上,教学两积之和等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列表的策略整理条件和问题,感悟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总结和归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学生经历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列表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3、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问题情境中的信息,用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带着问题去寻找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四、教学方法:
教学中要知道学生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回顾和反思,不断增强运用有关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在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
谈话:首先,我们来玩个小比赛。这边两组叫红队,这边两组叫蓝队。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课程表。比赛规则很简单,请你找到老师所描述的科目,然后圈起来,圈好的同学立刻起立,咱们看看,哪队同学反应最快,注意,老师喊停以后,你就不能再动笔,也不能再站。明白了吗?红蓝两队的队员你们准备好了吗?
师:你觉得这个比赛公平吗,为什么?
师小结:小小课程表用不同方法进行整理获得的效果就不一样,所以我们做任何事都要选择好的方法讲究策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
师:这两种整理的方法,你喜欢哪一种?
谈话:同学们都认为用列表的策略来整理课程让我们看得更清楚、一目了然,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列表的策略。(板书:列表)其实生活中列表整理的例子非常多,咱们一起来看一看(日历、值日表),咱们身边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也可以用列表的策略来解决。
(二)激发内需,形成策略
1、联系生活,教学新课
(1)出示例题中的已
知条件。
(2)看了这些信息,引导学生思考体会。(信息比较多)
师:条件这么多,看来需要整理一下,那可以怎么整理呢?
(3)根据学生反馈将所有的条件整理进一个表格中。
(4)出示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那你觉得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表格中的所有信息吗?为什么?
小结:所以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直接根据问题来整理信息。
(5)直接出示问题和简化的表格。
下面,请你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怎样?
(6)那你能说一说这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吗?你是怎么想到的?
①学生反映从问题想起。(板书)
②回到表格,引导学生还可以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
(7)让学生分布列算式解答,指名板演。
3×7=21(棵)
4×5=20(棵)
21+20=41(棵)
订正时提问:你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7)答案是否正确?先进行检验,再与同学交流。
提醒学生:以后解题时都要对解决问题的结果进行检验,发现错误要及时订正。
3、这道题还有一问,请想一想:求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应该怎样解答?
请同学们先独立列表整理,然后说说怎样分析数量关系。
4、比较,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解答了两个问题,你发现在解答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吗?
学生讨论、交流,总结得出解决问题时一般要经历的另外3个步骤。
(三)巩固拓展,提升策略
过渡:其实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地方用到了列表的策略。学校里就有一些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1、“练一练”第一题
独立看书明确题意。(请学生说说在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问:看过图后,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指名学生说一说。图上有这么多的信息,你能用列表的策略把这些信息整理好吗?(学生整理信息)
班级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每步算式求出的是什么?(先求三、四年级分别有多少人)
2、“练一练”第2题
师:学校里的江老师也有问题要同学们解决,我们来看下。
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请同学们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在作业纸上独立列表整理。
班级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问题?
3。、“练习九”第1题和第2题
请学生一起读题。(第2题先解答,再检验)
(四)全课总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你有哪些收获?
讲述:其实,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初步学习了其中的一种——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的策略。谁能说说我们一般在解决怎样的数学问题时可以用到这个策略?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会形成越来越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设计策略8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运用课外阅读方法进行读《飞翔的教室》,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2、通过学生读凯斯特纳的读书成果展示,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指导重点:
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中没有了阳光,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2、你们平时都读了哪些课外书呢?(学生自由讲)
二、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
1、在你读过的课外书当中,你最喜欢哪一本?能说说喜欢的原因吗?
(1)同桌交流。
(2)班级内交流。(相机进行评价)
2、总结: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三、走进凯斯特纳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伟大的德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脚本和广播剧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埃里希·凯斯特纳,一同去阅读这位20世纪最出名的.德国儿童小说家的作品《飞翔的教室》。
2.你都读过埃里希·凯斯特纳的哪些作品呢?生自由发言。
3.简介作者。
四、感受《飞翔的教室》
1.认识文中的主要人物。
将人物的性格特点与人物名称对号入座。(题略)
2.生交流故事情节。
3.说出喜欢的人物、故事情节及喜欢的理由。
五、我心中的故事
1.师生共同探讨“你怎样看待完全中学和实德中学学生间的那场大战?对那场战争中每个人的表现你有什么看法?”
2.“乌利为什么要从体操梯上跳下来?乌利的一跳获得了什么?如果你是乌利的同学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3.伯克博士是怎样对待以上两件事的,对博士的态度你有什么评价?
教学设计策略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
能力目标: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分析、比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不同情况下各个商店的优惠策略,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
【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淘气准备为庆祝节日,到商店去买饮料。可是淘气跑了几个商店也没买到饮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原来各大商店正在搞促销活动,淘气傻了眼,不知到底该去哪个商店买?你能帮帮他吗?
(二)、引入新课,探究购物策略
请看大屏幕,自己读题,淘气不明白这些标语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解读信息)
师:作为顾客,面对不同的优惠策略,可能会思考什么问题呢?(到哪一家商店买东西最优惠呢),怎样购物最省钱是顾客购物时要考虑的问题,想出省钱的购物方案就是顾客购物时的策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购物策略。
你还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大瓶装1200ml10元
小瓶装200ml2元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每一家商店优惠的策略了,那么如果你要买东西,你选择哪个商店?那么让我们一起去买一些饮料吧?看一看到底到哪个商店买饮料更便宜?分别出示三种情况带着学生一起来计算。
出示问题:
①要买1小瓶饮料,去哪个商店较为合算?
②要买1瓶饮料1小瓶饮料,去哪个商店较为合算?
③淘气要买3大瓶饮料和3小瓶饮料,你会建议他去哪家商店?
淘气想买1小瓶饮料,你认为去哪个商店最便宜?谁来大胆估计一下?请把你的验证结果写在本子上。
学生口答(思考一下,谁来说)
甲商店:2。00元
乙商店:2×0。9=1。8(元)
丙商店:2元
师: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得到结果的?
(引导学生发现通过计算比较三家商店的价格,选择便宜的商店买。)
师:你非常细心,分别算出三家的价格进行比较,乙商店最便宜。如果淘气要买1大瓶和1小瓶,你建议他去哪个商店呢?快帮他算一算,比一比,写在本子上。
甲商店:10元
乙商店:(10+2)×0。9=10。8(元)
丙商店:10+2=12(元)
师:同学们真能干,很会买东西,这时淘气想干脆趁商场打折,不如多买一点。于是他决定买3大瓶和3小瓶饮料,去哪个商店最合算?把你的算法写在练习本上。
甲商店:3×10=30(元)
乙商店:(10+2)×3×0。9=32。4(元)
丙商店:(10+2)×3×0。8=28。8(元)
师:同学们真是聪明的消费者。帮助淘气解决了问题,买到了最便宜的饮料。通过刚才的购物活动,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交流。
生:30元以下的甲、乙商店30元以上的丙商店
在不同的商店买同一种商品时,通过计算比较,还要看购买数量及商家的折扣进行选择。
班里举办联欢会,要给每位同学准备约200毫升饮料,如果淘气班上共有学生35人,你认为去哪个商店购买比较合算?
4、解决问题
师:你们认为该到哪个商店去买合算呢?
生:丙商店,因为超过30元的商品到丙商店会便宜些?
通过以上一些具体购买情况的分析,你现在在买饮料的过程中会给淘气怎样的购买建议呢?
不错!不错!真不错!同学们真是精明的购物小能手!师:在这个例子中,你能总结出怎样的购物策略?(货比三家)
(三)研究其他的'购物策略
在买物品时不仅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优惠不知如何选择,有时也会因为物品不同容量的包装而不知如何选择。如:牛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而同一种牛奶往往会有不同的包装。我们在购牛奶时,选择哪种包装的牛奶合算呢?下面我们就让我们和淘气一起继续买酸奶去!
1、请看屏幕,从图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你认为哪种包装的牛奶便宜呢?
了解了这些信息,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1)要买1升酸牛奶,有多少种买法?怎样买合算?请思考一下,需要计算的请在练习本上算出得数。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2)要买1。5升酸牛奶,有多少种买法?怎样买合算?
请思考一下,需要计算的请在练习本上算出得数。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及答案。
出示(3):要买2。4升酸牛奶,有哪些买法?怎么买最合算?同桌合作完成,
请看合作要求:
(1)同桌交流不同的购买方案
(2)比较出最合算的买法。
(3)然后上台展示。
学生完成。汇报。
方法一:2(大盒)×9。7元+2(小盒)×2。6元=24。6元
方法二:4(中盒)×5元+2(小盒)×2。6元=25。2元
方法三:12(小盒)×2。6元=31。2元
方法四:2(大盒)×9。7元+1(中盒)×5元=24。4元
(不但省钱,还可以多买100ml)
……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就按你们喜欢的方法来买吧!
师:这是买不同容量的同一商品,你有什么发现?在购买酸奶的过程中你会给出淘气什么购买建议?生:同一商品,大包装比小包装便宜。
教学设计策略10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朗读时间少,未能达到预期效果。(2)朗读目的不明确,学生容易养成坏习惯。(3)朗读参与面狭窄,造成部分学生失去信心与机会。(4)朗读指导方法单一化,学生不能真正掌握朗读技巧,缺失范读,无法起到激励作用。因此,优化朗读教学势在必行。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朗读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朗读的效果好与不好,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朗读教学的态度。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还要让学生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般情况下,教师常常用到的就是创设情境法和朗读表演法。创设情境法是指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或者具有感染力的情境,进而刺激学生的视觉或者感觉等,快速地将学生带入情境中来,达到一定的效果。而朗读表演法是指通过角色朗读扮演的方法促使学生对人物的性格以及思想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结合学生学段、文章文体的特点提高朗读技巧
小学语文教师在朗读指导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等特点,对不同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比如,朗读选择标准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也需要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侧重点或者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其掌握的词汇量有限,而且小学生对句子结构没有全面的概念。对此,教师应该不用过多地注重语言的分析和解释。教师首要做的就是能够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文章内容,并且促进朗读效果。低年级的学生适合反复的朗读并且背诵,也适合图文并茂的方法令其感知事物,指导朗读。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其语言基础水平略高于低年级学生,也有了基本的理解能力,词汇量也有所提高。对此,教师就要适当地关注文体培养,对一些优美语句、经典语句等进行反复朗读,强调咏读,指导学生用心去读,用心感悟每一个字、每一个词以及每一句话。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设计的文体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诗歌、寓言以及童话等,对于不同的文体教师采用不同的朗读技巧引导。比如,在学习童话或者寓言文体时,对于人物形象的表述大部分都是采用拟人化的`小动物形象,大概在一个到两个之间。教师可以采用夸张、幽默的语言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内容。将学生进行分组或者分角色地扮演课文内容,寓言课文侧重于对道理的描述,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深刻的道路。诗歌课文侧重于内容的节律性、情感性以及神韵性,其作为朗读教材最好的内容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培养学生达到朗朗上口的最佳效果。朗读过程中,学生对音节、音律等存在差异,教师要适当地给予引导,鼓励学生向个性化方向发展,深刻理解诗歌等文体的情感表达,进而体会内容的深层次含义。
3.强化朗读评价
教学评价是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不能缺乏的重要部分,朗读教学亦如此。在评价体系中,朗读评价可以是艺术性的评价,也可以是激励性的评价。艺术性的评价是指对学生的朗读表现不直接做出评价语言,而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做出的信息反馈之后,引导学生深层次领悟文章内容,促使学生形成一种高于一般性评价的自我评价。所谓的激励性评价是指通过学生对朗读内容的表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本着肯定学生、激励学生的原则,对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语言。目的在于鼓舞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已经看到学生的优点和表现,促使学生增强自信心,鼓励学生不断努力改进。例如,学生的朗读表现并不如何好,但是教师依然可以夸赞学生朗读的认真、声音响亮等其他优点,促使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关爱以及期待之情,促使学生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技能。但是,教师也要适度地应用激励语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不能让学生产生自愧蒙羞、自愧不如的感觉。教师要尽量靠近真实性、艺术性的表达,带给学生更加真实、舒服的感受。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要彻底摒弃传统教学理念,不断改革创新,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策略11
(一)教学策略的特点
1、明确的针对性。策略化的教学是依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教材特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程序等教学诸因素和谐统一的最佳设计。
2、典型的灵活性,即不具有规定性和刻板性。为了目标的实现可以采用各种可供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方法、程序、手段等,在教学过程中,还将根据需要不断改变和调整。
3、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形。
4、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是教学策略的载体。没有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活动,教学策略只是空中楼阁。选择、调节、监控、创造等都要依据这些因素。所以有效的教学需要提供可供选择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以便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策略的种类
1、主导式教学策略
教师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替学生处理教学信息。这种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
优点:
(1)教师能在教学中随机增删、调整教学的内容和节奏;
(2)教学校率高,能使学生在短期内学习较多的教学信息;
(3)对知识储备有限和学习策略不佳的学生来说,可以获得成功的学习。
不足:
(1)学生自身智力投入相对少,信息处理的深度不够,因此,学习效果不好;
(2)教学安排过于周密,学生在学习时较为被动,因而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自学式教学策略
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学习顺序等,并鼓励学生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
优点:
(1)可以积极地把信息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主动深入,因此,学习效果较好;
(2)允许学生自主地设计、实践和改善他们的学习策略,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产生式教学策略主要出自学生自己,因此,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学习策略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等。
不足:
(1)往往可能对自身的学习能力估量出入太大,导致认知超载或情绪低落,或是花费太多的时间。
(2)学习的成功与否太多依赖于学生先前已具有的知识和学习策略的广度,对差生的学习不利。
(三)、教学策略的载体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
1、常用教学活动程序有:
传递――接受(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它在教学实践中经久不衰,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地掌握较多的知识,但学生在此教学活动中是被动接受、教师灌输。
引导――发现(问题――假设――验证――结论),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认识上的困难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此困难得欲望,然后主动去思考面临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行方案,产生假设,独立运用各种思维操作验证假设正确与否,得到正确结论。此活动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也“会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但学生需有一定的先前经验储备,即我们常说的“基础”要好。
示范――模仿(定向――随从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这种教学活动历史久远,是教学中最为基本的程序之一,适用于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在“定向”阶段要向学生演示学生要掌握的行为技能的具体动作及操作原理,在“随从性练习”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做动作分解,学生作模仿练习,在“自主性练习”阶段,学习者反复练习,使技能达到熟练。在“迁移”阶段,学生利用已经熟练掌握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教学活动程序是我们现在应用较广泛的。
情境――陶冶(创设情境――参与各种活动――总结转化)。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的场景,可通过语言的描绘,也可实物演示,用音乐来渲染,来激励学生的情绪,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加入活动,使学习潜移默化地进行,最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总结中领悟到所学内容的情感基调,达到陶冶情操、培养人格的目的。
2、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把它分类,是为了使各类教学目标都能有相应的教学方法保证其得以实现,而不至于某些目标在教学设计中被忽视)
与认知目标有关的: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等。
与获得动作技能有关的:示范――模仿;练习――反馈等。
与情感领域有关的学习:强化法、情境教育法等
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应当如何选择和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是我们设计教学策略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组织方式及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方式。采用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并使种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得以在相应的组织形式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只有运用于相应得教学组织形式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常用形式有:集体授课式、小组学习式、个别化教学。
教学设计策略12
Java语言突破传统纵向顺序化、横向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思维特点,以对象为核心,封装事物的静态特征与动态行为为一体。通过对Java程序设计教学方法与策略分析的研究,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攻克难点、掌握重点。
Java程序设计的难点与重点程序设计教学技巧
1引言
Java语言突破传统纵向顺序化、横向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思维特点,以对象为核心,封装事物的静态特征与动态行为为一体,实现事物的千丝万缕的复杂结构,对象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容易移植与更新。Java程序设计要求学生按照面向对象的思想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熟练掌握对象编程、交互事件的处理、Swing组件的使用、异常处理、输入输出流处理以及JAVA网络应用等。整个学习过程包括系统分析、调研、调整与测试,通过JAVA应用编程、数据库与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灵活应用JAVA语言进行系统设计的专业技能。
2Java程序设计教学的主要难点与重点
2.1面向对象程序语法结构繁杂与程序设计思想的矛盾
面向对象程序语法结构繁杂,仅对象的使用不同语境就有不同的形式,通过对象调用类成员没有固定的形式,因此很难掌握抽象的面向对象概念在实际程序设计中的应用。十年来的教学经验表明,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类课程时最难的地方不是掌握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规范,而是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重点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化和筛选,部分在实际程序开发过程中很少用到的概念和知识点很少讲授(通过提供丰富的网络课件,学生可以在需要时自学),而大力强调在程序设计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的程序设计方法与计算思维能力,力图通过淡化语言,强化编码,淡化知识,强化设计的手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由于动手能力培养不足,通过书本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之间存在较大的鸿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学重点是为每个学生安排足够学时的上机实验,由教师专职辅导,随时解决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此外,提供条件使学生可以随时上机编写程序代码和测试知识掌握程度,促使学生将知识转换成实践能力。
2.3程序开发的经验培养问题
需要开发应用程序的实际经验。这一点也是Java程序设计教学时着重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为此,可以选取了一些有趣的实际开发案例,循序渐进地向学生讲授程序开发时需要解决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培养学生在程序开发方面的经验。
2.4抽象思维能力与创造性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个真正的程序开发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生能否顺利地将问题领域转换到程序设计领域,完成建模。这个过程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Java程序设计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为主线,而不是以语言语法知识点为主线。
3Java程序设计教学方法与策略
3.1面向对象主要概念图形化
通过简易图表把面向对象重点概念通过图形简化。通过把Java程序设计中有关类及其所属的各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与调用方法分别理顺,学生参考相关图表指示,通过具体操作来逐步掌握Java程序设计的重点与难点。
3.2简化复杂步骤
创建交互功能是Java编程的重点与难点,步骤相对复杂,可以简化为以下三部曲:通过实现监听接口或继承监听适配器类创建监听类;为组件注册监听类的对象;实现接口中提供的方法,继承适配器时可以有选择实现其中一个或几个方法,否则必须全部实现。
面向对象知识是计算机软件设计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Java面向对象课程与其它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针对没有良好程序设计基础的管理工程类专业学生学习Java语言存在的难题,利用具体实例、突出面向对象、结合语言基础知识浅显易懂地介绍Java语言。
3.3优化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以项目方式驱动Java实验课程教学的创新,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特色,构建了包括理论教学、实验实践教学的 Java程序设计教学内容体系,实验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程序设计思想、程序设计方法、程序设计规范。
3.4多种介质教学资源的优化利用
(1)精选优秀教材。新版教材《Java程序设计基础教程》在此基础上做了新的教学改革尝试,进一步突出了程序设计基础概念与程序开发实践的地位。
(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补充资料使用。为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课程组在网络学堂公布了大量补充学习资料,例如进一步研究与深入读物列表与指导、真实软件开发流程与案例、课外趣题、程序开发函数库等供学生下载学习。这些资源为学生的深入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方向和指导意见,同时学生还可以使用课程组提供的函数库用于实际的`程序开发。
(3)配套实验教材的使用。从使用效果来看,配套教材既可以帮助学生透彻地了解各章节的主要知识点与教学内容,也对学生的上机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实践性教学环境。实验中心现有计算机安装有JDK、Eclipse、JBuilder等编译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编译器进行上机实验和开发实际系统。
(5) 网络教学环境、我校已建成的先进的交互式网络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电子教案、研究专题、教学软件、作业题、“课堂花絮”和公告信息等,使师生互动形式多样化,有效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结束语
通过对Java程序设计重点与难点的研究,指明了教学方向与目标,有效促进教学水平提高。Java程序设计关键在于实践,在实践环节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学习者自己。项目设计和实验内容,不仅可以指导学生上机练习,也可以由教师选为例题、尤其是一些优秀同学的创新实验在课上演示,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贴近学生。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一一做完全部习题和实验,将题解作为例题阅读也是一种好的选择。多媒体课件是教材体系的另外一个重要的补充,为了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与教材配套,有时借用了音频课件、视频课件,使学生自学时
也仿佛亲临课堂,为学生提供最灵活的学习方式、最大的方便。使学习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学网站可供学生随时查阅相关课程内容,网站对外开放,提供教学资源下载,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地支持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创新式学习和团队协作学习。
教学设计策略13
感悟一、研究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
研究课堂教学艺术,目的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我认真拜读了本文,其中观点:老师要从不同角度研究学生的特点、研究课堂教学的艺术与技巧,总结教学经验与体会,研究课堂管理的艺术与方法,研究教材与教法等,字里行间充满了智慧、热情与执着.对同行的启迪和激励作用不可估量。
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与实践活动,自然也凝结着教务处同志们的心血。对我们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很有意义,只有不断坚持积淀和刨新,才能有大的收获,才能探索自己的教学特色与风格,才能向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的专家靠近,成为教学名师,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
要对学生特点进行研究,这是代蕊华教授在书中一直的倡导,尤其需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与灵活多样的课堂管理手段与方法。不但要使学生坐得下来、听得进去,还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其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求得最佳教学效果。要善于组织与引导学生,形成热烈的、互动的课堂教学局面。要明白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需要我们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也只有潜心研究课堂教学,追求生动、务实、高效的理想课堂,努力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结合点,方能使教学有效,代蕊华教授的当代课堂教学观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因此课堂有效教学的最终检验当以学生来完成,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体学生是否能准确理解老师所传授的内容,是否能较为灵活的运用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评判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即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指标。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学得不好,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很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这样看来,研究课堂有效教学势在必行,对它进行研究,也就是能有效地改变课堂教学的弊,而发扬课堂教学的利。而我国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又是教学形式的主体,无论是大班教学也好,还是小班教学也罢,无论是课内教学也好,还是课外实践也好,多是以课堂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只有将些教学形式做一番深入研究,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学得“有效”,更好的进步;这也让国家的教育能得以更好的普及与提高的保证之一。
感悟二、重视课堂设计是有效教学的现实所在
二十三年的教学经历中,写了多少的“教学设计”,可现在细细想来,从刚开始的“程序式的设计”到后来的“理想化的教学设计”,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常是不能按照原计划进行、完成不了预期的目标,所以感慨和遗憾一直不间断,寻求创新的教学设计,是本人最希望遂的心愿。拜读《课堂设计和教学策略》中的第二章《课堂设计的理论基础》和第三章《教学目标的设计》,暮然间有种顿悟的感觉。其中将多种教学理论和生动具体的.教学案例相结合,真切地剖析了重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第三章“教学目标的设计”中的精辟认识、设计、实施及为进一步研究教学目标提供的理论依据,为我很好的开了窍,要发挥好教学设计的应有作用,才能为课堂教学的提高质量把好关。
重视课堂设计,包括摄取学生熟悉的现实中的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体验数学情景的有趣、合理、有用,又如强化直接生活经验,领悟数学--感受数学合理。通过利用生活经验检测数学学习,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有用,其中借开设数学实践课,创造应用环境,开展数学交流活动,营造应用氛围。设计开放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的独创性。
2、借案例:高初中教材展示的案例阐述主张“以敏锐的数学直觉,让情景取源自真实的世界”,旨在学习美国教学方法中的表达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突出了教学的发展性和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突出教学的情意性特点。对代蕊华教授文章的解读,旨在引起琢磨:如何数学地思考、如何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与态度,如何着眼于创设有意义、有生命力的情感体验的问题设计。
重视课堂设计,也包括教学如何一开始就能够让学生对全堂课起关键作用的、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并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这就形成了在迫切要求学习的情璄,为后面课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场课堂表现出的学生参与度高低,课堂气氛融洽否,师生精神状态良好吗,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吗,是否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本人学术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学水平的增长,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思想将大有好处。
所以及时将鲜活而又有价值的生成资源,巧妙地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进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生成性。
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效的。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
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一书的这一观点,将我的数学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是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1、准确把握教材。2、全面了解学生。3、有效开发资源。)课内不拘预设,为生成导航,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当我发现自己的变聪明的同时,我真是很感激《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一书的艺术科学的授课真谛。
教学设计策略14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63-64页例1、例2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有条理的分析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
2、沟通“一一列举”和“列表”两种策略的联系,通过列表,帮助学生养成有序列举的习惯。
3、在学生感受这一策略的特点和价值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教学重点:
能对信息进行分析并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有条理地一一列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表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2分钟)
1、复习: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回忆一下,长方形的周长怎么求?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生答师帖卡片)
请大家齐读一遍。同学们真了不起,学过的知识能记得那么牢!
2、导入: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了一些策略来解决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今天王大叔遇到了新的难题,大家请看。
二、教学例1。(18分钟)
1、出示例1: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几种不同的围法?
2、(读题):同学们愿意帮王大叔这个忙吗?
王大叔遇到了什么难题?谁来说一说?
师:应该怎样围呢?老师已经为同学们每桌准备了18根小棒,每一根代表1米,请同桌2人合作用小棒在桌子上围一围。在摆之前老师有个说明:(1)每次都要把18根小棒用完。(2)围成一种后就数长和宽各是多少米,记录在老师发给的表一中。(3)尽可能少的移动一些小棒让它变成另一种不同的围法,再进行记录。
先想想怎样摆才摆得快,比比看哪一组合作得又快又好。开始动手操作吧!(师巡视,并与生个别交流:还可以怎么摆?不要动太多的小棒。)
(有的学生已经完成,要鼓励没完成的学生。)
注意收集有序和无序两张表格准备展示。(看中后可拿大笔给学生描大一些)
好了,同学们,请停止操作,用很短的时间把小棒收起来。
3、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呢?老师手上有两组同学的记录表。(投影)
大家更欣赏哪种记录方法?为什么?
(师相机板书:按顺序)
4、请这位同学说说看,刚才你是怎么想的?(生回答)
你怎么知道宽是1米的时候长就是8米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答师展示18÷2=9米)
大家认为先从宽开始考虑好还是先从长开始考虑好?
(从最小的宽开始考虑比较好,顺序较明确。)
5、下面我们就从宽是1米开始摆一摆。
(学生说教师展示围法)
6、我还可以继续摆。(展示宽5长4)
这样行不行?为什么?大家观察一下这个长方形实际是前面4个长方形中的哪一个?重复了,因此我们要把它去掉。(单击鼠标擦掉)
同学们发现了没有?按顺序摆有什么好处?
(师相机板书:不重复不遗漏)
这位同学真了不起,掌声送给他好吗?
哪位同学刚才没有按顺序排列的请改成按顺序排列好吗?
7、同学们数数看,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展示答)
8、小结揭示课题:像刚才这样把事情发生的可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的列举出来,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这就是我们帮王大叔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这种策略叫做一一列举。(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齐读课题。
我们在一一列举时应注意几点是什么?(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9、下面我们把每种摆法的面积分别计算出来好吗?
同学们,在这4种不同的围法当中,你认为王大叔的羊圈用哪种围法比较合适?为什么?(第四种面积最大,养得羊最多。)
10、说得太好了!请继续观察这张表,你还有什么发现?(面积越来越大)这跟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在周长不变的前提下,长与宽的长度越接近,面积就越大。)
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没想到在围长方形的同时,还有一个意外的发现。
11、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了一种新的策略——有序的一一列举,列举时应注意什么?下面我们就用这个策略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大家有没有信心?
三、教学例2(10分钟)
1、出示例2:订阅下面的杂志: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有多少种不同的订阅方法?(读题)
2、“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是什么意思?
(生答师展示:可以订阅1本,可以订阅2本,也可以订阅3本)
3、那我们应该从订几本开始想起比较好?(从只订阅1本开始想起)
4、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列举出来好吗?(我们可以怎么订?还可以怎么订?)
(生说师展示)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一下子就把所有的!法都列举出来了。!
5、其实我们还有更简单的办法,那就是列表,用“√”表示订法,订哪本就在相对应的格里打“√”,一列就表示一种订阅方法。同学们能不能利用这张表格,按一定的顺序列举出所有情况呢?请拿出表二试着填一填,不明白的同桌可以讨论讨论。
6、师展示学生作业,有序和无序两张表格比较。
7、集体评:第一张表列举出所有情况了没有?再看第二张表列举出所有情况了没有?两位同学都列举出了所有的情况,大家更欣赏哪张表呢?为什么?
请这位同学说说看,刚才你是怎么做的?(生说师课件展示)你真了不起,刚学的'知识就能够运用自如!
刚才哪位同学没按顺序列举的请改成按顺序列举好吗?
8、同学们数数看,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订阅方法?我们一起来答出来吧?(齐答)
9、小结: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运用一一列举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想一想:要想得到全部答案,列举时要注意什么?
(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一一列举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不经意我们就会遇见它,有时他还会出现在我们的投镖游戏中。
四、拓展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9分钟)
1、出示“练一练”,生齐读题。
2、同学们玩过投镖游戏吗?投中两次是什么意思?(两镖都投在靶上)
我们来投一次好吗?(让学生举起手来一起做投镖的动作)你想得到多少环?再投第二镖,投中多少环?会有几种情况出现?(可能两次都投中同一个环数,也可能两次投中不同的环数。那老师就根据这两种可能制成一张表。)
3、展示表格:画“√”表示投中,一个“√”表示一镖。一列就表示一种情况。请同学们拿出表3,按一定的顺序列举出所有情况。
4、师展示表,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填这张表?
5、集体评:他这样填可以吗?为什么?按顺序有什么好处?(如果有时间,就让这位同学说说是怎么想的)
刚才哪位同学没按顺序列举的请改成按顺序列举好吗?
6、请同学们观察总环数,你有什么发现?(注意:有两个16环,答题时只写一次就行了,不要重复。)
齐答。
五、总结全课(1分钟)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策略?列举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答师展示)
六、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采用一一列举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老师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利用这种方法去为我们的生活排忧解难,这正是我们数学的魅力之所在。
好了,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
按顺序
不重复
不遗漏
教学设计策略1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结合具体数据、算式的特点,结合算式的意义,合理选择算法,使计算更简便。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将运算定律的学习与简便计算应用及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灵活选择算法,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依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简算。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算式特征,合理、灵活地选择算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忆学过的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教师小结:在解决问题时,灵活地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2.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依据什么?
25×4×6= 7×8×125= 4×7×25=
【设计意图】复习运算定律,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教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展示并确定研究的问题。
①每副羽毛球拍多少钱?②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③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④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⑤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⑥买羽毛球比买羽毛球拍多花了多少钱?
2.确定首先研究的问题: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3.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你能根据所选的信息,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
(买了25筒羽毛球、“一打”装、“一打”是12个。)
4.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互相交流。
5.展示不同算法,读懂过程,感悟不同方法。
思考:(1)你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
(2)谁能说一说你对每种解法的理解?
(3)比较上述三种不同的解法,你喜欢哪种?说一说你的理由。
(后两种方法都关注到了数字的特点,利用运算定律使计算变得简便。)
(4)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5)这些不同的算法中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6)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关注数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变得简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方法的异同,体会简便算法的关键是根据数据特征和算式特点,依据运算定律找到合理、简捷的方法,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
6.做一做:选择简便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7.运用知识,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自己独立解决“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这个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你能根据所选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想一想你依据的是什么,有哪些方法?
8.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9.反馈。
预设①:
330÷5÷2
=66÷2
=33
教师问:(1)330÷5后,为什么还要÷2?
(2)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预设②:
330÷5÷2
=330÷(5×2)
=330÷10
=33
教师问:(1)你能理解这位同学的想法吗?(先求一共有10支羽毛球拍,再求每支羽毛球拍的`价格。)
(2)330÷5÷2和330÷(5×2)表达的意思一样吗?数学上我们可以用什么表示它们间的相等关系?(①它们的结果相等。②都是求一支羽毛球拍的价格。所以可以用等号连接。)
(3)你能再写出类似于这样的等式吗?
(4)观察算式的特点,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后两个数的乘积。)
10.小结。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为:a÷b÷c= a÷(b×c)。
教师:注意,式子中的b、c都不为0哦!还可以简单记为:连续除、除以积。
【设计意图】从“特殊──一般”通过引导组织学生大量举例论证,在举例验证活动后,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推想,直至推想归纳全程,最后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字母来表述心中的规律,促使学生从感观的体验上升到理性的思考。
(三)知识应用
1.在下列等式的括号里填上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1)16÷2÷4=16÷(2( ) 4);
(2)180÷(3×6)=180 ( )3( ) 6。
2.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81÷3÷3=81÷(3×3) ( )
(2)210÷(7×6)=210÷7×6 ( )
(3)1300÷25÷13=1300÷13÷25( )
(4)a÷b÷c= a÷(b×c)( )
3.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第2题。
教师:(1)你知道了什么?
(2)观察数据,有什么特点?
(3)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50÷14
=350÷(7×2)
=350÷7÷2
=50÷2
=25(册)
答:平均每个班可以分到25册。
(四)反思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结合数据和算式特点,运用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可以使计算更简便,以后在学习其他内容时,大家不妨再试试看。同学们学完这个内容,现在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想提醒大家的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分享学习的经验、体会,在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设计策略】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策略04-21
教学设计策略15篇(精)08-13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通用22篇)07-24
装帧设计教学设计04-19
设计校园教学设计04-14
经典教学设计06-22
教学设计07-13
学与问教学设计搭配的学问教学设计11-19
《丰碑》教学设计07-27